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深浅变化美术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6:31:06 字数作文
深浅变化美术教案字数作文

篇一:深浅变化美术教案(王嫦昭)

上课时间:第 八周 星期 本期第8课时 (详)案 课型:“设计·应用”

课题:深浅变化

主编人:王嫦昭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初步培养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光影下物体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物体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发明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深浅皴线方法

教学难点 :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示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例、2B3B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课件观赏:

1)学生讲讲生活中见到的光影变幻的情景。了解光线的变化使物体发生不同的明暗。

引导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小结:明暗的产生: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2)欣赏画家作品,引导:我们可以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微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

师:画家作品《沙漠之鸽》正是通过不同明暗的交替反衬表示出了物体强烈、清晰的立体感,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下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1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深浅变化美术教案)

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

3、书上作品分析: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能够使物体变得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三、小组探究:

1、自学教材,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自由探究皴线的方法以和轻重变化。

2、学生个体自主创作表现立体感或层次感。

3、教师随堂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

4、 看一看石膏立方体的光影变化,师生交流。

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课件播放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三大面、五调子:亮面(直接受光面),灰面(侧面受光面),暗面(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投影(物体挡住光源产生)。(课件演示)

四、课堂实践.

1、作业布置: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2

作业一:表现层次感 作业二:表现立体感

1) 用遮挡法画一组几何图形 1)画形:注意透视近大远小

2) 逐层沿边缘皴出阴影,表现出层次感 2)皴出一个面的明暗过渡

3)依次皴出第2个面第3个面的明暗

2、教师进行巡回指导,督促学生按要求、方法进行练习,发现典型问题时再作补充讲解。 注意把握以下问题:灰调过少;明暗过渡太突然;

五、反馈交流

排线问题——“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投影显示)

六、板书设计:

3

绘画方法:

1、整体观察分析。

2、画形起稿。

3、画出一个面的明暗

4、依次画出第2、3个面的明暗。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空间感,虽然多数学生是初次学习此类绘画课业,但学生学习兴趣很浓,绘画很认真,但毕竟是初次涉及这类内容,有些学生的画面还是显得过于简单,学生排线还要加强训练。

4

篇二:深浅变化 活动一 课件教案

课题:深浅变化活动一

教材分析:

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明度即色彩的深浅程度,或者说是明暗程度。能运用手中的笔的不同力度和皴线疏密产生不同的明暗色彩变化,是通过实践才能取得的经验。所以本课安排深浅明暗练习,用色彩渐变构成完成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素描明暗深浅的变化有直观的感受和体会,同时通过活动一对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线条深浅的交错表现激发调动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

1、 掌握事物色彩深浅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表现方法。并在绘画创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进

行事物深浅变化的表现。

2、 初步培养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感受色彩深浅的美妙变化。

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色彩深浅变化的体会、深浅皴线方法的掌握和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和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示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范例、2B、HB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目次导向(2分钟)

1、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事物的深浅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小结:艺术源于生活,正因为我们的大自然存在着这么多的美,所以我们才能有美的艺术品的不断产生。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感受事物的深浅之美。学习表现物体的

2、 引出课题——深浅变化。

二、尝试学习、多种方式

1、体验活动一:工具材料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2分钟)

了解材料,感受笔的不同。

师:我们现在上的是美术课,美术需要材料来表现,所以在学习之初,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先来认识一下我们手中的材料。同学们的桌上都有2支笔对吗?请你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手中的这两只笔有哪些不同之处?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师:这是铅笔,对,材料的品名。

师:笔上的H和B分别代表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

师小结:H和B代表这只笔的铅芯的软硬程度,H的数值越高,笔的铅芯越硬,B的数值越高,笔的铅芯越软

师板书:H---铅硬

B-----铅软

师:你发现2B和HB的铅笔画出的线谁的颜色更深?谁的更浅?那老师用6B和2H在来试试,通过观察,你获得怎样的发现?师示范演示。

师小结:铅笔数值为H,铅芯越硬,画出的色越浅。铅笔数值为B,铅芯越软,画出的色越深。

师据生所说板书:H---铅硬------色浅 工具材料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 B-----铅软------色深

2、体验活动二:同一支笔,不同的力度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3分钟)

师:我们用一支笔能不能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呢?有什么办法?

