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冬青启示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0:49:52 作文素材
冬青启示的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冬青树作文

冬青树作文

冬青树

---五(12)班 杜佳琦

人们都说一叶知秋,一到>秋天,树叶们跳起丰收之舞。别的树叶都发黄了,都纷纷飘落下来,只有冬青树依然郁郁葱葱。

一阵秋风吹过,冬青树的树叶随风摇摆。远远望去,那些树叶一从丛、一团团、一簇簇,像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说悄悄话,又像一群群穿着绿裙子的姑娘正在那儿翩翩起舞??有些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铺成了一条绿色的“地毯”,它们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捡了一片冬青树叶,仔细观察,叶子正面深绿色,十分好看,除了主茎脉外,其它的只是隐约能感到。叶子的反面就不同了,呈浅绿色,再看看,所有的茎脉都依稀清楚。秋风一吹,那些顽皮的上叶娃娃飞了下来,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冬青叶长椭圆形,两头尖尖的,很光滑,主茎由下往上长,逐渐变细。分叉的茎脉犹如一条条血管向两侧伸去,它又如一条小船。太阳照过来,出现了辣油。剥开冬青树叶,我闻到一股清香味,因为冬青松叶很厚,所以我连续剥了好几层。啊!香味真迷人。我把这些冬青树叶都做成了一张张书签,让它的清香永远伴随我。

冬青树>四季常青,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它们依然郁郁葱葱,真是“长生不老啊!”

篇二:骆冬青谈2014高考作文

从以知识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语文阅卷点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

扬子晚报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评析语文卷作文:总体佳作多于去年,满分作文已出现

阅卷组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介绍,今年总体佳作多于去年,已经出现了不少满分作文,比例应该比去年略高。“满分作文中既有写议论文的,也有写记叙文的,还有带有一定抒情性的散文。相对来说,青春不朽的话题,选择记叙文更好写,也让中学生更能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去写。”骆冬青说,“那些写得好的议论文也都是有感而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比如有一位考生写的是尼采和青春哲学的关系,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又是有感而发,提炼自己的感受再推到理性的高度”。

写议论文多但质量不高

但今年作文卷也反映出不少问题。“面对青春、不朽的话题,大部分学生选择写议论文,但质量不高,而且很多考生的议论文明显看出是按照一个套路机械训练出来的,格式化倾向明显。具体表现在观点单一,如有高尚的思想情趣才能青春不朽,只有努力才能青春不朽等,千篇一律,而写‘大路’观点完全也可套用在其他作文题上,如‘拒绝平庸’。论述过程中没有逻辑关系,没有推理。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优秀的议论文要有独特的观点,抽丝剥茧,才能一步步达到终点目标。也因此和记叙文相比,议论文需要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情感等要素才能形成议论文。”骆冬青认为,这种现状与部分中学老师大量训练学生写议论文有关,“老师错误地认为议论文有套路,

学生可

以按图索骥,至少拿个保险分,其实这是走入了误区,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高,议论文相对来说更难驾驭,这么做反而禁锢了有才气学生的思维”。

写记叙文要防低幼化

在阅卷中,骆冬青还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是背范文而来。“这种做法很蠢,只要一查就查出来了,而且一篇范文通常不止一个考生去写,大面积地出现时阅卷老师能不怀疑吗?”部分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也有错误观念。“认为要写真人实事,其实这还是小学作文的要求,高中学生已经不能再满足这种要求,完全可以大胆想象。”

写青春却几乎没有写“爱情”的

今年的作文题关乎青春,提到青春,与之紧密联系的就是爱情,然而在阅卷中,老师们发现鲜有考生涉及这个话题。“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写记叙文的考生不敢写爱情,写议论的又很难涉及到爱情话题。这也反映出中学生作文普遍的题材单调,文体单一。”骆冬青进一步解释说,现在中学作文训练中通常只有两种文体,一是议论,一是记叙。而高考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小说、戏剧、抒情散文、杂文,只要你愿意,都可以选择,而现在只有两种。

