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菊开天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29:51 体裁作文
菊开天下体裁作文

篇一:任广东 芳菊开林耀

芳菊开林耀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中心学校 任广东

手 机 号:13409624072 QQ号:1064255280

杨成菊,人如其名。她就像一朵怒放的菊花,给校园平添了几分秀色。她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谱写了一曲当代教师的赞歌。

慈母情怀演绎深厚师生情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杨成菊说,我虽然不是神,但我要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

炎炎夏日,杨成莲拿来自家的电风扇,给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带来凉风;她在自己家里熬好绿豆汤,端到教室,给学生们送去清凉。酷寒严冬,她做好午饭,请来家远的学生,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她打好豆浆送到班里,让孩子们喝上一小碗,暖和暖和受冻的身子。秋冬交替时节,天干物燥,她每天烧好开水,送到学生们手中,为的是让他们去火消热,健康无恙。

老师们记得,近几年来。每逢周二的中午,杨老师家的电脑都会准时打开,连上网线,插上摄像头。一个男孩坐在电脑前,笑逐颜开。他对着屏幕说着什么,并不时发出纯真的笑声。对杨老师来说,这个叫王亚飞的学生能这样谈笑风生,那真是莫大的安慰!要知道,这个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曾经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对学习兴趣不大。而今,杨老师让他每周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1

王亚飞爱说了,爱笑了,爱学习了。这怎能不让杨老师倍感欣慰!

一位叫心静的女生记得,她患重度便干症需要悉心照料时,杨老师像慈母一样,不仅让她住在老师家里,每餐调理饮食,而且不嫌脏累,每晚都用克塞露给她灌肠。多少次,看着被自己弄脏的被褥面露尴尬时,杨老师总是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没事的,洗洗就好了。”就这样,直到病好,贺老师才放心让该生回家去住。

学生贺玉成的家长记得,在贺玉成遭遇车祸而昏迷的一个多月里,杨老师先后十几次到医院和距学校七里之遥的家里看望。多少次,杨老师坐在床头轻声呼唤;多少次,杨老师和昏迷的孩子倾心相谈。为解家里的燃眉之急,杨老师还带头捐款,并发动全班学生捐资近千元。当贺玉成在众人的期盼中醒来却严重失忆后,杨老师又买来故事书、音乐光盘等,指导家长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以唤醒孩子的记忆。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亲胜似母亲。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了她的学生。她像一枚红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她如一朵菊花,把美丽和馨香献给了周围的人;她似一场甘露,滋润着校园里的一颗颗幼苗!

钢铁意志铸就校园不倒神话

对于一个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的老师来说,让她离开教室、离开学生,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2009年9月,杨成不菊慎摔倒造成膝关节髌骨骨折,作为八年级(2)班的班主任,她实在不忍心丢下班里的57个孩子。

2

躺床治疗的一个多月里,杨成菊老师每天都在关注着班里的学生。她把班干部会议放在家里召开,及时了解学生动态,精心布置班级工作,每周两次,雷打不动。她还把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请到家中,给他们谈心、补课、辅导作业…… 那段时间里,杨老师家的窗口成了瞭望台,窗台下的沙发成了她的工作台。课后,不少学生习惯性地跑到贺老师家的窗口,看望的,问候的,请假的,借钱的,借针线包的……不一而足。而这时候,也是杨老师一天最为快乐的时候。对她来说,每天能看到孩子们,乃是她最大的幸福!

为了这种幸福,杨老师不知忍受了多少疼痛的折磨,不知暗自留下了多少泪水。有一次,因为电脑椅滑动,杨老师支撑不住摔倒在地板上,她无法站起,无法挪动,只能躺在地板上默默垂泪,直到丈夫回来,才把她抱到沙发上。面对丈夫心疼的埋怨,杨老师只是歉意地笑笑。说实在的,对丈夫,她充满歉疚。自己卧病在床,什么都不能做,丈夫既要到邻村的杨庄小学上课,下班后还要照顾孩子,照顾她,已经够累的了。她也想安静地躺着,静静地休养;她也想少给丈夫“添乱”啊!然而,让她离开窗口,离开“阵地”,无疑是要掏空她的心!一天看不得自己的学生,杨老师的心里都空落落的。她离不开学生啊!