这个方法对不对,咱们试一试,验证一下,拿出袋中的小纸片,1分钟你能用同一支笔在手中的小纸片上产生多少不同的深浅?

生尝试练习,同一支笔画不同的深浅

师:同一支笔能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吗?是怎么产生的?

师据生所说板书:力度-----重-----色重-----深 同一支笔因为手上力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

-----浅-----色浅-----浅

3、体验活动三:线条的排列疏密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

师:我们除了力度和工具材料的不同能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体现,先观察。

师示范排线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产生色块的深浅变化的?

师据生所说板书:有序的排列线条

师:你们想试一下吗?请在纸上试着排一排,看看你又会有怎样的新发现。

生尝试练习,排线。

师小结。这种挥动你们灵活的手腕,让笔一组一组有序的在纸上留下排列的痕迹,就是咱们素描里面俗称的排线。通过排线你感受到了什么?空,距离远,在我们美术语言里称之为疏,跟着老师说疏。

师据生所说板书:线排列密------色深

线排列空(疏)-----色浅

4、体验活动四:三种方式的融合产生奇妙的色彩渐变

师:我们明白了事物产生深浅变化的这三种方法,现在咱们将这三种不同的方式融合在一起来感受奇妙的色彩变化吧。怎样变化的?来看一下老师。

师示范循序渐进的由重到轻由密到疏的皴线方法。生观察体会。

师:通过老师的示范,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据生所说板书:循序渐进,由重到轻,由密到疏。

师小结:这样有序的由重到轻、由密到疏产生的色彩深浅变化是一种渐变色的运用。在我们的美术色彩语言里称之为明度变化,比如(幻灯展示),在咱们的美术素描语言里称之为明暗变化,比如(幻灯展示)

三、点拨提升、体验升华

1、欣赏感受:作品中的奇妙深浅运用

师: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种皴线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种美术表现形式,它会产生很多美的作品,咱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欣赏幻灯,感受线条运用

师:通过刚才的图片欣赏,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师据生所说板书:

师小结:

师:针对这两幅作品,你觉得谁更好?为什么?

师小结:主体物要画大,构图才饱满,画面效果才醒目、突出。

2、自学教材,体会作业要求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8页下方,齐读一下学习活动一,任意画出-----你是怎么理解这第一句话的?大家觉得我们可以选择画哪些图形呢?

师据生所说板书:图形选择:几何图形

人物、动、植物形态

建筑房屋

生活用具

交通工具

师:第二句里面的交错是什么意思呢?

师据生所说板书:反衬,黑白交替

四、思考内化、领悟成长

1、体会创造,方法实践

师:还等什么呢?现在拿上手中的笔试着画出深浅渐变的色彩变化,看看一会我们将创造出怎样的奇妙作品吧,孩子们行动起来。

生创作表现。师巡回辅导,音乐播放。

2、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展示学生作品

师:请将目光调整到黑板,咱们请小作者自己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画的?针对他的作品你能提出怎样的改进意见?

师:看来咱们掌握了方法还不够,还要灵活运用这一方法才行。大家在生活中发现过类似这样的深浅变化吗?

生谈生活中的发现。

师小结:艺术源于生活,我们的大自然让艺术家感受体会了色彩的深浅变化之美,艺术家就将这种美的感受再现运用到了生活之中,艺术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美和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咱们一起去看一看

幻灯展示,再次感受深浅变化之美。

师小结: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

篇三:湖南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深浅变化教学设计

第5课 深浅变化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

篇四: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深浅变化湘美版(2014秋)

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深浅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掌握线条的变化,了解线的特性。

技能:在了解线的特性之后,正确的画出线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体积塑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显得两种最基本的控制方法。一种是通过手上用力的大小来控

制线条的强弱另一种是通过线条的疏密来控制线条色调的强弱。

难点:如何正确运用线条的强弱和疏密关系来控制线条的色调变化。

一、教学过程

通过白板课件上课题字“深浅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可有啥特点。得出字的颜色是由深变浅的。

