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凄清月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17:17 字数作文
凄清月色字数作文

篇一:2013-2014上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意溪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三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文测试

本试卷共8页,24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校名、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的密封线内。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骠勇/漂白 咯血/炮烙 蹊跷/独辟蹊径 ......

B.啼啭/篆书 侪辈/跻身 压轴/垂直轴线 ......

C.桧树/杂烩 纰漏/坯胎 薄荷/薄利多销 ......

D.巨擘/辟举 惆怅/伥鬼 堵塞/敷衍塞责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创业板刚刚揭开面纱,暴富神话就开始演绎,令人目不暇接。以目前的创业板市场....

来看,财富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源于某种资产与成本的“转移”。对于创业板的发展而..

言,暴富神话可能使创业者丧失斗志,转而以投机和欺骗,以渡过套现日为主要目的,从而与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大相径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创业板市场可能成为骗....

子粉墨登场、实现瞬间暴富的摇篮。 ....

A.目不暇接 B.对于 C.大相径庭 D.粉墨登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饿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土没有什么波动。

B. 中国第一幅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月面图像,是由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处理、拼接而成的。

C.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文明。

D. 一些专家认为,因为许多博士毕业生无法在学术研究领域就业,所以培养博士生时应让他们的知识更广博,以使他们能适应学术领域内外的工作。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盼着吃上馒头,曾是北方农人撑持灵魂的精神支柱。在五谷中,唯有小麦历经了去岁和来年的秋、冬、春、夏四季。小麦经过______,______,方可完成它的生命旅程。它的生命元素里浸透过______,______。昔年,小麦向被北方农人视为高贵的象征。

①春水的浇灌,夏风的熏陶 ②秋雨的滋润,冬雪的覆盖

③月的明丽,星的璀璨,日的辉煌 ④霜的清冽,露的晶莹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刘汲,字直夫,眉州丹棱人。绍圣四年进士。金人再犯京师,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三月。冯延绪传诏抚谕,谓车驾出郊定和议,令诸道罢兵。汲谓副总管高公纯日:“诏书未可遽信。”公纯问故,汲日:“诏下以去年十二月,邓州去京七百里,今始至州,何也?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公纯难.之,汲请自行,公纯不得已俱至南阳,不进,汲独驰数十骑赴都城,二帝已北行,汲素服恸哭。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就加直龙图阁、知邓州兼京西路安抚使。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日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日惟命。民有请涉山作寨以避敌者,汲日:“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乃下令日:“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余从便。”得敢死士四百人,又令日:“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众皆感服,无一人失期。

及南阳陷,命将戚鼎将兵三千逆战,及命靳仪与赵宗印分西、南门犄之。汲自以牙兵四百登阵望,见宗印从间道遁,即自至鼎军中,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敌却。俄而仪败金人攻之益急,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敌 大至,汲死之。事闻,赠太中大夫,谥忠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七〃忠义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 缓和 .

B.公纯难之 诘难,责难 .

C. 寅出午反 通“返”,返回 .

D. 敌大至,汲死之 为??而战死 .

6、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麾其众阵以待 其听送其 ..

B. 诸道不知朝廷动息者月 城中有材武愿从军者听留 ..

C. 凡仕于此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

D. 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 ..

7、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刘汲“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此必金人胁朝廷以款勤王之师尔,可速进兵

②是弃城矣。然若属俱死无益

③凡仕于此,其听送其家,寅出午反,违者从军法

④麾其众阵以待,敌至皆死斗

⑤矢下如雨,军中请汲去,汲不许

⑥使敌知安抚使在此为国家致死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刘汲认为“诏书未可遽信”,理由是诏令到达的时间过长,议和之后没见退兵。

B.刘汲独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奔赴都城,但是二帝已经北行,刘汲穿上白衣服恸哭。

C.刘汲为了坚守城池,召集城中有才能和武力从军的人留下来,敢死战士有四百人,让做官的人把家人送走,众人都感动佩服。

D.赵宗印从小道隐蔽行军,随后来到戚鼎的军队中,指挥军队布阵来等待敌人,敌

人到来之后他们都作殊死战斗。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金人复渡河谍知邓州为帝行在所命其将银朱急攻京西汲遣副总管侯成林守南阳金人奄至杀成林汲集将吏谓日吾受国恩恨未得死所金人来必死汝有能与吾俱死者乎皆流涕日惟命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安有议和以三月,而敌犹未退乎?(3分)

