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2:35:23 字数作文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字数作文

篇一:颜廷录谈管理——没有谁是庸才,一定是被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颜廷录谈管理——没有谁是庸才,一定是被放错了位置的人才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喜爱结交一技之长之人,并把他们招至麾下。有个人其貌不扬号称“神偷”,也被子发奉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帷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帷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砍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前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如果楚将子发把神偷安排为作战指挥官,指挥士兵与齐军对阵,结果不言而喻,可能连他的三只手都被齐军卸了下来。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放在什么样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效果。就像一坨牛粪,把它放在肥料的位置,庄稼就会茂盛。把它放在展厅,就成了熏人的垃圾。人也一样,把庸才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就成了人才,把人才放到了不合适的位置上就变成了庸才。若用人不当,个人的缺点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能适得其职,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团队的整体绩效将会充分体现。当然,即便人人都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如果领导者对他们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也没用,你怕牛粪太臭容易熏死鲜花,就用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包起来埋在地下,牛粪就发挥不了它的作用。

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说说容易,实行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首先,企业要建立人才体系并把这种体系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目前,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这样的体系。当他们需要人才的时候,就挖空心思、连哄带骗的搞点过来,已作应急之用,不需要的时候就翻脸不认人,一脚踢开。

再者,要对员工进行全面能力测评,知道其半斤八两,与岗位能力要求是否匹配。有的领导是算命先生出身,只要他认为你必成大器,定能担当大业,就立马将你晋升;有的领导纯粹是个关系户,你行贿他就受贿;你有情他就有爱,只

要与他有关系,他就不管你是黑猫、白猫立刻将你重用。

第三,让员工做他喜爱的工作。正所谓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不要用行政手段强压员工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从而违背员工内心的意愿。老虎是吃肉的,如果你非要强迫让它吃草,老虎就会死给你看!员工到底喜欢什么工作,可以采取毛遂自荐的方式,然后根据其能力大小安排不同的岗位。

作为领导,要想员工尽展其才、各尽其能,只有把每个员工都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靠的是用你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靠的是你敢于投资去用心培养;靠的是用你宽阔的胸怀去包容;靠的是用你的智慧将他发光、发亮!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高大无用而免遭砍伐,于是庄子感叹到:“这棵树恰好因为它的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

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来到一位朋友的家中做客。主人便吩咐家里的仆人:“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宰了来招待客人。” 庄子的学生听了很疑惑,向庄子问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保存下来,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社会呢?”

庄子回答说:“还是在有用和无用之间选择吧,虽然这之间的分寸太难掌握,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但已经可以避免许多争端而足以应付人世了。”

所谓无用既是有用,有用亦是无用,万物皆可使用,就看如何应用。

更多内容,欢迎大家预定颜廷录老师课程

课程咨询:颜廷录老师助理 张凡 联系电话:18502180967 QQ:2484472885

想了解颜老师的最新动态,欢迎大家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和我

互动交流!

篇二: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

很多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你被放错了地方。

人一旦被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这里垃圾的意思,不是说你一钱不值,而是说你的境地压根就无关你的才能。你纵有用武之力,但无用武之地。是“锅台上跑马,兜不了多大圈子。”

五七干校中很多干部、很多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他们的农耕水平还不如一个平常的老农。能研究原子弹的未必能煮得了茶叶蛋。北大的教授未必能将农场的猪养得白白胖胖。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暑假,在农村老RYB燃油泵家参加卸炉、劈菸、系菸、上炉,活干得笨拙和陌生,远不及一个村里的小儿,本家一个老兄就笑话我:“哼,你还是大学生呢?”虽然很无奈却是实情。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女研究生苏黎杰做了个油漆工,她的油漆技术的起点和小学没毕业也干这个活的人是一样的。干的活儿无关高学历。那个华中师大人类性学专业全国第三个性学硕士研究生彭露露,虽然,“一般一般全国第三”,因为没有用人之处,和小学没毕业的找不到工作的人一样找不到工作。

