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人类语言的发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5:17 作文素材
人类语言的发展作文素材

篇一:人类语言发展史上最优秀的语言

汉语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上最优秀的语言 点击:19056 回复:918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10页直接到页 作者:巴菲特第三发表日期:2011-5-11 20:13:00 回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沿续至今,历经劫波,始终完整保存自己传统文化的大国。这同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汉语,以及汉文化承载的中华五千年智慧密不可分。我们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儒家经典,有世界三大兵书之一的孙子兵法,有百经之首的易经,有涵盖天地的道德经。中国的汉字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已经成为人类语言发展史上最优秀,最精巧的语言工具,是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具有“活质”特性;每个汉字都可以成为一幅山水画,蕴藏着巨大信息量,博大精深的韵律和美学。学习传统母语文化,起极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了,对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成长和智慧开发大有益处。中国人如果满口英语,言必称美国,还是龙的传人吗?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的语言,还会爱自己的国家吗?

语言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最少的记忆来掌握最大的知识;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如果用一句话来讲就是:最好的语言是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等字母文字脱离自然社会、是人为的字母组合,具“死质”特征,随着单词的不断增加,世界无限大,英语词汇量无限大。英语的字符极少;正因为英文字符过少,在表达丰富多样的事物需要相应的词汇时,不得不以这有限的26个字母反复地复杂地排列组合——这样,造就了成百万的词汇并且还在迅速扩大的词汇量。英语的历程,是一个以少量字符构建庞大繁杂词汇库的过程。结果,英语词汇库将无限膨胀,目前已达百万之巨。学习者需要记忆几千,几万个乃至十几万完全陌生的符号,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而汉语用四千个汉字就可以包容百万英语词汇来表达世界上一切事物。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但在英语中那就真是隔行如隔山,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在计算机时代,知识大爆炸,汉语最有资格成为世界语。

今日英语分支——医学英语、植物英语、电子英语、科技英语??日益繁杂,加剧了沟通的困难;相比之下,中文则无需如此繁琐分化,词语的相关性使中国不同行业的人们也能很好沟通。比如,从“双胞胎”、“三胞胎”??到“六胞胎”这五个词语,用中文表达即使幼儿园孩子也能明白,如果要求用英语表达,你找一个资深英语教师也不一定能把这五个单词全都说得出来。英语不是一种十分优秀的语言,有着先天致命的缺陷,其26个字符实在太少。而我们的汉语,国家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就可以了。就凭这2000个字,再查查字典,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以很顺利地读一些名著,毛泽东选集仅3000来个汉字。。。

我们再来看英语,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把周刊读顺,英语国家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万词汇。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着英文新词的产生,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箭”么,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样,不能靠组词,否则“太长”了。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从中大家可以看出英语是一种没有科学性的语言。是西方国家语言中比较难学的一种。因此说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英语考试可以考倒一切人,不管你是一辈子学英语,也不管你是什么英语专家还是职业翻译。

中国要走向世界,汉语就一定要走出国门,汉语走向世界之日,就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时。

篇二:人类语言进化与形成的研究现状概述

人类语言进化与形成的研究现状概述

[摘 要]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工具,作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其起源和进化为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人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心理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历史语言学家所研究,并且逐

人类语言的发展

渐形成了若干派系和几种主要的观点,如:Pinker的达尔文主义渐变论、Bickerton的语言发展两阶段论、Aitchison的“语言簧火论”及曾建国的“语言是人类成长的副产品”等。本文作者就“人类语言的进化与形成”这一话题展开调查、搜索和总结归纳,力图总结广流于世的论断并阐述作者个人对人类语言形成的观点。

[关键字] 语言;语言进化;语言形成;总结归纳;人类进化

1 引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交流工具,只有人类才具有分音节、符号性和信息交流性的语言。它不仅承载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而且促进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

[1]然而,人类语言是如何进化而成的呢?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又是如何习得的语言能力的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与归纳。

2 语言起源之进化说

2.1 Pinker的达尔文主义渐变论

Pinker的新达尔文主义渐变论(gradualism)认为,现代人类的语言是山原始语言过渡发展而来的。先有了原始语言的词汇,继而产生了现代人类语言的句法。句法的产生是个缓慢的过程,至少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时间。在原始语言和现代语言之间应该存在种过渡语,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跟现代语言相比其指代范围更加狭窄,语言规则也更加简单,因此没有现代语言复杂。

