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4:16:26 作文素材
篇一: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详析版
(山东卷)14.阅读下 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艳丽 “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
①楚酒:楚地产的酒。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觅得佳句便写下来放在衣袖中,既然“满袖风”,自然没有诗句了。
【今译】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释】
①把,持。山瓢:葫芦瓢做成的酒具。②引睡:犹催眠。
③乔木峥嵘:高大的树木。这里似乎暗指宋王朝不知爱惜、擢用真才,使自己闲置。《孟子·梁惠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今译】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题解】
这两首诗表现的依然是那种寄人篱下,满怀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愁绪。表达了对无所作为的苦恼和无奈。其一,说自己借酒浇愁愁不去,园花无情依旧红,有谁能理解苦寻诗句以寄托愁思的诗人呢?古诗百科独家首发其二说的是别笑我好酒贪杯,只有酒能使我酣睡而暂忘痛苦。一旦清醒,月光下峥嵘的乔木又会引发起我的故国、身世之悲了。
【赏析】
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
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酲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
色,正站在小园亭中的一角,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
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明月下、树影间。
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创作灵感的来临,有时确实需要外物的引动。正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陈与义在这两首绝句中描写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体验的色彩,亦可见出作者倜傥佻达的个性。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 郎 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结构作用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解析】解答此题,要学会运用一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来概括,比如,对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案】虽然两首诗都写到“灯前”,但是,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的 “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的“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术、愉快交谈的生活情象,从而引出了下文渔人笑说的内容,用平易朴素的语言表达出艰辛人生中的诗意美。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到,虽然题目只是问的两个“灯前”所表达的不同意思,答题时必须紧扣这个基调。
韦庄《含山店梦觉作》诗歌赏析
【注释】
①含山:唐武德六年(623),分历阳县西部地区原龙亢县境域设含山县,县以境内的含山命名。含山,又名横山。《清一统志》说:“在含山县西三十里,崔巍雄峻,群山列峙,势若吞含,唐因以名县。”《太平寰宇记》又说;“以县境众山所含,故名含山县。”一说含山在今山西闻喜。 ②袂:衣袖。 ③觉:睡醒。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乡思的经典作品。
在唐代诗人那里,“回家”与“仕进”是一对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对于锐意进取、自视甚高的唐人而言,若是功业无成,宁可“一醉任天涯”,决不轻易还家,必须坚忍地前行。这便
篇二: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艳丽 “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清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句中描绘的园花“百般红”,即色彩艳丽的特点,乔木“峥嵘”,即高耸峭拔的特点。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①行为洒脱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情趣高雅 “亭角寻诗满袖风 ”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此题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注意诗下的注释,这两首诗下面有对“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我们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然后抓住对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分析人物的特征。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描写的具体词句主要有“楚酒困人三日醉”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 “醒来推户寻诗去”,由此我们便可准确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其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注释】 ①楚酒:楚地产的酒。唐皇甫冉《送从弟豫贬远州》:“忧来沽楚酒,玄鬓莫凝霜。”困人:使人倦怠。 ②陈居士:陈与义自称。古有德才而不仕者称居士。 ③亭角句:谓苦寻诗句却无所获。觅得佳句便写下来放在衣袖中,既然“满袖风”,自然没有诗句了。
【今译】 楚酒使人倦怠,我接连醉了三天,谁料到春雨过后鲜花竟红遍满园。可惜没有人能画出我惆怅的影象,在亭角寻觅诗句却只有清风把两袖涨满。