②寻代公纯摄帅事,捐金帛飨士,为战守计。(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下面题目。(7分)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①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作答,共6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 , 。 ( 《论语》 )

(2)此地有 , 。又有清流激湍,限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王羲之《兰亭集序》 )

(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 。竹杖芒鞋轻胜马,准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什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

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七彩教育网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关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

A. 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素。

B. 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感。

D. 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文人的物喜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E. 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3分)

A. 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C. 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14、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4分)

15、作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能产生美感”的用意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做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题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

篇二:广东省揭阳市2013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揭阳市202—2013学年度高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一、本火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隔阂/干涸 跻身/侪辈 着陆/着凉

B。拜谒/笑靥 馅饼/谄媚 调研/调控

c。盘踞/诘问 联袂/抉择 拾级/拾遗

D。皈依/岿然 讴歌/斗殴 卡片/关卡

2。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第49届世乒赛中国队派出的兵团男女队都是强强组合,人才济济,我队终于因人成事,稳拿冠军。 B。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拿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住几辈了的。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进展,必须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D.最近一段时间,在巴基斯坦发生的一系列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再次给这个饱受社会动乱之苦的国家敲响了警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勺是

A、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饿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土没有什么波动..

B、中国第一幅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月面图像,是由嫦娥一号卫星上的立体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处理、拼接而成的。

C、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快了社会文明。

D、一些专家认为,因为许多博士毕业生无法在学术研究领域就业,所以培养博士生时应让他们的知识更广博,以使他们能适应学术领域内外的工作。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哲学的追问是指向神秘的,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生,哲学都欲追根究底,这就是所谓终极关怀。在这一点上, 。然而,哲学却不肯满足于不容置疑的信仰,要求面对问题做出理由充足的回答。在这一点上, 。灵魂的提问,而让头脑来解答,这是哲学本身所包含的矛盾和困难。 。正是这一点结合了两种对立因素的品格使之成为比科学和宗教更加伟大的东西。

①哲学与宗教相似②哲学与科学相似③哲学又和科学一样

④哲学和宗教一样⑤哲学面对科学,敢思宗教之不思,又立足宗教,敢疑科学之不疑

⑥哲学面对宗教,敢思科学之不思,又立足利科学,敢疑宗教之不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陈友定,字安国,福清人,徙居汀之清流。世业农。为人沉勇,喜游侠。乡里皆畏服。至正中,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募民兵讨贼,友定应募。公安与语,奇之,使掌所募兵,署为黄土寨巡捡。以讨平诸山寨功,迁清流县尹。陈友谅遣其将邓克明等陷汀、邵,略杉关。行省授友定汀州路总管御之。战于黄土大捷,走克明。

友定以农家子起佣伍,目不知书。及据八郡,数招致文学知名士。粗涉文史,习为五字小诗,皆有意理。然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不绝。漳州守将罗良不平,以书责之曰:“郡县者,国家之土地。官司者,人主之臣役。而廪者,朝廷之外府也。今足下视郡县如室家,驱官僚如圉仆,擅廪如私藏,名虽报国,实有鹰扬跋扈之心。不知足下欲为郭子仪乎,抑为曹孟德乎?”友定怒,竟以兵诛良。而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建阳人詹翰拒友定不从,皆被杀。于是友定威震八闽,然事元未尝失臣节。

太祖既定婺州,与友定接境。友定侵处州。参政胡深击走之,遂下浦城,克松溪,

获友定将张子玉,与朱亮祖进攻建宁,破其二栅。太祖既平方国珍,即发兵伐友定。将军胡廷美、何文辉由江西趋杉关,汤和、廖永忠由明州海道取福州,李文忠由浦城取建宁,而别遣使至延平,招谕友定。友定置酒大会诸将及宾客,杀明使者,沥其血洒瓮中,与众酌饮之。酒酣,誓于众曰:“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遂往视福州,环城作垒。已而闻杉关破,急分军为二,以一车守福,而自帅一军守延平,以相掎角。

廷美克建宁,汤和进攻延平。友定欲以持久困之,诸将请出战,不许。数请不已,友定疑所部将叛,杀萧院判。军士多出降者。会军器局灾,城中炮声震地,明师知有变,急攻城。友定呼其属诀同:“大事已去,吾一死报国,诸君努力。”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所部争开城门纳明师,师入,趋视之,犹未绝也。舁③出水东门,适天大雷雨,友定复苏。械送京师。入见,帝诘之。友定厉声曰:“国破家亡,死耳,尚何言。”遂并其子海杀之。 (节选自《明史·列传十二》)

