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茶饭不思的意思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8:24:51 初中作文
茶饭不思的意思是什么初中作文

篇一: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首案:王云霞

二度改写:张晋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根据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读古诗——知作者——解题意——懂诗意——悟感情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3.简介作者。

贾岛,范阳人(今北京附近)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后还俗。还俗后,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未被录取,便作诗讽刺挖苦科举考试,被当时人称为举场的“十恶”。贾岛作诗,又以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推敲诗中的字眼而茶饭不思,是中唐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寻,寻访。隐者,古代隐居山林的人,一般都是有学问的贤士。遇,遇到,碰到。 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指导理解。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指出什么?

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诗中涉及的人物有哪些?

(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透过童子的回答,你能体会到诗人在问答中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

(3)指导朗读。

3.感悟诗情。

(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3)讨论交流。

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作业

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借助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整体感悟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体现出牧童什么样的神情?(悠闲自在)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林樾”怎么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多了,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4)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意欲”是什么意思?“鸣蝉”呢?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这也是作者所见到的吗?(是作者的猜想)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4.指导朗读。

5.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美妙的情景吗?试着当一个口才好的田老师。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能从短短二十个字想象出色彩绚丽的风景,人物可爱的表情,有趣的动作,让整首诗都活了起来。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五、作业

1.朗读、背诵《所见》。

2.填空。

《所见》一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读完诗后,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由( )、( )、( )、( )等景物组成的动静结合、生动有趣的画面。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彻底失望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快乐、有趣)

教学反思:

这一课古诗教学中,我先总结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读古诗——知大意——解题意——懂诗句——悟情感”,然后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古诗,再汇报学习成果。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前四步骤进行的很顺利,在悟情感时还需教师做适当点拨。上完古诗后,我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田老师即兴把古诗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有几个学生编得挺好的。学生的能量还有待于我们教师不断开发呀!

篇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小学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丙麻中心小学 张玉香 2013年11月

小学语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数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并懂得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信念是什么呢?厄运指什么?

3、仅仅是一箱书稿而已,如何称得上厄运?仔细读课文第一小节,请用相关的内容来说明。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通过这些数字,体会谈迁著书之艰辛。

出示:“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一点”“一百多里”等词体会谈迁编写《国榷》之不易。

4、过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了什么?

二十多年的心血,转眼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真是:

二十余载成巨制,

一夕之间化云烟。

5、难怪文题中说这书稿被偷是厄运,这样的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

6、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2) 轻轻读一读,你读到了什么?

(3) 茶饭不思,什么意思?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会想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谈迁内心

出示:为了《国榷》, 。 为了《国榷》 为了《国榷》

4) 想着想着,谈迁不禁老泪纵横!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吧!

7、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

是谈迁垮下去了吗?谈迁就此沉沦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1) 师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 撰写这部史书。

(2)什么在支撑着他?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过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出示:认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用“——”)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指名交流。课件出示这段话: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2、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三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却向我们呈现了三幅感人的画面,你发现了吗?

3、情景再现,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三幅图画中的一个

4、交流

5、我们看到了谈迁在用打不垮的信念与厄运抗争着,那结果怎样呢?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三)升华认识与情感。

1、谈迁成功了,谈迁用自己不幸的经历,但却精彩有意义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写写你的感悟

3、古今中外像谈迁这样在厄运面前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人还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

(四)作业。

1、课外找来《国榷》读一读。并搜集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

2、好书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篇三: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

一、 规范写字(5分)

将下面三个成语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二、 语言积累(17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新学期开始,我们曾跟随作者来到了zhù

名的泉城——jǐ

南,

欣赏到了那儿天下闻名的泉水。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九寨gōu,那儿有许多的珍qín

异兽,如行动mǐn jié的金丝猴等。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被称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儿的

shēng chù随处可见,偶尔也能听到远处传来的qì dí声。

2、用“画出词语中正确的字或带点字的正确的读音。(4分) ①、(功 攻)克 (毕 必)竟 (幕 慕)名而来 ②、咀嚼.(jiáo jué) 埋.(mán mái)怨 薄.

壳(bó báo)结构 ③、情不自禁.(忍住; 禁止) 晓.

