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记忆中的那片竹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0:28 写作技巧
记忆中的那片竹林写作技巧

篇一:那片密密的竹林

那片密密的竹林

日照街道第四小学 四年级二班 常烁 教师 李冬梅

记忆中的那片竹林

我们的校园的东北角,有一片密密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诱人。

春天,万物复苏,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嫩的叶子,校园里一片碧绿。这时竹笋才刚刚探出一个个小脑袋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下过几场蒙蒙细雨, 嫩嫩的笋芽钻出了松软的土地,是在雷公公和春雨姑娘的召唤下醒来。 笋娃娃渐渐长大了,赛过哥哥,高过姐姐。竹林显得格外的绿,那一片片竹叶投下了绿绿的浓荫,洒下了细碎的光斑。

到了夏天,竹子越长越高,越长越茂密。竹叶青翠欲滴,远远望去好像绿色的海洋,使人觉得非常舒服。一阵风吹过,竹叶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响声,好像轻轻弹琴的声音。那一簇簇嫩绿的叶子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都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了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

秋天,竹叶的颜色更浓了。秋风过后,其它的树叶都纷纷飘落,往日调皮的小草也不再活泼,还显得有些憔悴,只有竹子依然如故。 冬天,寒风刺骨,大雪风飞,其它树的叶子已经光秃秃了,唯有竹子傲然挺立,它们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的坚强品格,又有谦虚、坚韧、乐于奉献。使我想起了清代郑燮的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不就是竹子的精神吗?

我爱校园 ,更爱那片密密的竹林。

篇二:我爱故乡的那片竹林

我爱故乡的那片竹林

溢水中学七(1)班 焦龙钰

我的故乡是在不远的乡下,那儿有好多好多的竹林。那儿有我许多童年的梦想,弥散着我许许多多的欢乐。

家乡的村子并不大,只有三十来户人家。可是那儿有好多好多的枫树。树木之间交错掩映,树影婆娑的。这儿家家都种上一二片的竹子,在门前屋后,便会有一大片竹林。

到过大山的人,也许见过那茫茫的竹海。那一下子连绵几十里或者几百里的,绿浪在风中不时的起伏着,烟云浩荡的,逶迤磅礴。而家乡的竹林,可没有这样大的气势,可是却是清爽异常,透出了一股雅逸的秀丽。

那时我还不知道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知道郑板桥先生四十余年的“日间挥写夜间事”。可我知道文人多喜欢竹子,那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竹林里很茂密,上面有好多好多的麻雀在上面做窝。那样掏鸟蛋、捉小雀子就成了我们的一大趣事。竹子太小了,不等到你爬到顶上,就会连人带窝一下子摔在地上,蛋也碎了。于是我们就想一些别的法子,到别人那儿找来长长的绳子,把几枝竹子连在一起,然后就叫小伙伴们在地上扶着,再慢慢地爬上去。这时上面了也许有一些斑鸠蛋,那么就找来一些柴火,烤着吃,那味儿真是好极了。或许还会有一窝小鸟,我们就小心地看着它们玩,听它们叽喳的叫,真有味儿。 竹林里落叶很多。时间长了,地上就铺满了厚厚的一层。人走在上面,软软的,对于脱惯了鞋走路的我们来就,那有一种说不出的柔和感。

在没有事的时候,我们大家就常聚在竹林里,找块稍微大一点的石头,坐在一起。看看天上浮动的白云,听听那风声。这时林子里特别的幽静。只有天上稀疏洒下的几块太阳的光斑,偶尔会有一二只小麻雀在竹枝上跃来跃去。在这个时候听故事特别容易入神。这样就会有老人给我们讲那些鬼神的故事。 竹林了给整个村子带来了不小的欢乐。在这一片好大的竹林,蕴藏着一笔十分可观的财富。如果你需要什么竹杆或者编过什么的,只要去一趟竹林就成。庄里人家大多会一手竹艺,用的篮子、簸箕、箩筐都是自己家做的,还有自己家坐的竹椅、睡的竹席。有的还是好的艺人,我家就的一把近三十多年的满身通红的竹椅、光洁如镜,工艺十分精细。夏天坐着。真是凉爽极了。到空闲时就编一些竹器到集市上去卖。

竹林太茂盛了,每年就要进行一次采伐。自己自然是用不了的,自然就卖给来收竹子的客人。这样每年的夏秋时节,就会有好多好多的客人到我们村子里来收竹子。同样了会带来一连串的故事。

