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我们班上的林黛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1:32:49 字数作文
我们班上的林黛玉字数作文

篇一:我们班上的“林黛玉 ”

我们班上的“林黛玉”

九(6)班 邓一凡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一班出宋江,二班出诸葛,三班出刘备,四班出林冲??六班出黛玉??”。仔细想想,我们班好像是有咧。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是写《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吧。我怎么总觉得是在写我们班的“林黛玉”呢。她,是我的同桌,名叫苏雯雯。一位苗条美丽的女孩,一对清纯的眼睛上方,长的正是像林黛玉那样的罥烟眉。其眉略细,青悠悠的,又像刚出土不久的兰叶。除了相貌神态近似,她的聪慧和才情也毫不逊色。

没上初中的时候,就听我爸说:“余阿姨的女儿很有才,还特别爱看书。”我不以为然:“余阿姨的女儿,不就是那个叫苏雯雯的小姑娘吗,没什么了不起。”可是自从我来到实验初中,坐到我们班的“林黛玉”的旁边,才发现我是低估了她。她知道我知道的,更知道我不知道的。她阅读的书籍很广博,历史小说这种我辈眼中的无聊之物,她却如获至宝。

林黛玉琴棋诗画样样俱佳,我们班的“林黛玉”苏雯雯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最惊奇的是她写得一手好字。我总是能分辨出她的字迹,因为她的字绝对是我们班最漂亮的字迹。如果把我的字迹拿去比——唉,不了,还是算了。这明显是伤自尊的行为。而且根本没有可比性。我还记得我曾经没有把她写的字和电脑打印的字区分开,不止一次。不过现在不会了。因为她的字越来越有自己的风格和韵味了,那就是别具一格“苏体”。

还记得那篇《梦想花开》吗?那是“林黛玉”的代表作,很轻松了上了校刊《二月风》,向全校师生直陈她“爱上作文”的曲折心路。她的考场作文,篇篇堪称佳作。期中考卷上一文,文质兼美,阅卷老师欣喜传阅,并报之以45分的高分。

她的口才,绝对是一流的。登上讲台,即兴演说,对她是小菜一碟。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来形容是不过的。前天的迎一检动员会上,她无纸无稿,在台上讲了二十分钟,不仅我辈听得津津有味,连列席

班会的聂老师和程班主任都情不自禁地鼓掌称快。

不过她其实还有一点很不像林黛玉。《红》著中的林黛玉“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我们班这位“仁女”绝对是外向型生命个体。而且你绝对不能用“娇弱”、“娇喘微微”这类的词形容她。她的身体素质绝对不是我们班女同胞可及的,长跑也是绝对的第一。

是的,她是仁女。她有一颗仁心。老班刚哥倡导全班同学“男学周蔚然,女学苏雯雯”绝对是睿智的。学霸周蔚然,期中全年级第一名,不用我说了吧。仁女苏雯雯,“仁”在把班级当成自己家般呵护,把同学当成自己兄妹般关爱。你看她红肿如馒头的左手腕,就是为班级荣誉而伤的。坐在她身旁,我倍感温暖。我想,同学们也会如此感觉。

老天,我实在琢磨不透女性人类这种有机综合体生物。她有时是那般文静柔美,用黛玉来形容绝不为过;有时活泼调皮,甚至来点儿恶作剧。聪慧、才情,集中在一个小女子身上,已经够奢侈够令人生羡了,偏偏还要加上一颗“仁心”,简直是神了。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六班,有福了!