再观察一组排线的色调,大体来看也是由深变浅和有浅变深。

通过这种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这种规律去观察范画《毕加索》身体每一个部位都有啥特点。可以看出每一个部位都是由深到浅有着颜色变化的。

问学生,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画出这种深浅变化呢?在画这种线条之前,先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依次画出一种色块,要求第一位同学要用最大的力气画,画到自己认为最深为止,第二位同学要比第一位的钱,这样以此类推。最后呈现出一个由深到浅的变化色块。然后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这种变化,深浅变化。板书课题。

问刚才的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同学,画他那块色块的时候自己手上用力的大小。就发现,第一位同学用的力气大,画的色调就深,第二位同学用的力气大,画的色调就浅。

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出一组色块变化来。教师巡视辅导。 在画的过程中有没有同学发现,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将色调画重呢?提问. 通过线条的疏密来画出颜色的深浅变化。第二种方法就是,线条疏的颜色浅,密的地方就颜色重。

看课件,区别记忆,力度大,颜色深,力度小,颜色浅。线条密,颜色深,线条疏,颜色浅。

学生练习,用这两种法方画一组色块,注意两种方法可以同时运用。教师辅导。

看范画,长方体上的深浅变化。叫同学说出它上面深浅变化的方向,其余同学用箭头把它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表示出来。

四、课堂练习:

用这种方法,模仿老师范画,自己画出一个各个面有着深浅变化的长方体。

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两种颜色变化的方法,提问。再总结出,一种是力度控制,另一种是疏密控制。

五、课后作业

练习画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组合的深浅变化。

篇五:五年级美术教案(湘美版)

第1课 哆来咪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美。

重点难点:

1:渐变色的规律。

2: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色彩工具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战国时的编钟图片,欣赏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旋律。 欣赏图片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课件展示几张有渐变色摄影图片。 三: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教师随堂指导学生涂色。 四: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和形体的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五:布置作业

请画一幅想象画,画中要体现出色彩和形体的渐变。

第2课 家乡的古建筑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①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②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③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二、引导分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好学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第3课 小记者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编辑内容丰富、有趣的校园小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社会、了解生活;

教学过程: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报纸,报纸在生活中很常见。报纸的内容都是由记者采访,然后写稿的。那么,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校园小记者? 同学们自由讨论。

作品欣赏

展示优秀手抄报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了解手抄报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它们在版面的位置:刊名、文章版块、标题、内容、插图等。

2.手抄报主题的确定:呈现手抄报的主要内容,如卫生保健方面、环境保护方面、科学幻想、文化艺术、综合知识等。

1、手抄报的要素

刊头、刊名、栏目、信息文章、插图、尾花等。

2、手抄报文章的组成部分:1. 主标题(报头)2. 副标题(栏头)3. 插图与尾花4. 文章 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每位同学尝试在纸上设计一份手抄报的版式草图,不需写文字,只要用线画出刊名、文章版块、内容、标题、插图的大致位置即可。

教师收集部分学生的草稿,师生共同发现存在的问题。

1.刊名:

一般在报纸的上方醒目的位置,刊名的字体样式及粗细能直接吸引读者。

2.文章版块:

(1)外形

规则形、不规则形

(2)组合

文章版块的大小穿插组合——版式和谐美观。

文章版块不同外形的组合——版式活泼有变化。

文章版块之间距离疏密得当——版式清晰明了。

3.插图

(1)内容:围绕文章的主题。 (2)大小位置:不能喧宾夺主。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确定手抄报主题。

2.整理采访记录及图片,补充相关素材,编辑文字、图片。

3.选择最优版式进行设计制作表现。

交流评价 课堂小结:

将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班级的橱窗中展览

第4课搭建框架

教学目标:

1. 掌握用筷子搭建果篮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搭架子的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创意与制作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过程:

一、视频情景导入:(介绍上海世博会联系了生活,让学生感受世博会的盛况,也能提高学生积极性。)

1、首先,请大家给我点时间我将带大家神游“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播放视频

2、提问:大家欣赏了中国馆有何感受?

