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玉树地震感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2:29:43 高中作文
玉树地震感想高中作文

篇一:关于玉树地震感想作文

关于玉树地震感想作文(5篇)

玉树地震作文:青海玉树地震的感受

玉树地震作文(1):

灾难面前的感动,感天动地——之中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的时候,香港货柜司机出身46岁的志愿者黄福荣先生到玉树孤儿园做志愿服务才4天。地震的时候他先跑到安全地带了,看到还有老师孩子没有出来,就奋不顾身冲进去。这一去再没有出来。他做志愿服务多年,从来不愿意宣扬:“做事就行了,有什么可说的。”不仅自己极为低调,也不愿意别人多说他做的事。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是死在志愿服务的路上,也是值得的。” 云南大旱,各路兵马支援抗旱。来自安徽的退休职工陈树林老人75岁了,吃不习惯,喝不服水土,不光为打井队伍做技术咨询,还到处进行地质水文勘探,为灾区早日解除人畜饮水困难不懈努力。他放弃舒适条件下各地高薪数十万元的报酬做志愿服务,说这是这辈子最应当做的事。

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熠熠生辉,人格的高贵闪闪发光。大地震救援刻不容缓,各地支援不惜代价。从四川汶川5.12到这次4.14青海玉树地震,从冰冻雨雪灾害抢险到王家岭透水事故救援,无不显现着人类平常不大显露的大爱。儿子来电话说,他在成都也去为灾区伤员献了400CC鲜血,我连声说好。我无法做到的事,儿子做了,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慰。虽然儿子比较瘦弱,还在工厂实习做工,但我想他能想着为社会、为他人需要做出牺牲自己的行为,比做更多的工都有益。 人终归活的是一种社会价值、生存价值。这种价值是说,你活着社会需要不需要你,他人需要不需要你。灾难与人类生活相伴而生,无法避免。如此,我们只好坦然面对。对灾难的态度,在灾难面前的表现,体现着人格的尊严,体现出人品的上下,更是对人活着价值的检验。当年的“范跑跑”之所以爱到广泛谴责,不是说他可以超越本能放弃自我求生,而是在他抛下孩子们逃出之后还发自“内心”的自我表白:就是父母,我也不可能去救他们。一个人,无论什么情况下,如果心里只有自我,活着是没有多少意思的,活着的价值也大打折扣。

而黄福荣陈树林们就大不相同。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想到的是保护孩子,保护别人,置自己生死于度外;他们在利与义的取舍之间,选择的是社会公义大众利益而不是自己的一点点私利。人间有爱,正是这样一些平时不起眼的人,做着一些看似平淡其实不凡的事,让世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真爱。

救灾在继续。我为灾民而祈祷,我为灾区群众的努力自救而动容,我为各路大军及时救援而激动,我为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不放弃、不抛弃”的努力而叫好。我更为那些闪现着人性光芒英雄们的壮举而感动,无比感动。我痛恨每一个灾难,我感动于每一次灾难中人格光辉的闪现。灾难中的感动,感天动地。老天爷啊,你怎么忍心一次次地用这样残酷的方式来检验人类,来考验国家社会?!衷心祝

愿玉树地震灾区救援工作顺利,灾区人民尽快恢复生产,重建新的美好家园!(文:之中)

玉树地震作文(2):玉树地震作文:青海玉树地震的感受

青海玉树地震的感受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得更坚强。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的劫难, 但现在的救援行动都将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后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突如其来, 宁静的小城在重创之下一片狼藉。尘土满面的孩子, 低垂着脑袋被抱出废墟, 模糊的图像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灾难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等各个部门迅速行动, 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中。与此同时, 个人、企业、民间组织也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 爱心正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和死神进行赛跑。经历了两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炼, 无论是政府, 还是民众, 都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去应对自然灾害。这让我们在悲伤中感到些许欣慰。

尽管科技日渐发达, 地震仍然不可预知。面对天灾, 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强挺立, 也应该不断进步。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后, 防震减灾法获得通过, 已经于2009年5月实施, 应急救灾被纳入了法治轨道。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 公民精神随之成长, 很多人自发地为灾区的规划出谋划策, 对应该用于重建的财物进行舆论监督。巨大的社会进步有目共睹, 我们相信这些会在玉树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得到体现。

玉树地震作文(3):