“六班出黛玉,六班出黛玉??”瞧,我又开始呢喃了。

评语:

?一凡?,当初父母以此命名的本意,是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平凡的人。?事与愿违?,上了初中的一凡已经?不凡?了。他会用很多个?绝对?来赞美班上的?林黛玉?,赞美上帝赐给六班的礼物。他不知道,他自己也是六班的?宝贝?,他被同学誉为?我们班的‘史湘云’?。他有更多值得点赞之处:他爽朗的笑,他的率真,他的才智,他的进取,他那颗小小的顽强不屈的心,还有这些稚气却不乏?老练?文字……

指导教师:程刚

篇二:专业班对口升学高三年级语文练习题 林黛玉进贾府 画里阴晴和南方六月荔枝丹

专业班对口升学高三年级语文练习题

(一)

1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2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3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4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四段肖像描写描写的是谁?

从字里行间分析,正确的几项?( )

A这段文字描绘了林黛玉聪明灵秀而又体弱多病的形象。

B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为对偶句,根据文体知识,行动处,应将处理解为时表示时间。

C在描绘林黛玉的形象时,作者用了比喻,借代,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D不写林黛玉的服饰,是因为在宝玉的心目中,衣裙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写。 E不写林黛玉的服饰,是因为林家破落,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点。

F这段文字侧重于写黛玉的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病美人图。

G这段文字是众人眼中的黛玉。

(二)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

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敛声屏气( )( )绾着( )豆绿宫绦( )嫡亲( )

王熙风人不到笑声先到是为了表明

品性

贾母说他是泼皮破落户儿 辣子用戏谑的语言表达了对她的宠爱同时也说明了她

填到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 )

A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伤心,又是喜欢

B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

C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喜欢

D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伤心,

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和对弱者的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理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画线的句子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有人说此语一举四得,试分析是哪四得? 1、 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 王熙风初见黛玉 作者刻意地描写了王熙风与众不同的服饰,试用一句话来概括:

2 3 4

(三)

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

周朴园 你想见他?

鲁侍萍 嗯,他在哪儿?

周朴园 他现在在楼上陪着他的母亲看病。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鲁侍萍 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我不会那样傻的。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也是不愿意认我的。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1加点的字表示重读 ,联系人物的心境分析,画线的句子(1)重音设置合理的是( )

A你想见他 B 你想见他 C 你想见他 D 你想见他

2雷雨里人物的许多对话都有潜台词,划线句子( 2)所含的潜台词是( ) A我周朴园虽然对不住你,但还是有良心的

B周萍有许多的事情要办,你不要见他了

C周萍已经很大了,跟他的继母关系很好,不会认你这个母亲的

D周萍已经很大了,我不希望让他知道咱们之间的关系。

3.划线句子(3)中“学乖了”了的含义是什莫? 划线句子(4)表现了鲁侍萍什么心理,什么性格?

A表现了她的委屈和悲愤。生活的磨难使他变得成熟了,他以这种方式谴责对方,她不接受对方的怜悯

B表现了她的极度悲愤。生活的磨难使他变得成熟了,他以这种方式谴责对方

C表现了她的极度悲愤。生活的磨难使他变得成熟了,坚强了,他以这种方式谴责对方维护自己的尊严。

D 表现了她的委屈和愤怒,她鄙视周朴园的金钱,谴责周朴园忘恩负义的丑恶行径

(四)

《雷雨》中,周朴园听鲁侍萍说,要与自己谈判的工人代表鲁大海时曾被自己抛弃的儿子,说了下面的话,符合周朴园的说话语气的一句。

A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B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C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D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雷雨

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为什么此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侍萍起初想说什么?为什么马上改了口? 周 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鲁侍萍 (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为什么侍萍呆呆地望着周萍的脸,又哭起来。

(五)

我自学过水彩画和水墨画后,便特别喜欢画阴天和微雨天的景色,我不喜欢英国古老风格的水彩画。我已往的水彩画可说是水墨画的变种,从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国画的成分多。西洋画中也有表现风雨的题材,但西洋画中是将风雨作为一种事故或大自然的变态来描写的,很少将阴雨作为一种欣赏对象的审美趣味来表现。西方风景画之独立始于印象派,印象派发源于阳光。画家们投靠阳光,说光就是画面的主人,因之一味分析色彩与阳光的物理关系,甚至说“黑”与“白”都不是色彩,而中西画家大都陶醉于阳光所刺激的强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艳、丽、华、鲜??多半是从“晴”派生出来的。

根据课本的叙述,情概括出西洋画家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写出西洋画家和作者对阴雨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对于西方风景画的追本溯源是为了说明什么?西方风景画家他们对于光的投靠的原因是什么?