【注】①廪:仓廪。储存粮草的仓库。②磔(zhe),占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③舁(yu):抬。

5.对下列句予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居汀之清流 迁移

B.擅廪如私藏 占有

c.然事元未尝失臣节 侍奉

D.会军器局灾 商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安与语,奇之 人主之臣役

B、以讨平诸山寨功 竟以兵诛良

C、酒酣,誓于众曰 于是友定威震八闽

D、与朱亮祖进攻建宁 沥其血酒瓮中,与众酌饮之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陈友定“报效国家”的一组的是(3分)

①汀州府判蔡公安至清流尊民兵讨贼,友定应募

②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

③友定怒,竟以兵诛良

④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

⑤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

⑥国破家亡,死耳,尚何言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友定为人勇敢,又能行侠仗义。虽世代以种田出身,但能兴兵伐贼,除暴安良,因而家乡百姓也都敬畏他。

B。陈友定作为农家子弟,目不识丁,等到职位和权力不断提升时,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文化的缺陷,多次招纳文人名士为师。

c.陈友定对部下的管理非常严厉,部下有违反法令的动不动以遵照皇旨的名义杀戮放逐,屡屡如此,部下将士多有不满。

D。元即将灭亡,但陈友定拒不投降,他杀了明使者,把明使者的血滴在酒缸里,与众人酌取饮用,并向众人发誓明志、

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公安与语,奇之,使掌所募兵,署为黄土寨巡检。(3分)

(2)吾曹并受元厚恩,有不以死拒者,身磔,妻子戮。(4分)

(3)友定欲以持久困之,诸将请出战,不许。i3分)

【参考译文】

陈友定,字安国,福清人,迁居到汀州的清流县。世代以种田为业。为人沉着勇敢,喜欢交游,行侠仗义。家乡人都敬服他.元朝至正年间,汀州府判蔡公安到清流县招募民兵征讨乱践,陈友定响应招募。蔡公安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让他掌管所招幕的士卒,任命为黄土寨巡检。因为征讨平定各山寨有功,升迁为清流县尹。陈友谅派他的部将邓克明等攻陷汀州、邵州,侵犯杉关。行省拜授陈友定为汀州路总管来抵御他。在黄土寨打了一仗,大胜,将邓克明赶跑了。

陈友定作为农家子弟起于佣工军伍之中,目不识丁。等到据有了八郡,多次招纳文学方面的知名人士。略微涉及文学历史,学作五言小诗,都还有些意趣情理。可是他很随意地施行奖惩,部下有违反法令的动不动就以遵皇旨便宜行事的名义杀戮放逐,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停止。漳州守将罗良心中不满,写信责备他说:“郡县是国家的土地。官吏是君主的臣仆。而粮仓,是朝廷设在地方的仓库。现在足下看待郡县如同自己家,驱使官吏如同仆役,占有粮仓如同私人的收藏,名义上虽是报效国家,实际上有骄横逞威的野心。不知足下是想做郭子仪呢,还是做曹孟德呢?”陈友定大怒,竟派兵杀了罗良。而福清宣慰使陈瑞孙,崇安令孔楷、建阳人詹翰都因抗拒陈友定而被杀。于是陈友定声威震八闽,然而他侍奉元朝不曾失去臣子的节操。

(明)太祖平定婺州后,与陈友定辖境相接。陈友定侵犯处州。参政胡深将他打跑,于是攻下浦城,攻克松溪,抓获陈友定的部将张子玉,和朱亮祖进攻建宁,攻破它的两道寨栅。太祖平定方国珍以后,就发兵讨伐陈友定。将军胡廷美、何文辉从江西直趋杉关,汤和、廖永忠从明州走海路攻取福州,李文忠由浦城攻取建宁,而另外派使者到延平,招降劝谕陈友定。陈友定设置酒宴大会众将和宾客,杀了明使者,把他的血滴在酒缸里,与众人酌取饮用。酒兴正浓时,向众人发誓说:“我们都蒙受元朝深厚恩遇,有不拼死抵御的,自身受分尸的磔刑,妻儿将被杀戮。”于是前往视察福州,烧城建筑堡垒。不久听说杉关被攻破,急忙把军队分为两部,用一支军队守卫福州,而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守卫延平,以形成掎角之势。 胡廷美攻克建宁,汤和进攻延平。陈友定想靠长久相持困住他们,众将领请求出战,他不准许。将领们多次请求不停,陈友定怀疑他的部将想叛变,杀了萧院判。士卒们很多出去投降的。恰逢军器局发生火灾,城内爆炸声响震天地,明军知道有变故,猛烈攻城。陈友定呼唤他的部下诀别说:“大势已去,我用一死来报效国家,各位奋力拼搏吧!”随后退入省府大堂,整理衣帽向北行再拜礼,服毒自杀。他的部下争相打开城门让明军进城。明军入城后,赶去看他,还没有断气。抬出水东门时,正逢天降大雷雨,陈友定又苏醒过来。明军用枷锁把他押送至京城。入宫见了皇帝,皇帝责问他。陈友定高声说:“国破家亡,不过一死而已,还有什么话好说。”于是把他和他的儿子陈海一起杀掉了。

