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写焦点访谈作文6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21:18:53 单元作文
写焦点访谈作文600单元作文

篇一:焦点访谈之中学生作文

焦点访谈之中学生作文

“观众朋友们,晚上好。今天我要与大家访谈的问题与我们的莘莘学子有关。这是一个反应年青一代心世界的问题,是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中学生的作文。”——低头,瞅一眼稿子。

“近些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实行素质教育和促进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具体而慎重的要求。最为突出的例子是阳刚作文比赛。”——将镜头转向荧幕。

“大家看,这是对阳刚作文的介绍。所谓阳刚,并非热血男儿抛头颅,洒热血,而是一种积极向上,乐于挑战,敢于面对困难,追求理想和美好。不堕落消极的心理,这可以说是阳刚。阳刚作文则是蕴含健康,积极,乐观的文章,并且真实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镜头转回。

“提到阳刚作文,就不得不说它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阴柔作文。下面看一篇中学生的作文。”——转向荧幕。

“‘在凄婉的夜色中,我独自徘徊在街头,仰望群星,谁又会把我从迷茫与失落中拯救。’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中充满了哀伤,失落的情绪。这就是阴柔作文,文章多带消极,低沉的情绪。此时真正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中学生思想中阳刚与阴柔的矛盾。”

“激情燃烧的岁月,怎么会允许燃料的枯竭。正值青春年少,何来哀伤。中学生的作文俨然成了哀伤的舞台。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在对学生的采访中,我们有了深入的了解。”——镜头转向荧幕。

地点:M市P县某高校被采访者:小W,小L,小K

记者:“你对阴柔作文的产生有什么看法?”小W(高一新生):“那可能是一种人生阶段吧?到了这个时候就会变得伤感。我周围的许多同学都写过这样的作文,有的人还能流着泪写,它应该是青少年特有的吧。”小L(高

二):“我认为阴柔作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现象。“80”后把他们的情绪传染到我们“90”身上了。比如非主流,韩剧,带有爱情色彩的东西,总会让人染上这种情绪。”小K(高三):“我认为阴柔作文的出现是现在学生对自己弱点的控制不足导致的,没有目标,没有信念也只能徒自哀伤了。我周围也有不少这种同学,临近高考却没有任何斗志,整天玩。”——回到演播室。

“我们可以看护,阴柔作文在校园的确很普遍,就像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挥之不去。所以,要以“阳”克“阴”,焕发青春。”——主持人情绪激昂。

“岁月无情,沉沦在悲伤的人儿终将彻底沉沦。醒来吧,迷茫而无知的人儿。在缕缕晨光中,你会在鸟儿的唧唧声中微笑;在星空闪耀中,你会带着月儿般的微笑,看流星许下人生愿望;在孤单的时候,你会忍耐与拼搏。也许你

的环境不好,有人迫你,有人唬你,有人爱你,不要幼稚,不要迷失。心中的刚强不许被磨去菱角,‘我要坚强,我要奋斗’,放声大呼,尽情释放心中的不适。”——主持人紧握双拳。

“社会是残酷的,中学生已经将角尖对向了社会的门槛。阳刚作文,是对中学生的唤醒,在无法预知的的未来,情绪左右不了你的命运。请收看节目的学生们或青年们,握紧拳头,放于左胸,跟我大声宣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然后空乏其身。’”——起身握拳放于胸前。

“今天我们的节目就到这,再见。”——灯光暗淡,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响起。

山东济南玛钢外国语学校高三:刘恒

篇二:焦点访谈观后感

焦点访谈观后感

看了这个访谈,心里不禁被深深地震撼。它使我想到了很多。 自己从来也没有想过:假如自己没有了双手会是怎么样一个局面。我真的不敢想像,我觉得现在的我应该是无法面对那种情况的,因为我是一个正常的人。之所以不敢想象的原因也正在于这里了。 然而,被采访的那个女孩着实然我震撼了好一阵子。我觉得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对生命的执着,一种奋发向上、永不放弃的力量。 当她失去双手的时候,她有两个选择:一是消极的,选择放弃、选择堕落、选择消沉 ;二是积极的,选择坚持、选择奋起、选择隐忍。然而,她的选择与大多数人不同,她勇敢地挑选了后者。我不止一次问过我自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但是我始终无法得到一个答案,因为我自己也知道在那样的情况下要坚强地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 但是,一想到她,我就立刻意识到我需要的答案是什么。一个女孩,失去双臂,但她却坚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下实现了生活的自理,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且用自己的双脚做出了常人连手都做不到的事情,真的让人不的不佩服她的意志与毅力。反过来,想想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身体健健康康的却还不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真的无地自容了。

