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叔本华思想随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3:35:51 作文素材
叔本华思想随笔作文素材

篇一:浅谈叔本华哲学思想

浅谈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思想

姓名:张飞君 班级:11级思想政治教育 学号:1103040019 班级序列号:23

【摘要】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人生观带有明显的悲观主义色彩。综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生命意志到欲求,从欲望到痛苦、虚无构成了主导线。其悲观主义产生于西方哲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信仰向现代意志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叔本华把世界的本质看作是“生存意志”,而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欲求,人生就是痛苦。本文从形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原因、主要哲学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与局限性等几个方面来比较全面的认识叔本华悲观主义,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和把握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也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困难和挫折时提供一种解脱方式,为生活在苦闷中的人们的安身立命提供借鉴。

【关键词】叔本华 哲学思想 悲观主义 生存意志 现实意义及局限性

一、叔本华简介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叔本华,出生于1788年2月22日。在人生观上,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其悲观主义产生于西方哲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信仰向现代意志主义的转变过程中。叔本华把世界的本质看作是“生存意志”,而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欲求,人生就是痛苦。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主要哲学思想

在西方哲学史中,叔本华以其独特的“生存意志论”而闻名。本来在叔本华的哲学著作中是没有悲观主义一词的,只是在叔本华的主要人生哲学思想中: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

人天生就是痛苦,人生就是悲剧。让人读起来如坠深渊,十分的沮丧和悲观失望,故把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思想称其为悲观主义。叔本华是一位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家,一生致力于许多人生问题的思考。虽然悲观主义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但也有积极地一面。我们在认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时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比较全面的去认识。为我们现实生活提供一种借鉴。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本体意志论”基础之上的。叔本华认为世界是表象和意志。虽然他从康德哲学出发来探索世界人生问题,一样把世界区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个方面,但却有所不同。叔本华看来现象就是作为表象的世界,是“我的表象”;自在之物就是作为意志的世界,是“我的意志”。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或自在之物就是意志,“物体世界——它除了只是我们的表象以外,也就是在它自在的本身,在它最内在的本质上,又是我们在自己身上直接发现为意志的东西,也就是说自在之物是什么呢?就是——意志”①。叔本华认为理性是个跛子,认识也是常常出现错误的工具的一种非理性主义。他强调一切都是意志,意志又是自由的,是不可遏制的冲动,是永不满足的欲求,其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叔本华从生存意志出发来引申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思想。

叔本华看来,人生就是痛苦。他说,意志的本质首先就是挣扎。一切事物都经常维系着一种你死我活的斗争,意志的本质也就是痛苦。如果已达到目的为幸福,反之为痛苦,那么意志永远处于痛苦之中,因为一切欲求和挣扎都是由于欠缺和不满足,而欠缺和不满足正是痛苦。而且人们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欲壑难填,欲望无止境痛苦也无止境。意志愈臻于完美,痛苦也就日益显著,意志愈发达,痛苦也愈烈,天才永远都是痛苦的。人生也是无聊利己的。欲望不满足带来痛苦,欲望暂时满足带来无聊。人生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就像钟摆一样来回的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二者就是人生最后两种成分。人还是利己的,利己主义是人类和万物的本质。因为一个个体的人就是一个小宇宙,整个世界只是相对于这个个体而存在。所以利己主义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自己稍微增加一点幸福就要毁灭别人的幸福或生命。这就是利己主义最高的表现。

叔本华虽然接过了康德的旗子却没有走康德的路子。叔本华用意志取代了理性、理念的本体地位,并试图从意志中去寻找生活意义,这就与传统的形而上学不相同了。这一点也吸引了青年的尼采,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遭到尼采坚决的反对,因为尼采认为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并不是一种“强力悲观主义”。强力悲观主义是因为信仰本身提高了自身的愿望,世界没有那种我所追求的价值,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却是否定了生命存在价值。叔本华用“生存意志论”对康德的道德哲学进行批判。叔本华强调,道德义务不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因为人的本质并不在理性而在其生命意志。也许在这里,人们在读《康德哲学》时是温情脉脉,如沐春风;当读到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时候却是入坠深渊,连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也没有。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绝对的,意志自由不依赖理性。虽然意志本身是绝对自由的,但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不自由的。人们只是从生之初到生命的末日始终扮演着自己不愿意担任的角色,人生的生存就像必须不停的跳跃疾走在由灼热的煤炭围成的圆周线上,永无止境却又不能不如此的走下去。人生就是痛苦。道德行为本身意味着对个人幸福的否定,意味着要忍受更大的痛苦,或者说,道德就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和牺牲。叔本华对道德也是悲观失望的。人生活在现象的世界中,就像犯人生活在一个监狱中,需要出路却又看不到出路。叔本华也许真的如鲁迅说的那样: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自己惨淡的人生吧。

