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凡人琐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4:59 体裁作文
凡人琐事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凡人琐事

凡人琐事

平凡是种子,播撒着希望;平凡是阳光,温暖着心灵。平凡是生活的常态,营造着人间的温馨。用平常的心去体悟平凡生活中平常的凡人琐事,记录人间点滴的温暖,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温暖心灵的瞬间。

“妈妈,给我一百元钱!”小男孩语气坚定,满脸喜悦,突然的一句话让妈妈吃惊。

“这孩子,赶快回家,要钱干什么?”妈妈用诧异的目光看着孩子,似乎怀疑,一向懂事的孩子,今天这是怎么了?

“妈妈,快点,快点!”孩子急切地催促着妈妈,眼睛却望着身后。顺着孩子的目光望去,妈妈看到了不远处在地上艰难爬行的乞讨者——没有下肢,衣衫褴褛,用手推着一个小纸合盒在慢慢移动。街上人来人往,很少有人在乞讨者面前驻足。一些“见多识广”的路人正在议论着社会上那些利用弱势群体容易搏取大众同情心而谋取钱财的人。

小男孩跺着脚又在催妈妈了。妈妈似乎犹豫了,可脸上的不快稍纵即逝,她笑容灿烂地摸了摸孩子的头,俯身向孩子说了句什么,递给孩子一些钱。当小男孩从乞讨者处跑回来时,银铃般的笑声引得许多路人回首,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写着:多可爱的孩子呀!

是啊,多可爱的孩子!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注入的是爱,那孩子的心中一定涌动着爱的清泉;如果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注入冷霜冰雪,那孩子的心一定会冷若冰霜。妈妈给孩子的成长注入了爱心,孩子的爱就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假期想带你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和你爸爸说说,我们一快去。”这是邻居李叔叔给我说的。

“什么时候去呀?”没等我回答,门房张大爷就问李叔叔。

“时间还没有定。”李叔叔回答完张大爷,我们一快回家了。

那天我们两家人带着行李出门时,张大爷乐呵呵地问李叔叔什么时候回来。 “到来就7月28日晚上了。”爸爸说。

张大爷只是乐呵呵地点点头,说:“去好好玩吧。”

我们回来的晚上,天下着小雨。到家属院门口已是凌晨三点半。

“唉呀,走时没给张大爷说说回来的具体时间,人家已睡了,怎么叫呀?”李叔叔为深夜打扰张大爷而不安。

“我们总得回家吧,反正他是看大门的,打扰就打扰吧,我们又不是故意的。”我们两个小孩子嚷嚷着。

当李叔叔准备拍打大门叫张大爷时,门口的灯突然亮了。张大爷急匆匆从门房走出来,满怀歉意地说:“不好意思,让你们淋着了。”

当我们回到家时,爸爸却自言自语道:“这么迟了,张大爷没睡?”

“我记得我们走的时候,张大爷问李叔叔我们什么时候回来??”我的话还没有说完,爸爸像是记起了什么,望着我说:“张大爷真是个有心人呀,不光平日里勤快,就连这样的事都能做的这么细致入微,令人倍感温暖啊!”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这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句平常的搭话,可谁想张大爷却早已为我们的回家做好了准备。我们回到了温暖的家,张大爷让我们感受

到了家的温暖。

生活中的这样的瞬间,你看到了,我也看到了;你感动了,我也感动了。这个社会,有多少平凡人的平凡举动,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们周围每一个人的心灵。

篇二:第8讲 作文辅导之文从字顺(素材自立)

第八讲 作文辅导之文从字顺

素材链接——自立

思路

只有自立才能自强

自立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自立能锻炼人的毅力和能力

自立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自立是自信的表现

自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立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之一

自立并不排除与他人合作

只有在经济上自立,才能不受制于人

国家和民族也需要自立自强

名言

人生的价值,决定于他自己。——高尔基

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居里夫人

人啊,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吧。——贝多芬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仑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青。 ——雨果

要不是我自己为自己建立纪念碑,这纪念碑,它从何而来? ——歌德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歌德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歌德

能者非他,能自树立,不因循者是也。——韩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

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 ——王安石

士当求进于己,而不求进于人也。 ——张养浩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列夫·托尔斯泰

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去麻烦别人。——列夫·托尔斯泰

不管我们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布莱希特

丑小鸭创造的美丽世界

(自立需要坚强的意志)

相信肯定有不少人读过《皇帝的新装》、《买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引人入胜的童话故事。创作出这些不朽作品的作家便是丹麦的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然而他却是在极度困窘的环境之中,以坚强的意志自立成才的。由于贫穷,安徒生被富人们称为“下流人”的儿子。他十岁的时候,流浪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他靠一个好心人介绍,到一所唱歌学校学习。在唱歌学校里,安徒生有机会接触到了书籍,他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霖一样,拼命地吸收知识。有一次,安徒生到朋友惠特家里,看到惠特有整架的书籍,他又惊奇又兴奋,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他向朋友借了还,还了又借,贪婪地阅读着、咀嚼着,从而学习和丰富了知识,敲开了理想的心扉,点燃了创作的激情,于是他想用笔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激情。接着,他便开始写诗,写戏剧。可是他的作品同他自己一样,被人讥笑为“没有教养的人写的作品”,根本得不到发表和上演的机会。但是,就是这个“下流人”的儿子安徒生。并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而是以坚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在一所旧房子的破顶楼上,夜以继日地写作,终于创造出了一篇篇经久不衰的伟大作品,成为享誉世界的大作家。