行夜宿(天刚亮的时候; 知道 ) 3、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然后在后边的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4分) ①、气氛 笼罩 堡磊 大刀阔斧 欣欣向荣 ( ) ②、废气 触犯 居然 学惯中西 文思敏捷 ( ) ③、信赖 查阅 暴竹 桃李争妍 同舟共济 ( ) ④、惭愧 轮廓 皎洁 名列前矛 满腹经纶 ( ) 4、根据语境填空。(4分)

(1)调达的命是九色鹿救的,他本该知恩图报,谁知他竟然为了一点赏钱泄露九色鹿的住处,真是 的小人!

(2)爸爸答应别人的事情,总能说到做到,真是“言必信, ”。 (3)做事情要专心,三心二意的结果只能是“ ——一场空”。 (4)都怪我“有眼 ”,失去了一次向大师当面求教的机会。

三、语言运用(12分)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①、李时珍写出了《本草纲目》。(把句子写具体,至少扩两处)(2分)

②、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以“我”开头,改写句子,意思不能变。)(2分)

我 。 ③、船离那些重病船员所在的荒岛越来越...近,哥伦布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用加点词语造句)(2分) ④、我们去博物馆参观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观察右边的漫画《一水三用》,请你用简洁的话向别的小朋友介绍画面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4分)

四、 课文回顾(14分)

1、 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佩服的人物是地方是 ,因为那里 。(4分)

2、春联最讲究 ,读起来 ,和谐动听。如果下功夫背诵一批春联,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春节即将来临,你最想在自家门上贴的春联是:

(4分) 3、“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

,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 。”像这种与勤奋学习有关的名言,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把你最喜欢的那句写下来: 。(4分) 4、把下面跟“秋天”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2分)

,潭面无风镜未磨。(2) ,思君不见下渝洲。

五、 阅读理解(22分)

(一) 课内阅读(9分)

雾凇,俗(xú sǘ)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 气)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 漂)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mó mú)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是银松雪柳了。

1、 用斜线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字。(2分) 2、边读边思,完成填空。(5分)

文中“白银”指 ,“银线”、“银条”是指 。这是一种 的方法。有人认为这句中的“镀”也可以换成“披”、“ 染”等,我认为 最好,因为

3、 概括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2分)

(二) 课外阅读(13分)

纸 钢 琴

女儿酷爱音乐。

每天清晨,当别人家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听。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

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一天,父亲来到阳台,看到女儿趴在阳台上,手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便有了一桩心事。

从此,父亲比以往忙了许多,每天很早出去,很晚回来,裹着身泥灰倒头便睡,日复一日。女儿不知父亲

为何如此拼命,却知道父亲的白发再也数不清了。

5年过去了。一天,父亲去银行取出了存款,一路陶醉在喜悦中。他来到商店,来到一架钢琴前。这是一

架锃亮的立式钢琴,标价:一万八。“钱够了。”他想,于是叫来售货员。当他满心欢喜地将紧拽在手里的工具

包打开时,发现包被划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父亲茶饭不思,一下子憔悴了。几天后,父亲拿出一块木板,在上面贴着厚纸,画着键盘。他对女儿说:

“爸爸本来想给你买架真钢琴的,可是??”女儿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泪水。“爸爸!”女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什么都明白。她依偎在父亲身旁,周身沐浴着暖暖的父爱,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如痴如醉,泪流满

茶饭不思的意思是什么

面。

1.用“(2分)

2.“看到女儿趴在阳台上,手指在阳台上跳跃着,父亲便有了一桩心事”。“父亲的一桩心事”是

指 。“裹着身泥灰倒头便睡”让你体会到 (4分)

3.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2分)

4. 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感情?请写出来。(2分)

(1)父亲茶饭不思....

,一下子憔悴了。 ( ) (2)女儿十指轻快地跳跃在琴键上,如痴如醉,泪流满面....。( ) 5. 写出你对题目“纸钢琴”的理解。(3分)

六、 写作表达(30分) 题目: 我的自画像

要求:

(1)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

(2)要有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提示: 《我的自画像》就是自己写自己,即用文字给自己画个像,写

出自己某一个性格特点。 动笔之前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脾气、习惯等等,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之

处。然后抓住某一个方面,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因为“画像”,所以写好自己的外貌尤

其重要,要进行恰当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一、规范写字(5分)

书写美观得4-5分,书写工整得2-3分,书写正确得1分。潦草或抄写有错误不得分。 二、语言积累(17分)

1、看拼音写词语(5分)

著、济、沟、禽、敏捷、牲畜、汽笛(每写对俩字1分)