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杨老师实在呆不下住了。她不顾医生“保护不好会落下后遗症”的告诫,不顾自己即使拄着双拐也依然走动艰难的右腿,毅然走上了二楼的教室,站在了班级的讲台上。

为锻炼自己,也为了激励学生,杨老师拒绝了学校领导把她的班级调到一楼的想法,也拒绝了好心同事替她上晚自 3

习的建议,硬是用坚韧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在校园,在讲台,在通向教室和宿舍的一级级台阶上,留下了不倒的雕像。这雕像,深深地刻在全校师生心中,更深深感动了贺老师班里的学生们。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杨老师正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学生。学生们说,有这样的老师做榜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奋发上进呢!

恪尽职守奏响一路凯歌

从1990年师范毕业回乡任教至今,杨成菊在洛阳初级中学已默默耕耘24个春秋。她一直做着学校最基础的工作——教书。无论是刚毕业时教语文,还是后来教英语,担任班主任,杨老师都把自己任教的学科视为最重要的科目,把自己所做的工作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恪尽职守,殚精竭虑,教书育人,无怨无悔。

杨老师有两个习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经常自己掏钱买书给学生看,二是常在班里讲新闻时政。她说,阅读受益终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爱读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还应让学生胸怀天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因此,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学生读新闻,讲新闻,让学生了解国家、国际形势,,从思想上、从内心深处唤醒爱国意识,产生为祖国振兴而学习的动力。

每天清晨,她坚持五点半起床,早早来到学校。晚上九点半,查完学生宿舍她才回家。每周13节课,组织两次集体备课,还要带领组内老师进行课改试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等,这就是杨老师日常所做的工作。 4

在常人看来,这样干太辛苦啦,杨老师却说,像自己一样辛勤付出的老师有许许多多,自己做的还很不够。杨老师认为只要能每天呆在学校,每天能看到自己的学生,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成熟,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春耕秋收,润物无声。杨老师辛勤耕耘,收获的自然是一串串硕果:她教的班级年年被评为全校先进班集体,她先后获得全县优秀班主任、优质课教师,师德标兵、文明教师称号,还有全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全省优质课教师、全省优秀辅导教师等一顶顶桂冠。

杨成菊老师,犹如一支秋天校园亭亭玉立的红菊花,以自己的美丽浸染着学生,以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学生,以自己的付出成就着学生!

教师个人简介之中学教师 杨成菊,女,中学高级教师,随州市政协委员,洛阳中心学校校骨干教师。1971年5月9日出生于洛阳镇一偏僻乡村,于1990年毕业于随州师范学校,就职于洛阳中心学校。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英语教研组长,所带班级班风、学风优良,多次评为先进班集体;有着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任教学科成绩优秀;多次参加市、片级优质课比赛并获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片级等发表或得奖。工作认真负责,近几年分别取得市“市先进教师”、“教学能手”称号。获得过、“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市优秀班主任”、等各种荣誉。

5

篇二:生命如菊

生命如菊

作者:任崇喜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2012年第05期

我又望见那些花了。

花是在南山之下被人采撷过的,花是在东篱之侧为人把酒吟醉过的,花是在满城尽披黄金甲的长安威武过的,花是在富丽天下的汴京用宋词清韵唱和过的。它撞破时光的栅栏,跨越清冷的寒(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菊开天下)意,在秋日的枝上大朵大朵地开放,一如秋天的爱人,秋日最纯粹的食粮。你可以想象,在这个霜色浓重、日渐沉郁萧杀的季节,能够无拘无束泠泠欢笑的该是怎样的一种花啊。 晴朗的午后,我坐在中原小城的一角,面对这个季节独具的蓝莹莹的天,湿润清澈,令人舒心悦目。我习惯于这个方位,为的是掷笔抬头的闲暇之际,恰巧可以望见邻家梯道上的菊。此时此刻,花事正繁,花分得三色:紫的凝重高贵,黄的灿然亲近,白的冰洁飘逸,在明亮的阳光下,别具一番迷人的神韵。在菊与风的绰约里,看着菊在风中烁烁的一片,不知怎的,我仿佛看见那位超乎尘世、守拙田园的陶渊明先生正肃立于南山之阴。该是心绪散漫的黄昏时分,菊香打在他恬淡的脸上,那幅东篱采菊的肖像写意成了一句千年绝唱,一种彻悟人生真谛的神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率率真真的本性。

