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哭泣的骆驼简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7:44 体裁作文
哭泣的骆驼简介体裁作文

篇一:浅论《哭泣的骆驼》中沙伊达的形象

浅论《哭泣的骆驼》中沙伊达的形象

双语系10级

指导教师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从三毛的《哭泣的骆驼》中沙伊达的形象进行论述。她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洁白高雅,丽如春花。但在外人眼中她不是一个好女子,被视为一个不检点的人,是一个异教徒。因政局的不稳定不得不与她的丈夫秘密结婚,倍受分离之苦。而外人不懂得这些把她视为婊子,只有三毛懂得她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伟大的女人,是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伟大的女人。

关键词 高雅、悲惨、惨叫、哭泣

1.《哭泣的骆驼》的简介

1.1故事发生的背景

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撒哈拉终于摆脱了在西班牙铁蹄下屈辱的殖民地地位,准备迈向独立。可是撒哈拉以北的摩洛哥却将之看作是一只待宰羔羊,磨刀嚯嚯。而撒哈拉民众的民族情绪高涨,将未来得及离开的西班牙人视做敌人。住在撒哈拉首都阿雍的三毛和丈夫荷西终日惶惶惑惑。

1.2沙伊达与巴西里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民族武装领袖巴西里及其秘密妻子沙伊达。他们都是三毛和荷西的朋友。巴西里家世显赫,英俊威武。沙伊达美丽非凡,柔情似水。两个人的爱情是三月里飘飘而落的樱花,浪漫温情,却因政局的不稳定不得不秘密结婚,倍受分离之苦。两人的孩子偷偷寄养在当地的孤儿院里。

1.3整个故事的情节

《哭泣的骆驼》是以撒哈拉时政为背景,以撒哈拉民族武装首领为主要人物进行描述的半纪实性小说。小说中人物命运离奇悲惨,故事错综复杂。这是足够能让我流泪的小说。比起它来,琼瑶笔下最惨烈的故事不过是一粒沙。海牙国际法庭终于宣布了撒哈拉的独立,而几乎是与此同时,摩洛哥也宣布了招募志愿兵

准备大举进攻撒哈拉的消息。撒哈拉民众一片混乱,不少人为了性命之忧而甘心提前做了亡国奴,将摩洛哥的旗子挂在自家的阳台上。文中说到“罕地的屋顶平台上,突然升起一面摩洛哥国旗,接着镇上的摩洛哥国旗三三两两地飘了出来”。一片战前的恐怖笼罩着撒哈拉,人人自危,或四散奔逃,或闭门不出。阿雍在一夜之间成了一做空城。与此同时,巴西里率领的民族武装在秘密活动。然而一个清晨,三毛却得知了巴西里的死讯。据说是民族武装内部发生矛盾。巴西里没有牺牲在为独立而战的战场上,却死在自己人的枪下,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而巴西里的妻子沙伊达却被一直追求她却追不到手的流氓阿吉比陷害,说是沙伊达出卖了巴西里。三毛欲为沙伊达辩护,想告诉大家沙伊达是巴西里的秘密妻子,却无济于事。对沙伊达的审判在落幕时分的骆驼屠宰场进行。而所谓的审判,却从冠冕堂皇的会审逐渐过渡到对一个女子的凌辱。流氓阿吉比跳出来叫嚣,鼓动在场男子一起凌辱沙伊达。最终,凌辱演变成赤裸裸的强暴。风中传来沙伊达如同野兽般的惨叫声。正这时,巴西里的亲弟弟奥菲鲁阿持枪出现,沙伊达央求奥菲鲁阿开枪打死自己。枪声响了,以阿吉比为首的流氓同时一拥而上...... 人群惊恐的散去,空旷的屠宰场上只留下两具尸体。奥菲鲁阿睁着眼睛死在那里,沙伊达趴着。

故事就这样结束。结束在漠漠的黄沙里,结束在屠宰场的骆驼巨大的悲鸣中。这时的三毛久久不能从那种混乱中摆脱出来。

“是的,总是死了,真的死了,无论短短的几日,长长的一生。哭笑爱憎梦里梦外颠颠倒倒,京都有它消失的一日......”三毛写到。我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自己的感想,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我内心的那种波澜。我只是指导自己被触动着,无法言语......

