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课堂小练笔续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6:32:14 体裁作文
课堂小练笔续写体裁作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几点尝试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小练笔的几点尝试

摘要: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

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

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

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

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有感而发 精彩语言 空白悬念 迁移运用 拓展延伸

正文: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许

课堂小练笔续写

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

门的辅导。我觉得语文老师应立足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带领学生揣摩作者

谋篇布局的文思,体会各种各样表情达意的方式。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

笔挤进了课堂,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

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

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

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

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师一直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

予了关注,很多老师也看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有感而发时练笔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

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

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

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像这样的课文很多,如我在教学《登山》

一课时,在学生理解了列宁为什么要走这条望而生畏的小路的原因后,让学生结

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从中体会伟大人物在面临困难挫折时

的坚韧。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学《颐和园》以后,让学生书写自己的想法,

激发学生洗刷国耻,从我做起的斗志。本学期初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教授《让

生命充满爱》的演讲以后,很多同学被那无私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全班同学都泪

流满面。看到此情此景,我马上停止了播放,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大约十来分钟都写好了,而且表达的都是真情实感。这次练笔非常成功,不仅让

学生明白了作文就是要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同时也让学生在练笔作文中受

到了爱祖国,爱父母,爱他人的教育。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

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

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

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

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

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

力是很强的,有的同学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

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

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

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

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

的写作手法。

(三)空白悬念处练笔

有的文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

用这些“空白”点,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

达的意图。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父亲的内容几乎充满了整篇课文,而对地

下的儿子的描写就显得比较空白了,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想象:36个小时,对于

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熬过来的,他会想些什么?会不断地对自己和朋友说什

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写。还有本期四年级语文课本第八课《世界地图引出的

发现》一课,只重点对魏格纳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发现了什么,假想到什么进行了

比较具体的介绍,至于他是怎样对自己的假想进行论证的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如

查阅资料,亲自考察,都是一带而过。我在教学时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说魏格纳

对假想论证到创立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是不是很简单,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他

是怎么克服的。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然后我让同学们把大家的发言归纳起来把

课文写具体。这样更能表现魏格纳善于发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的空白

补充练笔,充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了阅读空白的召唤,是课堂练笔的有效

手段。。

(四)迁移运用时练笔

学是为了运用,这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迁移运用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文本而定。可迁移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

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后,可设计练写排比段落:①天上的云真白

啊, ;天上的云真厚啊, ;天上的云变化

真丰富 啊, 。②公园里的花真多

啊, ;公园里的花真香 啊, ;公园里的花真香啊, 。

可迁移文本中的结构段落进行练笔。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二、六自

然段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段落后,可以让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来写一段话,可

写课间活动丰富,天上的风筝五彩缤纷,公园里的花朵争奇斗艳,饭桌上的小菜

无比丰盛等。

可迁移文本的描写顺序进行练笔。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变化的三个

自然段,它的写作思路是一样的,先总写出现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具体

对它进行描写,最后写它是怎样消失的。抓住火烧云变化速度快的特点,让学生

也来写一种火烧云。

(五)拓展延伸时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更

高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思考:看

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一写。根据文章内容

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

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

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其实,每一篇文章有多个层面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设计小练笔。只要我们用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挖掘读写结合点,这样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就能为整堂课增光添彩。

如果说设计合理的小练笔是一个环节成功的一半的话,那么另一半就看老师对学生即兴写下的小练笔的评价效果了。《新课标》将教师的作用定位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老师当学生完成小练笔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准确作出评价,从而优化“练笔”的效果。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评价学生小练笔的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评价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要成果

自三年级以来,我班学生开始常常写小练笔,或仿写或写心得体会,渐渐地孩子们能写好一个段落,还能写好很优美的文章。他们都愿意写,一直到四年级下期,我班的孩子有一半的人会写出别出心裁、真情实感的文章,有几位特别优秀的孩子还开始写小说了,他们都养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描写精彩的段落。两年来,我班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全镇第一名,特别是在去年泸州市统考中,我班孩子的平均成绩92.5分,及格率百分之百,全班60个孩子,有58个优生,远远高出全镇平均分五分多。

