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庐山的云雾课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29:53 体裁作文
庐山的云雾课件体裁作文

篇一:《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庐山的云雾》 (比较好的范例)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

我是来应聘小学语文的 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庐山的云雾》。(板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个特点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奇幻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全文共4个自然段,层次分明,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本文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册课文中,学生初步接触”总分”这种构段方式。由于他们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不多,对新课文感情朗读的整体把握能力还不够,大多数学生不注意感情朗读,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用惯常的“唱武”读法,声软而长,没有抑扬,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感悟

课文,有所感悟后指导多次感情朗读,继续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习惯。另外,山区学生见过山间的云雾,他们少出远门,没游览过庐山,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景色、秀丽、尤其、增添

腾云驾雾、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3.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落内 容, 学习仿写本文”总分”构段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 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住重点词句, 读懂段落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围绕一个主要意思写具体。

三、教具准备:

一段舒缓的音乐、庐山云雾的多媒体课件或插图、自制生词卡片。

.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导思点拨等方法。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动画、音像等手段再现课文情境,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让学生品读,在读中感悟和体会,有所感悟后再去以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尽情抒发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自主探究法。如,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师归纳出一两个问题,并启发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会随文提问与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一找、二画、三品、四读”阅读法。“一找:找中心句,找出概括云雾特点的关键词,找比喻句等等。二画:用“_”画出中心句,“﹋”画出比喻句,“△”画关键词;“三品”:品味用词用句的准确生动;四读:以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传达情感体验。

(3)迁移法。课文的1、2、3自然段结构相同,均为总分结构,在第一自然段学习后,总结学法,让学生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2、3自然段,接着进行练习仿写,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运用”总分”构段方式。

(4)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与学习伙伴相互帮助,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讨论以及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等,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以发展,在情感的相

互感染中体悟,在互动中学会知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如:同桌合作识记生字词,你指我认,互相检查看看是否读准字音。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整体教学程序为:复习旧知,情景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品味、想象感悟——朗读指导,深化情感——读写迁移,扩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描写庐山景物的古诗吗?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后,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其实庐山还有更美的景象呢,想不想欣赏庐山的其他美景 ?今天,我就带大家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自然引入课题。

2. 接着,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图片,然后播放轻音乐,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请学生注意倾听、闭眼想象在庐山漫步,身边是触手可及的云雾,会有什么感受?

3、请两、三个同学说说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最美的画面。

(这样的导入设计目的在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图画、音像,再现课文情境,带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1.要求学生借助注音读准生字,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运用自己

掌握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2.同桌合作识记生字词,你指我认,相互帮助。3.用符号标出读不懂得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教师运用生字新词卡片检查部分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注意纠错。5.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一些相关的问题,教师归纳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如: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并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己通过朗读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这样的引导,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庐山的云雾课件)

第三环节,精读品味、想象感悟。

这一环节,着重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领悟语言,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并体会总分的构段形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一部分我分为三个层次安排教学。第一层次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配置的相关插图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最直接最便捷的一种方式,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图文对照,从文段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读一读。2.接着,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要求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横线画出中心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中的关键词”秀丽“来体会。庐山的秀丽主要体现在那些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接着具体描述庐山如何”秀丽”,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3.播放课件:云遮雾罩的庐山。借助色彩鲜明的图像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景中,想象:在庐山的山道上漫步,身边是朦胧的云雾,此时,你们会有什么感受?你们内心会发出什么感叹?让学生闭着眼做出伸手摸云雾样子,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4.指导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

篇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庐山的云雾》

一、说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本文语言优美,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情怀。通过学习本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抓住重点句和段落来理解课文。本课继续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静态、动态描写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通课文。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默读课文,能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会抓住重点句和段落理解课文

2.发现和体会重点句的意思及其与课文之间的内在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篇课文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句和段落理解课文,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大家都知道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能够激发美感,同时能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庐山的云雾》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庐山云雾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感,从而体会出作者所描绘的人间仙境。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的特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结构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分别是:一、展示课件,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四、欣赏美景,总结全文 五、课堂延伸,家乡云雾

具体教学环节是

一、展示课件,激趣导入

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带来一首古诗(展示课件),接着让学生读一读,初步知道它赞美的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庐山,庐山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展示课件)。从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接着,让学生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展示课件)我将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词读音,并启发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接着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尤、添、茫、幻”这几个字 ,最后让学生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

