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沧桑之美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20:26 体裁作文
沧桑之美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沧浪诗话——本色之美

沧浪诗话——论诗的本色

《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清冯班不满其说,撰有《严氏纠谬》一卷。今人郭绍虞有《沧浪诗话校释》,为各家注中最详备者。全书分为《诗辨》、 《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篇。

在《沧浪诗话》中,严羽认为诗应该具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即为诗之本色。相对于诗、文而言,我们更常谈到的是词、曲的本色当行,李清照曾明确提出“词别是一家”,而严羽看来,诗也应该别是一家,也应该本色当行。

沧浪诗话云:“惟妙悟乃为当行,乃是本色。”①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的诗歌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源自于禅宗,禅宗兴起于唐朝,兴盛于宋,宋人尤尚“以禅入诗”之方法。禅是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结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髓的一种文化体,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道法自然,不违背自然之理。也就是自然的本色、规律,发于心而流于外。同时,又言及佛家的妙悟说,旨在于心的领悟。

孟浩然与韩愈的比较正是基于妙悟一说,当然,学有深浅,但悟有不同,就如严羽所说——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故也。惟妙悟乃为当行,乃是本色。”②孟浩然也许在学识方面不及韩愈那么广博,但是,他的诗也有妙悟当行的本色,如《过故人庄》,后文中将具体阐释。

严羽又言:“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诸贤所及。”③此诗中的一首如下——

琴操〃其十 将归操 韩愈

秋之水兮其色幽幽,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① 、①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34页。

③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

涉其浅兮石啮我足,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

归乎归乎,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①

《琴操》十首气格高古,语法质朴,词曲简约,颇有乐府歌的神韵在其中,韩愈《将归操》以骚体写作,展现了孔子之赵一路的艰辛历程,颇有古风,展现了诗歌着调“高古”的本色,韩愈本其精湛之学,过人想象能力,就前人所未措意之处,契入古圣贤之心灵,展现了一幅古老的画卷。仿佛就是一种穿越的回归,一切都是呈现在眼前的真实画面。

?诗者,吟咏之情也。?②何为诗,诗之本质在于吟咏情性。严羽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又分析道:“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③之因有所欠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者甚,叫噪怒张,殊怪忠厚之风,殆以骂訾为诗。诗而至此,可为一厄也,可谓不幸也。”④为什么说这样的诗不是古人之诗呢?因为是一唱三叹的不足,导致诗歌缺乏自然的感情色彩,过于死板,拘泥于格式,读之拗口。

“诗者,吟咏之情”是严羽诗论之本,是他论诗好坏的着眼点,诗之妙处在于“故其妙出,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⑤的含蓄之美,在这里他就指出江西诗派缺乏一唱三叹的韵味,也就是不以“吟咏情性”为本,注重对字词的炼化,推敲过分,只得了诗道之末,而非诗道之本。严羽在提倡汉魏晋盛唐诗歌,提出诗学理念,指斥近代诸公时,运用的正是先立其本,执本趋末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通过“原始要终”来实现的。他认为诗之根本是汉魏晋盛唐诗歌,那么便看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②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34页。

沧桑之美作文

③ 一唱三叹:“唱”同“倡”。一个人歌唱,三个人跟着唱。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转用来形容诗词婉转而含义深刻。出处——先秦·荀况《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④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35页。

⑤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①

全诗流露出李白无意金钱功名,寄情于酒于友的这种自然流露的潇洒豪放的情怀,诗歌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落,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整是感情自身流露之作,毫无矫揉造作之病态,一言一行,皆自内心而出。

沧浪诗话的诗法一篇有云:“须是本色,须是当行。”②何为本色?本色即原来的颜色,即诗歌要保持其最初的色彩,所保持的自然形态。“当行”是坐本行之事,只有当行,放能懂规矩,有规矩,才能成方圆,才能做好诗这一行。严羽意在说明诗歌应该注重自身固有的美学规律和特色的把握。

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言:“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词为诗,如教坊雷大使,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③