快乐阅读、写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最终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能把生活中的事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今后,我将不懈努力,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不断探索,不断优化、深化阅读和写作教学,将课题研究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

三、成果的价值意义及创新点

学生方面:两年来,我班学生对习作充满了兴趣,学生习作能力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爱好习作。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增强了阅读的能力,提高了写作水

平,能把生活中的事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我班的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全镇第一名,特别是在去年泸州市统考中,我班孩子的平均成绩92.5分,及格率百分之百,全班60个孩子,有58个优生,远远高出全镇平均分五分多。

教师方面: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师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很多老师都来我们班学习,也纷纷感受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由此可见,我们要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认识与探讨

由于本实验时间较短,再加上还缺少规范化课题实验的经验,要让全校同学都养成习惯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实验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较少提供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缺少检测科学性的深入研究直至理论的提炼,以及实验资料的积累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但我坚信小练笔,能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课堂练笔真正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2]陈惠珍.新课标下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0

篇二:课堂小练笔反思

教学小练笔反思

“随文小练笔” 的方法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崔玲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做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课内小练笔的切人点,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看到一片新天地,获得一种新认识,养成一种好习惯,为今后在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莫定基础。几年来,在从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一课一练”“一课一得”小练笔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儿点尝试。

一、精品仿写

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例如:“新湖公园的湖水变清了? ? ,新湖公园的湖岸变关了? ? ,新湖公园的游人增多了? ? ”这段文字内容丰富,反映了新湖公园旧貌换新颜的主题。

二、情节扩写

即把课文中写得比较概括简略的情节加以扩充拓宽,使之具

体详尽的练笔方式。如《丰碑》 一课中讲将军着到有人冻死在冰天雪地里,他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吼叫:“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 “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这时候,有人告诉将军,死者就是军需处长??”这里的省略号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可以指导学生想象军需处长是如何掌握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资,由于棉衣紧缺,尽管手中掌管着这么多的棉衣,却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件,而冻死在冰天雪地里。学生通过想象补充描写,把军需处长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充分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激起学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

三、插图补写

有些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细节,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补写练习。如《刘胡兰》一文教学时,可出示刘胡兰在敌人面前怒火满腔的插图,让学生从中观察刘胡兰的动作、神态,并想象出她当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一篇短文。通过补写,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人物的形象,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古诗改写

即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转换体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创造的“小练笔”。如把古诗《宿建德江》 改写成散文:秋天的一个傍晚,薄雾笼照着整个大地。在宽阔的江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条船。透过薄雾望去,像一片叶子浮在江而上,船慢慢地向江中的小洲驶去,当船靠近小洲时,从船里走出来一个

人??

五、课文缩写

就是把长文章压缩,写成短文章,要求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本来愈思。如《 西门豹》 是一篇约千字的长课文,它通过记叙西门豹奉命管理邺县、调查研究、严惩坏人、兴修水利的故事,表现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于斗争、为民除害的精神。因此,让学生保留主要故事情节,把原文缩写成300 字的短文。

六、故事续写

读完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其感人的艺术魅力往住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学习《再见了,亲人》 一课后,学生被文中送别的场面深深地感染,教师可以说:都说有缘千里来相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他们今后有见面的可能吗?下面大家自拟题目、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讲讲后来可能发生的事。于是,有的学生以《重逢》 为题,写小金花和志愿军叔叔在北京见面时的感人场面;有的以《 梦中见到阿妈妮》 为题,讲一个志愿军叔叔回国后经常梦见一大娘的动人情景;有的以《 大嫂的腿》为题,写志愿军把大嫂接到中国为她安装假肢的故事??以上是随机进行小练笔的六种主要形式。我把它归纳成六句话,即:

l 、读写迁移、尝试运用——仿写。

2 、增添情节、填补空白——扩写。

3 、忠于原作、删繁就简——缩写。

4 、依据材料、重新构思——改写。

5 、弄清图意、再现形象——补写。

6 、设置悬念、拓展想象——续写。

总之,读写结合,把小练笔挤进语文教学课堂中,使学生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还有许多练笔的形式,这就需要教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从而揭示出从读学写,以写促读的语文教学规律。

