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那达慕大会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20:37 作文素材
那达慕大会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那达慕大会作文

那达慕大会作文

那达慕大会作文(一)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娱乐游戏。每年夏、秋季节举行。大会期间,各地农牧民骑着马,赶着车,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的汇集于大会的广场。并在会场周围的绿色草原上搭起白色蒙古包那达慕在蒙古族人民的心中,古老而又神圣。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记载那达慕活动的是年用畏兀儿蒙文(古蒙古文)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在这篇石刻中说:成吉思汗为了庆祝征服花刺子模的胜利,在布哈苏齐海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那达慕大会。会上举行了射箭比赛。他的一个侄儿在距离三百三十五度远的地方射中了目标。另后来,凡牧马较多的部落举行那达慕大会时,都要进行赛马。摔跤则更为普遍,一般的那达慕大会,多以摔跤比赛为主元、明两代,射箭、赛马和摔跤比赛结合一起,从此形成男子三项那达慕大会比赛的固定形式。

举行婚礼或射箭、赛马、摔跤等那达慕开始时,蒙古族长者举起盛满鲜奶的银碗和哈达,朗读祝颂词。祝颂词有那达慕祝颂词、射箭祝颂词等多种。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较前均有发展。

那达慕大会作文(二)

观完日出,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老师决定今天上午来亲手搭建一顶蒙古包。蒙古包在蒙古语中分为四个层次:桃脑、哈那、乌尼干、屋得。桃脑与哈那和屋得是爸爸们与巴特(英雄)的工作,而小朋友们负责把乌尼干插到哈那上。经过我们齐心协力地合作,终于一座蒙古包的雏形呈现在我们眼前。 后来我们又搭建了一顶野营帐蓬,我与两个>小伙伴分在了一组,我们不是忙着竖杆子,就是插杆子,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节奏”,齐心协力,第一个完成了野营帐蓬的搭建,甭提有多高兴了!

下午我们举行了草原“那达慕”大会(娱乐与游戏),这次我们的那达慕,是分为拔河、接力、摔跤,项项都很刺激。在第一项“拔河”的时候,虽然我们饱满着脸去迎接,可是最后去哭丧着脸出来。当时那个场面,太令人激动了,刚开始拔,我就有一种被往前拉的感觉,我奋力,可惜呀,我这一点力,挽不回”经济损失“!我们输了!

第二场接力赛,一开始我以为是赛跑,体育可是偶的弱项,所以偶弃权了,可是没想到是绑腿跑,唉,失败。因为没选上,我就去捉蚂蚱了。没想到我犯下了个天大的错误:没有去给三班加油!就正因为我没有去,三班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失误!

第三场就是男儿们的“摔跤”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一场了,一班的一个外国小男孩子(可能不到6岁的样子)挑战我们三班的“大力士”,一准备好架式就索性使劲踢,那时候他真可爱,结果一下子就被摔了。可是他没有哭,自己站了起来,明白自己还“嫩”了点,嘻嘻。

最后一场是全营都参与的一个游戏,名字叫“护送水球”,规则:由第一个人拿水球,然后抛到另一个人手中,“之”字形传递,一直传到最后一个人那里,如果途中水球破了,就继续下一个水球,只要水球没有破,就拿起来继续传,到最后看哪个班“护送”过来的水球最多。轮到我们班的时候,所有的人员一齐动手,结果还是破了不少,不过我还是非常地高兴,因为我们班护送过关的水球是最多的,争得了第一!

累了一天的我们,晚上用了蒙古族最丰盛的晚餐:烤全羊。烤全羊一只羊要烤24个小时,而这种羊呢,是在小羊还是羊羔的时候,把生殖器切除,到两岁时再烤食。而蒙古族杀羊方法也是特有的(小孩子可能会有些害怕,我偷偷地问的我的孔老师后才知道):用锋利的刀把羊的胸口刮开,伸出食指与拇指,把羊心旁的静脉掐断,羊立刻就死去了。

吃完烤全羊,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床上带着笑容与满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那达慕大会作文(三)

去年,爸爸带我到大草原蒙古游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达慕的民俗。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10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

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那达慕的民俗已经深入我心,真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来这里游玩。

篇二:那达慕作文

那达慕作文

那达慕作文(一)

不尽我们汉族有节日习俗,我们中国的蒙古族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的新年也和我们一样,很繁忙,农历正月,大家都会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等,与此同时,你也会收到相应的礼品。

