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关于参观苏东坡纪念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5:15 初中作文
关于参观苏东坡纪念馆初中作文

篇一:苏东坡纪念馆区文字版解说

苏东坡纪念馆区文字版解说

杭州市建兰中学 初二(14)班 高浙珉

苏堤拂晓

全堤穿越整个西湖水域空间,有人在堤上漫步,六桥起伏,湖山胜景如画图

般展开,是观赏西湖山光水色的最佳地带;全堤以“六桥烟柳”和桃柳相间的植

物景观特色著称,且历史悠久。当春日的拂晓晨光初启,宿雾还未散曲,苏堤上

垂柳轻拂、桃花绽放,满堤红绿间错、景色如画,洋溢着春机盎然的活泼景象;

堤上六桥各具景观特色——映波桥与“花港观鱼”景点相邻,垂柳带雨,烟波摇

漾;锁澜桥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于桥上望湖西诸山,峰

峦叠嶂,如水墨山水画,且近景有丁家山岚翠可挹,远景有“双峰插云”巍然入

目;压堤桥居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

堤春晓”御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看雨后长空

彩虹飞架,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现在我们来到了苏堤的第一座桥——映波桥,和第二座桥---锁澜桥。不知各位注意到没有,这“锁澜”二字和“映波”是对仗的。“映波”给人以起伏荡漾的感觉,而“锁澜”则有风平浪静的意思了。请看,东面的外西湖水域广,游船

多,动感强;而西面的西里湖则相对宁静多了。

我们已经来到了苏堤坝的第三座桥——望山桥。苏堤六桥中,此桥离岸边的山最近。请看西里湖对岸,那就是丁家山。山下沿湖,一片绿荫。绿荫丛中隐隐约

约的建筑物是西湖国宾馆。站在这桥上,环顾四周,我们能明显地看到三面青山

怀抱着一湖碧水。

各位,我们现在来到了苏堤坝的第四座桥——压堤桥。“压”字在这儿有使

其稳定、平静的含义。这座桥位于苏堤中段,桥名寓含着人们的希望。

现在我们过了曲院风荷公园在苏堤的入口处,来到了苏堤坝的第五座桥——东浦桥。我们在桥上看,西面是岳湖,东面是外西湖,两湖在此沟通,“东浦”

二字点出了岳湖水流东注的意思,而杭州话“东浦”和“东坡”发音也差不多。 各位团友,现在我闪来到了苏堤的第六座桥——跨虹桥。我们已经从苏堤南

端走完了2。8公里来到了北端。苏堤犹如长虹卧波,走完了这座桥,仿佛跨越

了长虹。这跨虹桥北堍是曲院风荷旧址。若逢夏日,能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了。然而,苏堤更秀美的是春天。前面介绍过,苏堤特

多桃树、柳树,她们是奏的信使,率先告知人们春天的来临。所以,元代景名“六

桥烟柳”、“长虹跨湖”终究还是让位于“苏堤春晓”是。

苏东坡纪念馆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苏东坡纪念馆,门口的这尊塑像就是苏东坡。瞧他,一卷诗文,两袖清风,既儒雅,又洒脱。他是四川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东坡”是他的号。他生于公元1037年,卒于公元1101年,享年64岁。 各位都知道,苏东坡博学多才,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不但天赋高造诣深,而且颇有革新,成就卓著,被后人尊为一代文豪。杭州市民特别敬仰他,不仅是被他的才华所倾倒,更是被他的为官爱民所感动。苏东坡纪念馆的建立就是最好的明证。

各位请看,这座纪念馆紧邻苏堤南端的入口处,北临小南湖,是在原湖畔别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于1989年7月15日正式开放。

苏东坡于北宋后期两次来杭任职。他第一次来杭为官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公元1071—1074年),任了三年通判。通判的职位仅次于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第二次来杭任职是北宋哲宗元祐四年至元祐六年(公元1089—1091年),任知州两年。知州相当于市长。难怪杭州人喜欢说,苏东坡是杭州的老市长。

