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2:27:43 初中作文
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初中作文

篇一:发愤识遍天下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借“沧”的读音“苍”表颜色,来与下联表颜色的“蓝”来相对,而且“海”对“田”,“月”对“日”,“明”对“暖”,“珠”对“玉”等,都是工对,既是词性相对,又是同类词相对。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少东西----可打一成语:缺衣少食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山东等考卷)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__________(树一代新风)

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新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例2、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云南等考卷)

第一题 春晖盈大地 __________(生机满乾坤)

科学能致富 __________(勤劳能发家)

第二题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练习 1、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处处春光好 __________(家家气象新)

一代园丁乐 __________(九洲桃李荣)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爆竹声声脆 ——————————(祖国日日新)

满园春色好 ——————————(遍地面貌新)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会说两国话; 培养一代人。 最幽默风趣的是横批:“里通外国”。

“两姐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这是一则谜语的谜面,它的谜底是“春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2.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课前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课中展示,讨论、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对对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说教材:

本课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这是把本单元内容教活的基础。 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对书本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三、说学生:

本单元注重小学、初中以及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要与本册课本中古诗文课文相联系,可以让学生复习以往学过的古诗文中对仗的句子,并学习对联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情引趣:

我们先用网络世界呈现出“夜深人静点击鼠标理农场,光天化日敲动键盘成贼王”的奇特景像,由用对联的形式将网络“偷菜”现象进行概括,激发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

(二)、接下来请学生阅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对联常识

(三)、师生共同欣赏古诗中的对联

(四)、师生结合事例共同分析对联的要求

1、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

2、对联要求二:用字不重复

3、对联要求三:词性要相同

4、对联要求四:结构相当

5、对联要求五:种类内容要相关

6、对联要求六:仄起平收

(五)、结合“改春联”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内容相关的要点。

(六)、概括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七)、师生共同完成以下练习,以加强学生对联知识的掌握。

(八)、小结对联的六项要求:板书

扫千年旧习, 。:①树一代新风;开万世伟业 祖国江山好, 。②神州气象新;华夏英才多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财主赖账不给钱。于是在开张之日秀才到场,摇头晃脑地把对联念成: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人多病,少财富。”

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

志存高远心难惑

腹有诗书气自华

篇二:读书名言1发愤识遍天下字

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作者:(宋)苏轼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者:周恩来

3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作者:列宁

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作者:莎士比亚

5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作者:章学诚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作者:伊萨克·巴罗

7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作者:华罗庚

8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 作者:谚语

9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作者:余秋雨

10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作者:普希金

1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作者:《三国志》

12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 作者:华罗庚

篇三:发奋识遍天下字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反省不是去后悔,是为前进铺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奋斗的双脚在踏碎自己的温床时,却开拓了一条创造之路。

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哭着流泪是怯懦的宣泄,笑着流泪是勇敢的宣言

快乐之道不仅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还在于做自己该做的事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没有胜他的把握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失去金钱事小,失去名誉事大,失去了勇气就失去了一切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你看到别人比你更不幸。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是金子,随便放到哪里总会发光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摔倒了爬起来就好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所有的魅力在"习惯"面前都将无色

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小学生座右铭》相关的文章。

篇四:教案 立志读尽人间书

立志读尽人间书

——学习三问

回顾历史,人类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学习。所以,人类的历史从根本上就是学习的历史,人类的发展从根本上就是学习的发展。

第一问:人为什么学习

从整体上讲,其根本在于:第一,学习是人类生命延续之根。就是说人类的生存本领、生存质量都是在学习中获取、在学习中提高的。人类从野果充饥到耕种百草、吃上粮食,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吃上熟食,从披挂叶草到纺织成衣,从原始狩猎到使用劳动工具,从栖息洞穴到建筑房屋,无一不是在学习中完善的。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学习、没有生存能力的提高,人类将会进化成什么样子。第二,学习是人类文化繁荣之根。文化是由肢体交流、语言沟通、文字传播逐步发展繁荣起来的。特别是人类在实践中发明了文字,才有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考古学家估计,人类至少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而在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以前,进步非常缓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自从有了文字,才开辟了人类学习的通途,打开了人类智慧之门,拉开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帷幕。第三,学习是人类社会进步之根。人类社会是在学习创造中前进的。从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祖冲之比较准确地推算出圆周率,到我国的“四大发明”;从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瓦特发明改进蒸汽机以及爱迪生的上千项发明,等等。这些是人类社会产生巨变的成果,无一不是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发明、

