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辉煌60年,新疆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4:17:43 字数作文
辉煌60年,新疆故事字数作文

篇一:新疆辉煌60年

新疆辉煌60年

岁在乙未,举国欢庆迎大典,时值良月,新疆盛妆迎花诞,韶光经年,滤去艰辛的是汗水,在奔腾的梦想中,洒下了一片灿烂的星辉,绽放新时代二中人的激情和青春;励精图治,薪火相传,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初级中学,建成一所校分优良,学风浓厚,名师荟萃,桃李满天下的特色优质高中,为推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阿克苏地区二中始建于1959年,全校只有两个初中班,师生人数不足百人,只有两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和一间不足百平米的办公室,56年的沧海桑田,历经七任校长,二中人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现建成共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314亩,建筑面积达五万两千平方米,布局合理,建筑新颖,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全封闭式寄宿高中,先阿克苏地区二中共有教学班87个,在校学生近5000人,教职员工398人,已经成为南疆一流、全疆知名的品牌学校。

地区二中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和谐二中为目标,确立了德育教育为核心,师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办学思路,努力把二中建设成一所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管理规范的自治区名校。地区二中从课题研究为主旋律、加强教科研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教研推动教学改革,以教研促进教学质量,以教研提升教师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完善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让每位有事业心的教师都成为成功者,成为品牌教师,科研

专家,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使二中教师队伍成为充满活力的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现在我校有特级教师4名,高级教师 名,中级教师 名,名师发展了名校,名校成就了名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齐心协力秉承了二中艰苦奋斗、努力奉献精神,彰显了二中人牢记使命、励精图治、甘为人梯的历史责任感。

地区二中的发展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多年来国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阿克苏地委、行署领导都来过二中,对二中的发展充满殷切希望。2005年自治区副主席刘 在地委书记朱昌杰的陪同下来我校视察工作;同年11月1日,时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仁贵在自治区副主席刘 的陪同下前来我校视察;2007年5月13日自治区领导张贵亭来二中指导工作;同年6月21日,自治区靳诺副主席亲自来二中检查工作。他们的关怀为二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上海、河南、浙江的援疆项目也为二中的发展推波助澜,东校区的上海援疆的白玉兰楼、南校区的河南援建的体育馆锦上添花,特别是援疆教师将内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给了地区二中,使二中教育教学有了新的飞跃。

五彩的青春,谱写豆蔻年华新篇章,地区二中校风优良、纪律严明、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勇于创新,使校园成为学生成长、汲取知识的乐园。近十年来,成绩从来我校共考取自治区高考状元5人次,获得地区状元三十来个,2008年获得地区四大状元,2009年获得地区文理科三个状元,2010年获地区文理科2个状元,2011年再获四大状元,2012年获文理2大状员,2013年再次囊括文理科四大状元,

并有6名学生同时考入北大,2014年获三个自治区状元,获四个地区状元,在教育同行感受“二个教育神话”的魅力。

二中用拼搏和勤奋铸造成功的阶梯,往昔精彩轻描淡写,立业兴邦任重道远,二中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理想远大、勤思践行、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用不懈的追求诠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二中人将再创辉煌,永不止步,二中以我们为荣,我们以二中为傲。

篇二:《辉煌六十年》心得体会

《辉煌六十年》心得体会

教师:

看完大型历史纪录片《辉煌六十年》看完了后,我才发现我自己是如此的幼稚,才发现自己以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得发展史了解得是那么的肤浅,可以说是知道它具体的发生时间和事件,甚至有一些还会把它混淆的,从来就没有从它的深层含义去思考过。通过学习和观看纪录片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纲领、宗旨以及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奋斗目标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辉煌六十年》向人们展示了世界历史长河中短暂的60年,可是这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光辉的60年,是我们值得铭记于心中并且永不磨灭的60年。

反映新中国历史成就的大型文献片《辉煌六十年》以史为据、以实论理、以理服人,具有真理的震撼力和艺术的感染力,给人以启迪和鼓舞,它一是把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放到历史长程中去考察。