春秋最宜读书时,一卷在手,却拢不来那份物我两忘的雅致,想是这无意中的菊所搅的。这无言的花,好像不知道流走的时光,不知道期待的急切,只是一味地姹紫嫣红、浮金泻玉、辉煌霜色,绰约于秋深,酣醉锦绣,写意一页长长的诗境!一种从古典神秘奇幻的色彩中提炼出来的骄傲,以肃穆的面容、平和的基调坐落在秋冬之间,它安然的姿容使我们想起永恒相酬的生命主题。我所居住的小城,不知怎的与菊结了缘,菊为市花,年年有菊展。那菊花大抵是有着长短有序、平仄和谐的宋词依存的风韵。菊城繁忙的花季,立时便觉有一缕清风吹拂,涌来古城让人感动的气息。菊展的日子,在菊花的天地里徜徉,拣一处真实的细节坐下,坐在历史不经意的门槛之上,便依稀感触八百年前的汴水秋声厮磨耳际,州桥明月为这秋日的尤物笼上一袭如水轻纱,清芬缭绕。那个黄河岸畔的大宋都城,花团锦簇,衣着得体的市民从花间走过,悠哉游哉,满脸洋溢着志得意满的轻松与惬意。风流的文人墨客,于雅室细品香茗、对花吟诵,兴浓之际,挥毫直抒曲直之情,谁能说清是为菊还是为人?而今,宫墙柳后的春风桃花面,小桥流水的闲适,金戈铁马的故事,都沉积成了黄河的泥沙;青色方砖夯就的印痕,都沉淀成了青灯黄卷苍老的面容,不堪负载的言辞文字,只留下了这百感交集的花开放,阐释着秋日的灿烂。春花已尽,秋风渐起,一切都将悄悄地隐去,只留这花在怡然地开放。花枝是老的,花朵是鲜的,让人在凝神之际忘却时光,忘却走来走去的心事。

是谁,浑然的花姿覆盖往事的面容,在平淡的流水里,尘封的岁月显露出一种亲切的真。花朵灿烂,如约的花蕊,开在秋日敞亮的指尖,一如谁微微呼吸的心脏。花开之时是在深秋,天高且蓝,阳光如玉液琼浆般黏稠,所有的菊都在这一种阳光下开放,黄的蕊,粉的瓣,绿的叶,秋日的风沙霜雨都与这菊无关,花在放,树在长,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时间与小城两相

忘,仿佛从来都如此刻一样。与阳光唯一直接呼应的是菊,年年渲染着无限生机,为曾经的辉煌做一个较好的注脚。

我不喜欢过艳的花,缘于其太媚;我不喜欢虚伪的人,缘于其不实。很早的时候,家里是养过菊花的,当时我还是翩翩少年郎。姐姐在种植指甲花之类外,不知由哪里移植来几株菊花,绿蓬蓬的喜煞人。女孩子爱花是天性,鲜鲜艳艳的,灵灵性性地扮出一方天;男孩子不爱花是本分,所以养花我从来不沾指,连水也懒得浇,但花开时的快乐却是分享了。菊为白色,冰清玉洁的模样清晰如昨,一片片清雅的花瓣,让人内心里惊过,想不付出劳动原不该有这等眼福的。菊花蛰伏了一个春夏的梦,它的绚丽缘于生命的挣扎。这一如生命的意义,目标在远方,只要你敢于追求,一定会有美好而有意义的形态存留于世。

