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兰州五泉山浚源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7:29 字数作文
兰州五泉山浚源寺字数作文

篇一: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五泉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级:11级资环三班

姓名:齐航 学号:11113337

目录

一 前言

二 调查区旅游区域

三 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四 旅游资源评价

五 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六 参考文献

一、前言

1.调研对象

州市五泉山公园景区 2.调研的目的以及意义

针对调查区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历史和现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旅游资源评价等几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对于五泉山公园景区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并最终结合自身感受和阅历知识,得出个人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建议。 3.调研的方法

亲身游览景区

询问景区建设相关人员以及当地居民 查询相关网站 搜集文字、图片资料

二 调查区旅游区域

景区结构 五泉山公园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五泉山下广场是来到五泉山公园的第一站。是各类交通工具的枢纽地,仅从市中心直达、经过此站的公交路线就不下10条,方便快捷的出租车更是可以迅速到达。广场前的停车场可同时容纳公交车辆、出租车百余辆。 (2)五泉山大门

泉山大门牌楼是各地游客游玩摄影留念必拍之地。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整体翻修,期间笔者数次前往,均被吃了“闭门羹”,相信相较于之前,应该会焕然一新。 (3)游乐园、动物园

为了投孩童之所好,景区内

有一个座小型游乐场,游玩设施一应俱全。五泉山动物园也是兰州市最出名的动物园,笔者童年时常常前去嬉戏,趣味良多。 (4)佛教寺庙

中国的古典建筑一直讲究“深山藏古寺”的隐约美感。五泉山景区内从山脚到山顶,一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点缀其间,比较著名的有嘛呢寺、卧佛寺等。 以上便是五泉山公园景区的主体部分,后面会有更细致的讲述。

景区概况 兰州夹在南北两山之间,南面的这座叫做皋兰山,五泉山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皋兰山的一部分。它背靠皋兰,面对市区,海拔1600多米,现在占地面积是27.6万平方米,它比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的一半还大。五泉山由“三山两涧”组成,山巅海拔1 600米,因山上有五眼分别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蒙泉、惠泉的清泉而得名,泉水甘洌。《大明一统志》记载:“泉有五眼,相传汉霍去病击匈奴至此,以鞭卓地而泉出。”甘露泉、掬月泉和摸子泉在中麓,蒙泉在东涧,惠泉在西涧。五泉山因地处第四纪下更新砾石底部的地下潜水露头处,泉水丰沛,明代时山上到处是泉,东西涧瀑布如长河进泄。直到清光绪年间,山上泉水亦可灌溉良田一千多亩。山上现在保存有明清以来的古建筑十多处,

篇二:五泉山古建筑群鉴赏

五泉山古建筑群鉴赏

一·五泉山园林建筑群悠久的历史渊源

史书记载,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抗击匈奴

经由此地。传说星夜行军来到山下时,已经人马疲惫,苦于干渴无水。霍将军性急用马鞭卓

地而泉出,连卓五鞭,遂成五泉。

在林木苍郁,清泉环绕,鸟语花香的园林内,分布着一组组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依山就势,

参差错落。具有观赏和使用双重价值的古建筑,是构成五泉风光的重要部分。

五泉山明清建筑以寺院为主。最早的一座叫崇庆寺,始建于元,明洪武五年(1372年)

重建。清乾隆、同治年间两次毁于战火,唯寺内“金刚殿”幸存于今。金刚殿建在2.15米的

高台上,平面呈长方形。由前后廊、殿堂、左右山墙、钟鼓楼几部分组成。廊宽3.1米,长

19.8米,有四根朱红色大廊柱。大殿面阔三间,宽约15米;进深一间,5.5米。屋顶为单

檐歇山式,屋角起翘,山脊有绿色琉璃装饰,煌辉耀眼。斗拱为一斗两踩二十一升式,饰彩

绘图案。大殿有隔扇门四扇,门阔四米。整个大殿显得雄伟、沉重。殿前院里,有明槐一棵,

身围五公尺,高十五公尺,距今已有600年历史。

酒仙祠:位于西龙口,崇庆寺西北侧。始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清代两次

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修。分东西两院:东院为酒仙祠,供李白、刘伶;西院为三圣殿、供