叔本华认为,人受意志的支配和奴役。人无时无刻的忙忙碌碌无非是在寻找什么,而每一次寻找的结果,无不发现是与空无同在,最后不能不承认人生就是一个大悲剧。纵然欲求

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所带来的就是可怕地空虚和无聊,同样也不能免于痛苦。“于是任何人

①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所以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只是

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叔本华把意志分为两种:生存意志和生殖意志,生存意志是意志的主要体现,是一切欲望的根源。而欲望又是不能满足的,因而人生和人类世界面临着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与痛苦。即使在生殖意志中也是悲哀的,其本质就是痛苦与幻灭,人生就是一场灾祸。人生没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受孕已是罪过,出生就是惩罚,生活就是劳作,死亡才是归宿。“人的一生只不过是意志所经历的一个短梦罢了,是意志以游戏的笔墨画在它那

【5】无尽的画幅上停留片刻罢了”。所以叔本华认为,只有否定生命意志,实行禁欲主义,才

是拯救人生之路。他认为否定生命意志的禁欲主义有三种:一是自愿放弃性欲,即生殖意志;二是甘愿受苦,因为痛苦可以净化人的原本贪欲的心灵;最后是自愿死亡来灭绝意志,绝食才是最好的死亡,一种涅槃的境界。那样才会死而无憾。叔本华自己也是终其一生没有结婚。这样看来,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在叔本华眼中真的是过眼云烟,任何行为都是痛苦的催化剂。生命也毫无价值,幸福也是转瞬即逝的梦幻。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思想如果用现在一句网上流行的话来概括:“神马都是浮云”。

三、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现实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意义。人们往往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否定的,认为没有什么积极地作用,是一种悲观失望的精神状态。其实不然,如果站在现实的立场重新来审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为我们在面临困难、挫折时提供一种解脱方式,也为我们一进大学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大学生的苦闷的解脱提供一种借鉴。

(1)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对现实的作用就是更加让人了解生活的真相与本质,反省自我,揭示人性自身的局限,关注人生的自我拯救功能,以及痛苦人生的解脱方式为现今的人们安身立命提供借鉴。用叔本华悲观主义思想看,世界及意志与欲望、痛苦的根源是欲望,欲望实现是无聊,实现不了是痛苦,这个世界就是痛苦。但也能让我们从中学会思考与怀疑,学会去考虑生活的真谛。只要我们看清人生的本来面目,把人生痛苦的底线呈现出来,然后鼓起勇气,去选定适合自己的生活。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也不要悲观失望,而是要勇于面对,去选定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2)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意义还在于它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摆脱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影响。是对西方近代以来理性启蒙思想家关于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的一种反对,他揭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是一次新的启蒙。叔本华悲观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它预示着人的一种新的可能性:既是摆脱上帝的依赖也是克服自在之物的无所适从,从实现人的彻底独立。同样,我们无论是生活上的苦闷,还是受到其它的牵制,我们都要独立自主,摆脱对别人的依赖,实现自己的独立。我就是我,我不是我,我还是谁呢?为自己要活出个样子来。

(二)、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局限性。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主要局限性就在于他有能力提出问题,却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否定生命存在的价值。上帝给了他提出问题的智慧,却没有给他解决问题的“双手”。虽然摆脱了康德的自在之物的无所适从同时也把我们带进了一种对意志的盲从之中。也把处在苦闷彷徨的人们带入了一个更冰冷的深渊。让前途感觉更加黑暗。

(1)人生就是痛苦,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倾向。叔本华极端的认为整个宇宙都是一个生存意志,一个永无宁日的痛苦场所。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悲剧,是意志的奴隶,把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演绎到了极致从而形成了一种虚无主义。给我们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局限性与消极作用。