自强不息的韩愈

(艰难的自立之路)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然而其生活和仕途的道路却相当坎坷。他是在逆境中求学、成才、立业的。他3岁时,父亲便去世了,随后母亲也相继离开人世。从此便由长兄韩会和长嫂郑氏抚养,随韩会职务的变动而时常奔波各地。然而祸不单行,韩愈11岁时,长兄韩会贬任韶州刺史,不久之后,便客死异乡。郑氏毅然带着众家小,护送韩会灵柩回河南老家,又逢地方政局混乱,无法安居,迫不得已,郑氏又带他们到了宣州,仅靠韩会生前置下的一些田产的微薄收入度日。而嫂子的贤良,却是韩愈不幸中的大幸,他随嫂子定居宣州之后,勤奋苦读,从不懈怠。然而跟随而来的是科举的失意,仕途的坎坷。19岁那年,这位满腹经纶的才子,满怀信心,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他怎知单凭学识而没有高官名流的举荐是难以考中的。事实上也正是这样,接连三次,他都名落孙山。他在苦闷彷徨中打发了6年的岁月。后来偶得梁肃的赏识和举荐,第四次才中了进士。按唐朝的制度,礼部考中之后,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做官,韩愈又是3年连遭失败。此时韩愈经济困窘,已经无法在京城待下去了,只能怀着沉痛的心情离京返乡。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面前,韩愈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自强不息,依然是那么执著地读书,终于成为一代文学宗师

“虎父有犬子”的现象

(不能自立者必归于失败)

三国时的刘备,可以算是一代英豪,一生东征西讨,纵横驰骋,从贩鞋织席为生到成为蜀汉帝王。可是他的儿子刘禅,却是一个昏庸荒淫的无能之辈。连诸葛亮这样大智大勇的人都扶不起他,俗称“扶不起的阿斗”,世人曾有此长叹:“虎父何以有此犬子。”

篇三:如何写好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

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多看同步作文,可以进行仿写。锻炼孩子讲故事,对写作很有裨益。

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勤练笔。

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

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原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祝你学习进步!

如何辅导初中作文

第六讲 文从字顺 有条不紊

知识要点:

1.“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作者驾御书面语言的能力。

2.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叫语感。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

考试说明: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着写作者驾御书面语言(即文字)的能力。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对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语感,即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觉。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经听和读的反复熏染而逐渐形成的。

语感在写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作者在执笔行文时想的是“意”,写出来的却是“文”,这由“意”而“文”的转化就全凭着写作者的语感进行。

那么,语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1、要文字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与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

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

2、要意思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3、要注意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4、要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一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因为后面的说法从直觉上就感觉到别扭。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平时该怎样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习惯。一些优秀的文章,最好能熟读成诵。这样,一些好的语言就会形成范例,并进而化为自己的语言习惯。还要多听:听广播,听别人读文章,这样可以强化读的效果。同时要尽量丰富自己的语汇,确切掌握词语的含义,要懂得一点语法。平时说话也要注意不出错误。只要向这个方向努力,做到文从字顺就不难了。

在作文完篇后,要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一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换个立场,请别人来读,自己来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是不是没有一点儿磕绊;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检查时一方面要查语言材料——语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要做到文从字顺,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写文章,字要写工整,字迹潦草难于卒读的文章,还谈得上什么通顺呢?还要不写错别字。因为一字之差表意上很可能差之千里。文章行款格式一定要正确,尤其是应用文,行款上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标点符号是文字表达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帮助显示句子的结构、词语的性质以及作者的情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是写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而且是文章做到文从字顺的必要条件,写作时不光要注意使用正确,而且要注意规范。

[6—1] 以“凡人琐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导思: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叫“凡人琐事”,“凡”即平凡、平常、普通,“琐”乃细孝零碎。“凡”很容易写,“琐”就不太好写,需要对某个人比较熟悉,长期观察、积累,写作时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才会涌上心头,流诸笔端。

要写好“凡人琐事”这个题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应以记叙人物事迹、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而不是以阐发人生哲理为目的。人生哲理的感悟,应包含在记叙过程中,点到为止,不宜浓墨重彩。

2、所选事件应着眼与普通人身上发生的事情,从生活的常态入手,昭示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意义。

3、应选取多件小事,事件之间应具有某种内在联系。事与事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意思连贯,文从字顺。

4、选取平凡的人作为记叙对象。在他们身上,寻找金子般的心,寻找生活的本色。

[6—2] 的回忆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字数600左右。

导思: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要求也很少,怎样写好这篇文章呢?