王若虚《滹南诗话》④:“晁无咎云,东坡词小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其评山谷则曰:‘词固高妙,然不是当家行语,乃著腔子唱和诗耳。’”

这两个词应皆指符合体裁的传统功用和审美特色,且要求形式格调的纯粹。

②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45页。

③ 《后山诗话》:旧本题宋陈师道撰。师道有《后山丛谈》,已著录。是书《文献通考》作二卷。此本一卷,疑後人合并也。陆游《老学庵笔记》深疑《后山丛谈》及此书,且谓《丛谈》或其少作,此书则必非师道所撰。今考其中于苏轼、黄庭坚、秦观俱有不满之词,殊不类师道语。且谓苏轼词如教坊雷大使舞,极天下之工,而终非本色。

④ 王若虚:金代文学家。字从之﹐号慵夫﹐入元自称滹南遗老。早年尽力于学﹐以其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章宗承安二年(1197)擢经义进士﹐官鄜州录事﹐历管城﹑门山县令﹐皆有善政。入为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又奉使西夏﹐还授同知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滹南诗话》共三卷,记载了王若虚

协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本色当行呢?严羽在书中说:“发端忘举止,收拾贵有出场。?“不必太着题,不在多使事。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①就是不要拘泥于题目本身,随心而动,则成竹在胸。

又及“诗难处在结里,譬如番刀,须用北人结里,若男人便非本色。”②这里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本色。番刀,是北方人少数民族挂在身上作为装饰和防卫的一种武器,这是北方民族特有的装束,若放到南方汉人的身上,则会显得不伦不类了。

至于那些作品富有本色,是吟咏之情呢?流露出自然未经雕琢之美,则看严羽诗评中的评述:“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③这样的诗作,往往是性情之作,而非言理之作。这也说明了严羽认为诗宜言情,不宜讲理。这里我又将本色分为两类,一为自然本色,二为生活本色。

自然本色指的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描写,同时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代表便是陶渊明。

“谢所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④沧浪何出此言,首先就要比较一下二者的诗作,首先看谢灵运《登池上楼》一首——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的确可谓无一字不佳,但雕琢之痕迹十分明显,许多字词让人又生涩之感,如“潜虬”、“愧”、“怍”、"卧疴"、“岖嵚”,都是比较少见的词语,让人一看之下不是太能明白其意思,显然不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如陶渊明的《饮酒①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45页。

②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45页。

③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150页。

④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诗和谢诗一样也是表达了归隐的情怀的诗,但陶潜只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便引得许多人为之动容,感同身受,拍案叫绝,如此质朴自然的情感,自然是在谢灵运之上。

“观太白之诗,要识太白真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率然而成者。”李白的确多豪放俊逸之句:“今朝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②?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③其率真之语尽显。故人又称李白天仙之词。李白作诗,完全发乎情性,心有所想,所感,即化作诗句随口而出,并无一字拗口,通篇读之,顺畅无阻,这也是文字的自然。

生活本色诗指对生活的描写和感悟。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描写了山村自然风光和朴实现实的农家生活和与朋友的质朴情意。从简单的叙事,直白明了的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再到写景,清新自然,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紧接着是和朋友一起喝酒,连聊天也是平常的农家之事,结尾处又是与友人约定再会。全诗仅八句,却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画卷,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一样自然。

生活本色最体现在上述这种平民生活,那么不得不提的便是杜甫。李汝伦④说杜甫“写情真而厚,纯而切,真是抒情大圣手,写情大圣手。”严羽对杜甫的评价也极高,“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⑤杜甫通过诗歌展现平民生活,对平民生活进行白描,表现了安史之乱下平民生活的艰辛及战争带给人们生活的不幸与痛苦无奈。写离别的有①

② 节选自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最后一联。 节选自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第一联。