菊是冬日前面燃亮的真理,撒播在望秋人的心上,有一种心情在缭绕浩荡。持菊寻雪,能更好地走前面渐冷的路途。菊是一种境界,慷慨独悲歌,强悍为剑气,“手持一枝菊,调笑三千石”不是有恃大清直之意么?中国的气势与古拙尽藏在绵延的游历里,原味的哲理,纯正的古风,醉卧在古典的秋绪里,守一泓微温。说不定正是这样的缘由,观菊才成为盛事。岁岁年年,相似的花,不同的人,个中滋味在心中绽成了花。花有时序,花有地偏,读得懂的是花朵,精神之花烁烁,灵灵性性超然于红尘之上;读不懂的依旧是花朵,赏心悦目,风吹化泥尘,唯有香如故。在菊的气息里徜徉,总觉得那滋味缘于生命的清香。菊,朴拙自然地站着,碧绿的叶片,精致的花朵,有种自甘平凡的随和。人淡如菊,那至美的境地,让人想到生命的美丽原无关宏旨,唯那一份平和与踏实让人感动,这正如大多数人的生命故事似乎很平淡,不够醒目,却底蕴深沉。

沉浸于这菊,在这渐深的季节,我写下了上面的文字,点点滴滴都是生命的感怀,生命如菊,当你自觉生活幸福得不能再幸福,或痛苦得不能再痛苦,自觉生命经历美丽或残破或一场梦时,当你心情实在浓郁得不能再浓郁时,就尝试着品一朵秋日的菊吧!

(选自《上海交大报》2009年)

心灵物语

淡淡地开放,默默地凋零,一切都是那样寂静。没有昙花一现的轰动,没有玫瑰开放时的惊艳,只是默默地,平常地。菊花,大多是黄色的吧?而人们常说历史是泛黄的,而无论是华美的金黄色还是凄楚的旧黄色,菊花都是历史的影子。菊,在我眼中,是种古老的花,它的每一朵花瓣都写满了历史的沧桑。不管我们是否拥有幸福,不管我们是否遭遇挫折,不管我们是否怀有一个最美好的梦,看一朵菊花吧!像菊那样淡淡地、自然地生活。

篇三:人淡如菊

人淡如菊

友赠菊花茶,以为奇。既是花,又是茶,那该是怎样清逸俊朗的模样?沸水冲之,几枚干枯的花随波翻腾,渐至平静,霎时,一朵朵淡黄色的菊花盛开在透明玻璃杯中,如浴在水中的女子,爽洁清新,盈盈动人。于是,眼波盘桓,不忍移去。投几块冰糖,待融尽,把盏轻饮,浅浅的隐隐的一股清香,顺喉而下,片刻便达肺腑,顿觉心骸俱松,一切释然。其茶淡,其人亦淡,渐渐地氤氲成一缕风,一絮云,在空中闲来荡去。细斟之,人生当何不凝成一杯菊花茶,滤掉俗尘,拂去杂念,独自逸然地开放?

茶香缭绕,隐约可见青郁的山上,飘下一人。他荷锄背笠,短衣绾裤,衣襟上斜斜地别着一枝嫩黄的菊花。他步风踏尘,来到自家竹篱茅舍前,推开虚掩的柴门,随手将那枝菊花插在竹篱上。隔壁邻人在瓜架下,支起一方小桌,两碟小菜,一杯淡酒,正自斟自饮。见他归来,忙不叠地招呼过来。他亦不推辞,洗盏更碟,相与推杯对酌,不胜欢悦,而面色渐渐微酡。此时,落日熔金,天边红透一片。晚风轻爽,一阵阵袭来,篱上的菊花颤动身姿,面容晕染了一层猩红,似已醉在夕阳中??

