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送给恋人们的几句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5:33:06 初中作文
送给恋人们的几句话初中作文

篇一:写给恋人们的话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爱到八分绝对刚刚好。

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用来爱自己。

如果你还继续爱得更多,很可能会给对方沉重的压力,让彼此喘不过气来, 完全丧失了爱情的乐趣。

所以请记住,

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

吃饭不要超过七分饱,

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

如果你也正在为爱迷惘,或许下面这段话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爱一个人,

要了解,也要开解

要道歉,也要道谢

要认错,也要改错

要体贴,也要体谅

是接受,而不是忍受

是宽容,而不是纵容

是支持,而不是支配

是慰问,而不是质问

是倾诉,而不是控诉

是难忘,而不是遗忘

是彼此交流,而不是凡事交代

是为对方默默祈求,

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

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

可以随时牵手,

但不要随便分手

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把握,不要轻言说放弃。

当真的没有余地挽回的时候就说声 谢谢,因为对方让你学会了你不懂的。 真正爱过不要带有任何埋怨、恨对方来说分手,分手时说那

些狠话只能让彼此更难受,也不会因此而好过些,好聚好散是最好一句话!

篇二:汉语

汉语,你在哪里

——在中国教育培训联盟(四川绵阳)秋季大会开幕式上的演讲稿

◆小荷作文/河马校长

引子

主持人:

接下来演讲的一位,是来自江苏的,苏州的小荷作文创始人冯斌先生——他凭借吴越之地的文化底蕴,更是以自己十多年来,特立独行的对作文教学的深刻理解,揭示了我们教育培训中的真谛,让我们明白: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培训?同样,他在育人上的成功,也更加促进了他的学校的发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做“真教育”,同样可以做得更好。有请来自江苏苏州的“小荷作文”的冯斌校长。(掌声)

◆河马演讲稿:第一部分

先给各位朗诵一首诗,是我喜欢的。题目叫《关于汉语》: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移居英语,

努力成为黄种的白人;

而把汉语,看做上世纪的伙伴,

看做破镜子里的家园?

我独自一人,在汉语里幽居。

与众多的纸人对话,

空想着英语,

看着更多的中国人,跻身其间,

从一个象形的人,

变成一个拼音的人。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送给恋人们的几句话)

各位,我来自苏州,小荷作文。昨天下午,参加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会;同时,加上我近二十多年对培训市场的观察与实践,我发现有这样的一个特点,总结了几句话,叫:

“英语培训铺天盖地,作文教学冰天雪地;

英语教材活泼生动,作文课本老态龙钟;

英语课程升级换代,作文课堂黑板讲台;

英语上学,孩子是跳着进去,笑着放学。作文上课,则是押着进去,低着头出来。”

作为一名从事了三十多年汉语写作的写作者,作为一名在体制内教学了二十多年的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是心生悲凉,感从心来!

刚才的这首诗,不是我写的,它的题目似乎也不应该叫作《关于汉语》?它应该有一个更忧伤的题目。比如,《汉语,你怎么了?》;比如,《汉语,你病了吗?》;比如,《汉语,一个离家出走的老人》等等。

但我更喜欢下面的这一个题目:《汉语,你在哪里?》

这首诗,是我们几十年前都熟悉的一位著名的女诗人,柯岩女士写的,是一首怀念周恩来总理的诗。它的原题叫:《周总理,你在哪里?》。里面有几段,是最核心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现在我改了一下,变成这样:

我们对着高山喊:

汉语,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山谷回音:

她刚离去,她刚离去-----

——接下来,

我们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

汉语,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松涛阵阵,海浪声声,

她刚离去,她刚离去------

今天,联盟的牛主席,联盟大会,给我命一个题,叫《小作文,大教育》。今天,安排我此刻上台,我相信,大会和牛主席一定有他们的思考和意义在。我很感谢。但今天时间不多,原来一个小时,后来牛主席跟我说,要拍照,就四十分钟左右——看来只能泛泛地谈一谈。准备谈三个问题,第一个,作文是什么?第二个,儿童是什么?第三个,我们能做什么?看时间,能谈多少算多少。

◆河马演讲稿:第二部分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呢,先给各位汇报一下,在苏州,我们近期所做的三件事。

上次在郑州,作文教育联盟的会议上,我做过一次简介,今天呢,有新朋友在,我再作一个简介。是近期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半个月前,我们在苏州启动了一项作文活动,也可以称之为是一项作文的运动,这就是:“第十一届小荷当场作文大赛”。

从2001年开始,今年正好是第十一届,从最初的三千人,一直到去年的第十届,三万六千人,有近两百多所公办学校参加,我们还起了一个口号,也算广告语,十个字:“苏州的作文节,孩子的练兵场”。后一句是取悦家长,前一句是表述理想。我们的目的,是“以赛成文,以文立业”,即将单纯的作文活动,上升到一种文化的行为;将平面的作文竞赛,演绎成一种文化的事业。我们把苏州当国家做,这个国家现在人口暴涨,已经接近20年前的上海,有一千两百多万——这是准确的官方数字。

作文很可怕,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乐意为之,愿意参加呢?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后来,孩子告诉我们:作文题目很好玩,作文题目很有趣!