关羽、张飞、岳飞。当年院内还有奸臣秦桧的铁铸跪像。

嘛尼寺:明初建,喇嘛教寺庙。位于西龙口“惠泉”西侧山腰,浓荫之中。同治元年毁

于火,十三年重修。寺院屋舍分别取号迎绿、飞黛、听松、拜云、听泉,十分雅致;悬楼.命

名瞰霞、延月;楼下洞门取名依依径、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洞等。

文昌宫:明洪武年始建,后毁于战火。光绪丙戌年(1886年)重建。位于全山建筑中

轴线最上层。大殿座落在高台上,原供文昌帝君;下台为宫院,两层建筑。上层为三面悬楼,

中间是魁星阁。原五泉书院设在此宫。

武候祠:祀诸葛武候祠宇。始建于明,光绪初年重修。殿前悬楼名日“一览楼”。

大悲殿:武候祠东侧,俗称千眼千手佛殿。始建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光绪

年间重修。

清虚府:文昌宫西侧,现为外宾接待室。始建干清顺治十一年((1655年),康熙年

间改称清晖阁。光绪年间重修,改为灵佑祠,供泉神和雹神。民国10年(1921年)重修,

改称清虚府,供奉宋岳飞、杨业和清左宗棠,也称“左公祠”。

地藏寺:文昌宫东南侧,卧佛殿下。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建,依山大殿为地藏

寺,原供地藏菩萨,前有“旷观楼”。

卧佛殿:位于地藏寺之上山间。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始建。前有畅楼空悬,后

有依山殿宇三座。中殿内为释迎牟尼入涅梁塑像,(俗称卧佛、睡佛)两旁塑十八罗汉像。

光绪年间重修。1981年,重新复原后的卧佛长2.7丈,神态安详。

五泉山二郎岗的庄严寺相传为薛举的故宅,唐初建,元代重修,明清两代多次扩建,

原建筑布局宏伟,有过厅、大雄殿、五佛殿、钟鼓楼及东西厢房,西侧有花园。庄严寺为兰

州著名古建筑,以“三绝”(即塑绝、画绝、写绝)著称,原址在兰州晚报社,1995年迁建

于此。

二·建筑类型多样,造型及结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园林布局独特,景观丰富,造园理念为西北翘楚

州城南的皋兰山麓,海拔1600余米,是享誉陇上的旅游名胜。

,古木参天,山环水绕,清静幽雅。一组组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依山就势,参错其间。有“嵯峨宫殿耸青云”的金刚殿,有“飞阁阁等。布局各异,精巧玲珑,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兰山风光。这座名山古寺,多少年来,引来了无数诗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赞美曾有诗云:“水绕禅林左右连,萧萧古木带烟寒。共夸城外新兰若,自是人间小洞天。僧住上方为罨画,雨余下土应丰年。明朝再拟泉。”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大军长途拔涉来到皋兰山下,士兵和战马饥渴难耐,苦无可马鞭在山崖连击五处,鞭过处泉水涌流。五处泉水先是总称“饮马泉”,后又分别命名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

“惠泉”。山因泉而得名,泉出之神奇又显示山林之不凡。

五泉山的时期已无法考证。有记载的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五泉山建皇庆寺。此后,大规模兴建五泉山的是明代惠帝时的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四子,受封肃王。建文元年(1399),肃王府由张掖移跸兰州,朱英为繁荣藩都盛貌,大兴土木整修寺庙道观。修达三十余幢,使五泉山初具规模。后来清季又多次修葺增补,尤其是清末民初的陇上名士刘尔忻先生,募银四万两大事整修五泉山筑群得以保存至今。1982年之后,兰州市佛教协会对已经批准开放的寺院,进行了大规模地整修扩建。使经历了六百余年的昔日陇有浓郁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旅游胜地及“丝绸之路 ”上的一颗明珠。