lO.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题苏武牧羊图

杨维桢

未入麒麟阁①,时时望帝乡。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

旄尽风霜节,心悬日月光。李陵何以别,涕泪满河梁。

【注】①麒麟阁:公元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画功臣十一人像于麒麟阁,第十一人为苏武。②元:通“原”。

(1)诗人描述了苏武哪些经历?(37分)

(2)这首诗主要采用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作答,共6分)

(1)子曰:“志士仁人,

(2)此地有又有清流激湍,限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王羲之《兰亭集序》 )

(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竹杖芒鞋轻胜马,准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自然,国画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什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能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和七彩教育网桥就是这样。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们都知道文物古迹很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复,自然美景也是这样,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关感》,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自然万物给人以无穷无尽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包含着对称、和谐、奇巧等美的要素。

B。在小说、戏剧、绘画、音乐等人的精神产品中存在的所有美的要素都可以在自然中找到。 c。艺术家强调的“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中获取美的要素及创作的灵感。

D。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宁静、文人的物喜是人与客观景物沟通、交流、融合的产物。 E。自然美景是由各种因素随机排列而成的,它们不可多得,不可再造,失去了就永不再来。

13。下列各项中,属于逻辑美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漫步月下荷塘,受用“无边的荷塘月色”,获得了宁静之美。

B。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人们登岳阳楼观景时产生的或悲或喜之情。

c。苏轼游庐山西林寺而感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梅花的气质风韵。

14。人为什么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4分)

15。作者说“并不是所有的山、水都能产生美感”的用意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村口那棵柳树

任萧烨

在我生长的小村子的村北头,有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柳树,也是一颗在人们眼里可能再普通不过的柳树,可它却把根扎进了我的心里。

柳树长成在涝池边,每年春天,她第一个披起嫩绿的长发,向人们挥起温暖的手;夏天,她就像穿了碧玉的裙,婷婷玉立的偎依在池塘边,任她的倒影把池水迷恋;秋天,大风呼呼而来,她仿佛用尽全力,扯开嗓子呼喊,把那些贪玩的孩子赶回家;冬天,一夜飞雪,她又打扮成冰清玉洁的新娘,站在朝阳的光波里楚楚动人。

柳树旁边有一座只有房项和四根柱子的小房子,房内有一口井,井上有辘辘,记得小时候,全村予的饮用水都由这口井负责供给,无论每天凌晨还是黄昏,总能昕到吱吱的绞水声和铁桶相互碰撞的声音,大人们把水担往地上一搁,坐在一起,一边用孩子写过的作业本撕成一绺一绺卷着土烟丝抽老旱烟,一边没东没西的谈论着。每每此时,我便和同伴们坐在大柳树下,一边欣赏着辘辘演奏的音乐,一边用石子玩抓羊或者狼吃羊的游戏,等待着爸爸妈妈把一桶桶甘冽清澈的水装满,然后屁颠屁颠地跟着回家。

每天中午放学后吃过饭,我都会牵着我家那头耕地的老黄牛,和其它同伴一起,扑踏扑踏慢悠悠地往池塘而去。老黄牛和着大柳树翠绿的叶子,把它那宽大的嘴伸进池塘里,贪婪地把自己干瘪的肚子咕咚咕咚灌得圆鼓鼓的,然后满足地抬起头来,东张张西望望,看着欢快的孩子在草坡坡上翻跟头。

可是,柳树边的热闹景象有一天终于改变了。我考上镇里的中学那年,我们村子在山沟底,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新房子,购臵了抽水设备,砌了一个圆圆的大水池,压上了水管子,用水泵把水抽到塬上的蓄水池里,从此,人们不用再去井旁排队了,慢慢的,那口井被人们逐渐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因一个贪玩的孩子不小心掉下水井,大人们才慌忙将水井填埋,井口盖上了厚重的石扳。从此,水井从人们的记忆里彻底消矢了,只留下那个池塘和池塘边的大柳树成了一道风景。

