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故乡的姚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0:28:27 小学作文
故乡的姚江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中学生作文:家乡的通济桥

中学生作文:家乡的通济桥

中学生作文:家乡的通济桥

姚江是我们余姚的母亲河,通济桥横跨在母亲河上。

通济桥是一座古老的桥,又叫舜江桥。她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来是木桥,屡建屡毁。到了元朝至顺三年,(就是公元1332年)最后终于建成了石桥。现存的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公元1729年到1731年。)开始重建的,它拥有“浙东第一桥”的美名。

现在的通济桥长43.4米,主孔净跨14.2米,桥面中间的宽是5.6米。两侧有望柱24根,栏板有22块。栏杆上雕刻着:长鼻子的大象头,它的两只大耳朵像芭蕉扇,鼻子像长龙;威武的狮子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头上一卷一卷的毛使它更加威风凛凛;美丽的莲花花瓣舒展而开,露出了小小的胖胖的莲蓬。桥下有三个桥洞,非常的高,据说可以过海船而不用下帆。风平浪静的时候,波光粼粼,像一个圆圆的大月亮。发大水的时候,河水怒吼着,一浪高过一浪,幸好通济桥有三个大桥洞排水。桥的两侧有两幅对联呢!这些对联非常古老。东面的对联刻着黑黑的大字: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而西面却写着:一曲蕙兰飞彩鷁,双城烟雨卧长虹。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春雨中的通济桥。“天街小雨润如酥”通济桥在春雨中非常优美,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碧绿的衣裳在风雨中舞蹈。(碧绿的衣裳指青苔)撑着一把雨伞踩在古老的石板上,我看着调皮的雨点落入母亲河的怀抱,我非常嫉妒,我想变成一滴小雨点落入母亲河的怀抱,感受母亲河的母爱,感受岁月的沧桑。

最热闹的华灯初上的通济桥。各种各样、颜色不一的灯光落在通济桥上,顿时变成了五彩缤纷的舞台,马上就热闹起来了——有跳舞的、有散步的、还

故乡的姚江作文

有唱京剧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霓虹灯似乎也跟着乐曲,一会儿换成东色一会儿换成蓝色,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让古老的通济桥年轻了一次。

篇二:故乡

故乡。 办公室里传扬着那放假三天的消息,再过几天,就是突然意识到再过几天就是明月共潮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了,疑问,都一一问几个七位同事都要回家,可是,

可是我的家在哪里?我要怎样回家?可是我的家在哪里我要怎样回家?我的家乡奔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

巍巍云起四明山,滔滔潮涌杭州湾。 七月十五过大桥,慈溪街头见李端。 蜀南游子有意来,浙东家姐未计还。 雨落余姚极清凉,龙泉山中湿衣衫。 月出周巷臻圆润,姚江人家有温暖。 黄梅美酒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乡关!

篇三:我的故乡——宁波

我的故乡——宁波

我的家乡宁波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有着良好的地理环境。这次寒假作业让我对我的家乡又多了一份了解,让我越发的喜欢我这个充满魅力的故乡,我为你感到骄傲。

1. 宁波的爱情故事—梁祝

东晋时期,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嫒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觉。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的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鄮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文才。美满姻缘,已成泡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鄮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2.日湖

几百年前建宁波城,古时候宁波叫明州府,为什么叫明州?日月双湖,始谓明州,它是古明州的标志,拥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有月湖,当然有日湖,但现在的日湖去哪了?

有人会说江北不是有那很大的日湖公园吗?那个其实不是真正的古日湖。古日湖在天封塔附近,具体位置是莲桥街,解放南路小学后面,但在几十年前却灰飞烟灭,为什么呢?真正原因有很多说法,我选了一个非官方的说话,但几乎在民间是得到完全认可的。

故 事得从晚清说起,那会日湖附近个有寡妇,因为遇到新欢,想改嫁,但原来这边婆家却极力反对。结果那寡妇单方面与原婆家脱离关系, 大家知道那还是封建社会,婆家为此事大为恼火,加之那户人家也算在当地有点势力,在那寡妇与新郎拜堂当晚,带了一群人闯入民宅,毒打了新郎一顿,劫走了寡 妇,想执行类似与浸猪笼的仪式,但宁波那会毕竟是县城,又不是蒋节石那个镇上,他们也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况且寡妇之前已经单方面休了婆家,也算是光明正 大。

但那婆婆心狠手辣,当晚趁着夜黑,在寡妇身上绑了几块大石头,就扔进了日湖。

恐怖是当时寡妇身上穿着红色新娘褂,照理说古 时候女人改嫁时应该不能穿大红的,只能穿接近红色发衣服,比如粉红之类的,但毕竟是二嫁,也不准备搞得那么隆重,就用了自己以前穿过新娘褂,稍微有点常识 的都知道,穿着红衣服惨死人是很凶的,况且死的那天是她大婚的日子,那怨气指数怎么都得4颗星吧!