温暖, 在寒冷的季节里显得特别重要。

温暖, 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显得尤其可贵。

人的内心时时会需要温暖的感觉, 只是自己平时不能发现, 不能感受, 或者即便发现了, 即便知晓了, 也不会珍惜这种感觉。因为没有失去, 因为没有对比。 我们这个世界是否真的缺乏温暖之心? 我们这个世界是否真的很寒冷? 也许不同的人感受不同, 也许个人的环境不同, 对温暖的理解与认识也不一样。

如果你是青海的地震灾民, 你现在想的是什么? 是救援人员能够及时将自己从废墟中救出, 重新回到平安的世界里, 让自己重新感受生命的存在, 这个时候, 温暖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内心的激动不用言语。温暖, 这个时候, 就很简单, 就是一个行为。

如果你是一个受了委屈的人, 这个时候, 你最需要的是什么? 也许就是朋友一句亲切的问候, 仅仅这么一句亲切的问候, 就能够将你所有积压在心头的内心苦闷统统扫清, 而温暖的阳光就直接照进心头。

温暖, 有时就是一个眼神, 一个不直接表白的眼神, 浅浅的, 淡淡的, 但对于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言, 就是无穷的力量, 可以让人可能从深渊中腾空而起, 倍感幸福, 倍感亲切, 倍感温馨。

玉树地震作文(4):

大喜和大悲为何总要如此巧合地纠结在一起:奥运前,我们痛哉汶川;世博前,我们泪望玉树。

不是迷信什么,只是觉得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清醒着:生活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但生活从来也不会完全尽如人意。欣喜往往是预料之中的,而灾难和悲伤却总是突然来袭。

玉树,和两年前的汶川一样,一个原本并不为人所熟悉的地方猛地闯进了所有中国人的视线,然后,聚集起所有的目光和悲伤。这是我们最不愿意接受的现实,可必须面对。又因汶川在前,所以这一次,悲伤依然,但已经不那么慌张。 悲剧总会陆续上演,但没有一次悲剧是对上一次的重复。所以,玉树的救援依然面临着困难,4000米的高海拔,冷如寒冬的气温,脆弱的交通,语言的障碍,还有原本就存在的贫困。但毕竟是在汶川之后,我们依然看到了这一次生命大救援的过程中所体现的进步。何为重?何为轻?何为缓?何为急?救援工作的展开多了份理性和从容。比如,当地政府暂时让一腔热血的志愿停下脚步,因为,有限的交通“生命通道”要为救援者和最需要的救援物资而开。

倒不是急着为救援叫好。如果灾难都不足以让人警醒并成长,那就不是进步而是退化了。更何况,面对所有有希望继续延续的生命,我们真的希望救援工作能不断地让我们叫出好来,尽管这样的事更应发生在地震救援完成之后。

眼下,拯救生命,是当务之急。也正如xxx的指示所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生命无价。

有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想做些什么,但这中间的不少人可能最后又什么都没做,只是在心头默默地为玉树祈愿。其实这已经挺让人温暖的,却又总让人觉得还不够。 有关方面呼吁说灾区急需棉被和棉衣等物资。我相信有很多人有这方面的物资并且也愿意捐出来,但却因为不知道往那儿捐,或是知道却因为觉得麻烦,还或者是实在腾不出时间来送过去。因此,对于有关部门来说,不能只是给出几个捐款账号就可以的。是否能把捐赠点摆到街头巷边,是否能组织街道居委会等基层部门和志愿者弄几个热线电话,然后根据捐赠情况能分区域分时段去收取。这对于志愿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说一腔热血冲到最前线才叫志愿者。志愿精神原本就是一种义务奉献的精神,更多的是,这种服务往往是在幕后默默完成的。

而这样的一些有规划、合理安排的捐赠和志愿服务是否应该在经历了汶川之痛后就应该形成一种机制了呢?至少不应该是每当一次新的灾难来袭时,我们在展开救援等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总在懊丧:我们为什么没有准备得更好,而我们原本可以做到。

玉树遭受重创的时候,其实离汶川之殇两周年已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我们真的应该多想想汶川。不是为了去增添感伤,而是通过回望来发现我们哪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准备得更好,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我们的心理救援可否准备好了,因为在度过生命救援的“黄金24小时”后,心理救援对遭受身心重创的人们来说也同样重要。再比如后期安置工作是否能更早地进行准备,样板房和各种生活用品是否都能尽可能地提前到位?