这纪念馆的一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在术五年的重大政绩及在杭活动行踪图,用大量的史实、具体的数据记载着苏东坡卖度牒(朝廷赐给僧人的可免赋役的凭书)、买米救济灾民、沿湖筑堤以工代赋、捐献黄金创办病坊、减免贡米缓解粮荒、治河浚湖抗旱排涝等方面的事例。纪念馆的二楼着重介绍了苏东坡文学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尤其是在杭期间所作的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大量作品中的精品。好,现在请各位随我进苏东坡纪念馆参观。

篇二:惠州西湖之苏东坡故居

惠州西湖之苏东坡故居

学校: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曾金兰

班级:数学教育(1)班 学号:2011121399

几乎每一个土生土长的惠州人,都能对“东坡公”在惠州的事情说上几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话,更是流传至今。我也是一样,我为我生在惠州,而感到自豪,更为惠州与东坡先生的缘分而感到万分荣幸。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先生与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到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被贬至惠州。在惠州的两年多时间里,东坡先生居无定所,几次搬家。至绍圣三年四月时,东坡筹资买地建房,选址白鹤峰。绍圣四年二月,白鹤峰新居落成,后人为纪念东坡先生称此居所为“东坡故居”。

东坡故居定位于东江边白鹤峰上,景色优美,风云百变,户北观雪浪,墙头看青山,“送归帆与天来,挂落月于床头”。东坡先生的客厅称“德有邻堂”,取意“德不孤,必有邻”。书房称“思无邪斋”,取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翟夫子和林行婆是东坡先生的两位邻居。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一生三次在朝廷做高官,三次遭受贬谪。

59岁高龄的东坡被贬谪到惠州,当时他是一个被严谴的罪臣:不得签书公事,被安置在惠州。按宋朝法律,贬令中有“安置”两字的贬官,其行动是受到监视限制的,并不能擅自出城。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受到管制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垂老投荒再被严谴”。但苏东坡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

平日无事他便到处走走,了解惠州的民情风俗。经过一段间的调查研究之后,他发现惠州风景虽美,但惠州城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天气燥热雨水较少,疾病流行;农业耕种技术落后。

对于这些问题,苏东坡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有机会便争取去解决它。其实,东坡垂老投荒,已经没有权了,更没有钱了。于是,他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由自己提出建议,请和自己友好的官员牵头来办;二是靠自己的影响力,交由他人办或亲自办。由于方法得当,所以苏东坡都办得很成功,并先后为惠州人民办了好几件好事。

如今著名的“苏堤”,即是东坡当年所建。据史料记载,为了解决惠州西湖两岸的交通往来,东坡倡议在西村与西山之间筑堤建桥。他带头“助施犀带”,还动员弟妇史氏捐出“黄金钱数千助施”。工程由栖禅院僧希固主持,先“筑进两岸”为堤,再用“坚若铁石”的石盐木在堤上建桥,取名西新桥。绍圣三年(1096年)6月,堤桥落成,东坡写诗描述了营造过程,还与百姓共同庆祝:“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后人为了纪念东坡的功绩,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于是,才有了西湖八景之一的“苏堤玩月”。 提及苏东坡、惠州,还有一人不得不说,那便是王朝云。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所言,苏东坡在惠州的生活,谁都知道是和王朝云的爱情相关联的。

因家境清寒,朝云自幼沦为歌妓,却独具一种清新、高雅的气质。一次偶然的机会,苏东坡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被她的气质所打动,娶她为妾,备加宠爱。而后,朝云一路始终伴随在东坡身边,和他一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谪贬惠州后,朝云更是伴其左右,共同带给了当地百姓农耕的新技术。没有想到的是,造化弄人,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年轻女人于绍圣二年7月5日突然得了一种瘟疫,不治身亡。8月3日,按照朝云的心愿,苏东坡把

