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虞姬怎么死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0:33:27 作文素材
虞姬怎么死的作文素材

篇一:虞姬之死

说到霸王别姬,有点文化的中国人都是知道的,故事的悲壮凄恻和虞姬的美艳刚烈,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但我近来读史,却觉得其中似乎另有蹊跷。

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是: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和“美人和之”,史记中对虞姬的记述就这么多,可以说面目相当模糊,我们从中能得到的信息有二:虞姬很美丽,颇得项羽宠爱;项羽作垓下歌后,自唱,虞姬也跟着唱。

那么虞姬又是怎么自杀的呢?

虞姬自杀之说,较早的记载见于唐代张守节《正义》,其中引《楚汉春秋》记录虞姬所和的歌是“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里还挺复杂的,需要分说的是:《楚汉春秋》是汉初陆贾所撰,到唐代据说还能见到,后只能从别的著作里看到它的一些片断;是对“和”的理解。和有二义,一为跟着别人唱,二为依照别人的诗词作诗词。从《史记》描述看,似乎跟唱更确切些,但《楚汉春秋》无疑采取了第二种意思。和诗一出,虞姬不但刚烈美丽,还变成了一位才女;就是这首诗中的“贱妾何聊生”句透露出一个信息,虞姬仿佛有自杀的打算。

但关于虞姬的死,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太平寰宇记》卷一二八“濠州钟离县”条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其中“项羽败,杀姬”的说法,值得注意。

虞姬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自杀?他(项羽)杀?还是根本就没有死?不管怎样,那夜,项羽和虞姬是诀别了,因为他突围的时候已只有壮士相随。

即便在《楚汉春秋》中,对虞姬自杀也只是一种暗示,但后世虞姬自刎别霸王的悲壮故事却从此出,并被演绎得丰富多彩。但我们在各种诗文和戏剧中看到的虞姬,可能跟历史上真实的虞姬,根本就不是一个人了。

虞姬的形象和她在诗文戏剧中的遭际到底透露出了什么信息呢?我觉得,它透露了我们一直以来对女性生命的轻视,为了某种社会价值取向,可以毫不犹豫地让她死去。愈是要把她塑造得完美,让她拔剑自刎,我们思想深处草菅人命的气息就愈浓郁。

一个弱女子,虽然贵为楚霸王的“家人”,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不管她当时是否自杀,在后世,她都已被论定为一个全节全义的自杀者。至于《太平寰宇记》中项羽杀姬说,也就是项羽才是杀虞姬的真正凶手的说法,却从没有人再提及。

虞姬,这个美丽的女子,她在两千年前死去了一次,死得不明不白,在后世,却还要服从一切牵强附会者的安排,一次次挥起宝剑自刎。她在舞台上令人感叹唏嘘荡气回肠的故事和形象,却只是为了成全贯穿在中国历史中的某种低劣的道德和价值观。

在“歌数阙,美人和之”和“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中,有文字省略。这省略的部分就是虞姬自杀的过程。接下来的文字,更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一个“于是”,非常耐人寻味。也就是说,项羽的一块“心病”终于解决了,这回可以“轻装”上路了!这块“心病”就是:虞姬的归宿。为什么这么说呢?带着她突围吧,碍手碍脚,而且自己的性命还不保呢,如果自己的女人要落到刘邦那个色鬼的手里,那简直是我项羽莫大的耻辱。亲自动手杀了她吧,又下不去手,——马都不忍杀,何况人乎?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以情感动她,间接暗示她,让她自己了断,所以,不免“歌数阙”。就这么唱啊唱,

终于把虞姬的心唱碎了;为了心爱的人能够集中精力,杀出重围,虞姬唯一的选择只能去死,不得不死,而这一切就发生在项羽的眼皮子底下!

项羽说不忍杀他的马,似乎很重情义,然而,项羽为什么不能像安排他的马一样安排虞姬的归宿呢?因为虞姬是女人!这就是男人的自私,项羽的自私,正所谓痴情的女子负心的汉。

从这个角度说,虞姬是自杀的吗?她分明是被自己崇敬的男人——项羽逼死的,尽管是间接的,但是,和他杀又有什么区别呢?要说白了,其实就是他杀。也正因为此,对项羽的为人钦佩有加的司马迁,隐而不言,不过,他以含蓄的笔法暗示了这一切,这一点,倒难为他了。

篇二:项羽手下猛将虞子期简介,虞子期怎么死的?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项羽手下猛将虞子期简介,虞子期怎么死的?