汶川之伤尚未愈合,玉树又添新的创痛。每逢天灾骤降,人心的热度顿时升温。大灾有大爱,爱心暖人心,这真的是我们这个民族非常可爱的地方。每每这个时候,因灾难而生的悲痛和因爱心而生的感动相互交织,一起揪着人的心。也每每在这个时候,我总在想,是否灾难能少一点,而爱心和温暖却常在。比如能少一些王家岭的悲剧,多一些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弱势群体的关注。

显然,天灾的到来是不大可能会我的这种愿望而中止的,但每个人的爱心也不能因此而多一些吗?而能更常态化一点吗?其实未必要时常捐款捐物,更多的时候只需要我们不要冷眼相待,只需要多投入一点关注,然后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帮助。而我的这点愿望又何尝不是很多人的所想呢?

泪望玉树,惟愿生命的奇迹能更多地出现,愿所有的生者都坚韧,逝者皆安息,不抛弃不放弃。回想汶川,惟愿我们能以更好的生活状态告慰亡者,愿人间温情常在,爱心永驻,不冷漠不黑心。

玉树地震作文(5):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得更坚强。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的劫难, 但现在的救援行动都将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后人。

14日早晨,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突如其来, 宁静的小城在重创之下一片狼藉。尘土满面的孩子, 低垂着脑袋被抱出废墟, 模糊的图像却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灾难再次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军队武警公安民政医疗等各个部门迅速行动, 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援中。与此同时, 个人、企业、民间组织也开始自发地捐款捐物, 爱心正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和死神进行赛跑。经历了两年前汶川大地震的磨炼, 无论是政府, 还是民众, 都有了更丰富的经验去应对自然灾害。这让我们在悲伤中感到些许欣慰。

尽管科技日渐发达, 地震仍然不可预知。面对天灾, 一个伟大的民族应该坚强挺立, 也应该不断进步。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汶川大地震之后, 防震减灾法获得通过, 已经于2009

年5月实施, 应急救灾被纳入了法治轨道。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 公民精神随之成长, 很多人自发地为灾区的规划出谋划策, 对应该用于重建的财物进行舆论监督。巨大的社会进步有目共睹, 我们相信这些会在玉树地震后的救援行动中得到体现。

放眼世界, 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唯有团结的民族可以在灾难的锤炼中变得更坚强。两年前, 汶川大地震以前所未有的破坏力, 使得桥梁断裂、楼宇坍塌, 可是中国人没有被击倒。三岁的小男孩躺在担架上向救援者敬礼, 年轻的警察妈妈敞开怀抱为失去母亲的婴儿哺乳, 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这些细节。更忘不了举国默哀的三分钟结束后, 天安门广场上那经久不息的加油声, 那一刻13亿人的心凝聚在了一起。在齐心协力的救援中, 人与人的隔膜打开了, 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新的认识, 整个社会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可以说, 灾难之后的记忆强化了国民的忧患意识, 提高了社会的应急能力, 所以今天我们能以最高的效率进行震后救援。

在灾难面前, 坚持以人为本, 中国曾经创造了救援的奇迹。我们也期冀另一种奇迹能在将来出现, 那就是大灾化为小难或者是有灾无难。这需要全体民众继续弘扬"汶川精神", 强化忧患意识。

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的劫难, 但现在的救援行动都将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可以告慰死者, 可以提醒后人。

玉树地震朗诵稿 演讲稿

玉树抗震演讲稿

青海玉树地震, 大自然又给了我们人类一个自然警钟, 我们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呢? 再次和大家讲讲10条建言, 树立信心!

1 地震救灾谨记"第一时间"

强调"第一时间"救灾, 就是与死神和灾害赛跑。有了"第一时间"的意识, 才会全力以赴奔赴灾区;才能急公众所急, 帮公众所需。救灾强调"第一时间", 不仅是强调效率, 更是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

2 再次喊响"玉树挺住, 中国加油"

现在无疑是救人的关键时间, 对灾区群众来说, 现在最需要一点汶川的勇气, 对全社会而言, 也需要再次发扬汶川地震中那种团结协作、共献爱心的抗震精神。在天安门广场, 成千上万的人共喊着一个口号:汶川挺住, 中国加油!在各地赈灾的捐助箱前, 在义务献血的医疗车前, 人们排起长队, 争相解囊挽袖。一时间不管城乡, 抗震救灾成为社会上最热的一个名词。而在那一段时间, 虽然国家遭受了那么大的磨难, 但整个社会几乎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一心景象, 许多西方媒体记者也为此情此景感动。而现在正是需要我们重新发扬这种精神的时候了。一场灾难就是一次人生的涅盘。汶川灾后正是这样, 请让我高声喊响:玉树挺住, 中国加油!