每到春天,南方的雨水就象珍珠一样,一串一串的,从天上落下来。雨中的竹林,笼罩着静谧。那一丝丝的雨声随着风声飘动着,朝远方游走。有时还会传来一阵凄婉悲凉的箫声,仿佛在述说着那样一桩哀伤的往事。那时邻家的一个小伙子,他吹得一口好箫,他常在雨中的黄昏,凭窗对竹,好象袅袅炊烟,洒出一腔的心绪。

在风雨里,一根根的竹笋破土而出。新笋裹着茸茸的细毛,非常娇嫩。笋子外面包着一层壳,长大以后就自然地脱落了。那时没有人到山上去,怕会惊动春笋的美梦。你如果在深夜时到竹林里去听,就会听到“扑扑”的声音,那是春笋在

长身体呢?

好多年了没有去竹林了,听说有的竹林已经开始老化了,只有我家屋后的竹林还是依旧。常见我的堂侄子手里拿着弹弓,领着一群小伙伴们整天的竹林里钻来钻去,兴趣丝毫不亚于我们那时的情形。

我爱故乡的竹林。

(指导老师 肖坤斌)

篇三:三年级上整理

三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

第一单元 多彩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我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任夕阳的余辉碎碎地洒在身上。此刻的我,回想起往事,感觉是多么的满足、多么的幸福呀!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毕竟城市实在是充满了太多的喧嚣,而我又偏偏是个喜欢安静的女孩。位于乡村的外婆家,便成了我的“暂居地”。

记忆中,外婆家是一栋两层的楼房,很宽敞。房前还有一块很大的空地,那时舅舅还没有买车,所以那一块空地便成了我天然的“乐园”。我总是一个人蹲在空地的一角,在地上完成自己的一些“作品”。现在想起来,就觉得那时的自己还很幼稚,也不知自己当时在干些什么,仅仅是摘些形态各异的树叶,在地上摆成不同的物品,再是自我欣赏或者去拉一两个大人来,向他们炫耀炫耀而已。

记得外婆家养了一大群鸡,我也分不出哪些是公鸡哪些是母鸡,只觉得它们有些恼人,总是跑来跑去的,总是会把我在空地上的一些“杰作”踩得稀巴烂。有时惹恼了我,我就从路边随手拾起一根不起眼的小树枝,追着它们赶,而它们也总是仓惶地逃走。

记忆中,沿着外婆家楼房前面的那条大路向前走,便会遇到一大片一大片翠绿的、茂密的竹林。每当正午时分,我和外婆就闲来无事,搬着小板凳在林子里乘凉。阳光调皮地从叶缝里钻进来,照在外婆的身上,也照在我的身上。青青的竹林,帮我驱逐了燥人的炎热。而我呢,也总是在外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中,依偎在她的怀里,睡着,睡着……

记忆中,再穿过那片竹林往前走,便可以找到一条小河。河水流的虽然并不是很湍急,但微波荡漾的意境实在是迷人。而我,总是吃过晚饭之后,来到河旁的沙滩上玩耍,摆弄着那些松潵的沙子,想象着自己正在建造着一间又一间美妙绝伦的城堡。偶尔还会有晚风吹在脸上,感觉相当的惬意。

会唱歌的火炉

迟子建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少。

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的。姐姐是个干活实在的孩子,所以父亲每次都要带着她。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是八九岁的光景,但父亲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时不时也把他带着。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我们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比别人拉烧柴要费劲,回来得也会晚。因为风倒树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我最乐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寻找风倒木。往往是寻着找着,听见啄木鸟“笃笃”地在吃树缝中的虫子,我就会停下来看啄木鸟;而要是看见了一只白兔奔跑而过,我又会停下来看它留下的足迹。往往在我游山逛景的时候,父亲的喊声会传来,他吆喝我过去,说是找到了柴火。

冬天的时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是司空见惯的。在山里呆得时间久了,我和弟弟都觉得手脚发凉。父亲就会划拉一堆枝桠,为我们笼一堆火。洁白的雪地上,跳跃着一簇橘黄色的火焰,那画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凑上去烤火。因为有了这团火,我和弟弟开始用棉花包裹着几个土豆藏到怀里,带到山里来,待父亲点起火后,我们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当火熄灭后,土豆也熟了,我们就站在寒风中吃热腾腾、香喷喷的土豆。

每当我从山里回来,听着柴火在火炉中“噼啪劈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我觉得柴火燃烧的的声音就是歌声,火炉它会唱歌。火炉在漫长的冬季中就是一个有着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声使我懂得生