身在教育,说说教育。现在的中小学学校里,尤其是农村,有一种错误倾向,当然或者是出于无奈,就是在安排教师任课上存在一种浪费人才的随意性。一个教师,本来他的专业是中文,偏偏让NYP高粘度泵他教政治。有的老师本来专业是数学,偏偏让他教化学。等等。这样安排工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到头来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没学这个专业,偏偏要教这个专业,教师教得就会吃力而且没有深度,以己昏昏,难使人昭昭。而孩子学的就往往是课本上的东西,知识没有得到拓展。要交给孩子一杯水,老师有一碗水、一桶水、一池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正如:

你是一只兔子,却在游泳队任职。

你是一只乌龟,却在长跑队工作。

这是让曹操的旱鸭子部队去稠油泵打水战,是让大宋的步兵去和边疆的游牧部落对抗骑射,是让大学教授教育幼儿园的幼儿,是让高射大炮轰打蚊子,是让扶不起来的阿斗治理国家,是让久居皇宫的平民后的溥仪自己去做红烧鱼,是让

鱼目做珍珠,是让大钞做手纸。

一场大水后,只有两个人得以幸存。他们在洪水到来前的最后一刻,爬上了最高的一棵树。甲逃难时带走了家里燃烧器油泵的干粮,乙带走了家里的金元宝。后来,乙饿死了,甲坚持到最后,捡起元宝返回地面。

在一定的处境下,窝头比元宝更金贵。

在这种情况下,你纵是一块大金子,就是自身再努力,也白费,你也逃脱不了成为垃圾的命运,难以逃脱注定出高温油泵局的结局。

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俗语云:龙居水浅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又有俗话云:“落魄的凤凰不如鸡”。事实就是如此。看现实生活中,多少干部在任时,有着雄才大略的英武,有着****倜傥的俊逸,调兵遣将,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旦退居二线,面容也萎缩,行动也迟缓,提着笼子架着鸟,马路之上靠边站。不是他没有才华了,而是没有施展的地方了。 人得其所,这是人生的关键。

刘备算得上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有用武之义,有用武之气,有用武之才,但无用武之地,正是诸葛亮的隆重对策,指出了以西川为用武之地的策略,正是切中要害,从此让刘备一步一步壮大起来。再自吸油泵退一步讲,如果刘备安于“贩屦织席为业”,张飞安于“卖酒屠猪”,关羽安于推车挑担,没有结义后的以天下为自己用武之地的抱负,也就没有了这段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了。 现在很多地方热衷于会展经济,官方常用的话语就是“文化塔台,经济唱戏”,台,就是平台,就是媒介,就是用武之地。台,是形式。但没有这个形式,就不能达到“唱戏”的目的。

何谓明智?知人者明,自知者智。正如真理和谬误只是一步之遥一样,天才和垃圾也是一步之遥。每个人,在有了知识和技能储备以后,下一步就是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对了位置就是天才,找KCB系列齿轮油泵不对地方就只能如同垃圾。聂卫平下棋很厉害,但比长跑可能不如我们。刘翔跑得很快,下棋水平可能比我们差远了。姚明别看打篮球是好手,比赛写稿子,很可能跟我们差一大截。但他们三个人,都是世界冠军,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后在这位置上付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

说道这里,又想起唐代韩愈的《马说》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你纵是一匹千2CY齿轮泵系列里马,但是你的处境是“槽枥之间”,而不是任你驰骋的疆场,你就只能是“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结局了。

找准位置,你就是一条龙。

找不准位置,你就是一条虫。

当然,要先成为千里马,然后去找你属于自己的“位置”。

人怕找错行。现在的大学生,到大学读书,一定选择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学深,学透,学精。走出校门,力争做到专业对口,这样才距离做出成绩的目标不再遥远。

有个“漂母饭信”的故事,在这里提一提。韩信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蹭饭。有很多妇女在河边漂洗丝纱,有位KCB不锈钢齿轮泵老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匀出自己的饭给韩信吃。韩信感激地对这位老大娘说:“达志以后,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谁知这位老人非常生气:“你作为男子汉,居然不能养活自己!我是看着你可怜才给你饭吃的,谁指望你报答啊?”就是这位养活不了自己的韩信,却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找对了处所,就是一个将军。找不对处所,就是一个流浪汉。