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意思。

(六)

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合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

篇三:林黛玉进贾府

印江民族中学教案

累计 1 课时

篇四:2012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二次月考试卷

晋江永和中学2012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二次月考

高 三 年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9:00-11:30,共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语言识记与积累。(22分)

1、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 (2)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

(3)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6) ,金石可镂。(《劝学》)

2、写出下列各文言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6分)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 )尽之际。 (《六国论》) .

(2)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 (《师说》) .

(3)王行,度( )道里会遇之礼毕。 (《廉颇蔺相如列传》) .

(4)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

(5)君安与项伯有故( )。 (《鸿门宴》) .

(6)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

(7)不患( )寡而患不均。 《季氏将伐颛臾》 .

(8)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 .

(9)臣诚恐见( )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

(10)金就( )砺则利。 (《劝学》) .

(11)家祭无忘告乃( )翁。 (《示儿》) .

(12)穷( )则独善其身。 (《孟子》) .

(13)欲呼张良与俱去( )。 (《鸿门宴》) .

(14)素善( )留侯张良。(《鸿门宴》) .

(15)予观夫巴陵胜( )状。 (《岳阳楼记》) .

(1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 )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摘自《宋史?杨业传》)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弱冠事刘崇 事: 侍奉 .

B.尝购求之 购: 购买 .

C.帝以业老于边事 老: 老练 .

D.身被数十创 被: 遭受 .

4.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3分) ( )

①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⑥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B.杨业为了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而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并非贪生怕死。

C.杨业先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后因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提振士气,决定率先出战。

D.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3分)

(2)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红楼梦》中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十分热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似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这不禁使黛玉自尊心大受伤害。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更令黛玉和湘云气愤。

B、宝玉呆了半晌,忽然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道:“禅门第一戒是不打诳语的。”宝玉道:“有如三宝。”黛玉低头不语。

宝玉见到薛姨妈,看她对自己不像从前亲热,不禁满腹猜疑。和黛玉谈起这件事,又说到宝钗病了自己没有去看看,被黛玉说了一通。宝玉听后呆了半晌,便说了“天地间没有我便干净”,黛玉听了这话,也拿禅语回敬他,直到宝玉说出“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样的誓言后,黛玉才低头不语。

C、旺儿媳妇来求贾琏和凤姐,要太太屋里的彩霞当儿媳妇。因彩霞及其父母不愿意,才来找贾琏和凤姐,希望他们出面去和彩霞父母求亲。贾琏和凤姐答应下来,遂遣人叫来彩霞的父母,他们本不情愿,但看到是贾琏和凤姐出面,只好答应了。

D、薛蟠娶了金桂,又看上其丫头宝蟾,冷落了香菱。金桂便趁机以宝蟾吸引薛蟠注意,找机会整治香菱。金桂趁一次薛蟠快将宝蟾骗到手的时机,故意叫香菱去取东西。香菱撞见薛蟠和宝蟾正在推就之际,忙回避不迭,薛蟠并不在意,但宝蟾却羞怨跑走,薛蟠见好不容易哄得要上手的宝蟾跑了,便一腔恶怒。至晚饭后,他借口香菱放的洗澡水略热了些,烫了脚,便说香菱有意害他,赤条精光,赶着香菱踢打了两下。

E、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由于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拄着拐杖到荣国府请凤姐协助办理丧事。风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邢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你简述抄检大观园的主要情节。

(2)简述黛玉之死。

答【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②;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学会敬畏经典