虞子期简介

虞子期简介中虞子期在历史中并不存在,他是小说家们虚构出来的人物。据虞子期简介描写,大多数历史小说中说虞子期是虞姬的哥哥,从小和虞姬相依为命一起长大,他长得风流倜傥,眉星剑目很是得女孩子的喜欢。官位一直到将军,是项羽最为器重的四大将军之一。

虞子期画像

虞子期在遇到项羽之前主要靠卖武器来过日子,当时正处于各地不断起义要推翻秦二世的暴虐统治,所以武器供应方面一般都是供不应求的,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很多起义者都希望能有专门的可以信任的人来为他们提供武器,所以在那个时候虞子期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遇到项羽之后,他的生活就完全改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变了,由最开始从商变成了从武,幸亏虞子期的武艺还是很不错的。虞子期和项羽可谓是不打不相识,虞子期输了,但是他输得高兴。他将项羽带回了家,将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了他,并且对他承诺可以源源不断的为项羽提供武器。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虞子期的这种行为在另一个层面上可以说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选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之后虞子期就开始了和项羽一起南征北战的生活。他们一起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刻,虞子期也不断在战场上为项羽打江山。由于刘邦的离间计使得项羽过很多人对他不忠心,但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虞子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信任的,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将军权交给了他。最终项羽乌江自刎的时候虞子期就在他的身旁,虞子期自己也在乌江的战役中死去。

虞子期简介对于虞子期定位是一位英雄,他没有项羽的出名,但是他有作为小人物的骄傲和成就。

虞子期和虞姬

虞子期是明朝时期一位作者虚构的人物,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他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书中讲述,虞子期实际上是以铸剑为生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这是一个很赚钱的买卖。虞姬是项羽的妻子,又称为虞美人,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虞姬画像

一个是虚构的,另一个是真实存在的,虞子期和虞姬之间似乎应该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小说就是让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了。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从古到今,有很多关于他们俩的小说,有的说他们是堂兄妹,有的说他们是亲兄妹,无论到底是什么样的,虞子期都在虞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俩是相依为命一起长大的,虞子期很是爱护自己的妹妹,当然虞姬对虞子期也是一样的。相关的书本中记载,项羽和虞子期项羽因为打架而相识,结果虞子期被打败了,并且受了伤。虞姬知道了这件事情很是怨恨项羽,还是虞子期劝解虞姬说项羽是一个真汉子,不要用怨恨的情绪对待他。后来虞子期和虞姬想要杀死自己的仇人,项羽就帮忙他们查到了仇人的下落。虞姬非常感谢项羽,也是在后来的相处中虞姬慢慢发现哥哥说的话是正确的,最终虞姬嫁给了项羽,两人也非常的恩爱。所以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虞子期就是虞姬和项羽的牵线人了。

虞子期和虞姬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无论在历史上他们是否存在,我们能确定的就是,因为有了虞子期才让虞姬的生活不那么困难,才让虞姬感觉到世界上她还有亲人,也是虞子期让虞姬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虞子期以什么闻名

虞子期,闻名天下的虞姬虞美人的哥哥,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存在的,是明朝时期的甄伟虚构的人物,出现在《西汉通俗演义》这本书中。

虞子期剧照

那虞子期以什么闻名的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他本身,另外一个就是他自己的妹妹虞姬了。虞子期本身为人利落,在跟随项羽之前在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名声。虞子期主要从事的就是铸剑,他的剑卖的很好,在那样的乱世之中也算是生活有着落。另外虞子期本身有武艺,所以也不担心自己和妹妹受苦。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他和项羽的相遇是非常偶然的,两个人在酒楼相遇成就了一场不打不相识的兄弟情谊。项羽非常赏识虞子期的才华,无论是在铸剑上面还是在虞子期本身魅力上。之后虞子期就为项羽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并且随着项羽南征北战。之后不久他就成为项羽最为倚重的将军之一。

另外一个让虞子期闻名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妹妹虞姬了,说起虞子期大家可能不认识,但是虞姬大家就都非常的清楚了。虞姬和虞子期有的说他们是亲兄妹,也有的说是堂兄妹。无论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因为虞子期,虞姬才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子项羽。虞姬和虞子期的感情很好,他们可以说是相依为命一起长大的,虞子期对虞姬也非常的好。所以在我看来,虞子期因为自己的妹妹而闻名也不是不可以的。