在发明中发展的。

从个体上讲,其本在于:第一,学习是人本能的需求。通俗地讲,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有意识、有思想。所以,人不光需要吃饭,用食物填饱肚子,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更需要通过学习,用知识充实脑子,满足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明代大文学家方孝孺说:“人可不食也,不可不学也。不食则死,死则已;不学则入于禽兽而不自知也。人与禽兽也,毋宁死。”学习是人在与自然界的融合中,不断地提高认识、总结经验、积累方法、凝聚智慧的过程。这种生命本能一直推动着人类个体素质的提高。第二,学习是人本分的需求。本分就是修养,修养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有性格。”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和处理方式与其本身的知识素养密切相关。一个目光远大、心胸开阔、行为得体、道德高尚的人,常常是知识渊博的人。第三,学习是人本职的需求。一个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有一套看家本领。据有关方面统计,人类的知识信息在19世纪是50年增加一倍,到二十世纪中叶是10年增加一倍,而现在是每3至5年就要增加一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能,才能做到思想先进、能力长进、工作上进、事业前进。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都很重视学习。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学习永无止境,只有生命完结了,学习才能停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终身教育的展望》一文中指出:“学习和工作应该是人从生到死连

续不断的过程”,“学习是一辈子都要面对的课题”,强调“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

我国民间也有许多劝学的格言。比如,星多天空亮,学多智慧广;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文人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空袋子里不起来,空肚子站不起来;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酒多人颠,书多人贤;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问: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俗话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这里我还要补一句:读书破万卷,心到自然成。

1.树雄心,立志学习。鸟凭双翅飞天涯,人靠志气展才华。古往今来。凡有大作为者必有大志气。诸葛亮在年轻时就志向远大,胸怀天下,最终帮蜀国三分天下。周总理在13岁就慷慨陈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毛主席还是青年学生时就提出“为改造中国而读书”。他参加革命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即使在艰苦的长征路上也手不释卷。当然,我们这些普通人,自然无法与名人伟人相提并论,但作为共和国的军人,我们都要明确自己肩上的职责义务,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立志学习,发奋努力。

2.怀虚心,渴望学习。虚心与好学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美国教育学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有句名言:检验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就是看他对自己无知的程度心中有没有数。实际上往往越爱学习的人越虚心,越虚心越渴望学习。俗话说:“一瓶水不满,半瓶水咣当”,“饱满的谷穗总是低着头的”。面对知识的海洋,只有置身其中,才能切身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人才学上有个“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即使是一块儿高能电池的蓄电量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可持续地释放能量。有专家指出,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的工作之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则要延长至5—22岁;而进入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则要求把12年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至80年制的终身教育。可见,我们只有自觉学习、主动学习、重新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跟上时代步伐。

3.持恒心,刻苦学习。对于成年人而言,学习更主要的是靠自学。但有的同志总感觉没时间,坐不下来;有的同志老觉得没信心,认为学不出什么名堂来。其实时间和信心都不应该成为问题。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有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先生就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的。至于自学成才的例子,那就更多了。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那么多发明成果都是在自学中完成的。讲刻苦,

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话也不少,如战国苏秦“锥刺股”,汉代孙敬“头悬梁”,匡衡“凿壁借光”,晋朝孙康“映雪借光”,还有“车胤囊萤”、“江泌追月”,“孟母三迁”,“程门立雪”,等等。我们现在啥条件都不缺,缺的就是毛主席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三个字:“下苦功”。

4.常潜心,深入学习。深入学习就要讲方法、肯钻研。宋代教育家朱熹总结出学习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民主人士李公朴总结出学习要“三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一代文豪鲁迅总结出学习要有“三性”:目的性、灵活性、广泛性;著名作家矛盾总结出“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味作品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取其中精华。深入学习就要多问、多思、多研究,带着问题求答案,用问题牵引促学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马克思讲:“问题是时代的格言,任何伟大的发现,往往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上中学时就提出了两个深奥的问题:一个是,如果人跟着光的速度跑,会出现什么现象;另一个是,如果人坐在电梯里,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降,会出现什么现象。正是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为他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启了大门。