浚 源 寺

上图为浚源正门

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原名黄庆寺。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按元代遗址重建,易名为“崇庆寺”。清乾隆、同治年间重加修补。清末名士刘尔欣募银整修后,题名“浚源寺”。

一座一进三院的建筑群。寺门是一高大轩敞的五开间砖砌牌坊。中门上方有刘尔欣手书的“浚源寺”三字砖雕门额,古朴而端方。中大地山河造成乐土,满林风月来扣禅关。 ”“我来敲不二法门催座上菩提快拨众生登彼岸,佛既辟大千世界种人间烦恼莫耽独乐守名:“流水今日”联云:“笑指河山问释迦不知我千圣百王继志传心之地种什么因结这般果,别开世界生盘古好度那五洲万国圆颅方趾天。”寺左门题额曰:“明月前身”联云:“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男可成佛女可成佛老者

里何人不抱佛心来。”

系浚源寺内第一重殿宇。始建于元代,明洪武五年(1372)重修,虽经清乾隆、同治年间两次兵乱,但金刚殿完好无损,距今已有6也是五泉山至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筑物。金刚殿建在高基之上,前后回廊环绕,斗拱飞檐,彩绘斑斓,庄严雄伟。殿内原塑有“被毁。现殿内所供“铜接引佛”,为1954年由兰州市庆阳路“接引寺”迁移于此。佛像系明代洪武三年(1370)所铸,身高5.33米万斤。佛像造形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原丰腴,怡静凝重,极富神韵,是我省唯一的一尊铜接引佛。有二联曰:“xi 八愿普去,廿五有同生正信合当一念一如来。”“因愁生死难逃每对金容而涕泪,为怖人身易失常祈宝手以提携。”

内西侧,有明槐一株,身围5米,高约15 米。东西角各有一圆门,东门曰“话月园”,西门名“拈花坞”。

上图为浚源寺“金刚殿”接引佛

殿两边无色界、有情天侧门,便到“大雄宝殿”。

是浚源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元代,明洪武、永乐年间重修,后因战乱,焚毁于清同治六年(1867)。民国初年(1919——1924年导再次修复。文革期间,佛像被毁。1988年,在已故五泉山寺院方丈融开大和尚和广大僧众,以及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浚源寺

管理,并清省工艺美术研究院工艺师何鄂等于1989年重塑了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迦叶、阿难、韦驮菩萨、十八罗汉等之不足。

东西两侧为观音殿和地藏殿。观音殿内供有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高1.8米,重约2吨,是1989年旋居缅甸的爱国华侨付凤英精细,线条流畅,披金袈裟,端坐莲台,为我省少有。地藏殿内供有木雕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为1994年兰州市佛教协浙江天台山佛像雕刻厂联系所雕。该雕像衣饰纹褶简洁流畅,丰颊修目,面带慈容。

即浚源寺的第三院,是已遭焚毁的藏经楼。现在矗立在荒基上的一座三层楼阁,叫“万源阁”,全为木质结构,36根木柱支撑起楼方,悬山顶的殿脊中央琉璃花宝顶高高耸立,远望犹如宝塔,雄踞于全寺的中轴线上,与金刚殿、大雄宝殿自然和谐地组成一个建是萃英门内旧举院的明远楼。1923年刘尔欣先生重修五泉山时将它移建于藏经楼的废址上,并更名。

清建筑以寺院为主

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建筑虽然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筑群体组合、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

篇三:新编五泉山 导游词

三、五泉山 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刚才我们品尝的兰州暖锅很香吧!不过它有很多脂肪的,下午我们要好好消化一下了!早上我们已领略了兰州黄河风情线的浪漫 ,想必大家对优雅的黄河母亲雕塑和中山桥\白塔山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我们再去看看与白塔山遥相呼应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兰州名山---- 五泉山 ..五泉山面积较大, 景点也比较分散还请大家注意跟上团队,而且这里游人比较多,还请大家保管好的自己的随身物品,下车时一定记好我们的车号和集合的时间..现在离五泉山还有几分钟车程,我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 .有没有游客还记得我们今天早上参观的黄河风情线在兰州市的那一面?当然是北面了!而五泉山就是与他相对的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也就是皋兰山的北麓,是一处“林木葱郁花草香,雕梁飞阁泉瀑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遐迩闻名的陇上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现存最早的一所建筑“崇庆寺”内的“金刚殿”,系明代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所建,距今已有600余年。其他建筑群均系清末陆续重修。` 1955年辟为公园