谭旭东

最近,媒体上有两则报道很吸引眼球:一是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面对公众的质疑,她认为这是“很震撼”、“很现代”的戏分;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某副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要求删除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认为其中“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不但违反了交通规则,而且“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一个表现”。为什么这两件事看起来不大,各媒体的反响却非常之大,综合一下网友意见,我们发现,原因在于人们无法理解经典何以会遭到如此的曲解和篡改。

随着大众媒体时代的到来,经典的命运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些人不再敬畏经典,而是想尽办法“戏谑经典”,“颠覆经典”,试图以此来吸引眼球或获得媒体的曝光率,如前几年网络上就有人“大话经典”和“水煮经典”,在一些图书和网络文字上把《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改成笑料,颠倒人物形象,把主体精神价值解构,这虽然从侧面反映了大众媒体时代言论的民主性和文化的多元取向,但也显示了文学经典面临否定和解构的危机。

应该看到,文学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一是因为它有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比如它有很标准的文法,它代表着某一个民族某个时代对生活的准确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二是因为它有思想震撼力,它容纳了深刻的生活内涵,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正因为如此,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非同寻常,值得后人“重读”。对待这样的文学经典,没

有理由生硬地否定,而应该予以同情的理解和阐释,即把它放到合情合理的情景中,感受它的真挚情感,琢磨它如何艺术地传达个人体验。

对经典提出质疑不是什么坏事,但必须是站在“同情之理解”的立场上,给经典以应有的尊重,才不会任意篡改经典和否定经典,即使对那些并不能“永恒”而只是一时风行的作品,也要从审美体验出发,从创作的情境出发。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文学的文化的素养,在细致的品读中,真正感受经典的魅力,体验欣赏经典的乐趣。李少红之所以让林黛玉在新版“红楼”中裸死,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她不理解经典,或者她不懂得经典究竟应该如何“重读”;二是她可能并不懂得艺术的根本在哪里。不然的话,她肯定知道要使新版“红楼”更有震撼力,更具现代感,不一定要林黛玉脱衣服呀!再说,《红楼梦》原著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对爱有着纯真的痴迷,从“黛玉葬花”就可以看出她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柔软,怎么可以让死后的她裸体与人相见呢?这非但不能给观众现代感,反而让人觉得恶俗。

当前影视艺术的低俗化之所以有愈演愈烈之势,恐怕与一些导演的艺术素养不高,不懂得经典文化有关。如果靠情色成分来抓住观众的眼球,只能说明导演不理解艺术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真正奥秘。

靠把经典恶俗化来吸引眼球,其实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读者的智力。大众媒介时代文化环境的开明和文化形态的多样,给我们提供了更多阐释经典的机会,但我们也应该珍惜经典,传递经典,并以新一代人的智慧和识见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经典。只有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继承经典中最值得学习的品质,才能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原载201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新版电影《红楼梦》中林黛玉“裸死”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作者认为,导演的这种做法是影视艺术的低俗化表现,但对导演重新阐释经典、体现文化多元取向这一方面则进行了肯定。

B.新版电影让林黛玉“裸死”, 李少红导演认为这是“很震撼”、“很现代”的戏分;而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做法让人觉得恶俗,是在愚弄观者、低估观者的智力。

C.作者认为,要使新版“红楼”更有震撼力,更具现代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段来表现。让林黛玉裸死“红楼”,这是曲解经典、篡改经典。

D.新版 “红楼” 的事件表明:如果导演都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深刻理解经典文化,不靠低俗的成分来吸引观众的眼球,那么,当前影视愈演愈烈的低俗化趋势可能会得到有效的遏制。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让林黛玉裸体死去和某副教授在博客上发文要求删除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其实都是对经典的曲解。

B.一些图书和网络文字把《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改成笑料,颠倒人物形象,解构主体精神价值,这种大众媒体时代人们言论的民主性,造成了文学经典面临否定和解构的危机。