2.2 Bickerton的语言发展两阶段论

Bickerton认为语言的进化可以大体分成两个阶段:1.原始语言阶段,原始语言是在漫长的人科(Hominids)历史中产生的,大约有两百多万年的历史,经历了从能人(Homohabilis)到直立人(Homo erectus)再到尼安德特尔人(Neanderthals)三个发展时期。原始语言基本由词汇构成,多名词和动词类,几乎没有句法。这与两岁以下幼儿的语言、洋泾浜语以及类人猿经过训练后掌握的语言很相似。2.句法阶段,Bickerton假想了“一个神奇的时刻”(the magic moment),在这一刻,即在第一个有意义的话语产生的时刻,句法使大脑的内部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在非语言的第一表现系统的基础上产生了第二表现系统,在线上思维(on-line thinking ) 的基础上产生了线下思维(off-line thinking),于是真正的人类语言阶段开始了。

2.3 Aitchison的“语言簧火论”及其合理性

2.31 Aitchison的“语言簧火论”简介

Aitchison用火焰的燃烧来形容语言的发展进化,开始的时候是一些零星火星在闪烁,就像篝火一开始只燃烧着几根树枝,这种状态会持续很久很久。突然,火苗从树枝间窜出,点燃了整堆木材。于是火焰燃烧得越来越凶,直到有一时刻,火焰燃烧到了最激烈的程度,然后开始慢慢缓和并趋于平静。这与语言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似,大约在公元前25万年左右出现了一种简单的语言,就好像星星之火一般,逐渐给语言的进化奠定了基础。其后则是一个相当长的相对停滞阶段。到了10万和7.5万年前间,语言进化到个关键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就好像火焰点燃了整堆木材,开始激烈燃烧起来。直到5万年前达到一个顶点后,才又缓慢地趋于平稳。这种缓慢---迅速---迅速---缓慢的发展节奏如果用图形来表示,刚好呈S曲线。

2.32 Aitchison理论的合理性

Aitchison既小同意Pinker的渐变论,也不同意Bickerton的两阶段说。他认

为渐变论不符合进化现实,进化决不是一味的平稳向前,进化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短暂的倒退现象,就像人类进化至今还会出现的返祖现象。两阶段论同样不符合进化现实,一旦进化的优势显现出来,进化就应继续向前推进,而不应出现停滞现象。那么Aitchison的理论有什么合理性呢?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起源。二百万年前出现了能人(Homo habilis),按照Bickerton的说法,原始语言也逐渐产生,并经历了从直立人(Homo erectus)到尼安德特尔人(Neanderthals)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人科使用线上思维,线上思维不能生成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文化产生的充要条件,因此,这一历史时期没有任何文化起源的迹象。到了10万年前,智人(Homo Sapiens)出现了,他们是真正的人类祖先,使用人类的语言,并有了线下思维的能力,于是文化开始发展起来。

Bickerton认为他的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文化的起源,其实并不尽然。按照他的说法,从10万年前人类语言出现开始就应该有文化的痕迹,但事实上文化直到四、五万年前才真正出现。Bickerton不能解释中间为什么会有五至六万年的时间落差。按照Aitchison的理论,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Aitchison认为30万年前出出现了古智人(archaic Homo sapiens),20至15 万年前出现了智人(Homo sapiens),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大约在25万年前至5万年前间,并于10万年前达到个关键期,5万年前达到顶点,这正与四五万年前文化的突然发展兴旺在时间上相吻合。[2]

2.4 除此之外,有的现代学者认为“语言是人类成长的副产品”,即语言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第二位的,是在人类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既有生物的基础,又更是文化传递的结果(范革新,2008:15);既是人类认知、理解的结果,又是认知、理解的一种反映,但这种反映决不是镜像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在人类改造世界和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语言起着重要的信息和桥梁作用,它反过来又不断的促进人类智力和认知的提高。

当人类已经进化到现在这样一个非常发达的程度的时候,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已是难舍难分的两大特征,甚至前者的被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后者。人类的存在实质上也是一种“群居”式的生存,因此为了能够更成功的获取食物、发展自身,一定方式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当肢体的交流已经满足不了人类对大量信息的传递时,相伴而生地也就产生了“语言”,这在本质上来说与简单的肢体交流是一样的,就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但从根本上说是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