如今,原来座落在大柳树旁边的人家,都陆陆续续地搬到塬面上去了,只有在每年夏收时,那些从山问小道上驴驮人担的运送麦子的村民们,远远地就望着这棵在风中摇曳的大柳树,鼓足劲一口气到了树下的平台上,就把肩上的麦子放下来,惬意的躲在柳树的浓荫里,享受片刻夏日的清凉,让微风把劳累拂去。

岁月流转,我通过努力走出了村子,在外闯荡已经十几年了。可每次回家,总不由自主的要向那棵柳树张望,仿佛从她身上可以寻找到童年的足迹,从她身上可以觅得一丝记忆的情愫来,从她身上可以听到人们对生活的憧憬来,甚至从她的身上可以闻出曾经的村庄味道来。

尽管后来我到过许多地方,也见过很多很多的大树,像崆峒山的栎树。华山的青松,长白山的白桦,还有那许许多多生长存各地的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树木以及那无边无际、密密层层的林海,但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村口那棵柳树。

乘着夏季的绿色正浓,把她的倩影以及和她相依的池塘捕捉来,永住我的空间里,让那些记忆深处的画面、文字还有那沟壑纵横的山梁,以及长满庄稼的梯田,也展示一下质朴而美丽的风采。

(文章来源于2012年12月“小说散文网”,有修改)

16,请分析文章的第二段丰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分)

篇三:忆秦娥

忆秦娥 ·李白

马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赏析一】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出处:古诗词鉴赏

【赏析二】

这首《忆秦娥》词,气势雄浑,意境高远。上片写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楼上闻箫声悲咽而一觉醒来,望明月而怀远,见垂柳而忆别;下片写秋天的黄昏,女主人公登临乐游原(今西安市东南),睹景物而伤怀,感时序而惊变。这说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无时无刻不在相思。在同一首作品中,允许时间、空间如此不断流动和暗里转换,正式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之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由箫声、秦娥、秦楼等兴象,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列仙传》上的箫史和弄玉的幸福爱情,从而勾起一种历史的悠远感,与现实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秦娥在惊醒之后,听到悲咽的箫声若断若续,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时又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按词律规定"秦楼月"三字的重叠,正适合表现着思潮起伏的需要,并为衔接"年年柳色,灞桥(一作陵)伤别"另一意境充当津梁。既然说"年年??伤别",则知所怀之人已离去多载。因此哪怕是灞桥(陵)柳色年年依旧,而秦楼上的女主人公却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

下片场景陡转:"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重九日登高,佳节倍思亲。但女主人公见咸阳古道上车马稀落,音信杳无,引领西望,能不慨然?"音尘绝"三字再一重叠,更加倍地强调出她心头悲哀的沉重。末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它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诗话》),使别人再也写不过他。刘熙载甚至认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兴》八首"(《艺概》卷四)。它好在哪里?我以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个诗的境界,从中让读者领略到无限伤乱的心情。试想: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色,不正象征着它的衰危么?

此词意境,上半阙柔和,下半阙雄浑。词人融柔美和壮美于一体,在凄清、悲凉的典型氛围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显然都是遥想之词。但它能使读者亲临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楼或乐游原上,在月色笼罩或西风吹拂中触起离愁;并通过举目河山之异,深寓故国兴亡之感。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着词人李白的独特感情。

谁的誓言,轻 6级

2011-05-25

这首《忆秦娥》词,气势雄浑,意境高远。上片写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楼上闻箫声悲咽而一觉醒来,望明月而怀远,见垂柳而忆别;下片写秋天的黄昏,女主人公登临乐游原(今西安市东南),睹景物而伤怀,感时序而惊变。这说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无时无刻不在相思。在同一首作品中,允许时间、空间如此不断流动和暗里转换,正式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之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由箫声、秦娥、秦楼等兴象,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列仙传》上的箫史和弄玉的幸福爱情,从而勾起一种历史的悠远感,与现实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秦娥在惊醒之后,听到悲咽的箫声若断若续,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时又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按词律规定"秦楼月"三字的重叠,正适合表现着思潮起伏的需要,并为衔接"年年柳色,灞桥(一作陵)伤别"另一意境充当津梁。既然说"年年??伤别",则知所怀之人已离去多载。因此哪怕是灞桥(陵)柳色年年依旧,而秦楼上的女主人公却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

下片场景陡转:"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重九日登高,佳节倍思亲。但女主人公见咸阳古道上车马稀落,音信杳无,引领西望,能不慨然?"音尘绝"

三字再一重叠,更加倍地强调出她心头悲哀的沉重。末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它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诗话》),使别人再也写不过他。刘熙载甚至认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兴》八首"(《艺概》卷四)。它好在哪里?我以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个诗的境界,从中让读者领略到无限伤乱的心情。试想: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色,不正象征着它的衰危么?