(2)忽视人的生命存在价值,否定人的生命价值文化、道德体系。正是由于叔本华忽

视了人的生命存在价值,而也使其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思想失去了可靠地根基。没有看到人的生命在社会中的价值。也会使处在苦难中的人们更加的不相信自己,否定自己。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其要旨在于“生存意志”。认为世界都是表象和意志,而认识也就是意志的工具,人天生就是痛苦,世界的本质也就是痛苦。从这一立场出发,叔本华对世界的本质、人生的意义,痛苦与空虚等方面也有其独特的见解。虽然叔本华自始至终都是意志的奴隶,陷入悲观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但其对哲学真理追求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在认识叔本华悲观主义时,不能片面的去认识或单一的层面去认识,而是要层面的认识。从不同的层面去把握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和认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利用其现实意义为生活在黑暗苦闷中的人们提供一种解脱方式,也为就业压力大而彷徨的大学生提供一种借鉴。

参考文献:

[德]阿 叔本华著,《叔本华思想随笔》,韦启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S.杰克 奥德尔著,《叔本华》,王德岩译,中华书局,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2002年

黄前文著,《意志及其解脱之路》,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黄茂文著,《意志与悲剧:叔本华与尼采悲剧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张会利,《浅析叔本华痛苦与超脱的伦理观》,《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年第十一期,文史哲板块

【参考文献】

【1】叔本华.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西方思想宝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3】叔本华.《生存空虚说》,作家出版社198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

【5】叔本华.《人生的智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参考文献:

《风景中的人类》 (德) 叔本华 著 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人性的得失与智慧》 (德) 叔本华 著 华文出版社 《叔本华论说文集》 (德)叔本华 著 商务印书局

参考文献:

【1】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25页。

【2】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443页。

【3】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158页。

【4】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457页。

【5】 李瑜青:《叔本华经典文存》,第42页。

篇二: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直观认识必须先于概念,不是颠倒过来,要纠正先入为主的概念必须花很长时间,因为直观知识在各个方面都与先入为主的概念相抵触。正是这一原因使得人变得那样肤浅乏味。

从个别看到普遍,正常人却只在个别事物看到个别事情。从这些人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认识活动严格地服从和受制于他们的意欲活动。因为一切活动都来自于意欲活动,而认知本身却是不带痛苦和愉快的。因此没有能力认识事物的客观本质;因为意欲活动,智力片面化。

动物的认识是主观的,从来也不会客观,动物的意识是完全形而下的。

只有当智力脱离了意欲及所有目的、打算的控制,因而可以自由地活动起来,我们才具备了从事创作的能力。——我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我们开始认识美得时候,意欲也就因此完全从意识中消失了。当人脱离了自己的意欲及其目标,才能客观纯粹。

天才经常在非常悲惨的条件下生存——这是因为天才为了客观的目标而牺牲外在。

大多数人的脸上都是干巴严肃的,就像跟动物的表情一样没有变化,从来不会笑。

我们很少看到美与实际用处结合在一起。高大挺拔的树木是不结果子的;水果树都是矮小和难看的;但矮小、野生、几乎没有香味的玫瑰却可以结出果子。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他把儿童期所有的、占据优势的感觉系统和认知活动,一某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持久不断地保持终生。天才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小孩。最聪明的猩猩是年幼。 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异常发达的肌肉组织。

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能见人之所不能见。就像受孕一样,它不但需要时间,还需要情绪。

黑白比彩色更能迎合优雅的趣味,而彩色只能更吸引有欠修养的人,彩色大多是感觉器官。

金钱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没有能力享受具体幸福的人,就只有一门心思扑在物质

我们不会以一张客观的陌生的眼睛注视镜子中的自己,但这样做却是客观了解自己的条件。

意欲的活动,当它变得那样强烈,以致在我们的意识里远远地压倒了认识力,使我们变得更像是一个意欲的生物,而不是一个认识着的人——在这时候,我们就是世俗。

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谦虚只是诚实而已;但对于具有非凡能力的人而言,它却是一种虚伪。

在经过一番艰难而又没有结果的搜索以后,我的意欲继续保留着要找到这一词语的意愿,并且委派智力进行监察。这样,稍后在我的思路、联想中,一旦某个与我的目标词有几分相似的词偶尔出现,那暗中的监察者就会扑向前去,把它补足我要找的词揪住,并作为战利品。