其二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释】 ①把,持。山瓢:葫芦瓢做成的酒具。②引睡:犹催眠。 ③乔木峥嵘:高大的树木。这里似乎暗指宋王朝不知爱惜、擢用真才,使自己闲置。《孟子·梁惠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今译】 请不要嘲笑我好酒贪杯,苦恼中只有它能催我入睡。醒来时推门走去寻觅诗句,伴着明月在高耸的大树间徘徊。
【题解】 这两首诗表现的依然是那种寄人篱下,满怀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愁绪。表达了对无所作为的苦恼和无奈。其一,说自己借酒浇愁愁不去,园花无情依旧红,有谁能理解苦寻诗句以寄托愁思的诗人呢?其二说的是别笑我好酒贪杯,只有酒能使我酣睡而暂忘痛苦。一旦清醒,月光下峥嵘的乔木又会引发起我的故国、身世之悲了。
【赏析】 这两首绝句,是陈与义自述其创作情状的,格调轻松,语句诙谐。 第一首绝句中,作者畅饮了楚地的美酒,酣醉三日不醒,此时小园里的花儿,经历了雨水的洗拂,洗出了分外明艳的红色。此际销魂,诗思泉涌,一句“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是自嘲,亦是自诩。看吧,一位宿酲初醒,便尔寻诗的诗人,此时面对满园的春色,正站在小园亭中的一角,一面欣赏着这美丽的风景,一面在苦思冥想,搜寻着最能够表现这自然美景的诗句。一阵清风吹过,诗人的袍袖被风吹得鼓了起来,这满袖的清风,不正是诗人的诗思最好的凭借吗? 第二首绝句中,作者强调了美酒的作用。他说,我就爱喝点酒,拿着葫芦瓢悠哉游哉,你们可不要笑我。“侬”,是“我”的自称。酒这个东西,在忧愁之时,能让你酣然大睡,其功至高至奇,切切不可轻忽。大抵诗思愁郁之时,智慧否塞,难有新意,不如以酒浇愁,先大醉一场,待到从醉中醒来,头脑分外清明,推门出去,找寻那逝去的诗思,抬头兀地看见满院的乔木,在明月的映照下,呈现出各种峥嵘的姿态。此时物与情会,景与境偕,诗思的泉涌,也正在这明月下、树影间。 文学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然而创作灵感的来临,有时确实需要外物的引动。正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物色》),陈与义在这两首绝句中描写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体验的色彩,亦可见出作者倜傥佻达的个性。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篇三:2014高考山东卷>陈与义阅读答案鉴赏
2014高考山东卷>陈与义阅读答案鉴赏 阅读答案鉴赏
2014高考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酔,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愛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糙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殿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4
分)
答案:艳丽
清幽
1.“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2.“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
1.“楚酒困人三日醉”“愛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2.“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诗中“亭角寻诗满袖风”可谓陈与义寻诗的白描,而”醒来推户寻诗去”可见其痴迷的程度.
陈与义的”新体”诗
陈与义(1090一l138)是南北宋之交着名诗人,他的诗在当时被称为”新体”.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最早提出这一说法:”晚年赋咏尤工,摺绅士庶争传诵,而旗亭传舍摘句,题写殆遍,号称’新体’.”(《丹阳集》卷八)那么,陈与义的”新体”新在何处?体现出什么样的诗学观念?对后世有何影响?都是值得追问的问题.
“新体”是相对什么来讲的呢?葛胜仲并没有具体说明.两宋之际的诗坛,正值江西诗派风行之时,派中诗人提倡”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历”,专意于文字,重艰深瘦硬的风格.而其末流,更是对黄庭坚的字法,句法亦步亦趋,故而诗歌题材过于狭窄,作品境界卑弱,呈现出一种颓势..
在此情况下,江西诗派中的有识之士希望能改变这种局面,吕本中就是其中的一位.政和三年(1113),他就己经意识到不能只学黄庭坚诗的流弊,而应当以苏(轼)济黄(庭坚):”自古以来,语文章之妙,广备众体,出奇无撰文/王建
生穷者,唯东坡一人.极风雅之变,尽比兴之体,包括众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人.此二者,当永以为法.”(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 )陈与义并非江西诗派中人,但他对江西诗派的流弊看得很清楚,他认为要维持诗歌正脉不绝,必须研习苏轼,黄庭坚诗歌,知道他们的优缺点,”东坡赋才大,故解纵绳墨之外,而用之不穷.山谷措意也深,故函泳玩味之馀,而索之益远”(晦斋《简斋诗集引》),即以苏,黄为门径,将杜甫诗作为终极目标.陈与义,吕本中都认识到专意
于一家的弊端,上引两段文字正是针对江西诗派末流之弊而开的药单.因此可以说,陈与义的”新体”,是相对于江西诗派而言的.那么,陈与义的”新体”诗,到底新在何处呢?葛胜仲在《陈去非诗集序》中着意提到:”会兵兴抢攘,避地湘广,泛洞庭,上九疑,罗浮,虽流离困厄,而能以山川秀杰之气,益昌其诗.”意谓陈与义陈与义的”新体诗l在流亡奔波途中,得江山之助.陈与义的表侄张崃也评述道:”尤邃于诗,体物寓兴,清邃超特,纡馀闳肆,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陈公参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五)张嵘的这番评述,指出了陈与义诗歌的特质:清邃.张嵘既是陈与义的亲戚,亦跟从他学诗,深得其精髓,故”清邃”的评价还是比较精到的.陈与义诗歌的”清邃”,表明了江西诗派之外存在着别样的诗风,且其影响并不亚于江西体,从世人给予”新体”称号即可看出.陈与义少时学诗于崔鸥,这位老师给了他两点忠告:一是“忌俗”,二是”不可有意于用事”(徐度《却扫篇》卷中).”俗”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羁绊,两宋之际的文人谈俗色变,争以”不俗”作为精神追求;而后者则是对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的反驳;这两点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摆脱束缚,有创造性.陈与义要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就必须探寻新的诗学方法,而不能在书斋,文字堆中找新路.他发现了新天地——自然.自然意趣成为陈与义诗歌重要的吟咏对象,在这片新天地中,他收获良多,不仅创作出了许多清新拔俗的诗篇,还极力提倡师法自然的诗学观念.所谓的”新体”,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观念.