3 让我们一起回忆"汶川经验"

当下, 我以为如何借鉴汶川地震的救灾经验, 将玉树的地震伤亡降到最少,

篇二:青海玉树地震的感想反思论文

青海玉树地震的感想反思论文

青海玉树地震, 大自然又给了我们人类一个自然警钟, 我们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呢? 再次和大家讲讲10条建言, 树立信心!

1 地震救灾谨记"第一时间"

强调"第一时间"救灾, 就是与死神和灾害赛跑。有了"第一时间"的意识, 才会全力以赴奔赴灾区;才能急公众所急, 帮公众所需。救灾强调"第一时间", 不仅是强调效率, 更是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

2 再次喊响"玉树挺住, 中国加油"

现在无疑是救人的关键时间, 对灾区群众来说, 现在最需要一点汶川的勇气, 对全社会而言, 也需要再次发扬汶川地震中那种团结协作、共献爱心的抗震精神。在天安门广场, 成千上万的人共喊着一个口号:汶川挺住, 中国加油!在各地赈灾的捐助箱前, 在义务献血的医疗车前, 人们排起长队, 争相解囊挽袖。一时间不管城乡, 抗震救灾成为社会上最热的一个名词。而在那一段时间, 虽然国家遭受了那么大的磨难, 但整个社会几乎出现了空前的团结一心景象, 许多西方媒体记者也为此情此景感动。而现在正是需要我们重新发扬这种精神的时候了。一场灾难就是一次人生的涅盘。汶川灾后正是这样, 请让我高声喊响:玉树挺住, 中国加油!

3 让我们一起回忆"汶川经验"

当下, 我以为如何借鉴汶川地震的救灾经验, 将玉树的地震伤亡降到最少, 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是首要的事。前不久的山西王家岭透水事故伤员转运, 就借鉴了转运汶川地震伤员的经验, 转运的铁路总指挥, 就曾是汶川灾区转运伤员现场总指挥。可借鉴的经验还有很多, 比如通信中断了, 如何综合利用多种通信资源, 保障应急通信方式;交通中断了, 如何采取空运, 如何抄近路, 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地震灾区。

要继续发扬"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 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救人"的做法, 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抗震救灾措施, 全力抢救被地震掩埋的生命。

4 提醒自己, 不因"坚强"而麻木

我身边有人说, 玉树地震的震撼, 没有汶川那么强。这可以理解, 不同于两年前, 我们有强烈的震感, 甚至有亲自避难的经历;不同于两年前, 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被强悍地冲击;不同于两年前, 那种猝然的惊愕;甚至就是地震级别, 也不同于两年前……没错, 汶川大地震之后, 我们的内心更强了, 但坚强, 不能成为一种麻木——— 尽管有太多不同, 同胞们那失去亲人、忍受寒冷与饥饿的苦难却是相同的。以同胞正在经受磨难的名义, 请保持我们持续关注的热度、八方支援的温度、不惜一切的力度!有专家称, 此震之后不排除还会有其他余震, 仍然不能丧失警惕。这尤其提醒自己, 我们的内心不要因为坚强而变得麻木。 5 信息公开就是抗灾力

汶川地震发生后, 人们即被各种信息包围着, 但由于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主流媒体的迅速介入, 大家很快找到了一个可以安心的寄托。正是各种关于灾区的信息, 以"原生态"的方式展现在受众面前,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救灾的点点滴滴, 大家不再怀疑和恐慌, 大家更加明白抗震前线需要什么, 不需要什么。

汶川地震, 让我们每一个人见证了"信息公开"的力量。一方面抚慰了惶恐的人心, 让人在战胜灾难时更加从容, 同时, 对灾难的持续关注, 以及由此被激发出来的强大的民间慈善资源, 可以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有助于携手有序抗灾。曾经的经历让人们对未来有更深切的期待——— 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 它的及时发布, 全面展示, 本身就是一种"抗灾力"。

6 善用民间力量

志愿精神, 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汶川震后抗灾一个最大的特点, 就是民间力量的充

分调动。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地震地区, 自发地进行抗震救灾活动, 全社会捐款金额也超过纪录, 作为官方救援的补充力量,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坦率地讲, 如果组 织与协调不到位, 如果得不到政府有效的信息与配合, 有时候民间力量会较难发挥出全部的力量。可以想象, 玉树地震发生后, 各方志愿者, 包括企业家、公众人物, 尤其是一些长期在玉树当地从事志愿服务的人, 都会出钱出力, 或者直接奔赴灾区。这种强大的救灾力量和意愿需要被善待、善用, 尽力通过有效的信息服务、理智的疏导, 用好这些民间之力, 充分发挥反应迅速、组织迅速、到位迅速、救援迅速的公民优势。