2.5 总结

本文针对“人类语言的进化与形成”这一话题,从当今流行的几种流派和观点出发,对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作者个人的“环境适应论”的观点。人类通过“语言”这一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紧密地互相结合,互相帮助,共同协助,来抵抗和征服自然力量。[3]

参考文献:

[1] 曾建国 从进化心理学的视野看语言的进化》

[2] 勾跃《语言起源之进化说述评》

[3] 赵莹 国金玲《语言进化对人类的影响》

篇三:从人类发展角度阐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从人类发展角度阐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议,但是纵观前人研究,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已经承认语言和思维作为同一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自产生便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来阐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早期猿人阶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人类起源于类人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一步一步发展而来。

在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上看,思维和语言都是在人类劳动和工具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都是人类大脑进化的结果。早期猿人大致已经能够进行思维,因为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需要思维。由于集体劳动的需要,有音节的语言也逐渐从劳动中产生出来了。早期猿人阶段他们只有一些简单表达自己感情和愿望的能力。它们能发声,没有语言。它们会用不同的叫声来表达不同的感情,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所讲的话的意义。严格说起来,早期猿人还是不会讲话的。 因为要会讲话,需要若干条件。不但要有能够讲话的器官,能够分辨声音的耳朵,而且还要有能够指挥讲话和分析声音的脑子。早期猿人阶段,言和思维都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虽然有思维语言的能力,但是脑子还不是很发达的。

2、晚期猿人阶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期猿人依靠劳动工具、武器和火,依靠集体劳动和集体智慧,在地球上的许多地方活动着,迁移着,战斗着。他们成群生活,不断地用双手和大脑跟恶劣环境作斗争,跟饥饿和野兽作斗争,挣扎着生活下来。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他们初步地改造了自然,创造出新世界。

逐渐发达的大脑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够更好地积累经验,又能够使经验成为意识作用的基础,使人们开始向思维的方向发展。由于劳动的逐渐复杂,群的逐渐扩大,群居生活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清楚地有了新的需要:互通消息和交换经验,以便更好地劳动。大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有了比较发达的大脑,一方面由于集体生活的需要,简单的语言就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了。从现代人类学资料来看,最初形成的人类语言也主要是手势语,声音符号只起辅助作用,人类发音器官的形成比手的解放和手的灵巧性的提高要晚得多。所以,音节分明的声音语言的出现,起码是在直立人(150万年前,在此之前的人科生物仍然属于南方古猿属)之后,也有学者把它推迟到现代智人产生(5万年前)的时期。可见,语言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声音语言的出现,人类语言曾经有过一个由手势语为主转变为声音语言为主的发展演变过程。

3、早期智人阶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劳动工具的发展和劳动的发展,猿人的体质得到了改进,于是出现了早期的智人。早期智人使用的工具还是石器,但是在数量和打制技术上,比猿人有了很大的提高。

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开始掌握自然规律,向自觉的、有目的的劳动迈出了一大步。早期智人的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早期智人的语言、思维也得到了发展。由势语言过渡到初步的口语,早期智人思维的发展又以思维器官的进步为物质前提。现代解剖学对30万年前到5万年前早期智人头盖骨的声道模拟分析得出,那时候的人还不能发出最简单的元音,就是说还没有有声语言,但是早期人类已经可以制造工具,而且可以相互用体态,表情,手势进行交际,可见从生理条件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看,人类都是早就有了思维,以后才产生语言。语言虽然对思维活动有一定影响,但不能无限夸大这种影响,语言不能最终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语言的产生促进劳动的发展。因为有了语言,就可以传授和交流劳动经验。

语言是思想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能思维。于是,人类的思维能力就随着劳动的发展和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而更快地发展。这样,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语言,就跟劳动一起,反过来影响脑子,使脑子发达起来。所以恩格斯这样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的脑就逐渐地变成人的脑。”在人脑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进化,作为传达信息工具的语言也得到了进化。

4、晚期智人阶段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晚期智人形态已经达到现代人水平,在30万年的发展中,智人掌握了语言,由于语言的出现,智人同时产生人类的思维和意识。一般指生活在距今10万~1万年前的晚期人类。中国的周口店山顶洞人、柳江人都属于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世界有了广泛的了解:大到距我们数万亿光年的星系,小到基本粒子的构成成分。然而“思维”这一认识对象一直不为人们理性地把握。人们在认识其它事物时,一般是依赖于其特有的符号系统:语言来对事物进行思考,并辅助一些实证手段来确定的。

