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2:28:25 字数作文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字数作文

篇一:【初中语文诗集】满庭芳 渔父词翻译及赏析

满庭芳 渔父词翻译及赏析

[元]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I曼整,牵动一潭星。

译曲

秋天大江傍晚的景色,秋林如同屏障,枫叶经霜变红,色如胭脂,青绿的山峦像—面翡翠屏风。几年来完全失去了对功名利禄的兴致,终于泛舟江湖,过起隐居生活。睡在皇帝的床上,弯曲得腿都疼痛,坐在羊皮上,一身轻松。风刚刚停,慢慢整理钓鱼的丝线,可以拉动一潭的星星。

满庭芳 渔父词赏析:

一、 内容分析

全曲用大量笔墨写隐逸者乐于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于恬淡中透出豪俊不凡之气。开头几句写秋景,秋天傍晚江头眺望,红的枫林,绿的山峦,美不胜收,笔端细腻但又气势宏大,以此引出江边垂钓者的身世之感。结句“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把渔翁从容垂钓的动态和心理刻画得很细致。同时,作者往往把工丽的语言和口语捶打成一片,把典故与俗语糅合在一起,典雅中有天籁,婉丽中有洒脱,充分显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二、中心

描写渔父悠然自得的快乐生活,抒写隐逸自适的乐趣,表现作者追求精神上自由超脱的胸怀。

篇二: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词鉴赏 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二)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郊 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3分)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1分)它与“尽”、“密”、“肥”扣照应,(1分)暗示了蚕农的丰收。(1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运用对比手法,(1分)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1分)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2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用比喻,(1分)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1分)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1分)为下文写弃官归隐作铺垫。(1分)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3分)

答:描写了一位厌弃功名、流连山水、闲适自得、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3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Ks5u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①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3分) 答: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好事近(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1)作用:承上启下。(1分)“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写得饶有意境。(1分)而“一丝寒碧”则引出下文作者思乡怀远之愁绪。(1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2)词作下阕采用曲笔(想象)的手法(1分),借“人思我”表达“我思人”,(或想象“人思我”,表达“我思人”)(1分),把怀远思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分)

Ks5u

篇三: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词鉴赏 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二)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郊 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3分)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1分)它与“尽”、“密”、“肥”扣照应,(1分)暗示了蚕农的丰收。(1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运用对比手法,(1分)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1分)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2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用比喻,(1分)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1分)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1分)为下文写弃官归隐作铺垫。(1分)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3分)

答:描写了一位厌弃功名、流连山水、闲适自得、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3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Ks5u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①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3分) 答: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好事近(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1)作用:承上启下。(1分)“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写得饶有意境。(1分)而“一丝寒碧”则引出下文作者思乡怀远之愁绪。(1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2)词作下阕采用曲笔(想象)的手法(1分),借“人思我”表达“我思人”,(或想象“人思我”,表达“我思人”)(1分),把怀远思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分)

Ks5u

篇四: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词鉴赏 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二)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郊 行

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3分)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1分)它与“尽”、“密”、“肥”扣照应,(1分)暗示了蚕农的丰收。(1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运用对比手法,(1分)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1分)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2分)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4分)

答:用比喻,(1分)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1分)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1分)为下文写弃官归隐作铺垫。(1分)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3分)

答:描写了一位厌弃功名、流连山水、闲适自得、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3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Ks5u

南柯子·忆旧 【宋】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①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②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这样认为的依据是什么?(3分) 答: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思想感情”2分,“依据”1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好事近(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1)作用:承上启下。(1分)“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写得饶有意境。(1分)而“一丝寒碧”则引出下文作者思乡怀远之愁绪。(1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分析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2)词作下阕采用曲笔(想象)的手法(1分),借“人思我”表达“我思人”,(或想象“人思我”,表达“我思人”)(1分),把怀远思人之情表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分)

Ks5u

篇五:高三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二)

专题跟踪检查

古代诗歌鉴赏(二)

1.(2015·合肥市重点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吕]满庭芳 渔父词(其四)