我相信,对她的事件的了解,已经在我的心底播下了一颗珍贵的种子,它正在生根发芽。它将告诉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花园小学 三年八班 郭芯竹

篇三:作文选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谈作文的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好的效果.

写什么?初想一大片,写在纸上边,再想一条线,不忘挑比看,三想定一点,过好选材关。

二、选材标准

选熟不选生 选新不选旧 选近不选远 选小不选大 选深不选浅 选好不选坏

三、材料来源

(一)、从生活中寻找,做生活有心人

亲身经历 校园生活 亲眼所见 家庭生活 亲耳所闻 社会生活

(二)、从阅读中挖掘,做阅读有心人

1.历史 → 著名的人 物和事件2.文学作品→典型的形象及 经典的描写3.报刊杂志→人物及故事

(三)、从媒体中感悟,做媒体有心人

1.电视→新闻、民生、 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的人物等。

2.网络→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四、选材原则

(一)、选材要典型、真实

是指那些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最好要选择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选取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能反映事物本质意义的材料。在选材时,力争做到少而精,材料要以一当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多求胜。

( 二)、选材要新颖、独特

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新颖别致,不落俗套,那些人人皆知,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大家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别人想不到,新颖独特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有时,也可以换个角度,选用与众不同的“视角”来写作,独辟蹊径,别具一格,会获取阅卷老师的青睐。

(三)、选材要鲜活、有时代气息

就是说选择的材料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时代精神。但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或揭露社会丑恶,或歌颂时代新风。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和先进人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素材。能表现出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例如: 《斑羚飞渡》(沈石溪)

五、选材技巧

1、选材要制造新意

《那曾感动我的“春雨”》

写一只觅食的灰麻雀听到猎人的枪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有危险,在飞回鸟巢的路上故意扇动翅膀,发出很大的响声,让猎人发现自己。后来真的不幸被猎人打中,它依然拖着血淋淋的身体拼命的飞回鸟巢,保护自己的孩子。这“母爱”象春雨一样温暖着孩子的心。

《那曾感动我的守护者》

我是路边的防护栏,见证了一对流浪狗的生死情。一只狗被车撞死,另一只在它身边守护着,不离不弃。

2、选材要挖掘深度

那一袭火红的舞衣,依旧在我的脑海中翩然起舞,已成为我不可磨灭的记忆。从第一眼看到这一抹千古年前的绝色,便已深深地被你感动。此生,我想我不会忘记,那曾经感动我的一袭火红舞衣。记得她的红颜薄命,记得她的执着大义。

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个女子,感动了多少人,其中,有我。虞姬,注定是个悲剧人物,她爱上了那个傲立天地的霸王,也为了他的霸业而选择离开世间。她的爱,让她变得无所畏惧;她的爱,感动了我,感动了人间;她的爱,为这个世间添了璀璨的一笔??她,亦成了流传千古的一朵奇葩。

我仿佛看见,千百年前的那一幕,在千百年后的今天,那一袭火红舞衣,依稀在那里,翩然起舞?? —— 《那曾感动我的一袭火红舞衣》的结尾

3、选材角度要小

我走近了一点,就这么立在离妈妈一步远的地方,但我的心灵却紧挨在她身边。妈妈的后背随着均匀而稳定的气吸扩大、缩小,像有节奏的波浪,抚慰着我的心。这个平时总被我笑称“大山”的背影,现在却真的成了大