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那么五眼泉又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元狩三年(公元前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然很传奇,但五泉山“五泉”在过去的确充盈、甘冽,为周围群众的饮用和灌溉起到巨大的作用,也表现了兰州人民对霍去病大将的爱戴。(可讲霍去病大将的历史)

好 ,五泉山已经到了,现在我们下车去登山游览五泉山,去寻找这神奇的五眼泉!并看看五泉山的建筑 . 五泉山上还保存有自金代以来的数百件历史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于金朝泰和二年的泰和铁钟,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了。还有一尊铜接引佛,铸于1368年,就是明代始皇朱元璋刚当皇帝的那一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清朝字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文物。

说到五泉山的建筑修复和保护,还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物,就是刘尔炘先生。刘尔炘字又宽,号晓岚,又号果斋、五泉山人,祖籍山西,生于兰州,是甘肃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和书法家。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刘尔炘考中进士,并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和编修;1897年辞官回到兰州,受聘担任五泉书院讲席,就住在五泉山下,自号“五泉山人”。他创办了兰州第一所近代小学,1911年创立乐善书局,1922年修建五泉书院,为兰州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办学的同时,刘尔炘多方筹集资金,募银4800多两,在1919-1924年间对五泉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修建了牌楼、太昊宫、企桥、半月亭等景致,修复了倾圮的庙宇楼阁,并在园内题写了130多副对联。这些对联咏物寄情、诙谐幽默、寓意深远,不光有对自然风景的赞美,更蕴涵着对人生的体味,对游人的指点,活泼隽永,耐人回味,许多都是语含双关、文蕴两意的佳作。过去,经常有人专门跑到五泉山,来抄录他的对联。

游览五泉山可分西、中、东三路,三路均有楼台亭阁、长栈虹桥、清泉飞瀑,但布局各异,自成体系,各有独到之处。从中路上,其个建筑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主要集中在五泉山中峰高处。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文昌宫是五泉山最高的建筑,五眼泉就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回廊相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五泉山前,这个牌楼就是五泉山公园的大门,是山中所有寺院的山门,“五泉山”

三个大字就是刘尔炘书写的。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思是说,不论是游山还是玩水,人总会获得一些特别的感受,总能被激发出丰富的豪情。愿大家登游五泉山,情满五泉山! 现在我们进入大门,先沿中路参观。进门后迎面是一宽大的照壁,正面画者五泉山全景图,背面写有“ 真实无妄 ”。看完照壁我们进入的是五泉山广场,花坛前面有骠骑将军霍去病塑像,霍去病手握缰绳作于马上显得微风凌凌。再往前走,我们眼前有座雄伟的门楼,高悬在上的“乐到名山”四个字,是当代已故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进入门内便是蝴蝶厅,亭前立着一尊崭新的铜像,即孔子行教像。是1999年由香港孔教学院17任院长汤恩使捐赠。出门后正面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五泉山最古老的寺院叫浚源寺(又称崇庆司),是我们参观的重点建筑之一。寺内有大雄宝殿、金刚殿(即明崇庆寺中殿)、卧佛殿、碑亭、钟鼓楼等。初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前院有明槐一株,高15米,树围5米,已有600多年历史。金刚殿大殿系歇山式屋顶,斗拱飞檐,雕梁画栋,结构精巧,气势庄严。殿内原塑四大金刚,今已荡然无存(现在看到的是复原的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四大金刚),只有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一尊铜接引佛(阿弥驼佛)和铁筹的莲花基座幸存。佛像高一丈六尺(5.33米),去佛陀丈六金身之意,围圆2.7米,重20000余斤,站立在莲花铁座之上,面目丰腴,微露笑容,衣褶清晰,左手托钵,右手微伸,施无畏印,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身的样子,又似向中外游客致招手礼。佛像原来在接引寺(现庆阳路小学)内,后来佛殿倒塌而压碎,1953年市政府将碎片铆接内设钢架固定,重镀金身后移入金刚殿内。文革时期又险遭劫难。