他就是晋朝的陶渊明,以隐逸者着称。因为不愿向小人俯首,不为五斗米折腰,遂躲至村野乡陌,吟诗作文,经营一方田亩,不问世事,快活潇洒地打发着时光。其后的许多文人竞效其法,一旦失意落魄,便轻甩发须,仰天大笑出门去,寻山林,觅村舍,远离尘世,在自然中了渡余生。也许中国文人向来处穷达用舍、水清水浊之间,自以为濯缨濯足、行藏在我,胸中一股清气,总想以己之志肆逞天下,却往往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遭贬谪,便自嘲:天涯何处无芳草。拈一枝花,枫桥夜泊,寒江钓雪,将人生沏成了一杯淡茶,涵蕴味永,朦胧了秦时明月,清癯了唐宋诗词,那缕茶香绕过花丛,悠悠,淡淡,一直飘荡到今天??虽然他们称不上伟大,却“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保持了内心的独立与完整,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行。

菊,轻轻地脱口而出,唇齿之间无须费力,而那种清韵便随徐徐气息悠然淡出,一如其姿态的优雅与脱俗。在乡间,田埂上,小路上,车辙辗过,牛蹄踏过,泥泞中依然可见清瘦的野菊花,怯然,却坚毅地微笑着。拢在手里,沁出一股冷冷的暗香,未及盈袖,却萦回于鼻喉齿颊之间,舒缓而畅意。我相信它小小的体内一定吸取了天地自然的精华和灵气,澄清了尘埃和芜秽,莹心一片,于是韵致天成,佳趣横生。在城市里,菊并不鲜见,花瓣繁复,叶绿且阔,花容日渐丰美,但却少了一种峭拔和秀挺,甫一照面,也不再会愕然惊诧、蓦然回首,而心中的那枝野菊花已悄悄摇曳,发出淡淡幽香??

东晋高僧慧远,独爱山林之幽,尤恋庐山秀美。当时刺史桓伊便为他建造了一座禅舍,名之“东林精舍”,据言其舍“洞尽山美,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清泉环阶,白云满室”,人居此,“神清而气肃”。原来自然间钟灵毓秀,比起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难怪隐逸之士慕梅兰竹菊,寻尘外幽踪,携松林清风洗濯心灵,沐朝露夕岚廓清耳目,绝尘弃俗,标示出一番高洁孤傲的风姿情采。

以我的想象,山林虽幽,田野虽阔,却也一定有其物质的不足,生活的不便。即使浪漫如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还是要吃要住要行,于是,这些隐者涉水攀山,伐薪煮炊,一袭青衫飘在风雨中,凄冷,孤寂,甘苦自尝,冷暖自知。在此情境下,他们微微一笑,挥毫落纸如云烟,风神散朗,一派闲适和逸然,其淡泊之心足以辉映时世,且光射当代。因为今人难再舍名利、弃富贵,拥一心恬淡,去山林村野听天籁之音,探幽壑之美了。 轻轻把杯,看一朵朵菊花开在水面上,深吸一口,那股馥郁荡然于胸,恍然见陶渊明正坐在自家的院内,时值重阳,亲手种植的菊花已静静地开放,给凋零的秋天抹上一层炫目的色彩。渊明环顾四周,一张竹椅,一架素琴,还有一篱菊花,蓦地,他竟有一丝丝寥然泛上心头,想要饮酒,伸手触壶,摇摇,却是空空。正兀自发怔,一白衫人飘然而至,定睛细看,原来是好友王弘提壶送酒来了。渊明欣喜地牵住王弘的手,然后落座、斟酒,畅然对饮,兴酣处,他移过琴来,抚琴高歌,以寄其意。渐渐,渊明醺醺然已有醉意,他斜斜地靠在椅上,抬手挥曰:“我醉欲眠,卿可去。”便沉沉睡去。看来,率真的渊明有花有酒有友,心亦足矣,也真该再做一个好梦了。

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怀里抱满菊花,笑在灿阳下,那实在是一幅纯美的图画,这缘于淡泊无尘的心境,而这种淡泊又不是了无牵挂,因为渗透点点人性的温存,益显其骨高格标。就像陶渊明和王弘的友谊,其淡如水,其味弥长,悠悠情谊似东篱之菊盛开在彼此心间,那种淡淡的蕴味香远益清,让人生也变得芬芳起来。

秋,霜降,众芳谢,惟有一枝枝菊怒放。枝叶俏然,花容清冽,皎然而超尘。尤在月夜,朗朗清辉泼溅花上,透剔晶凝,冷冷不可浸淫。此时,端详杯中的菊花,无言无语,悄无声息。它已从绚烂而归于平淡,却自然地伸展身骸,浴在净水中,清雅,和润,自成一格。臻此,又何尝不是一种升华?