直观形象比纯粹的概念更能牢固的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所以想象力比常人更能学到语言记忆

人们需要外在的活动是因为他们没有内在的活动。一旦他们有了内在的活动,那外在的活动就成了一种麻烦,很多时候的确就是某种负担。我们的愿望就是得到闲暇和宁静。正是由于人们需要外在的活动,所以无事可做的人就对旅行有着盲目的狂热。同样的无聊就把他们驱赶在一块。他马上直截了当地以省略三段论的前提给了你一个天真的回答:我可没有无聊。

欠缺想象和活泼的思想就是人们不会在单独时发笑的主要原因,动物无论是单独还是聚在一块都是不会发笑的。有一次在单独一人的时候笑了起来,并且被人看见了。人家就问他为何发笑,他说:这正是我发笑的原因。

一个人常常为别人都有中肯、准确的判断,偏偏对自己是个例外,就像医生可以医治别人。

个体的形状通常取决于父亲,身材的大小则更多有母亲子宫的体积决定。杂交动物规律相符。人的胸脯与她的生殖机能直接相关——它向新生儿保证丰富的事物。特别肥胖的女人显示子宫萎缩,难以受孕。人的直觉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会厌恶肥胖的女人。女人倾向于钟爱30岁左右的男人,这是女人的直觉看到男人达到了生殖力的顶峰。女人特别喜欢男人的意志。一个在某方面相对完美的人接受各种异性的范围比起那些有缺陷的人追求与之取长补短的异性更为广泛。因为他的内在可以弥补异性不同个性的缺陷。女方背部只有很轻微的弯曲,那这就很容易把驼背传给她的小孩。

每个热恋中的人在终于得到他的快感以后,都会体验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和伤感;他会很惊讶的发现;自己苦苦渴望的东西并没有比任何其他别的性的满足带来更多的东西,他也看不出这种满足到底给了他多少好处。

欲望的满足本来就只是为了种属的利益,并不会进入个体的意识。在伟大的工作终于大功告成以后,每一个恋人都会发现自己受骗上当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情感专栏。很多动物也会受到不同错觉的影响而做出种种自我牺牲,鸟儿建造自己的巢儿;昆虫寻早适合产卵的地方,或者扑捉一些并不适合放置在卵子旁边的饲料;蜜蜂蚂蚁多于的工作。

意欲是没有意识的,意识是以智力为条件,没有主体就没有客体,反之亦然。存在于我们自身、为我们所知晓的意欲的所有刺激和活动在动物身上原封不动地存在。

一个头脑相当有限的人和一只非常聪明的动物之间在智力上的差别并不比一个天才和蠢人之间的差别多得了多少。正如卢俊所说:人与人的差别远大多人与动物的差别。

狐狸比野狼的体力逊色许多,但他更高的理解力弥补了体力的不足。

通过对话这一共同的思考方式是永远不可能发掘出深刻的哲学真理。讨论和比较别人所说过的东西不会特别帮助我们获得对事物的洞见,也不会怎样丰富我们的知识,只有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思考才能充实我们对事物的洞见。

如果你能知道一些东西的时候,又能承认自己所不知道的。那你的所知就有了双倍的价值。

把外在和内在的经验结合,发掘各个现象的含义和现象互相的关联,从而认识整体的现象。 一个现象总是产生或者取代另一个现象,因为它是这样,所以就是这样;之所以是现在这样,就是因为它是这样。

所有从客体的一面获得的知识,都是以信赖人的智力为前提,但人的智力都是从不同的主体出发。我们有必要放弃专注于客体,转而考察主体,你就会有新的发现。

我们在无法回想起某一事实、某一诗句或者某一字词的时候,不要翻书把他们找出来,而应该把回忆的任务交给记忆力完成;我们为回忆所花的时间越长,那这些回忆起来的东西在以后就越牢固,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就更容易听我们的吩咐。如果一个人强烈和客观感到兴趣的事情越多,那自发留在记忆中的事情也就越多。年轻的时候,事物的新奇感提高了人们对这些事情的兴趣,年轻人记住的事情也是最多的。