7 捐出你的帐篷来

让我们最揪心的是, 灾区的人民吃什么, 怎么御寒, 怎么休息? 天气预报说, 当地还非常寒冷。何况还有6-7级的西北风, 可以想象得到, 晚上一定很冷。在这个时候, 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帐篷让受灾群众避寒、休息, 有没有足够的被褥御寒, 是救灾的一个关键。新闻说民政部调拨了5000顶帐篷, 青海省民政厅调拨了5000顶帐篷, 但这还远远不够, 我们的救援部门必须快些、再快些!这里我就想到了, 当初汶川地震的时候, 很多家庭都购买了帐篷, 这两年, 这些帐篷很少有发挥用途的时候, 现在, 应该号召大家, 把这些帐篷都捐出来——— 我想公众都会有这个心思, 重要的是, 要有组织来做这件看起来挺复杂的事儿。 8 保障通信是关键环节

众所周知, 在地震灾害面前, 无论是救援、联络还是善后, 迅速恢复通信畅通, 保障救灾人员通信权利是抗震救灾的关键环节。因为通信不畅通, 因为话费没有及时充值, 可能耽误救援时机, 造成灾难性后果。保持通信畅通, 不仅是救援的需要, 也是给受困者带来希望和勇气的生命互动。汶川地震中, 互联网在信息畅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电话不通的情况下, 阿坝州就凭一条互联网线路与外界保持联系, 及时更新灾情信息。说明互联网正在成为继电话以后, 又一条生命通道。除了尽力恢复通信、采取一些"欠费不停机"之类政策外, 整个通信行业还应当负起更多的责任。因为, 即便在抗震救灾告一段落以后, 通信联络、寻找亲人、灾后恢复生产经营、重建家园, 通信需求仍然很大。 9 地震局要担负更多抗震功能

说起"抗震", 我想先来说说"抗洪"。多年来, 很多地方都设有"抗旱防汛指挥部", 多挂靠于当地的水利部门, 因而保证了长年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门经费, 更有沙袋、木材、石料、排涝设备等物资储备, 甚至还有专门的"物资站"。相较而言, 一旦发生大地震, 准备不足立马显现, 这也缺, 那也缺, 特别在那"救命黄金期"内, 很多急需的物资等着外援, 一旦遇上交通中断, 那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从长计议, 笔者斗胆建议, 不妨改"地震局"为"抗震委员会"。其主任委员应该由地方政府负责人兼任, 其职能一是从事研究地震科学, 二是专门从事抗震的准备与协调。当然, 这个"抗震委员会"最重要的工作, 就是检查监督所在地区所有建筑设施的抗震等级的提高。

10 地震多发期, 补齐防灾的短板

应该说, 玉树处在地震频发区, 当地政府和居民可以结合自己所处之地的这些地质特征早做准备, 并且, 这个准备时间还比较长。但玉树灾区一村庄"99%民房全部倒塌"或许再次警醒了我们:但凡属于地震带的地区, 应该立即着手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其一, 提高房屋抗震水平, 必要的时候, 政府应该拿出部分资金对民众进行建房补贴;其二, 让民众知道他们是否生活在地震活跃地带中,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记得慑于汶川"校舍6898间"的危害, 日本加快了校舍补强计划, 这种"吃一堑长一智"的精神, 很值得我国其他地震带的地方政府与民众学习。

篇三:3-玉树地震思想汇报

玉树地震思想汇报——玉树不倒,青海长青

敬爱的党组织:

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截至4月24日,共造成遇难人数达2203人,失踪7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生命搜救已经结束,遇难人数还在继续上升。同时,据民政部估计,玉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将达到8000亿以上。与之相邻的四川甘孜州也受到灾害波及,6.5万人受灾,数千户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6.7亿元。??

从我得知玉树地震之时起,心情就不能平复。

四川地震刚过,玉树灾情又来。那些灾民,我无法想象他们是怎么样的难过,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那些失去亲人的同胞,地震改变了他们的一切,带走了他们安定的生活,带走了他们的亲人,带走了他们最为温暖的家。一瞬间的灾难,要用一生来抚平。当看到那一双双无助的、惊恐的、还未脱开灾难的惊魂瞬间的眼睛,当看到一张张已经伤痕累累却还布满泪水的脸庞,我的眼泪早已不能自已。

曾经的玉树: 蓝天白云,昆仑巍峨, 绿草牛肥,奶茶待客, 冬虫夏草,高原一绝,茶马古道,康定情歌!