第二天邻里间耳语不断,但毕竟寡妇那婆家也有点势力,加之与官府关系良好,所以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 在寡妇被害死后的第7天,也就是她的回魂夜,她原婆婆那家,一家老小,包括家丁,丫头像被人下了蛊一样。先后午夜时分跳入了日湖,第二天日湖飘着20来具 尸体,而且个个七窍流血,全家大小,无一幸免,这件事在当时算是顶了天了,弄得周遭人人闻此色变,据说晚上经过日湖经常会听到男男女女的哭声夹着在一块, 不知情人还以为是有人过世了,周围人就希望请班僧人做场大的法师超渡一下,但当时宁波是由太平天国统治的,其实太平天国打着所谓上帝教的名头其实说穿了就 是一个邪教组织,他排除一切其他宗教,结果他们用了类似西方宗教仪式的东西来做所谓的超渡,结果一点用都没,后来还演越烈。

日湖那带一到晚 上就出传出凄惨的哭声,天天如此,老百姓实在没有办法,就集体请愿求办一场大的法事,最后太平天国也妥协了,在月湖关帝庙旁那个居士林找了大帮僧人隆重其 事,似乎效果不大,附近百姓只能晚上在河边烧点纸钱,求个心安,那会日湖边天天晚上“星星点点”到处都是火堆。

后来还是七塔寺的主持从阿育王 寺请来高僧做法,那高僧找人在湖边原来的小庙边修了个3层高小塔,也不知放了些什么进去,估计是舍利子吧之类的吧,又建议把原先日湖边的小庙扩建,那庙现 在还在,就是现宁波佛教协会总部,地址在解放南路小学大门左边,正所谓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那个塔就这样了这场风波。

3.象山

有个很古老的传说

传说天有个威武的大象神仙

不喜欢呆天上

很向往人间的美好日子

所以 有一天

大象备着管南天门的天兵天将松懈巡逻时

趁机下凡来到人间溜达玩耍

大象在天上时已经知道

人间有对比较年老的夫妇没有小孩

他们生活简朴 勤劳善良 不过他们很寂寞

于是他就成了他们的孩子

大象很勤劳很乖巧

在那个三人家庭里很幸福

他给那对夫妇带来很多快乐

那对夫妇也给大象带来前所未有的幸福快乐的感觉

所以大象就不想回天上了

继续呆在人间 和老夫妇过平凡的日子

所谓天上一天 便是人间一年 在人间十天 便是天上十年

没多久 玉帝发现少了个官员 一查之下 雷霆大发

派众多天兵天将下人间捉拿大象回天庭

可是大象对人间已经产生了浓浓的依恋感

更舍不得离开疼爱他的父母

于是倔强的反抗玉帝的圣旨

说:就算我变成了坚硬的石头 也绝对不回天庭

坚决不肯回天庭

这回大象可真把玉帝惹毛了

玉帝狠狠地下了一道指令

惩罚了大象的违旨抗尊

把大象变成了东海边的一个小半岛屿

所以象山半岛

简称:象山

4.宋光宗和冰糖葫芦的传说故事

在北京春节的庙会上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楂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从南宋的宋光宗皇帝说起。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年—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赵停长期生活于深宫,不达世务。即位时,他43岁,却已满头白发了。臣下献上何首乌,说服后能使头发转黑,但他不肯服用,说:“我头发已白,可叫天下人知道我是老成的。”即位后,他为李皇后所左右,罢免周必大、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起用留正为宰相,朝政为主和派所操纵。

绍熙年间,赵停最宠爱的黄贵妃有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楂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楂还有降低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楂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5.浙江省宁波市文化与风俗