蒙古族的一年一度达慕大会也非常的庄重,这好比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是在每年七、八月,这个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的。人数繁多,可达十多万人,那达慕大会起码要举行7----10天,在会上蒙古族的一些强悍的人会进行摔跤、赛马、射箭。这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重视的三项比赛。蒙古族的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他们也有固定的服装,他们比赛是用淘汰制的方式,决出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赛马分两种:快马赛和走马赛、射箭则是蒙古族很古老的项目,也分两种:骑射和步射两种。他们的比赛也很公平,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比赛,名额不限,想参加就可以参加,不过想要参加比赛,要先背熟规则,蒙古族的比赛和我们一样,也是有规则的,如果犯规了,就要被淘汰。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鲜花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习俗。

那达慕作文(二)

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

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那达慕作文(三)

你想了解蒙古的那达慕吗?那就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在蒙古族,每年的七、八月间都要在大草原上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它在蒙古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达慕”的意思是娱乐、游戏的意思。

那达慕分三个项目,“摔交”、“射箭”、“赛马”。这三个项目也被大家称为展示蒙古男儿气概的“男儿三艺”。

首先听我给你讲一讲摔交吧。摔交是大家最喜欢的项目。成吉思汗曾把它作为考核将士的一个重要项目。摔交是不分等级的,只要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膝盖以上的三个点着地就算输了。如果有一个人连续两年大败所有的>对手,那人们就应称他为“巨人”要是一个帅气的男人,也会得到许多姑娘的爱慕。获胜的选手还会有丰富的奖品,如一只绵羊、几快茶砖,最高也得到一匹全鞭马。摔交不仅是>勇气和力量的展现,也是智慧的较量。

其次,我再给大家讲一讲赛马。马是蒙古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参加赛马的一般是那年轻气壮的小伙子,这样不但可以炫耀自己在马背上骏马良骥,也可以使自己心仪的姑娘对自己有好感。而成人参加比赛时就只求稳而快。

最后,让我来给大家说说射箭吧。射箭对蒙古来说也很重要,因为他们平时打猎或打仗都要用它。射箭分静射和骑射两种。

静射是指一个人站在固定的一个位置,对箭的拉力和长度都不定。骑射是指骑士骑在马上射。不管是两种的哪一种选手们都是百发百中的。

那达慕现在仍是草原上欢庆丰收、物资和交流等活动举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它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这就是令人感兴趣的那达慕。

篇三:亲历那达慕大会3

草原上的那达慕大会

于明皓

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我就起床了,昨晚兴奋了一夜,因为,爸爸今天要带我参加“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项目。关于那达慕的记载在公元1225年石刻的《成吉思汗》中就有了。我盼望了许久的这一天的终于来到了。

火红的朝阳刚刚露出笑脸,我们一行人就出发了。远远望去,夏日的草原在阳光的映衬下,像一面碧波荡漾的湖水,不时泛起金色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绿草特有的清香,鸟儿在蓝天白云间快乐地飞翔、歌唱,像漫画书中总是带给人们好运的可爱的小精灵。我张开双臂仰起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刹那间,仿佛已经融化在这美得令人心醉的图画里。

你见过身着“昭德格”(摔跤服)跳着鹰舞的“博克庆”(摔跤手)吗?你想了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百步穿杨”吗?你有过几十匹蒙古马在身边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过的感受吗?如果你没有,那就来参加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吧,在这里你都会见到。有一年在爷爷家过暑假时,爸爸带我参加了令我至今难忘的那达慕大会。

早在公元1225年石刻的《成吉思汗》中就有了关于“那达慕”的记载,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项目。

那天一大早,我们和巴特一家就出发了,大家随着人流来到那达

慕大会的举办地。红彤彤的太阳不知什么时候从一望无际的草场上跃身而起,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牧民大都身着蒙古袍,有的在遛马,有的在练习射箭,有的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还有的拿着相机在拍照。