③ 节选自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第四联。

④ 李汝伦:李汝伦,吉林扶余人,国民盟委员、广东省作协创作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广东诗词学会荣誉会长。有众多著述。 李汝伦曾获中华诗词(BVI)研究院主办的2008中华诗词(青年)峰会终生成就奖。著有专集《杜诗论稿》、《种瓜得豆集》、《性灵草》、《旧瓶·新酒·辩护词》、《当代诗词研讨文集》、《蜂蝶无缘》、《紫玉箫二集》、《李汝伦作品选粹》、《李汝伦杂文选粹》等。

⑤ 出自《玉壶清话·沧浪诗话》(宋)释文莹、严羽著,朱刚批注,2009年12月第2版,凤凰出版社,第

篇二:人家的正道,你的沧桑

龙源期刊网 .cn

人家的正道,你的沧桑

作者:

来源:《留学》2015年第11期

复旦校庆宣传片”事件至今没完没了,抄的那个刚被备胎换下,立马又有人指出:新的这个也是抄的—最后几个创意镜头,那是人家慕尼黑工业大学玩剩的。另外还有校庆标识对苹果Touch ID的直接复制。复旦的这个110周年校庆过得如此憋屈,用校友们的话说:无地自容。 复旦受辱绝非偶然,除了众多高考失意者的报复性起哄之外,更要归因于复制和造假横行的学界风气。最近美国一家专司中美教育交流的机构,授权《留学》杂志独家发布了它的一份不完全统计报告:每年20余万中国留美学生中,至少8000人被美国高校开除,其中超八成是因为学术表现差和学术不诚实。

“报告”一出,舆论大哗,一位耶鲁中国本科生的父亲在媒体公开发声,告诫前仆后继的中国留学生:到了人家的地面上,就得按照人家的标准行事;穿了新鞋,就得走正道。

何谓“正道”,中外对此有严重的分歧。复旦被指抄袭时,信誓旦旦地宣称并不知情—“只是借鉴了手法和创意”。而一些被开除的中国学生,可能只是因为其学术引用不符合美国规范、不被鬼佬教授认可。“不知情”的复旦大学,被一波又一波舆论冲击得几无招架之力,只能请出公章,“公开道歉”。“不诚实”的中国学生,则必须面对突如其来的人生厄运,“15天离境”的美国移民局规定,逼迫他们在“走”与“留”的钢丝上跳舞,多数人进退失据,伤痕累累,少数人获得新的平衡。

“被开除”这类极端留学事件,家长往往并不知情。这又一个异域“正道”,根据美国相关法律,成年学生的学术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未经本人授权,学校不可以泄露给第三方。心挂两头的中国家长,应该学会释然:你的心肝宝贝,他已经长大成人;开除这件事情,如果处理好了,不过是另一个开端。

篇三:心灵之美

悲惨世界中的感悟

——读《悲惨世界》有感

“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爱”。这是《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临死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听着让我感触颇深。

暑假期间,为了扩充自己课外知识面,就选择读一些课外文学作品,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文中以拿破仑战争和法国党人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农民冉阿让为主线,描述了几个法国人的遭遇,阐述了人性的美与丑。

小说的主人公叫做冉阿让,坐牢之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心地善良。当时的法国极其腐败,像这种普通农民都是连满足温饱都不能做到,人们都为着自己明天的伙食担忧着。冉阿让是个贫穷的农民,一次,为了救济外甥们,他因为偷了一条面包而入狱,做了劳工,入狱期间又多次想逃狱结果一共做了十九年的囚犯。坐牢期间,由于他的力气十分突出,让警察局的探长沙威对他印象深刻。

出狱之后,他到处流浪,由于持有黄色身份证(意指:带有前科、案底的假释证明),被人歧视,讨生活处处碰壁,渐渐对社会产生了失望,认为做好人没有好处,直到他遇到了心地善良的主教米里艾。