此词意境,上半阙柔和,下半阙雄浑。词人融柔美和壮美于一体,在凄清、悲凉的典型氛围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显然都是遥想之词。但它能使读者亲临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楼或乐游原上,在月色笼罩或西风吹拂中触起离愁;并通过举目河山之异,深寓故国兴亡之感。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着词人李白的独特感情。

浅忆 9级

2011-05-25

春日桃花零落,只留下一树让人疼痛的空白 1

学海无涯 1级

2013-11-24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相关知识

?

?

?

?

? 8

更多李白忆素娥相关知识>>

相关搜索 ? ? ? ? ? ? ? ? 陀枪师姐小生和素娥

篇四:初三语文 古诗文复习资料二

唐徕回中2015年古诗文专项复习资料(二)

《饮酒》

【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 【整体把握】

这首诗写诗人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退隐自然、悠闲自得的心境。 【名句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见到了悠远的南山。蕴含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正因为如此才能过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无我之境”。

《天净沙 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元代散曲家。 【整体把握】

这首散曲通过对秋天悲凉萧瑟景象的描写,表现了一个漂流异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 【名句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这三句依次呈现了九种景物,一下子把读者带入萧瑟的深秋时节,让人满目凄凉。而其中第二句,则以乐景写哀情,用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凄凉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天涯游子悲怆、凄楚的乡思之情。

《使至塞上》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 【整体把握】

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被贬的凄凉,透露出诗人内心难言的激愤和抑郁。 【名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我就像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之

情。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思是:只见茫茫无边的沙漠上,挺拔着一柱直聚的烽烟;而横卧如带的黄河上,正低悬着一轮圆圆的落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在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既显得孤单,又格外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其用字逼真传神,难以言其妙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朝文学家。 【整体把握】

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因为这两句诗句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 【整体把握】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恨。 【名句赏析】

“沙场秋点兵”,意思是: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这个“秋”字下得多好!“秋”字既点明了季节,又为将士们出征渲染了肃杀和悲壮的气氛,而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意思是:完成了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这句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

一、重点词语

1、念无与乐者 想到 的人 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漫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不过 罢了 4、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同,好像 清澈透明 5、欣然起行 愉快地,高兴地 ??的样子 6、遂至承天(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凄清月色)寺 于是,就 7、怀民亦未寝 睡

8、盖竹柏影也 原来,承接上文,解释原因 9、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一样 10、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大约 11、以其境过清 因为 冷清、凄清 13、怡然不动 愣住的样子 15、俶尔远逝 忽然

16、往来翕忽 来来往往 轻快敏捷

17、悄怆幽邃 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怆:悲伤 邃:深18、不可久居 留、停留 19、乃记之而去 离开

20、隶而从者 随从 跟随 2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由 22、下见小潭 向下、往下 23、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24、日光下彻 阳光直照到水底

26、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 像蛇一样蜿蜒 27、凄神寒骨 使??凄凉 使??寒冷 29、水尤清冽 清澈 30、为坻 成为 31、全石以为底 用 做 32、明灭可见 能够

潭西南而望 表修饰 不译 33、而记之而去 表顺承 不译

隶而从者 表并列

34、然然往来视之 然而 所以然者何 这样 35、伐竹取道 砍伐 二、重点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仿佛有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枝和柏树的影子。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里使人心神凄楚,使人身体寒冷,使人感到悲伤,幽静极了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 7、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三、课文内容理解

1、《记承天寺夜游》中如何理解“闲人”二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一是作者以“闲人”自嘲,突出了被贬时的抑郁和悲伤;二是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的闲情逸致;三是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积水”喻月光照在地面上,以“藻荇”喻竹柏影,突出了月色的皎洁、空灵。藻荇交横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全句虽无一字写月,但月的美好已呈现出来。