乔 吉

①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

②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 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

答:

解析:作者用“胭脂”描写层层叠叠的树林,用“翡翠”写山色,可以看出修辞手法。作用可以结合情景的关系分析。

答案:开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用“翡翠”来形容山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借山水的壮丽为作者弃官归隐张本。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

答:

解析:从“直泛沧溟”句可以看出,前面所写的景物是渔父的生活场所。从“卧御榻”和“坐羊皮”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渔父对官场的厌弃和对山水的留恋。

答案:渔父是江边垂钓的老者。他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留恋山水。

2.(2015·桂林市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定风波 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②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

③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 ①作者被贬黔中所作。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

(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景物特点的分析,注意给定的范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为抒情做铺垫。 答案:阴雨连绵,遍地是水,难以外出活动。突出了贬谪地环境之恶劣,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

(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写出了他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答案:塑造了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身处恶劣环境,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豪迈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

注 滕 宾[]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注】 滕宾:一名斌,生卒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

(1)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诗歌写到了哪些事物,再看看这些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答案:上阕出现的意象有:斜阳、青山、澄江。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淼,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天幕下,宛如一条素练。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状写黄昏时的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远的画面。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要分析词人的情感,需抓住该词描写的内容景物特点,联系词人的有关背景。

答案: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寻找可以逃避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内心安宁的隐逸情怀。

4.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马令《南唐书·党与传下》:“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试分析“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妙处。

答:

解析:赏析这个词句,首先要了解其表现手法是比兴,表面上写水波发生了荡漾,实则写女子的内心产生了触动;其次,要知道这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答案:它的妙处不仅仅在于写景,而在于它以象征(比兴)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出来。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春风吹皱了池水,更搅乱了思妇的心。以景寓情,情景相生。

(2)古人认为,“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请找出“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中最具表现力的“词眼”,并加以简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可抓住最能体现女主人公心情的关键字“闲”分析。思念的人不在眼前,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心情都是通过“闲”字体现出来的。

答案:闲。开头由景入情,引出了思春的少妇。接着一个“闲”字,把她眼下过着的那种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的生活揭示无遗。她无精打采地逗着鸳鸯玩,漫不经心地将杏花放在

手心上揉搓,这种似是无意却有情的动作,反映出她内心的惆怅和空虚。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贺 铸

注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波渺夕阳迟,销魂不自持。 良宵谁与共,赖

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注】 樵风:典出《会稽记》。郑宏年轻时上山砍柴,碰到神人,向神人请求顺风运柴,后遂其愿。“樵风”后指顺风。

(1)试赏析上阕“无端更借樵风送”中“无端”二字的妙处。

答:

解析:赏析“无端”二字,首先要理解诗歌常用的“无由而怨”的手法,词人的情感浓郁到一定程度,就会“怨天怨地怨春风”。词中有情人正在分别时,留恋中,离船却顺风快驶,怎不增加怨情?

答案:①“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有来由,词人借“无端”一词埋怨天公凭空吹来无情之风,使船速和离别加快,离愁加深;②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希望船行缓慢的想法,使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抒发得更加深沉蕴藉、缠绵悱恻。

(2)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下阕中词人的情感变化。

答:

解析:在下阕短短的四句话中,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无可依傍的愁苦”到“有梦相伴的欣慰”再到“梦醒又是一番(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秋江暮景,胭脂林障)新别离的惆怅”。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答案:下阕以设问“良宵谁与共”起首,写出词人想到别后之夜的孤寂、落寞,顿生凄苦之感;“赖有窗间梦”,梦中的相聚只能使自己稍感宽慰而已;“可奈梦回时”表现了美梦终是短暂的,令人遗憾和无奈;“一番新别离”,将梦醒当作新的离别,使思念之苦倍增,更加令人不堪忍受。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①渔家傲 题玄真子图

[宋]张元斡

②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白鸟飞来风满棹。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 明