不论虞子期以什么闻名,自《西汉通俗演义》起虞子期就被完整的塑造在了后世心中,虚构也好,真实也罢,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如此鲜活的一个人物形象,又何必究其闻名原因呢。

虞子期怎么死的

虞子期,在正史的记载中并没有这个人,他是明朝时期的甄伟所创作的《西汉通俗演义》中的一位将军。在书中,虞子期和虞姬是兄妹,同时虞子期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自己有很高的锻造剑的技术,为项羽提供了很多的武器,所以得到了项羽的器重,是项羽非常倚重的将军之一,那么虞子期怎么死的呢?

虞子期剧照

在书中没有详细介绍虞子期是怎么死的,但是根据书中的内容推断,虞子期应该最后跟随者项羽战死的。虞子期原本是以锻造剑为生的,在那个时代,兵器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这样虞子期认识了项羽。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项羽和虞子期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虞子期被项羽打败了,但是虞子期一点都没有感到不开心,他看的出来项羽是个真汉子。就这样虞子期就开始跟随着项羽。

篇三:分析文学形象虞姬之死

一、 分析文学形象虞姬之死

虞姬之死,是“从一而终”。当霸王穷途末路,唤她一起杀出重围的时候,她既不想拖累他,也不愿弃他而去另投明主,于是自刎,表明自己对项王忠贞不二。虞姬之死,是对霸王的一种死亡暗示,她杀死自己的同时也为霸王选择了结局。她是了解霸王的,她知道他无力东山再起,但他始终是性情中人,她死了,他也不会苟活,这个生死之约,他一定不会背弃。 文学角度来说,虞姬的死是一种结局,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对男性的同情和希望。 夫唱妇随,忠贞不二,不离不弃,生死相依,感天地而泣鬼神,江山美人,英雄末路!

二、 分析所表达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用了大量的京戏作为剧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欢,对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陋习进行了批判,表达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传承下去的愿望。

班级:建筑工程技术2班 导师:张欣

学生:杨童

篇四:虞姬之死

虞姬之死

电影《霸王别姬》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

程蝶衣,现实生活中的虞姬,在文革结束后的某一天,在《霸王别姬》的京剧舞台上,以虞姬的方式,抽剑自刎于“楚霸王”段小楼面前。

程蝶衣,作为旧时代曾经风光无限的伶人、戏子,他的人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戏里,他可以得到掌声,得到辉煌,成名成角;可以与师兄段小楼以虞姬、楚霸王的身份相恋相依,虽然他分不清这份眷恋究竟爱情有几分,亲情有几分,友情有几分。京剧给了他成就感、归宿感。于是,程蝶衣成了京剧疯魔,“从一而终”成为他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从一而终”既指虞姬之于楚霸王,也指程蝶衣之于师兄段小楼,更指程蝶衣之于京剧艺术。

程蝶衣刻苦地练,忘情地演,他希望与师兄段小楼唱一辈子京剧,希望这个幸福的京剧世界能够永恒地继续。唱京剧是他的信仰,他的人生意义,乃至于他希望虚拟的京剧世界可以代替真实生活。或者说,他不需要真实生活,虚拟的京剧世界可以给他所有他想要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个简单、朴实、透明的理想,没有野心,没有高瞻远瞩,有的只是一个戏子对于京剧、对于理想的简单的执着。

然而故事的悲剧性也正体现于此。这种简单的执着得不到他人、社会的支持。师哥不同他演,社会不让他演。师哥段小楼是现实的,成不了戏魔,他娶了青楼女子菊仙,不能“从一而终”,辜负了程蝶衣的深深眷念,背叛了唱一辈子戏的理想。而当“文化大革命”的红潮来临时,程蝶衣再也不能沉溺于纯粹、简单的京剧世界,再也不能用京剧的视角来观察、评判周围世界。他从京剧世界里被拉出来,被迫参与政治运动,揭发、批斗他人,被他人揭发、批斗。

残酷的现实是对程蝶衣艺术理想的严重背离和人性的深深扭曲。程蝶衣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一个京剧疯魔。正是对京剧的痴迷、疯狂,使他的京剧表演如火纯青。也正是这种痴迷、疯狂,使他失去了面对现实生活的能力。他不懂低头妥协,不能自我安慰,无法容忍背叛。他无法用“人各有志”“那都是四人帮闹的”话语自我安慰,他纯粹的艺术理想容不得一点点世俗的沙子。所以,面对师兄段小楼的背叛,面对“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性扭曲,他焉能不自杀?