(分析此句中作者运用比喻的妙处:把月光之景必成水中之景,以“积水”比月色,表现“空明”的特点,以“藻荇”比竹柏的影子,写月影的“交横”,非常新颖而又贴切)

3、《小石潭记》中突出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 ①全石为底 ②潭水清澈 ③竹树环合的环境凄清 4、《小石潭记》中写鱼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⑴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作用: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清澈 ⑵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富有变化。

5、《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感情为什么由喜转忧?(作者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看到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心中欢快愉悦,所以“心乐之”,觉得潭中的鱼“似与游者相乐”。但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使作者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心中郁闷悲愤。(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篇五:温贵君

温贵君诗词

竹枝四首

竹枝 四季儿谣

2006年10月

唤声燕子莫萦梁,不是庭前少地方。阿爸砖车随即到,俺家就快建新房。 夏

荷上蜻蜓荷底蛙,鱼儿游去过泥虾。飞来蝴蝶莫轻捉,她是空中一朵花。 秋

月饼飘香共月圆,小丫尝过嚷新鲜。推开窗子朝天望,玉兔欲馋谁可怜? 冬

白衣白裤白围巾,阿宝门前堆雪人。一只鼻儿三只眼,取名就唤二郎神。

五律七首

五律 夏日作客小山村

2005年11月

小径绕篱笆,炊烟四五家。

溪边浣纱女,岭下牧牛娃。

转过葫芦架,拈来苦菜花。

农夫偏好客,大碗舀浓茶。

五律 游阿尔山至杜鹃湖值雨

2006年3月

隐约云帆外,一湖红杜鹃。

温泉腾暖雾,古柏绕寒烟。

险韵生崖顶,轻鸥过眼前。

忽闻雷作响,情共雨绵绵。

五律 关东诗阵三周年致贺

2007年9月

当年山杏树,红了大关东。

兰水推潮上,黄龙腾浪中。

临屏灯挑月,敲键指生风。

马甲三千件,诗童是老翁。

五律 游遵化禅林寺兼致三月诗人

2008年6月

拾句知多少?禅林一路诗。

千年银杏树,九瓣碧莲池。

静气宁心处,清风淡月时。

扪星台上聚,天地两相痴。

五律 也贺神七,凑个热闹

2008年9月

出舱方一步,举世尽欢声。

五帝三皇梦,千山万水情。

问天终有客,踏月岂无名?

自此凭神箭,星球任我行。

五律 也贺神七

2008年10月

出舱方一步,举世尽欢声。

五帝三皇梦,千山万水情。

问天终有客,踏月岂无名?

自此凭神箭,星球任我行。

五律 答谢大唐盛世赠书

2010年6月

那日轻车至,逢君红杏旁。

人为花润色,鸟对树鸣香。

莫怨春光短,应怜秋水长。

诗心不言老,情字总珍藏。

七绝十二首

七绝 镜泊湖

2004年10月

一湖春色万波清,吊水楼台听瀑鸣。

山影倒垂云倒卷,小舟爬上最高峰。

七绝 骆驼

2004年12月

一梦萦回大漠间,铃声摇动寂寥天。

扬蹄踏落西行日,又耸双峰抱月寒。

七绝 风筝

2005年1月

线扯风牵滞半空,左冲右撞苦相争。

可怜未骋飞天梦,却陷云枷雾锁中。

七绝 墙头草

2005年1月

形单体弱巧求生,拜罢南风又北风。

岂是先天无骨症,可怜身在缝泥中。

七绝 海参崴拾憾

2005年6月

赴俄几日碎肠揉,捧起离愁土一抔。

最是不堪回首处,家乡反作异乡游。

七绝 农家春早四首

2006年2月

溪畔顽童水戏春,嫩芽破土小园新。

柴门有犬欺生客,隔住篱笆旺旺人。

坎坎坡坡爬满春,铁牛垄上一犁新。

霓虹锁住丝丝雨,七彩乡情播种人。

草色轻匀万户春,方圆十里杏花新。

牧羊小曲枝头绕,扯住山哥梦里人。

紫燕南来报早春,衔回消息几分新。

村头相送打工仔,老母凝眸望断人。

七绝 刺兵马俑

2006年11月

大驾亲征六国平,江山一统血凝成。

地宫又摆迷魂阵,不信冥王敢作声。

七绝 拜兰州黄河母亲雕像

2007年3月

慈情不尽汇成河,苦乐悠悠万里波。

无语膝前唯一拜,泪花更比浪花多。

七绝 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戏咏

2007年4月

欣逢盛世出明公,三眼花翎两袖风。

只惜江山太沉重,竟将硬骨压弯弓。

三眼花翎:清朝以孔雀羽制成拖在帽后表示官品的帽饰。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可以出钱捐花翎戴。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以三眼为最贵。