茶已微凉,轻啜,却是沁透肺腑,神清目爽。人淡如菊,菊淡似人??

篇四:《 菊与刀》书评

菊与刀

—灵魂深处的斑驳底色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虽然那场战争已离我们而去,但中国和日本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我看过很多抗日的片子,对日本人的所做作为恨之入骨,而同时又充满疑惑,是什么塑造了这样的一个真实与矛盾交织的民族?因此我想去更深的了解,经同学推荐,我拜读了《菊与刀》。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本尼迪克特选择了“菊”和“刀”这两个内涵迥异的意象,象征日本国民的矛盾人格或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对日本民族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借此《菊与刀》成为一部研究日本民族性的经典著作。

菊花是日本皇家家徽,呈现的是柔美,让人想到日本传统生活之美,以及日本女性的温雅哀婉之美。刀自然是暴力的象征,让人想起举刀剖腹的日本武士。看似不应该关联在一起的两个事物,却真实的展现了日本这个民族。日本就是这样,左手菊花,右手刀。用书中一段话很准确的概括就是“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崇尚武力又爱好美好,既蛮横又文明,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支配,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这种种的矛盾都是以极端的对立来体现的,而在这极端的对立中却保

持着真实的统一。

大多数人对日本的了解都是在战争中。日本是一个被西方人称之为异类的一个训练有素、全面武装的民族。任何一种文化对战争的看法都是独立存在的,对于反法西斯的国家来说,德意志的侵略行为是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其征服行为肆意践踏了世界和平,他们违反了“共同生存”,或者至少是违反了自由企业的“门户开放”国际准则。然而日本并不是这么想,他们认为,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在于各国拥有绝对的主权。日本是唯一真正彻底的等级国家,所以理解“恪守本分”的必要性,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等级制度,当然是在日本领导下。

不得不说,日本是一个喜欢幻想的国家,这也就是日本人在当时决定“帮”中国兄弟一把,将美国、俄国和英国从这一地区赶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理想的原因。他们的行为不顾忌他人的批判,然而有时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确实具有强烈的内在良心。日本对中国曾犯下的罪行是无法弥补的,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族就有要统战东亚的野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民族就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的烧杀抢掠,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凝聚着这个民族呢?在这本书上我找到了答案。

日本是一个具有狂热精神信仰的民族,相信精神胜于物质的力量。日本一直叫嚣着精神必然的战胜物质。在那时,日本人经常读的一份主要报纸《每日新闻》经常刊登这样的话“假如我们害怕那些数字就不会开战,敌人的丰富资源并不是由这场战争创造出来的。”日本人

的无线电广播曾叫嚷“物质资源是有限度的。没有永不改变的物质,这是永恒的真理。”对这种精神的信赖,在战争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如日本军人手册使用的口号是“以我战士之精锐对敌人数之众多,以我血肉之躯对敌装备之精良”;在民间也是,他们认为“身体越累,精神、意志就越昂扬”,“越是疲惫,越能锻炼人”,诸如此类。精神是支撑人类活动的核心,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而难得的是日本整个民族都充斥着这种精神。

“完美的精神可以千年不灭”,日本人深信,通过特殊的修炼,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达到这样的境界。对于这点,我十分认同。就一个人而言,应该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么要如何做到呢?首先,树立一个远大而高尚的理想,它可以作为你的人生纲领,为你指引方向,提供动力,源源不断,绵绵不绝。其次,要得坚持正确的信念和原则,制定一套自己的人生准则,才能让你成为一个有原则的人。最后,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可以推动你永无止境地攀登人生高峰。所以,我们要在理想、原则和习惯三个方面下功夫,满怀信念和激情,且不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日本在遭受战争的重挫后,能够迅速重整旗鼓,实现伟大复兴,我认为这也离不开日本文化的支持与促进。日本人的行为准则是:选定一条道路全力以赴去做,如若失败,就自然而然的换条道路从头再来。这句话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日本不是一个普通正常的国家,它是一个隐藏在“暧昧”表象之下,无与伦比的单一民族集团性和不择手段的进取性的国家。不管是