讲了什么?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做标记,读思考题,并讨论交流。

提问: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秀丽在哪里呢?(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景,从视觉上获得一些美的感受,接着我就趁热打铁:“ 在如此的美景中游览,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想象自己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驾起云雾,进入仙境。最后小结:第1自然段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展示课件)

(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并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 然后进行评议,梳理,得出结论:庐山云雾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2.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划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然后提问:这一段是围绕庐山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具体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3.(展示课件) 指点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 “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 等词语来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三)让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展示课件 提问:如此美景,你还舍得离开吗?激发学生发出感慨,让学生体会游人流连忘返的原因。

四、欣赏美景,总结全文

(展示课件)云雾图,说说学习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延伸,家乡云雾

让学生谈谈家乡的云雾,自由讨论,再汇报。

六、说板书:

伴随着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简明的板书,

千姿百态

14 .庐山的云雾

瞬息万变

此板书较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敬请评委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谢谢。

篇三:庐山的云雾

3.庐山的云雾

教学提示:

教材说明: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的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表达特点:本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4.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一: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师: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一个旅游胜地。(板书:庐山)

指答介绍庐山、古诗

师:庐山的景色是秀丽迷人的,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将文题补充完整),教读写“庐”字读音,读了题目你觉得课文重点是什么?

欣赏图片ppt

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但最神奇的就是(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的云雾,去感受她的神奇魅力。

课件出示:

二、出示要求,组织自学。

师:庐山的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些什么特点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去感受那云雾的神奇。同时,请同学们对照以下自学要求,看哪些任务你在课前已经独立完成了,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再努力。(教师读要求)三个要求看清楚了吗?打开课本开始自学吧。

课件出示:

三、检查交流,指导落实。

师:刚才的这些学习任务大家完成得到底怎么样呢?下面啊,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

生字新词。

师:同学们看,这些词语分成了五行,就像是五道关隘,看哪些同学能够过五关,斩六将。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些词语,没太有把握的,提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帮助你。

师:同学们,上面的这些词语你都认识了吗?下面,请跟着老师把其中几个比较容易读错的词语再读两遍。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你发现了吗?本文的四字成语特别得多。老师已经给他们整好了队。(出示)十个成语都到齐了,可谓十全十美。看,这些成语读起来是那样琅琅上口。(教师范读)你们也读读吧。

适当释词

师: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不同的,你能在下面的这段话中为有些成语找到合适的位置吗?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填吗?看老师填得是不是合适?(出示)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段话因为有了这些成语,而变得鲜明生动。这篇课文也因为有了这些成语,而增添了许多的色彩。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争取读得更加自然流畅。一会儿,我们分小节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好!

(此处加个FLASH,内容为:读一读)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知不知道?如果说不清,还可以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此处加个FLASH,内容为:想一想)

四、教写生字,描仿入体。

师:读通了课文,明白了文意,下面我们来写写本课的生字吧。大家看——(出示,教师读)在此,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这几个字中点的写法:瀑字的最后一笔是点;系字的最后两笔是呼应点;返字的第四笔变捺为点,因为书法美学讲究雁不双飞,但这个点一定要写得长一些,是个捺点。(教师同时做示范)请拿出你的钢笔来,在书上描红。先写刚才老师强调的这几个字,然后把其他的字也写一写。写前注意姿势要正确,真正做到“三个一”。

五.第一自然段的高峰等图片应该展示了。

教学流程二:精读感悟,触摸云雾。

一、整体把握。(基本机构板书好了)

师: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庐山,走进那变幻莫测的云海,去感受它的万千姿态和瞬息万变。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文,用心感受。

二、感悟“千姿百态”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写了什么,(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标出来。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的是这句话吧?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师:那他是围绕这一句的那个词着重描写呢?千姿百态什么意思,课文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语,然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师:课文具体向我们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交流(板书: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

看(出示),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教师引读全段)修辞

课件出示:

师:下面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关于庐山云雾的图片,看你能否从中发现哪一幅像戴在头顶的白色绒帽,哪一幅像是系在山腰间的玉带,哪一幅是大海,哪一幅天幕?。

课件出示:每一张ppt,并指读各部分。总结从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总结总分,千姿百态

师:同学们,庐山的云雾姿态万千,自然是美丽的,但更为奇妙的是,眼前的云雾经作者这么一想象,马上变成了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就显得更加神奇了。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把作者想象的奇特表现出来吗?要想读好这段话,老师倒有个诀窍,如果你能一边读一边想,把眼前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味道自然就会出来了。

先自己试一试,再读给老师同学们听,看谁读得好!