米里艾原是是法国迪涅地区的一位老主教,由于邂逅了拿破仑而晋升为主教,这位主教十分善良而且简仆,出门不坐马车而是自己骑着驴子,住所并不金碧辉煌而是朴素节俭,与其他主教相比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慈祥的老人,充满了爱,没有身价,不会显摆。一天,冉阿让流浪来到这个小镇的教堂准备讨碗汤喝,教堂里的修女知道他以前是个囚犯后,十分害怕,时刻提防着,而热情的主教米里艾款待了他,并安排他住下,但是当米里艾看到吃饭所用的碗筷和桌子上的烛台都是银制的时候,他心里产生了歹念。米里艾主教喜欢养花,他曾说过“美像有用的东西一样,也许更有用,一个人与世无争,就是因为他认识到在这个把个人幸福建立在许多人痛苦上的世界里,有用的东西往往是丑恶的。”这句话包涵了许多道理,与世无争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心境,看淡一些人一些事,自己的烦心处也会变少。而且就像米里艾主教所说,美确实是一种很有用的东西,心灵美着实宝贵,而心灵美的人或物有时候外表可能是丑恶的,这在雨果的另一个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中也得到了应证。

果然,过了几天,教堂里的银制碗筷被盗了,主教知道后却并未惊慌,当几位警察押着冉阿让去见主教证实他的盗窃罪的时候,主教却为他辩解,并告诉警察说这些东西都是他送给冉阿让的,还对冉阿让说为什么忘记拿烛台了。看到这,我十分感动,人的包容心为何可以如此之大,这也应证了那句“比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的确,有一颗包容的心很重要,当别人做错了事,可以原谅的时候就不要斤斤计较了,因为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如果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的话,那失去的东西可就多了,信任、友情、亲情都有可能,这就得不偿失了,为何不拥有一个海的胸怀呢?

离开了迪涅地区,来到了蒙特勒伊,化名马德兰,并成为一位富有的工厂主,他兴办学校,建立医院让病人免费试药,之后被委任为该市的市长,也没有大架子,亲自扛板车救被压的人。一天晚上,他遇到了一个被几位富家子弟猥亵的女子,这名女子就是芳汀,当探长沙威准备判芳汀入狱的时候,冉阿让出现为她解了围。由于芳汀得了肺病,冉阿让还送他去了医院。冉阿让受到了主教米里艾的影响,心灵变得如此之美,说明心灵的美是可以传递的。 芳汀是一个命运多舛的女人,经历着实不幸。本来爱情中的女人应该是幸福的,芳汀却在她怀孕之后被她心爱的人所抛弃。“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芳汀和冉阿让的经历不就说明了这一点吗?芳汀带着自己的孩子珂赛特四处流浪,为了养家,她决定去巴黎挣钱,途中经过了一个小镇将珂赛特寄养在德纳第一家,并答应每个月付给他们8珐琅。她哪里知道,德纳第一家都是贪心的人,他们欺骗芳汀,说她女儿生病,需要钱,疯狂地向芳汀要钱,芳汀爱自己的女儿,钱不够,她就卖自己引以为傲的长发,卖自己洁白的牙齿,最后到出卖自己的身体。人之遭遇也有一种外界因素,周围的人时刻影响着我们,他们心灵的善与恶,对我们处事也有相关。

他遇到了冉阿让,应该算是幸运吧,因为至少冉阿让是个好人,他答应芳汀把他女儿接来,这让芳汀感到欣慰。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探长沙威认出了马德兰就是冉阿让,并向国王报告,冉阿让再次进入了监狱,芳汀到死也没能再见到她的女儿。这就是人生啊,跌宕起伏,不可能时时顺利。

人间自有温情在。冉阿让入狱后,想起答应芳汀要做的事,毅然决然逃狱,来到了芳汀她女儿所在地,也就是德纳第一家居住的地方。他想把珂赛特用钱赎回去,但是德纳第一家贪得无厌,屡次抬高赎金。冉阿让无奈,只有晚上住在那里,不料晚上沙威追来,冉阿让趁乱把珂赛特带了出来。冉阿让不顾自己的危险,将芳汀的女儿从贪婪的一家解围出来,让我钦佩不已。舍己为人真的挺令人佩服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愿长命百岁,可是有的人却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国家,解放军战士每次最先前往受灾地区,他们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救援,将人民的生命放在自己的生命之上,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平民百姓,他们也知道生命的可贵,但是在危机时刻他们认为人民为重、救人要紧。他们是无私的,他们是我所钦佩的。