为了讲清楚新中国诞生的必然逻辑,该片大跨度地追溯了一些举世周知的重大历史事件。第一集《浴火重生》,首先以长城、四大发明、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典型画面为辅助,凝练地概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辉煌,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令国人自信和自豪。特别是该片末尾,在回顾新中国60年辉煌成就时,突出强调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要"永远铭记",突出强调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上描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使该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主题更加鲜明,发人深思,鼓舞人心。 六十周年,沧海变桑田,共和国迈着矫健的步伐,取得令世人惊羡的成就:两弹一星,步入大国行列;生物胰岛素,走进医学殿堂的前沿;大型计算机,挺进科学王国最高峰;水稻技术,解决人类粮食问题;青藏铁路,清新夺目的天路彩虹;南极中山站,守望地球,拯救家园的科学考察;加入世贸,从此世界经济听到了最强音;举办奥运,历史悠久的中国正向世界走来;神舟上天,从此宇宙听到了来自新中国自豪的问候!

古老的文明,依然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依然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历史的印痕,血的验证 ,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向着理想的彼岸航行。

告别过去,作为祖国新生的一代,我们必定要发愤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奋斗

展望未来,谁的探索不在艰难中跋涉?谁的意志不在痛苦中磨练?谁的遐想不在欢愉中沉思?谁的血液不在激情的动脉流淌?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青春吸收知识,将个人的力量用来实现祖国的梦想。四化建设为我们教师一代提供了用武之地,无数的科学险阻在等待着我们去攀登,无数事业上的难关在等待着我们去攻克,我们在完成的任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从而在教学中努力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经济腾飞所需要的人才。

篇三:我看新疆60年

我看新疆60年

我是2003年来到的新疆,那时的我还是一个9岁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个在中原呆惯了的孩子如果要我说出对新疆的第一印象,那便是冬天的寒冷。这是在老家见不到的积雪,白茫茫的覆盖着辽阔土地,看不到尽头,非常好看!接触到这里的人,我知道了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字,他们拥有强壮的身体,直爽好客!着眼周围的风光,被大山包围着,那山像极了新疆人的性格——豪爽、大方。到现在我已经在新疆生活了12年了,对新疆有了一种独特的感情,。对新疆60周年的回顾,有前辈的描述,有史料的记载,有我参加新疆红色旅游景点的感受,下面让我说说我眼中的新疆60年!

新疆解放的情节只能在红色景点中了解了。我在去年清明节期间,去了烈士陵园(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该市南郊燕尔窝风景区,是新疆各族人民为纪念1943年被盛世才杀害的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等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该陵园在1962年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04年被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让我看到了解放新疆期间,伟大的爱国人士为新疆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烈

士陵园的展馆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用蜡像述说的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英雄们面对酷刑不低头,肉体的惩处与物质的诱惑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念,这对当今社会浮躁之风是个很好的教育。还有解放新疆期间中央与新疆的信件,看到了中央对和平解放新疆付出的努力。烈士陵园的主道尽头有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烈士之墓,它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烈士遗体的安葬地。有许多事虽发生过,却会随时间慢慢被遗忘;有些人虽扬名一时终究被历史浪潮淘去。然而,时光却将烈士载入史册而名垂千古。 遥望陵园里悠闲的晨练者或者观光者,我的思绪回到了现在.人们脸上安然、幸福的表情不正是烈士们所期盼的吗?是他们用自我的牺牲换取他人的幸福,以至现代,有抗洪战士为保护人民财产的生死不顾,有白衣天使誓死挽救病人的碧血丹心, 有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无怨无悔……这些,不正是烈士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吗?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烈士陵园最深的感受。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他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 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让人仿佛坐上时空隧道,感受新疆的60周年的变化!,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以“在祖国的怀抱中”为主题,分为“历程篇·发展的新疆”、“成就篇·奋进的新疆”、“惠民篇·幸福的新疆”、“风采篇·和谐的新疆”、“展望篇·希望的新疆”等板块。展览

辉煌60年 新疆故事

通过700多张图片、200多件实物、40多幅图表以及生动新颖的多媒体演示,充分展示了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和谐、艰苦奋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重大成就。1955年10月1日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一棵幼小的秧苗,急需阳光雨露的哺育。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恰如阳光雨露一般,深刻地改变了新疆的面貌。在党的关怀下 ,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新疆骄傲,我为我