(此处加个FLASH,内容为:读一读吧)

师:这么优美的文字光读好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趁热打铁将其存储到自己语言的仓库里,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老师在此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出示)你只要记住一个总起句,然后是四幅画面和作者的想象。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多了?方法对头,记忆不愁!我们都来背一背吧!会背了,背给同座位的同学听。按ppt背诵

课件出示:

三、感悟“瞬息万变”

1.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运用了一种怎样的学习方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此处加个FLASH,内容为:交流学法)

师:大家看,我们主要是分这样四步来学习的——(教师点拨讲解)

课件出示:

2.组织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己有步骤地学习第三自然段。一会儿,再和老师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此处加个FLASH,内容为:先自学 再交流)

3.交流提升

师小组自由学习并回答问题。小组

?

?

?

?

?

交流

1.这一段话中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词句是 什么? 2.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语是有哪些? 3.体味这些变化,想象描述的画面,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4.仿照描写云雾变化的句子,在省略号处再写几句。 5.背诵第三段。

篇四: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作者:曾海英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写景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课时安排:

全文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导学第二、三段,体会庐山的特点,掌握运用“总——分”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目标: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是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有乐于思考、质疑的习惯!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还不足,比如说想像力不够丰富、在感情朗读的时候,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等!

针对以上的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为以下几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学会背诵!

2、学会本课生字表中的十个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词语只读不写!并且根据相应的文本环境去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

让孩子通过文本的阅读认识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体会到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图片。

二、说教法:

针对本文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播放庐山云雾的秀美风光,同时在欣赏美景之时,用相对柔缓的音乐作为背景衬托。这种用图画展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教师的语言描绘情境的方法,深深地撼动了孩子的心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入情入境,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又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庐山云雾的兴趣!

2、这一部分内容分别描绘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都是运用形象的修辞手法,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来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基于学生对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采用了“导学——自主学习”的学法迁移,带着学生学习理解第二小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小节,这样学生不但从语言文字中得以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引领学生通过初读、精读、活读来把课文读短、读细、读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

3、为了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情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段内容不但描绘得情境美,而且语言也美。因此,我采用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等方式,入情入境地指导朗读,能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从而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回顾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在这两段文本的交流中,我引领学生着重地抓住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路,相机教学!

分析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抓住“千姿百态”这个词语,让孩子自己从文中来找读描写云雾千姿百态的语句!从而了解到为了描写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按照“山顶——山腰——山谷”的顺序,依次用比喻、联想等方法描写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此时可以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来让孩子进一步走入文本:进一步理解它像茫茫大海、像巨大的天幕!

在看图结束之后,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其它形态的特点,配上柔缓的音乐,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感受到云雾的姿态很多的时候,可以让他们顺着这样的思路,自己展开想像,想想还可能会有什么形态呢? 当分析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主要抓住“瞬息万变”这个词语,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来了解它是如何瞬息万变的!在孩子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要抓住 “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来了解云雾变化很多!抓住“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有完全看清楚”来体会云雾变化时间很短!抓住“……”来了解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情况很多,具体有什么呢?可以让给学生大胆想像的空间,让他们的智慧在想像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就要适时的进行对文本的阅读指导,为了体现阅读的自主性,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热衷的方式来读一读!可以采取自由读、同桌互读、小组听读等方式 !在文本的学习之中,给足时间让孩子在读中体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具体分析完这两部分之后,带领孩子们来看这两部分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知道这是总分的写作方法!在平常的作文当中经常会运用到这样的方法!由此给出一定的范围(运动会上,同学们的表现;春暖花开的时候,校园花圃里的花的形态),从两个题材中选择一个让学生们去讨论怎么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课堂上教者也可以在孩子们充分地说后,花时间让孩子们动笔写写,加深对这种方法的运用!