对中学教学启示:作文易拿保险分是误区

“虽然作文在高考中有70分,但不少学校压根没有作文教学,这不是耸人听闻。”骆冬青说,好多老师认为,作文反正很容易拿个保险分也有40多分,因此费大力气去训练得不偿失。“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阅卷时特别注意消灭保险分,拉开好作文和差作文的距离。”骆冬青介绍说,“作文阅卷是由中学老师组成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向来处于全国很高的水平,至少是三评,不少作文还要经过四评五评,此外还有‘别动队’负责总复查。负责消灭‘保险分’,发现好作文,把差的分数打下去,这样才能把作文档次一层层区分开来。我们特别强调作文一定要拉开差距,让好的差的各归其位。”为了让阅卷老师始终绷紧一根弦,今年作文阅卷组还隔天发简报,及时把发现的优秀作文和差作文发给阅卷老师,让他们在阅卷时做到心中有数。

骆冬青建议中学作文教学也应当做出变革:“一、文体应当让学生放开,不能局限在记叙和议论。二、多写记叙文。三、要有个性,要有独特发现的观点。四、要有构思,高中生是才思最敏锐的时候,要有激情,有智慧。五、要放胆,越是重要的考试,越有超水平的发挥。”

评析语文卷变化: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今年语文卷让很多人有大变脸的感觉。比如去除了延续年多的字音、成语或病句,比如阅读材料中文本的选择,赋分的变化等。对于这种变化,骆冬青教授形容为“温水煮青蛙”,是一种“温润”的变化。2017年,中国高考将迎来新一轮大的变革,而今年的考卷则在一

定程度上起了一种明显的导向作用,那就是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

这是一种“温润”的变化

“今年考卷的确有变化,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是‘温润’的,像‘温水煮青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骆冬青说,考生在考试中没有产生不适之感,新的题型也好,新的结构也好,都是“润物细无声”。“如延续多年的语知部分的字音字形,虽然只有6分,却占用了高考语文复习30%的时间,我们坚决去掉了这两道题,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出现。这就是一个导向,高考应着眼于考查能力,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东西。”从评卷情况看,新题型得分情况不错。“如开头5道选择题不难,虽然出现了新鲜题型,如漫画,诗歌对仗,但得分不错。古诗词鉴赏今年也有调整,从一个作品变成两个作品的比较鉴赏,但内容比较清新、明快,没有典故,学生读起来没有障碍,能清楚的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没有对考生造成麻烦。”

去除命题套路,以文本为最重要考核点

多年来,高考命题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套路,比如文本的选择,甚至每道题的赋分,都有固定的套路。比如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多年来都是传记类文章,现代文阅读则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文学,甚至每道题的分值都是固定的。今年调整较大,文言文选用了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样一篇说理散文,现代文则选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篇外国经典,“这种变化就是打破套路,回归到文本上来,根据文本选择题型,而不是先做好题目的框架、模版,再填进去,看菜吃饭。这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我们完全可以考任何一种文本,只要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就可以。”部分题目的分值也出现了变化,比如诗歌鉴赏一向是10分,今年是11分,“其实没有特别的深意,只是根据选择的文本来决定的。而且不见得今年是11分明年就非11分不可。”骆冬青说。

关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骆冬青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是对的,但并非意味着解释无限,反过来也可以说,1000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公认的哈姆雷特。对文本的细读和感悟是我们要考查的最重要能力。高考中我们不要求考生太多关注作者背景、时代,只剩下文本,然后真正考学生的感悟鉴赏的文学能力。”骆冬青指出,今年试卷的变化正体现出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导向,成为以能力为导向,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的用意,让考生能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审美的感悟力直接面对文本,考查学生真正的能力,让语文考试真正回归到语文上来。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冬青启示的作文)

中学教学应回归到实在的文本中来

“今年的考卷凸显了经典的价值,凸显了文本的支撑作用,这也引导将来语文教学必须回到实在的文本上来。”骆冬青教授说,不少学校高考语文复习就是不停做练习,未来单纯地做练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例如附加卷的第一题,最后一问,其中的《列女传》出自哪

里。很多人知道《列女传》作者是西汉刘向,但仔细看试卷中给出的文本,里面提到了范晔,就会自然想到《后汉书》。这种引导是很有价值的,那就是以文本为支撑。假如所有教学围绕这样的模式展开,相信一定会看到效果。其实很多中学老师也很矛盾,一方面已经习惯了固有的模式,但同时大家也很忧虑,这样教语文把人教死了,老师也变得麻木僵化。”