即使是自杀,程蝶衣也要用京剧的方式自杀。他效法虞姬,在《霸王别姬》的舞台上,

抽剑自刎于霸王面前。他用死亡证明了一个戏魔的痴狂,实践了“从一而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霸王别姬》已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他与虞姬也已融为一体,虞姬就是他,他就是虞姬。在死亡的那一刻,他的精神应该是愉悦的吧。

程蝶衣之死对于他自身是个喜剧。他用死亡将残酷的现实击的粉碎,因为现实再也不能干扰他追求理想,他已彻底脱离现实;他用死亡实践了“从一而终”的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他的一生成为了京剧《霸王别姬》的一个版本。他对京剧艺术的追求,在他抽剑自刎的那一刻达到高潮,并成为永恒。伴随肉体消失的,是他的京剧表演被载入历史,成为永恒的经典,而他也成为永恒的虞姬。虽然,主人公的死亡总会让人感觉到心痛和残酷,然而,有谁能感受到程蝶衣为艺术理想而自刎殉之的那种凄凉而又不失豪迈的美呢?

程蝶衣之死对于京剧艺术是个悲剧。程蝶衣被京剧文化所熏染、培养,成为京剧界的翘楚。他的荣誉、光彩依附于京剧艺术,京剧艺术也依赖于他彰显艺术魅力。可以说,程蝶衣与京剧艺术同呼吸、共命运,同兴衰、共沉浮。而程蝶衣的自杀则隐喻着京剧艺术的衰弱。在失去了这样优秀的崇拜者之后,京剧艺术在何人身上彰显其光华呢?

程蝶衣之死对于整个社会也是个悲剧。一个社会竟然不能容忍艺术家沉溺于京剧世界,尽情地追求纯粹的艺术理想,竟然逼迫艺术家用生命的代价维持艺术的独立性,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那样的社会不是一个宽容的社会。程蝶衣之死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了社会的局限性。我想,一个成熟、宽容的社会应当允许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他们甘愿把自己囿于象牙塔之中,沉溺于理想之中,执着地进行着自己的思考、探索,独立于历史进程之外,独立于时间之外。艺术家、学者诸如此类的文化工作者,他们有权利享有精神自由,有责任保持文化独立。因为,相对于政治色彩浓郁的其他领域,独立的文化艺术领域具有永恒而不朽的品质。文学艺术具有独立的品格,政治等其他因素渗透其中,就会破坏文学艺术的本质价值,使文学艺术变得不伦不类,成为可笑的、失去自我的混合物。这样的混合物能否称之为文化艺术尚且成疑,更别指望它能发展为文化艺术高峰。比如程蝶衣“从一而终”的京剧艺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之后,京剧无可奈何地走向衰微。可能是“文化大革命”落下了后遗症吧,中国的文化工作者中鲜有像程蝶衣那样的人:抱定了“从一而终”的信念,不惜以身殉自己的毕生文化理想。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篇五:虞姬为什么要死

虞姬为什么要死?

按照最简易的说法,虞姬之死,是“从一而终”。当霸王穷途末路,唤她一起杀出重围的时候,她既不想拖累他,也不愿弃他而去另投明主,于是自刎,表明自己对项王忠贞不二。

坊间流传的戏曲沿袭了这一种看法,从诸唱词中可见一斑——

1.

项羽(转对虞姬,白)——妃子,快快随孤杀出重围!

虞姬 ( 虞姬(白)——大王啊,此番出战,倘能闯出重围,请退往江东,再图复兴楚国,拯救黎民。妾妃若是同行,岂不牵累大王杀敌?也罢!愿以君王腰间宝剑,自刎于君前。

项羽(急问)——怎么!

虞姬(白)——免你牵挂。

2.

项羽:(白)且住呀!敌人攻打甚急,孤不出马,岂非怯战?此去必当战死沙场,再不能与妃子相见了。

虞姬:(白)大王此去,倘有不利,且退往江东,徐图后举,勿以妾为念也。

项羽:(白)哎呀,妃子啊!此番交战,必须要轻车简从,方能杀出重围,看来不能与妃子同行,这、这、这便怎么处?哦呵,有了!刘邦与孤旧友,你不如随了他去,也免得孤此去悬心。

虞姬:(白)大王啊!自古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王欲图大事岂可顾一妇人?也罢!愿乞君王,三尺宝剑,自刎君前,喂呀!以报深恩也!

