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读白杨礼赞有感500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1:32 体裁作文
读白杨礼赞有感500字体裁作文

篇一:读《白杨礼赞》有感

第二期

文 稿 集

银川大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二零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读《白杨礼赞》有感

与《白杨礼赞》结缘还得要从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说起。读过《子夜》后我被文中深刻的参与情结、丰碑情结、乡土情结以及原型情结所吸引,字里行间的感情也一点点感染着我。当然,对茅盾文学的喜爱也自此产生,可以称得上一发不可收拾。

不得不说说《白杨礼赞》的伟大,正是这篇文章改变了我对荒凉的理解,明白了守候的意义,教会了我如何去尊重军人。

两年前,我从网上结识了一位远在西藏阿里服役的士兵。他告诉我,军人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不是谁能轻易改变的。作为家中的长子的他,也就理所当然的寄托了所有人的期望。而心怀报复的他却抛弃了家人希望,唯独把失望留了下来,独自踏上了当兵的旅途。

也许,当兵会后悔两年,不当兵却要后悔一辈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生活的苦没有谁能真正体会的到。只有自己真正参与了,经历了,你才能对军旅生活有另一种看法,对于军人,你才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西藏阿里自始至终都被称为“生命的禁区”,高寒缺氧,交通匮乏,终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守候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边疆,守护着阿里的民众。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读白杨礼赞有感500字)

我曾经问过他:当兵苦吗?当兵累吗?把你分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当兵,难道你不想家吗……他说:我想,我日夜都在思念着我的父母,思念着我梦中心爱的姑娘。曾几何时,听着电话那头父母的嘱托与牵挂,逃避和退缩始

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我恨不得自己当初没有过这样的选择,也不用父母在那头牵挂着,无休止的想念着。当兵4年了,我只回过一次家,见到父母的那一刻我只能用庄严地军礼来回报他们,因为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和报答……

每当想到他,就会想起那象征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的白杨树。它是那样的倔强,独自傲立于荒凉的大西北,不畏风霜雪雨;它是那样的乐于奉献,默默坚守着那份“平凡的岗位”,陪伴着小哨所边的战士,不畏孤独相随;它又是那样的力求上进,枝叶相靠,肝胆相照,就算倒下的那一刻也不会散落一地,最终支离破碎。 从此,我喜欢上了白杨,喜欢上了那一抹军绿,喜欢上了它所代表的那一层含义。

如今,我已步入了工作岗位,对于这份职业的喜爱,溢于言表。物业——辛苦我一个,欢乐你全家,热心服务于每一位业主,只为让您天天满意。大地孕育了我们,而大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也如同一棵白杨扎根在银川这片热土上,每一个部门是它的枝,每一位员工是它的叶,我们就像白杨一样团结着,紧紧围绕在一起,力求上进,奋勇向前,为银川大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创造更多的奇迹,带来更多的荣誉。

正如,一枝一叶总关情,取舍之间。取的是那份平凡,舍得便是那所有的美丽光环了。

银川大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综合事务部

王 慧 2011-5-30

篇二:《白杨礼赞》读后感

《白杨礼赞》赏析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从1940年5月起,茅盾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下了这篇文章热烈的歌颂他们。 这篇散文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抒情的语言】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文章开始,就照应题目,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接着作者抛开了白杨树,描绘起了高原景色。高原是怎样的呢?“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些描写成功地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所以作者在这里很自然地点出一般人都会有的感受:雄壮或者伟大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文笔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另外一种感受:看久了,也许会有单调、厌倦之感。这样写高原景色,真可谓是一波三折。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积蓄了气势。

作者接着用“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为白杨树做了画龙点睛的总结。文章后部分作者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充满激情的表白,起到主题不断地升华。

作者从容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象后先以比喻勾出西北高原的特有景色,然后分写“黄”与“绿”。不仅讴歌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并且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深表赞叹。接着,又用彩笔浓抹出西北高原的特色——“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就自然令人产生“雄壮”或“伟大”的感觉,但同时也会感到有一点“单调”。

在指出不足之后,由景及树,将白杨树引到读者的眼前。白杨树不是生长在南方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沃土中,而是生长在天地开阔、一望无际的西北高原,它以坚强挺拔的英姿傲然耸立着。映入作者眼帘的,是“一排”、“三五株,一株”,由远而近,看得更真切。这不能不使作者“恹恹欲睡的情绪”为之一振,并发出惊奇的赞叹。

先写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全段呈“总——分——总”结构。第

1句总写,概括全段的中心内容。“笔直”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力争上游”既是白杨树的外形特征,也是白杨树内在精神的外露。第2-5句从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说,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外在形象,每一细节描绘,都体现了“力争上游”的特征:干,写出其高大正直;枝,写出其团结向上;叶,写出其顽强不屈;色,写出其平凡朴实。最后两句是总说,但内容已经深化,着重写白杨树的内在气质,突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个性特征。