1、回忆性的文章是历来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类型,写回忆性的记叙文,所写的内容都应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见闻,因此必须使用第一人称。

2、从内容上分析,既然能由某个物件引起回忆,这个物件在当时一定有其特殊地位,所回忆的人、事、物也一定深深地打动过作者,令人难于忘怀。因此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点明为什么由这个物件引起回忆,所回忆的内容是如何使人难忘、深深挂怀的。

3、从结构上分析,这类文章大都采用倒叙,因此写文章时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性语句,以引起回忆或再次回到现实。

篇四:作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的。例如在教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各种顽皮的行为,学生们大多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文章,课本中比比皆是。克莱恩说:“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

二、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创新

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归类,不少内容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真所谓是“就地取材”。 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读书写心得等。只有这样引导学生多读书,才能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可以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有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风微微的吹拂着,个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写景的文章,学生习作中又有了这样的语句“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看看春天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这两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岂不妙哉?

篇五:作文素材

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素材

作文教学历来以少、慢、差、费而为人所头痛,因为

作文教学向来无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再加上学生的阅读面

较窄,再尤其是时下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加上两周一次的

固定的作文写作课,往往是教师一布置作文的题目,或简单

的说一下话题启发一下就万事大吉,学生就绞尽脑汁去作

文,这种被动式的作文效果不甚理想:学生的作文或陈旧老

套;或记流水账,或胡编乱造,无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

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确实,只要我们在平时多留心现实生

活,并注意观察和感悟,并反复练笔,写文章的源头活水就

会汩汩而来。

一、 学会观察,以趣促写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

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作文的机会,小至身边的

人和事,大至国家的或世界发生的大事,都是我们学习语文、

积累写作素材的活生生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

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广

泛涉猎书本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

会,观察自身。因为写作不仅仅是闭门造车的过程,更重要

的是实践,包括观察、感悟与写作的实践。这就要从学生感

兴趣的人和事入手,以激发其写作的兴趣,指导学生从课内

走向课外,如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文化教育资源相对缺

乏,但也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如启发学生观察自己村庄的变

迁与自身生活状态的变化;观察高山、流水或农村中农民热

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等,也可以组织学生旅游参观名胜古迹,

或观察自己熟悉和喜爱的人等等,这样,在深刻观察的基础

上,学生做文就很少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虞了。

不过在观察中要掌握观察的方法,要充分运用各种感觉

器官,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家乡的变迁就可以采用由静

到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

的观察方法;对物体的观察就可以从山而下,从左到右,从

里到外的方法;对人物观察,就可以采用从外貌到内心等角

度。不过在观察中要做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详略得当。

此外,还要注意观察的深度。观察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

式的浅尝辄止的粗浅层次上,一定要融入自己对生活对人生

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乐于观察,勤于观察,用心去观察,

观察要细腻,这样就容易变成作文的冲动,往往会诱发出写

作的灵感来,写作起来就不再是搜肠刮肚那样去拼凑了。

二、 感受生活,体验感悟

观察只是感知的前提,感知好比投入,写作才是产出,没有

投入,哪有产出?众所周知,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最

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应循序渐进,结合生活实际,以

便让学生有话可说,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和写作的目

光多投向五彩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耳

闻目睹的事,如凡人琐事,成长烦恼,家乡变迁,社会热点

等等,这些事情学生往往喜闻乐见,这样就容易写出真情实

感来。如果一个人对生活从不观察,又不善于感悟和体验,

作文难免就空洞无物、无病呻吟虚假矫情、向壁虚构了,这

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学生的作文。

作文只有勤于阅读、观察和广泛积累素材,并调动学

生自身的经验,充分融入自己的想象,写作才能如鱼得水。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把学

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引出来,让学生带着感情,用心灵之笔,

去捕捉那些真切的生活情境中的人和事,以便让真情实感常

驻文章的字里行间。

当然,胸藏万物还得学会如何吞吐,文章必须以情动人,

以情感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亨《毛诗正义·序》)

作者由外物的刺激引发的感情往往稍纵即逝,无不反复咀

凡人琐事作文

嚼,深入体验,敏于捕捉,写好文章那是很难的,如无感情

的积累,写作时出现真情的倾吐,那是不太可能的。生活经

验丰富的作者,往往是生活的热爱者,生活的有心人,处处

以一种积极探索的姿态,满怀热情地观察千景万物,体察世

事,熟悉社会生活,潜心体验生活,敏于捕捉情感,积累情

感,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下笔流畅。

当然,写好文章,除了细致观察和感悟体验外,还得

反复练笔,仔细修改。应该引导学生在平时多作文,不管是

只言片语,还是是长篇大论,耳闻目睹,所思所悟,皆可成

文,不要对学生的文体加以限制,放开学生的手脚,采用各

种灵活的写作形式,学生就一定会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来。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