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江西于都屏山牧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2:52 作文素材
江西于都屏山牧场作文素材

篇一:屏山牧场

屏山牧场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于都县,游了一回屏山牧场。

刚进屏山牧场,一阵清香的气味就扑鼻而来,这是一片碧绿阴森的原始森林,它一望无际,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海洋”中,还有许多小猴子在树木之间跳跃着,真是美丽极了!

走过屏山牧场的度假村,沿着一条条石子小道,向屏山深处走去,屏山显得越来越美了,一条条石子小道蜿蜒曲折,犹如一条长龙一般向山顶延伸过去,石子道两旁满是奇形怪状的灌木、藤蔓,有大的、小的、长的、

短的;在石子道两旁还栽满了百年大树,它们茂盛的枝叶好象一把把撑开的巨伞,火辣辣的阳光也只能从缝隙里面漏下来,真是美不胜收!走过两座独木桥,草鞋桥和拐杖桥,只见瀑布从高空飞泻下来,被水流冲击后,石头静静地躺在水中,宛如一群调皮的孩子,玩耍之后惬意地躺在床上。 我们顺着石子路一直走,终于走到了山顶。在山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草原上的草十分翠绿,仿佛是一块碧玉,草原上的花也五彩缤纷,草原上还有许多奶牛在吃草。当我们要下山时,正好经过一座牛棚,里面奶牛“哞哞”的叫声,

仿佛在向我说:“再见了,朋友,欢迎你下次再来!”

于都的屏山牧场真美啊!

篇二:市场营销

班级 学号 姓名

高山青草奶在我国的营销策划方案书

一、 产品介绍

高山青草奶”乳酸菌饮料系江西第一高山牧场—于都屏山牧场出口的绿色健康饮品,屏山牧场地处江西省于都县靖石乡屏坑山顶,远离县城60余公里。牧场海拔1312米,山腰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山顶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她集南方高山雄姿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体,连绵起伏的高山草原数十里,面积五万余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山上绿草如被、碧波万顷。是江西第一、南方第二大天然高山牧场。1998年被列为国家农业部南方草山草坡开发示范工程,2001年被列为国家计委山区经济产业化示范项目,2003年被评为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呢!高山青草奶口味有6种。有纯鲜牛奶、甜鲜牛奶、酸牛奶,可可奶、铁锌钙奶、高品高鲺奶;高山青草奶有三大特点:无污染、无激素、营养全,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饮用,牛奶有保健作用牛奶可以补充钙质,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减少中风危险、解毒、护目、促进钙、铁吸收等保健功能。于都屏山牧场洁净的加工环境保证产品的品质,鲜奶来自云端草原,产品在原始森林加工。

二、 营销环境分析(通过对宏微观环境的分析,重点得出企业机

会、威胁、优势和劣势)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对高山青草奶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对它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自然环境

高山青草奶,于都屏山牧场出口的绿色健康饮品,屏山牧场地处江西省于都县靖石乡屏坑山顶。天然无污染的高山大草原,适宜的自然环境,富饶的天然牧场,悠久的奶牛饲养历史,使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生产出世界上最优质的乳制品。

2、经济环境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100公斤,发达国家为258.3公斤。相比之下,,我国仅为8.6公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潜在消费者,乳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这为高山青草奶等乳品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广阔的市场前景,为高山青草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

3、政治环境

我国政府对于乳业的发展较为重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规范和引导中国乳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的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市场也越发规范,这对高山青草奶这样的大企业来说,对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4、人口环境

从人口环境来看,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3年的人口达到13.53亿,据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这为乳品销售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容量。预计至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从现在的7.39亿增长至20亿。城市居民既有意愿也有能力支付包装牛奶以及高附加值的液态乳制品。

5、科学技术环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乳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奶源基地的建设方面,科学技术主要用于牧草的良种选育、培育优良的奶牛、用科学的方法饲养奶牛,对奶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机械化挤奶等。在乳品生产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来发展乳品的内涵,乳制品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如增强免疫功能的乳品,补钙的乳品等等。在乳品包装材料方面,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杀菌和包装技术,保证了牛奶的长期保鲜和远途运输的需要,使乳品业由以奶粉为主的产品结构向液态奶为主的方向发展。

(二)微观环境分析

1、营销渠道分析

高山青草奶正采用各种销售模式拓宽其在全国的销售渠道。对乳业的销售来讲,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铺设销售网络,无论专卖店的未来如何经营,都能更好对终端进行控制。未来,高山青草奶专卖店能够在原有的主源渠道覆盖之外,辐射一个新的区域,在自己控制的分销渠道中,整合额高山青草奶系列产品,从而在相对饱和的渠道之外,建立一个新的市场。