如果刨除有意而为的因素,姜子牙如果遇不到文王,或许以后只能是一个垂钓的隐士。同样,如果刘备一顾茅庐就摔ZYB-B高压齿轮泵门离去,或许诸葛亮以后就真地做一辈子布衣而“躬耕陇亩”。

是一匹骏马,就不要局限在锅台上跑马,而要到广阔的草原上驰骋。 是一只雄鹰,就不要习惯在檐下低徊,而要去搏击长天。

“人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这句话倒过来考虑,就是如果你现在感觉你的处境很垃圾,不妨换换自己的心理环境、工作环境,或许就是一片新天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树挪死,人挪活”了。当年的剧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就是因为处处受排挤,一怒之下,“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援得我所”,离开了剧团,来到了省城济南发展,“此处不留我,自有留我处”,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很快成为全国著名的吕剧表演艺GZYB高精度齿轮泵术家。代表作吕剧《李二嫂改嫁》,引起全国轰动。

有了自身的才干,然后找准自己的位置,这是走向成功的前提。

篇三: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哲学分析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哲学分析

零九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

40905058

2010/11/21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哲学分析

写在前面:所谓的哲学,就是一些很哲很哲的东西,很深奥的“道”,难以言说。故对于一个现实问题的哲学分析,确实也不好谈。因为哲学如此般博大精深,我等实在才疏学浅难以驾驭。只能在矛盾万千中开始探索实践一个现实问题的哲学分析。前进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我鼠目寸光,未能远视,故就事论事,且选择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问题来浅谈自己的看法。

文章摘要:垃圾是资源——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随着垃圾问题日益深化人们思索解决之道。实践中探索,垃圾其实是放错的资源。矛盾推动发展。意识与时间相互作用。人脑的机能的开发,人类的成长推动社会进步。有效地分清主次要矛盾,事物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能更好的解决问题。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但前途是光明的。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要遵从辩证唯物主义。

关键词;垃圾、资源、物质与精神、意识与实践、矛盾、发展、曲折、光明、辩证唯物主义。

正文;

垃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熟悉的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思维方式,垃圾一直被认为是废物,没有什么剩余价值,却还要耗费财力物力去处理。人们处理垃圾大方式不外乎填埋,转移,焚烧,费时费钱费力还污染环境占用土地。但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垃圾的也日益增加,原本的处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剧增的垃圾。矛盾的产生对事物的发展有力的作用,因此垃圾问题的产生并加剧,引发人们对垃圾处理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处理垃圾呢?人们思考各种解决方式。把垃圾转移到外太空、限制垃圾的产生、将垃圾分类处理、垃圾的二次利用,人脑的智慧在闪烁着光芒,各种各样的办法被想出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么多的方法用那个呢?是一个单独用还是一起用?同时采用又用哪些呢?对具体不同的垃圾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还是区别对待?物质和精神存在矛盾又有统一,意识和实践也是,正是这样的矛盾才推动其发展。意识——实践——意识—

—实践,相互作用,向前发展。不断地问题,不断地矛盾,意识推动人去实践,而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又推动人去思考,从而使整个人类社会向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发展。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实践中检验处理垃圾的最佳方法。而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摸索中前进,有过错误和失败。在失败中找教训,从失败中积累经验,最终成功。失败后的成功体现了事物的两面性,在其蕴含失败的同时也蕴藏着失败的反面成功的要素。无数的失败孕育了成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方法,一种变化的发展的处理方式被实践检验为有效地方式。人们将垃圾分类,把那些会对全人类地球造成污染的垃圾转移至外太空,对垃圾进行分类放置、分类处理,并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垃圾二次使用三次使用乃至多次使用的潜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明确而清晰的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次,有条不紊并高效的解决问题。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由上面的具体问题的解决可以看到哲学火光的跳跃。从微观走向宏观,具体走向抽象,从一个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更深的体会的哲学的奥妙蕴藏于世间万物。