几年过去了,法国民众开始反抗波旁王朝,各地都有革命积极分子。冉阿让和珂赛特也搬到了巴黎,生活过的很不错。在这里,珂赛特遇到了马吕斯,并且两个人坠入了爱河。此时。德纳第一家也搬到了小镇上,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他们一家变得穷苦潦倒,德纳第认为自己以前当过中士,不愿去找份工作,每天都是坑蒙拐骗度日。一天,德纳第的女儿因为偷面包,被人们抓到,碰巧遇到了冉阿让。当时的冉阿让已经满头白发,时间让这个以前大力气的人沧桑了许多。冉阿让依旧喜欢做善事,帮德纳第的女儿解了围,并邀请她到家里吃饭,送她衣服和食物。得知她们家很穷后,还亲自将食物送到德纳第家。相反当德纳第得知一个富人要来家里做客后,他竟让他另个女儿徒手打破玻璃,让妻子装病博得同情。冉阿让进门后,德纳第一眼就认出冉阿让,并决定狠狠敲他一笔。善良的冉阿让却不知,看到德纳第一家的悲惨后,还是决定帮助他们,说晚上再过来。到了晚上,冉阿让如期到了德纳第的家中,贪婪的德纳第召集他的一些“朋友”,也就是社会上一些经常敲诈别人的社会的渣滓,威胁冉阿让,让冉阿让交出钱财,但是冉阿让却始终不肯屈服。当时我就震惊了,冉阿让虽然变老了,但是依旧力气大,他用烙铁烙自己的手的时候,竟一声不吭,当时我就看到了一个硬汉形象,冉阿让经历了那么多,始终不向艰难和困苦低头,这让我想起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你可以摧毁他,但是你不可以打败他”,这句话用在冉阿让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由于住在隔壁的马吕斯(就是和珂赛特相恋的男子,他当时恰好住在旁边)提前报了警,使得德纳第一群人被警察逮捕,冉阿让也顺利逃脱了,这属实不幸中的万幸啊。

当时法国唯一同情工人的将军拉马奎逝世,革命人士都开始奋起反抗,发起武装斗争(马吕斯也是其中一员),在一次武装斗争中,马吕斯不幸被卫兵打伤,伤势十分严重,恰巧也是冉阿让救了他,并亲自把他背回家。如此上了年纪的一位老人将一位年轻人背着走了那么长的路,可想而知这位老人有多坚强。

马吕斯慢慢恢复了,和珂赛特结婚了,冉阿让看到这一幕也放下了心,他也完成了他对芳汀的承诺,故事就以冉阿让安详的死去结尾,说起来也是十分幸福的呢。

可以说,整个小说是以冉阿让的经历为线索,塑造了许多人物,他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有

善良、贪婪、慈祥等等,他们的经历也各不相同,有的大起大落,有的却一生不好运。其中几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当然是善良的人,悲惨世界当中虽有许多悲惨的人和事,但是我觉得,更加突出的还是这些善良的人。主人公冉阿让就是其中之一,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并未受过什么教育,经历了一些如意或不如意的事情,可能他心中产生过“当好人有什么好的”思想,但是处在这种矛盾的思想抉择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以善待人。对于德纳第的贪婪,他似乎并不牢记于心,但是对于主教米里艾的恩,他却永远记着,可能就是受到主教的影响,使他在人生的道路上与世无争,极力去做善事。同样,米里艾主教也是让我记忆犹新,这个主教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容和善良,这正是感化冉阿让的东西。