2、顾客分析

不同年龄的人对牛奶需求的原因:对于儿童来说,牛奶中有构成脑与脑神经组织的重要营养成份,对婴幼儿智力发育有重要的作用,是健脑的首选佳

品;处于青少年阶段多为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而且学习压力大,需要大量补充营养,父母会为其购买牛奶;对于成年人来说,由于工作压力较大而且工作较忙,他们会在早餐时喝一杯牛奶以补充人体必要的营养。特别是补钙有维生素D和蛋白质;而在老年人人群中,由于老年人身体相对较弱,所以更需要喝牛奶以补充营养维持健康。

3、产品分析

高山青草奶产自江西第一高山牧场—于都屏山牧场,这保证了高山青草奶产品的天然品质,在此基础上,高山青草奶在奶源建设方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举,率先实行“公司+农户”的方法,建立“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优质优价、全面服务”的经营模式,从而保证了优质充足的奶源,拥有了充足的优质奶源,为高山青草奶进一步开拓市场和扩大产品线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市场分析(通过分析目标市场特点、消费者特点、竞争对手优劣势,得出目标市场策略、竞争策略)

1、行业分析

据统计,液态奶中居前三位的品牌蒙牛、伊利和光明,占据了超过50%的中国市场综合占有率。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奶制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不同企业也各自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竞争加剧。

2、竞争对手优势:

高山青草奶——凭借天然产品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2006年销售额高达62.46亿元。又因其不用向国家缴纳大笔税额,所以净利润也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多,同时,伊利一直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做宣传,其产品形象相比光明更加权威。高山青草奶——作为江西乳业领导者,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这个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在酸奶产品上跟光明有强劲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口味醇厚,有专业性。在各大超市的冷柜酸奶的台面占据了将近30%。

竞争对手存在的劣势:

高山青草奶在华—东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三聚氰胺”事件后,虽然前后有做代言,但其酸奶产品的品种花样不多,不常有新品推出,知名度不高。

3、消费者特点分析

品质需求:现在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安全、卫生了。时尚而健康的生活才是最需要的,健康的功能、新奇的口味、时尚的包装以及统一的品牌形象才能吸引广大消费者。

购买习惯:有固定的购买品牌,有定期购买的习惯,对新口味敢于尝试。 现有消费者约占总人口的28.4%,消费者的年龄以12—44岁居多,消费

者的职业涉及各行各业且以高中及以上学历为主,消费者的月收入为2000—15000不等,现有消费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北、中南等地区。

四、4P营销策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

1、产品策略

根据高山青草奶饮料“新植物蛋白的领航者”的总体战略目标,高山青草奶产品线的设置制定了“产品聚焦(植物蛋白品类),品种集中,多品种、多渠道、全覆盖”的总体原则:以植物蛋白饮料为突破口,以植物蛋白饮料系列产品为主力核心产品,以改造后的PET装植物蛋白饮料为主力核心品种,开发补充适合不同通路包装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种,满足不同市场、不同通路终端、不同消费人群需求。

2、价格策略

针对高山青草奶饮料价格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将高山青草奶饮料价格体系调整与渠道模式的转换和渠道职能的调整结合了起来:在保留原有终端精耕模式的市场,根据经销商所承担的营销职能及相应成本,将经销商利润控制在相对合理水平;在开始实施高山青草奶饮料的渠道变革的市场,对经销商市场拓展及服务职能进行完善,在充分考虑经销商所增加营运成本基础上调整甚至提升其毛利空间,使经销商利润趋向合理化,渠道实现良性循环。

3、渠道策略

针对高山青草奶经销商渠道存在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等问题,必须利用高山青草奶新品上市招商的有利时机,凭借强势产品的推出、强势代言人的亮相、强势媒体推广、强势合作伙伴等动力,实施渠道激活策略,对渠道重新梳理整合,实现高山青草奶饮料渠道管理的全面提升。

4、促销策略

1、确定促销时间:促销时间的安排一般10天为宜,跨2个双休日。从星期五周末开始至下周日为止。如果是大的节庆活动,促销时间可以安排长些,但一般不要超过一个月。

2、促销目标:根据企业要求及市场分析资料,确定促销目标 。一般来说,针对消费者的促销目标有(1)增加销售量、扩大销售;(2)吸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3)树立企业形象、提升知名度;(4)应对竞争,争取客户。

3、促销活动策划:促销活动策划宣传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关系到能否吸引消费者眼球,聚集活动现场的人气,人气越旺交易的机会就会越多。而方案的制定需要有对自己品牌定位、当地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竞争对手的促销手段等有充分的把握,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篇三:于都县情简介