3、师小结:设计师:何镜堂。建筑特点:它以斗拱为架构、以斗冠为造型、以九宫格为屋顶,上中国红。极富中国韵味。寓意: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也从语言让学生感受中国馆的磅礴气势。)

4、问:谈谈感受,凭直觉你认为他是如何建成的呢?(让学生思考中国馆的建筑特色)

5、课件出示中国馆模型图。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玩搭架子的游戏,看大家能搭出个什么创意来。导入课题——《搭架子》(感受中国馆与搭架子的异曲同工之妙。)

二、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中的图片:(从图片中感受不同的造型与结构)

①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埃菲尔铁塔是现代巴黎的标志。(欣赏世界著名建筑)

②回到中国,我们的鸟巢不也是如此吗,欣赏编织式“鸟巢”结构,由于于独特造型又俗称“鸟巢”。 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欣赏中国建筑)

自然界中鸟窝的图片:鸟窝是小鸟们为自己设计的“小家”,小动物也是利用搭架子原理,所处可见搭架子现象。(以在我们生活处感受自然界景物)

2、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那些现象和搭架子有关?

3、师小结,出示生活中搭架子图片,搭遵循一些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讲节奏、讲秩序规律(建筑,家具,雕塑)等等。可提问:美在哪里?

4、欣赏立体构成作品(引导学生赏析艺术作品,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立体美)比较线构成的立体美,就像我们画画时的线条,多根线就构成面,具有立体感。(比例、节奏、韵律)

5、最喜欢那件作品?为什么?(给予学生评价机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小结:这是多样统一的美,这是一种有节奏有秩序的美,这个叫有规律的变化??

三、制作步骤讲解:

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那么搭架子有什么门道呢——出示制作的实物(果篮,秋千,葡萄架),转动观看,想想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又用什么来连接的呢?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小结:是的,有观察还要有思考。你观察真仔细!这就是用生活最常见的筷子制作的,再用胶粘连。

2、引导思维:怎样把它搭建成三角形的篮子呢?分组讨论,尝试拼一拼,摆一摆,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小组互动,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问:说说刚才制作中有些什么困难?双面胶粘在什么地方?

3、小结:篮子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篮底,另个部分是篮身。篮身可以用3根筷子交叉搭建,篮底可以把筷子平行摆放,然后粘贴在篮身下。让学生对制作材料和粘贴方法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除了三边形,我们还可以搭什么形状呢?四边形,多边形,关注架子本身的形状和架子围成的空间变化。(边说边演示)

4、、请学生上台尝试制作。(让学生大胆表现,学生进行尝试引起学生的共鸣。)

5、课件欣赏学生作品:用筷子和吸管做的果篮与物品篮图例,根据材料的长短不同和篮子的边数不同(四边、六边或者八边等),篮子有大有小,这些作品设计制作各有特色,配以与篮子造型颜色和谐的果品??(搭架子这些直观的图片能很好地给学生在制作方法上以提示,能更好地体现篮子的“实用性”,同时还对学生渗透了构图的知识。)

四、小组大比拼(贴上比赛成绩表格,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接下来,是大家显身手的时间了。不过比赛之前请认真读读制作要求:

1、分组、分共合理,团结协作(小组的合作练习加强了学生团队的意识和团队凝聚力,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

2、构思画草图:选择最好的方案,如拿不定主意,可请教老师或举手表决

3、搭建(边想边做,可临时调整改动原来的构思)

4、自我欣赏调整效果

作业要求:按小组分工合作搭一个架子,为了好看做的稍高一些,尽量做到多样统一或者有节奏有秩序或者有规律的变化等形式美感。

比赛看看哪一组做得又好又快(见表格)。提示:注意双面胶使用

五、教师巡堂指导

六、展示讲评:现在请大家看到展示台上来,请大家评选出最好的果篮,教师把精致的粗糙的作业进行对比评价,引导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规范美观。(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提高他们的欣赏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美术思变能力和创造能力,营造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气氛。)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搭架子的方法制作果品篮,它既美观又实用。这说明,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