山,用母爱将我层层包绕。于是妈妈的背影顿时变得如此的高大,像一棵树,顶起了母爱的一片蓝天;像一朵花,绽放出最美的容颜。

再走近一点,妈妈斜斜地趴在桌上,侧着头,头发也有些披散下来,盖住了眼。在刺眼的灯光下,那银白色的发丝显得更加刺眼。 我轻轻地将妈妈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学着妈妈吻我的样子,用嘴唇在妈妈的脸上留下感动的痕迹。我还记得妈妈一脸幸福及睡得很香时略微上扬的嘴角。《那曾感动我的背影》

请记住“选材”的口诀: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

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考场作文时间紧,选材原则要记牢。

六、练一练:

下图是一个购物袋,其巧妙的设计,不仅让人感受到创意给生活带来快乐,而且给人许多思考和启示。请你以《创意的快乐》或《创意的启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示例1

当我乘坐列车穿越崇山峻岭时,我得感谢瓦特得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当我乘坐飞机遨游蓝天时,我得感谢莱特兄弟的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当我拿起电话与好友“天涯若比邻”时,我不得不感谢贝尔的创意所带来的快乐??

示例2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名牌大学读书时忽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创意,由此开始了完成其创意的漫漫人生路。当他的软件和驱程公布于世时,世界为之惊叹,天地为之黯然。在他的创意下,电脑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无数人因此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解决了手写文章的烦恼,对于小孩来讲,他们也找到了一种新的游戏工具。比尔的创意让无数人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从此找到新的生活乐趣。

七、今日写作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过“争”或者“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争”,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里的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时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随意安然、素淡日子里的快乐满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

以《我的“争”》或《我的“不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篇四:肖莉新闻短评写作详案4

新闻短评写作教案

执教: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肖莉 指导老师:刘兵 刘爱国

【教学内容分析】

一、新闻评论在考试大纲中的地位

1.《新闻写作与实践》:“学习依据新闻事实撰写简短的新闻小评论。”

2.《湖南卷考试说明》“新闻短评”在湖南省高考中属于选考内容,考查内容为“表达应用”,能力层级E级,要求是“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

3.高考语文第六大题,选做题,设两到三个小题,二选一,或三选二。一是个性化解读文化经典,二是写新闻短评,三是外国小说鉴赏与写作,均为主观题,答案150字左右。6分。

二、新闻素材选取说明

我所教的高中生很多对事实不太关注,对于社会大事件比较漠然。“林森浩投毒案”是我一直关注的事件,林森浩作为医科高材生,却不能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对生命极度冷漠,这是值得现在的高中生引以为戒的。“周浩从北大转入技校”事件也是最近最惹人关注的教育新闻,此事件不仅像我们展示周浩敢于追梦,不走寻常路的勇气和执着,也折射了现代中国教育的急功近利,唯名校是举的问题,引发我们对人才评价和人才培养的新思考。这和高三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能激起共鸣。

【学情分析】

高三学生大多已经选修过《新闻写作与实践》,因此,他们对新闻评论并不陌生。教学时通过学案他们基本可以回顾新闻短评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上课时重点放在新闻短评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上。

【教学目标】

1. 通过方法概括和易犯问题的探讨,明白新闻短评写作的五步法和基本要求。这是知识和能力目标。

2. 通过辨析鉴赏和写作练习,掌握新闻短评写作的方法,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欣赏专家和同学的佳作,领悟新闻短评写作所要具备的公民意识——关注社会、独立思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1.归纳新闻短评写作五步法。

2.明确新闻短评写作的要求。

【教学难点】

1.怎样避免新闻短评写作中易出现的问题。

2.让学生明白新闻短评写作的功夫重在课外。

【教学方法】

1.电视新闻评论播放法。

2.问题探讨法

3.鉴赏研读法

4.现场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熟悉素材(5-6分钟)

同学们,去年,复旦大学投毒案引起广泛舆论关注,大家还有印象吗?今年

写焦点访谈作文600

2月18日,一审宣判,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播放一审宣判新闻视频 29秒)就在我们大家以为此案盖棺论定的时候,被告人林森浩提出了上诉,在二审之前,177名复旦大学的同学联名上书给二审法院,要求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给他一条生路。我们听听他们的理由。(播放177名复旦大学同学联名信视频 1分24秒)此信一出,舆论哗然,那么这封信能多大程度上影响二审判决呢?(停顿片刻,扫视学生,看有没有想表达看法的。)很多同学深有感触,跃跃欲试,别着急,今天要在这堂课上发表看法是要求的,就是要 “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对社会事件的看法,”要像新闻评论员一样评论时事新闻,新闻短评写作从2010年起纳入湖南省语文高考选做题范围。(幻灯片打出考试大纲)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写好新闻短评。(板书课题)

