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探究石蜡燃烧的奥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18:38 字数作文
探究石蜡燃烧的奥秘字数作文

篇一: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发现并提出问题】小明在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蜡烛的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在不断融化而液体的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这是为甚麽哪?固体的石蜡是否需要变成石蜡蒸气后才能被点燃?

我提出的问题是:为甚麽液态的石蜡不能直接燃烧,固态的石蜡是否必须变为石蜡蒸气才能燃烧。

【猜想与假设】我的猜想是:在空气中点燃蜡烛时,固体石蜡需要变成蒸气才能燃烧。

【设计并进行试验】1,从石蜡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玻璃器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

2,点燃一支蜡烛,待烛芯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刻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

3,用坩埚钳夹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结果】1,固体石块并没有被点着

2,火柴并没有点燃石蜡油

3,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结果玻璃管尖嘴处被点着

【结论与解释】我获得的结论是:石蜡是先融化成液态再变成气态才能燃烧的,因为气态的石蜡比液态的或固态的石蜡更容易被点燃。

【反思与交流】一开始想点燃液态石蜡时,是先把蜡油滴到蒸发皿上,结果由于石蜡冷凝太快,未能得到液态的石蜡。后来想到的改进方法是:熄灭蜡烛后立刻用火柴点燃烛芯周围的石蜡油,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可见勤于思考十分的重要。

【有待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为甚麽只有气态的石蜡可以直接被点燃?这主要取决于甚么?

篇二: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教学设计

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 周庆福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课以蜡烛为载体,引领学生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火焰分层的原因以及蜡烛燃烧的产物,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

【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分析】

在本节授课中,应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严格要求,保证学生操作的规范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实际出发,通过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交流、合作等方法获得新知识,本课采用了“分组实验”教学模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但还存在知识的遗忘和技能的生疏。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是教学目标要求,也是学生期望学习的。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用问题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总体教学设计意图】

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教材中,营造“民主和谐,交流沟通、探索创新”的教学氛围,构建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知识回顾→动手操作→交流反思”的教学模式,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淄博市高青县第三中学的周庆福。这节课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节课也是同学们展示自己,展示我们烟台五中的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好好表现。我们内部也要竞争一下,看哪个组表现的最好,有神秘大奖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请同学们遵守好课堂纪律,认真听讲。

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火的发现和使用。刚才的视频告诉我们火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化学。火是燃烧的表现形式,过生日的时候,我们会吹灭生日蜡烛来许愿,蜡烛的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就用蜡烛来探究燃烧的奥秘。出示课题: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探究一: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不同的奥秘

[教师]:大家点燃一根蜡烛,等到火焰稳定后,仔细观察火焰是不是呈一种颜色,火焰分几层?

[学生]: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教师]:蜡烛的火焰由外到内我们依次称为:外焰、内焰和焰心。我们先做一个实验: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蜡烛的火焰中1秒钟,取出观察木条被各层火焰灼烧的炭化程度是否相同。(演示:这个操作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来说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现象。(木条接触外焰的地方炭化程度最高,接触内焰的地方稍微炭化,接触焰心的地方几乎没有炭化。)

[教师]:木条的碳化程度不同说明了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为什么不同?想不想探究一下?看实验探究一: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不同的奥秘(板书)。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查阅资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我们先看一段资料(指名读)。发挥团队的力量,请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分组讨论,提出你们的猜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组的猜想?

[学生]:我们组的猜想是??

[教师]: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蜡烛火焰各层温度不同是因为火焰各层接触氧气的充足程度不同。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证明。看老师设计的实验:给蜡烛的火焰通氧气。看具体的实验步骤:

1.按图示1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需要连接的仪器有哪些?);

2.在试管中加入2-3块二氧化锰固体(二氧化锰本身是粉末状的,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速率,我把它做成了块状。);

3.向试管中倒入约1/3的双氧水,塞好橡皮塞,并按图示2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底部要挨着铁架台,铁夹的位置已经固定好);

4.将玻璃导管口靠近蜡烛的烛芯,观察火焰是否分层;

5.将一根木条迅速插入通入氧气的火焰中1秒钟,取出观察木条的炭化程度。

图示1 图示2

实验前,咱们先来规范一下实验操作,老师提几个问题,同学们进行抢答,我提完问题:谁知道答案不用举手,直接起来回答:

1.如何连接胶皮管和玻璃导管?