活的艰辛和朴素,懂得劳动的快乐,懂得温暖的获得是有代价的。所以,我成年以后回忆少年时代的生活,火炉的影子就会悄然浮现。

日积月累

1、多音字

都有 都市 相信 相片

传达 传记 降落 投降

教书 教室 高兴 兴奋

盛饭 盛大 看门 看见

2、识字顺口溜

满巳半已空为己。

横戌点戍戊成空。

用水来洗澡,伸手来做操,噪音惹人恼。

有草是花苞,有食要吃饱,提手抱一抱,有火放大炮。

能走即逃,有木结桃,有足能跳,有手能挑,有目远眺。

把金存银行,有足跟着跑,树木根连根,双人就很好。

口中竖读作衷,口中横读作衰,口中横竖都没有,就把此字读作哀。

天气晴,河水清,草木青青,好心情,小蜻蜓,大眼睛,精精神神去捉

虫。

第二单元 名人故事

同学们,当你阅读这一组文章时,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众多伟人、科学家劳苦的一生。他们殉道者般的历程,数十年如一日的生活,无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正是有着这艰难的历程,才有了春华秋实。

让我们随着这些探索者的足迹,一起来感受探索真理之路的艰辛吧!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9岁的时候,妈妈拿到一本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书《自然哲学的学校》,是高中生用的书,里面介绍了许多实验方法,爱迪生不知不觉地迷上化学这个神奇的世界。爱迪生就说服父母在地窖里开设了自己的化学实验室。接着,爱迪生又要买实验的材料,家里没有钱,儿子就去找妈妈商量:“妈妈,我想买实验的材料,怎么才能攒够钱呢?”妈妈说“看看咱家有没有什么卖的?”爱迪生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回来说“我看咱家后院种的菜可以拿到镇上去卖。”妈妈说:“好主

第二天一早,爱迪生就拉了一车菜到镇上去了。到了傍晚,妈妈看到精疲力竭的爱迪生拉着一车菜回来了,他只卖掉10个西红柿。据说还是一个老奶奶可怜他才买的,一共才5分钱。“为什么卖不掉啊?”他问妈妈。妈妈说:“你带去的都是什么菜啊?”“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玉米。。。。。。”妈妈说“这些菜不是每户人家都有吗?”爱迪生说“是啊,人家都种有这些菜,当然不会再买了。”妈妈就问他“那怎么办?”爱迪生想想说“我明天到镇上去问问大家想要什么菜。”于是,爱迪生去镇上挨家挨户地询问想要什么样的蔬菜,结果得知甜瓜、西瓜、樱桃、莴苣、菠菜、卷心菜、洋葱很有市场。可爱迪生家没有这些菜,他又去找妈妈了。妈妈告诉他“不用担心,隔壁布朗家的甜瓜、樱桃丰收了,菠菜和莴苣杰索家里最多,卷心菜还不到季节,洋葱,还是道格拉斯家的最好,个大,听说多的快要烂掉了。”爱迪生立刻来了灵感:“这么说来,镇上人想要的菜,有的家里是多余的,我可以用低价收购,然后拿到镇上去卖掉。”就这样9岁的爱迪生独立地做起了蔬菜的上门配送生意。学到了许多他在课本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14岁时,爱迪生在妈妈的鼓励下创办来《先驱周报》并广受欢迎。

意,我们试试看。”

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

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信念的力量有多大

唐宝民

他出生在美国纽约大沙头贫民窟的一个黑人家庭,从小是在贫穷、受歧视的环境中长大的。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正是嬉皮士流行的时代,穷孩子们整天无所事事,旷课、打架、毁坏公物……他和这些孩子一样,每天东游西逛,不学无术。

有一天,他在学校教室里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儿,一会儿跳到桌子上,一会儿又跳到窗台上,把教室弄得乱七八糟的。他从窗台上跳下来,伸出小手准备要到讲台上拿东西,这时,校长皮尔?保罗走了进来。校长抓住他的小手看了看,说:“我一看到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你将来肯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听完这句话,他一下子就愣住了,因为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表扬过他。而今天,校长竟然说自己将来能当上纽约州的州长,这太令他感到不可思议了。他激动得满脸通红,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篇四:校园里的景物:那片翠绿的小竹林

校园里的景物:那片翠绿的小竹林

校园里的景物:那片翠绿的小竹林

肖绡

要说我对学校情有独钟的地方,莫过于操场旁边的一片小竹林了。它一年四季都是我们的乐园,到处都洋溢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它的景色也很美,成为了我们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小竹林里一片生机。竹笋探出了头,小草也冒出来了,小草上的露珠清澈透明,像一颗颗珍珠。竹竿也不甘示弱,冒出了嫩绿的小芽儿,密密麻麻的,好像在跳“千手观音”。带着清香的春风,从旁边的花坛吹来,沁人心脾,舒服极了。