是一名新疆人而自豪,愿我们的新疆越来越美好。通过观看展览,我对新疆的历史有了清晰地了解,从新疆和平解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从改革开放、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新疆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团结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好家园。新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一幅幅画卷让我震撼。前辈们为建设新疆付出的艰辛让我感动60载风雨兼程,60年铸就辉煌。《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通过图片、文字、视频、实物、模型、情景再现等直观展示,各种高科技展览手段的综合运用以及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互动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现了新疆60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历程,展现了新疆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

成就展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展厅实用面积15000平方米,展线全长2700多米,展出2000多张图片、40多幅图表、300多件实物。展览共分为序厅、历程篇·发展的新疆、成就篇·奋进的新疆、惠民篇·幸福的新疆、风采篇·和谐的新疆、展望篇·希望的新疆和结束语7个部分,是迄今为止新疆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也是内容最丰富、展呈

手段最多样化的一次展览。走进新疆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进入序厅,右方一个40米×5米的LED电视大屏播放着60年来新疆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和大屏幕相对应的是大型主题浮雕,这幅浮雕长45米、高4米,雕刻着60多个人物形象,他们都是新疆各行各业的典型人物,展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包容自信。序厅之后,进入第一章节“历程篇·发展的新疆”: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开启了新疆历史的新篇章。60年弹指一挥之间,60年漫漫征程路。在历程篇·发展的新疆中,一幅幅展示火车南站、人民广场、南门、人民电影院、红山等乌鲁木齐标志建筑物的老照片,承载着新疆老一辈人的历史记忆;第一条穿越“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新疆发行的首只股票、军绿色的棉袄印着时代的印记,勾起了新疆几代人的怀旧情节;新疆解放初期的主要交通工具“六根棍”、车头绑着大红花的“铁牛”拖拉机、我国第一批驶下生产线的解放牌汽车??重现了新疆解放初期的峥嵘岁月。1955年10月1日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如一棵幼小的秧苗,急需阳光雨露的哺育。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恰如阳光雨露一般,深刻地改变了新疆的面貌随着讲解员的解说,那一张张示意图、一组组图表、一张张照片在参观者眼前仿佛活了起来。循序而入,在历程篇和成就篇展区的两条“时光隧道”,分别浓缩展示了1949年

篇四:感动新疆人物故事

王燕娜,女,汉族,27岁,共青团员,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

2007年3月,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被查出患有急性肾衰,生命危在旦夕,须立即做换肾手术,而他家中所有直系亲属都不符合换肾标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07年9月17日,王燕娜瞒住家人,辞去临时工作,主动提出无偿捐献肾脏的请求,希望能挽救毛兰江的生命。医院两次拒绝了王燕娜的请求,最终王燕娜的父亲站出来支持她。2008年3月27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二人成功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这次手术也成为新疆医学史上第一例不同民族之间无偿捐肾手术。王燕娜用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感人篇章。

吴兰玉,女,汉族,75岁,兵团建工师达丰社区居民。

1990年,吴兰玉27岁的儿子李培川不幸患上尿毒症。为了给儿子治疗,吴兰玉倾尽所有,又借了5.5万元钱。然而李培川终因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于1999年8月离开人世。在这期间,吴兰玉的丈夫李升然也不幸患肝癌去逝。丈夫和儿子的相继去逝并没有使吴兰玉一蹶不振,她决定捡废品卖钱来偿还5.5万元借款。“我吴兰玉虽然很穷,但我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对得起大家!”这是吴兰玉对大家的承诺。邻居唐坤莲曾给吴兰玉借了1.2万元钱,她的女儿后来也患了重病。吴兰玉知道后非常不安,每天奔波20多公里拼命干活。两年后,当吴兰玉把1.2万元钱悉数还给唐坤莲时,唐坤莲惊讶极了。此后,吴兰玉又用了7年时间,最终将剩余债务全部还清。