2.沙伊达的出现

文章的开头这样写到,“这不知是一天里的第几次了,我从昏昏沉沉的睡梦中醒来,张开眼睛,屋内已经一片漆黑,街道上没有人声也没有车声,只听见桌上的闹钟,像每一次醒来时一样,清晰而漠然地走动着。那么,我是醒了,昨天发生的事情,终究不只是一场噩梦。每一次的清醒,记忆就逼着我,像在奔流错乱的镜头面前一般,再一次又一次地去重新经历那场令我当时狂叫出来的惨剧。我闭上了眼睛,巴西里、奥菲鲁阿、沙伊达他们的脸孔,荡漾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一波又一波地在我面前飘过。我跳了起来,开了灯,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才一天

的工夫,已经舌燥唇干,双眼发肿,憔悴不堪了。打开临街的木板窗,窗外的沙漠,竟像冰天雪地里无人世界般的寒冷孤寂。突然看见这没有预期的凄凉景致,我吃了一惊,痴痴地凝望着这渺渺茫茫的无情天地,忘了身在何处,是的,总是死了,真是死了。无论是短短的几日,长长的一生,哭、笑、爱、憎,梦里梦外颠颠倒倒,竟都有它消失的一日。洁白如雪的沙地上,看不见死去的人影,就连夜晚的风都没有送来他们的叹息”。看到三毛在刑场上跌跌撞撞,可以想象出她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沙伊达应该是那种开放的而且活泼的爱自己的祖国和巴西里,然而,结局却是象屠宰场的骆驼一样的死去,真的是无法想象。沙伊达那洁白高雅,丽如春花似的影子忽然在我眼前闪过,那个受过高度文明教养的可爱沙漠女子,却在她自己风俗下被人如此地鄙视着,实在令人难以解释。

3.美丽的沙伊达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的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雕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的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生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的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穿着本地服装的沙伊达,跟医院里明丽的她,又是一般不同的风韵,坐在那儿的她,也不说话,却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古老的梦境里去。她走了很久,室内还是一片沉寂,一种永恒的美,留给人的感动,大概是这样的吧!如此一位美丽的女子,这么美,这么美的女人,世上真会有的,不是神话。她就像是从天而降的天使一样,用她整个的生命维护着这片沙漠,她是受过高等文明教养的可爱的沙漠女子,会是怎样的人才配的上她呢,我在心里默默地感慨着。

4.悲惨的沙伊达

沙伊达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但在外人的眼中的沙伊达不是一个好女人,被视为一个不检点的人,是一个异教徒。但三毛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美丽的影子,洁白高雅、丽如、春花美若天仙,一双秋水似的眼睛向我们微笑着。沙伊达是一个受过高度文明教养的沙漠女子,却在她自己的文明下被鄙夷着。她在当地人眼中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婊子(没有男人,却有为你准备的杜撰的谣言,有一个孩子,却又暗无天日)。有一个领导游击队的男人,很出众,可是却又不