教学小练笔反思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反思

许昌市南关村小学 张庆红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设计了形式灵活的小练笔,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有许多的课堂小练笔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存在着种种问题。

1.练笔目的不明确。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好语言知识,并懂得运用,这些能力都来自于包括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写作素养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的积累,而课堂练笔正好是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用的方法不得当,只是“为练笔而练笔”,漫无目的且内容杂沓。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时,老师可以利用“字词”或是体会“科普叙述”等进行练笔,然而有的老师则问学生:“你们还能发明什么样的玻璃?”由于老师把握失准,目的性不明确,导致了学生的发明只顾求“离奇怪异”,连学生自己都不知这样的发明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更是不知所措,这就使练笔失去应有的意义。

2.思考不足,生搬硬套

教学的方法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有些老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好处,无法激发他们学

篇三:加强课堂小练笔

加强课堂小练笔,让学生“妙笔生花”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妙笔生花”呢?

一、妙笔生花之——仿写

一位知名作家曾说过:“就像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一样,作文也是从仿写开始的。”“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作文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读写结合的点,准确把握课文的精彩处,有意识地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学生“依样画葫芦”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把写作的难度降低一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特征描写得精彩到位。文章结构清晰,写作方法明朗。于是,我让孩子们仿照这样的结构写校园的四季。春天,建议他们写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勃,特别是学校桃李苑的茶花开得格外耀眼;夏天,孩子们写校园的绿色大伞——大榕树;秋天,写凉爽的秋风轻轻地吹过校园,送来秋的信息。冬天,一片片飞舞的落叶像黄蝴蝶,告诉冬的寒冷。……

再如,在语言表达的精彩处仿写。我在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先让学生读第四自然段,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读后,有的说:“我发现第四自然段是围绕着第一句话来写的。”有的说:“我发现这段话是写盘古身体各个部分都变成了宇宙的一样东西,而且都很像……”我趁机接过话题:“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上这个句式来写一写。课件出示句式:他的 ,变成了 。学生写道:他的耳朵变成了色彩艳丽的贝壳,他的牙齿变成了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写道:他的头发变成了一根根柔软的柳条,他的耳朵变成了一把把翠绿的芭蕉扇。……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通过上面这个环节的作业设计,学生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加以引申、迁移、运用,让学生的语感得以深化,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潜能。既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便于学生的个性表达,保证了语言训练的有效落实,促进了语言能力的真正发展。仿写符合小学生作文的规律,已成为读写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

二、妙笔生花之——补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些内容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对促进阅读,增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大有好处。

如《路旁的橡树》中有这样一段话:“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了口气。”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工程师和工人们在内心深处所经历的复杂的心理斗争。此时,学生的内心也随着课文中的人物变得非常沉重,担心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利用这段课文以《矛盾中的工程师》或《沉默的工人》为题来指导学生写课堂练笔,要求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工程师矛盾的心理以及工人们内心的担忧,学生以工程师和工人的口吻述说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及担忧,写出了工程师和工人的高尚,照应了课文后那颗“高尚的心”。

还可以在语言的空白处补写。我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在第一教时带领学生初步学习之后,在第二教时一开始就说:“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什么呢?现在,请你们分成三组,第一组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不好?”接下去教师跟学生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写。这一课的练笔,教师凭借课文留下的语言空白,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根据志愿军怎样说的,推测朝鲜人民会说什么,从而再现当时话别的动人情景。这样,原先仅仅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话别,就变成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互相话别,充分表达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文章的主题也得以升华。