曾经的高原胜境,歌舞之乡,如今满目疮痍,哀鸿遍地,令人潸然泪下,不忍闻睹!

4月21日,举国哀悼青海玉树地震罹难同胞。伤逝之情,在每一平方公里上蔓延;13亿国人,因巨灾更感生命共同体的休戚共鸣。

远离灾区的我们,点燃红烛为玉树祈祷,为灾区捐款,献上自己的一片心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看到雪域高原上的青海玉树,经历一场强烈地震带来的苦难洗礼;历经磨难愈挫愈奋的中华儿女,展开一场各民族合力抗震救灾的伟大壮举;见证千百年民族团结的青藏高原,再一次记录下亿万中华儿女共御苦难的坚强足迹--格桑花,高原上最美丽的花,风愈狂、身愈挺,雪越打,花越艳,在遭受创伤后必将绽放得更加美丽!

4月15日下午4时,民政部、中国地震局在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表示,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在灾后紧急启动了国家救灾一级响应,中央财政紧急下拨抗震救灾综合财力补助2亿元。民政部紧急从天津等7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青海灾区调拨大量棉帐篷、棉大衣、棉被以及简易厕所等救灾物资,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全国各地也及时向青海伸出援助之手。截至15日,已到达玉树灾区的各方面救援力量,包括医疗队伍,将近万人,覆盖整个灾区的搜救工作。

短短十天过去了,社会各界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抗震救灾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对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于14日中午赶赴地震灾区。15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也亲临玉树地震灾区,察看灾情,看望慰问救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正在出席核安全峰会和“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会晤并对巴西进行访问后的胡锦涛主席因震灾提前回国,18日13点,胡总书记又来到玉树地震重灾区结古镇扎西大同村视察灾情,慰问灾区受灾民众以及参加抗震救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公安等。

一批又一批的救援人员,一批又一批的救援物资,一笔笔捐款,正在源源不断地从祖国各地运往青海,源源不断地运往玉树!一个个重伤员,也分别被运往兰州、西安、成都等地一流的医院全面接受救护和心理治疗。

灾区安置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目前,灾民吃住问题已基本解决,重建工作已经展开。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然而,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我们痛惜生命的脆弱,也祈祷生命的坚强。倒下的,要再建起来,失散的,要再聚起来,错过的,要去补起来。一直在进行的抢救与捐助,此时此刻的悲恸与眼泪,日益彰显的生命尊严与国家责任,也全都是弥足可贵的沉淀,不止传播留存在纸面上、声音中、光电里,更会成为我们民族心理基因的一部分,相扶相携,守望彼此。

痛定思痛,一片废墟上的重建,将为这份生命的坚强写下注解。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玉树孤儿学校的黑板上,写下十二个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这是一份不离不弃、莫失莫忘的承诺。校园里,有知识,有真理,有孩子,有薪尽火传百折不挠连绵不绝的教育与学习,这里原本就是人类生生不息而能走向强大的基地,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概莫能外。在一片废墟之上,最先站立起来的,可以不是机关的大楼,可以不是工厂的厂房,可以不是市场的商铺,甚至也可以不是安民的住所,必定要有坚固而温暖的校舍;最先响起来的,必定要有朗朗的读书声,那是震后复苏的开始和标志,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重建玉树,是要在伤心地上再造新家园。昨日的种种不可追留,而从此的开始,则非有最务实的态度、最细致的心思、最耐心的坚持与最切实的责任感不可。关于玉树的整体重建方案,媒体已略有报道:三年时间,完成主体,再有两年,玉树州首府将成为高原生态型旅游城市。

相信积累了重建汶川的经验,此次的玉树再造应当可以步步为营。而无论是怎样的时间安排,也无论是怎样的定位,重建玉树新家园,在钢筋水泥的工程之外,尚有民众心理的重建、社会安排的重建、家庭结构的重建等也是关键。国家的经济支持无需多论,社会力量也正善心蓬勃,只是灾区群众的处境,需有不图表面只争朝夕的努力,而重建的千头万绪,一一落地,又无不是具体利益的安排与分配。重建新家园的系统工程中,效率与公义的把握与保证,想必才是最能告慰死者、安抚灾区同胞的重点。