篇三:维持异地恋的4个心理学建议

维持异地恋的4个心理学建议

最近异地恋分手的事情有很多,更多的人根本不接受异地恋,认为分居两地太痛苦,见面不干别的就只有开房。但也有人表示愿意接受异地恋,认为两个人如果真心相爱,终能克服地域限制。那异地恋要如何做才能维持感情呢?520告诉你:

1、降低对浪漫与激情的要求

有关调查发现,热恋中的伴侣具有明显高于其他伴侣的目光和身体接触(不经意间),如果说异地恋的恋人对于浪漫激情要求较高,那么他/她们就会陷入矛盾。

2、保持中等强度的联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调查发现,中等强度的联系(30-60分钟/天)最有利于长期保持异地恋,反过来,高强度的联系(>90分钟/天),尤其是即时联系方式(主要是电话和网络即时通讯),并不利于恋情的持续。

调查发现,这些尚“强烈渴望和对方在一起”的恋人通常有较长的电话通话时间,并且经常在通话过程中和结束时产生挫折感———他/她们希望听到熟悉

的声音,找回熟悉的感觉。原因在于,他/她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味道(身体唤

醒),而不是声音(精神唤醒)。

3、尽快度过热恋期

不论是激情之爱,还是高强度联系都出现在热恋时期,选择热恋期后异地,此时双方的情感越来越多地投注到对象精神方面,双方会在精神层面上有更多的交流,这时的关系更趋于理性,从而保持稳定关系。

4、明确而有力的承诺

注意不光是承诺,而是明确而有力的承诺,比如承诺什么时间结束异地恋,什么时间结婚等等,诸如此类将时间、目标说明确的承诺,会令对方安心。

综上可以看出,异地恋的恋人之间维系感情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但如果双方能够以正常的心态与互相关心,经常见面,当然还要彼此信任,那么,对于两人的爱情来说也是影响甚微的。

最后送给异地恋人们一句话,离别之于爱情好比风之于火,它能将小火熄灭,却会使大火熊熊燃烧!

篇四:一生只送一人的戒指——DarryRing

一生只送一人的戒指——DarryRing

恋人们从相爱到相守,离不开钻戒的陪伴,一枚小小的钻戒,抛去钻石的璀璨闪耀,更多的是对爱情的见证。品牌的狂热风潮过后,越来越多的恋人们开始注重钻戒的意义所在,正如全球最浪漫的求婚钻戒品牌Darry Ring,开启了全球首创的实名制购买方式,源于追求“专爱”的概念,男士一生只能定制一枚,送给此生唯一的最爱,这一生唯一真爱的寓意更是给了恋人们坚定携手到老的勇气和决心。

恋人们总是怀抱着对彼此坚定的态度才最终携手一生的,然而这样一枚DarryRing是再好不过的诠释。爱情在恋人们心中就是纯洁的神圣的,可是面对如今的种种诱惑,这样长久唯一的爱情已经少之又少??此生唯一的戒指是对世人爱情观的拷问,这样一枚此生唯一的戒指摆在面前,你有送出的勇气吗?这样一枚此生唯一的戒指你有勇气接受并相守到白头吗?

一生只送一人的戒指,代表着这个男人对爱情的最高许诺,胜过甜蜜的万语千言,因为这样的一颗真心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DR的理念是建立在两人的相互爱恋,彼此欣赏,一种情不自禁由内心自然而流露出的在一起的相守一辈子愿望,这样的DR真爱戒指承载着两人对追求真爱的信仰和对彼此坚定的信心。

我们所有人内心深深期待爱情和婚姻的忠贞唯一,从爱情到婚姻求婚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一枚浪漫的求婚戒指作为爱情信物,是每一位男士在求婚之前必做之事。然而每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准新娘们都期盼着能有一枚代表着忠贞爱情的戒指,因为爱情本就是梦幻美好的,只有这美丽的钻戒才能让它更加璀璨闪耀。被誉为最浪漫的求婚钻戒的DR真爱戒指,寓意一生唯一真爱,是恋人们最美好的见证,是浪漫和忠诚的代言。此生唯一的DR真爱戒指,是相恋一生的至死不渝。

每一枚钻戒的都有一段爱情故事,或悲或美。钻戒和爱情,就如同一见钟情的浪漫,不知道是谁在等待谁,也不知道是谁选择了谁。每一枚DR真爱戒指都包含了最浪漫最甜蜜的情怀,象征着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一生只送一人的戒指,是灵魂爱情的体现。它也许浪漫不过海誓山盟、甜言蜜语,但它源于对爱情的尊重和对真爱的执着信仰。每一个DR戒指背后都会有段动人的故事,只属于恋人们自己的专属爱情故事,当您看着这些珠宝时,犹如它在对你娓娓道来它的故事,让您迷恋,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篇五:26种教育心理学经典效应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世界上最无法理解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是可以理解的。”可是,

