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思念依然无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2:14 体裁作文
思念依然无尽体裁作文

篇一:思念依然无尽

思念依然无尽

——写在母亲节到来之际

母亲节,这个中国人眼中的“洋节”,近年来,逐渐为中国妈妈所享用,它已深深扎根于华夏儿女的心房。

在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我只想把萦绕在心间多年却羞于说出口 的那一声“谢谢您——妈妈”,作为节日的礼物献给我的母亲。亲爱的母亲,夜深人静,当我在灯下用文字来诉说对您的思念 时,灯光中,我仿佛看见您正蹒跚地向我走来,花白的银发增添了您 晚年的祥和之气,岁月的痕迹在您的额上留下了一条条跳动的线谱, 您依旧用那可亲的声音说道:“儿啊,可别太累了。”我不禁泪眼模 糊??。母亲,当儿子难以入眠,思念成河,想您想得泪水涟涟时, 您也一定在漫漫长夜里感受到了儿子绵绵的思念,要不,您怎么会从 梦中走到我的“眼前”?

母亲,在我36年来的生命旅途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母亲对我是何等的重要,感受到母子分离是如此之痛。母亲,我不知道人世间有没有一种良药可以减轻思念您的痛楚,但我知道,在人生崎岖的旅途上,是您嘘寒问暖, 给予我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您不知疲倦地教导我为人处事的道理;是您躬亲示范,教我明辨是非曲直,做正直、坦诚、善良的人。这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啊!

母亲,你每天为我做饭,每顿都问儿子想吃什么,你从不考虑你 想吃什么。每当我过生日的时候,您是那么紧张、激动地为我操办一切,每年都不落下,总是记得比我清楚。而每当您的生日时,你只是依旧保持着一脸祥和的微笑,依旧不停地为我操劳,全然不记得今天 是您的生日,甚至对于我的疏忽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母爱,是 永不停息的,母爱,终究是生命中最真挚、最难以割舍的感情,这种 感情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替代的。母亲,今生我能够做您的儿子,我感觉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儿子。

母亲,满天的繁星,您是最亮的一颗。您虽然很平凡,却很耀 眼;虽然很微小,却很灿烂。您发出的光芒照亮着儿子前行的方向, 漫漫人生路,我一路风霜,是您给了我最大的勇气,是您给了我坚定 地走下去、坚持走好的力量。“乌鸦反哺,羔羊跪拜”,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呤》中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能用什么 方式感恩母亲呢?这就是谨遵您的教诲,做一个正直、坦诚、善良的 人。此刻,夜色正浓,天空中一颗流星划过,我闭上眼睛,许下一永 恒的心愿:愿母亲健康、平安!

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愿全天下的母亲生活幸福!

篇二:思念依然无尽读后感

思念依然无尽读后感

人们常说“先睹为快”。我在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出版前,从《文汇读书周报》上读到了书的节录,不仅没有愉快,反倒充满了伤感。书中多次谈到胡耀邦的“沉默”。他怎么会沉默呢?他一贯开朗、开放。听老同志讲,在延安时耀邦同志风趣幽默,很喜欢开玩笑,玩笑经常开到拿他“打夯”的地步。现在突然变得沉默,他怎么受得了,怎么熬得过去呢? 我含着热泪坚持读下去,读到了耀邦同志在长沙“穿着驼色的中山装??”心里怦然一动:这莫非就是我在1958年看到的那件“驼色的中山装”吗? 1958年4月12日团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青年工人代表会议。我作为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大会。会上,耀邦同志做了题为《人是伟大事业的决定因素》的长篇报告。(会后全文发表在《解放日报》上,本文脱稿后,喜见全文被《胡耀邦年谱资料(material)长编》一书收入)他高度评价了人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青年人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青年工人的地位和作用,富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我清楚地记得,他讲到激动处,会拿着讲稿跳起来,纵情高呼。他在台上激动,我们在台下也跟着激动。他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等他讲完以后,不得了,全场沸腾,掌声不息。当掌声将息时,主持人刚想致词,掌声又再次响起,并要求耀邦同志走下来绕场一周。大会在文化广场举行,听众有万余人,那时没有投影什么的,坐在后边和两旁的人很难看清楚耀邦同志。绕场一周的要求一提出,会场上更加活跃。于是,主持人宣布:耀邦同志马上到大家当中来,但是,宣布一条纪律:为了节省时间,请大家不要与耀邦同志握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那一时刻的到来。当耀邦同志拱手走到我们跟前

时,我清楚地看见他穿的就是一身“驼色的中山装”。人的第一印象是磨灭不掉的。几十年来,每当我听到“胡耀邦”这个名字时,就想起那“驼色的中山装”。

驼一样的人穿“驼色的中山装”。耀邦同志的一生就是骆驼般的一生。他像骆驼那样艰难地行走在沙漠上,他像骆驼那样从不伤人,他像骆驼那样几天不吃东西照样向前,向前!他有骆驼般的心肠,骆驼般的生活,骆驼般的精神,还学会了骆驼般的沉默??