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脑不仅在体积上超出了其他灵长类,而且大脑特别发达。人的大脑皮层各分区在比例上不同于任何动物,并且出现了在动物里看不到的分区。这样的大脑有了新的功能,它能够利用语言总结经验,认识世界,积累知识。这样的大脑能够利用语言,把经验知识传授给周围和远处的人们,也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晚期智人阶段,语言只是一种信号,作为信号的事物和被信号所指明的事物之间要有一种指明和被指明的关系,否则信号就不能存在。另外思维对语言有依赖性。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美国B.L沃尔夫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塑造者”,它决定人们的思维,甚至决定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人类是借语言的帮助来进行思维的。但是思维只是为着反映客观世界,或为着准备交际或交流思想而进行的,无需把话说出来。没有说出口来,并不等于没有语言,只是没有语言的外部表现,这种没有说出口来的言语叫内部言语。我们进行思维的时候,语言仍是这思维的刺激物,我们的神经系统仍然有发音的兴奋,只是比较微末,没有让人听出声音或看出动作罢了。所以,思维的活动是依靠语言的材料基础来进行的。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人类的抽象思维是反映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活动,它是以认识客观规律,使人利用这规律去改造世界的资格为社会服务的。但是要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就必须使人们有思想上和经验上的交流;而要交流思想和经验,首先要把他们表达出来,使它们成为可“捉摸”的、“物质化”的、可了解的东西,而语言正是表达它们的工具。

从人类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来看,语言发展中存在非思维阶段,思维发展中存在非语言阶段。但是语言和思维产生后却又常常相互作用和影响,互相推进和制约。在很多情况下语言和思维直接联系,但也确实存在语言与思维相分离的生理和心理现象。语言和思维是切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统一体内的两个个对立面。他们之间一方面各有各自的特点和各自的内部发展规律,一方面又彼此的相互影响。思维的日益发展推动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日益发展也推动了思维的发展。

篇四:综述-语言发展史

人类的语言发展史

曲兆彪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41108 4110801)

摘要:没有语言就不会有那么方便的沟通方式,没有语言就没有当今如此繁华的贸易。没有语言,人类可能还处于最原始的生存状态。本文对语言的重要性,产生原因,以及语言的发展历史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远古 汉字 字母

前言: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交流方式。人们需要用语言进行联系。在劳动过程中,劳动的方法和体会需要进行交流,发现问题时需要通过语言交流,以共同解决问题。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正因为有了语言这个重要的交流工具,人们才能够进行互相交流,才有了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问题,以及共同总结经验,并对下一代进行教育,通过交流也增强可彼此见的感情和友谊。文字是语言的记录,语言的昌盛租金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带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发展对人脑的发展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语言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那么成熟的呢?下面我将为您揭开语言的神秘面纱。

历史发展:

在6-8万年以前,人类发展除了能产生复杂文化的认知能力。早期智人的大脑根本没有精密到能够创造出复杂文化的地步。能够创造文化的现代人的智能,看来是在约5万年前出现的。人类的语言在萌芽阶段是纷繁复杂的,具有模糊、不稳定、随意性等特点。 同一种语言也会因部落的迁徒融合、图腾崇拜的变化、时间地理的变迁而产生变种——方言。人类语言的发展在刻画文字阶段基本呈单一的形式发展,这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语言文字有一个根本的文明源头——中华南方首创水稻农耕文明。这也就不难解释古人类虽或在东亚、南亚,或在西亚、北非,或在美洲、澳大利亚四去游动,但他们的刻画象形文字却大同小异、基本相同的缘由。人类最早的文字——中华刻画文字虽然后来在西亚、北非派生出巴比伦楔形文字、埃及圣书字和美洲象形文字,但最后真正发展成熟走向辉煌的唯一象形文字还是中华本土的汉字,它的基本发展轨迹是:刻画文、陶文、甲骨文、石籀文、钟鼓文、金鼎文,大篆、小篆碑帖、隶书、楷书、宋体等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它又是字母文字的鼻祖,中华赛(闪)族到地中海的一支腓尼基在中华形象字在古埃及的变种——圣书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母文字,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如果不是这一字母文字的产生,使人类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形式趋于纷乱复杂,今天人类的文字应当是由汉字统一的。