2、①、攻、毕、慕②、jué、mán、bó③、忍住、天刚亮的时候(每对2个得1分) 3、垒-贯-爆-茅(每对1个得1分) 4、(1) 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等(不唯一)(2)行必果(3)竹篮子打水(4)不识泰山(每对1个得1分) 三、语言运用(12分) 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①、 参考示例: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住破庙,吃干粮,尝药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写出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②、 我得到你给我留下的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或:我得到你留给我的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③、略 ④、“两千多年前”移至“新出土”之后。 3、评分标准:画面介绍占2分,要说清楚先用水洗手,然后再洗脚,最后用剩下的水拖地。 谈感受占2分,要点是节约用水。酌情赋分。 四、课文回顾(14分)

1、 略 2、(3分) 对仗 抑扬顿挫 略 3、(4分)肯下功夫、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 关于勤奋的名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哪里有天才,我是 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 4、把下面跟“秋天”有关的诗句补充完整。(2分) (1) 湖光秋月两相和 (2)峨眉山月半轮秋。 五、阅读理解(22分) (一)课内阅读(9分) 1.(2分)依次划去:xú、气、漂、mú 2、(5分)文中“白银”指(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冰晶 ),“银线”、“银条”是指( 镀上了白银的松针、

柳枝 )。这是一种( 打比方 )的方法。我认为( 镀 )更好,因为(雾凇是树挂,是较坚硬的东西附在

别的物体上,用“镀”字表达更准确。)

3、(2分)一是在严寒季节,二是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二)课外阅读(13分) 1. 每天清晨,当别人家阳台上响起琴声时,她便痴痴地趴在阳台上静静聆听。她多想自己能有一架钢琴??

不,不,哪怕能摸一摸,坐上去弹一次也好啊! 画全了给2分 2.要想办法给女儿买一架钢琴 父亲每天很辛苦,很劳累 每空2分 3.准备为女儿买钢琴的钱被小偷偷走了 意思对给2分 4.(1)痛苦或愁闷 (2)幸福或激动 答案不唯一 每题1分 5.“纸钢琴”充满着浓浓的父爱 围绕这个意思给2分 六、写作表达(30分)略

篇四: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8分)

1、鸟向檐上飞,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直接抒发对故国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寓情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个成语,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该成语是由《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而来的。

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摇篮。古代诗人以之为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任意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请你写出表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或民生疾苦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时间,是组成生命的重要材料。古诗中有许多劝人珍惜时间的名句,如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中写道:“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2分)

9、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美观。(3分)

敏于事而慎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妇( )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非常出名。

( )而不舍qia ?r bù shě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群蚁排( )qún yǐ pái yá 指整齐地排列着。

( )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 形容很不一样。

义愤填( )yì fan tián yīng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相得益( )xiāng d? yì zhāng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2分)

A.确凿(záo) 骊歌(1í) 花圃(pǔ) 回环曲折(qǔ)

B.祈祷(qí) 炽痛(chì) 蓦然(mù) 鲜为人知(xiǎn)

C.彷徨(páng) 重荷(ha) 深邃(suì) 兀兀穷年(wù)

D.悲怆(chuàng) 剽悍(piāo) 庇荫(yīn) 孜孜不倦(zī)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昨天,看见好朋友赵曼丽独自在操场一角哭泣,王婷婷连忙跑过去问怎么回事?

B.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同胞,还有海外侨胞,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C.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D.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他回答说:“没什么,别多心。”

1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虽然先前他没有在公众面前发表过此类观点,但是他抛砖引玉式的讲话,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分析得入木三分。

B.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C.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各所学校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D.张晓和李玲两人初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见面,二十年后,她们在上海街头萍水相逢,两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C.为了防止酒驾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D.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黄冈乡村旅游已逐步上升到一个产业化阶段。

15、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D.《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抒情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16、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丽”“端庄”“沸腾”“晶莹”都是形容词。

B.“事情的经过要说清楚”和“经过的事一多,便忘了”两句中,加线的“经过”词性相同。

C.“红色记忆”“大别神韵”“医圣遗风”“学者故里”几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D.“热起来”“读两遍”“摆桌子”“做下去”都是动补短语。

17、根据情境说话。(4分)

王平同学到商场买考试用的签字笔,商场售货员是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王平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事后,发现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回到商场要求更换,他对那个售货员说:“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8—19题。(4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8、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9、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安塞腰鼓》(节选),完成20—21题。(4分)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20、文段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和击鼓后生的衣衫,接着又写他们沉稳而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用意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部分内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林清玄《眼睛最值钱》(节选),完成22—23题。(4分)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拜在一位师父的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生的真相。

师父只教他洒扫、泡茶、接待宾客,闲暇的时候就用来静心,并观看这个世界。 弟子过几天就会问师父:“师父呀!您什么时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又过了一阵子,弟子更着急了,问师父:“师父呀!你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告诉我人生的真相呢?”