篇三:很多时候,人们尊重的不是人而是背(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思念依然无尽)景

很多时候,人们尊重的不是人而是背景

满妹在《思念依然无尽》中讲了这样一段往事:1989年4月,胡耀邦去世后,正在西雅图进修的她接到爱人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你马上和旧金山领事馆联系,想一切办法尽快赶回来。外交部可能已经通知他们帮助你了。”

当她与领事馆联系的时候,接电话的人嗓音倦怠,极度不耐烦地说:“现在已是星期五晚上10点多钟了,你知道吗?都下班了!”满妹解释说:“我是中华医学会的副秘书长,是受组织的委派赴美学习的。我家里出事了,希望能得到帮助,尽快回国。”“自己想办法吧。如果每个回国的人都找我们帮忙,那领事馆就别干事了。”对方冷冷地答道。接下来,接下来满妹希望与总领事取得联系,对方说不行;问什么时候可以找到他,回答说是“你不知道周末不办公吗?星期一再说吧。”电话啪地一声挂断了。

第二天,领事馆的一位官员打来电话解释说:“对不起,昨天我们那位同志不了解情况,当时你也没有提你的背景。”满妹问:“有这个必要吗?难道我们在国外的中国人,非得有背景才能得到自己政府的帮助吗?”

我之所以对这段往感兴趣,并不是因为满妹是原中央总书记的千金,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本身就具有戏剧性,而是因为这一事件的象征意义:在国外,在一个中国公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能否得到尊重,依然取决于他的背景而不是他的公民身份。就是说,和国内相同,你有背景有来头,你就是大爷;你没有背景没来头,哪怕你是什么副秘书长,也还是孙子。

在很多时候,背景比一切身份、财富、荣誉都要重要一千倍。什么是背景?这是很多中国人津津乐道而外国人却莫名其妙的东西。其实,说白了,背景就是权力。这处权力不是中华医

学会副秘书长这样的权力,而是每个中国都心领神会的那种权力。这样的权力,在胡耀邦看来,是人民赋予的公权,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他都允许自己的孩子借用这一权力;而在有些人手中和很多人的眼中,它们却变成了特权,变成了无所不能的强权,变成了一路畅通的霸权,变成了神秘莫测的极权。这种背景崇拜,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某领导新到一地或一个单位,人们关心的不是他是否是有真才实学,而是先打听:他有什么背景?

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官本位和钱本位同时并重,所以背景崇拜中既有权力崇拜,也有金钱崇拜。现在考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常常问:开什么车或住复式还是别墅?你有钱,你开名车,你住豪宅,那么你就会赢得惊羡的目光;你没权没钱,却要谈艺术谈精神,多会被看作神经病。

表面看来,中国人比以前更自尊,更尊重别人,以人为本嘛,其实不然。在很多时候,人们尊重的不是人而是背景。人们只尊重那些有背景的人,那些体面的有权有势的人,而没有回归到人自身,没有把人当一个纯粹的人来尊重,就是说,要去除人身上的一切附属物,比如他的家庭、他的学历、他的职业、他的财富、他的名气等等,只把他当成一个同胞,当成一条生命来尊重。打一个比方,有谁真正尊重过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一个卖苦力的民工,一个家徒四壁的下岗工人,一个公共汽车售票员、一个超市售货员?或者,有谁真正尊重过一个妓女、一个罪犯?总之,有谁真正尊重过一个境况不如自己的人?如果没有这些,那么其实你还没有学会尊重(即使对有背景人的尊重,也不是真正的尊重,只是势利眼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以人为本,就要受到诘问:以哪些人为本?

篇四:研究生期间读书清单——课外读物类

研究生期间读书清单——课外读物类

篇五:人文经典阅读参考书目

阅读参考书目:

(一)中国传统人文经典系列:

经部,以儒家类作品为主。

1.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

2.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3.高亨:《诗经今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版。

5.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6.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7.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

8.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版。

史部,以二十四史为主线。

1.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2.刘向:《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

5.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7年版。

6.承寿、裴松之:《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子部,以道家和释家作品为主,兼摄部分儒家作品。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楼宇烈校,中华书局2011年版。

2.马恒君:《庄子正宗》,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

3.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4.吴毓江:《墨子校注》,孙啓治校,中华书局2006年版。

5.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6.孙武:《孙子兵法》,郭化若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7.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8.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版。

9.刘向:《淮南子》,陈广忠译,中华书局2012年版。

10.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11.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校注》,季羡林等校注,中华书局2000年版。

12.慧能:《六祖坛经》,敦煌本。

13.真谛:《大乘起信论校释》,中华局局1992年版。

集部,以历代文学作品及诗文评为主。

1.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2.黄节:《曹子建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3.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5.郦道元 著,陈桥驿 校:《水经注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

6.杨衒之 著,周祖谟 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华书局2010年版。

7.刘勰 著,范文澜 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王叔岷:《钟嵘诗品笺证稿》,中华书局2006年版。