能公开;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却又是一个“孤儿”。所有的灾祸都降临到这个可怜而又幸福的女人身上,苦果全让她一个人吞。在了解她的人的眼中,她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可是在外人的眼中呢?如果游击队胜利的话,会是另一种结果吗?也许是,也许在外人的眼中沙伊达再也不是婊子,她就像了解她的人眼中一样,她是一位伟大的女人,更是一位最最幸福的女人。但历史没有假设,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作为一个坏女人受到惩罚的,死有余辜。真相被淹没在骆驼的嘶鸣之中。奥菲鲁阿和她的尸体很快就会被风沙掩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菩提。每一个人是有他自己的世界的。大抵沙伊达是有她自己的世界,毕竟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女人。当她选择了巴西里的时候,她已经对自己的命运作出了抉择。人啊,万不可轻易对一个人做出评判,否则结果往往是自以为是的悔恨。做一个刽子手似的看客,为热闹而鼓掌,很残忍,很麻木。最后沙伊达很残忍,很残忍地死去,但仍然没有多少人去同情她,因为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真真正正的那一面,她是爱自己祖国,爱这片沙漠的伟大的女人,由于她做的是秘密工作没有多少人知道她,懂得他,理解他,这就是她对这片沙漠的付出,对这片沙漠的爱,这种爱和责任是永恒的,不求回报的。

5.沙伊达死去的背影

5.1骆驼屠宰场

静静的沙地上,奥菲鲁阿张着眼睛死在那里,沙伊达趴着,鲁阿死的姿势,好似正在向沙伊达爬过去,要用他的身体去覆盖她。眼前仿佛是一片被血色浸没的土地,整个天空,充满了骆驼的哭泣声。而此刻,心中竟是一份释然;如果当活在这世上竟成为了一种苦难,死,又何尝不是最好的归宿?跨越尘世的苦痛,复归宁静的天堂,化作一粒尘埃,忘却一切,我宁愿这是沙伊达最好的结局。残阳如血,荒芜的大漠,还有那荒芜甚至是暴虐的人性,震荡的人的心灵似乎是想哭的感觉,挥洒不去的是撒哈拉的天空中那呜咽的啜泣声。沙伊达,那绝美的不属于人间的女子,沉静的微笑时,像一轮初生的明月,那一种永恒的美,留给人震撼的感动。而这样的一个女子,竟然不为自己的族人所认可。人性的丑陋与罪恶,在此似乎暴露无遗。当一样美好的东西,不能为自己所占有,就将它毁灭。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刻,沙伊达,那个有着高洁的灵魂,天使一样的人物,竟然要面临着屈辱,而且是可耻的同胞的凌辱。选择死亡,也绝不选择无尊严的死亡。

如血的残阳中,茫茫无际的荒漠,那骆驼的哭泣声,依然回响在耳边,挥洒不去??

5.2“哭泣的骆驼”

这一夜,印象里恬静的撒哈拉忽然狂躁而凶残,吞噬着幻与梦,竟赤裸裸地将暴虐的人性捧到我的眼前,颤抖,因这文字而无法停止,闭上眼,耳边仿佛传来一阵哭嚎――骆驼的哭泣,哭泣的骆驼!

哭泣的骆驼作为压轴,史诗般的描述,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层层铺垫,衬托出游击队老大的英勇以及大时代里对爱情的无奈。“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年少轻狂,还未看破这世界,游击队老大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对沙伊达的脱俗的描述,让人惊讶于野蛮人中出的金凤凰。最后一幕的触目惊心,让人扼腕痛惜以及愤怒。再一次证明,得势的人,可以胡作非为,不管是那个地头蛇还是那个摩纳哥国王,老天是会惩罚他们,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蹲在远远的沙地上,不停地发着斗,发着抖,四周暗得快看不清他们了。风,突然没有了声音,我渐渐地什么也看不见,只听见屠宰房里骆驼嘶叫的悲鸣越来越响,越来越高。整个的天空,渐渐充满了骆驼们哭泣着的巨大的回声,像雷鸣似的向我罩下来。一个人失魂落魄,这短短的几步路,竟是踩着棉花似的不实在,一脚高一脚低,怎么进了卧室全然不知道。

