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夜雪,白居易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24:17 小学作文
夜雪,白居易小学作文

篇一:白居易诗歌鉴赏夜雪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翻译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

夜雪 白居易

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赏析

这首五绝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

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

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

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

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

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

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

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

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

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篇二:白居易-夜雪 杜甫-绝句二首 韩愈-早春 晚春

绝句二首

唐 杜甫

(其一)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夜 雪

唐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早 春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晚 春

唐·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篇三:夜雪

《夜雪》教学设计

学校 文宏艳

教学目标:

1、认识“复”“枕”,会写“折”“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体会夜雪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难点) 教学过程: 息都实验

一、初读古诗 情发智萌

1、复习吟诵《梅花》。

2、曼声轻吟。

3、学习生字。

会认:枕 复

会写:讶 折

二、细读悟诗 以情生智。

1、自读自悟, 自感自知。

a、自由读 想 说 。

b、同桌交流。

C、检查自学情况。

2、问题引领,深情升智。

静心读诗,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从字里行间找答案。 三个问题:

1》诗人在哪里?

2》诗人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触、视、知、听) 诗人是通过,知道外面下雪了,依据是 。(诗句) 3》这一场是小雪还是大雪?(讶、明、重、时)

我从(诗句)中知道是 雪,特别是“”。因为 。

3、情感朗读,表情抒意。

a、圈字练读。

b、想象画面,边读边说感觉。

C、师生共吟。

d、检查背诵、默写。

三、课内拓展,情智共升。

1、介绍诗人 “白诗”

2、补充《微雨夜行》

四、作业

背诵古诗,找出两首古诗的异同,激发兴趣,进入诗的境界。

板书:

夜雪

吟诵

解意

悟境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 白居易 (触觉) (视觉) (知觉) (听觉)

篇四:夜雪

《夜雪》赏析及教学设计

【原诗】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因为雪落地无声,写出雪的又一特点。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减。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景物和由此及彼进行推测的兴趣。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凭借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清新的、雅致的小诗,题目叫《夜雪》。(板书诗文)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设计一段美丽的雪景动画让学生欣赏。目的有三个:1、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是一幅大雪纷飞的场面,对孩子来说,缺乏这一生活经验。所以这一动画,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让学生置身于大雪纷飞的场景之中,学习兴趣定会油然而生;2、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必然产生了要说的欲望,于是,这一组画面成了学生说话练习的好教材。3、“夜深知雪重”,夜已经很深了,诗人在屋里,怎么会知道屋外下着大雪呢?这是这首诗的一个难点。

二、读诗

诗一定要吟,(板书:吟)请同学们出声吟上一遍。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衾(qīn):被子。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要记得请教,或向“无声的老师”请教,或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要能“多种渠道学语文”。

检查朗读情况。古诗是否读正确了、读通顺了、带着自己的一些体会来读。

三 、诗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元和时曾任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

四、读并理解课文意思

1.把自己当作诗人,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看能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轻轻地读,然后细细地想一想)

2.听听你的同桌对这首诗是怎么理解的?用“我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这四行诗句。

3.这首诗大致讲了什么意思?认为自己读得懂的请举手,不一定要读得很准确,这首诗大体的意思懂的就举手。

4.老师提问题:诗的题目叫《夜雪》——晚上下雪。晚上外面下雪,诗人在哪里?他干什么?从这首诗找到答案,从字里行间找到答案,说的时候要有理有据。他在哪里,说准确了。 抓“衾枕”一词。“已”,这是“已经”的“已”,忽然之间,诗人很惊讶地发现盖的这个被子和枕头忽然变冷了。所以第一个问题如果你读得懂,你会发现诗人正在床上睡觉,诗人既然睡在自己的被窝里面,他又没起床,外面下雪,他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一行一行地读一读,你能不能找到依据?每个同学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个地方就是讲外面下雪了。