C.文学经典值得后人“重读”的原因是文学经典有思想震撼力和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学品质,容纳了深刻的生活内涵,并浓缩了一个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索。

篇五:《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课堂实录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课堂实录

课前设想:

本文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节选的片段,作者是我国天才的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讲述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曹雪芹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对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教学从质疑课题入手:“凤辣子”是谁?通过抓住细节描写从而感悟到曹雪芹勾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除此之外,作者还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把对比、烘托等多种描写手法交织在一起运用,把王熙凤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课文的文脉清晰,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细细品味,慢慢欣赏,引导学生领略曹雪芹先生在语言表达上的匠心独运,感悟人物丰满的形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金老师来考考你们的文学功底如何。谁知道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哪四部,作者是谁?

生1: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

师:看来你涉猎广泛,必定是饱览全书啊!此前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三部,每一部著作中都有着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谁来说说哪一部的人物形象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2:我最喜欢《西游记》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敢作敢为。

生3:《水浒传》里的武松给我的印象最深刻,他武艺超群、有勇有谋,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

生4:我最佩服《三国演义》的诸葛亮,他神机妙算,知天气、知地理、知人心。 师: 同学们对之前的课文掌握十分牢固,对三部著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古典文学的殿堂,去看看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内究竟是何等景象,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牵引导入,以四大名著为契合点,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也很好地复习了前面单元所学。)

师:请同学们翻开135页,快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拿笔做批注,遇到不懂的地方结合上下文的注释想一想。(下位巡视,调整学生坐姿)

师:(出示PPT,展示难读字音)考察下同学们的默读情况,谁来读一读?

生:纳罕、媳妇丫鬟、敛声屏气、放诞无礼、绾着、攒珠髻、赤金盘螭璎珞圈、洋绉裙、身量、风骚、破皮破落户儿、今儿、嫡亲。

师:(纠正字音)注意儿化音的读法,今儿、泼皮破落户儿。

生:(全班齐读)今儿、泼皮破落户儿。

师:这组词语里面除了生僻字外,还有儿化音和轻声,哪个同学愿意再来试一试? 生:纳罕、媳妇丫鬟、敛声屏气、放诞无礼、绾着、攒珠髻、赤金盘螭璎珞圈、洋绉裙、身量、风骚、破皮破落户儿、今儿、嫡亲。

师:(纠正字音)媳妇也是轻声

(师带读)媳妇。

生:(全班齐读)纳罕、媳妇丫鬟、敛声屏气、放诞无礼、绾着、攒珠髻、赤金盘螭璎珞圈、洋绉裙、身量、风骚、破皮破落户儿、今儿、嫡亲。

师:读的很正确。大家再来看,其中:“媳妇、风骚、可怜”这三个词语还是古今异义词,

我们一起把这三个词语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媳妇、风骚、可怜

师:(课件出示变红的字“媳妇、风骚、标致、恭肃、严整、敛声屏气”)这些变红的字,是不容易写对的字,大家快来书空一下,一会儿我们听写。(生,先自由书写,再拿出听写本,准备听写。)

师:我们开始听写,,写完了快速在小组内订正,可以参考大屏幕。(学生在小组内快速订正)

师:我们来看一下词语的掌握情况,全写对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字词学习和自读情况的落实。课前,教师布置了预习,主要有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发现提出问题等,一般是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助学习,课上,教师按照预习作业逐一交流落实。在字词学习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有所侧重地教,有的侧重于字音,有的侧重于字形,并当堂进行默写,检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二、整体感知,初悟“凤辣子”

师:且不知这来者系何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见后院中有人笑声,说??谁来读读?

(板书)她?

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读得很好,谁能把笑声加进去读一读?

