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0:28:07 体裁作文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体裁作文

篇一:三(3)胡婧怡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滨城区第一小学三(3) 胡婧怡

周围的一切在变化,事物在变化,人也在变化,都是一点一滴的在变化。

人,比以前的安全意识强了。现在私家车多了,容易造成道路拥堵,所以红绿灯的左转、右转、直行都分开了,有的路口还有掉头的红绿灯呢。这样既保证出行方便,又保证出行安全。

大家的环保意识强了。现在环境污染很严重,人们都提倡绿色出行,马路上的垃圾变少了。路边的小树变多了,沙尘暴不敢来了,这样污染少了,空气新鲜了。

我也有了变化。以前,我看书都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现在,我看《红楼梦》、《西游记》等等。以前写作业需要大人督促,现在不需要了......

事物还在变化,人也还在变化......

篇二:三(3)张德鑫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滨城区第一小学三(3) 张德鑫

通过读《科利亚的木匣》,我从科利亚找到木匣的经过受到了启发,四年前科利亚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方,四年后科利亚走五步就可以了,这说明它长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这个道理。

在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的个子长高了,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反例:就像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刻舟求剑”的故事。我们千万不要像“刻舟求剑”里的那个人,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再也找不到他的剑了。

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篇三:三(3)李婧如读《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读《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滨城区第一小学三(3) 李静如

读了《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让我想到:四年前科利亚需要十步才能走到埋箱子的地点。 四年后只需要五步就可以,说明他长大了,步子比四年前大了。这也说明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周围的一切也在变化的道理。

听妈妈给我讲,她十年前来滨州的时候,马路很窄,到处都是荒野。人们出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公交车。通讯用的是书信或者是公用电话。现在马路宽广整齐,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人们出门的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变成电动车摩托车,也有的买上了小汽车。现在人们都使用上了手机,也有的家里安上了电脑。

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记得小时候要拿比较高的东西都踩着凳子才可以拿到,现在不用了,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说明我长高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奶奶脸上长满了皱纹,爸爸也有了白头发,时间过的真快,没想到爸爸也变老了,我长大了要常回家看看,孝敬他们。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们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也都在变化着。我们要向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善于观察,我们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

篇四:三(3) 任昱燕读《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读《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滨城区第一小学三(3) 任昱燕

我学了科利亚的木匣,从中体会了许多事,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下吧!

就从我的老家开始说起吧,今年暑假到爷爷家发现,老家的路变宽了,房子变大了,村里许多人也都买了小汽车,而且村里也建了小广场,农民也跳起了广场舞,农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的变化更大,经常见到各式各样的新款车,电视也能上网了,买衣服和吃的都不用出门了,有了QQ和微信人们都不用写信了,我的文具每天也都能见到新款式!

科技一天天在进步,小树一天天在长高,花一天天在长大,万物一天天在变化。

我也一天天在长大……

篇五:《科利亚的木匣》小结

1、教材分析与说明:

主要内容 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

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段落结构 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埋木匣。第一节先讲挖坑。第二节科利亚埋木匣。第三节主要回答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第二段(4—12自然段)讲科利亚挖木匣。先讲科利亚离家与回家。这里写得很简略。接着讲妈妈挖出了大箱子而科利亚挖不到他的木匣子。最后讲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三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世间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

2、教学重难点:

教材重点 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重点。

教材难点 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3、教学知识点的顺序设计: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教者可用类比情境演示引入,导出本课读写训练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上课时,先找一名学生与教师进行跨步比赛:两人同时演示由教室门口向室内跨三大步,再由学生上前检测两人所跨距离的差异。接着,教师提问:同样是跨三步,为什么距离会有差异?课文中的柯里亚是怎样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各自带着问题去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问题引路,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记事顺序清楚,结构思路明白,可让学生根据文后思考题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描写柯里亚和妈妈“埋木匣”具体情景的语句,然后通过导读引思,讨论口说突破难点独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后的内在联系。如:导读承上启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让学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时间的词语,启发提问这段侧重写了哪个时间?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后相隔有几年?这几年中柯里亚会发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找出“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那时候还小”,“步子也小”,“我已经九岁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时候要大一倍呢!”等语句。这样既能引导学生正确分段,又能在读思训练中弄清前后变化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周围一切都在变化”一句话的理解。

设疑解难,训练分析表达能力

本文训练重点突出,一些句子讲出了时间和周围事物的变化,导出了事物变化因果的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可以紧扣训练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阅读,去寻找事物变化的因果联系,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将这种联系表达清楚,将学生的思维渗透到“双基”训练中。如设疑:①柯里亚和妈妈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埋东西?又是相隔多少时间才去挖东西的?妈妈为什么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②当初,妈妈不是随随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亚是因为随随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现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这样说对吗?为什么?③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具体地写柯里亚埋木匣的情景,这样写与下文写挖木匣又有什么联系?④既然知道柯里亚埋木匣跟妈妈一样不是随随便便的,那么他妈妈为什么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亚为什么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⑤如果他妈妈小时候就认认真真地离门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现在也数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当时埋的木箱吗?⑥柯里亚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不同角度设疑,层层深入地推进思维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表达的能力。

4、教学导入的设计

启发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谈话激趣导入

生活也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留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蕴含这很多道理,给我们以启示。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个叫科利亚的孩子就从生活中明白一个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生活,也来学学这个道理吧!

情境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看看同学,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请你们想一想,一年级时看到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吗?

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

5、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课文重点在“挖木匣”这一部分,科利亚按埋木匣子时量的步数找,结果挖不到,后来经过冥思苦想悟到情况的变化,结果挖到了木匣。由此得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结论。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读懂课文内容,可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埋东西或挖东西各在什么时候,时间变化了周围事物起了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考虑,为什么用了同样的方法,妈妈能找到箱子,而科利亚却找不到木匣子?可以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弄清事物在变化,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子小 量了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子大了一倍 量了五步

课文最后一节讲科利亚的体会。要求把它和上文联系起来理解,使学生懂得,这是在挖木匣的思考中得出的认识,时间过去,人长大,步子变大,由此认识到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使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感受中懂得这个道理。

6、学生活动与练习的介绍:

课文使我很受启发,我要多读几遍。

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来交流交流。

我要把课文最后一段抄下来。

7、学生作业的布置:

我想把这是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小练笔: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目。

8、教学反思的介绍

1、抓动作词,悟其妙用。

在第一板块教学过程中,同样是描写科利亚动作的词,在埋木匣与挖木匣却截然不同,埋木匣用的是4个不同的动作词,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为了藏好他心爱的小木匣做事多么小心,多么仔细,多么认真;而在挖木匣时用的却是5个同样的“挖”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心有多急,多么想快一点找到他心爱的小木匣,小玩具,读起来一气呵成。这里可以告诉学生,并不是作者词语贫乏,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才能做到用词表情达意,进一步表达科利亚对小木匣的喜爱。

2、抓准突破口,启动新思维。

在第二大板块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不但使学生感悟到科利亚的聪明,而且使学生思维也得以开拓,并领悟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排除多种可能性的过程中,每排除一点,就牵动对课文相关部分的阅读感情。三种可能性全部排除,就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在归纳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可靠性的过程中再阅读感悟,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把握了全文的整体,即新课标所说的“整体把握”。

3、引发生活资源,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并写下来。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