宁波地处浙东,深厚的文化传统使得宁波不但拥有深刻的思想家,同时兼有百姓喜闻乐见的本土戏剧形式。东面东海,丰富的渔业资源造就了宁波菜别样的风味。此外,宁波的方言和民俗也别有特色。

哲学和文化流派

四明学派:也称“四明陆学”。南宋淳熙年间,有“淳熙四先生”之称的明州学者杨简、袁燮、沈焕等人以研究、师承陆九渊的以"心"为构成宇宙万物来源的"心""理"合一的"心学"为主,兼综朱子理学诸学学说而形成的学派。

姚江学派:亦称阳明学派。其创始人为明代哲学家、余姚人王守仁 (别号阳明),因余姚有姚江流经,故名。王守仁继承和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集中国古代主观唯心主义之大成,史称“王学”。其主要继承人有徐爱、钱德洪、沈国模、史孝咸等。

浙东学派:也称浙江史学派,其创始人为明清之际启蒙主义思想家、余姚人黄宗羲。黄宗羲在政治上公开揭露和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斥其为“使天下不得安宁”的罪恶之源,主张民权。经济上提出“工商皆本”,学术提倡“经世致用”。除哲学、史学外,对天文、地理、数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有研究,是清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等。

地方戏曲曲艺

甬剧: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称“串客”。系由田头山歌、马灯调、唱新闻等滩簧类民间小戏、曲调演变而来。主要流传于宁波、舟山一带。最初的演唱者为乡村的农民、工匠等手工业者,在庙会祭神、喜庆堂会时演唱,演唱的内容主要为新闻和民间生活故事,无表演动作,无乐器伴奏。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受“苏滩”影响,开始有简单的表演和胡琴伴奏。道光十年(1830)后,出现营业性演出的“串客班”。光绪十六年(1890)数名艺人到宁波演出走红,"串客"改称为"宁波滩簧"。曾一度改称为"四明文戏"、"甬江古典"等,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为甬剧。甬剧擅演清装戏、近代戏、现代戏,表演细腻,语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内容适应市民的思想情趣,乡土气息浓郁。 姚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由当地的农民、手工业者闲季组班演出,有“灯班”、“灯戏”、“串客”、“花鼓”、“鹦哥班”

篇四:小学生关于桥的作文:我爱家乡的桥

小学生关于桥的作文:我爱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余姚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明水秀的江南小城。它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壤嵌在富饶的浙东平原上。家乡七千年的河坶渡遗址令人陶醉,巍巍绵延的红色四明山使人崇敬,博学才智的四先贤让人恭敬,名震四方的塑料王国受人称赞??我却深深地迷恋着家乡的桥。

素有水乡之称的家乡有数也数不清的桥,一座座千姿百态的桥都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风景画。你看:那古色古香的通济桥,像一轮宁静的弯月,又像一条美丽的绸带倒挂在姚江上,显示着“浙动第一桥”的婀娜多姿;那现代气派的兰墅大桥像一艘即将远行的帆船,又像一支正要飞出的箭,耸立在最良江上,展示着今日余姚的蓬勃发展;还有那些不知名的桥,它们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们朴实的身材倒映在平静的河面上,却像一幅真实的水墨画。

家乡的桥虽然沉默无言,但每一座桥都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形容的快乐。你听:那立交桥上传来了“轰隆隆”“嘀嘀嫡”的是火车,轮船和汽车交汇发出的鸣叫声。那青石小桥上传来的“哈哈哈”“呵呵呵”是孩子们玩耍时的嬉闹声,真像小黄莺在唱歌。那景观桥上传来的“啧啧啧”是游人赏景时发出的赞叹声,真像一首欢快的歌曲。

我爱我的家乡,但我更迷恋家乡的桥!

篇五:姚江学派

姚江学派[编辑]

姚江学派,中国儒家学派的一支,成形于明朝中晚期,创始人为明代大儒王守仁,故姚江学派亦称阳明学派,但略有不同于日本后来之阳明学派。因王守仁出生于今浙江余姚,余姚境内有余姚江(亦称姚江,舜江或舜水),故名。姚江学派之学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后来阳明学成为日本显学。思想家黄宗羲在其著名的学术史著作《明儒学案》中著有“姚江学案”。 ?

?

?

? ?