三、妙笔生花之——改写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是结构严谨、语句优美的文章,或重在情感熏陶,或重在说明事理,但都运用了优美的词句。教师指导学生对这类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课文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中国的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古诗的语言简洁、凝练,短短的几行字里蕴藏着丰富的意境。仅仅靠课堂上的时间去理解古诗,只能查阅资料,翻译古诗,如此而已。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只停留在几句翻译上,没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真正掌握。在古诗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体会古诗意蕴,挖掘诗人的思想情感,还要把古诗简短的语言内化。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将古诗所蕴含的美景或事情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改写成一篇写景或叙事的片断。

如,《村晚》是宋代诗人雷震的作品,描写的是夏天傍晚时分乡村的景色。诗人把“池塘”、“落日”、“牧童”和“牛”等描摹成一幅“牧童晚归图”。全诗内容浅显,意境优美。据此,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握原诗的内容,打破其语言简洁、内容跳跃的框架,借助插图充分发挥想象,把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在学生练笔前,教师要在学生充分吟诵,理解原诗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观察、想象。学生通过练笔,看到了诗中渐渐西沉的落日,听到了诗里不成调门的笛音,感受到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再如,在语言的转换处改写。这是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对每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都了解了。老师现在不要你说,我想让你们写,题目是《新型玻璃的自述》。谁知道什么是“自述”?

生:自述就是自己介绍自己。

师:对,今天请同学们以新型玻璃的身份,写一篇《新型玻璃的自述》的小练笔。(老师把全班学生分为5组,每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自述。)要会夸自己,把自己的特点、用途写清楚,为自己作个广告。当然,要实事求是。

(全班学生写自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了约15分钟。写好后,教师当堂评改。)

这个练笔设计新颖,具有时代性。教师根据说明文的特点,要求学生以自述的形式,分组练写一种新型玻璃。其目的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练笔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激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

四、妙笔生花之——扩写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可以进行课堂练笔,可以从扩句起步。如“鱼在游。”我问学生:“在哪里游?”“什么鱼?”“怎样的鱼?”“鱼在怎样地游?”“会说什么话?”等。再如“ 菊花开了。”可以提示学生:“在哪儿?”“什么季节?”“什么颜色?”“什么样子?”“香味给人什么感觉?”等。学生用上丰富的比喻将一个短句扩成一个或几个句群。到了中高年级,我就让学生运用词语写成句群或短文。这些词语是同义词或者反义词,有的再附一个或几个关联词语。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感到新鲜,愿意动笔,再加上教师鼓励学生创新,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人人争优的氛围。如教《翠鸟》,我要求学生用文中的“愿望、希望、失望”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语序不限);教《五彩池》,要求学生用“美丽、壮丽、绚丽、瑰丽”写一段描写长江风光的文字(词序不限)。

这样的练笔,是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所进行的“再创造”,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五、妙笔生花之——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写话水平的作用。如《小摄影师》一课,同学们对小男孩哭着上车走了以后的故事颇感兴趣。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以《小摄影师走了以后》为题,大胆展开想像进行写作。学生很快地完成了这篇作文,但思路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写了小摄影师走后高尔基等待小男孩的一幕,有的学生写了小男孩回家后遗憾的心情,有的学生则把高尔基和小男孩的表现全都写了出来。可以说,大部分习作都是成功的,符合原作主题,想像也丰富合理。

篇四:课堂小练笔的美丽转身

课堂小练笔的美丽转身

作者:董金雯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7期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阅读感知能力与写作表达能力的双向结合、环环相扣。课堂练笔作为一种课堂阅读能力的书面表达形式,或预设而生,或相机而为,它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将学生独特的感悟流淌于笔尖,抒发自己的心得和体悟,因此教师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采取合理的练笔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堂练笔;语文教学;文本对话;情感态度

课堂练笔作为一种随堂书面表达形式,对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教材中的文本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因此视角多样性、紧扣文本性、训练日常性是课堂练笔最大的特点。课堂练笔的形式也要进行创新,如仿写式、补白式、续写式、改写式和感想式等,促使学生融入文本之中,打破固定的写作模式和创作思维,和文本进行自由对话,将自己的感悟流淌于笔尖,抒发自己的心得和体悟。因此课堂练笔是课堂教学中不该忽视的重要环节。