③④⑤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

【注】 ①玄真子:指唐代诗人张志和。②渔童和樵青:指玄真子的两个仆婢。③太虚:天空。④浮家泛宅:指舟居。⑤烟波老:指在烟波浩瀚的江湖中终老一生。

(1)词的上阕通过描述玄真子图中之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词中描写的意境,要抓住关键意象和人的活动:“青嶂”“绿蓑”“细雨”“春江”“白鸟”以及“渔童拍手樵青笑”。这些景物和活动都给人一种景色明媚、画面优美、人物和乐的感受。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远山浮云环绕、细雨迷蒙、斜风中白鸟飞翔、渔翁春江垂钓的优美和乐的画面,由景入情,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及对渔翁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

(2)作者笔下的“玄真子”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作者笔下的“玄真子”在词的下阕表现得十分明显:忘却昏晓,怡然自得;“醉眼冷看城市闹”,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终老烟波,一生高洁。能结合相关词句细加分析即可。

答案:这首词中玄真子是个不求荣华(或清高),闲逸旷达(或超然物外)的渔翁形象。“浮家泛宅忘昏晓”一句写渔翁安居舟上,怡然自得;“醉眼冷看城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这三句,直抒渔翁不慕荣华,流连山水,不为世俗烦恼所困的超然物外的情怀。

7.(2015·泰安市重点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酒泉子

司空图

②买得杏花,十载归来方始坼。假山西畔药阑东,满枝红。 旋开旋落旋成空,白发

多情人更惜。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注】 ①这首词作于公元881年(唐僖宗广明二年)春:上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唐僖宗奔蜀。司空图护驾不及,只好避居故乡河中(今陕西永济)。②坼(chè):裂开,这里指花开。

(1)姜夔的《扬州慢》中有“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词句,这首词上片中的哪一句与其表达技巧相同?请简析。

答:

解析:这首词感时伤世,借花抒怀,开头两句写对杏花的喜爱之情,作者以十年的漫长等待来写杏花的钟情,赋予了杏花以灵性。

答案:十载归来方始坼。都使用了移情手法,作者赋予杏花以灵性,说它好像等候自己,现在专为自己开放,由此表现了词人对杏花的喜爱之情。

(2)赏析下片三个“旋”字的妙处。

答:

解析:作者以三个“旋”字,把花开花落花空三个阶段飞快扫过,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悲物也是悲己,并有惜时之意,表明作者尚有所待。

答案:三个“旋”字,突出“花开花落花空”之快,极言好景不长,韶华易逝;这里既有惜时之感,又有人生迟暮之叹。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答:

解析:“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这句话表面写梅花乱飞,实际上是写词人心绪紊乱。

答案:“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

(2)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一诗中“恨如春草多”一句,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

答:

解析:两文中都用“春草”比喻“离恨”,李词强调了“生”,杜诗强调了“多”。一个是动态的,一个是静态的。

答案: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注[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注】 此曲为作者访友之作。鲁卿,隐士。

(1)该元曲前三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解析:这首元曲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也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前三句写景选取了“青苔”“古木”“苍云”“秋水”“红叶”等意象,意境幽雅淡远。

答案:青苔之上,古木参天;苍云飘逸,秋水无边;红叶掩映之中,小小山房隐约可见。画面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

(2)深秋本无梅可赏,作者却自称“探梅人”,如何理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探梅人”中的“梅”实指志趣高洁、隐居山林的鲁卿,作者这样写隐喻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意。

答案:梅是高洁的象征,作者以梅喻鲁卿,而“探梅人”即指自己探访高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歌子 游赏

苏 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①②,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注】 ①菰黍、昌歜:席间食品。②琼彝、玉舟:酒壶、酒杯。

(1)简要赏析“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这句词。

答:

解析:这首词的题目为“游赏”,作者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可人,首句利用眉峰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

答案:运用了比喻(或想象),写歌女眉头黛墨凝聚,如远处青翠的山峦;醉眼流传,如湖中迷人的水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和欢歌宴饮的游赏之乐。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作答时,要抓住词人的“忘情”来考虑。

答案:全词通过词人尽情听歌,开怀痛饮,不知疲倦,至晚不归,表达了词人的游兴之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