我们在空闲、无事可做的时候,不要马上随手拿起一本书,而应该让我们的头脑思想安静下来。然后,一些很好的想法、念头就会到老。思想的到来总是在散步,具价值的思想是否降临总的来说更主要是取决于人的内在条件,而不是外在条件。

生活在人生大梦里的绝大多数人与动物并没有多大区别,不同之处只在于这些人比动物多了对将来几年的预见和筹谋而已。何来、何往、何为。

人与人的相见、相交就犹如面具与面具的周旋;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人,就像面具甚至不了解其自身。动物就是这样看待我们,而我们也是这样看待动物。

谁要是有幸与书为伴更甚于与人交往,那他就会更容易以心灵彼此间传达。书与大众之间存在多么巨大的鸿沟。

你能够看清各种事物及现象彼此差别并一眼就认出他们的同一原理和因此事物间的关联吗

傻瓜了解自己的家里总是更甚于聪明人了解别人的屋子。甚至一只瞎眼的母鸡也能找到一粒米。没有精神思想的人的内在还真是个迷啊!

我总不能因为钻石或许是在粪堆里找到就不珍视它吧!

平庸之辈的头脑尽管有其个人的差别,但他们的思维却有着某种共同的方向。

柏拉图的弱点正好就是亚里斯多德的长项,反之亦然,康德——歌德也是一样。

人有时候很惊吓的发现,过了无数千万年以后自己突然就存在了!然后经过短暂的一段时间后,自己又将回到那样漫长时间的非存在。人只是一种现象,一旦物质停止,它就消失了

篇三: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思想随笔

Part1关于作者

生平经历: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由性情孤僻,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观点,主张禁欲忘我。

主要成就: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附录与补遗》

Part2:关于本书

作者通过在书中讨论众多话题来将其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主线清晰示人,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所以深刻。

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而托尔斯泰则称其为“不折不扣的天才”。 该书属于作者老年后著作的通俗读物,并引起了欧洲哲学界的广泛关注,尼采和之后的罗素都受到他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针对本书的几个章节进行深入研究。

论天才部分

叔本华在“论天才”一章节中提到,“天才”(Genie)一词的真正所指就是在艺术,诗歌,甚至哲学作品中都有突出的能力和认识的人。我们只能在直观中而非抽象中认识这些柏拉图式的理念,所以天才与凡人的真正本质区别就在于直观认识的完美和力度。天才往往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将自己抽象的想象以文学诗歌的形式表达和展示给人们。

从个别看到普遍——这正是天才的根本特征。

而天才与人才的区别则在于,后者的优势在于其能够更灵活,更准确的推论知识和完成任务,人才往往是思维敏捷,执行力强的人。但是却不是直观看事物,思考世界的人。天才能够对相同的世界看得比别人更加深刻,思考的更加客观和直观,世界对于天才的反应也显得更加清晰和纯净。

有些人将天才的形成归结于智力的高低,但是智力对于作者而言,又是另外的哲学境界和哲学概念。“智力只是发现动因的工具,这本来就是智力的天然使命。”所以智力智力是与意欲之间直接的,间接的,相联系的事物。以动物为例,动物的智力便只停留在事物与动物自身意欲的直接关系上,所以,智力的概念是不可以与天才同日而语的。

事实上,每个小孩都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天才,而每个天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孩子。 事实上,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就是因为他把儿童期所特有的、占据优势的感觉系统和认知活动,以某种非同寻常的方式持久不断地保持终生。

在作者看来, 天才创作的作品并不出于某一目的或者人的主观随意,天才在创作作品时其实受着一种本能必然性的指引。人们所说的才思泉涌、灵光乍现、迷醉狂喜的瞬间等等,其含义不是别的,而是当智力暂时获得了自由、不用为意欲效劳的时候,智力并没有松弛下来和限于无所事事之中,而是在短时间内自发地活跃起来。这时,智力变得至为纯净,它成为了反映这一世界的一面清晰的镜子;这是因为在全然脱离了它的根源,亦即意欲以后,它

现在就把表象的世界集中反映在意识里面。

天才就是天才自身的奖赏,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做到和成为自己的最好。这大概是叔本华先生带给我们关于天才,最朴素却最深刻的道理。

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纵观叔本华的整个思想,我觉得悲剧性的哲学家整个称呼很适合他。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的读完《叔本华思想随笔》此书,但是请相信我会把它慢慢的读完,慢慢的体会其中的含义;虽说在叔本华的人生观中充满着悲情色彩,但是请相信“人活着,希望在”