在灾区玉树一地之外,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重建任务。前几日,国产电影《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发布,短短两分钟的镜头,压抑、悲怆而艰苦。有网友留言:“这一切让人落泪,不仅仅因为唐山的那一场地震。”从钱钢先生的报告文学,到今天的电影表述,国人对铭刻在民族身骨之上的苦难,有了越来越多的记忆与理解。

是的,不仅仅只有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与不屈不挠,才值得表达与记录,那些个体的无助、挣扎与漂泊,那些真正的脆弱、痛苦与绝望,那些因此而持续不断的心灵余震与生活阴影,也是灾难的细节,也是我们的精神密码,更是到达生命关怀的起点与路径。

正如耶路撒冷有哭墙,犹太人可以在那里摩挲苦难的历史。我们今天在每一场大灾难之后,也设立了全国哀悼的时间,寄托哀思,鼓舞生命。而在这一天之后,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笔墨与形态,去记录、去记忆、去唤醒、去共鸣??即便是在多年之后无关周年的任何时间,一个人,可以独自面对一本书,掩卷沉思,一群人,可以在同一块银幕下,潸然泪下。一个民族,必定因此更加命运与共、心灵相通、血肉相连,所以而更加坚强。这,也是一种重建。

汇报人:xx

2010年5月10日

篇四:抗震救灾感想

抗震救灾感想

没有人知道,灾难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降临。那些不幸的罹难者,只是我们的替身而已,因为他们的离去,所以我们还活着。每一个生者,都必须行动起来:向死者默哀,向生者祈福,向救援人员致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也重建那些受到创伤的精神家园......

以下谈谈有关四川地震抗震救灾的感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不仅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使他们遭受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截至5月 23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55740人遇难,

292481人受伤,失踪24960人,紧急转移安置1136.7929万人。

在灾难面前!

领导人-----心系人民

灾难传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

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立

即前往四川。在四川地震灾区的5个日日夜夜

里,温家宝总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人

们难以忘怀。

“我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人命

关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难过。只要有一线

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救人,废墟下哪怕

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温家宝到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当了

解到学校有上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下,总理深情地说。

在四川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温家宝一直在强调:抗震救灾工作要始终坚持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组织健全了抢救体系,迅速调动了大批救援力量,果断开展了救援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是有序、有力、有效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温家宝说,为了救人,我们从全国向灾区调派了10多万人的救援队伍。我们还围绕救治人员这一中心工作,组织了大批的专业力量,形成了救治合力,救出了大批掩埋在废墟中的群众和大量被困群众。为解决一些重灾区交通中断的问题,我们还调动了100多架直升机,用于运送伤员、专业救援人员和急需的救援物资。温家宝不断的强调救人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温家宝坚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

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军民团

结,军政团结,干群团结,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

全面胜利。

在大灾难面前,国家领导人把人民

的生命,人民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体

现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和人民群众

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

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必须坚持把党

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做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最可爱的人

心系人民真子弟,泣血倾情筑口碑。

灾情就是命令!

5月14日11时24分,震中地

带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高度。空降

兵某部15名勇士先后从一架大型

运输机上惊险空降。这次空降举世

震惊!一方面,茂县为高山峡谷地

形,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

右,伞降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各

国空降兵跳伞训练通常在数百米高

度进行,要在5000米左右高度实施

伞降,世界军事航空史上少有。

随后,他们马不停蹄向汶川进发。余震、泥石流、

寒冷、饥饿像一只只猛虎时时可能夺走他们的生命。翻

山越岭,跋山涉水,星夜兼程。极度疲劳使队员们体力

下降,感冒、发烧、烂裆,每一步行走愈发艰难。6天

6夜,大伙儿相互鼓励,徒步走过2个县7个乡50多个

村庄,及时上报大量灾情信息。

除了空降兵,还有抗震救灾中的无数的军人。哪里

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

他们的手臂。在汶川救灾现场,到处唱响着军魂之歌。

整个中国-----众志成城

2008

年5月19日14时28分,中国

首次为在天灾中失去性命的同胞进行举国

哀悼, 5月19日至5月21日为全国哀悼

日。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

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贺国强、周永

康等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前肃立默哀

3分钟。在那一时刻,整个中国都静止了,

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2008年5月19

日早晨,天安门广场昨天日出时的升旗礼

格外庄严,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播放

三遍后才达到旗杆顶,然而又默默地降下

一半。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次为一般民众

下半旗,同时中国所有机构和驻外单位下

半旗志哀。

在向遇难同胞表达哀悼的同时,社会

各界也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想灾区捐款。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整个中国拧成了一股绳,空前团结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援,十亿神州不塌天。情壮其根枝错落,血浓于水脉伸延。