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

如今,苏东坡离开惠州已经900多年了。虽然他在惠州只住了2年7个月,可是,他对惠州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东坡文化现象:惠州的山水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好多建筑物和商店名称都取名为“东坡”。如东坡纪念馆、东坡公园、东坡亭等。而苏堤、朝云墓,则更是后人纪念苏东坡的文化载体,900多年来历代政府都对它们不断维修和美化,使之成为惠州市的重要历史文物。可谓“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东坡先生为惠州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生方面,他请建军营,解决了军队占用民房、滋事扰民的问题;请准改税赋为“钱米两便”,解决了老百姓缺钱的困难;协助做好博罗大火的善后工作;向广州太守王古建议用竹筒引蒲涧水入城,并亲自参加总体规划,解决了广州城居民的饮水卫生问题,广州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有“自来水”的城市;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教惠州人民使用“秧马”“水碓”;经常施医赠药,解除百姓的疾病痛苦;资助修建东新、西新二桥——东新桥是联结惠州县城和府城的重要纽带,对惠州城的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西新桥位于苏堤中段,不仅为人民的生产作息提供了方便,还对西湖风景区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

在文学方面,在寓惠期间,苏东坡写下了100多首诗词。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是成为流芳千古的名句。

在饮食方面, 苏东坡还是个美食家,东坡酿造的“罗浮春”和“岭南万户春”酒,汲江煎茶的心得乃至首创的“盘游饭”(煲仔饭)、“谷董羹”(惠州火锅),已成为惠州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

东坡诗文中提及很多美食、美酒、美茗,为惠州产品作了绝好的宣传广告,反映出东坡对生命、大自然充满了热爱,对美好生活充满追求。正因为这样,如今的惠州才会变得如此的绚丽多彩。

不仅仅这些,在寓惠的2年多时间里,苏东坡为惠州写下了近600篇(首)重要作品。目前,我市共公布了253处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苏迹只有东坡井、王朝云墓和嘉佑寺3处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为惠州今后的发展垫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坡故居是东坡一生唯一自己出资购地、亲自设计营建的居所,是目前全国唯一认可的东坡故居,成为我市申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特有的载体。”

苏东坡跟当时官场上很多人有两个不同,第一是他的观念不同,他认为当官的应爱民如爱子,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第二个是苏东坡尽量想办法以报灾的名义减少当地的税负,很多官员都是向朝廷报喜不报忧,他当官总是报忧不报喜。“他争取各种资源减轻百姓的负担无可厚非,而且他从来是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名和利都是后人加给他的。”

东坡寓惠文化是惠州传统文化长河里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东坡文化传承了九百多年,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黄金记忆符号。

在东坡先生的身上,集中了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品格,可以说他是中华民族一种精神力量,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最精髓的、最核心的内容,中华民族能够走到今天,确实是有一大批像东坡这样优秀的知识分子。” 惠州人民为了更好的纪念东坡先生在惠州的宏伟壮举,去年惠州还拨出专项资金修建苏东坡纪念馆,该馆已经正式开放。惠州西湖苏东坡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州西湖孤山上。孤山是西山湖东之小山,因四面环水,俨然杭州西湖之孤山而得称。宋时山有栖禅寺,时人称栖禅山,苏东坡侍妾王朝云葬于寺侧松林中。朝云墓、六如亭是孤山名迹,后世游者无不瞻临,广东省文史馆馆长胡希明有诗赞曰:“死士生王论未休,西湖歌哭亦千秋。钱塘苏小浑无迹,输与朝云葬惠州。”近年,在孤山建苏东坡纪念馆,塑东坡居士像,筑碑廊,收集与苏东坡有关的历史文物一百多件,供游人赏鉴。时人冠以“孤山苏迹”之景誉。馆旁有东坡妾朝云墓。如今朝云墓历经修复,保存状态非常好。

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外国朋友都因苏东坡这位伟人的英雄事迹而对惠州有了深刻的印象,都纷纷慕名而来到惠州旅游参观。据统计惠州市200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数达521.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21亿元,这为惠州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更多的动力,也促进了许多其他的产业在惠州蓬勃发展。惠州市还成立了苏东坡研究会,专门对苏东坡在惠州的壮举进行探讨,也有一些文人对苏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好好研究苏轼的成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以最好的方法推崇东坡文化在惠州社会的博大影响力。

身为惠州人,我真的不得不感谢东坡先生,他的一生都为在会社会着想,就算被贬,也始终情系人民群众,他有才华,有胆识,风度,更有伟大的人格魅力。而惠州则是东坡先生晚年生活对社会所做的贡献的提供了最好的证据。惠州如今的飞黄腾达,东坡先生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如果没有当初的不解之缘,也不会有今天如此璀璨的惠州。