? 1 学派创始人 2 学派代表人物 3 学派代表著作 4 学派主要学术思想 5 影响 6 评论

学派创始人[编辑]

主条目:王守仁

姚江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大儒王守仁,王守仁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之一,其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传习录》,由其门人所辑,在中国及日本都有很大传播。

王守仁也是一位教育家,其生前教学活动遍及浙江,贵州,江西等区域。王在世时门徒众多,上至明廷重臣,中有地方官员士绅,下至贫民百姓农民商贾。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以“师承地域为界”,将阳明学派分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南中王学、楚中王学、北方王学、粤闽王学、泰州学派等。王守仁因曾筑室于故乡阳明洞讲学,故世称为“阳明先生”,他的一系列讲学活动促进了儒家思想在平民中的传播(包括他自己的思想);他在贵州的讲学活动亦很大促进了当时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黄宗羲认为,“姚江之学,惟江右为得其传,......阳明一生精神俱在江右。”

王亦以军功政事著称于世,故其亦集政客和军事家于一身,著名的军事活动有三平江西匪乱,平宁王叛乱,平两广少数民族起义,挽救了明王朝的统治。

学派代表人物[编辑]

明代:

?

?

?

王守仁,学派创始人 钱德洪,王守仁的学生 王龙溪,王守仁的学生

明末清初:

?

朱舜水 1

?

黄宗羲(亦属“浙东学派”、“浙东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该学派知名学者较多,另有徐爱、薛侃、朱节等七十余人。

学派代表著作[编辑] ?

?

?

等 《王文成公全书》共三十八卷 《传习录》 《大学问》

学派主要学术思想[编辑]

? “心即理”,“心外无理”和“心外无物” 提出并阐发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此说亦属主观唯心主义。

王守仁在“格物”论上与朱熹有很大分歧,王认为“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 “致良知”

“致良知”与王守仁的格物新说有较大联系(逻辑关系),因王守仁认为“正物即正心”,故其认为“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鉴于王守仁较为详细的阐发,“致良知”说也有道德伦理学说的一面。 ? “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

程朱理学偏重“知”,认为“知先于行”;宋朝的永康学派,永嘉学派则偏重于“行”,而王守仁倡导“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

? “人人皆可成尧舜”

姚江学派认为,即使是像街头巷尾的平民百姓,市井江湖买卖的商贾那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只要通过不懈的学习实践,也能成为尧舜那样贤明的圣贤。对此说的阐发为王学及儒家思想在平民间的进一步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儒家思想进一步世俗化。

? “君子之学,唯求其是” 讲的是做学问的道理。

? “士农工商业异道同”

此说亦被称为“新四明论”。士农工商,古谓四民;此前儒家盛行“社会地位”高低位序为士、农、工、商,作为“工”和“商”,他们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王守仁认为士农工商只是“职业”分工 2

不同,但他们的“道业”是相同的,他第一次把工商阶层的社会地位提升到和士农并驾齐驱的高度。这也是一种重商思想。

? “四句教” 即王守仁晚年所述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一般视此四句为王对其大半生学术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对四句教的理解,后学多有争辩,莫衷一是。王守仁的得意门生钱德洪和王龙溪等都有各自的理解阐述。

影响:

姚江学派门徒众多,其学说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对当世影响极大,对后世的清代也有巨大影响。

姚江学派建立起一个庞大复杂的心学体系,成为古代中国乃至东亚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最高峰。姚江学派自建立之后,在中国及日本都派生出了很多心学流派。

姚江学派的思想还进一步影响了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日本的武士道在德川幕府时期因融入了朱舜水,阳明学的思想成果而进一步成熟。日本之“水户学”亦受很大影响。明治维新时期,阳明学为日本显学之一,日本很多兵家政要为阳明学信徒,如西乡隆盛等等。

评论

? “自姚江指点出‘良知人人现在,一反观而自得’,便人人有个作圣之路。故无姚江,则古

来之学脉绝矣。”(黄宗羲语)

? “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学风沾被全国以及海东。阳

明千古大师,无论矣;朱舜水以孤忠羁客,开日本德川氏三百年太平之局;而黄氏自忠端以风节厉世,梨洲、晦木、主一兄弟父子,为明清学术承先启后之重心;邵氏自鲁公、念鲁公以迄二云,世间崛起,绵绵不绝。??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梁启超语)

3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