现在我们出寺院沿西路继续上山。从西路前行,循西长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轮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桥,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紧依在企桥边。泉圆形,四周绿树掩映,芳草环绕,泉水清澈见底,味甘甜,宜于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实惠,故名“惠泉”。

离开惠泉,踏着一道道青石阶回旋而上,就到了久负盛名的“嘛尼寺”。这里古槐浓郁,寺院清幽,一排悬楼横压寺门,东为瞰霞楼,西为延月楼,庭院曲折有致,为藏传佛教寺院。我们先来参观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寺,要进入嘛呢寺,首先要经过一条长长的阶梯,坡度较大,登上去有点不容易,这也许能考验善男信女的虔诚。在我们的右上方,大家看,立着一对杆子,上面还飘着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吗?对了,那叫嘛呢杆,是藏传佛教里的一种圣物,信徒们把佛经写在幡上,每当风吹过一遍,就相当于把经文念了一遍,这和我们在电视上常见的转经筒的作用是一样的。嘛呢杆后面的那座建筑就是嘛呢寺,是西侧山坡上的主要建筑群,也是五泉山上惟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或“喇嘛教”,主要流行于藏族居住区,蒙古、土、羌、裕固等民族也都信奉。喇嘛教以密宗为主,以无上瑜伽密为最高的修行。这寺前古树参天,寺旁有石桥流水,风吹树摇,泉落水响,真是“泉水响云绿,树高摇山青”。在这寺前停留片刻,准会使你横生遐想。

嘛呢寺正门上方中央有一个大法轮,两边各有一鹿,这是藏传佛教寺院的一个标志。进入寺院,迎面是一尊大肚弥勒佛,其前香火不断。他的身后是韦驮塑像。这个韦驮,金盔金甲,两脚平行而坐,十指合掌,横宝杵于两腕间。这个形象意味着,五泉山嘛呢寺不接待外来的云游僧人。

这里有一个大经轮,僧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它,同时口中反复念诵“嘛呢”,也就是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就可得到解脱,功德圆满。经轮转一圈,就等于念了一遍所有的经卷。因此,信徒们除了在佛殿、经堂、寺院周围转动经轮外,还要在家中旋转。信教的藏族同胞家里,一般都有大小不同的经轮,有手摇的小经轮,有旋转

的大经轮,只要有空,时时摇转。游客到此,也会旋转七圈,祈求佛爷给自己一个好运气,或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大家不妨转转,一家要顺时针方向。

嘛呢寺正殿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74年,其余建筑都是刘尔炘先生扩建的。寺内本来辟有依依经、仄仄门、曲曲亭、重重院、叠叠园,名称形象有趣;一些寺舍还题以迎绿、飞黛、听松、拜云等雅号,现在许多都已废弃。正殿供奉的主要是观音、普贤和文殊三大菩萨。西侧的偏殿里,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地藏菩萨曾经发过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是一位留一切幸福给别人的菩萨,世人称他为“大愿”。

出嘛尼寺,向高处继行,只见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泻壁下一汪清潭中,这便是西龙口。现在这里水不大。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护,源流纤细,久雨不淫,大旱不干,饮之犹如甘露。相传此泉合“天下太平,则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宫。宫东侧有一垣花墙,其花瓶状小门的门楣上,大书着三个淡灰的隶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几眼泉迥然不同,说它是泉,其实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样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约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盘中,“掬月”雅名由此而来。这里还是西、中、东三条上山路径的汇合处。

与文昌宫毗邻的是旷观楼。登楼俯瞰,兰州市容尽收眼底。楼下有一深约10米的古洞,洞底聚有一汪泉水,水底布有花石瓦砾,这就是五泉中的“摸子泉”。常有信男善女钻进洞中,用手在泉水中摸索,摸着石头则得男,摸着瓦片则生女,刘尔炘曾在洞门口书一对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