索英,回族,今年53岁。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一位普普通通的水电站下岗职工。2009年,新源县第八中学学生餐厅建成,索英承包下了学校三楼清真食堂。从2009年开始,她就未曾间断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三年来,受过索英资助的新源县八中学生达到120多名。只要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索英都会主动询问,并给予帮助。每到学校新学期开学,她都主动找到学校,索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然后免费让这些学生在自己承包的食堂里吃饭。提起她,熟悉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学生家长对索英的帮助更是感激不尽,学校曾多次把“爱心食堂”“优秀食堂”“社会实践先进食堂”的牌匾授予她所承包的清真食堂。一个普通的食堂大妈,用她的爱心温暖了整个校园。

艾尼·居买尔,男,1983年出生于伽师县巴仁镇,维吾尔族,共青团员。2005年4月2日晚10时许,在乌鲁木齐市团结路山西巷牞一名歹徒正在抢劫一位汉族女大学生,经过此地的艾尼三兄弟冲了过去,艾尼大喊:“放手,她是我妹妹!”并将受害人拉向自己身后护住。歹徒不信,说:“你哪来的汉族妹妹,不要多管闲事。”这时,从暗处又跑出歹徒的三个同伙,手持尖刀一齐围攻过来,艾尼身受重伤。一句“她是我妹妹”的呼喊,三兄弟见义勇为的壮举,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艾尼·居买尔因此被中国见义勇为基金会评选为2005年见义勇为十大青年。

评选活动推委会的颁奖词他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保护着素昧平生的汉族妹妹,终因伤势过重倒在了初春冰冷的马路上。“放手,她是我妹妹”多么简单而又深刻的一句话,说它简单,因为它是危急关口,艾尼挺身相助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说它深刻,因为它饱含着艾尼兄弟视汉族同胞如兄妹,与汉族同胞情同手足的民族亲情。

阿里帕·阿里马洪:十九个孩子的妈妈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个孤儿。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的颁奖词和事迹

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

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事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辈子,阿里木都不会忘记刘老二,这位素昧平生的酒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借了100元给他。一次微不足道的义举,让阿里木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也成就了后来那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01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热情风趣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每月100元的房子,每天花10元钱填饱肚子。

如此吝啬为那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扑灭了一次山火,当地政府奖励他300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己身上的200元,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两个多小时,

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41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随即冒雨送去了5000元……

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这么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处处都有阿里木资助过的对象。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羊肉串可以赚3毛钱,阿里木迄今捐出了15万元,相当于烤了50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8000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天山深处的守墓人陈俊贵

在暴风雪围困的危急时刻,班长舍己为人,把生还的希望留给陈俊贵。此后30多年里,陈俊贵坚持扎根天山,为牺牲的战友护陵守墓,用一生书写感天动地的战友情。

1980年4月8日,年轻的陈俊贵随部队来到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筑独库公路大会战。因施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班长郑林书奉命带领陈俊贵等3名战士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不料被大雪围困。生死关头,班长郑林书将最后一个馒头给了陈俊贵,说:“你年轻,坚持住,如果有机会,请你到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父母。”

班长牺牲后,陈俊贵和战友被牧民救起,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终的嘱托。因为和班长仅相处1个月,陈俊贵不知道班长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在多方打听无果的情况下,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出了改变一辈子命运的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湖北省罗田县,寻找班长家人。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阿不力孜同时入围“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和“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

“活雷锋”阿不力孜

在和田,有位肢体三级伤残的好心人——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今年39岁的他,从17岁开始见义勇为,十几年来,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群众的感人事迹,被大家称为“大漠深处的活雷锋”。

17岁那年,阿不力孜从一辆着火的面包车上救出11人,自己身上80%的皮肤被大火烧伤,落下三级残疾。历数他做过的好事,真是举不胜举:2001年,他在民丰县境内315国道上,成功抢救一名出车祸重伤男子;2006年,他在塔中沙漠公路救出2名出车祸的群众,并及时送往医院,2人成功得救;2009年7月,在315国道距离和田市区6公里处,冒着车辆尾部着火,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成功施救2名男子。今年3月7日,阿不力孜在青海出差途中,与同事跳入一个湖泊,从一辆出事的小汽车车内救出4名乘客。 据统计,迄今为止阿不力孜救过60多个人。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程浩入围“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

“最牛小伙”程浩

程浩,1993年出生,出生后因患病从没有体验过下地走路的感觉,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5岁,自嘲为“职业病人”的他努力活到了20岁。