生:哈哈哈,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远远地便听见笑声,你读。

生:(音渐大)哈哈哈,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远远地便听见有人笑,并大声地说道——

生:(齐)哈哈哈,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我们班上的林黛玉

师:在最有地位,最高权势的贾母身边,无论媳妇丫鬟还是少爷太太,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谨。我请同学们来演一演,假设我是贾母,在我身边的你们,连呼吸都不敢大声,恭恭敬敬地,目光都不敢斜视,更别谈说笑,一片肃穆安静。(环视)此时,这个人还未进门,远远地一边笑一边叫唤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你们说,这个她是个什么性格的人呢?

生:大胆。

生:张扬。

生:不拘小节。

师:同学们十分善于思考,把你们的综合起来,我们用一个程度更深的词,板书:张狂放肆。(提示做笔记)同学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哦!

(设计意图:初悟“凤辣子”的环节中,教师还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课文情境,穿插背景介绍,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感知当时肃穆的环境下王熙凤“辣”的一面,走入“凤辣子”角色当中。)

师:不见其人,已闻其声,再来看此人如何闪亮登场。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进来,此人打扮怎样?

生: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师:读得真好,跟顺口溜似的,简直可以去当央视主播了。我也来挑战下“顺口溜”式读法。(师快读)你们也在下面挑战下“顺口溜”式读法,同桌间互比。(学生兴趣大增,阅

读声一片)不仅要快,还要读得好,谁能读准节奏,读出韵律。

(设计意图:一学生十分流利地朗读出来,教师借机引入“顺口溜”式朗读挑战,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充满挑战和趣味)

生:(读出了节奏,但不鲜明)

师:(课件出示,标明节奏停顿点,范读)

生:(齐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

师:因年代较久,此人的服饰装扮与我们已大为不同,具体是什么样子的,金老师这里要留个小悬念,请同学们课后去查资料探究完成,下节课我请几个同学来具体讲解。现在不知她穿的到底是何样子,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她的装扮十分——谁来说说?

(设计意图: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以培养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激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生:漂亮。

生:富贵。

生:雍容华贵。

师:同学们说得十分准确。金老师性格活泼,所以日常喜欢穿一些色彩鲜艳的衣服。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个人的装扮看出这个人的性格,你的衣着打扮其实就是你的内心展示。课文中的这个人,她恨不得将全天下的金银珠宝都穿到自己的身上去,正好印证了她性格中的???

生:张狂放肆。

师:再来看下此人的相貌。我请全班女生读一读。

生: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师:俗话说“相由心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内心歹毒便会长得凶神恶煞,如果方正纯良便会长得温柔敦厚。把你们的脸抬起来让为师相一相。(目光巡视一圈)嗯,从你们的相貌中,我看出了我们五(四)班的同学都是善良可爱,勤奋并且多才多艺的。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片,从她的肖像中你看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生:威。

师:非常好,正如文中所言,“粉面含春威不露”,这也印证了她性格中的——

生:张狂放肆。

师: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贾母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她是——

生:(齐)凤辣子

师:(板书:凤辣子)“凤辣子”这个称谓缘何而来,辣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后面再来解答。(播放《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片段)

师:我们再来来理一理她们之间的关系(出示:贾母、林黛玉、王熙凤、姑妈)。谁来说一说?

生:林黛玉是贾母的孙女,王熙凤是贾母的孙媳妇,王熙凤口中的姑妈是贾母的女儿也就是林黛玉的母亲。

师:十分熟悉《红楼梦》,回答得真不错。贾母是贾府辈分最大,也是最有权势最有地位的人,若是谁取得了贾母的信任,她便在贾府站稳了脚跟。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她说了什么?

生: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她在干什么?

生:夸林黛玉。

师:谁再来夸一夸?

生: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哎呀,我听得骨头都酥软了呢。请男生把女生当做黛玉妹妹来夸一夸。

生:(男生齐)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王熙凤仅仅只夸了林黛玉吗?她还夸了谁?