出旷观楼榜着山岩再向高处登攀,就到了千佛阁,是清代建筑,为五泉山最高的建筑物。它修筑在东龙口的飞瀑上面,气势雄伟壮观,地形险要惊人。凭栏下望,只见东长廊凌空而下,把半壁园林团团围起,象捍卫林泉的长城。 迈出千佛阁沿东长廊(有240多台阶,97楹的长廊)缓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这儿上临东龙口,下濒蒙泉。仰视可观东龙口飞泻而下的瀑布,俯瞰则可饱览五泉之冠的“蒙泉”。“蒙”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为水,艮为山,用“蒙”字概括东谷面貌,含山下有险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诗赞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还有说适合于冲泡四川蒙顶茶,而叫蒙泉。

由东长廊西望,在那高耸、陡峭的青云梯下有一个四角钟亭雄立山腰。亭内悬挂一个高约3米,口宽2米,计重10000斤的泰和钟,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鉴镐监视铸造。此钟造型雄伟,声音洪亮,所铸铭文,清晰可辨。原悬于普照寺(兰园旧址)钟鼓楼,为兰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1939年日军对兰州三次空袭,将有1300多年历史的普照寺夷为平地,只有铁钟保存完好(称奇)。解放后移至五泉山,现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从钟亭而下,过万源阁,就又到了从崇庆寺,出来顺道而下,五泉山公园内还有孙中山纪念堂一坐,该堂前有矗立着孙中山铜像一座,铸成于1926(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去世一周年而铸),高2.5米,底座高3.5米。该像原立于兰州中山林,1952年纪念堂建成之时移入。

兰州市动物园也在这里,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大象馆等,有相当数量的珍惜保护动物.,但比起我国其他大城市来说,动物园规模较小。

好了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将五泉山主要景点介绍完毕,现在大家自由活动半个小时,然后在公园门口集合上车。

篇四:鸠摩罗什寺住持理方法师

鸠摩罗什寺住持理方法师

理方法师,生于1970年, 1988年9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五泉山浚源寺礼谛显上师剃度出家。1994年7月考入北京中国佛学院,经过四年的学修,完成本科课程,于1998年在中国佛 学院本科班毕业。之后于1999年考入斯里兰卡(Sri Lanka)克拉尼亚(Kelaniya)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

2001年在斯里兰卡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获佛学硕士学位。2002年4月,又考入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攻读哲学博士,研究早期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名著《大毗婆沙论》,于2005年8月在克拉尼亚大学巴利语佛学研究所完成博士课程。

2005年10月回国后,得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焕长老付法授记,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同时出任甘肃省武威市平心寺住持。2006年1月应香港佛教联合会 的邀请,经中国佛教协会的推荐,到达香港,住香港观宗寺,担任香海正觉莲社学务发展主任。2006年11月18日,在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座下嗣天 台宗法脉,被授记印可为天台宗第四十七代教观总持传人。

2007年8月,甘肃省兰州市佛教协会召开第七届代表大会,理方法师当选为副会长,同年又在在武威海藏寺嗣法幢宗法脉于理智法师座下,被授记印可为佛教法 幢宗第四代传人。2007年12月,应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佛教协会与鸠摩罗什寺的邀请,回国到武威鸠摩罗什寺担任住持,同时增补为凉州区佛教协会副会长。

篇五:佛舍利千年一现 大云寺盛世重光

佛舍利千年一现 大云寺盛世重光

我县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盛大举行

6月19日,我县大云寺广场前人潮如涌,蔚为壮观。当天是农历5月12日,1000年前的这一天,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瘗埋地下,1000年后的同一天,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安奉在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园舍利塔地宫,可谓“千年一现”、“盛世重光”。