篇四:2015届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诗文鉴赏
2015届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二 古诗文鉴赏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古诗文鉴赏考什么?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二、考点简说。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读诗的一般方法。
①借助题目、作者、注释、背景。
②借助诗歌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入手,抓住特点,仔细分析。
③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④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鉴赏中心话题。 四、明确复习目标。
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的格式和术语;培养严谨的解题习惯,学会审题、看赋分,并且能分点、分步、完整、明确、规范地表述答案。 五、合作探究——诗歌情感。 分析失分原因,找出得分对策。 我来评一评
高考真题(2014年四川卷)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⑴,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⑴: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我来评卷】 示例:
无论官位多高,身份地位多显赫,到最后都免不了“归山林”,体现作者内心淡泊,将名利看淡,不追求官位、地位以及富贵的心境。 【参考示例】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写在烛光下饮酒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我来评一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问:三、四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我来评卷】 示例:
”欲扫柴门“,描写了诗人想拿起扫帚打扫庭院,表现了对友人不远千里拜访自己的欣慰、喜悦之情,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一个”贫“字,写出了诗人处境困苦,表达了对招待友人的无奈之情。 【参考示例】
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小结:情感定位不准确——只抓住了诗人表面的情感却忽略了其实际的心境,没有透过意象、语言等准确分析。 六、温馨提示。
把握情感分析的原则
1、紧扣主旨,分析有据,不可任意拔高或转移,更不可一知半解,就句论句。 2、紧紧扣住语言作具体分析,不可空泛、笼统,套用一两个术语。 理解古诗词情感的5把“钥匙”
1、知人论世——洞察作者情感的窗口。 2、情语——观照作者情感的镜子。 3、景语——抒发作者情感的氛围。
4、叙事典故语——激发作者情感的事由。 5、肢体动作语——折射作者情感的细节。 七、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汉宫春 梅 【宋】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常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玉堂:华贵的宫殿。
问: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示例】
“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思; “对孤芳、分付他谁”,借林逋去世之后无人欣赏梅的孤芳,表达了对无人赏识自己的忧愤; “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规 【宋】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诗人与范仲淹是好友,本诗是作者得知范仲淹被贬后所作。 问: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 【参考示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范仲淹被贬之冤枉与落寞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意欲回乡之情。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学作品离不开形象塑造,诗歌也是这样。高考《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的第一条要求就是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古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中所描绘的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景或物。
高考中古诗歌形象鉴赏题主要是考查景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分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画面分析等。在考试中,考生常常因为对诗歌中的形象把握不准或术语使用不当而造成失分。
二、合作探究——人物形象。 我来评一评
高考真题(2014年山东卷)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 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问: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我来评卷】 示例:
形象特点:是个文人雅士,从“居士”一词可以看出;是个诗人,从“亭角寻诗”可以看出;爱喝酒,从“爱把山瓢”可以看出。 参考示例: 形象特点:
1、行为洒脱;2、情趣高雅。 (2分) 分析: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晚上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2分)
小结: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概括笼统欠准确。 三、温馨提示。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2个主意事项 1、结合描写细分析。 2、运用术语巧概括。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四、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 清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问:诗歌最后两联借助哪些意象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示例:
幽竹、寒花、新月,(2分)幽竹劲节,,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刻画了一个孤清高洁、胸怀澄明的人物形象。 (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问: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示例:
诗人所要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高雅的高僧形象。(2分)
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2分) 五、合作探究——意境。 我来评一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问:“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概括并简要描述。(4分) 【我来评卷】 示例:
江水下落,环境寂静,树林昏暗,有毒的空气到处飘动,天色很暗。 参考示例:
描绘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江上潮水下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昏暗不明,瘴气弥漫,暮色渐浓。
小结:不会运用相关术语概括画面特点。 六、温馨提示。
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及相关术语: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会描绘。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用术语。
七、巩固训练。
浣溪沙 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其五)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使君,此处指作者。 问:“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
描绘了村野里生机勃勃、风光宜人的景象:春日照耀,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暖风吹过,蒿艾的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篇名。③借用杜甫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问: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作分析。(3分) 参考示例:
上阕描绘了一幅昏暗凄清的画面,(1分)“山前灯火欲黄昏”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之时的昏暗景象;(1分)“鹧鸪声里数家村”通过鹧鸪声声,营造凄凉之境。(1分) 八、课堂小结。
篇五:我的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学生版)2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汇总
A.(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 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B.(新课标卷II)(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赏析)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C.(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2分)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D.(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
赠燕
[清]张漸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謝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指初开的花。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2)散曲中 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
E.(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F.(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②禁:消瘦。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2. 诗家常借“韦曲” 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G.(福建卷)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分析。(3分)答:
H.(广东卷)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 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音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I.(湖南卷)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 的形式。(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J.(江苏卷)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K.(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2分)
(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