于都县情简介

于都县是江西第四、赣州第一的人口大县,地处赣州东部,距赣州中心城区65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356个行政村,总人口100.4万,其中农业人口近80万。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人文璀璨。于都县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现在赣州的宁都、安远、瑞金、会昌、寻乌、石城等县都是后来从于都划出去建县的,所以于都又有“六县之母”的称号。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这里诞生了书法家、教育家、文学家、理学名臣等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周敦颐、岳飞、文天祥等响当当的历史名人都与于都有不解之缘,并在于都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这里还是著名的唢呐之乡,采茶戏享誉全国。二是物华天宝,山清水秀。于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种多达25种,钨、铅锌、石灰石、稀土等储量丰富,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71.2%,梅江、贡江穿境而过,水力蕴藏量38.7万千瓦。三是天地造化,景点众多。这里是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集结出发地,这里有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毛泽东故居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江西省主要红色旅游区;有集喀斯特地貌、

原始森林和北国草原风光于一身的江南第二大天然草场屏山牧场;有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丹山碧水的古罗田岩森林公园;温馨宜人的公馆温泉;有客家人文荟萃、千年古村的寒信村。四是长征源头,红色故土。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都诞生在于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于都进行过革命斗争。当年,于都有6.8万人参加红军,1.7万人参加长征,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16336人,诞生了16位共和国将军。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也从此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地球上的红飘带”的起点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并闻名中外。

篇四:于都简介

于都简介

于都县地处赣州东部,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9镇14乡357个行政村。一是人口大县,总人口102万,其中农业人口83.7万人,人口规模为江西第四、赣州第一,拥有富余劳动力45万人。二是千年古县,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迄今有2212年历史,是江西最早建县的十八个县和赣南最早建县的三个县之一。三是资源大县,钨、铅、碳石、锌、稀土等储量丰富,已探明矿种多达27种150处,开采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阔,是赣州市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基地,被前苏联专家誉为“东方乌拉尔”。四是著名革命老区县,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诞生过赣南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1934年10月,中央机关、中革军委和中央红军主力共8.6万人集结于都,开始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五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先后被列为国家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六是建设中的经济强县,2010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89.5亿元,增长14.4%;财政总收入6.35亿元,增长 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4.55亿元,增长 2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8亿元,增长2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8.7亿元,增长3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增长18.8%;工业用电量2.8亿度;农民人均纯收入3573元。呈现出经济总量稳步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喜人局面。五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省、市表彰606项,其中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公安“三基”工作先进县、全省工业崛起先进县、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综合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先进县、全省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先进县;连续四年被

评为全市工业发展先进县,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推进城镇化工作先进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市和谐平安县;双拥工作实现全省“六连冠”,民生工程建设实现全市“四连冠”。

于都气候温和,生态优美。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1507MM,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无霜期305天,宜果面积达42万亩。境内河流总长1283公里,江河水面约16.2万亩,水力蕴藏量38.7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22万千瓦。境内旅游景点众多,有客家风水发源地杨公坝、江南第二大草场屏山牧场、红色旅游长征第一渡和建设中的罗田岩森林公园等。

于都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于都地处赣州东部,区位优势明显,是通往宁都、兴国、瑞金等河东六县的必经之路,素有“六县之母”的美誉,交通便利,323国道、319国道、赣龙铁路及昆厦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构建了公路、铁路、高速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于都民风淳朴,和谐平安。于都县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5%以上,勤劳朴实,善良诚信,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于都社会治安环境良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和谐平安县。公安“三基”工作获国家表彰。

第一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域范围包括于都县所辖辖9个镇14个乡,国土总面积为2893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75.2万人,境内以汉族人口为主,伴有畲族、苗族、彝族、回族、壮族等11个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人口约6000人。

第二节 自然条件

于都境内地貌错综复杂,四周群山环抱,东、南、北三面地势较高些,逐渐向中、西部倾斜,形成一个封闭式的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的丘陵低山系统,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4.1%。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均降水量1507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9小时,年均气温19.7℃,年均无霜期305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于都境内目前已发现矿种27种(其中锡、铋、钼、铜为钨之共伴生矿种),查明储量的矿种23种,矿产地99处,已利用矿种10个。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钨资源储量80704吨;银资源储量371吨;铅资源储量9876吨;锌资源储量10938吨;铜资源储量13900;水泥灰岩资源储量8766吨,滑石资源储量460万吨,煤资源储量1917万吨等等,而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就是黑钨。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能资源蕴藏量大,水资源充足的贡江、梅江、濂江穿境而过。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