为了更好地保留好东坡先生在惠州的遗迹,我们不仅需要很好的保护我们现在所遗留下来的东坡故居等建筑,而且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历尽多年风雨的洗礼,如今的东坡故居存在不少的破会,所以我们不仅要有效的保留,更需要完美得修复。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大力弘扬东坡在惠州所做的伟大壮举。建议学校组织学生们到苏东坡故居参观,并加以教育,以发扬伟人的优良品质。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学习东坡先生的伟大人格品质,努力做好我们应该做好的每一件事情,心里要常常记住自己的本分,多为他人找想,助人为乐,培养崇高的品质。

还要利用好现在的高科技产品,精心制作,加以推广,充分介绍,希望能够更好地吸引国内外的同胞前来参观,以达到更好、更快、更广得向全世界推广东坡先生在惠州遗留下来的财产 ---- 苏东坡故居。

篇三:五年级第7课《苏东坡在杭州》

篇四:苏东坡

苏东坡纪念馆新馆开馆

“新闻发布会”上对话名人馆副馆长

牛通社记者现场建议或被采纳

□ 见习记者 胡晓莉 整理/摄

“在没有杂志、报纸的古代,苏东坡的诗词作品是怎样流传下来的?”“西湖申遗成功,我们需要为美丽的西湖做些什么贡献呢?”“苏东坡纪念馆再增加些互动设施就更好了”??

苏东坡纪念馆新馆开馆的第一天,牛通社记者将杭州名人馆副馆长余洪峰团团围住,不停地发问。通过这次短暂的互动,牛通社记者对苏东坡其人、其事、其诗,以及西湖申遗的情况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苏东坡纪念馆:惊艳

“转牌”

苏东坡,他可是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纪念馆让我最感兴趣的便是那块“转牌”了。它表面上看起来是3×3的方格,其实每个方格都是三棱柱,可以转来转去。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还在那边转着玩。其实,这些方格能拼成一个故事呢!

唉,这可真难弄啊!我把手托在腮帮子上,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于是,我就换了一面来拼。这面的下面有好多的拼图,呵,这倒成拼图游戏了。虽然我拼不出来,但是,在这个“转牌”上面,我知道了许多苏东坡帮助老百姓的事情。

黑云翻墨未遮山

参观纪念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楼的大投影。西湖山水成了白色的立体背景,上面投影出漂亮的山水动画:金黄的鲤鱼摇头摆尾,

在湖面上游来游去。突然,一团墨

关于参观苏东坡纪念馆

汁打翻在湖面上,慢慢被风吹散,深灰、浅灰,最后无影无踪。这应该就是“黑云翻墨未遮山”了吧!

苏东坡的诗情画意

刚一下车,我们就发现一尊苏东坡石雕像静静地矗立在纪念馆的入口处,他衣袖飘飘,下颚微抬,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西湖,仿佛还在思考着如何治理杭州,如何治理西湖,仿佛还在与杭城百姓诉说着自己对西湖的热爱。

苏东坡对于杭州、对于西湖的贡献是无人可以代替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苏东坡,现在的西湖会是什么样?杭州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为杭州发展呕心沥血的父母官,以他的诗意和人名命名的“春淙亭”、“雷壑亭”、“东坡路”、“学士路”等,至今还在闪闪发光。为杭州、为西湖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苏东坡其人:传奇

苏堤与酥油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佳作,描写了西子湖畔的美丽风光。苏东坡两次来到杭州任地方官,为杭州做了许多好事,最著名的便是苏东坡修筑苏堤的故事。

苏东坡第二次来到杭州,西湖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区域都被淤泥所盖。苏东坡看到,便下决心清除这些淤泥。可如果把淤泥堆积到湖的周围,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怎么办呢?苏东坡想了个主意,他将淤泥堆成一座堤,既美观又方便了大众行走。一开始大家管这座堤叫做“苏公堤”,就是苏堤了。东坡自己题诗:“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除了苏堤,苏东坡还在杭州留下美食——吴山的酥油饼。吴山酥油饼和苏东坡又有什么渊源呢?相传吴山顶上有两位老人,开了家小店,专卖一种小点心。虽然店小,但两人却不惜本钱。他们做的油饼香酥薄脆,人人爱吃,生意也十分兴隆。