篇四:叔本华。感想。

读《叔本华思想随笔》有感

纵观西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有很多人物值得我去写,但是我唯独挑选了他——叔本华。至于其中的原因其实很是简单,我很喜欢他所说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句话,将人生的矛盾冲突体现的淋漓精致,也十分的符合我当下的心态。

在整篇文章中,我不想对于叔本华的悲观人生哲学进行任何的评价,我觉得自己的程度还不够,也没有任何的必要。我只是想在文章当中抒发点自己的所想所感,针对的是那些我喜欢的叔本华所说的话。

首先,叔本华的简介如下: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1860年)德国哲学家。他继承了康德对于现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分。不同于他同代的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取消物自体的做法,他坚持物自体,并认为它可以通过直观而被认识,将其确定为意志。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叔本华将它著名的极端悲观主义和此学说联系在一起,认为意志的支配最终只能导致虚无和痛苦。他对心灵屈从于器官、欲望和冲动的压抑、扭曲的理解预言了精神分析学和心理学。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后期的散文式论述对后来哲学著作的诗意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主要著作有:

1813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

1819年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 ;

1841年《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

总之,我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

其次《叔本华思想笔录》的简介,如下:

《叔本华思想笔录》选自叔本华的后期著作《附录和补遗》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此书虽然讨论的话题众多,但里面贯穿着的基本思想主线还是依旧的清晰:就是一种悲观主主义的感情色彩。

我个人在此本书中最感兴趣的一个章节是《论生存的痛苦与虚无》,因为其中的很多话

是我觉得很有感触的,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1 相比之下,一切阻碍、抵触或者拂逆我们意欲的事情,也就是所有让我们不快和痛苦的事情,马上和直接就被我们的异常清楚的感觉到了。正如我们不会感受到整个健康的身体,而只会觉得窄鞋子夹住脚趾头的一小处地方,同样,我们不会考虑到所有进展顺利的事情,而只会留意鸡毛蒜皮的烦恼。1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句话是很对的。当我们生活的很愉快的时候,这个时候虽然生活很平静很安逸,我们从来不会把其当做是一种幸福,好像我们天生就应该获得此种的权利。当天有不测风云的时候,也许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因为忘记带把伞,而后来下雨了,导致我们被淋湿了,我们就肯定会觉得:天啊,今天我们怎么这么的倒霉!这时候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心情去做别的,只是会觉得自己的心里仿佛被这件事堵着。其实试想下,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只是浑身湿透了,那么回家洗个澡,换身干净的衣服不就好了么?为什么要将如此的小事而影响我们整天的工作呢?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们总是将一些小事放到无限大,影响我们的心情,虽说我们都知道这样是不好的,但是我们还是继续这样做,因为我们克制不住自己。

2 在遭遇每一不幸或承受每一痛苦时,最有效的安慰就是看一看比我们更加不幸的其他人——者人人都可以做到。2

我觉得这个其实也是符合我们人生规律的。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是承受痛苦,如果有了痛苦,人们肯定要去寻求心理的安慰。就好像自己某一次的考试不理想,肯定会去看看比自己差劲的同学,告诉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下次继续努力吧。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叔本华看来就是一种的人的本能,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是来自与人们的比较心理。人们总是渴望在比较中获得胜出,哪怕自己是出于落后的一方,总是期待着有比自己更加差劲的人。

3 时间每时每刻催逼着我们,从不让我们从容喘息;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后面步步紧随,就像挥着鞭子的狱卒——我们的生存因而平添了不少痛苦和烦恼。3

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生本来已经充满了哀伤,时间又来凑个热闹,将整个人生弄得一团糟。时间是一个无情的老人,让我们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又是因为时间,有很多的事情都将因为时间的压力而不得不让我们身心具疲。就好像某一件事,我已经做得很不开心了,但是由于有时间的限定,而我不得不很痛苦的将其做完,这样的我,从内心来说是很难受的,但是我也很清楚的知道:我们必须完成,因为时间不等人。 1

2 《叔本华思想随笔》 [德]叔本华 著 韦启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P303 《叔本华思想随笔》 [德]叔本华 著 韦启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P304