1、经济发展。2010年,生产总值完成89.53亿元,财政总收入6.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55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3.45倍、 倍和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005元和3573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 倍和0.85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 亿元和 亿元,比2001年分别增长 倍和 倍。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

27.3:37.4:35.3调整为17.8:49.7:32.5,城镇化率由12.5%增长到48.5%。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期间完成农村公路和渡改桥项目建设投资6.2亿元,新修通村水泥路1135.3公里,撤销农村渡口22个,新建大桥18座。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48处,4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治理面积130平方公里,恢复灌溉面积

4.1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3万亩;铺设供水管网26千米,县自来水公司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万吨。实施了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新建移动电话通讯基站306座,电信、移动、广电等网络覆盖率达97%。全面启动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县文化艺术中心顺利建成,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扩建工程全面完成。赣龙铁路,厦蓉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建设中的跃州电站、峡山电站等重大项目的推进,使于都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2、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十一五”期间新增教师2918人,小学、初中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0%、97.4%和50%,2010年高考录取人数达4557人,增加2927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每千人拥有病床1.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数1.8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1.3人,分别增长12.7%、22.2%、21%。成功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明显提升。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7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6%以内。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步。2009年成功争创全市唯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参保率达81.5%,8.1万农民提前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养老金3.3亿元。城镇就业率达96.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30.36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2010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培训农民工分别比2005年净增2万人、0.6万人和7万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商品林暂停五年、放下斧头战略和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增加活立木23.2万立方,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7.6万亩,生态恢复效果明显,森林覆盖率达71.6%,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先进县。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到5100吨、8100吨,出境断面水全面达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气天数每年在300天以上。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10年获得国家专利68项,比2005年增长15%,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达到0.5平方米,成功举办了县第六届运动会。旅游、文化、广电、人防、档案、邮政、扶贫、地方志、爱国卫生、红十字会、民族宗教、台湾事务、外事侨务、精神文明、民兵预备役等社会事业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篇五:赣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江西于都屏山牧场)

16.于都屏山牧场... 85

图件

赣州市旅游区位分析图???????????????????..86

赣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87

赣州市海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88

赣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图???????????????????..89

赣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90

赣州市旅游交通规划图???????????????????..91

赣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图???????????????????..92

赣州市住宿设施规划图???????????????????..93

赣州市旅游重点项目分布图?????????????????..94

赣州市城市旅游概念规划图?????????????????..95

赣州市环城游憩带规划图??????????????????..96

赣州市城市旅游区互动示意图????????????????..97

第一章 导言

1.规划背景

赣州地缘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泛珠三角合作发展战略的提出给新世纪赣州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赣州作为江西省的南大门和广东省实施北拓战略的要冲所在,在承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与珠三角实现市场对接、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机制对接方面均具有先天经济地理优势。

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加速了赣州融入珠三角经济圈的进程,也为赣州市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档姆⒄雇卣钩鲆黄绿斓亍8又萋糜我狄环矫嬉⒒幼陨碛攀疲Υ蛟熳魑懒⒙糜文康牡氐钠放疲〕晌┚叛叵咧匾穆糜谓诘愠鞘校涣硪环矫嬉惨忧坑胫鼙叩厍穆糜尉昧岛妥试凑希绕涫怯牍愣〉牟肥谐』ザ劳兄槿钦飧龉谧?/p>

大的客源市场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进而挺进港澳台和东南亚海外客源市场,把赣州的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根据对赣州市旅游发展的全面研究,规划认为,目前赣州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全面起飞、全行业即将大发展的前夜。

2.核心问题

☆ 赣州旅游发展现处于什么阶段?现存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 如何整合赣州旅游发展的市场形象?通过什么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才能更好的唤起并强化目标市场的感知?

☆ 如何识别并深入把握赣州旅游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发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 赣州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体系和开发时序如何安排?突破口在哪里?赣州近期需要重点开发的项目和景区有哪些?近中远期的项目发展时序如何安排?

☆ 赣州如何与周边地区实现旅游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和战略协作?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关系如何协调?

☆ 怎样协调各级政府(主要是市、镇和村)、开发商、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特别是如何制定旅游发展政策,让本地居民在旅游开发中得到相应的利益,使他们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3.指导思想

☆ 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对赣州市旅游发展的提升、深化和创新,实现赣州旅游的腾飞;

☆ 赣州旅游发展规划,是一个针对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发展性、综合性、科学管理性的方案,既体现赣州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又提出赣州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根据各地区旅游发展条件,实施有层次、有重点的空间联动推进式发展战略;

☆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指导赣州旅游规划,使赣州旅游发展有效地融入闽粤赣旅游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把握发展机会,赢得有效的发展空间;

☆ 旅游规划过程是科学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协调各方力量的过程。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