世界是物质的,社会生活本身是实践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何以改造世界,源于人脑的机能。人类产生意识(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有了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世界上着两大人类活动和人类现象引出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精神的问题。物质客观存在,世界是物质统一性的唯物辩证法由此而生。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德总特征,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事物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包含相互作用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而事物发展的根本关系是对立和统一,其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综上所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唯物辩证法,认识客观规律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后记:哲学浩淼,难以全述,尽己之力,分析如上。多有不足,请君斧正。

篇四: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许多垃圾里面含有许多有用的成分,而这个有用的成分是可以被我们再次利用的再次投入到生产中去就可以为我们创造出价值。这个时候而言,垃圾就仅仅是我们把它放错位置的资源,如果位置恰当被我们回收利用了,垃圾就可以当做资源,垃圾就可以成为我们节约成本的资源了。对于人类而言,只要有人类一天存在那么就会给地球制造源源不断的垃圾。那么,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就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了。是将其任意丢弃不管,是将其惊醒垃圾无害化处理,还是将其转化为资源?如果将其任意丢弃不管,我们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垃圾群里面。如果将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则会用掉一部分新,那么这样进行势必节能的。如果将垃圾转化为资源,这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利益的资源来进行垃圾处理。

对于垃圾的处理的方法有:(1)上策 减量化-不产生垃圾或者少产生垃圾;(2)中策:资源化-把垃圾转化为资源 (3)下策:无害化-争取100%的无害化处理

一上策:减量化——不产生垃圾或者少产生垃圾

垃圾进行减量化处理 就是指在生产垃圾的源头上进行减少控制.与其巨额投资,长期背负沉重的运营负担,不如从源头减少垃圾生产。垃圾减量生产不是一个部门能管的,权力有限,比如净菜进城由商务部管,旧货交易规发改委管。那么,要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政府的综合协调能力,所有涉及的部位都要执行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法律。要建立一个常带花协调机制,全面依法行政。

生活垃圾中,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多数居民住上了双气住宅(煤气,暖气)城市居民的日常食品改为冰冻,干缩,预制的成品和半成品,家庭垃圾中的煤灰

以及瓜皮,果核等食品废弃物大为减少,而各类纸张或塑料包装物,金属,塑料,玻璃器皿大为增加。应对措施:(1)净菜进城;(2)限制过度包装

“限塑”是一场战役开始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到,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这里“好”的含义?“好”是指质量好,主要约束指标、评价指标这么几条。一个是单位GDP的能耗,就是创造一个GDP,消耗的能量是多少,越低越好。第二是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原材料消耗,单位GDP污耗。什么叫污耗呢?就是创造了一个GDP的财富,污染排放量是多少,越低越好。还有人均GDP,以及单位国土面积承载的经济总量。这六条指标已经逐渐成为国家指标。同时,当然也包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措施。这些都是反映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能否限制住“白色污染”,对保护环境又可以起到多大的作用?

从这几个方面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塑料的生产原料是什么,主要是石油。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吨少一吨。我们节省下来,少用塑料袋,节省了石油,这样就可以给后代人留下更多发展的空间和资源。另外,塑料是化工生产,在生产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污染,包括石油的开采。还有就是,塑料袋用完了以后,废弃掉,它会长期的存在于环境当中,很难被自然环境所降解,所以这也是存在的污染的潜在威胁。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有人说塑料袋热值很高,可以烧。高分子材料在燃烧的过程当中,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在国外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悲剧,就是垃圾焚烧厂周围,做过统计学分析,出现了肺癌高发区,当然后来采取种种措施,控制塑料袋的焚烧,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从塑料袋的石油开采、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最后到废物,全过程都会对环境、对资源产生影响,所以我很支持这项措施,希望能够通过限制使用塑料袋降低污染,减少资源的浪费。