心理学却证明这位巨人是错误的。心理学会满足最为纯洁和最为人道的欲望:理解的愿望。 1【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有个故事:天国主人要外出,临走前把家产分给3个不同才干的仆人,分别是五千、二千和一千。那个领五千的随即去做买卖,又赚了五千;领二千的也赚了二千,唯独那个领一千的把银子埋到地里。主人回来,对前两位大加赞赏,用原数奖励他们,却把第三位仆人的千两银子收回来奖给了第一位。这就是《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的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2【蝴蝶效应】

1979年12月,洛伦兹(Lorenz)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即所谓“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3【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

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

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期望而使"雕像"变成"美少女"的例子也不鲜见。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它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也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管仲在做齐国的宰相以前曾经负责押送过犯人,但是,与别的押解官不同的是,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就可以了。犯人们感到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因此,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赶到了预定地点,由此可见,积极期望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多大。古人说"用人不疑",也就是这个道理,任用别人,就应该相信别人的能力,给别人传达一种积极的期望。

4【投射效应】

在一家出版社的选题讨论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编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一个选题分别为:

编辑A正在参加成人教育以攻读第二学位,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她的选题是"学龄前儿童教育丛书";编辑C是围棋迷,他的选题是《聂卫平棋路分析》??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常常可以从一个人对别人的看法中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见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坡得意的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由于人都有一定的共同性,都有一些相同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毕竟有差异,因此推测总会有出错的时候。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尧到华山视察,华封人祝他"长寿、富贵、多男子",尧都辞谢了;华封人说:"寿、福、多男子,人之所欲也;汝独能不欲,何邪?"尧说:"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美德也,故辞。"人的心理特征各不相同,即使是"福、寿"等基本的目标,也不能随意"投射"给任何人。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错

误的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以为别人也喜欢,总是疑神疑鬼,莫名其妙的吃一些飞醋;父母总喜欢为子女设计前途、选择学校和职业??

5【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士比亚的名剧《罗米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他们相爱很深,但由于两家是世仇,感情得不到家里其它成员的认可,双方的家长百般阻挠。然而,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家长的干涉而有丝毫的减弱,反而相爱更深,最终双双殉情而死。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罗米欧与朱丽叶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人们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意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越厨代庖,代替自己做出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米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的不断上演。心理学家的研究还发现,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高,价值越大,对人们越有吸引力,轻易得到的东西或者已经得到的东西,其价值往往会被人所忽视。某中学初一年级的两位学生由于相互吸引而走到了一起,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干涉,然而,这种干涉反而为两个孩子增加了共同语言,他们更加接近,俨然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后来,校长改变了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师都叫去,没有批评孩子们,反而说老师误会了他们,把纯洁的感情玷污了。过后,这两个孩子还是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因为缺乏共同点而渐渐疏远,最终由于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王子和公主相差太远而分道扬镳。

6【第一印象效应】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 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装不出来的。

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

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

无独有偶,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相貌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脸孔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因而必须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整饰自己的形象,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搭好台阶。

7【定势效应】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在100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对如此简单的问题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这就是定势效应:按照成人的经验,公安局长应该是男的,从男局长这个心理定势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没有心理定势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同时,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开头的实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会出现定势效应,在认识他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会受心理定势的影响。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经典的关于"心理定势"的实验:研究者向参加实验的两组大学生出示同一张照片,但在出示照片前,向第一组学生说:这个人是一个怙恶不悛的罪犯;对第二组学生却说:这个人是一位大科学家。然后他让两组学生各自用文字描述照片上这个人的相貌。

第一组学生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他内心充满仇恨,突出的下巴证明他沿着犯罪道路顽固到底的决心??

第二组的描述是:深陷的双眼表明此人思想的深度,突出的下巴表明此人在认识道路上克服困难的意志??

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仅仅因为先前得到的关于此人身份的提示不同,得到的描述竟然有如此戏剧性的差距,可见心理定势对人们认识过程的巨大影响!

8【刻板印象】

曾经在某一网站看到这样一个笑话:如果你的前面是一位发怒的重庆女孩,后面是万丈深渊,那么,奉劝你还是往后跳吧!这个笑话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重庆女孩的泼辣,可以说是"盛名远播",因此,一提到重庆女孩,首先浮上脑海的就是"泼辣"二字,丝毫不顾其中是否有被冤枉的"例外",这就是所谓"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

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查公司在招聘入户调查的访员时,一般都应该选择女性,而不应该选择男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单薄,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物,使人们增强防卫心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象"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9【触摸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家弗尔德对早产儿进行过每天45分钟的抚摸实验。一般认为,早产儿应该生活在一个隔离的,犹如子宫般的环境中,抚摸只会给他们压力感,会有碍他们的生长。然而他对20个早产儿每天做3次、每次15分钟的舒缓而有力的抚摸。10天中,接受抚摸的婴儿比没有得到抚摸的婴儿平均重47%,而且睡眠和灵敏性也都有很大改善。到第八个月末,他们的体质和智力都有明显提高。最值得注意的是,接受抚摸的婴儿离开保育箱的时间比其他婴儿平均提前了6天。弗尔德说:"抚摸能有规律地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