由甘肃省平凉市佛教协会主办、泾川县佛教协会、大云寺管委会承办,举办了这次大云寺落成暨佛舍利安奉法会。安奉法会规模宏大、非常隆重。上午9点半,舍利迎请仪式拉开序幕,诸位法师在舍利出土原址上焚香诵经;舍利从宋代龙兴寺地宫遗址出土现场迎出后,在由上千名高僧、居士组成的方队的护送下,进入泾川大云寺佛教文化园舍利塔地宫。在法师和信众随行护持之下,将舍利迎请至大云寺前区广场,并为大云寺揭牌;迎请法会最后由诸位高僧大德为大云寺开启山门并迎请舍利入寺。随后,进行佛舍利安奉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发来贺词,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西安大慈恩寺方丈增勤大和尚,陕西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大兴善寺方丈宽旭大和尚,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兰州五泉山浚源寺方丈理因大和尚,甘肃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平凉市佛教协会会长、平凉市法轮寺方丈妙林大和尚等高僧大德拈香礼拜,举行了隆重庄严的舍利安奉和宝塔佛像开光仪式,西安献供团进行了献供。平凉市及泾川县相关部门领导;市、县佛教协会负责人;高僧大德、善信居士及周边群众6万多人见证了这一佛教界盛事;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大公报、香港商报、凤凰卫视、甘肃电视台、凤凰网、腾讯网、大公网、搜狐网、土豆网、网易等40多家媒体现场采访报道。

宋代泾州龙兴寺佛舍利的发现,源于一次窖藏佛像的出土。2012年12月31日上午,我县城关镇修建道路时,在大云寺地宫东侧发现一处佛像窖藏。1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考古所组织专家对出土文物进行清理挖掘。1月9日,在对窖藏佛像周围现场进行清理时,又发现另一处佛像窖藏,同时发现一处地宫遗存。从地宫遗存内出土陶棺一具、铭文砖一块,铭文共425字,有“大宋大中祥符六年岁次癸丑五月辛卯朔十二日壬寅,泾州龙兴寺曼殊院念《法花经》僧云江、智明同收诸佛舍利约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于本院文殊菩萨殿内葬之”等记载,可以明确判断佛舍利埋藏于宋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5月12日,系宋代泾州龙兴寺僧人云江和智明经过24年的辛苦奔波,在全国收集诸佛舍利二千余粒并佛牙佛骨,瘗埋于泾州龙兴寺曼殊院文殊菩萨殿内。近期有关方面专家对陶棺进行了保护清理。陶棺开启之后,一共出土了4层佛骨,清理出了6个琉璃瓶,其中1个琉璃瓶底部破裂,有一部分舍利散落,约1000余粒。目前看来,舍利的总数很有可能与铭文记载的2000多粒相符。

这次安奉佛舍利的大云寺佛教文化园,是我县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在1964年发现的唐代大云寺地宫原址兴建的,规划总面积364亩,总体设计为仿唐建筑风格,分为中心区(博物馆)、服务区和景区广场三部分。中心区(博物馆)先后建成了舍利塔及其地宫、钟鼓楼、东西碑亭,以及接待、管理、服务三个中心等工程,已具备安奉舍利和正式开放条件。201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依托当地丰富的佛教遗存,我县还布设了佛教艺术陈列馆,展出当地出土金、铜、铁及石质佛教造像66件,均为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陈列馆于佛舍利安奉法会前一天开馆。

我县2013年发现佛舍利之前,还于1964年、1969年分别发现佛舍利。1964年12月下旬,城关公社水泉寺大队贾家庄生产队社员在平整土地时,意外发现唐代大云寺地宫,从地宫内出土“舍利石函”。石函函盖正中刻有“大周泾州大云寺舍利之函总一十四粒”字样,四面刻有铭文。舍利石函共5层,依次有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琉璃瓶中盛佛祖舍利14粒。

大云寺地宫及其五重套函的出土,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亲自鉴定了大云寺出土的五重套函,指出“舍利石函,贵在石函”,将其评定为国宝级文物。《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称大云寺地宫和石函中的金棺银椁铜匣,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佛教,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在佛教考古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县大云寺出土的佛祖舍利及其五重套函作为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代表,曾多次到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巡回展出。2004年以来,中央电视台相继播出《国宝故事·甘肃泾川大云寺舍利》和《大云寺佛舍利套函》专题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华佛教信息网等国内120多家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甘肃日报》刊发长篇通讯《拂去岁月的尘封》,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目前这批舍利及套函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