3 《叔本华思想随笔》 [德]叔本华 著 韦启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P305

4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句话,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在叔本华看来,欲求体现于各种具体的欲望之间,所以,在欲望和欲望实现之间的人生必然是痛苦的。他认为“欲求和挣扎是人生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础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痛苦必然伴随着人生,人生是一种挣扎,是为满足欲求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那么痛苦就是无终止的,无法衡量的,从意志到欲求,从欲求到各种欲望的不断更替,这就是叔本华的痛苦人生观。即使人的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了,人也会随之而产生无聊、空虚和孤独,而这是一种更为难耐的痛苦。他说“人因为他易于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最后的两种成分??在人们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人生就象一个“钟摆”,摇摆于痛苦与无聊之间,永无休止。4

在我看来就是人生总是因为自己的人生有目标而活的很充实,当自己知道自己要点什么的时候,也就不会迷失了自我,而感到十分的无聊。同时,如果有些欲望被满足了之后,会想要停下自己的脚步,思考下接下去的路应该怎么走?如果当你发现该做的你都做了,希望得到的你也都有了,那么没有什么你想获得的,那么人生从此开始无聊,因为你连起码的追求都没有了,其实这个也是人生的真正的可悲之处。

纵观叔本华的整个思想,我觉得悲剧性的哲学家整个称呼很适合他。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的读完《叔本华思想随笔》此书,但是请相信我会把它慢慢的读完,慢慢的体会其中的含义;虽说在叔本华的人生观中充满着悲情色彩,但是请相信“人活着,希望在”!

参考文献:

《叔本华思想随笔》 [德]叔本华 著 韦启昌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叔本华的智慧》 [德]叔本华 原著 刘烨 编译 中国电影出版社

《叔本华的忧伤——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片论》 项楠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4 《叔本华的忧伤——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片论》 项楠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篇五:人生必读绝对经典书单

1.

2.

3.

4.

5.

6.

7.

8.

9. 荷马史诗(两部:伊利亚特、奥德赛) 先知——纪伯伦 十四行诗——莎士比亚 喜剧集——莎士比亚 浮士德——歌德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吉檀迦利——泰戈尔 泰戈尔诗选——泰戈尔 逻辑人生哥德尔传——哥德尔

10. 瓦尔登湖——亨利·大卫·梭罗

11. 傅雷家书——傅雷

12. 欧叶妮葛朗台/高老头——巴尔扎克

13. 伊索寓言——伊索

14. 家——巴金

15. 茶馆——老舍

16. 雷雨日出——曹禺

17. 骆驼祥子——老舍

18.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19. 黄金时代——王小波

2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

21. 古希腊神话——古斯塔夫·施瓦布

22. 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23. 兄弟——余华

24. 在细雨中呼喊——余华

25. 围城——钱钟书

26.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

27. 圣经的故事

28.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29. 少年维特之烦恼(两种版本)——歌德

30. 飞鸟集——泰戈尔

31. 老人与海——海明威

32. 李敖回忆录——李敖

33. 北京法源寺——李敖

34. 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

35. 活着——余华

36.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

37. 红高粱——莫言

38. 蛙——莫言

39. 平凡的世界——路遥

40.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曼昆

41. 新卖桔者言——张五常

42. 中国经济制度——张五常

43. 国富论——亚当·斯密

44.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

45. 资本论(一、二、三卷)——马克思

46.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47.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

48.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

49. 货币战争——宋鸿兵

50.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

5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

52.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

53. 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54. 新帝国主义在中国——郎咸平

55. 为什么我们的日子这么难——郎咸平

56. 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

57. 论语大学中庸

58. 老子——饶尚宽

59. 老子道德经注——王弼/楼宇烈

60. 周易译注——黄寿祺等

61. 墨子——墨翟(方勇译注)

62. 庄子——庄周(方勇译注)

63. 韩非子——韩非(高华平等译注)

64. 孙子兵法——孙武

65. 易经杂说——南怀瑾

66. 易经的奥秘——曾仕强

67. 美学散步——宗白华

68. 美学原理——叶朗

69. 人间词话——王国维

70.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71.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72.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