其次主教的另一个特点——简仆不炫耀,也是处在社会中的人们所必须具备的。当今社会的管理是一级一级的,每一级都需要领导,要想每个地区的繁荣富强,领导很重要可是有的领导却忽视自己的职责,不把百姓的问题放在第一位,下乡巡视的时候总是一些昂贵的饭局,做的事却非常少,这是绝对不行的,近些年由于习近平主席上台,重点抓贪污腐败,许多贪污官员纷纷下马,情况得到了好转,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问题还是没能完全解决。如果中国的每一个官员都能像米里艾主教一样,深入民众,下乡视察时干实事,处处为人民着想的话,我相信,中国将会更加繁荣富强,我也相信中央的政策坚持实行几年的话,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说起领导,让我想到了文中的一位探长沙威,沙威这个人非常注重权利,他从一个小小的狱警当起,一直到巴黎警察局的警员,得到的荣誉也实属不易,可是在这过程中也反映出他的内心。当芳汀被几个富家子弟猥亵的时候,他却对芳汀判刑,仅仅因为她连面包钱都付不起,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个贪财的人,但是我敢肯定,他一定是不敢得罪那些富家子弟,怕影响他升职到伦敦的梦想。从这点看出他对权利的重视,不顾人情,当然,权利的背后一定是大把大把的利润,也不能说他不爱财。沙威的结局是自己用手铐将自己的双手拷上,然后跳入水中自杀了,在我理解,他选择自杀一方面是认为自己的前途已经无望了,另一方面,我想他是认识到了自己就是处在悲惨世界中的一个悲惨的人,认识到自己想法是错误的,认识到了权利和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想他的死是悔恨的死。

其次就是在哪里都能看到的贪婪的人,代表人物当然是德纳第。德纳第以前是跟随拿破仑打仗的一名中士,贪生怕死,在战争中得以苟且偷生。回到家乡开了一家酒馆,也就是芳汀寄存女儿的地方,也是那个榨干芳汀的地方。德纳第是贪婪的,对一个单亲母亲也不例外,谎称芳汀女儿生病,多次向芳汀要钱,而且越要越多,最后将芳汀活活害死。这简直是鲁迅《药》的外国版本,人吃人的世界。德纳第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讽刺的是他的儿子为革命事业献了身,还有一个女儿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也死去。和他的儿女相比,德纳第真的是个完美的反面教材,在我看来,拥有这样的儿女是他的幸运,他的儿女可以为自己的追求努力拼搏,即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光荣的,而德纳第呢,自己拥有劳动能力,却高傲地不愿去工作,对子女施暴,让他们去偷去抢。德纳第不配做父亲,他可以说是小说中贪婪的代名词了。

悲惨世界中当然有许多受罪的人了,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悲惨得像芳汀那样,芳汀在小说中就是貌似是以悲惨而生,最后又以悲惨而死,否极泰来对芳汀来说这个成语并不正确。芳汀原本是个美丽的女子,陷入爱情的她本该是幸福的,但是却在怀孕后被抛弃,最后为了付寄养费卖掉了她所拥有的所有东西。她可能是悲惨的一种极端,但又不完全是,至少她遇到了冉阿让,让她有所希望。但是希望破灭了,她也悲惨地死去。这就是当时法国社会对她的迫害,这种悲剧虽说不太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但是它让我明白了社会制度和人情冷暖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悲惨世界》并不是完完全全是个悲惨的故事,我想雨果就是想告诉人们世间的冷暖,以

他的理解来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可能会有所改变,但是我相信人终将从恶走向善,从非正义走向正义,从假走向真,从黑夜走向光明,从欲望走向良心,从腐朽走向生命,从兽性走向责任,从地狱走向天堂,从虚无走向上帝。社会将因此变得更加和谐而且美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到这部书,但是,我写这部书确实是为了所有的人。这部书既是给英国写的,也是给西班牙写的,也是写给意大利,写给法国、德国和爱尔兰;这部书对奴隶制共和国的作用也并不比农奴制国家小。社会问题不承认国界。人类社会的深度溃疡遍布全球,对此,两个半球地图上的蓝色或红色的国界线并不是障碍。凡是男人愚昧无知,限于绝望的地方,凡是女人为了一块面包而卖身,以及儿童因为没有学习的书籍和取暖的火炉而痛苦的地方,我的《悲惨世界》都会来敲门,说道:“开门,我找你们来了!”