夏天,是艳阳高照的季节,竹子们都长得十分茂盛。翠绿的叶子互相重叠,像一把大伞,投射下巨大的阴影,吸引了不少同学到那儿乘凉。一阵微风吹过,竹叶便有节奏地抖动,“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演奏一首“翠竹交响曲”。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竹叶变成了金黄色,纷纷落到地上,对面的花坛也把花瓣送给了大地,竹叶和花瓣铺成一张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冬天,虽然林中只剩下一些光秃秃的竹竿,但也丝毫没有削弱同学们的热情。你一定会问,光秃秃的竹林有什么好玩的呢?同学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你,捉人啊!光秃秃的竹竿密密麻麻,同学们在竹竿里绕来绕去,小鸟和蝴蝶正在天空上看热闹呢。黄色和蓝色的身影飞来飞去,让人眼花缭乱。

竹林啊,竹林,你一年四季都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为学校增添色彩,让我们再校园里快乐地生活。我们感谢你!

篇五:蓄一片竹林

蓄一片竹林

作者:陕声祥 《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10日 11版)

家乡的风俗习惯,住宅后面一定要种竹,蓄一片竹林往往要几十年。看看竹园的大小繁盛、根基的深浅,就可以了解家底的厚薄。细细纤纤的几竿新竹,必是新搬的家,数代居住的老宅子必有一片密不透风的大竹林。

大户人家,园老宅深,间以枯藤古槐,走近它,会让人对家族的兴衰、世事的更替产生几分幽远的怀想。我家是普通农户人家,也有一个竹园,虽不是很大,却也郁郁葱葱,翠色逼人。听家人说,竹林发育20多年,才布满整个屋后空地,形成一方园子。竹园犹如绿色的屏障,有了层层修竹的屏蔽,屋后成了外人鲜能进入的私家空间,就连狂风遇着它也会减弱几分声威。

同样是“不可居无竹”,但和贤人雅士种竹不同,乡亲们种竹更多的是实用。在农村,竹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也是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的原材料。竹床、竹椅、竹篮需要竹,劳动工具如竹匾、箩筐、竹篓等东西也需要用竹。制作这样的工具,是一门手艺,编个竹篮不太难,村里很多人就用着自家编的竹篮。但要是织筐织篓,就得把专门的手艺人请到家里做。父亲一年到头在外忙乎,无暇顾及编织活计,所以家里所需竹器,都是在街上买的。空有竹林,却没有好好利用,母亲常常引为憾事。

竹园没有给我们什么实惠,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夏日炎炎,竹林里凉爽宜人,漫长的暑假,我们在竹林里自寻快乐,玩耍游戏。或在竹林中穿梭往来,或捕鸣蝉、寻蝉蜕等。偶尔发现竹枝上挂着小鸟的窝,用竹叶、丝茅草做成,仅有成人一拳大小,这是“丝麻雀”的窝,不过等我们发现,常常是鸟去巢空,一个空鸟巢也会让我们高兴半天。

竹林里杂树丛生,藤牵蔓绕。木本的有桑树、乌桕等,藤本的有金银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藤萝。金银花在春末夏初开放,花有黄白两色,如金如银,花香馥郁,沁人心脾。

那棵乌桕树,有一人合抱那么粗,主干粗壮挺拔,树冠硕大,树皮开裂,枯枝盘曲,显出苍劲古朴的风貌。秋风阵阵,树上掉下一串串像豆荚那样的果子,摔在地上立即蹦出一颗颗像黄豆粒大小的白果子,这是乌桕树的种子。

竹园是鸟雀的天堂,每天早晚可以听到众鸟闹腾一片喧哗。最多的是喜鹊、麻雀、斑鸠。冬春时节,被子里暖和,早上想在床上多赖一会。这时,满耳的鸟雀欢叫,叽叽喳喳,闹得你无心安睡。傍晚,鸟儿从各处飞回,栖息于竹林,又是一番叽叽喳喳。入夜,竹林终于安静下来。偶尔,有鸟翅扑腾一声响,大概是栖息的鸟儿受惊飞起,另寻安稳的栖息处。 不必养鸟,每天却有鸟语盈耳;无须栽花,却有花香扑鼻。今天想来,家乡的竹园曾经带给我们多么美好的享受。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