2017年将迎来更大变革

骆冬青教授认为,2017年高考改革将迎来新一轮更大的变化,未来几年是逐渐过渡的过程。“单纯的记忆性知识在试卷上呈现的会越来越少,体现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而且将来的题目不大可能游离在文本之外,而是在文本框架范围内进行。属于知识记忆的内容更多会放到学业水平测试中,这样考生也可以省下力气好好研究阅读、表达,研究更有意义的文本。”

篇三:观 察 冬 青 树

观 察 冬 青 树

应城市科技馆绿色作文三升四暑期培训班

湖北应城市实验小学三(9)班 余雅婷

星期五的早晨,补习班的老师带我们到科技馆门前观察植物。那里长着很多树。其中冬青树很特别,于是我仔细观察起来。

我走到它的跟前抬头望,

啊,好高!有三层楼那么高。它

的主干不粗,就像爸爸的大腿一

样粗。它的树皮不粗糙也不光

滑,上面有许多小点点。它的枝

条在上面向四周展开,有的歪着

长,有的斜着长,有的弯曲着

长??枝条上的叶子很多,是心

形的小叶子,是青绿色的。叶子

很多,密密麻麻,挨挨挤挤的。

我又看了看旁边桂花树、香樟树

的叶子,仔细比较起来。它们叶子的形状有点相似,但桂花树叶子颜色是墨绿色的,很硬。香樟树叶子深绿色,叶子不厚不薄。而冬青树的叶子颜色浅绿色,接近黄色,叶片最薄,里面还有一条红色的茎。老师告诉我:冬青树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在严寒的冬天也是郁郁葱葱的,难怪叫冬青树。不过,我还不知道它什么时候长叶,什么时候掉叶。

一阵风吹来,叶子被吹翻了,叶子下面开着绿中带白的小花,一串串的,有点像吃剩的葡萄串。“呀,还有一串一串的小果子啊!”我大声地叫起来!那小果子是青色的,只有葡萄核那么大。老师对我说:“那是冬青果,到了冬天,果子就会变黑,落到地上,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

原来冬青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还开花,结果,这是我平常没有观察到的,真的好有趣啊! 指导老师 丁琼芳 祁金华

篇四:2015年4月江苏省高中作文研讨会骆冬青高朝俊谈2015届高三作文复习

2015年4月江苏省高中作文研讨会骆冬青高朝俊谈2015届高三作文复习

一、南师大骆冬青:

1、高考必然有审题。13年是无审题,因为它是叙事材料,叙事材料不适宜审题。叙事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审题,很难限定在一点上,是多义的。但高考从选拔角度说,审题一定是必要的,是必须的。14年是材料作文,保持了江苏一贯的风格,其实是命题作文,围绕青春不朽来审题写作。审题很重要,前提丢了,后面就没办法界定。高三老师要好好下功夫,教学生审题切入题目。比如怀想天空,看起来很大的题目,一定要有一个切入的意识,切入,切的越深越好。

2、作文第一个要能够起到能自由、能解放、能放胆来写。高考要求就是文体不限,不限就是自由嘛。

一部分学生写记叙文,写的像小学生,很幼稚很弱智。现在很多高三作文记叙文,写的很弱智很不可爱,都是小学初中写的方法,很烂,很难看。

我们认为议论文都是三段论,正反合。这种三段论很害人,但它在我们脑海中很牢固地存在,正面说一下,反面说一下,再正反合起来。这种辩证法,就是一种形式空架子的辩证法。好的议论文,是最后通往最高思维的境界,我们中国人议论文达到这种境界、会推理说理的太少太少。所以,很多老师说,高考为何不限定只写议论文,因为写议论文很难很难。因为需要你要有独特思想、独特角度切入,你论证过程要严密。你有特别的观点让我眼前一亮,其他人没有;你要有一个很好的论文,每个环节一环一环下来。这两条有很关键,然后有文笔文采,就是好文章。

二、南师大教授高朝俊:

1、关于材料作文审题的松紧问题,国家考试中心近年一直处于相对摇摆的状态,时紧时松。但是一则作文材料,应该还是存在语境核心角度。新材料与旧材料作文没有本质区别,审题抓住材料关键内容,立意从核心角度出发,写起来更保险,更稳妥。材料内容及含义总会给你最核心的、文字量最大、信息量最集中的信息,往往也是引起大多数考生共同阅读反应并作出选择的,应该认定是核心角度。学生的作文立意应该在这个核心角度基础上生发开来,是核心内涵的扩展和延伸。作文材料中如果有两三则不同材料,应该要整体、综合地审题,单一抓住一个、割裂其他来审题不可取。2015年江苏作文命题很可能会有几则材料,建议一定要在结合点上考虑,不能只从一个点考虑。