6.骆驼为什么要哭泣

为什么要哭泣?当时沙伊达被强暴之后,再被她要求自己的先生的弟弟打死了,这是一个大时代的悲剧,那么貌美如花的女子就那样被阿吉比那群人给凌辱了。几个人扑了上去,用力一拉,她的裙子也掉了,她几乎全裸的身体在沙地上打着滚,几个人跳上去捉住了她的手和脚硬按下去,拉开来,这时沙伊达惨叫的声像野兽似的传来??我要叫,叫不出来,要哭更不成声,要看,不忍心,要不看,眼睛又直直地对着沙伊达动都不能动的可怜的样子,我惊慌得噎着气哭了出来,人们惊叫推挤奔逃,我跌了下去,被人踩着,四周一会儿突然空旷了,安静了,我翻身坐起来,看见阿吉比他们匆匆扶了一个人上车,地上两具尸体,奥菲鲁阿张着眼睛死在那里,沙伊达趴着,奥菲鲁阿死的姿势,好似正在向沙伊达爬过去,要用他的身体去覆盖她。这样的残局谁看了都心酸,流泪。沙伊达就像被屠宰的骆驼一样可怜地死去,没有多少人敢为她说话,没有多少人提巴西里,没

篇二:三毛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3月26日白羊座出生于重庆黄桷桠。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八岁。“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1964年,陈平进入文化大学学习。获张其昀特许,进入院哲学系当选读生,成绩优异。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无论是做人还是写作,笔调自然轻快,不经意间说着最在意的人和事。

三毛早在十三岁时自杀过一次。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的三毛、读初二时由于代数成绩很差。平时对毛就十分冷谈的那位代数老师,那天因三毛做不出习题,便把她叫到讲台上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再请她吃两个。"说完,用蘸饱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上大黑圈,然后叫三毛

"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三毛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便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老师等同学们笑够了,叫三毛到教室角落一直站到下课。等到下课,老师又罚她从有众多同学的走廊和操场绕一圈再回到教室。全校同学看到三毛这副模样,都尖叫起来。

二十六岁的三毛又出现了第二次自杀。那是从美回台在文化大学教一年书后,因"今生心甘情愿要嫁又可嫁的人"突发心脏病死去,感情受到挫折,便在朋友家吞服大量的安眠药。三毛被抢救活之后,又到了西班牙,与暗恋者荷西重逢。荷西曾在六年前与三毛相约:"你再等我六年,让我念完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一过,我要娶你。"他们重逢时,恰好六年。

著名女作家三毛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自家的浴室里自缢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三毛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雨季不再来》 1976年7月初版本书可归纳为表现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一种人类深思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奥秘等问题的写实.这些作品构成三毛生命的一个阶段,亦是日后成熟三毛的基石。《稻草人手记》 1977年6月初版,《哭泣的骆驼》 1977年8月初版,《温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梦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倾城》 1985年3月初版。

篇三:中国的沙漠化(简介)

中国沙漠化的现实状况

1. 中国是受沙漠化危害和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沙漠化土地三十七万平方公里,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五百372四十亿元人民币。

2006年北京经历了17个沙尘暴。而百年来的前30~40年中平均30年一次沙尘暴,20世纪60~70年代每2年一次沙尘暴,90年代每年一次沙尘暴,2000年很快增加到每年12次。

一夜间北京城下了33万吨土。

我国北方50年代共发生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6]。特别是2000年春季,北京地区遭受12次沙尘暴袭击,沙尘暴出现时间之早、发生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实属罕见。

//////////////

鄂尔多斯草原如此退化最大的一个魁首竟然是81年日本合资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

? 81年以前,草原没有山羊,到85年山羊开始成倍繁殖,从90年到如今的十年

之间,是草原恶化最严重的十年,在鄂尔多斯崛起的背后,是牧区的退化,是生态的急剧恶化!

? 日本人在81年以前是在自己国家养山羊,很快发现了养山羊带来最大的问题--

山羊不但吃草,而且吃草根!乘着改革的春风,打着支援中国经济的旗号,用“恩赐“的资金和原鄂尔多斯毛纺厂合资成立了羊绒厂!给内蒙古大草原带来了噩梦! ? 现在的草原,没有了一点生气,昔日的万峰驼乡现在已经人烟荒芜!连骆驼都

不能生存的地方,还有什么可以生存?草原啊

曾几何时,我们提到内蒙古草原,都是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从1977年到2000年草原上的性口居然增加了九倍!