少排垃圾是一种责任

在2007年6月22日,全国人大环资委的第23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草案)》,循环经济的含义?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线性的,就是从资源的开发、生产、流通、消费一直到废物这么一个线性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两头难,一个是资源越来越少,一个是污染越来越重。为了变两难为双赢,怎么办呢?就是受生态的启发,大自然当中的生态是一种循环的,把生态的规律引到经济上面,就是建立一种循环。在资源的开发、生产、流通、消费,一直到废物各个环节来循环利用它,一起解决资源

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就发展循环经济而论,我们在实践活动当中,总结了五大经验(五个环节)。其中第一是,废旧物资的有效回收利用,把废塑料、废纸回收起来,不回收起来怎么再制造呢?现在国有的也有回收,民间自发形成的也有回收的。第二是规范的再制造业。就是把废旧物资再制造成新的产品,要有规范的再制造业,什么叫规范,就是不能再次污染,不能以再生资源为理由,高耗能、高污染不行。哪一步是最重要的,要把好什么关才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做环评,包括循环经济也要先做环评,不做环评不能立项。包括能耗、二次污染问题都要在环评当中体现。第三个环节就是再生市场的培育。在美国、德国、法国,总统带头使用再生轮胎。比如说,政府带头使用再生纸,发展循环经济,要把再生产品卖出去。政府官员拿名片,拿出来都是再生纸的名片。用的办公用纸,大部分都是再生纸。这是再生产品的市场培育,以使这个行业持续发展。再生纸比木浆纸还贵点,但是大家愿意买,因为这是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发展循环经济实践活动当中,第四大环节就是全面的质量安全检测标准体系。比如轮胎,再生轮胎上在高速公路爆胎、车毁人亡不行,所以一定要有质量检测安全标准体系。不能让这些再生产品出了问题,引起安全事故。所以,这方面要做努力。第五大环节就是逐步完善的法律法规。包括循环经济法,循环经济法也不是一个“空中楼阁”,它得有若干的具体规定作为支撑,比如废纸怎么回收,废塑料怎么回收,废汽车、废轮胎怎么回收等等这一系列的具体规则,这形成了一个社会共识,形成了一个产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了循环经济法,才是可行的。否则,“空中楼阁”,有法难依。我希望大家少排放垃圾,尽可能把垃圾当中的有用资源收集回去,然后卖废品,再用,这很现实。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污染,减少垃圾治理的费用,因为一吨垃圾从家里扔出去一直到最后处理完要272块钱。所以少排就少花钱,还能增加收入。 禁了塑料袋 什么来替代

深圳于2001年、2006年两次禁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但该市目前仍然是国内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用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禁白”为何往往“白禁”?专家们说,塑料袋比篮、篓方便,比布袋便宜、隔油,比纸袋经用、隔水、耐温,正是塑料袋的这些优势,让它难以让人抛弃。

专家认为,塑料袋市场需求巨大,抑制消费不是根本办法,出路在于找到替代品。

我国多年前就开始了塑料袋替代品的研究,但不是价格贵、品质差,就是达不到环保要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所谓“降解餐盒”,即在传统塑料里加入淀粉等添加剂,仍然不能完全降解。纸制品价格高,防渗、隔热性能差,同时需砍伐树木,造纸过程还会形成水污染。我国已研制成功全降解塑料,其性能可与传统塑料媲美,但目前价格偏高。 中国塑料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希望深圳等发达地区以自己的高科技实力,加大塑料袋替代品的研发,同时推进塑料袋替代品的市场试用。

面对一时难以退出市场的塑料袋和有关有偿使用塑料袋的争议,专家建议,借鉴美、日等国家的经验,将治理“白色污染”的责任不仅加给消费者,也加给厂家和商家,谁制造、销售、消费,谁就得回收、利用、处置,并抓紧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详细规定。同时制定政策,充分调动废塑料袋回收、加工、再利用者的积极性。

由于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禁用塑料袋日渐成为国际潮流。在这方面,中国也不后人。早在2003年4月1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政府就制定了《丽江市古城区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泡沫及塑料包装物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禁白”工作领导小组。不久前,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各有关部门要通过相关政策、标准、技术等办法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倡导消费者多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减少使用塑料袋。

二 中策:资源化——把垃圾转化为资源

垃圾,既是对环境的污染,更是对人类的讥讽。我们消耗资源,却难以将其资源化。 其实,垃圾也是种宝贵的资源,也是种财富!