同学们之前选修过《新闻阅读与实践》吗?(如果学过,直接进入下一环节)那老师就不赘述新闻短评的特点了,直接听听著名新闻评论员梁宏达怎么看待这以上新闻。(如果没有,简单介绍一下新闻短评的特点。)没学没关系,虽然在课堂上没学,但我们在电视、报纸、杂志上经常看到,并不陌生。新闻短评从文体上说,就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著名新闻评论员梁宏达对林森浩投毒案和联名上书的事件有过这么一段评论:(播放《老梁观世界—民意不能影响司法》1分14秒)老梁的观点怎么样?好,鲜明独到,持之有物,言之有理。

二、概括方法 明确要求(16分钟)

1.接下来我们就以老梁的这篇短评为范例,概括出新闻短评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3分钟)

(幻灯片) 民意不能影响司法 (拟标题)

首先别说这177名复旦同学是不是代表了大多数人(引材料),即使是民意,也不能用它来影响司法(亮观点)。法治社会的两个标准就是行政不能干预司法,民意也不能干预司法。民意并不能代表正确的看法。英美法系的审判是由陪审团参与决定案件的,陪审团成员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老百姓。在案件审理直至宣判之前,陪审团成员是不能看报纸,甚至上街买烟都得有人跟着。为什么?就是避免他们受来自各个方面民意的影响。因为民意能准确的话,那大家举手表决,一起鼓个掌就完了呗。这很可怕呀!那还要法制干嘛!(析观点)正因为民意往往是不专业的,它在很多事情上常常是情绪化的,受气场影响的,所以我说177个人的联名上书不能代表民意,就是能代表民意,我认为这也不具备影响司法的正当性。(作总结)

可见,新闻短评写作基本可归纳为五个步骤,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笔记。(边讲边板书)

第一步:提取要素,引述事实。(板书:引)

第二步:选取角度,亮出观点。(板书:亮)

第三步:分析观点,以理服人。(板书:析)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板书:结)

为了让读者更直接抓住要点,还要拟一个观点鲜明,直击要害的标题。(板书:拟)

这种总分总的演绎式结构是新闻短评写作的常用思路,也是考场上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牢记于心: 拟 — 引 — 亮— 析 — 结

2.剖析问题 明确要求(9分钟)

根据这一方法,我们来评判一下,肖老师长沙的学生根据这两则消息写的新闻短评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一(幻灯片)

2014年2月18日复旦大学投毒案一审判决,判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死刑,此后他让代理律师再次上诉,等待二审判决,在此期间,复旦大学177名学生联名上书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请求不要判林森浩死刑立即执行。这引起了广泛关注。信中写道林森浩平时做好人好事,此人并不像外界想得那样杀人如麻,无恶不做,仅从这一次犯罪来评价他是不可取的,应该给他一条生路让他奉献社会,为所犯下的错而去赎罪。

问题:缺标题;引述太多 材料淹没观点。引述材料应该怎么样?要简短扼要,不能有废话。100多字的短评,引述材料最好一句话搞定。(板书:引——简短扼要)

评分:2分(总分6分)

策略: 抽出核心要素(人、物或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人+事)

问题二

林森浩该不该判死刑

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177名复旦同学站出来请求法院二审“给林森浩一条活路”。林所犯下的罪行尤重,也是理应得到法律的惩罚和社会的谴责。然而,若不是他仍蒙有“冤屈”,把如此极刑强加在一个平时善良有德的才子身上,那177名学子也不会联名抗议法官的判决。林在冲动之下投毒,是不理智的,然而从他热心捐款,做志愿服务这些行为来看,他也可以被原谅。是死刑,还是轻判?让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观点不明,态度暧昧。新闻短评的观点一定要——鲜明突出,毫不含糊。要么正面肯定,要么反面否点,如果要正反结合,各打五十大板,那也得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这是提炼观点的第一要求——鲜明。(板书:亮-鲜明)