根据单元习作要求,并结合文本的不同特点,教师应选取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练笔:

一、仿写式练笔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和表达的重要阶段,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因此模仿成为他们发展感知、理解和表达事物能力的重要方式。教材中的选文多数是结构紧凑,言辞优美的文章,或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积淀的丰厚情感。不少选文中承载了许多典型的句式、段式和结构等,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中的典范句段、结构进行赏析、借鉴,构设课堂练笔,引导学生掌握习作之法,这是课堂练笔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我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时,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中有关秋天的雨的色彩的描写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原文: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秋天的雨不仅是一把钥匙,还是什么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生:秋天的雨还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师:“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

生:我给他找了一个近义词,五彩缤纷就是五颜六色,颜色非常多的意思。

师:我相信读懂第二自然段就解决这一问题了。一起看看好吗?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谁了?

生:秋天的雨把黄色送给了……

生:秋天的雨把红色送给了……

师: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边画边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师:秋天的颜色仅仅只有这些吗?她还会把颜色带给谁呢?请大家仿照老师多媒体上的提示,一起动笔给秋天添上更美的颜

色吧。

出示仿写提示:它把 色给了 , 的

像 ,哇 哇, 。

生:它把绿色给了柳树,翠绿的柳条像小姑娘的马尾辫,摇啊摇啊,摇走了冬天的寒冷。 生:它把粉红色给了桃树,粉色的花瓣像小姑娘的脸蛋,仰着头,好像在说:“春天来啦!”

师: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自己创造的句子。像这样三个句式相似、内容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我们叫它排比句。

通过仿写式练笔,学生既形象生动地感受到了秋天绚丽多姿的色彩,又学会了仿写排比句的段落,于潜移默化中学会写排比句。

二、补白式练笔

留白原是书法绘画艺术中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欣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教材的有些文本中作者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炼的言语一笔带过,这些看似简略的文本实则是留给读者参与的“补白空间”,等待读者细品慢嚼,开垦出个性化的语言天地。教师只有及时捕捉到这些语言空白,引导学生在无字处探寻,以此带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联想,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迸发出个性化的语言火花。

比如,我在执教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文时,针对课文从我一开始不理解、反对父亲把汽车还给库伯到后来的理解之间的“留白”,我展开了如下的教学:

出示原文:我话音刚落,就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是打给库伯的。

师:父亲为什么给库伯打电话?

生:是因为父亲已经想好要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了。

生:我感觉到父亲的内心一定是经过了激烈的斗争,虽然很矛盾,但是最终选择了诚信。 师:你能在课文中找到其中的原因吗?用横线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生: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师:同学们,当我听到父亲准备把中奖的汽车还给库伯时,我是不理解的,是反对的,但是当第二天库伯把车开走,为什么我已经平静了呢?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我会对父亲说什么?父亲又会如何回答我呢?请大家大胆想象,动笔写下来吧。

(学生自由练笔,交流)

生: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我显得非常不解,不由得生起闷气来。父亲问:“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我心有不甘地说:“父亲,您为什么叫库伯把奔驰汽车开走呢?我们家穷呀!”父亲微笑着对我说:“如果一辆奔驰汽车可以换得良心的安宁,换得朋友的信任、尊敬,我必须这样做。”听了父亲的话,我想起父亲开着奔驰汽车的严肃表情,突然茅塞顿开,连忙跟父亲道歉认错。是啊,诚实、友谊比金钱更加贵重啊!