继1964首次发现佛舍利,1969年我县在大云寺以西又发现北周宝宁寺遗址,出土比丘慧明造佛舍利套函,套函由石函、大铜函、小铜函、琉璃瓶组成,琉璃瓶内有舍利数十粒。目前这批舍利及套函保存在平凉市博物馆。

泾川古称泾州,西汉设安定县,东汉置安定郡,北魏建泾州,隋代置安定郡,金大定七年泾川县名见于史册,但仍置泾州,建州置郡设县已有2100多年历史。据记载,全国各地的唐代大云寺自武则天之后称为中兴寺、龙兴寺,至宋代仍称龙兴寺。因此,泾川县于1964年发现的唐泾州大云寺和2013年发现的宋泾州龙兴寺应是一脉相承。

我县先后三次发现佛舍利,充分证明泾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之后具有唯一性的佛教文化中心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在佛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舍利事件是阿育王十九塔和隋文帝分舍利,都与泾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西域文献》记载,华夏阿育王十九塔的第九塔在泾州姑臧寺。又据《大藏经》记载,隋文帝给泾州大兴国寺分了佛舍利。

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泾川同样处于非常突出的地位。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泾川首当其冲。最早兴造铜佛像,泾川发现有十六国先秦时期的鎏金华盖四件组装铜佛像。北魏大兴石窟,泾川有600多个石窟组成的长廊。武则天大兴大云寺,泾川建大云寺还发现佛舍利。佛像窖藏多集中在宋代,泾川发现有两个宋代佛像窖藏又以窖藏护持着诸佛舍利。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兰州五泉山浚源寺)

我县的佛教文化资源极为罕见,历史上先后有14位帝王下诏或敕赐兴泾州佛事,境内现存、发现和出土的舍利塔遗址、佛舍利、石窟、佛像等佛教文化遗存1500多处。始凿于北魏太和二年(公元479年)的王母宫石窟和始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的南石窟寺,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母宫石窟现存大小佛像200多尊,雕像和壁画精美绝伦,与莫高窟和云冈石窟相似。南石窟寺现存高大立佛7尊、胁侍菩萨14尊,与庆阳北石窟寺并称“陇上石窟双明珠”。以南石窟寺为中心,沿泾河两岸有各类石窟群、石窟龛多处,形成了国内罕见的“百里石窟长廊”。另外,泾川还存有北魏“南石窟寺之碑”、元代“镇海寺碑”、西秦“归义侯印”、金大安铁钟等多处佛教文化遗存。

我县2012年底发现的佛像窖藏,被国内学术界一致认定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共出土各类单体造像、造像碑(塔)等270余件(组),主要为石造像及少量陶造像、泥塑造像。大型立佛像高度多在1.4—1.7米之间,小型造像高度多在0.2—0.5米之间。从造像年代上看,上至北魏早期,下至北周、北齐、隋、唐、

宋等时代,多为北朝所造。质地有石质砂岩、青石质、陶质、泥质。大部分佛像有彩绘,其中贴镀金的佛像约8件左右。造像内容有立佛、坐佛、弥勒、交脚弥勒、释迦多宝、维摩诘、思维菩萨、净瓶观音、菩萨、千佛碑、造像碑、造像塔、《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咒》陶质经幢等,少数造像风格极为罕见。文化部原副部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兰州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杜斗城、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建林、总工程师杨军昌,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杂志主编黄夏年、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杨曾文、原法门寺博物馆馆长韩金科、中国社科院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汪海波、原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博士等数十位学术界资深专家分别到泾川,实地考察大云寺遗址出土文物,认为已经出土的佛教造像涵盖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各个时期,时间跨度长达600多年,造像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多数表面有贴金或彩绘,造型精美,生动传神,既具有强烈的时代共性,又具有浓郁的陇东地域特色,从形成时间看,与陕西、北京、山东等地出土的佛教造像相互衔接,从种类、造型、风格等方面看,与巴基斯坦的佛教造像相似,为研究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相关情况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见证,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和学术价值。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