生:贾母

生:还有贾母嫡亲的孙女

师:我们班的学生不仅会读书,而且善于思考。王熙凤表面是在夸林黛玉,实际是在讨好贾母,拍贾母马屁,顺带还夸了贾母的嫡亲孙女。你听,黛玉妹妹你真漂亮,老祖宗的基因好啊,黛玉妹妹就像迎春、惜春妹妹这些嫡亲的孙女一样漂亮。前面已经说过,讨好贾母便可在贾府中站稳脚跟,由此可见,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师:(提示)一句话便夸了三个人,个个不落,面面俱到,可见她为人如何?

生:聪明

生:狡猾

师:同学们很勤于动脑。聪明、狡猾、与人相处面面俱到,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圆滑”(板书:为人圆滑)。

(设计意图:此环节围绕一个“夸”字进行,引导学生在夸的程度、夸的动机、夸的全面中体味王熙凤的圆滑,层层引导,不断深入。)

师:哪里还可以看出她为人圆滑?

生:“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师:找得很准确,看白班。我请两个同学来演一演,去掉旁白。

生:(王熙凤)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生:(贾母)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生:(王熙凤)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设计意图:此环节掀起课堂一个小高潮,在演的过程中把握人物内心,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体验,孩子们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兴趣更高了。)

师:语气准确,动作到位,看来很有当演员的潜质呢。王熙凤在这个过程中情感转变非常快,她之前的笑是为了讨好贾母,她的哭是为了讨好贾母,后面又笑了还是为了——

生:(齐)讨好贾母。

师:的确圆滑啊。哪里还可以看出王熙凤为人圆滑呢?

生: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找得很准确,但是读得不是特别好。王熙凤是管家是主人,林黛玉远道而来是客,待客之道要如何呢,再请一个同学试一试。

生:(热情)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

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这段话中有3个问句,王熙凤需要林黛玉回答吗?从哪里看出来?

生:不需要林黛玉回答,因为她是一口气连续提问,中间并没有停顿。

师:非常正确。看似是在关心林黛玉,其实是假关心,她在贾母的面前展现她对林黛玉的热情和关心的实质目的是为了——

生:讨好贾母

三、归纳总结,总结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师:这让老师又想起了肖像描写的另外一句“朱唇未启笑先闻”,不正好显示了她性格为人圆滑的一面吗?我们来看看曹雪芹是怎么塑造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文中通过大量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来正面表现王熙凤,文中哪些是侧面描写王熙凤的呢?

生: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生: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师:贾母的话即表明了她对王熙凤的宠爱,又表现了王熙凤性格中泼辣的一面,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反衬出了王熙凤在贾府的特殊地位和她性格张狂放肆的特点。

师:学习了本文,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时时讨好贾母,为人圆滑、张狂放肆的王熙凤。我们伟大的毛泽东对王熙凤的评价十分高,称她可以当内务部长,有战略头脑。在《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成功,有人说“恨辣子、骂辣子,辣子不在想辣子”。这凤辣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今天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她就像一团谜,吸引了全世界亿万的读者,你想要真正地了解这个人,那我们就得走进《红楼梦》。感受曹雪芹人物描写的多姿绚烂!下课!

课后反思: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着重语言与外貌描写,并学习如何对人物进行正面与侧面描写。教学时我抓住“凤辣子”的语言、神态描写,在朗读的过程中去体味人物的性格特征。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中有许多词不常用,学生对这些词不理解,也不常用,我采取了领读的方式,然后以“挑战顺口溜”的形式激发学生挑战热情,简单了解句子。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我将《红楼梦》中截取的片段播放给学生看,更好地帮助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课教学中,我讲王熙凤放置于现代社会这个大背景中,以更客观的眼光去评价与分析这个人物形象,让学生从她的相貌、语言的字里行间去发现一个张狂放肆、为人圆滑的王熙凤,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王熙凤。

在四大古典名著中,学生最陌生最不喜欢的当属《红楼梦》了,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凤辣子”,甚至激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那本课的目标与宗旨便达到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