5.学生交流:①老师手指“见”,这雪映照在窗户上,看到这窗户是亮的。所以这里是什么字啊?“见”,看到了对吗?他通过视觉发现下雪了。(板书:视觉) ②从“时闻折竹声”的“闻”字看出。这是听觉。竹子一般都是很有韧性的,要很重的东西压着才会断。现在应该是冬天,冬天的时候,雪越积越厚,才会把竹子压断的。(板书:听觉)③从“已讶衾枕冷”的“冷”字,这是触觉。(板书:触觉)一般的情况下,如果不下雪,被窝里面睡到天亮都是温暖的。但突然之间下了一场雪,被窝就冷了。这个“冷”是什么?这是人的一种触觉,脸接触到了枕头,身体接触到被子觉得冷。④从“夜深知雪重”的“知”看出来,这是诗人的判断,是一种知觉。(板书:知觉)

五、学表达方式

借助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为学生送上一段轻柔的音乐,同时,屏幕上展示出直观生动的场景。大家请看:(播放多媒体动画)设问:看了以后知道了什么?当学生们各抒己见后,随即归纳:这是美丽的山村天快亮时的情景。虽然画面上满天星斗,天空黑黑的,但我们从公鸡、小鸟的啼叫声,农舍屋中的灯光及农家的炊烟,使我们知道天快亮了,太阳快升起来了。刚才我们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推测”(板书:推测)。

通过视觉和听觉,让学生感受美,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深奥的逻辑术语变得浅显易懂。就小学生而言,对“推测”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夜雪》司马。

这首诗中,作者恰恰是依靠推测来知道屋外下着大雪。这个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明白“推测”原来是这么回事。

1.诗人有没有直接写外面黑夜里面的雪下得怎么样?雪花飘飘,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描写?他是怎么写的?和我们一般人写的雪有没有不同?

这叫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就是借用其他的事物来写这个雪。他是通过自己的触觉、视觉、知觉、听觉来写出外面下的是一场雪。

2.这是一场小雪还是一场大雪?每一行当中都要找依据,你找得到依据吗?“ 讶”“明”是不是雪落在窗户上?“重”为什么用“重”字?比较“飘、大”,体会雪之大。前后联系,更重要与下句“折竹”呼应,与上句“讶”呼应,冷气重,都冻醒了。

我们通过“讶”、“明”、“重”、“时”这些词感受到这是一场大雪,所以我们说古诗当中每一个字它都能传达出一层意思,都能表达一种感情,也能营造一种意境。现在我们再来读这首诗,注意把这些圈出来的字体会一下,你的朗读感觉就会不一样。好,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

六、读悟境

过渡:吟诵了,解意了,你还想做什么?(板书:悟境)

“悟境”就是要用我心感受古诗呈现的意境、诗人的心境。

1、学生轻声吟诵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鹂吹搅耸裁矗刻搅耸裁矗?/p>

2、学生交流: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夜雪给你的感觉?

①指名学生交流:先交流感觉再读诗,读出自己交流的感觉。(2-3名)

②再指名学生先读,让大家猜猜什么感觉。

(板书:冷、大、重、美、静<反衬>)

3、诗人很厉害,短短的20字的小诗,融入诸多感受,我们同学更厉害,读出了许多体会,齐读古诗。(依学生回答的感觉指导朗读)

4、闭上眼睛,现在把自己想像成诗人,躺在床上,头枕着枕头,身盖着被子,睡到半夜突然之间被冻醒了。一看到窗户亮起来了,是不是天亮了?耳边不时传来竹枝折断的声音??这个情景想象一下,下面我们自己轻声地来吟诵一下,好吗?不看这首诗,“夜雪”——把自己作为诗人,齐。生齐声吟诵。

七、拓展

知道哪些关于写雪的诗句?《江雪》《别董大》《绝句》《白雪送武判官归京》等 。学生自学体会,进行对比发现不同。

八、总结延伸布置作业

总结白居易《夜雪》的语境、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一篇自己对于下雪的感受。

九、板书 夜 雪

吟诵

解意

悟境

积累

已 讶 复 见 夜 深 时 闻 衾 枕 窗 户 知 雪 折 竹 冷, 明。 重, 侧面描写 反 衬 声。

篇五:王维白居易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王维《相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王维《鸟鸣涧》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 王维《送别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 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 王维《送康太守》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王维《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王维《山居秋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维《杂诗三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王维《观猎》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 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 王维《杂诗三首》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 白居易《采莲曲》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白居易《望月有感》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白居易《南浦别》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白居易《问刘十九》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白居易《夜雪》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 白居易《梦微之》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