项羽:(白)妃子,你、你、你、你不可寻此短见。

后一段唱词中,霸王更是暗藏讽刺。于是虞姬的心荒凉了下去,十年恩爱两茫茫,到头来他竟信不过她!也许她对他来说,不过是众多“妾妃”之中比较投契的一个,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别。她又有什么权利要求他相信?

她委屈,然而她更为霸王感到深深的悲哀——他信不过她不要紧,却不该连他自己的感情也一并否定了去。——但是她终于微笑了,因为她知道,最后的结果会令他相信的。

他对她的“深恩”,也许曾经对很多女子施加过,连霸王自己都不记得了,但是她,却不能忘记。她一定要当着他的面证明给他看,虽然她对结局已经不再关心。

——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从一而终”可以解释。

1937年,张爱玲创作了小说《霸王别姬》,提出她对虞姬之死的进一步理解——

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然而,每逢他睡了,她独自掌了蜡烛出来巡营的时候,她开始想起她个人的事来了。她怀疑她这样生存在世界上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他活着,为了他的壮志而活着。他知道怎样运用他的佩刀,他的长矛,和他的江东子弟去获得他的皇冕。然而她呢?她仅仅是他的高吭的英 雄的呼啸的一个微弱的回声,渐渐轻下去,轻下去,终于死寂了。如果他的壮志成功的话—— ……

——啊,假如他成功了的话,她得到些什么呢?她将得到一个“贵人”的封号,她将得到一个终身监禁的处分。她将穿上宫妆,整日关在昭华殿的阴沉古黯的房子里,领略窗子外面的月色,花香,和窗子里面的寂寞。她要老了,于是他厌倦了她,于是其他的数不清的灿烂的流星飞进他和她享有的天宇,隔绝了她十余年来沐浴着的阳光。她不再反射他照在她身上的光辉,她成了一个被蚀的明月,阴暗、忧愁、郁结,发狂。当她结束了她这为了他而活着的生命的时候,他们会送给她一个“端淑贵妃”或“贤穆贵妃”

的谥号,一只锦绣装裹的沉香木棺椁,和三四个殉葬的奴隶。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 ……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这一看法偏重于女性个人意识的萌芽——虞姬对自己的价值感到迷茫,霸王的这一战,成与败,对她来说均是绝望,她潜意识里的苍凉,并非出自对战败的惊恐;而是在于,胜,又如何?所以她宁可戏剧性地死去,能死在霸王的怀里,未尝不是最大的光荣。死亡是永远的高潮,她以一个苍凉的手势向心爱的人作别,也许项王会因此而记取她一辈子也未可知。——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张爱玲不到17岁。

接下来让我这个22岁的老鬼也来大言不惭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虞姬了解霸王,因了解而绝望。霸王的软弱,比比四面楚歌更教她绝望。像李碧华所写的——“霸王也无技可施了,为什么她还要苦苦坚持?虞姬抚慰霸王,谁来抚慰虞姬?”

虞姬不能眼看着她挚爱的男人像个小孩子一样慌乱、惊恐、手足无措,她不想让他落入更不堪的境地,所以她宁为玉碎。

霸王对她说——“妃子!不可寻此短见啊!”

她只是微笑。

短见?那么他还有更好的选择么?也许他想诈降,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东山再起?——过个十年、二十年,没有下文,诈降就真的成了投降。她了解他,她知道他们都等不到这一天了。

那么现在这样不是很好么?她可以从一而终,表明心迹,他也可以誓死不屈,表明立场。双双玉碎,没有人目睹他们最后的不安……美人亡于君侧,霸王战死疆场,本来就是二人最光荣最圆满的收场。

虞姬的自刎,是对霸王的一种死亡暗示,她杀死自己的同时也为霸王选择了结局。她是了解霸王的,她知道他无力东山再起,但他始终是性情中人,她死了,他也不会苟活,这个生死之约,他一定不会背弃。

果然,乌江之滨,霸王践约,成就一代佳话。千百年后南宋词人李清照还在为他的慷慨成仁感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7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