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整个中国,从

领导人到普通民众,陌生人之间都成了亲

人,血脉相连。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把人

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了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

有深刻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真诚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为了人

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的

充分信赖和拥护,才能无往而不胜。”

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只有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

质特征。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必然会脱离人民群众,会北人民群众所抛弃。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总之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题,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党依靠人民,人民拥护党,党和人民命脉相连,同气连枝。有这样的党,这样的政府,这样的领导人,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灾难,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我们打不赢的仗,没有我们开辟不通的道路。灾难在顽强的意志面前一样显的微不足道,我们坚信 中国会更好 中国的明天会更好。灾难打不垮中国,打不垮四川!

篇五:我对地震的感言

灌 云 县 下 车 中 学

题 目:防震减灾,关爱生命

———我对地震的感言

姓 名:乔 璐

班 级: 七(14)

指导老师:陆 庆 春

玉树地震感想

防震减灾,关爱生命

———我对地震的感言

地震是由于地球上的各大洲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碰撞引起的,震的强度和范围有大小之分,震波呈半圆状危害程度会更大些,尤其临海地区最容易发生地震。地震是人类畏惧的自然灾害之一,像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带,为了防震,居民建造住房都具有防震性,并设每年9月1日为日本防震日。

2008年5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7级大地震把美丽的四川汶川一带,顷刻之间晃得是面目全非,哭声,喊声,风声,雨声和成一团。死的死,伤的伤,我从电视新闻报道的镜头上看到失去亲人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亲人无赖、无助的目光,让我心疼心碎。不要放弃,不放弃,救人啊救人…….各国各地的抢险队、医疗队、志愿者纷纷来到这里,为四川人民排忧解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这坚强后盾领导下,坚强,勇敢的四川人民不怕灾难,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的投入灾后重建家园的工作中来。

在这次地震中四川桑枣中学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整所中学的学生和教师无一伤亡,该校的校长说:四川为火山、地震多发地带,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从小做起,每年都要对学生进行几次逃生演习。当地震到来时,就像平时演习一样,有条不紊的从楼梯上下来,转移到安全空旷的场地。从这里我们可以知晓灾难来临是难免的,但灾难也不是不可避免的。

生命,人生之本,当有意识到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如果正在路上行走,应该迅速地跑至空间大的、没有电线杆等建筑物的场地上抱头蹲在地上,在躲跑的过程中,一定要手抱住头或拿软一点的

东西挡住头部,以免头部会受到伤害。

二、如果正在上课的学生,正在办公的人们,在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应迅速逃离,住高楼的人员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的不足跳楼,最好躲到有钢筋水泥柱的墙角,楼梯口。一只手护住后脑部,面对三角处,另一只手用衣物或毛巾等遮住口鼻,以免灰尘等污物进入口腔。

三、在家熟睡的人们如果逃离时间不充足,应躲在桌子底下,床底下、墙角或者卫生间等空间狭小的地方,并要保持空气流通,千万不可以再往外跑,以免在跑的过程中,被倒塌的重物压在下面。地震过后便是一片废墟,下面则是尚存一丝希望的人们,这时,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要同死神作斗争,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就要坚持,再坚持……

我远离灾区,作为一名中学生,惨状让我束手无策,灾后的惨况让我看了无比的伤心,只有在心中默默地为死去的人默哀,为活着的人祈祷。当我看到我周围的环境更是痛心,我们学校门前的小河边上,周围的人们由矮小的屋子渐渐变成了漂亮的高楼,而清清的河水也渐渐变得乌黑发臭,尤其到了夏天更是臭味难闻。现在的人们只图方便随手就把垃圾往小河里扔,每家的下水道的污水全都流在了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清澈的河水不在依旧,只有在我们一次又一次打捞河里垃圾的时候,才能听到几个围观者说小河变得太脏了。我的心情气愤又难过,心里想我到底能怎么办呢?地球为什么这几年气候反覆无常地变化呢?作为地球的主人有没有想过呢?

环境污染也是造成自然灾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防震减灾,关爱生命。拿出你的行动来,爱护你身边的一草一木,爱护你所在的环境吧。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要让悲剧重演。我相信,只要人人齐心协力爱护地球,地球会给我们一个美好的大自然。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