师父被问烦了,拿一个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个石头到菜市场去估价,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在菜市场里,有两个人想买这个石头。有一个人出价十元,另一个出价二十元,第一个是要买回去做秤锤,第二个是要买回去做砚台。

弟于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有人出价二十元。”

师父叫他把石头带到玉石的市场去,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到五十万元,因为那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

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 师父:“好!现在你把这石头带到钻石市场去,只要估量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 弟子欣喜若狂的跑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听钻石市场人说,这是一块最完美的钻石,有人开价五千万呢!”

师父说:“没错!这是最完美的钻石,可是只有用钻石的眼睛才能看见它的价值。 你每天追着我问,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场的眼睛、玉市场的眼睛,和钻石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么的眼睛来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锻炼的是钻石眼睛,而不是不断的追问呀!” 弟子听了,就心开意解的开悟了。

22、根据文意,分别指出“菜市场的眼睛”和“钻石的眼睛”的特点。(2分)

菜市场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钻石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末段画线句子中,弟子到底“开悟”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28题。(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24、解释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4分)

(1)父异焉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仲永之通悟( ) (4)贤于材人远矣 ( )

25、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从全文看,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文中语句作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文中详写与略写的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作者对方仲永的态度与情感是怎样的?(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9—33题。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声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竞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29、阅读原文(4)一(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分)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 (3)敬畏红字 (4)______________

30、阅读第(5)段,用原文句子回答画线句中“我”一连串的翻书动作为什么如此细腻与温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结合语境品析第(7)段画线句子中“眉色飞舞”一词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为什么“我”在“最最简陋的功夫戏”中却能演绎“最最快活的童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为什么“我”却无从寻觅了?结合全文内容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展示(50分)

34、从下面两题中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____________让我真着迷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1、云从窗里出

2、花鬘斗薮龙蛇动

3、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示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君不见,黄河水之天上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白首方悔读书迟

9、(3分)略

10、(3分)孺 锲 衙 迥 膺 彰

11、(2分)C

12、(2分)C

13、(2分)B

14、(2分)D

15、(2分)B

16、(2分)C

17、(4分)示例一:阿姨,你这儿有考试专用签字笔吗?(要有称呼和问话) 示例二:阿姨,不好意思,我刚才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能给换一下吗?(要有称呼和表歉意的内容)

18、(2分)C(最后一句“闲敲棋子”的“闲”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19、(2分)诗人当时侯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落寞孤寂。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20、(2分)动静相衬,烘托出击鼓后生的飒爽英姿,为下文的火爆场面蓄势。

21、(2分)比喻、排比,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腰鼓骤响时的壮阔、豪放、火烈,增加了

篇五:推敲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

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

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

字——韩愈解疑

三、感知文本,了解“推敲”的故事

(一)、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

自然段)

(二)、细读第2-7自然段

1、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1)贾岛去( ),不巧( ),结果留

下( )。

【这是故事的发生】

(2)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 )这个字犹豫不决,

不知不觉( )。

【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结果他冲撞了( ),和( )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4)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 )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

四、走进文本,理解“推敲”的内涵

(一)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

“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

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

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让学生补充资料:贾岛诗学韩愈,因诗出名,还俗后,多次

参加进士考试,由于出身卑微,都没有被录取。贾岛作诗,以

苦思苦吟著称,善于反复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

为“苦吟诗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

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

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不知不觉”说明

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

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大街上的人看

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

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而贾岛却在比比划划。“竟然”是

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这样声势浩大的仪仗队,贾岛居然闯

了进去,可以感受到贾岛认真的钻研精神,在遣词造句方面精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二)走近韩愈

1、读读课文,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从中你又能

看出韩愈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时韩愈贵为京兆尹(相当于现在首都的市长)这样的高官,

但没有怪罪贾岛,反而能平心静气地与贾岛商量讨论并给予指

点,韩愈这样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襟怀值得我们赞叹。

2、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映示: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

(1)映示韩愈说的话。

(2)指名朗读。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

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

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

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做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

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

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

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三)走近“推敲”

1、过渡: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

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五、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

代诗人苦吟得出。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

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

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

呢?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用恰当的动词填空,注意精心炼字。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鼓了

杏树的花苞。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