9.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二)西方传统人文经典系列:

文学类:

1.荷马:《荷马史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3.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但丁:《神曲》,田德望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歌德:《浮士德》,绿原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歌德:《浮士德》,钱春绮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

7.斯汤达:《红与黑》,张冠尧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8.雨果:《悲惨世界》,李丹、方于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9.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刘辽逸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草婴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历史类:

1.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凯撒:《高卢战记》,任炳湘、王士俊 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3.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黄宜思、黄思雨 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E·J·霍布斯鲍姆的《最初的叛逆者》(1959年)、《极端的年代》(1994年);

5.M·道布的《资本主义发展研究》;

6.R·希尔顿《中世纪英格兰农奴制的衰落》(1969年)

7.希尔顿《从封建向资本主义过渡》(1976年);

8.J·E·希尔的《英国革命:1640年》(1955年);

9.A·索布尔《法国革命的农民问题,1789—1848年》(1976年)、《文化与法国革命》(3卷,1970—1983年)

10.M·伏维尔《旧制度王朝的崩溃》(1972年)、《意识形态与心态》(1982年)、《大革命心态》(1985年)

11.O·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吴琼 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12.A·J·汤因比:《历史研究》,郭小凌、王皖强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1917年),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4.柯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1946年),何兆武、张文杰、陈新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5.(英)巴勒克拉夫(Barraclough,G.):《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1955年)

16.(英)巴勒克拉夫(Barraclough,G.):《当代史导论》(1967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

17.(英)巴勒克拉夫(Barraclough,G.):《当代史学主要趋势》(1978年),杨豫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哲学类:

1.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柏拉图:《柏拉图全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 译,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 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 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黑格尔:《小逻辑》,贺麟 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7.黑格尔:《美学》,朱光潜 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 王太庆 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9.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尼采:《权力意志》,孙周兴 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11.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2.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孙周兴 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 译,三联书店2006年版。

14.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15.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 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6.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 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7.福柯:《词与物》,莫伟民 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

18.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 译,三联书店2007年版。

19.弗雷泽:《金枝》,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20.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21.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 译,三联书店2001年版。

22.哈维尔:《哈维尔文集》,崔卫平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简惠美、康乐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杨小刚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6.卡西尔:《人论》,甘阳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7.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8.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张道真 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

30.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1.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2.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多尔诺:《启蒙的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3.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刘虎 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

(三)现代中西方学人著作系列

1.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三联书店1997年版。

2.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三联书店1997年版。

3.林达:《历史深处的忧虑》,三联书店2006年版。

4.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三联书店2006年版。

5.贺照田:《当代中国的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年版。

6.孙歌:《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

7.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杜卡斯主编,《爱因斯坦谈人生》,世界(出版社简称,下同),1985。

9.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百花文艺,1986。

10.(日)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漓江,1989。

11.《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1983

12.(哥)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上海译文,1985。

13.《北岛诗选》,新世纪,1986。

14.(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1988。

15.(美) 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1986

16:(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1995。

17.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7年。

18.端木赐香:《那一次,我们挨打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19.《这一次,我们又挨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钟叔河:《走向世界》,中华书局,2000年。

21.雪珥:《绝版恭亲王》,文汇出版社,2010年。

22.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3.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第一章至第四章),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24.傅国涌:《大商人》,中信出版社,2008年。

25.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华文出版社,2010年;

26.《革命与反革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27.齐邦媛:《巨流河》,三联书店,2010年。

28.何兆武:《上学记》,三联书店,2006年。

29.易社强:《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2010年。

30.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31.《革命年代》,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32.韦君宜:《思痛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

33.《露沙的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34.《思痛录·露沙的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

35.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6.笑蜀编:《历史的先声》,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

37.戴晴:《在如来佛掌中》,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

38.《梁漱溟 王实味 储安平》,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年。

39.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40.《伶人往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

41《这样事和谁细讲》,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42.牛汉、邓九平:《六月雪》、《荆棘路》、《原上草》,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43.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和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44.巫宁坤:《一滴泪》,台北:远景出版,2002年。

45.雷音:《杨宪益传》,香港:明报出版社,2007年。

46.陆健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三联书店,1995年。

47.晋永权:《红旗照相馆》,金城出版社,2009年。

48.高尔泰:《寻找家园》,花城出版社,2004年。

49.杨显惠:《告别夹边沟》,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50.周一良:《毕竟是书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

51.郑念:《生死在上海》,方耀光等译,百家出版社,1988年8月;又名《上海生死劫》,程乃珊、潘佐君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9月;又署名“程念”,苏帆译,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8年10月;《上海滩的沉浮》,署名“姚念媛”,华克健等译,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5月

52.廖亦武:《沉沦的圣殿》,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9年。

53.杨曦光:《牛鬼蛇神录》,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54.赵越胜:《燃灯者》,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年。

55.满妹:《思念依然无尽》,北京出版社,2005年。

56.柳红:《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57.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