在字母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文字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以中华南方水稻农耕文明为源头([1]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2.25-1.85万年,是目前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农耕文明遗址),产生了湖南彭头山和高庙、河南贾湖等比较早的象形文字文明。这个文字文明在向中南半岛、西亚、东北非的扩散过程中创造了古印度、埃及、巴比伦等文明,演化出了古印度达罗毗荼语印章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此文字后来被西方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这其实是对人类历史的误解)和古埃及圣书字,同时,由于中华先祖的一部分东移美洲,也把象形文字带到了美洲。

近代历史后,由于整个历史格局的变化,美洲、非洲、澳洲或被占领或被殖民使用了殖民者的语言——拉丁字母语言,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法语等。南亚、东南亚一带原有本国文字语言或使用汉语的国家也纷盲引进了西方拉丁语系的殖民语言——英语。 现状分析:

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被刻在动物的骨头上和乌龟的龟板上的文字,从殷墟中发现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就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几千年以来,中东人都不能解读他们祖先的象形文字。 吕叔湘根据“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限把汉语的历史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大阶段。

另一种就是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提出的分期。王力不同意以文体的转变作为汉语史分期的标准。从汉语语法、语音变化角度这两处着眼,将汉语史分为四个时期:

一、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期。(三世纪、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上古时期的特点是:1、判断句式一般不用系词;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了去声),等等。

二、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十二世纪、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中古期的特点是: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2、处置式的产生;3、完整的“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4、形尾“了”“着”的产生;5、去声字的产生,等等。

三、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近代时期的特点: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消失;2、-m尾韵在北方话里消失;3、入声在北方话里消失,等等。

四、二十世纪(五四运动以后)为现代。

现代汉语特点: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等等。

汉语发展到当今,可以说日趋成熟。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新华大字典》已经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这是一部全面阐释汉字的形、音、义,系统讲述汉字的源流、典故,并提供了汉字的行、隶、草、篆4种书写方法的新型语文工具书。全书共收单字10100余个,其中包括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的全部7000个通用字以及“7000字”之外的不很生僻的字2800个。为了方便读者查考,它还酌收了当今仍有实用价值的罕用字300个。如此之大的汉字库,足以说明汉语的包容性。

另外,从汉语的使用价值上面来讲,普通话的普及也可以说在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在大学里还是在事业单位,都在普及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师生员工只有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才能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汉字因其特殊的发音以及千变万化的形态而被一些人私自篡改。比如“朋友”会被一些人误写为“盆友”,更有甚者,直接把复杂难写的汉字简化为了简单的字。我个人觉得这并不是对中华汉字文化的创新。古人经过深思熟虑而创作出来的文字不应该被我们这些现代人而更改。所以,规范用字是相当有必要的,对于巩固中华文化也是很有帮助的。

篇五:计算机语言发展简史

计算机语言发展简史

计算机语言总的来说分为机器语言,汇编一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而这三种语言也恰恰是计算机语言发展历史的三个阶段。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使用的是最原始的穿孔卡片。这种卡片上使用的语言是只有专家才能理解的语言,与人类语言差别极大,这种语言就称为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这种语言本质上是计算机能识别的唯一语言,人类很难理解。以后的语言就是在这个的基础上简化而来。虽然后来发展的语言能让人类直接理解但最终送入计算机的还是这种机器语言。

计算机语言发展到第二代,出现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用助记符代替了操作码。用地址符号或标号代替地址码。这样就用符号代替了机器语言的二进制码。汇编语言也称为符号语言。 比起机器语言,汇编大大进步了。尽管还是复杂,用起来容易出错,但在计算机语言发展史上是机器语言像更高级的语言进化的桥梁。

当计算机语言发展到第三代时,就进入了“面向人类”的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一种接近于人们使用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它允许用英文写计算程序,程序中得符号和式子也与日常用的数学式子差不多。高级语言发展于上世纪50年代中叶到70年代,流行的高级语言已经开始固化在计算机内存里了。比如basic语言。

现在,计算机语言仍然在不断的发展。种类也相当多,。比如FORTRAN语言,COBOL语言,C语言,C++,PASCAC,JAVA等等。

另外,关于课程所学的C语言简史如下:

C语言来源于之前的B语言。B语言是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它是于1969年前后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电脑科学家肯·汤普森(Ken Thompson)在丹尼斯·利奇(Dennis Ritchie)的支持下设计出来。后来,为了描述和实现UNIX 操作系统丹尼斯·利奇和汤姆森以B语言为基础开发出C语言——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程序语言之一。C语言既保持了B语言的精炼与接近硬件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过于简单的缺点。因而被广泛运用。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