生:第二天,库伯派人把车开走了,我看见爸爸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我问爸爸:“为什么让他们开走汽车呢?”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我们送走的是汽车,但是——”爸爸神请严肃起来,“保住的是高尚的品德呀!”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母亲说:“对,你爸爸说的对,送走的是汽车,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快乐,这同样是一笔财富,一笔巨大的财富!”爸爸接过话头:“尽管家里经济拮据,但我们要做到人穷志不穷,我们要追求精神上更可贵的东西,我们

要懂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种精神更可贵!”我感到一股轻松的电流传遍了全身,好似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

这个课堂练笔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丰满人物形象。通过补白练笔,教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延伸课文情节、内化情感的平台。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转述能力,同时又让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交融和思想的启迪。

三、续写式练笔

古语说:“言虽尽,意未穷。”一篇好的文本,作者往往会会在结尾处“刹车”,或设置悬念,或留有余地,有时看似结尾,却是隽永无穷。如果教师能根据文本的发展脉络进行合情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与推测,以续写文本的形式进行课堂练笔,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升华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比如,我在听某位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她安排了如下的续写: 师:刚才有同学还对这位总统满心抱怨,但是现在我从你们的表情却看不到这丝怨恨了,现在你对总统是什么心情,对他有什么新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其实总统是不希望让瀑布消失的,他也是迫不得已,为了这个国家的利益才这么做的。

师:一般我们的葬礼都是为逝去的亲人举行的,那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呢? 生:为了让全国人民记住这个瀑布。

师:同学们学完这一课后对大瀑布、对总统又有了新的认识,刚才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矛盾的地方,我们没有解决也解决不了,该不该建,怎么建?现在我想大家心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猜想一下总统在葬礼举行完毕后会怎么做呢?咱们一起来为文章续笔吧。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并相机提示启发)

生:葬礼举行完毕后,菲格雷特总统心情仍然十分激动,他立即下令拆掉了水电站,并决定用自己的言行号召国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于是他拿出了笔在大条幅上写下了“还我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紧接着,台下的许多民众纷纷上台签字留名……”

这种续写形式的练笔,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课堂情感升华后引发的共鸣,更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为保护环境尽自己努力的那一丝感动。

四、改写式练笔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改写,各种方式的改写,各种范嗣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准备。”改写式练笔,就是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章的结构、叙述角度或记叙方法等使文本呈现另一种不同的色彩,它包括对原文主题的改写、对原文主人公形象的改写、对原文主要内容的改写、对原文叙述顺序的改写以及对原文语言形式的改写等。它不仅能够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去改写文章,融入自己个性化的内容,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累语言文字有莫大帮助。

我在教学中发现,每次上说明文的时候学生的兴趣没有上记叙文那么深厚,情感不容易积淀,所以我开始尝试在说明文教学中加入改写练笔的环节,通过角色转换、语言转换等方式将一篇原本严谨科学的文章打造成形象生动、充满幽默的文章。比如,五年级上册《鲸》,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的段落结构和主要内容之后,我安排了10分钟的课堂小练笔,题目是《鲸的自述》。通过写自述的形式,学生不仅可以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鲸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在人称的转述中,让学生真正去走近鲸,拉近学生与鲸的情感距离。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是读与写的有效结合。语文教材中的练笔点随处可见,只要教师善于发现文本中与读写的契合点,精心选择,有效指导,及时点评,精心设计的课堂练笔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是对文本意蕴的深度挖掘。长此以往,课堂小练笔的美丽转身定会让学生的笔尖在云中漫步,学生的心灵就会交织出人生华美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吕献玉.把握时机进行课堂练笔.酒泉教育,2003(01).

[2]曹鸿飞.语文课堂练笔的落点选择.新作文,2006(12).

·编辑 薄跃华

篇五:浅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实践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实践策略

摘要:有效的课堂小练笔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阅读教学中方兴未艾,给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不乏看到生硬的插入式的课堂小练笔。造成课堂小练笔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是意识上的偏差,把小练笔仅仅看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固态”地“体现”。以“追求”的姿态,恪守“到位”,做到“以学定教”、“因文而练”,就一定能直抵有效,演绎课堂小练笔的精彩,走出一条以“小练笔”见“大语文”的读写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练笔;实践策略