垃圾是一种战略资源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垃圾污染问题也是日渐严重,垃圾处理现状

也是不容乐观。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中国已有400多座城市被垃圾包围,而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当我们在为这些问题而头痛时,我们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垃圾是人们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其实我们人类一切生存活动、经济活动都是以物质为载体的一种服务或者效应,包括GDP的增长。而当这种复合效应完成的时候,物质本身并没有消失,只是改变了它的存在形式,如果将这个理论延伸到国家的环境治理上来看,我们各种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处理活动,包括废气、废渣、废水,只能改变污染物的存在形式,所谓控制和降低污染——低害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大家看一看。现在垃圾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世界的主要工业原料,大量的来自于废旧物资,就是我们传统认为的垃圾。发达

国家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总价值每年2500亿美金,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咱们再看一看主要工业原料。钢铁是工业之母,全世界的钢铁原料大体上45%来源于废旧钢铁。美国,60%钢铁原料,铜的62%,铝22%,纤40%,锌30%都是来源于废旧资源。从欧洲的情况看,70%的纸是再生纸,再生纸的原料是什么?就是废纸,就是我们所说的垃圾。在发达国家,轮胎的利用率也是很高的。一条轮胎要翻新3次,就是顶4条胎用。所以我们感觉,垃圾作为战略资源的时代已经来了。

圾垃:放错位置的财富

在丰台洋桥往南,过铁道,有一个和义垃圾场。1993年,四川巴中人杜茂献承包此垃圾场后,从家乡带来6000人和他一起干,如今他已成立了公司。他说,昆仑饭店一天的垃圾回收后可卖2000元,京广饭店的可卖1万元。据他测算,一个西城区,每天能捡拾猪食3吨,一年可养活猪3000头,仅卖猪一项,效益可观。

据了解,目前北京拾垃圾大军有8.2万人。从专业分工看,有3.1万人蹬三轮车沿街收购废品。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1.5万元;2万人在饭店收泔水或在商场收废品,人均年收入1.2万元;蹲守垃圾楼或扒居民楼垃圾道的有2.1万人,人均年收入约1万元。在城乡结合部从事废品交易的约有1万人(收入不详)。此外,约有1500人在垃圾堆放场和转运站拾捡垃圾,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

据原北京市环卫局高级工程师王维平介绍,北京日产垃圾7390吨,年产垃圾279万吨,堆起来就有两个半景山大。一年两个半景山的现象如不抓紧遏制,该有多少土地被侵占。1997年全国垃圾占地75万亩。此外,垃圾处理费支出也相当可观,1998年北京市用于垃圾处理的各项费用为7.5亿元,去年为8亿多元。而1998年北京市8.2万人的拾荒大军从废品中拾走的"垃圾"价值为9.3亿,帮助环卫部门实现了垃圾减量。倘若没有这8.2万人在蚊蝇乱飞、老鼠乱蹿的垃圾堆中捡拾,市政府的处理垃圾的经费1年就要达到18个亿。因此,拾荒者从事的废品再利用产业对减轻政府负担,减少环境污染,缓减资源短缺,缩小贫富差距功不可没。北京的垃圾资源解决了10万人就业。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废报纸、废塑料、旧轮胎等一件件看似不值钱的废品里却藏着巨大的价值。可是北京却没有一家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废品处理厂,回收网络体系也尚不健全。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全市目前每年回收的废品大约能产生11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但目前这11亿元少有本地人问津。

垃圾市场的培育决非易事。必备的条件是要保证投资和收入持平。据了解,国外的垃圾收入包括;垃圾收费(占总垃圾处理成本费用的26%);产品售出收入;政府其它税种补贴,包括城市维护税等;循环利用法中规定的厂家补贴(占总垃圾处理成本费用的54%),即企业在赢利后,不应由消费者单独承担垃圾处理费用,而应该同消费者一道承担自己所应负担的责任即垃圾