5.多留心,处处学习。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古常讲三句话:三人行必有吾师,每日三省吾身,凡事三思

篇五:2014北京中考顺义区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顺义区2014届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7分)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静谧(mì) 惬意(qia) 绮丽(qí) 万籁俱寂(lài)

B. 联袂(mai) 斟酌(zhó) 游弋(yì) 称心如意(chan)

C. 分泌(mì) 诘责(ji?) 追溯(sù) 刚正不阿(ē)

D. 蓓蕾(l?i) 巢穴(xu?) 模样(mú) 层峦叠嶂(lu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少扔一些垃圾,少开一次私家车,??这些“微不足道”的做法汇集起来,也许会让我

们的城市面貌换然一新。

B. 在今年5月8日的第十二届绿茶节上,四大绿茶产地的制茶高手展开了精彩对决。

C. 习总书记的“扣子论”,通俗易懂,言简意该,在青年学子中产生强烈反响,也引起网络

关注与热议。

D. 我校发起的为山区孩子捐赠图书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爱心市民勇跃捐书。

3. 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马来西亚MH370失联这起事件告诉人们,现有的飞行安全机制漏洞甚多,是时候考虑更

多技术措施以 了。

②古人云:“ 。”我想,课堂是学生生命自由成长的场所,我们的课堂应给学生提

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交流时间,还学生一方自由天地。

A. ①句填“推陈出新” ②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B. ①句填“推陈出新” ②句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C. ①句填“亡羊补牢” ②句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D. ①句填“亡羊补牢” ②句填“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4.下面语段横线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中,失踪乘客家属乃至韩国民众被一个残酷的现实所触动①客

轮发生严重倾斜后,船上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仍然按照船方指示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

客轮一同沉没②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韩国媒体不禁拷问,灾难之后,

韩国家长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③继续绝对服从长辈或权威的指导④还是按照自己的判断

行事?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④?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三联韬奋书店发起的夜读体验活动,使北京爱书人有了自己的“深夜书房”。

B. 片面追求升学率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酿成这样的现象,一味责怪学

校方面是不公平的。

C.对于自己的路,我们在探索着,我们在判断着,我们在寻找着,我们在思考着。

D. 看来,提高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在今天显得更加至关重要了。

6. 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常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

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

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

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你认为苏东坡父亲加的是

A. 轻松识遍天下字 等闲读尽人间书

B.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C. 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 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

D. 耳濡目染识遍天下字 温故知新读尽人间书

(二)填空题(11分)

7. 默写(7分)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让朋友以积极态度对待

离别的的诗句是

“ , ”。

②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中的

“ , ,

”。

③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 , ”的心态。(请用《岳

阳楼记》中原句答)

8.名著阅读(4分)

《左传》是记录我国 ① 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史学典籍,《左传》与《战

国策》这两部史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比如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通过描

写曹刿简短、果敢的 ② ,刻画出一名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的形象;

《战国策》中策士的说辞更是形象生动,常引用寓言故事帮助说理,很多出自《战国策》的

成语至今还在使用,如 ③ 、 ④ 等。

(三)简答题(4分)

9.阅读下面一组图画,写出写出图画的内容及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10-13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

11. 下列语句中的“之”字与“三里之城”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渔人甚异之 B.辍耕之垄上 C.何陋之有 D.醉翁之意不在酒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3分)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翻译:

13.孟子在本文中提出的观点是 ① ,《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以一支九百人的农民队伍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最后推翻秦朝统治,这段历史事件很好地证明了本文中孟子的“ ② ”论断(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远去的乡村》,完成14-16题。(14分)

远去的乡村

李汉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

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

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么庆祝值得我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辟辟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

14. 阅读完本文后,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概括出作者描写的那些乡村中富有诗意的景致,填写在横线上。(4分)

①夏天的蛙歌;② ;③ ;④ ;⑤

15. 结合全(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识尽天下字读遍人间书)文内容说说文章的题目“远去的乡村”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6. 作者是如何把乡村写得这么富有诗意的?(7分)

(二)阅读《东方大地上的人文奇花》(节选),完成第17-18题。(8分)

东方大地上的人文奇花(节选)