程浩5岁时,程妈妈为程浩请的老师教会了他拼音。后来程浩又学会了电脑。几年前,程浩的身体开始萎缩,敲键盘拿书本都没有力气。妈妈买来手写板,程浩手指不听使唤,他就用大拇指的关节划字。微博上的程浩幽默诙谐,但他每划出一个字都要耗费巨大体力。

去世前,程浩规定自己每天保持十万字的阅读量。近几年,他坚持每天更新微博并写一

篇日记和一篇杂文。这些文章为他带来了很多粉丝和好友。他被网友们称为“最牛小伙”。

2013年8月21日,程浩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在医院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程。数万名网友在网上自发点起蜡烛,表达追思之情。一些名人和知名杂志也直接引用了程浩的文字来表达对程浩的敬意。

篇五:故事中的新疆‘三史’

林则徐在玛纳斯—昌吉悄然过春节

昌吉市委党校 崔冀民

1842年农历的七月初六,心力交困的林则徐,从西安出发,开始踏上了漫漫的充军之路。他已经没有了前呼后拥的带刀护卫,走出兵营后,只有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和一些随从同行,七辆吱吱作响的大轱辘马车,在陕甘古道上缓缓前行。他们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向西。1842年9月中下旬,林则徐走出甘肃,进入新疆。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初,道光皇帝下令点名让林则徐到南疆勘荒,林则徐奉旨赴南疆。1845年正月初一,林则徐在绥来县 (今玛纳斯)度过了春节。因一路风寒,胃病发作,这天他病倒在绥来县署中,呕吐不止。第二天服了平胃散,才稍好转。县尹冉鹿坡,副将冯献勋及当地文武官员都来贺年,林则徐因病不能一一回拜,除拜访了县尹冉鹿坡外,其余的只遣人持柬回贺。林则徐因胃受风寒而没有食欲,县尹冉鹿坡特意安排当地富绅“马家当铺”主人为林则徐做养胃祛寒的羊肉臊子面。县尹冉鹿坡一再解释仅是一顿家常小吃,林则徐推拒不下,大年初二中午前往马家当铺”主人家做客,主食是羊肉臊子面,另配四碟家常小菜。虽是西北口味,但是,一则朴简的饭食符合林则徐一贯的标准,二则暖胃的羊肉臊子面也比较适合林则徐的风寒胃病。

正月初三,病见好转,他没有休息就起程,行30里到了塔西河。(此处土城犹在)居民百余家,驻千总一名。城东两里,有河一道,此时无水,已成碎石滩。经过了

骆驼驿(今名乐土驿)和图古里克军台 (今大丰镇),初四到达了呼图壁,范冈巡检等人都在城郊迎接。林则徐的至友和同僚黄壶舟特地从红庙(今乌鲁木齐)赶来相见,并留下共餐。

初五,又继续赶路,经过了榆树沟、芦草沟(今昌吉市二六工乡)抵达昌吉县。前来迎接的地方官员不少,有县令赵秀,训导曹树楷,典史陈加监及游击惠林等人。他被安顿在城外行馆住宿,这一天,林则徐更忙,一天处理了20余件事。伊犁将军布彦泰闻林则徐有病,于除夕日派员带信慰问,也于这天夜里到达,并带来了十一月十六日自西安所寄的62号家信,以及李石曾、邓廷桢等人的信。遣戍新疆时住红庙的钱东屏也派专人送来书信,钱东屏是广东的乡勇首领,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三月,由于他到粤督衙门坚决请求抗英,清政府当局因而加罪,发配伊犁,和林则徐有了同样的遭遇。林则徐对钱东屏在广东的爱国行动和个人遭遇,深表赞扬和同情。

初六,林则徐辞别起行,过了头屯河,当时水已干涸,满滩卵石。初七,林则徐到了迪化。

即使在长途跋涉,饱尝艰辛和病魔缠身的困境中,林则徐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动荡,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这在六天后(正月十三日)林则徐给黄壶舟赠诗的诗句中得到了反映;“漫将羞涩笑羁臣,此日中原正患贫。鸿集未闻安草泽,鹃声疑复到天津”;“带围屡减腰仍瘦,笋束成堆眼已花。何日官庐能解脱,宝刀盼上短辗车。”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