篇五: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也,非也

中国城建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先生原来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因为他在数年前发表的一些论文或文章对于理解城市垃圾问题,特别是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启示意义的见解。可惜的是,在最近城市垃圾“危机”的大讨论中,感觉到徐先生阐述问题的重点变了:原来他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强调的是如何搞好分类,以减轻末端处理的压力;现在他虽然也说分类的问题,但很明显是想从各方论证作为末端处理方式的垃圾焚烧的必要性。许多话听上去都没错,只不过始终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而且,在他的言语中,更多地在强调公众和媒体的无知,因为他们错误地对待垃圾焚烧这种先进技术,“自私”地反对公益工程;但对于政府的垃圾管理长期不讲科学、盲目建设、弄虚作假、污染环境、失信于民的那一套东西或不怎么提或只当成和目前垃圾焚烧争论毫无瓜葛的“作风现象”批评一下,丝毫不影响他无条件支持推广垃圾焚烧技术的结论。这更让人感到缺乏学者应给人留下的平衡之感。

最近,徐先生接受了《中国环境报》的一个专访,总结了目前垃圾问题认识的“五大误区”。尽管城建研究院的东家建设部自己就是参与垃圾处理博弈的运动员,尽管城建研究院自身就涉入重大标的的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尽管在多种场合徐先生给政府不得民心的垃圾管理工作做了一些辩解,但除了读出专家对政府和个别产业意志的卖力背书外,这篇专访还是值得进行一些分析的,进而看到超越立场性的有价值的见解和意义。

徐先生一上来所指出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种流行观念。虽然他的最终落脚点很明显,是劝大家接受总要有东西焚烧这样的“大趋势”,但这种“颠覆”确实让人有机会反思一下我们一贯的简单思维。而且,在“颠覆”之中,我们会发现徐先生也不小心地把自己所宣扬的东西否定了。

徐先生用眼下垃圾问题对阵各方惯用的“发达国家例证法”向读者说明,这个社会永远会有“垃圾”,因为总有不能成为资源的东西存在。搞生态学的和研究循环经济的学者可能会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他用“实然”替代了“应然”。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本身应该是一个“应然”的表述,既因为现实如此,也因为还没有人去规定变废为宝的时间尺度应该是怎样的。填埋场本来被视作是对资源的浪费,但现在很多国家已经计划要在垃圾填埋场“采矿”了——是不是在时间尺度放长的情况下,这些垃圾会变成资源?虽然徐先生想证明的是一个狭隘的问题,即我们总要烧一些东西,但“实然”为何与“应然”之间有差距,如何弥补这个差距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就拿发达国家的例证来说,去过日本的人肯定会质疑,他们烧的是徐先生所说的不能回收的“剩余垃圾”吗?一些明明在中国或发展中国家可

以得到回收的可燃垃圾为什么偏偏要烧呢,那不是资源浪费吗?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探讨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自私的、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垃圾处理方式,多分析一下这种不合理模式背后的现实条件制约,包括资源使用的模式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然后将之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进行对比,既要看看在发达国家不能成为资源的垃圾在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如此,又要看看现在所谓的主流垃圾处理方式是不是应该会成为改革的对象?

从徐先生这种通过发达国家数据支持焚烧的论证方式以及许多反对焚烧的类似论证方式中让我们看到了目前整个民族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的更深层次的误区:发达国家怎样,我们就怎样。如果争论的双方都要靠援引发达国家有多少个焚烧厂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话,干脆让外国的统计人员来做我们的垃圾管理者算了,让德国人的大脑和日本人的大脑代替我们的大脑算了。显而易见,这种论证方法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为历史上发达国家在环保的问题上犯过的错误太多。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接受国外的所谓“经验”,难保将来不会重蹈覆辙,始终处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且,我们国内搞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者们总是从预定的立场出发只去挖掘焚烧的优秀技术面,而对于国际上大量反思性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却基本不予以关心,国外“经验”的引入于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现象本身就很不正常,长此以往,公众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争议问题对垒双方也各说各话,不能进行进行有效的交流,矛盾于是越来越尖锐。