——维克多·雨果

吴银盛

2014年9月4日

篇四:轻拥沧桑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在花开花落间悄然逝去。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路风雨,一路艰辛。这是挑战颇多的一学期,也是促我不断反思的一学期。

一、常规工作

1,心系学生,动之以情

一直觉得,语文课是美丽灵动的,语文老师是传递善良与美好的使者。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热爱生活。

2、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初三下半学期就要进入综合复习阶段,所以要认真钻研每一册教材,结合考试考点对每册教材都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对知识点做好分类、归纳和总结,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做好复习。认真研究近五年来中考题型,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复习计划。

3、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三后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上采用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

4、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等诸多棘手问题,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5、针对考点重点,各个击破。

1、夯实基础,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扩写、缩写、仿写修辞等基础知识,一定要稳扎稳打,强化记忆,强化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课后字词做到每课三练——练字音、练字形、练词语的运用;加强句式的训练和仿写;加强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强化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中考命题对考生的基本要求在复习文言文时让学生认真掌握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区别词的古今意义,要积累实词的一词多义,要会识别通假字,要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3、加强阅读指导,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编排,但并未降低对文体的要求,特别是说明文的阅读,学生一时感到摸不着头脑,所以我计划在向学生讲清,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典型的篇章,并配以典型的说明文练习,通过反复演练,争取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4、加强写作指导,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大语文学习环境,重视课外阅读,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存在问题

1.备考过程中还是有些急躁,有些知识点落实不够。

2、对学生在备考后期的心态应高度关注,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中考。 3、作文复习的话题要更广,注重社会性,写作风格应更多元化。

4.备考的课堂效率要进一步加强。

轻拥沧桑,愿热爱依旧,踏浪而行;笑语流年,愿不急不躁,逆光飞翔。

篇五:高二期末考试作文:残缺之美

高二期末考试作文:残缺之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往今来,人们都懂得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都说“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就会了解,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

你知道断臂维纳斯为什么能吸引海内外众多学者的目光,在历经千年沧桑之后依然有那么多人为之倾倒吗?因为她是残缺的。从她那丰腴饱满的躯体,人们感叹于这巧夺天工的杰作;而因她那缺失的双臂,人们浮想出多少曼妙的姿态。正是她的残缺给人以广袤的想象空间,正是她的残缺造就了她的永恒。她的残缺是一种令人叹息的美。

你知道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游者,在百年坎坷之后仍在这废墟前驻足凝视吗?因为它是残缺的。从它那所剩无几的断壁残垣,人们能想象出曾经的它是怎样的辉煌;而那些焦黑的石柱,又在千万炎黄子孙眼中燃起了怎样壮烈的屈辱火焰。面对它,人们不会忘记曾经的摧残;面对它,中华儿女也不会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正是它的残缺提醒了人们那不能忘怀的血债,正是它的残缺使它如此经久不衰。它的残缺是一种悲壮的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红颜老去的残缺,李煜看到了亡国的忧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对故国落寞的残缺,刘禹锡看到了家园不再凄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面对枝头花落的残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无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面对沉舟病树的残缺,刘禹锡还看到了欣欣向荣的喜悦。

那么,面对生命中的残缺,你看到了什么呢?是悲观地摇头叹气,黯然神伤?抑或是一鼓作气,探寻残缺中所蕴含的美呢?

还是那句话,“人无完人”。即便你拼了命地努力,也难换来十全十美的人生。既然如此,何不擦亮双眼,去探寻生命中的残缺之美呢?学会去欣赏别人身上残缺的美,学会去接受自己身上残缺的美吧。用那双会欣赏残缺之美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那能接受残缺之美的臂膀来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会迸出绚烂的火花。

相信我吧,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