“菊花”也好,“刀”也好,都是维护大和民族共同体,进取扩张的手段不同而已。在日本人的世界里,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构成了奇特的互补。这是日本著名评论家川岛武宜的一段话。我们没有权力过多的评论一些东西,但读过《菊与刀》这本书,通过作者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全貌,并推导出关于日本文化具有决定意义基本特征的描写,我们对日本这个具有菊与刀双重文化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必须理解我们的对手,以便在与他们的竞争与战斗中取得先机。

中国正处于发展旺盛的时期,我们应将对日本的曾经犯下罪行的憎恶感情埋在心里,学习日本的优点,不断进取向上,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大国。这也是我读这本《菊与刀》的初衷,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强!

篇五:人淡如菊 心素如简

人淡如菊 心素如简

秀丽脱俗,韵致天然,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和淡定

人,也应如菊,平淡看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

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

潮起潮落,举重若轻

洒脱娴静,淡定从容

……

人淡如菊,心素如简……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

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上的不朽篇章,其中的《典雅》章更是千古传颂的绝唱。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典雅章的文眼,也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它给我的感觉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它既奔涌升腾,又宁静致远。我一直觉得,那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追求。

“落花无言”是一种经历了沧桑和磨难之后的大气和胸襟。花开无声,花落无言。面对伴随成功而来的祝贺和荣耀,坦然平静的接受,面对打击、磨难、诽谤和压制心平气和的接纳,把成功看作是上苍的奖赏,把挫折看作是上苍给自己的考验。那是一种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涵养出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气,涵养起来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胸襟。这种胸襟或许不能让你拥有外在的辉煌,却能使人的内心的超越,让自己能够不献媚,不屈服,不盲从,坦坦荡荡。

“落花无言”是一种走过了起落和坎坷之后的淡定和从容。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在人生的历练中涵养淡定从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举重若轻,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一份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红尘。落花无语,留香阵阵,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这种境界也许难以企及,但是我们应该走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路上。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和执著、拒绝霸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淡定和执着。它有的是“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黄花》)坚贞和执著,少的是“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这样的淡,淡在荣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诱惑之外,却淡在骨气之内。这样的淡,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堪破纷扰,洞察世事,谢绝繁华,回归简朴,达到“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

“人淡如菊”是一种平实内敛、拒绝傲气的心境。人淡如菊,要的是菊的内敛和朴实。生活中不缺少激情,但是每个人的激情都是一刹那的事,生活终将归于平淡,人终将归于平淡,一如平实淡定的菊花。人淡如菊,不是淡的没有性格,没有特点,也不是“独傲秋霜幽菊开”的孤傲和清高。人淡如菊,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与淡定。经过了世事的纷乱和潮起潮落的人生,生活把岁月刻在人的脸上,也刻在了人的心里,滚滚的红尘已经将细腻柔软的心磨砺得浑圆。这种浑圆不再有绚丽的光泽,这种浑圆就是一种淡然、朴实,它不张扬、不喧嚣、不妖艳,不再作年少时的无病呻吟,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会手高眼低去投机。这种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丰富而不肤浅、它恬淡而不聒噪、它理性而不盲从。

落花让我们懂得,人生如花如草,容颜终将在岁月的风尘中老去,如果能在时光的雕刻刀下,让自己保留清晨阳光般的笑容,端庄厚重的气度,深刻内敛的内涵,那将是上苍赐予我们一生都最宝贵的财富。那样我们就会在人生的秋天里,平静地看着岁月的风尘从自己身上走过,经年风霜烟尘,弹指间烟灭灰消。一如那无言的花开花落,重归于尘,重归于土,不再惧怕青春的易逝,生命的消融。