一个下雨天,苏东坡穿着蓑衣,冒雨来游吴山。他来到山上,看见很多游人都喜滋滋地在吃油饼,觉得肚子很饿,也去买了几只油饼。苏东坡坐在野花草丛前,解下腰间酒葫芦,一口酒,一口饼,细细品尝起油饼。只见这油饼看上去油丝丝,闻起来香喷喷,吃到嘴中又是松松脆脆的,味道特别好,苏东坡称之为“蓑衣饼”。“蓑衣饼”与“酥油饼”三字字音相谐,此饼本身又油又酥,后来就叫成“酥油饼”了。

“已倾潘子错着水, 更觅君家为甚酥?” 苏东坡不仅是一个文学家,亦是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的俗人。

爱民如子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时,任通判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当时正遇自然灾害,杭州又地处水陆之会,本来就多疫病。他担心大水过后各种各样的疾病会流行起来,便自己上山采药,发明了普济圣散子药,后传给名医庞安时,他还写信让皇帝开仓放粮,救济浙西灾民。他还拿出自己的钱在杭州建了我国第一家公立医院,也是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医院。可见苏东坡真是爱民如子呀!

画扇判案

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时,还流传着一个画扇判案的故事。当时他为了处理一个卖扇者借钱不还的打人案,他在被告二十把发霉的白折扇上画上书画,让原被告双方各自去卖,很快就销售一空。还了账,断了案,这个“画扇判案”的佳话就一直流传至今。

牛通社记者 陈俊杰 南肖埠小学 四(1)班

东坡肉的来历

这里还有“东坡肉”的传说。古时候,苏东坡让仆人带酒和肉给修苏堤的人吃,而仆人不小心听错了,把酒和肉放到一起煮熟了拿去。当人们吃到那油而不腻的肉时,竟忘不了这美味,后取名“东坡肉”。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东坡肉由来的小故事。1090年苏东坡再次出任杭州地方官。那时苏东坡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便把猪肉、黄酒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新闻发布会:思考

口口相传的诗词作品

参观完毕,我们跟着杭州名人纪念馆的馆长叔叔来到会议室,在那里,馆长叔叔为我们介绍了苏东坡纪念馆改建和西湖申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情况,并且让我们自由提问。小记者们踊跃发言,我也问了几个感到困惑的问题。

我想知道在没有杂志、报纸的古代,苏东坡的诗词作品是怎样流传下来的,馆长叔叔说主要是他的后人和崇拜者记录、整理、保存下来的,有些甚至是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提完问题之后,我还提了个建议,我建议苏东坡纪念馆以后能增加一些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多地参与互动。馆长叔叔大声地夸赞我提的建议好,说会好好考虑。

宝贵的自然遗产

杭州西湖申遗成功被列为世界级遗产后,城市更干净了、西湖水更清了,游客数量也大幅提升。西湖美丽的今天是由苏东坡等一代代杭州地方官员及百姓不断地修建而形成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产。希望我们能为杭州的美丽添加一笔色彩!

牛通社记者 ?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胶?采荷一小 三(2)班

千年西湖

西湖成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是目前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不可忽视杭州“老市长”苏东坡的作用。也许没有苏东坡对西湖的疏浚和治理,西湖的美就不会延续至今。

千年的西湖,经历了古代和现代的疏浚、治理和保护,被注入了文化的意义,正是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人。

苏堤春晓 点睛之笔

苏东坡第一次来到西湖,觉得非常美丽,写下了千古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可是,由于老百姓在西湖中种荷花、菱角,以致湖中淤泥层层堆积。待苏东坡第二次来杭,西湖已被堵塞了一半以上。苏东坡担心“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于是他发动大家疏浚西湖,还用疏浚的淤泥填造了苏堤。

后来,苏堤春晓成了西湖不可缺失的点睛之笔。现在西湖申遗成功,西湖对于杭州来说,真的就如苏东坡所说,如同眉目对于人脸般重要。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