///////////////

哭泣的骆驼

? 中国的骆驼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骆驼,因为它是双峰,而非洲骆驼是单峰。 ? 中国内蒙古最西部的阿拉善盟被誉为骆驼之乡。但由于连年的干旱,年均降雨

量不足50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4000-5000毫米,像燃烧般的空气使得骆驼的主要食粮———马莲草几近灭绝 ? 沙漠中最耐活的动物———骆驼也因此而营养不良,气绝沙尘

///////

建国以来,我国在沙漠化的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在荒漠化监测方面,我国已形成以3S技术为支撑的、以沙化土地监测为基础

的动态网络体系,为沙尘暴、荒漠化灾害预警体系奠定基础;

2. 在工程布局上,一改过去“向沙漠进军”的治沙方针,把治理的重点放在人为因素

影响下形成的现代荒漠化土地;

3. 在植被建设上,改变了重建设、轻保护的做法,确立了以保护为基础,保护、

建设并重的植被建设方针,逐渐形成了乔、灌、草复合种植;

4. 保水、节水等新技术应用,绿色生态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治理模式[7]。

5. 我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全国实施了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

启动了以防沙治沙为目的的“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防治荒漠化工程和北京圈防沙治沙工程

直至去年,我国已制定了近20部有关荒漠化防治的、涉及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还制订和颁布了一批相关配套法规,基本形成了由法律、部委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相结合的沙漠化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在《森林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沙漠化防治主要相关法律的基础上,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法律——《防沙治沙法》,标志着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

土地沙漠化的总体状况

? 但沙漠化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

观。

? 治理与破坏并存,且治理的速度还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沙漠化仍然越治越多。 ? 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土地利用方针的偏差、治理沙区思路不对、科技支撑能力

弱、防沙治沙投入不足、对防沙治沙工作认识不够等诸多难题,因而防沙治沙工程任重而道远 。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只讲的是沙漠化土地,而不是荒漠化土地。

? 中国沙化土地已达174 km2 ,占国土面积的18.2%。

? 沙化面积每仍以3436km2的速度扩展

1. 这是太空卫星拍摄的并加以分析的图片,让人震惊和沉痛!图片给我的印象就是:沙漠化的中国!从图片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大部分土地没有被绿色植被所覆盖,而是以赤裸裸的黄色直接面向宇宙,多年的干旱和毫无节制的滥砍滥伐使我们的绿色极度匮乏 。

/////

2. 一组数据

中国是受沙漠化危害和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现有沙漠化土地37万km2,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亿元,间接损失2889亿元。

2.土地沙漠化发展的速率也不断加快,60-70年代为1,560 km2/年,80年代为2,100 km2/年,90年代达到2,460 km2/年 。

3.大规模沙尘暴的高频率:我国北方50年代共发生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 2000年12次。特别是2006年,北京地区遭受17次沙尘暴袭击。

沙尘暴出现时间之早、发生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实属罕见。不仅危害北京的经济活动,污染环境,使首都的形象受损,而且殃及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并引起临国的恐慌。中国的沙尘暴不但横扫北京,还穿过韩国,日本,甚至到了北美 //////////////////

最严重的沙漠化地区

目前,最严重的沙漠化发生在东起吉林省白城、西至宁夏盐池的农牧交错地区,东西长5500公里。该区域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有65%的土地已沦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9655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扩大1965平方公里。

/////////////////

哭泣的鄂尔多斯草原

著名的鄂尔多斯草原,由于长期掠夺性经营和粗放耕作,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致使沙化面积由50年代初的1000万亩扩展到80年代初的6000万亩,占该草原面积的50%以上.

……….

鄂尔多斯草原如此退化最大的一个魁首竟然是81年日本合资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 。81年以前,草原没有山羊,到85年山羊开始成倍繁殖,从90年到如今的十年

之间,是草原恶化最严重的十年,在鄂尔多斯崛起的背后,是牧区的退化,是生态的急剧恶化!