2、江苏省作文阅卷的评分细则,要好好研究。

三、《新高考》主编、省高考阅卷专家组成员蔡建明:

1、要留意关系型命题,现在的作文命题呈现二元对立的矛盾现象,一定要兼顾两面。

2、作文审题如何抓住核心语义:抓住主干句、抓住中心句、抓转折句。

四、南京市语文教研员洪劬颉:

1、后阶段高三作文教学要力求三个强化:强化升格训练;强化语段训练;强化短平快的阅读。同时向课内佳作学点语文路数。素材积累上,可尝试专题式积累。

篇五:2014年高考语文骆冬青分析

从以知识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语文阅卷点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

扬子晚报

2014年6月17日星期二

评析语文卷作文:总体佳作多于去年,满分作文已出现

阅卷组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介绍,今年总体佳作多于去年,已经出现了不少满分作文,比例应该比去年略高。“满分作文中既有写议论文的,也有写记叙文的,有带有一定抒情性的散文。相对来说,青春不朽的话题,选择记叙文更好写,也让中学生 更能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去写。”骆冬青说,“那些写得好的议论文也都是有感而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比如有一位考生写的是尼采和青春哲学的关系,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又是有感而发,提炼自己的感受再推到理性的高度”。

写议论文多但质量不高

但今年作文卷也反映出不少问题。“面对青春、不朽的话题,大部分学生选择写议论文,但质量不高,而且很多考生的议论文明显看出是按照一个套路机械训练出来的,格式化倾向明显。具体表现在观点单一,如有高尚的思想情趣才能青春不朽,只有努力才能青春不朽等,千篇一律,而写‘大路’观点完全也可套用在其他作文题上,如‘拒绝平庸’。论述过程中没有逻辑关系,没有推理。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优秀的议论文要有独特的观点,抽丝剥茧,才能一步步达到终点目标。也因此和记叙文相比,议论文需要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情感等要素才能形成议论文。”骆冬青认为,这种现状与部分中学老师大量训练学生写议论文有关,“老师错误地认为议论文有套路,学生可 以按图索骥,至少拿个保险分,其实这是走入了误区,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高,议论文相对来说更难驾驭,这么做反而禁锢了有才气学生的思维”。

写记叙文要防低幼化

在阅卷中,骆冬青还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是背范文而来。“这种做法很蠢,只要一查 就查出来了,而且一篇范文通常不止一个考生去写,大面积地出现时阅卷老师能不怀疑吗?” 部分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也有错误观念。“认为要写真人实事,其实这还是小学作文的要求, 高中学生已经不能再满足这种要求,完全可以大胆想象。” 写青春却几乎没有写“爱情”的。今年的作文题关乎青春,提到青春,与之紧密联系的就是爱情,然而在阅卷中,老师们 发现鲜有考生涉及这个话题。“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写记叙文的考生不敢写爱情,写议论的又很难涉及到爱情话题。这也反映出中学生作文普遍的题材单调,文体单一。”骆冬青 进一步解释说,现在中学作文训练中通常只有两种文体,一是议论,一是记叙。而高考作文 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小说、戏剧、抒情散文、杂文,只要你愿意,都可以选择,而 现在只有两种。

对中学教学启示:作文易拿保险分是误区

“虽然作文在高考中有70分,但不少学校压根没有作文教学,这不是耸人听闻。”骆冬青说,好多老师认为,作文反正很容易拿个保险分也有40多分,因此费大力气去训练得不偿失。“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阅卷时特别注意消灭保险分,拉开好作文和差作文的距离。”骆冬介绍说,“作文阅卷是由中学老师组成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向来处于全国很高的水平,至少是三评,不少作文还要经过四评五评,此外还有‘别动队’负责总复查。负责消灭‘保险分’,发现好作文,把差的分数打下去,这样才能把作文档次一层层区分开来。我们特别强调作文一定要拉开差距,让好的差的各归其位。”为了让阅卷老师始终绷紧一根弦,今年作文阅卷组还隔天发简报,及时把发现的优秀作文和差作文发给阅卷老师,让他们在阅卷时