最热闹、最欢腾的赛区是摔跤比赛。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摔跤。正式的摔跤比赛仪式是非常隆重的。围观的人一圈又一圈,爸爸带我挤到了最前面。看哪!参加者穿上了传统的服装:坎肩是用皮革制成的,上面缀着闪亮的银钉;下身穿着三色短裙,绣花的马裤和长靴。台上的喇叭里传出了激昂的摔跤曲。随着乐曲,摔跤队的队员们唱起激动人心的摔跤歌。唱完了摔跤歌,摔跤手们跳起了一种舞蹈,这种舞蹈跟我们在外面学的儿童舞可不太一样,给人一种彪悍的感觉。在摔跤时为什么要跳鹰舞呢?我不免心生疑问,便向其其格询问。其其格笑了,向我解释说:“之所以要在摔跤比赛时跳鹰舞,是为了表达人们对鹰的崇敬。你要知道,在我们蒙古,人们与鹰是友好的,尤其是塔吉克族,他们视鹰为强者、英雄。也为了表达比赛的激烈和给对手示威。”随着音乐,我情不自禁的摇摆起来。摔跤手一出场,便先声夺人。他们个个是膀宽腰圆的彪形大汉。最初,低头瞪着对方;接着,就像猛虎一样迎上去,使出了全身力气来压倒对方。在周围观看的群众不停地为摔跤手喝彩,我也不住地给他们加油。台上的评委手握扩音器也在为双方队员鼓劲。摔跤手摔了很长时间,也不分上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必须发挥自己高超的技能,才能分出高低。终于,那位穿黑色坎肩的摔跤手获胜了。在这一瞬间,观众欢呼跳跃起来,成了一片沸腾的海洋。接着,我又看见一位牧民老人,手捧洁白的哈

达,举起一杯马奶酒,与胜者干杯。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40、60、80、华里不等,为了减少负重,不论老少,大都不备马鞍,只穿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显得格外英武。放眼望去,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鸣、热闹非凡。骑手们一听到指令都齐声吆喝,赛马像射出的箭一样绝尘而去,不论谁得了冠军,每位选手都会兴高采烈地庆祝一番。其其格的爷爷白音今年七十岁了,看着也不怎么显眼,可是一旦骑在马上,好像变了一个人,精神抖擞,像要随时准备冲锋的战士。白音爷爷每年都会参加赛马,许多骑手见到他都点头致意。他不会讲汉语,听说我是从很远的天津来的,冲我扬起手,邀请我骑上他的马,他在背后扶着我,马儿渐渐跑起来,我的心砰砰砰地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其其格骑着她的枣红马在旁边跟着,她示意我上身保持端正,腰部放松,抓紧缰绳,经过她的指导,我感觉好多了。慢慢地,我已经掌握了骑马的部分要领,便沾沾自喜,一只手放开了缰绳,正当我高兴时,马儿加速了,我差点从马上摔下来,幸亏白音爷爷扶住了我,这才幸免于难。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近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近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在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

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胜负。我试着拉了拉其其格的弓,几乎没有拉动,真不好意思,看来今后不能只顾着学习、看电视、玩电脑,得多锻炼了。

夜幕降临时,许多人围着篝火,载歌载舞,草原上还会飘荡起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

这一次经历,既让我了解了那达慕大会的民俗,又让我亲身感受了精彩绝伦的比赛,还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期待着再一次参加那达慕大会。

篇四:欢乐的那达慕

欢乐的那达慕

巴颜松布里山脚下哟,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

摔跤射箭赛马竞技,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摔跤嗬,伙伴们,摔跤嗬 伙伴们,我们的冠军从那右方,好似雄鹰跳进赛场,迎面上场的是个勇士,两强相遇各不相让,抓住抓住,漂亮漂亮,抓住抓住,漂亮漂亮 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 嗬依 嗬依

巴颜松布里山脚下哟,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摔跤射箭,赛马竞技

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射箭嗬,伙伴们,射箭嗬,伙伴们,优秀射手走向靶场,动如闪电静如山冈,引弓满月射开须发,技压应英雄,中了中了, 漂亮漂亮,中了中了,漂亮漂亮

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 嗬依 嗬依

巴颜松布里,山脚下哟,那达慕大会热闹欢腾,摔跤射箭,赛马竞技

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赛马嗬,伙伴们,赛马嗬,伙伴们,雄狮般得快骏马呀,万马奔腾地动山摇,万马奔腾地动山摇,只见他头一个跑进赛场, 胜了胜了,漂亮漂亮,胜了胜了,漂亮漂亮

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嗬依 嗬依 嗬依

欢乐的那达慕富饶的故乡,撒上鲜奶幸福吉祥,草原勇士各路健儿 庆贺胜利赞歌高唱,庆贺胜利,呦呦,庆贺胜利,呦呦

赞歌高唱

呦呦呦呦……

篇五: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

蒙古族习俗作文(一)

蒙古族人民大多居住在辽阔的大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奶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招待客人时用的“美味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加上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将皮剥去后放入锅中,放入调料,进行蒸煮,可谓色香味俱全,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来吃,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饮食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品尝过的,令我们感到很新奇!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很受蒙古族男女老幼的喜爱,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大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平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面左右不分衩,领子很高;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作为装饰。男袍大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大多为红色、绿色、紫色。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着装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两种。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

蒙古族的服饰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尝试过的,令我们很向往!