评分:3分

策略: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

问题三(幻灯片)

人情与法制

177名复旦大学生联名上书求情,要求不要判林森浩死刑。我认为,人情应在法治之上,因为法制是人设的。林森浩平时的优良品德和善行同学们都有所见证。因为闹矛盾而过失杀人本不能愿原谅,但因他自己积德积善,处罚减轻一些也不是不行。虽说这是个法治社会,但终究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会。林森浩罪恶是大,但善能减恶,应给他一个弥补过失的机会。

问题: 不符合法治社会的理念,“不负责任的观点。”如果人情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法官是听林森浩这边的人情,还是听黄洋那边的人情,结果只能是一片混乱,法院就变成了居委会了。法律的威严和公信力何在?长此以往,法律最终会变成有权有钱人的工具,这将是社会的巨大倒退,与现代法治社会理念背道而驰,用考纲的话来说,这是“不负责任的观点。”那么,怎样避免犯这种思想错误呢?只有多读书看报,了解事实,成熟思考。这是提炼观点的另一要求——观点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正确。(板书:亮-正确)

评分:1分

策略:读书看报,了解事实,成熟思考。

3.佳作赏析 追求高标(4分钟)

那是不是意味着,针对这个案件,只能站在法制社会的角度,要求依法判处林森浩死刑,才算观点正确呢?那倒未必,根据我国法律,被告人被宣判死缓一般需要具备下述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没有主观故意;第二,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第三,获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目前为止,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林森浩都没有具备,所以必须被判死刑。因此只要你能证明林森浩投毒没有主观故意或者已获得黄洋父母的谅解,就能帮他减轻刑罚,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调查了解。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可以做到的,就你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可以另辟蹊径, 比如李亚波同学这篇。请全班同学齐读。

为学生联名上书这一行为点赞

李亚波

177名学生联名上书请求减刑的做法,确实幼稚,但是这一行为我是赞许的。为什呢?如今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完全抛弃了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所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对。这117名大学生通过联名上书的“锻炼”,培养了自觉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学会了合理发声。我想对177名同学说, “我是不同意你们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们说话的权利” 。

优点:观点新颖深刻,分析合情合理。李亚波跳出了林森浩该不该判死刑的窠臼,独辟蹊径,重点评论学生联名上书这一行为的启示意义。既紧扣材料,又新颖独特。而且很深刻。我们知道,五四时期的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他们胸怀祖国,心系天下。而现在的大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大多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社会责任感和发声意识淡漠了。李亚波从这177名同学的请求信中看到五四精神的延续,看到了他们作为中国法律改革先锋的启示意义,这就是观点的深刻性。这也向我们提出新闻短评写作的更高要求:分析要合情合理,观点力争新颖深刻。(板书亮—新颖深刻;析-合情合理)

评分:6分(满分6分)

三、随堂演练 巩固方法(15分钟)

1.刚才我们概括新闻短评写作的基本方法,明确了写作要求。不知同学们明白了吗?口说不算,接下来我们实战操练下,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练习1。

(幻灯片)下面是节选自2014年11月17日《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有删改),请在分析所报道的事实的基础上,自选角度,写一则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6分)

2008年,周浩以660多的高分,成为青海省高考理科前5名。因为喜欢机械操作,他本来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周浩最终妥协了,选择了北大。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两年后,周浩毅然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转为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变成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

对于正在为生源发愁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来说,周浩的主动投靠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学校领导考虑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础,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而是让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这

让他找到了归属感,使他重拾学习的热情。11月4日,周浩代表参赛选手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宣誓。

2.学生写作,老师巡视,发现问题,披沙拣金。

3.全班一起纠正问题,鉴赏佳作。

四、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2分钟)

1.总结:咱班上有真知灼见的同学真不少。可见,写新闻短评并不难,牢记“拟-引-亮-析-结”五步骤,就能帮你打好基本框架。然而要真正写出思想锐利、发人深省的好评论,还得有关注现实、心系天下的公民意识,及长期的知识涵养和独立思考能力。今天我们的课即将结束,而同学们自觉主动参与社会的路才刚刚开始!