? 日本人在81年以前是在自己国家养山羊,很快发现了养山羊带来最大的问题--

山羊不但吃草,而且吃草根!乘着改革的春风,打着支援中国经济的旗号,用“恩赐“的资金和原鄂尔多斯毛纺厂合资成立了羊绒厂!给内蒙古大草原带来了噩梦!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从1977年到2000年草原上的性口居然增加了九倍!那些性口把草根

都吃掉了

////////////////////////////

甘南湿地–黄河之肾、黄河蓄水池、中华水塔

甘南湿地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也是世界濒危野生动物黑颈鹤、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栖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气候影响的敏感区。 …………..

? 从1994年到2004年的10年间,甘南草原平均沙化增长速度达到3.9%,是甘

肃全省沙化增长速度的10.2倍

? 按照近20年的退化速度,不用10年,甘南州草地乃至青藏高原东部将成为中

国第四大沙尘源

? 甘南湿地的核心——玛曲湿地已由原有的99万亩锐减到不足30万亩, 数千泉

眼消失.

甘南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雪线上升,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湿地正在干涸萎缩。

黄河流入玛曲县时平均年径流量为137亿立方米,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而流经玛曲境内再返入青海省河南县时,平均年径流量增加到164.1亿立方米,占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因此,玛曲县所在的甘南湿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美称,

该湿地资源有沼泽、湖泊、泥炭、河流等类型 /////////

通天河的沙漠化 (长江源头)

/////////////////

河北的沙漠化

篇四:台湾作家三毛简介

台湾作家三毛简介

三毛与丈夫荷西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

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 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yìyè)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乾卦-所以。《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作品

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

《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 剧本:《滚滚红尘》

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

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诗:《朋友》

作品评论

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其记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叙述哀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边看守着每一脚步是否踏稳。

事实上,三毛的作品,特别是由《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便是她游历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记叙。与荷西一道生活的年月,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彷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她也是积极和乐观;然而,自荷西死後,三毛的文章却一下子「黑暗」起来,文字不再有笑容,代替的只是无尽的悲伤,这时候,作品塑造了三毛一个哀伤过客的形像。

在感情方面,三毛也是富於传奇性。1990年,亦是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取得八项金马大奖的时候,她与中国民歌大师王洛宾发生一段真挚的忘年情。当(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哭泣的骆驼简介)时,她甚至只身跑到乌鲁木齐和王洛宾一同生活。最後虽然三毛和王洛宾因各自背景悬殊的关系分开。然而,三毛那种敢爱敢为的性格,与她作品中充满炽热的感情是相互交融和一致的,也是两岸三地无数读者喜爱她作品的原因。

篇五:三毛作品全集简介

三毛作品全集简介

《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雨季不再来》 1976年7月初版

本书可归纳为表现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一种人类深思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奥秘等问题的写实.这些作品构成三毛生命的一个阶段,亦是日后成熟三毛的基石.

《稻草人手记》 1977年6月初版

《哭泣的骆驼》 1977年8月初版

《温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娃娃看天下(一)》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娃娃看天下(二)》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季诺笔下的玛法达,跟玩伴菲力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自由、吉他,他们的喜怒哀乐二十年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世界读者。作家三毛将他们带来中文世界,是一套感人的漫画。《娃娃看天下》出版至今畅销不绝,是你一能错过的一套感人漫画

《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梦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

《万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兰屿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译作)

《送你一匹马》 1983年7月初版

《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倾城》 1985年3月初版

《谈心》 1985年3月初版

《随想》 1985年3月初版

《刹那时光》 1986年1月初版(译)

《三毛说书》 1987年3月初版(有声书)

《我的宝贝》 1987年7月初版

《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声书)

《闹学记》 1988年7月初版

《阅读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声书)

《滚滚红尘》 1990年12月初版(电影原著剧本)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