有效的课堂小练笔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阅读教学中方兴未艾,给阅读教学和习作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但在教学实践中,不乏看到生硬的插入式的课堂小练笔。笔者认为,造成课堂小练笔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本原因是意识上的偏差,把小练笔仅仅看成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固态”地“体现”。

其实,课堂小练笔是灵动的教学行为,我们要以“追求”的态度来对待。“追求”是一种精神,它让我们坚定信念担责任,不大意小视;“追求”是一种意志,它让我们直面困难寻路径,探索规律;“追求”是一种境界,它让我们静心沉底去浮华,把握有效。

一、认识到位,思考“是什么”。

课堂小练笔是阅读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随机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的一种综合性课堂练习。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等特点,弥补了“大作文”周期长的不足。它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架起了由读到写、由积累到表达的桥梁,使读写“有机结合”。它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着力于言语训练点的捕捉、铺设与文本内容、阅读感悟的有机结合。它是有思想的教学行为,“有法”而无“定法”,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和谐统一下的教学智慧的结晶。它是具体有教学行为,神奇而不神

秘,有效的课堂小练笔能让课堂收获无限的精彩和惊喜,只要我们不懈追求,做有心人,就能成为“神奇”的导演。

二、目标到位,思考“为什么写”。

目标意识,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每项小练笔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或为理解感悟,或为积累运用,或为迁移内化,或为想象延伸??且每次小练笔都应该体现学生在原有表达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现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复现。

1、把握学段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和写作每个学段都有不同的要求,课堂小练笔也应具有鲜明的学段特点。比如同样是总分的写作方法,中年级有,高年级也有。怎样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自然段,含有“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可以安排仿写练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显然并不难,在二年级已经练习过。我又针对这一段的结构特点,增加了训练点:学习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用上“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表现事物的特点。这样,就在原有并列句式的训练上增加了比喻句的训练,做到层层递进,学生的语文能也得到了提高。

一般来说,低年级要先说后写,还可以多一些仿写,以文引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来模仿写作,写不在长,几句话即可。中年级正处于写作的过渡阶段,是完成从口述向笔述、从句段到篇章的过渡,可以侧重段的练习。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笔归纳自己的思维、想象、情感的能力,既可仿写,又可拓展,还可抒怀,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2、把握训练侧重点。课堂小练笔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促进阅读,一是促进写作。课堂小练笔的重点同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挖掘文体,深化情感;一是感悟写法,学会表达。因此,教师在设计小练笔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3、把握文本特点。“语文教材是例子”。我们的课堂小练笔就要充分考虑这个“例子”的特点,发挥这个“例子”对习作的指导作用,依托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从语言特点、布局谋篇、体裁特征等方面有选择地进行课堂小练笔,从而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三、内容到位,思考“写什么”。

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那么,怎样去找这个“结合点”呢?笔者认为,课文的留白点、悬念点、精彩点、细微点都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1、在留白处,补白。中国画中常常留有空白,给人的感觉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文本中也往往有“留白”之处,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空间,巧妙地引导孩子对教材进行补白,让学生思维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享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尽情释放那倾泻而出的灵性和情怀。如《再见了,亲人》一文,课文中重点写了志愿军对“大娘”、“大嫂”、“小金花”等女性的道别,而对那些“亲如兄弟”的朝鲜男性的道别采用了留白,我引导学生写一写“战友兄弟”,学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

2、在悬念处,续写。 很多课文的结尾都写得留有余地,让学生有很多猜测的空间。对于这样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把这些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变成自己的作品。如《中彩那天》,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当库伯把汽车开走以后,家里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再思考”和“深加工”,而这种更进的深入可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产生某种“顿悟”,升华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3、在经典处,仿写。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

4、在细微处,想象。“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课文中有许许多多的词语往往都蕴含着一个个丰富而又精彩的世界。在引领学生品词析句、潜心会文、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如果能以词语为基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就会更加的鲜活起来。实现学生由消极的静态语言理解向积极的动态语言感悟发展。

