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宋,岳飞小重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15:51 体裁作文
宋,岳飞小重山体裁作文

篇一:岳飞《小重山》全面解读

小重山(2010年湖北八校联考)

岳 飞

昨夜寒蛩(qióng,蟋蟀)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答:指驰骋千里疆场,收复河山的梦想。(2分)抒发了作者主张受到排斥、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2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答:①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②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③“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

(3)该词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背景:宋绍兴年间,韩世忠、张俊、岳飞统兵三十万维护着南宋半壁江山的统治,并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三大主力。宋廷一向担心将帅权重会威胁自身统治,加之,宋金和议已接近成熟,宋高宗、秦桧等为扫清障碍,于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夺取了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并于同年十一月与金达成了协议。该词应该作于此时,以表达他壮志难酬,胸中抑塞,图有报国之情而愤懑不得志的思想感情。

当时,南宋已经决定同金人和议了。尽管大势已不能改变,但岳飞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决心抗争。同年十二月,岳飞以“莫须有”罪名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

注释:

千里梦:金国占据的地方,以及二帝被囚的地方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是指他的故乡河南汤阴已成为沦陷区,他即使解甲归田也无家可归。 欲将心事付瑶琴:弹琴是古人借以倾诉心声的方式,而这就需要有懂琴的知音来欣赏,最有名的就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了,钟子期死了,俞伯牙也把琴摔了。所以这句话就是说想要借助琴声诉说心事,但是没有知音,即使弹到弦断了也没有人理解。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感叹投降主和派占了上风,他身为主战派少了知音,报国无门。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将领,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

译文: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金国占据的地方,以及二帝被囚的地方)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玉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分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窗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着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

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着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满江红》创作背景,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一说是岳家军进军到朱仙镇,胜利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所创。但都可以表现岳飞在军事正处于的得意之时。而《小重山》却是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军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所以这首婉约的《小重山》与《满江红》诗风大不一样。

《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篇二:小重山 岳飞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作者岳飞,这首《小重山》词,用艺术手法表达了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人,如大臣张浚,诸将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

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金国占据的地方,以及二帝被囚的地方)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玉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篇三: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11):诗歌鉴赏 Word版缺答案]

专项训练(十一) [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

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木讷(nà) 粗犷(guǎng) ..

祛(qū)除 嘉言懿(yì)行 ..

B.绯(fēi)闻 裹挟(xié) ..

毗(pí)邻 戛(gá)然而止 ..

C.伺(cì)候 信笺(qiān) ..

锃(zèng)亮 舐(shì)犊情深 ..

D.丰腴(yú) 沟壑(hè) ..

剽(piāo)悍 曲(qū)突徙薪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卷帙 原生态 时乖运蹇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B.跻身 亲合力 唉声叹气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揖让 意向书 克尽职守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D.装帧 发刊词 望风披靡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 下列句子中,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漫步这里的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

B.国家工信部近日召集技术专家及校车制造企业技术负责人,对我国校车新标准进行审定,相信不久我国校车新国标将呼之欲出。 ....

C.“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面对这些禁酒宣传标语,一些司机不以为然,等出了交通事故后才后悔不已。 ....

D.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江河日下。如今各国都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人民网评选的十大草根微博及草根网事,展示了微博名人之外草根网民的网络生活形态,进一步勾勒了“网民”朴素的生活情态。

B.如果我们不肯在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C.住房保障是中央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是由政府提供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其对象主要是面向中低收入及住房困难家庭。

D.由于“醉驾入刑”增加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提高了违法者逃避处罚的侥幸心理,一些醉酒司机为逃避检查,驾车冲闯执勤卡点,伤害正在执行任务的民警。

二、诗歌鉴赏(21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问题。(7分)

广群芳谱

(清)刘灏

①六出玉盘金屈卮,青瑶丛里出花枝。

清香自信高群品,故与江梅相并时。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宋)黄庭坚

②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

③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注] ①卮:酒杯。②水沉:沉香木。③酴醾(tú mí):花名。

5.这两首诗共同表现了水仙花的哪两个特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7分)

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注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 淮阴市,暗用“淮阴市井笑韩信”的典故。

7.“月照高楼”与“月上柳梢”“晓风残月”中的“月”分别有什么意味?(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清代徐增认为温庭筠此诗是写其“不遇”和“侠气高歌”。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 岳飞小重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7分)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9.作者在上阕中是如何把情和景有机结合起来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有人用“一种壮怀能蕴藉”来评论《小重山》的艺术风格,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论语》表述题(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注有若对曰:“盍彻[]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注] 彻:按十分之一抽取税。

1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

34.夜 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 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

什么?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35.. 乡 思 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6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

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 夜 唐〃 杜甫

夜今 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 雨 寄 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

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

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

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40. 北 陂 杏 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 ② 。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样感情?