2.如何用橡皮塞塞住试管?

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怎样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5.怎样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

[学生]:抢答

[教师]:还有几个注意事项:1.在向火焰通氧气前要将玻璃导管的外壁的水擦干;2.实验结束后因为玻璃导管的温度较高,所以不能用手触摸,也不能骤冷;3.二氧化锰、双氧水等药品不要用手接触,也不要沾到衣服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巩固实验基本操作规范,提高动手能力。)

[教师]:明确了操作规范,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报告上的实验步骤和大屏幕上的图示分组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教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蜡烛火焰各层温度不同的原因了吗,有没有成就感?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方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帮助学生明白进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四、实验探究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教师]:蜡烛已经燃烧了一截。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继续探究?

[学生]:想

[教师]:好,那我们继续探究。看实验探究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板书)

[教师]:你认为蜡烛

探究石蜡燃烧的奥秘

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呢?

[学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师]:大家的猜想正不正确?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

设计并进行实验:

1.用量筒量取10mL澄清石灰水,备用。

2.将一个冷而干燥的集气瓶罩在蜡烛上,观察集气瓶内壁是否有水雾;

3.待蜡烛熄灭,将集气瓶迅速倒置,向其中倒入10mL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

振荡,观察现象。(演示)。

[教师]:科学探究中,只有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的反思,才能使我们去伪存真,不断进步。我们反思:一定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不一定,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是一种干扰因素。)

[教师]:既然空气中有干扰因素,我们就要想办法排除干扰因素。刚才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那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会不会变浑浊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小组内部研究研究。

[学生]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哪个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实验方案。

[教师]:我们采取一个最简单的对比实验方案:在另一个空集气瓶内倒入10mL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并与刚才的集气瓶对比。请大家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现象: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教师]: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仅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这说明蜡烛燃烧确实生成了二氧化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视实验现象的能力,知道可用对比实验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

[教师]:实验的最后,我们还要清洗、整理仪器。这也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评价: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整理仪器

[教师]:剩下的时间,请同学们给你身边的朋友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你又发现了那些有待探究的新问题?

[学生]:表达、交流

[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收获,你发现的新问题。同学们又发现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以后通过查阅资料或实验探究等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五、评价

[教师]:实验进行完了,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请同学们把手中的的记分卡展开、举起来,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小组是??,请组长前来领奖(奖励一套分子模型,祝愿你们能在化学探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的表现,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培养其竞争意识。)

六、[教师]寄语:

[教师]: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正所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希望同学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具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保持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炼就一种去伪存真的思维方式,做一个有心人!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以后每节课都能认真学习!感谢大家的精彩表现!谢谢!下课!

七、板书设计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探究一: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不同的奥秘 探究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实验目的】

1.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2.巩固药品取用、仪器连接、气密性检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器材】

1.仪器: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铁架台(带铁夹)、镊子、 烧杯、集气瓶、毛玻璃片、量筒、胶头滴管、试管架

2.药品及其它:蜡烛、澄清石灰水、二氧化锰(块状)、双氧水、火柴、木条

【实验过程】

篇三:实验报告: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

(初三化学)学科实验报告 ______年___月__日

篇四:2013年九年级化学 课本探究性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讲义

化学探究实验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活动目的:探究(1)石蜡的各种性质; (2)石蜡在点燃前后的变化;

(3)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

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实验用品(主要仪器及药品):小刀、烧杯或水槽(盛水)、火柴、干燥(干冷)的烧杯、蜡烛、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论】(1)石蜡具有如下性质:白色蜡状固体,质软(硬度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物理性质;石蜡燃烧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性质。

(2)石蜡燃烧时发生如下变化:先发生熔化----物理变化;然后发生燃烧,有火焰,发光,放热,

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点燃

石蜡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1 (3)具可燃性的石蜡与可支持燃烧(即助燃性)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燃烧,文字表达式为:

【问题和讨论】(不要记笔记,只要跟着老师一起来思考和讨论)

1.蜡烛为何能燃烧?蜡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该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2.石蜡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哪些化学性质?▲用什么方法证明石蜡比木材软?