四、时机到位,思考“什么时候写”。

习作是学生情感和心智的倾泻,更是习作热情的考验。课堂小练笔也是这样。因此, 教师要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练在当练时,练在理解的深入处,练在情感的共鸣处,练在主题的升华处??巧妙挖掘训练 “泉眼”, 或在学生惊疑处,或在学生辩驳处,或在学生感动处,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抓住了

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燃点,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从而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

1、“情”动而练。所谓“情动方能辞发”。只有当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理解与感悟之后,写就成为表达情感、表达自我的自然需要了。在语文课本中,有许许多多充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在学生潜心阅读感悟、情感达到了至高点时设计课堂练笔,胸中喷礴的情感就会流淌笔尖。

2、思“辩”而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个问题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所谓不辩不清,学生通过辩论,不仅阐述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我们可在这“辩”处设练,把辩论的理由写下来,这正是梳理学生思维、锤炼语言的好机会。 比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学到父亲要求“我”把大鲈鱼放掉时,在课堂上展开了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异常活跃。经过辩论,大家对这位父亲在金钱与诚实、欲望与信用面前的选择肃然起敬。“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深深地镌刻在孩子纯真的心里。随后引导学生把这辩论的过程记下来,“润物无声”地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最佳结合。

五、指导到位,思考“怎样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练笔虽然小,但是教师还是应该作些具体的提示或者提醒。比如适当铺垫、加以有效的引领,或者指点一下某些应注意的细节等。 只是不同类型的“小练笔”达成不同目标,笔者以为指导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

1、披“言”入情,想象形象。王弼说:“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可见,循着“言”(文本语言)是可以明晰“言”背后的“意”(文本的意蕴),是可以再现这些物象和情境的。同时,在还原和再现的过程中,还可以揣摩到作者的内在情感和思想意图,所以这个由言到象再由象到意的过程也是阅读教学感悟内化的重要过程。王崧舟老师在《长相思》一课时引导学生写纳兰性德的记忆中的故园是怎么样的画面,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境由心造,心与物游。 “故园”一词,在学生的笔下成为了富有活力的生命元素,成为了一个个立体丰满、情真意浓的物象,成为了纳兰性德乡情、归思的全部寄托。在这个语言和想象交织衍生的物象里,

学生极为自然又忘我投入地走了一个来回。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移情体验,将作者纳兰性德思念故园的内心潜台词层层引向深入,实现了言语表达和文本意蕴的和谐融通!

2、感悟表达,模仿迁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

师:通过上一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在火车站向前来送行的朝鲜人民的话别的情景。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说的话,会说什么呢?现在我想把你们分成三组,第一组的同学以大娘的身份,第二组的同学以小金花的身份,第三组的同学以大嫂的身份,分别写一段向志愿军告别的话,好不好?

师:现在,咱们看志愿军是怎样对大娘说的?也就是说,第一段是怎样写的。读读第一段,看看分几层。(学生读,思,议。)

师:志愿军向大娘话别,是分三层意思说的。首先是劝大娘别送,再回忆了两件往事,最后赞扬了中朝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三层意思一目了然,同学们都看出来了,三层意思中,最重要的是第二层──回忆事例。咱们也可以分三层来写。不过,因为朝鲜人民是送行的,又是接着志愿军的话说的,所以,一、三两层的意思不能和志愿军说的一样。第一层应怎么说?应说什么?咱们读一读志愿军对大娘说的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就会明白。(学生读第一段最后一句,思考。) ??

在第二个步骤中,于老师帮助学生分析第一段的结构层次,提醒学生注意一、三两个层次要与志愿军说的话有区别,突出“送”和“接”,这便是具体的授之以渔。

3、适当拓展,加强整合。《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指导小练笔要有学科整合意识。比如,《人类的老师》的小练笔,我提前与科学和信息技术课老师取得联系,为了让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素材,让学生在上练笔中有话可说,完成这个练笔就能水到渠成。

六、评改到位,思考“写后”。

1、关注全体,及时点评。没有评价,没有修改,就没有提升,没有增量。及时评改对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意义,不能忽视了评改这一环节。评价应关注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