73. 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岂之

74. 人生十论——钱穆

75. 国史大纲——钱穆

76.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77. 国史新论——钱穆

78. 中国思想史——钱穆

79. 中国人史纲——柏杨

80. 酱缸震荡——柏杨

81.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

82. 美的历程——李泽厚

83. 中国哲学大纲——胡适

84.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85.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86. 冯友兰论人生——冯友兰

87.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88.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89. 中国通史——吕思勉

90. 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思勉

91. 国学概论——章炳麟

92. 国学常识——曹伯韩

93. 中国史纲——张荫麟

94. 佛学常识——太虚

95. 人与永恒——周国平

96.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

97. 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尼采

98. 人生哲思录——周国平

99. 乡土中国——费孝通

100. 江村经济——费孝通

101. 生育制度——费孝通

102. 乡土重建——费孝通

103.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江平

104.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105. 哲学与人生——傅佩荣

106.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107.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

108.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王亚南

109.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110. 乡土建设理论——梁漱溟

111. 传统十论——秦晖

112.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马立诚

113. 爱的艺术——弗洛姆

114. 逃避自由——

115. 健全的社会——弗洛姆

116. 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

117.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118.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

119. 释梦——弗洛伊德

120. 性学与爱情心理学——弗洛伊德

121.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122. 超越自卑——阿德勒

123. 性心理学——霭理士

124. 心理学十五讲——黄希庭

125. 我们时代的精神症人格——霍尼

126. 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127. 荣格自传——荣格

128. 怪诞行为学(1、2)——丹·艾瑞里

129. 影响力——(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叔本华思想随笔)罗伯特·B·西奥迪尼

130. 如何阅读一本书

131. 理想国——柏拉图

132. 柏拉图对话菲多——杨绛

133. 柏拉图对话集——柏拉图

134.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135. 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

136. 范畴篇 解释篇——亚里士多德

137.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138.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卢梭

139. 社会契约论——卢梭

140. 爱弥儿——卢梭

141.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卢梭

142. 论科学与艺术——卢梭

143. 人性论——休谟

144. 人类理解研究——休谟

145. 道德原则研究——休谟

146. 心的分析——罗素

147. 权威与个人——罗素

148. 罗素自选文集——罗素

149. 哲学问题——罗素

150. 我们关于世界外间的知识——罗素

151. 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罗素

152. 宗教与科学——罗素

153. 西方哲学史(上、下)——罗素

154. 西方哲学史——梯利

155.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

156.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157. 西方文化史——徐新

158.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赵林

159. 康德哲学讲演录——邓晓芒

160. 邓晓芒讲黑格尔——邓晓芒(打印)

161. 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邓晓芒()

162. 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邓晓芒

163.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

164. 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赵林

165.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赵林

166. 基督教史纲——游斌

167. 西方哲学十五讲——张志伟

168.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

169.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

170. 西方哲学经典讲演录——赵敦华

171. 技术哲学讲演录——吴国胜

172. 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173. 感觉的分析——马赫

174. 人文类型——费思

175. 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A.R.拉德克利夫-布朗 176. 文化人类学——林惠祥

177. 论自由——约翰·密尔(两种版本)

178. 功利主义——约翰·密尔(两种版本)

179. 菊与刀——鲁思·本尼迪克特

180. 利维坦——霍布斯

181. 政府论(上、下)——洛克

182. 谈谈方法——笛卡尔

183. 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

184. 叔本华人生智慧——叔本华

185. 叔本华美学随笔——叔本华

186. 叔本华论道德与自由——叔本华

187.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叔本华

188. 蒙田随笔——蒙田

189.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190.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普里戈金 191. 上帝掷骰子吗?——曹天元

192.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高铭

193. 枪炮、病菌、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194. 智慧书——巴尔塔沙·格拉西安

195. 沉思录——马可·奥勒留

196. 君主论——尼可洛·马基雅维里

197. 小逻辑——黑格尔

198. 历史哲学——黑格尔

199. 新工具——培根

200. 培根论人生——培根

201. 学术的进展——培根

202. 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H.李凯尔特

203.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卡尔·波普尔

204.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卡尔·波普尔

205. 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206. 致命的自负——哈耶克

207. 人的境况——汉娜·阿伦特

208. 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

209. 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

210. 文化与价值——维特根斯坦

211. 人论——卡西尔

212. 悲剧的诞生——尼采

213. 查拉图斯如是说——尼采

214. 思想录——帕斯卡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