2.复习建议:多关注;多思考;多训练。 (幻灯片)

3.推荐 : (幻灯片)

新闻节目:《焦点访谈》、《新闻1+1》、《时事辩论会》、《老梁观世界》、《钟山说事》《一虎一席谈》等新闻评论节目。

报 刊:《南方周末》《杂文报》、《杂文选刊》、《讽刺与幽默》等; 时 评:

人民时评:http://opinion.people.com.cn/

西岸时评:/bbs/

南方时评:http://opinion.southcn.com/

大河网评:.cn/jxcomment/

新华时评:/comments/

4.作业:阅读《学案》“央视事实评论精粹”; 完成《学案》练习2。(投影)

【板书设计】

新闻短评写作

拟——凸显 观点

引——简短 扼要

亮——鲜明 正确

新颖 深刻

析——合情 合理

【新闻视频材料】

材料一

(新华网上海2月18日电)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18日对“复旦投毒案”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3年4月1号,被告人林森浩因琐事对室友黄洋不满,在宿舍饮水机里投毒,黄洋在引用后中毒,15天后,也就是4月16号,黄洋因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8岁。

篇五:作文并不难,勤于积累是关键 (省二)

作文并不难,勤于积累是关键

河北省文安县大柳河中学 王新民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作文教学若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则无异于纸上谈兵。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此,则可以说作文的根本在于积累,勤于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和根本。那么,作文素材该从那里来呢?怎样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轻松的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体会,我将指导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和方法做如下总结。

一.重视情感教育,指导学生做好情感积累

人类的感情是很微妙的东西,十几岁的初中生虽说生活经历不是很丰富,但生活中也总少不了有些曾经让自己动情的东西。鼓励学生牢记或者把那些曾让自己感动的点点滴滴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那将是他们永远值得纪念和珍惜的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让自己高兴的事,也可以是让自己烦恼的事;可以是表现亲情的东西,也可以是让自己不解的生活琐事。比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后,我问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你们的父母有没有做过为子女买桔子之类的事情?我们又有没有为之感动而写下什么文字之类的东西呢?经启示学生们如有所悟:原来这种小事也可以入文呐!我们的生活中太多了??在本课的读书随笔里有的学生写到了小时候,父亲曾为自己嗑瓜子的事情,还有的写到下雨天父亲为子女送雨衣的事,写到母亲叫自己洗衣服,奶奶每天早起为自己做饭等;也有学生写到父母吵架或不理解子女而给自己带来烦恼的。最后我鼓励他们把这些事情写成作文。有些学生就是通过这次作文,才开始学会运用抒情与描写。此外,我很注意学生的情绪波动,每当有学生因为家庭或学校的事情而高兴或不高兴,比如同学之间闹矛盾的时候,我也会鼓励他们把事情原委和当时心情写下来,这样既有助于做好思想工作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表达能力。

一言以蔽之,情感的积累就是要指导学生作善感的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记诵古诗文 ,积累有生命力的古诗文名句

从小学到初中,学生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文。对这些我们民族语言中的精华,我们首先要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其次还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应用,将自己所掌握的古诗文名句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尽量多应用。比如,在布置背诵作业时,常有学生对我讲课文如何如何长,背诵起来没信心。这时我会对他们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完成艰巨的任务,你会藐视那些更小的困难。”其次,让学生多留意我们生活中对诗文名句应用的现象,从生活中找出这些应用并学习之。比如,有一位学生对我说,他看焦点访谈听到北大教授孟二东引用刘禹锡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自己虽然病重但仍愿和自己的学生们齐头并进,共同进取时,感到特别亲切﹙因为自己学过背过哪两句诗﹚,也真正领会了那两句诗的涵义。最后,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在作文中引用诗文名句。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运用诗文名句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那些生命力很强的古文语言的精华,而且,我觉得古诗文名句运用、掌握得多了在培养学生气质方面也有些许帮助。