41. 白 梅 元·王 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

2.第二句运用 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 题竹石画(其二)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运用了 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 形象的化身。

2.全诗表现竹的品质主要有:① ② ③ 。

43.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奇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结构全诗上的奇妙

之处。 。

44.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45 客 中 初 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

1.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2. 试简说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6 春 日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雨初霁的晨景,诗人寄情于物,堪称妙绝。试分析三、四两句妙处。

.47. 病 牛 宋·李刚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注:箱通“厢”仓廪。

试分析诗中“牛”的形象和诗人借牛抒发的情怀。

48.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部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怎样理解第

三句的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9. 题 画 宋·李 唐

云里烟村雾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作者的画有什么特点?“不入时人眼”仅指画吗,为什么?说说诗人借题画写出了怎样的感慨?

50.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歌的前两句与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51.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比,两诗有哪些共同之处?

52.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梅”的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仔细品味,说说这一形象的特征。

53 .孤 桐 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岛几百寻。凌宵不屈已,得志本虚心。

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注:明时,即政治清明的时代。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桐木是制作琴的上好材料。椐《孔子家语》记载,舜帝善弹五弦琴,作南风诗,唱曰:“南风之熏兮,可以鲜吾民气愠。

1.哪句完整地表现了梧桐树旺盛的生命力?

2.这首泳物诗,借梧桐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54.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55. 咏喇叭 元·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喇叭,唢呐”比喻什么?

2.“曲儿小,腔儿大”暗指什么?

3.这首曲子的主旨。

56.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7.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作者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隐居,拒绝征召。

全诗化用了什么典故?诗人先用“桃花”作吟咏对象,在表现主旨上有何意义?

58.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本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反映乡村旱情的?诗歌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篇五:诗歌鉴赏—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练习附答案

四、思想感情及观点态度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②,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 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②估客,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从修辞上看,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赋清风明月以人格化,增加了亲切感;从抒情角度看,这又是反衬的方法,清风明月无人管,尽情地美化了南楼夏夜,而诗人则可以贪婪地享受她恩赐的迷人风光。(2)山光、水光、清风、明月 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兴致是浓烈的。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 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寒食】 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杜陵】 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

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属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请赏析“古”“迟迟”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则可以使人联想到长安道上的车马之奔驰,原是自古而然,遂又可产生无限沧桑之感。“马”字之下接上“迟迟”两字,便与前面的“长安道”所可能引起的争逐的联想,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衬。总之,既表现了词人对争逐名利早已灰心意冷,也表现了一种对今古沧桑的深沉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客中初夏[注]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 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资治通鉴》时所作。

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司马光政治上保守且固守己见,故以“柳絮”喻那些政治上动摇不定的政客,又以“葵花”写自己,表示忠君不移的决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寄 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

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词中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表现了抒情主人公送别之忧愁苦伤及别后郁郁离思的内心情感。②作者采用了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起首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景(这二句写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上阕中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采莲女的什么心理和劳动情景?请具体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衬托采莲女的心灵美。后两句写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的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的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这样就把采莲女欢快、清纯、高洁的心灵烘托出来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说的“心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岳飞词“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而不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简述你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指下阕中的“归程”,隐含重返疆场,为国效力的壮志。(2)当年率领将士杀敌复国的情形。(3)白首为功名(功名应指志向、抱负)。(4)上阕中“惊回千里梦”句,及梦醒后的独自徘徊,隐含对往日战斗生活的向往,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下阕用“欲将心事付瑶琴”写词人壮志难伸的惆怅与痛苦,都十分蕴藉。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玉楼春·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下阕咏梅由物及人,极写词人内心几多波折。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词人以精巧之笔写出由梅而我、由我而梅的感情流动的过程。上阕末尾在赞美梅花时就饱含着对美好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但想到风起伤花的凋零景象,便顿生忧愁哀伤之情,此情此景使词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可是窗外梅花正在怒放,趁着花还没有凋零,应该及时赏梅谴意,于是又转愁闷为自我宽慰,这就是下阕末两句表现的情绪。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