民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那达慕大会作文)

蒙古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搬运轻便,十分适合蒙古族人们的生活。蒙古包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空气流通,光线也很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辽宁的蒙古族人现在大多数居住在与汉族或满族人相似的砖木结构的房屋,但是在室内的装饰上却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居住习惯和地方是我们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居住过的,我对蒙古族的民居的风格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喜爱!

这就是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因为我是蒙古族的,所以我对自己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感情!

蒙古族习俗作文(二)

维吾尔族的豁达乐观、回族的尊老爱幼、壮族的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文化风俗。在那内蒙古的草原上,也有着这么一个民族,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讲究礼仪。没错,他们就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人民之所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是因为他们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闻名。早在几百年前,蒙古族就以骑兵精锐、骁勇善战闻名,由成吉思汗带领,横扫欧亚大陆。欧洲人的刀剑哪能抵御住那呼啸而过的弓箭和坚硬的马蹄,纷纷败下阵来,连当时的大金朝和西夏族也被消灭了??不要以为蒙古族人很粗鲁,不懂文化,其实他们也有着极为讲究的文明礼仪。请客人进蒙古包时,主人会立在包外,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左手指门,请客人先进门。客人跪坐后,主人按照浅茶满酒的礼俗热情地献上奶茶和美酒,并把哈达献给客人。招待来客的佳肴有手抓羊肉和全羊席,以示蒙古族主人对来客的尊敬??蒙古族的餐饮礼仪也极其讲究,忌讳吃狗肉,不吃鱼虾等海鲜以及鸡鸭的内脏和肥肉。敬酒时,必须左手捧杯,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一滴酒弹向头上方,表示先要祭天;第二滴弹向地,表示祭地;第三滴弹向前方,表示祭祖先,随后把酒一饮而尽。这独特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蒙古族人民的服饰多为绲边长袍,头上戴帽或缠布,腰带上挂着鼻烟壶,或是佩戴蒙古刀与荷包,脚穿马靴。因放牧需要,蒙古族人多住蒙古包,蒙古包的材料多为装配式的构件,可以随意安装拆除,便于携带使用。

跟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藏族的雪顿节、哈尼族的火把节一样,蒙古族也有自己传统而历史悠久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开始举行,席间有各种竞技游戏,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盛大集会。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也梦想有一天,能坐在蒙古包里,喝上一杯香醇的奶茶吧?

蒙古族习俗作文(三)

古民族远在十二、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实行同一个氏族或部族不能通婚的习俗。当时,除王公贵族的姑娘不嫁平民百姓外,一般贵族和平民可以成婚。讲求伦常,严格辈分也是蒙古族婚姻的通例。

蒙古民族的成婚过程和形式,早在十三世纪以前就形成了郎才女貌的聘婚制度。当然这种聘婚都是由父母来决定的。据《蒙古秘史》记载,少年铁木真(即成吉思汗)的

亲事就是聘的,而且那时的婚礼仪式也比较简单。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带他到其舅族部落聘婚,途中遇到德薛禅,德薛禅见铁木真“其目有烨,其面有光”,便说,“我有小女,亲家请婚之”。于是也速该到德薛禅家,“及观其女,则其面有光,其目有烨”,而感到合意,遂以一匹马作为给字聘妇的定礼,如此而已。

据说,从那时起,蒙古族称女婿为“胡里根”,就是把难的送到女家的意思。直到今天,蒙古族的结婚仪式,元、明以来受汉族和满族婚礼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繁琐的礼节。其成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下哈达(即订婚)、过礼、婚礼、回门等。

相看,就是男儿到一定的年龄,其父母即为之五色对象,得知某家有闺女,年岁相当,则托媒到女家提亲,然后两家父母彼此往来,互相了解家庭情况及男女性情,观看容貌,如果不合意就算了,尚不清楚能否成婚,所以在相看时,一般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如只说某年某月有朋友来家做客等,以免婚事不成,留下不好的影响。

蒙古人娶媳妇设三次宴才过门。第一哈达宴,第二送羊宴,第三娶亲宴,娶亲去七人。下哈达或哈达宴,即男女两家父母以为合意,选定订聘的吉日之后,由男方媒妁带着哈达、烧酒等行聘事宜。之所以将订婚称为下哈达既是吉祥福物,又是信物,所以以哈达为头礼,定下儿女亲事,也就是很自然是事了。