七律二十一首

七律 访萧红故居

2005年2月

兰河水载几多愁?空向孤零闺阁流。

院角残风推老磨,檐前淡月笼悲秋。

无情枷锁只身抗,有恨尘缘万念休。

半部红楼生死场,女儿刚烈女儿柔。

七律 欢迎关东杏花诗会在白城召开

2005年4月

好风八面大荒来,时尚霓裳春剪裁。

云顶听歌莺燕鹤,瓢中舀酒色啤白。

痴心有悟敲神韵,枯笔无暇枕砚台。

几缕情思牵入梦,杏花万点枕边开。

七律 送杏花诗友离白城

2005年5月

欲留诗侣醉芳埃,红杏花开慢半拍。

方引神龙遨瀚海,又传云鹤降瑶台。

梦萦野岭摇虹落,春满沙洲唤雨来。

一缕情丝千里路,临风把酒意徘徊。

七律 中秋节,恰逢关东诗阵一周年纪念日,庆贺 2005年8月

金风又欲染枫红,敲键临屏作网虫。

马甲常猜人几个,鼠标屡点夜三更。

龙遨黑水君逐浪,雪卧白山我为峰。

待到中秋明月夜,满天星斗下关东。

七律 北方寒青兄六十寿致贺

2005年12月

钟鼓楼头风雨声,几多白发几多情。

欲将花甲当花季,待拜寿辰成寿星。

往事如烟和酒品,今生似梦作茶烹。

桑榆暮景何须顾?且扯朝霞挂晚空。

七律 应“溪流旁边”之邀赴吉林赏雾凇得作

2006年1月

雾幔霜纱裹满枝,一江雪韵漫天诗。

赴邀玉菊含清蕊,报讯冰绡呈靓姿。

寒鹜低飞云倒卷,银桥高耸日斜垂。

凇烟缭绕长堤柳,朵朵琼花笑我痴。

七律 邀咂吧主任来白城作客并步原玉

2006年1月

君若承邀我洗尘,草原晨曲一方亲。

有心志趣存千里,无意诗笺值几文。

鹤舞黄榆春慢赏,风摇红杏酒频斟。

洮河岸畔迎新客,尔雅情真品更真。

七律 见白城万亩野生杏林花又开

2006年5月

虬根久卧苦寒中,扬起枝头压草丛。

抺过一年盐碱白,排开十里杏花红。

明眸春满遐思远,小径足深幽谷空。

寥寞沙洲情未老,清香阵阵慰诗翁。

七律 新春述怀——步濯缨轩主原玉并作答四首选一 2007年1月

语不张扬人不狂,无须逢事乱烧香。

仕途进退知深浅,眉眼高低看短长。

共与初春期水碧,独摇笨笔对灯黄。

且将心事藏心底,少向尘寰诉暖凉。

七律 咏集安

2007年5月

细雨斜穿云倒流,沧桑一梦大荒沟。

将军死去空遗愿,玉女生来不识愁。

骛在中天鸣古道,人于野渡吊沉舟。

兴衰皆付鸭江水,万顷波澜涌入眸。

七律 沈园《钗头凤》感赋

2009年1月

何须海誓又山盟?大爱深时泣不成。

双壁题诗悲绝唱,孤轩待鹤悯哀声。

从来春浅桃花淡,应是风高柳絮轻。

摆下黄藤同醉酒,相思越苦越伤情。

注:双壁题诗:陆游、唐琬各有一首《钗头凤》词刻于沈园题壁上;孤轩待鹤:陆游82岁时在《城南》诗中曾以孤鹤自喻。据此,后人在沈园中建有孤鹤轩。

七律 百年诞辰重谒萧红故居于老碾房前

2011年3月

依旧西墙老碾房,当年故事太凄伤。

冯歪嘴子闲言满,王大姑娘抱恨长。

淡漠三亲驴脸怒,怆凉一世犬声狂。

春秋交替恰逢百,换了人间生死场。

七律 于德惠初识雪域魂有寄

2011年8月

倘若都能读懂君,问谁还敢再沉沦?

痴迷平仄推敲律,容纳古今调教人。

雪域牵魂生骨气,疾风摇草长精神。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