三. 做好摘抄,从课文中积累有意义的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等 所谓“积累有素,才能言之有物”,对事例的积累是最关键的。可是,很多学生一提到作文素材就到自己生活的记忆库中去搜寻事例,结果总是因为生活经历不够丰富而收获甚少。其实,在我们以前的语文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就有很多典型事例值得积累。就拿课文中的议论文来说,我粗略的统计了以下,可以应用到不同话题作文中的典型事例有25例,名人名言23条﹝见所附材料﹞。如果这些来自课文的材料我们能够做到熟练应用的话,那么面对考场作文,我们也

不至于脑际空荡,毫无信心而无所适从了。

四.注意从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中获取信息,重视点滴积累 课文中的事例毕竟与我们的时代相隔甚远,因此,要使学生习作富有时代气息,鼓励他们听广播看电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我向同学们推荐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和天津交通台的“夜访百家”等电视和广播节目,对没有条件看电视听广播的学生﹝如住宿生﹞我便将我自己从这些节目中得来的事例讲给学生们听,学生大都很感兴趣。如 我曾将从“夜访百家”中获得的关于云南丽江残疾人书法家何志刚的事例写成杂记的形式读给同学们听。当同学们听到出身贫寒的何志刚13岁便失去双臂,却靠着顽强毅力苦练书法,终有所成就——建一书斋,而且,其画作价值500~1000元不等时,学生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感慨颇多。还有,2005年末“焦点访谈”中两次报道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大学生洪战辉从13岁便照料妹妹,并坚持带妹妹上高中、上大学的事例 。我把这一事例转述给学生听,学生们也向电视观众一样被感动了。我想,这些当代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和事例学生一旦得知便会印象深刻,不易忘却。

其次,挤出一点时间来读一些有益的杂志,从中摘抄积累一些.蕴含哲理或有助于我们开阔眼界的小散文对我们的写作也是大有好处的。如,有同学在写有关团结互助的话题作文时就引用了从《读者》杂志中积累来的“学大雁,别做海鸥”的例子,通过两种鸟习性的对比来揭示主题,效果不错。

总之,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很多种,只要我们能静心思考、细心观察,总能够想出办法帮助学生解决“没时间读课外书,生活过于平淡,无话可说,无事可记”的问题。而且,教师做好这项工作是必须的,因为——作文的关键因素在于积累,积累有素,方能言之有物、文采夺目。

附:课文中值得积累的作文材料

名 人 名 言

1 高尔基:给永远比拿愉快。

2 居里夫人: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因此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

类的财产。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酬报。

3 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 狄更斯:我绝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

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

5 巴尔扎克: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6 牛顿: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

7 牛顿: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8 门捷列夫:终身努力便是天才。

9 高尔基:天才就是劳动。

10 荀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 顾宪成:当京官不忠心事主,当地方官不留心民生,隐居乡里不讲求正义,

不配称君子。

12 程颐:学者先要会疑。

13 张载: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需疑。

14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15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6 怀特黑德: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17 黑格尔: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

18 戴维:我的那些最主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做出的。

19 歌德: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

20 富兰克林: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21 弗兰西斯·培根: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

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22 鲁迅: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

内的书抱住。

典 型 事 例

1.19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然发现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风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他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2.居里夫妇把镭提炼出来之后,毅然放弃一切专利权,胡澳无保留的公开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镭的提炼方法。后来,居里夫人将她提炼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物理实验室。当好心的朋友劝她把这笔昂贵的财产留给两个女儿时,居里夫人却认为,做母亲的重要的是应该留给孩子们精神财富,把他们引上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不是给子女留下多少金钱。

3.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破。丞相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说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择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了,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4.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8年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长久了,人民民主议定得到胜利。

5.鲁迅的一条棉裤穿了好几十年。

6.列宁的生活逻辑:“人们生活得坏,那就是说,我也应当过得坏。”

7.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人类至今蒙受其利。

8.苹果落地多么平常的事情,牛顿看见了,却要问个所以然来,结果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

9.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向老子问礼,它能够成为万事景仰的圣人,难道是天生的?

10.人们早就发现了盖仑﹙古罗马医师﹚血液学说的错误,但在哈维﹙英国医生﹚证实血液是循环流动的以前,不可能排除盖仑的错误学说。

11.牛顿终生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的工作。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