在哈达宴上议定彩聘礼及穿戴之后,再另行选吉日,约媒妁与亲友若干人,携带男方准备的牛、羊、布匹、绸缎和烧酒送到女家过礼。女方也邀请近亲若干人,共同议婚礼仪式。在婚礼仪式中后来定亲和过礼这两个仪式,其界限并不明显,有的把这两个仪式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居住在各地之蒙古族的成婚过程和仪式,只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至于彩礼数目之多少,婚礼规模之大小,全由双方家庭的今年经济条件来决定,贫富贵贱相差很大。但蒙古人崇尚九数,认为九是最大的数,所以聘礼都从一九到九九址,如九只、四十五只、五十四只、八十一只等。一般“五九”礼居多。

举行结婚大礼时,新郎穿礼服。科尔沁地区则扎两侧坠白布“箭巾”的腰带,“箭巾”上挂腰子状的小荷包,头戴红缨帽,脚穿绣花大绒面黑色马靴,配挂弓箭,骑“质孙马”,因为就是图吉利而特定毛色的马。与伴郎和主婚人等数人,携带象征长寿的“金龟图”和彩车前往女家迎亲。

当到了女家门口时,女家则故意闭门不纳。这时双方都有一名职业和半职业祝颂家出面,以极其优美的诗句高歌长篇颂词,引经据典地回答彼此的提问,说明原委。在经过若干回合之后,女方才接受顶门哈达,始请新郎和迎亲人员入门。新郎呈献哈达于女家父母,女方父母接纳之后置于室内正中。

然后设丰盛的整羊酒席,与女家邀请的宾客一起款待迎亲人员。正席开始后,新郎到女家主婚人席前换穿女方备制的新衣。送亲人员随之,新娘与其几个姐妹同乘张彩蓬车,由女家送亲人员陪伴。这时姑娘即使心甘情愿,也要大声哭叫,否则被认为缺乏家教。

此时,男方正张灯结彩的功能接新娘的到来,及至,新娘与新郎先拜天、拜祖,再行拜火礼,以示家道兴旺。拜火礼毕,新娘另入一室梳妆打扮,换穿新婚嫁衣,然后拜见公婆和诸亲友,行叩头礼,男方举办的结婚大宴开始,仍是一片歌声,边饮边歌,直至次日天明。

送亲人员临走之前,长辈们还要到新娘住处恭喜和庆贺,并用一块石头压住新娘的后衣摆,预祝新娘在家里受到器重,成为里里外外一把手的好媳妇。当送亲人员喝罢欢送酒,起程回去时,新郎和伴郎等还要乘马欢送一程,大家都尽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并以夺帽为嬉。真是有呼有应,又嬉又戏,情景好不热闹。

新娘过门后的第三天清晨,首先要收拾炉灶倒灰,煮茶做饭,打扫房屋,开始承担家务,参加劳动。同时脱下华丽的嫁衣,换穿不加绣饰的、色调朴素的?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硎旧倥贝丫崾匦肜铣沙种亍?/p>

至于蒙古族已婚姑娘的回门,不是在第三天,而是娘家人到女婿家探望女儿的大小两次“额尔格勒特”(意为探视)之后,即女儿过门后十三天半个月内娘家要去人看望一次,这次叫“巴嘎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小探视”,因此去的人少。再过半个月二十天后,娘家又到婿家去看望女儿一次,这次叫“依克额尔格勒特”,意思是“大看法”,去的人数比第一次多。在这次探望期间,双方两亲家母商定新娘回门的具体日期和住娘家时间的长短。

蒙古族的婚礼歌很有意思,虽也有地区之分,但总的有上马迎亲、闭门迎亲、闭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新娘上马、新娘拜火等几大系列的宴歌。婚礼歌以祝、赞词贯穿整个婚礼议事,大都用比喻、夸张手法。

在《迎亲词》中这样形容新娘和送亲队伍:“鲜花似的红润/脂粉似的白净/劲松似的婀娜/白银似的纯洁/黄金似的贵重??望你们扬起的烟尘/好似彩云飞扬??”婚礼歌一般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届时,人们按照婚礼本身的客观进程,分别在不同场合演唱。因为这些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礼仪要求特别强,先后次序上不能有半点差错,所以在结婚议事上,往往要聘请吟诵祝、赞词为职业或职业的民间艺人来唱。他们博古通今,能言善辩,以动人的歌声和风趣的谈笑来活跃气氛。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