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拔苗助长文言文的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2:24:08 体裁作文
拔苗助长文言文的启示体裁作文

篇一:文言文揠苗助长

文言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②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1.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2.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3.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4.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5.趋:快走。往……去,到……去。

6.槁(gǎo):草木干枯。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篇二:student2012中考课内文言文30篇道理启示类整理

从课本内得到的道理和启示类回答术语:

《劝学》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橘逾淮为枳》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伤仲永》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卖油翁》熟能生巧

《王顾左右而言他》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善于提意见。《邹忌讽齐王纳谏》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难中造就人才

《孔孟论学》

中心:第一条:学习的作用,能使人终生受益。

第二条:学习的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精密结合

第三条: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习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

第四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止步不前,要持之以恒

第五条: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第六条:学习的态度,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黄生借书说》要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需要选择精华、深入研究。

《黔之驴》敢于、善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作斗争

《狼》对待坏人和邪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黠鼠赋》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拓展常见的道理启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

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实践出真知

对待别人的错误应该宽容仁慈

要学会感恩

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做事要把握机会,才能事半功倍

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有远见

道理启示类方法——

例题讲解,归纳方法

(一)阅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目: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阅读《歧路亡羊》,完成题目: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三)阅读《效为敝车》,完成题目: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

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

思考: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2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

六上

1.《为学》

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选自《白鹤堂集》 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

2.《天时不如地利》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 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

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选自《晏子春秋》

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

4.《伤仲永》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

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

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 选自《柳河东集》

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

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

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9.《口技》

作者:林嗣环,清代文人 选自《虞初新志》

中心:通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七下

10.《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选自《全唐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中心: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1.《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选自《周元公集》

“说”是一种文体,可说明事物,也可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道理。 中心:文章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选自《孟子》

中心:短文告诉我们,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

13.《公输》

作者:墨子,名翟,墨家的创始人 选自《墨子》 公输盘,有人说他就是传说中的鲁班

中心:课文通过记载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精神和反对不义战争的“非攻”思想。

14.《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 中心:通过长勺之战的史实,告诉大家要取信于民、善于掌握战机。并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以少胜多的战争:赤壁之战、巨鹿之战

15.《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所编。

中心:告诉当权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篇三: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二年级《揠苗助长》小古文评课稿

《揠苗助长》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其中的寓意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只会把事情弄糟。”

作为一次“同课异构”的教学,三位老师打破了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老师跳出了逐字逐句翻译的困境,成为了课堂真正的指导者。不同的教学个性,成就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但相同的教学思想让小古文的教学又寻找到了新的出路。

沈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活泼有趣,非常符合低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沈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朗读。学习小古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多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她首先通过朗读童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揠苗助长这一教学主题后,学生从读词再到读文,环环相扣。通过指名读、范读、齐读、师生对读等形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内容,沈老师没有一字一句的解释,而是通过读古今文对比读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降低了难度,教学下来,发现学生理解的很好。

樊老师的课比较简洁紧实,对《揠苗助长》的教学更侧重方法的指导,将重点放在“读懂”上。老师没有从头到尾地解释、翻译,而是将《揠苗助长》古文中的词语分成“古今相通”和“古今相异”两类,各个击破,攻克了词语关,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难度就降低了不少。

周老师的课比较大气沉稳。从故事图片入手,让学生猜故事名字,先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学生通过注释自己读通小古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读懂小古文,紧接着在读懂的基础上读深小古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最后,结合自身经验,引出浩然之气,告诉学生,寓言的正面是故事,背面是哲理。

篇四: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 )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 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 ) (3)往往以多相夸( )

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 ) 归( ) 谓( ) 益(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 ) ②平生于书 ( 对于) ③或答人简札(有时 )(书信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 1、(这 )( 做法)2、已( 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 )②秦青弗止(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 《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 (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 (2)这 (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1、多次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 ,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篇五: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 ) 揠之( ) 苗则槁矣( ) ...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 长 揠 谓

予 趋 槁 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返归取之 ..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 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读完寓言后,想想看,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月怀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

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

①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②或告之曰 ③是非君子之道 ④请损之

A、①②③④都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君子之道。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黑的文言词。

①女还( ) ②顾反为女杀彘( )

③特与婴儿戏耳( ) ④婴儿非与戏也( )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句子。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心之所向( )

3、翻译句子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 ) 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③臣闻之( ) ④善哉( )

2、 翻译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一)

拔苗助长文言文的启示

【译文】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他非常疲倦地回家夸口说:“今天累坏我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禾苗都干死了。 天下不拔苗助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不做)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胡乱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1、mǐn yà gǎ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二)

【译文】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所当为。”偷鸡人说:“请让我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停止偷。“明明知道那是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立即停止,怎么还要等到来年呢?

1、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损:减少;已:停止;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2、B 3、①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②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4、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

(三)

【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 离开 正 想要 回去

2、 老妪 以前的知识

3、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五)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