在课文最后一小节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白流连忘返的意思!并让孩子试着举例说出什么时候会流连忘返呢?从而为接下来让孩子学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的板书层次分明,结构清楚,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篇五: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庐山的云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看图、相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造句。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学习总分构段方式,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庐山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学习单、指名读、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悟环节,通过老师范读、自由读、圈画、指名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庐山云雾的特点。

3.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通过观看图片资料、展开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朗读课文等方式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拓展小练笔,继续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四、教与学的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

2.有关庐山的资料。

学生:1.搜集有关庐山的资料。

2.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自学站的第一、三题和练功房的第五题。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作者攀登了曲折蜿蜒的万里长城,欣赏了纵贯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游览了物产丰富、风景迷人的南沙群岛。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板书:庐山

2.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庐山的资料。

3.师小结庐山,相机揭示课题: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近?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 检查预习,推进初读。

1. 检查生字词语

(1) 出示自主学习卡生词,检查读、识、写。

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重点关注“似”“姿”读平舌音“罩”“遮”“瞬”读翘舌音,“缕”要读准确,“似”“笼”“漂”“系”是多音字,要会用它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一泻千里”“一缕轻烟”中“一”的变调,在这里读去声。)

(2)检查生字识、写。出示学生课前预习时书写得生字,先看有没有写正确、规范、美(本课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提醒学生写这些字注意要左窄右宽。写“罩”字时,要提醒学生上半部分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幼”的右半部分不是“力”。“系”的第一笔是撇,不是横。)

2.初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不出声跟读,看自己能否像老师一样读得正确、流利,为后面的展示读做准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评价,及时纠正读书中的不足及错误,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

2汇报交流。出示:

【设计意图:从检查预习入手,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以学定教。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夯实基础目标。】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1.自由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出示庐山的高峰、幽谷、瀑布、溪流、云雾图,学生欣赏。

3.在人们向往的庐山风景中,最钟情的是庐山云雾。(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1)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2)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3)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效果好?为什么?

(4)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5)指导朗读,通过看录相、找感觉、学一学,读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6)试背: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设计意图:“随手、漫步、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道出了作者写庐山云雾的原因,引发读者阅读愿望,形成阅读期待。通过抓重点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初步感悟体会庐山云雾的美, 生发进一步的学习欲望。】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千姿百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标出来。

2.课件出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千姿百态什么意思,课文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词语,然后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

3.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2)师:课文具体向我们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看(出示),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教师引读)课件出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头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下面啊,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关于庐山云雾的图片,看你能否从中发现哪一幅像戴在头顶的白色绒帽,哪一幅像是系在山腰间的玉带,哪一幅是大海,哪一幅天幕?然后尝试着连一连线。

课件出示:

绒帽

玉带

大海 四幅姿态不同云雾作品 天幕

(3)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

(4)指导朗读。同学们,庐山的云雾姿态万千,自然是美丽的,但更为奇妙的是,眼前的云雾经作者这么一想象,马上变成了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这就是,生接:千姿百态。千姿百态能换成什么词?(姿态万千、姿态各异)这里的云雾还会像什么?(教师引导想像云雾的各种姿态)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把作者及我们奇特的想像表现出来吗?要想读好这段话,老师倒有个诀窍,如果你能一边读一边想,把眼前的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味道自然就会出来了。先自己试一试,再读给老师同学们听,看谁读得好! 1生自由练读。 ○

2展示读。 ○

师:听着你们的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千姿百态的云雾。这么优美的文字光读好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把它牢牢地记忆在自己的大脑中。老师在此教给大家一个好方法,(出

示)你只要记住一个总起句,然后是四幅画面和作者的想象。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多了?我们都来背一背吧!会背了,背给同座位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的教学原则。】

(五)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感受“瞬息万变”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理解“瞬息万变”

(1) “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2)那些词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得快?

(3)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4)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5)这一节的末尾用了省略号,引导学生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6)学生准备后,汇报交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瞬息万变”还可以换成什么词?(变化多端)

3.指导朗读。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重点引导学生读好“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明明、完全、又变成了”等词语。)

4.练习背诵。师引背,生看课件背,同桌互背,全体齐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六) 学习最后一段,感受“流连忘返”。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1)指名说说对庐山的再次认识。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读最后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区分“流连”与“留恋”的用法:虽然他们都是舍不得离开的意思,但“流连”限指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留恋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吗?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