——中国木版年画新论

冯骥才

我国的年画,看似简单,内涵却非同小可。

一句话应先讲清楚,年画是中国普通百姓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精神天地的可视的呈现。

古代的中国人,精神世界里位置最高的是神灵,因而神灵之像(神像)是年画的主项。年画中的神像并非宗教偶像。虽然各种宗教(佛、道、儒)的主神常常会在年画里出现,但没有严格的宗教意义。在科学蒙昩时代,人们将自己命运的安危祸福交给想象的神灵主宰,然后设法与之对话,这便是民间崇拜的由来。老百姓的神灵世界相当模糊,而且更相信一个十分原始的概念——万物有灵。因此,人们不但把现有各种宗教的神佛拉过来,还创造出大量的无法理清的地方神和行业神。北京印制过一百种神像俗称“京百份”,滑县李方屯将《全神图》由七十二像扩大到八十三像,白族的本主一村一位或几位;至于各地纸马上的神像更是不可胜数,相当一部分今天已经无法辨识。每逢除夕之时,家家户户屋里屋外到处贴满“各司其职”的神像;平时难得一见的神仙,此刻全围在身边。以神像们构成的庞大的神灵世界,带来一种强大的安全感;特别是在这旧去新来、充满未知的时刻,在心理上给自己以稳定与安慰。

同时,年画又是人间生活的理想国。

年画中一大内容是展示人们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是男耕女织,美妇胖娃,风调雨顺,五谷

丰登,花红草绿,人丁兴旺,家畜健壮,连年有余,发财还家,衣锦还乡,金榜题名,日进斗金等等。当然,这并不是生活现实,而是一种理想的生活图画,祈盼中的梦境。年画很少写实。在这特定的迎新之日,人们心里全是理想的图景。如果想知道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去看他们的年画。他们都已经画在画上了。

年画还是墙上的舞台。

年画是老百姓画给自己看的,古代老百姓的日常文艺大餐莫过于看戏,故而戏曲故事题材的年画最具观赏性。一幅戏曲年画贴在墙上,会给人们时不时指指点点说上一年。大戏难得来到村里,戏画天天都在屋中。中国戏曲年画不仅数量大,戏出多,而且不同产地的年画往往取材于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比如武强取材于老调梆子、河北梆子、武安落子,晋南多取材于蒲剧、铙鼓杂戏、洪洞道情,滑县取材于大弦戏,凤翔取材于秦腔,桃花坞取材于时令小调等等。于是,大量民间戏曲及其剧目可视地保存在中国年画中。有的年画现在还在印制,画上的剧目甚至剧种却已然消泯了。

年画中还有一种内涵不容忽视,就是教化。劝善戒恶,催人奋进,敬老爱幼,伸张正义。自古农村社会无人管束,全靠精神与道德传统自律,靠一种自我教育。饶有意味的是,这种教化题材的年画更不是谁来说教,而恰恰是从人们自己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与传说故事中选出来的。比如:二十四孝,孔融让梨,雪中送炭,将相和,孟母择邻等等。于是,从中可以明白了古代农村社会超稳定性到底由何而来。

由上述中国年画之内涵,即可知其包藏之大之深之周全。它实际深藏着中国根基性的人文本质,民间哲学以及国民性。

17. 年画中表现了中国农民精神天地中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答:

18. 阅读下面的两段材料,说说我国民俗中的虎有什么寓意,利用文章中的信息,分析这种寓意产生的原因。(4分)

(一)陕西凤翔有幅古版门画《镇宅神虎》,一条大虫,目瞪如灯,张牙舞爪,极是猛悍。它的身旁有只小虎犊,淘气地模仿着它的神气,一边还晃头扬足,向它撒娇。画面呈现出一派过年的吉庆气氛。

(二)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玩具,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枕头虎、套虎等。除了端午节,在春节、元宵节等其他节令,以及新生婴儿百日、周岁生日等人们也常常做各种形式的布老虎。

答:

(三)阅读《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完成第19-21题。(10分)

去罗马的路只有一条

麦家

这些年,我很在意整理身边的物件,譬如时刻保持鞋架的整洁或是书架的井然。我无洁癖,也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刻意为之。深知成功之难,挫折时时躲在镜子的死角或侧翼,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善待它,就能成为阳光或氧气,滋润自己,让心沉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令自己保有一颗恒心,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去坚持做一件事。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