★3.点燃蜡烛,观察其火焰可分为哪几层?其中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哪层温度最高?哪层温度最低? ★4.如何用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可能含有哪些元素?

★5.熄灭蜡烛,有何现象?再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有何现象?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 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6.仔细观察:可看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是炭黑C)。这是石蜡不完全燃烧(蜡烛在不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中燃烧)的结果,进一步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7.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是石蜡蒸气或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形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8.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焰心物质是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CO)?

▲9. 蜡烛在充足的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是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气体?如何证明?

若发生不完全燃烧,还可能会生成什么气体?

★10.若实验中没有水珠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若实验中没有变浑浊出现,分析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

【知识拓展】对木条(木片、纸张、酒精、沼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秸秆、塑料等有机物)及其燃烧进行

探究实验的设计。

【基本题】 1.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

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l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温度最低。

★(3)再将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

取出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后可生成 和 ;从而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和 元素。

(4)图中烛芯中凹下的部分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

(5)目前有些蜡烛生产厂家宣传的广告词为“不流泪的蜡烛”— 即蜡烛熔化后不会从周围流下,你相信吗?

说明原因。

★(6)用坩埚钳夹一根短导管斜插入焰心,在导管口处有 冒出,在导管口放一燃着的火柴,可

观察到的现象是 。 ★(7)用一块白瓷板放在蜡烛火焰的内焰中,有 色的物质生成,进一步证明石蜡中一定含有 元素。

(8)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提高题】 2.设计实验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

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填序号)。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

性,这为假设 (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填序号),因为 。

2

【竞赛题】3.(2004全国竞赛卷第24题)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

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中考题】4.(06年宿迁)(11分)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c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b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 a

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b”或“c”)处最先碳

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 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以下

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创新题】5.(06年厦门) 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时间长一些。 请你跟小红一起进行如下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 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 ① 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② 其他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一支作对照实验,

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外焰 内焰 焰心 3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1) ;

(2) 。 解释原因: 。 实验反思:(1)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 ;

(2)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 实验二:探究不同类型的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请参照实验一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表格。

(提示:氯化钾、氯化镁、碳酸钠、碳酸钡、硫酸钠均属于不同类型的盐)

【新题型】-信息给予题6.(06年广东)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 步骤: (知识准备—信息给予:一氧化碳能与表面烧黑的热铜丝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⑴ 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右

图A,这证明焰心 。

⑵ 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图B),在

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

⑶ 猜想和验证

▲⑷ 若蜡烛的分子式用CxH4y表示,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课堂小结】

写在笔记本上

4

篇五: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南京六中 刘慧燕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2.认识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时的现象,并知道蜡烛燃烧的产物,知道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方法和组成部分。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题《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以来接触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第一次通过做实验来解决一些相关的化学问题,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 在实际教学中设计了以同座2人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通过学生亲手做实验,老师指导引导,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

[设计思路]

活动与探究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在这节探究活动课上,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从问题出发,经过猜想、实验、观察、分析、表达与交流等过程进行的。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带蜡烛、小刀、牙签、打火机。教师提供烧杯,玻璃片、澄清石灰水等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

2.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

二、过渡进入实验探究环节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①燃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⑥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④把一根牙签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牙签,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黑,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3.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5.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

1.从做实验时学生全神贯注的神情和讨论交流的热烈气氛,可以看出本节课已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已被激发,以后的教学中要考虑如何保持学生这一份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2.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

3.初中生在刚学化学时,往往不知道如何观察探究实验。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有必要对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应是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发展思维能力、迅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在探究中获得新知,并进而逐渐养成进行化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