做到心中有数。

骆冬青建议中学作文教学也应当做出变革:

“一、文体应当让学生放开,不能局限在记叙和议论。二、多写记叙文。三、要有个性,要有独特发现的观点。四、要有构思,高中生是才思最敏锐的时候,要有激情,有智慧。五、要放胆,越是重要的考试,越有超水平的发挥。”

评析语文卷变化: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今年语文卷让很多人有大变脸的感觉。比如去除了延续年多的字音、成语或病句,比如阅读材料中文本的选择,赋分的变化等。对于这种变化,骆冬青教授形容为“温水煮青蛙”,是一种“温润”的变化。2017年,中国高考将迎来新一轮大的变革,而今年的考卷则在一 定程度上起了一种明显的导向作用,那就是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以文本为 最重要的考核点。

这是一种“温润”的变化

“今年考卷的确有变化,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是‘温润’的,像‘温水煮青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骆冬青说,考生 在考试中没有产生不适之感,新的题型也好,新的结构也好,都是“润物细无声”。“如延 续多年的语知部分的字音字形,虽然只有6分,却占用了高考语文复习30%的时间,我们坚决去掉了这两道题,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出现。这就是一个导向,高考应着眼于考查能力,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东西。”从评卷情况看,新题型得分情况不错。“如开头5 道选择题不难,虽然出现了新鲜题型,如漫画,诗歌对仗,但得分不错。古诗词鉴赏今年也 有调整,从一个作品变成两个作品的比较鉴赏,但内容比较清新、明快,没有典故,学生读 起来没有障碍,能清楚的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没有对考生造成麻烦。”去除命题套路,以文本为最重要考核点。多年来,高考命题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套路,比如文本的选择, 甚至每道题的赋分,都有固定的套路。比如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多年来都是传记类文章,现代文阅读则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文学,甚至每道题的分值都是固定的。今年调整较大,文言文选用了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样一篇说理散文,现代文则选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篇外国经典,“这种变化就是打破套路,回归到文本上来,根据文本选择题型,而不是先做好题目的框架、模版,再填进去,看菜吃饭。这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我们完全可以考任何一种文本,只要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就可以。”部分题目的分值也出现了变化,比如诗歌鉴赏一向是10分,今年是11分,“其实有特别的深意,只是根据选择的文本来决定的。而且不见得今年是11分明年就非11分不可。”骆冬青说。

关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骆冬青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是对的,但并非意味着解释无限,反过来也可以说,1000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公认的哈姆雷特。对文本的细读和感悟是我们要考查的最重要能力。高考中我们不要求考生太多关注作者背景、时代,只剩下文本,然后真正考学生的感悟鉴赏的文学能力。”骆冬青指出,今年试卷的变化正体现出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导向,成为以能力为导向,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的用意,让考生能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审美的感悟力直接面对文本,考查学生真正的能力,让语文考试真正回归到语文上来。

中学教学应回归到实在的文本中来

“今年的考卷凸显了经典的价值,凸显了文本的支撑作用,这也引导将来语文教学必须 回到实在的文本上来。”骆冬青教授说,不少学校高考语文复习就是不停做练习,未来单纯

地做练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例如附加卷的第一题,最后一问,其中的《列女传》出自哪 里。很多人知道

《列女传》作者是西汉刘向,但仔细看试卷中给出的文本,里面提到了范晔,就会自然想到《后汉书》。这种引导是很有价值的,那就是以文本为支撑。假如所有教学围绕这样的模式展开,相信一定会看到效果。其实很多中学老师也很矛盾,一方面已经习惯了固有的模式,但同时大家也很忧虑,这样教语文把人教死了,老师也变得麻木僵化。”

2017年将迎来更大变革

骆冬青教授认为,2017年高考改革将迎来新一轮更大的变化,未来几年是逐渐过渡的过程。“单纯的记忆性知识在试卷上呈现的会越来越少,体现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而且将来的题目不大可能游离在文本之外,而是在文本框架范围内进行。属于知识记忆的内容更多,会放到学业水平测试中,这样考生也可以省下力气好好研究阅读、表达,研究更有意义的文本。”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