生活里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或许只是一种生命的磨砺。生命就如同一场盛宴,人人都希望能穿上漂亮的礼服盛装出席。生活的道路有时并不是我们随心所欲就能行的,人如果能一辈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随心所欲的生活,或许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求,直到曲终人散,而生命依旧闪烁着属于它的光芒,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漠然绽放,一切淡然,淡若菊花。

学会忘记 心素如简

带着一份眷恋,带着一份难舍,悄然而去,只身从往,步那艰难的人生旅途。风儿飘飘,如随风而起的砂砾,在迷茫中回敲,叹尘世的烦忧,随喧嚣的红尘凌空而坠;叹岁月的沧桑,随凄迷的烟雨悄然而飘,叹无助的魂灵,随无依的浮萍凄凄而啸。跨越这现实与梦幻的边界,走向那迷离的远方. 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叹息的。生活中,能够让人记住的事情的确不少。不管你智商高还是低、记忆力如何,不管你是否愿意记住,总有一些人和事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印象、刻下痕迹,或美丽得令人感动;或悲哀得让人伤感。更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萦绕着你。往事如烟,却难以飘散,甚至有些烟雾笼罩着你,令你窒息。所以叹尘世的烦忧,随喧嚣的红尘凌空而坠;叹岁月的沧桑,随凄迷的烟雨悄然而飘;叹无助的魂灵,随无依的浮萍凄凄而啸。跨越这现实与梦幻的边界,走向那迷离的远方.。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好叹息的。带着一份眷恋,带着一份难舍,悄然而去,只身从往,步那艰难的人生旅途。所以找块橡皮,将那些毫无意义的记忆抹去。

心素如简.

佛对我说:你的心上有尘。

我用力地擦拭。

佛说:你错了,尘是擦不掉的。

我于是将心剥了下来.

佛又说:你又错了,尘本非尘,何来有尘

我领悟不透,是什么意思?

我想这是从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引申出来。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的确,要能够参透这两个偈子的确很难,就是正确的理解也不易。

参悟不透...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

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尘即是心。无心无尘,人便死。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心在内,常拂之,心净无尘;

尘在内,心在外,常剥之,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尘本是心,

何畏心中尘,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不说,就是没有改变.永远不说,就是永远没有改变.

淡淡的风、淡淡的云伴随的是淡淡的梦。内心宁静,有条不紊。淡然的如秋之菊,不张扬不喧闹不妖艳,就这样清雅,就这样直白,就这样飘逸。从容柔和,怡然恬淡,决不随波逐流,温柔善良、坦荡率直,简单生活。

如秋之菊,默默地走过春天经历夏天,在属于自己的秋天开放。等到菊开那夜,朦胧的沾上秋的清露,飘逸的缠绵在梦里:淡淡的梦,淡淡的情,淡淡的心事,伴着淡淡的相处,淡淡的相望;清淡的菊香在秋日淡淡的风里,伴着淡淡的云,轻轻游来,宁静坦然,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淡淡的欲望,简单而有味道。

灯下读一点书,看一段散文,修复日渐粗粝的灵魂,依然温婉和悦。“腹有诗书气自华”,不靠暴露自己私人隐秘的东西来吸引的目光;靠的是与生俱来的敏感和充满灵思的心,以及一种对纯真情感、对美好事物执著的热爱与追求。文章明丽、清雅,散发一种古典的芳馨,如一股清冽的泉水,给都市人焦灼、躁动的心灵与充满了浮沉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慰藉。真诚地捕捉美,记录美,记录生活中一些值得感动值得回忆的片段,诠释生命的美丽,用笔留住灵魂深处的震颤,让人一同品味悸动与感怀。如菊花般淡雅、从容、悠然。

“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如能抛开世俗,释放心怀,不记名利,清雅散淡,做个如菊般的人,那多好!人生其实不是活在别人眼中,而是活在自己心中!

“独傲秋霜幽菊开,云缕茶香飘过来”放些菊花于杯中,三五分钟后,朵朵绽开,缕缕香气袭来,细细轻啜,是一种清幽而智慧的香。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从。手捧一杯菊花茶,“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悠然而生。

学会忘记,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去留无意,宠辱不惊!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