徐先生本是想用“资源否定说”为焚烧正名,但恰恰这种逻辑和他自己推崇的东西也矛盾了起来。既然他认为焚烧垃圾获取能源是资源利用,这不就成了一种没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吗?看来有了焚烧炉,就没有放错的资源了!这点纰漏对于徐先生所支持的最终论点其实真是有益而无损,但他的确忘了说那些不可燃的剩余垃圾该怎么办。比如废荧光灯管,这正是徐先生强调的有害垃圾的一种,看上去不能被转化成能源,连收破烂的都不要,更会排放出汞这种具有生态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也许,面对这个情形,徐先生又会觉得自己的论断是精准的:总有不能烧的东西,所以不是所有的垃圾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是,当很多人在“应然”地呼唤这些东西可以得到回收却又叹息他们实际上不能时,有几个人知道北京郊区确有一台花重金从瑞典进口的,但闲置多年的废灯管资源回收设备呢?“应然”和“实然”的界限究竟在哪?好像不在于一些“专家”的个人宣判,而在于实际情况如何,政府部门是不是守法,公众知道多少真实信息并据此作出怎样的选择。

其实还有另一个学者明确地反思过“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说法,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博士。他的文章《我们的文明建立在垃圾之侧》表达了垃圾与文明如影随形的观点:正因为人类有了快速产生自然不能及时间消纳的废物的能力,文明才有可能达到今日之程度。显然,相比徐海云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论证,田松的思考要深邃得多。作为科学哲学的研究者,田松从熵论的角度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迷信“循环”的力量,因为要使高熵物质(垃圾)——能量蕴含低的、混杂无序的物质回复到低熵物质(资源)——能量蕴含高的、组织有序的物质需总要有新能量的投入或消耗一定的低熵物质,因此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虽然田

松并未论及焚烧的问题,但循着他的思路,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在种种对待垃圾的方式中,把废物马上烧掉(垃圾焚烧)显然要把废物留到以后开采(填埋)要加速熵化的过程;不让废物相互混合、相互污染(垃圾分类)却可以较前二者减缓熵化的过程;而少生产或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物质产品如塑料袋和过度包装则是最好的低熵发展战略,也是最好的垃圾管理策略。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安徒生曾经写过一则童话,故事讲的是:老头子牵着家里唯一的财产——一匹骏马,要去集市上换一年口粮,一路上善良老实的他不断地被“聪明人”利用:他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

即使是在童话里,人们也会把那个“以大换小”的老头称之为傻瓜,而在现代生活中,一位美国小伙子用一枚别针层层换物,最后换来一所大房子的一年居住权。而在换生活中,等不等值不是重点,关键它是一个优化配置、资源重组,充分发挥剩余价值和剩余使用价值的理财之道。在这里它不再遵循传统的价值观,而是遵循“需要决定价值”理论。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已经淘汰了的、自己不喜欢的、家里闲置不用的东西清理出来,去换回或部分折价换购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换生活的精妙之处。许多换生活的热衷者告诉记者,拿去交换的物品往往囤积已久,对自己来说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与其让它在家里积上一层厚厚的灰,还不如拿去和需要它的人交换,自己也能获得想要的物品,这是一种资源合理再分配。

“常常有人觉得我诸如用一条品牌牛仔裤去换一本考研资料这样的交换实在是划不来。但账并不是这样算的。尺码不合不能穿着的牛仔裤即使我购买时的价格是400元,现在只是鸡肋,放在家里不仅不值一钱,还占用了家庭存储空间;而考研资料是我正在寻找并且肯定需要的,如果花钱购买需要40元,我一旦交换成功,就是省下了40元的消费支出,而不是亏了360元。”“换生活”达人李妮向记者如是计算道。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