【歌颂白杨树】

行走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之上,望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株株,一排排的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缺乏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实在当不起“美”之一字。然而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亦不乏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使世人牢牢的记住了他的身影。这便是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的凛冽。茅盾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的人民的沸腾生活,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而我们,应该去学习白杨树的精神,用行动去证明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

茅盾先生对北方白杨的赞美,直抒胸臆,发自肺腑,他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白杨精神,歌颂的是一种回荡在天地间的粗犷豁达的品格,把它当成西北大地一个昂昂蓬勃的生命象征。从茅盾先生的文字里,我才读懂了人活着的意义,人活着需要有一个精神的支撑点,这就是做人的尊严和品格。而且这种品格、尊严,是以高尚、正义为魂魄,以伟岸、峻拔为外形,以高耸入云、潇洒豁达的气概为风致,因而不怕风吹雨打,不惧冷嘲热讽,更不在乎人情淡薄和冷遇挫折,无论什么时候,都挺直了脊梁,义不容辞的担当着责任和使命,高擎着信念的旗帜,坦荡无畏,茁壮成长。

再次阅读《白杨礼赞》,心头依然感动不已。尽管经历中多了无以计数的艰难和辛酸,眼目中多了如许的沧桑和悲怆,有时脚下落满了残枝败叶,也有时不由自主地深陷萧瑟和窘困之中,但是,白杨树依然巍然矗立,直冲霄汉,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无论遭际和境遇如何,人只要具有白杨伟岸的姿态和品格,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中扎根、发芽、成长,广取雨露阳光,站立成顶天立地的形象,标致、英姿飒爽,引导着生命奔向万里无云的碧蓝晴空。

白杨树是军人的象征,他们用他们的身躯和热血保卫这个国家,保护人民。他们的无私奉献、坚毅不拔、力争上游都是值得我们去敬佩的,我不敢说去学习,因为我知道这对我来说太难,这种顽强的精神不是我想学就能学会的。然而,我一定会去敬佩这种白杨树的精神,去赞扬这种优良的品德,军人的伟大,白杨树的不折不挠会一直被人们所歌颂!

篇三:《白杨礼赞》读后感

《白杨礼赞》读后感

今天早上,我读了茅盾先生写的文章——《白杨礼赞》。

文中写到:白杨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读到这里,我不禁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对面是高高的楼,而那棵在窗外陪伴我多年的白杨树确不见了!我不禁四处张望,原来我已搬家,我已不在我以前的家。我便想念起先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春天,它长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参!想到这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篇四:《白杨》读有感

《白杨》读有感

前几天,我们学了《白杨》这篇课文。它是当代作家袁鹰的作品,选自于《风帆》散文集的其中一篇。

表面上看这篇课文在描写白杨,但是深入观察,深入思考,其实它是在赞扬、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在文章的十四自然段,爸爸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他,他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使我感受深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是坚强不动摇,“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句话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而触景生情,以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像白杨一样坚强不动摇。说杨树,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是借物喻人。

文章的最后的一段,只所以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担心生活在北京无忧无虑的孩子们,不仅不能接管新疆创建者这种重大的任务,就连新疆那艰苦的生活都挨不住。可是当他看见白杨树旁边的小白杨,应风沙成长起来的小白杨树。他就相信他的孩子一定可与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从这段可以看出,父亲对祖国的付出多大。虽然祖国把它发配到边疆工作,但他没抱怨半句,他不仅要把自己奉献给祖国,换要把自己的孩子也奉献给祖国。假如我是他父亲,我死都不会去边疆,更别说把孩子接过去。但学了这篇课文,我会学习“父亲”这种精神,还要发扬光大。

篇五:《白杨礼赞》阅读理解题集

《白杨礼赞》阅读理解题集

(一)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的所有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入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

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选择甲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甲段文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美的?写白杨树外

形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段文字中有些地方写白杨树的神美,内在美,请在选文中选出能体现白杨树内在美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文字中第①句话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5.乙段文字运用的是________的写法,其作用是_____

6、 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句中的"虽""却"

两字去掉,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B

2.干、枝、叶、皮 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3.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4.拟人,总写白杨树外形美

5.对比 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深化了主题。

6、表达效果不好,因为原句将环境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生命力做对照,更能突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精神。去掉"虽""却"两字后,减弱了这种效果。

(二)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力求上进的精神。

1、选文采用了什么写法?(至少说出两个)

2、联系当时的社会形势,具体阐释白杨树象征的华北平原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3、你如何评价茅盾先生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

【答案】1、欲扬先抑,反问加排比,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展开联想,由赞美树到赞美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托物言志。2、日寇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3、好,语言铿锵有力,感情强烈浓重,富有感染力。(或不好,读者品味想象的空间少,少了含蓄蕴藉之美。)

(三)

阅读《白杨礼赞》第7段,完成下列各题。

1.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答案】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四)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17分)

时间:2011-12-25 21:00来源:未知 作者:佚名

文章来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它没有波娑的姿态,没有曲屈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通,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17)

9、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4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