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6:27:05 体裁作文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体裁作文

篇一: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前言:

《红楼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封建王朝的历史背景中反映出

的是一段段生死情长。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圣母百花大教堂耸立在弗洛伦萨亦或是法兰西的枫丹白露森林,讽刺,高大又不可超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场红楼梦,大观园的荣败也反映了女权天下的局限和封建君统社会与人权主义思想之间的斗争。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

论点: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多种多样,命运结局不禁

悲惨。在书中有对金陵十二钗的诗句介绍:1红消香断有谁怜——林黛玉 2冰雪招来露砌魂——薛宝钗3回首相看已化灰——贾元春 4才自精明志自高——贾探春 5花因喜洁难寻偶——史湘云 6为乞嫦娥槛外梅——妙玉 7只为阴阳数不同——贾迎春8不闻菱歌听佛经——贾惜春9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 10千里姻缘一线牵——巧姐儿 11桃李春风结子完——李纨 12情天情海幻情身——秦可卿。A林黛玉是其中最负有争议的人她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重要词语:

内向 、多愁善感、懦怯、才华横溢。

林妹妹是从苏州来的客人,亲戚关系很近,是贾母的外孙女,但

她对贾府,眼光是陌生的,是生人的眼光。书中用林黛玉的眼光先观

察了贾府。对于林妹妹来说,贾府也是气象非凡、派头很大、又威风又豪华的。林黛玉刚到贾府,可以说大气也不敢出的,这里比她原来在林家不知道神气多少倍。也在林黛玉到来这个事件上,显现了贾府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心态和地位。贾母不用说,是贾府金字塔宝座顶尖上的人物,大家都围绕着她转,众星捧月。整个贾府的气派,对于林黛玉来说不同寻常。林黛玉也并不简单,书里交代了,她爸爸是林如海,曾高祖往下到了他是第五代,本也是侯爵贵族,但到了他,因为已经是第五代,没了侯爵的身分。可以说他是原贵族、原侯爵,或者叫老贵族、老侯爵。一方面是骄、娇、倔、高、傲、自命不凡都有,一方面又不能不面对开始走下坡路的事实,搂着一点,他不是现职,无权无势无衔,茶渐渐凉了,而且人丁不旺,前程谈不到,要不也不会托付一个其实八竿子打不着的私塾先生贾雨村来送黛玉。但是它里边又描写出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一个眼光、一个感受:林黛玉自远而近地看贾家,也有一个并非简单的过程。

林黛玉进了贾府,里头有垂花门,有抄手游廊,有紫檀架子,

有大理石屏风,还有鹦鹉在那儿报信——“来客人了”,这些都是林黛玉过去没有见过的,不仅黛玉不熟悉,读者大多数对这些玩意也不会多清楚多习惯,大富之家,高贵之家,熟不熟悉,光这些道具布景和名称已经把你唬住了。无怪乎孔子要搞“正名”,人是语言的动物,一堆新奇高雅的名称已经把你震慑住 了,已经让你目瞪口呆,如果不说是垂涎三尺的话。

林黛玉一进来已经感觉到这个气魄,跟家那儿不一样。林黛

玉这时是小心翼翼的,她刚来,还没有多么任性,那些很情绪化的东西她还没有。从显见衰落的林家来到至少当时还挺热闹挺红火的贾家,当时的贾家叫做“鲜花著锦,烈火烹油”——鲜花够美的了吧,还要点缀上锦缎;烈火够热的了吧,还要浇上吃用的香油花生油。所以她有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

贾母一上来对林黛玉非常宠爱,肝啊肉啊地搂着她哭。贾母

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封建社会谁地位高谁的自由度就大。请设想一下,别人岂敢那样放肆地哀哭?B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宝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

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之中没有一分钟摇摆。不像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做贾家媳妇的。

对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

途,因此从未对宝玉有过任何要求或劝诫。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与他永远厮守,两相情悦。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宝玉为前提。黛玉的爱如此澄明清澈,高贵得莫可名状,曹雪芹唯有给她设定了一段前世姻缘:离恨天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生得袅娜可爱,神瑛侍者见了,日以露水灌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女体。那草衔恩未报,遂发下一段宏愿:倘若他下世为人,我也跟他走一遭,将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仿

佛惟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世上怎么会有那么绝对的爱情。 曹雪芹为林黛玉的眼泪找到了缘由,却找不到归宿。她写:“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为谁?”全不能为自己的爱做主。她是孤身一

人投在外祖母膝下寻求依傍的,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倘若宝玉辜负了她的爱,她便贫穷得一无所有,又怎能不多嗔,不多愁,不多疑疑心的最集中表现便是伤心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因此她每每讥讽宝钗,察言观色。然而一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送来燕窝,又说了许多知心话儿之后,她便立刻视宝钗如亲姐,推心置腹地做起知己来,再不想与她争竞。她认了薛姨妈做母亲,对宝琴直呼妹妹,甚至袭人奉茶时,宝钗喝了一口才递给她,她也毫不计较地接过来喝了——如此含蓄又坦然地表白了敬爱之情。最初看到那一回时只觉得好,觉得两个女孩子亲密无间。长大后再看,才觉触目惊心——袭人手上只有一杯茶,世上也只有一个贾宝玉。袭人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抢先喝了一口,却将剩下的半杯递在黛玉手中。连袭人也觉得不妥,且知黛玉是素性好洁的,遂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竟坦然饮干,将杯放下。C

黛玉可谓是内向型女子的一个典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绝顶聪明,悟性极强。她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这类性格就是心理学家定义的内向型性格。其心理特点上往往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薇不足道的事情而动感情。表面上看,她们有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满自卑和懦怯。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

弱点。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红楼梦》中有一诗:一个是阆苑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水中花,就充分说明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注定失败,爱太多了反而是人物性格扭曲从身份的转变到地位的转移也注定了林黛玉性格的渐变,林妹妹本本身就体弱多病性格内敛于是不争,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才女形象,但作者又将其放在了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将人物性格中的秀气和懦弱精描细刻,多愁善感的人物形象与大观园女全天下的荣败形成鲜明对比。她才华横溢却饱受排挤,在一段深爱中郁郁而终,但与其他大观园中的女人结局相比却又带有一丝幸运所以林黛玉是活在画面上的,有诗相陪却不得感叹,她葬花焚诗红颜薄命才深命浅,林妹妹是多愁善感的林妹妹。 借鉴参考资料:

A《全解红楼梦》王蒙

B《西岭雪探秘红楼梦》

C《红消香断有谁怜》

篇二:林黛玉为什么多愁善感

林黛玉为什么多愁善感?

林黛玉孤高自许,精神上表现出一种傲岸不驯的气概。但她又表现得如此的多愁善感。“见花掉泪,见月伤心。“为什么呢?原因如下:一是身体柔弱,常年吃药,常有“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对人生之短暂,人世之无常,早有思考。二是早年丧母,寄人篱下,看人家颜色行事。因此,步步当心,处处留意。经常生出许多烦愁。三是“金玉之说”,对“木石前盟”,对她的爱情,产生了很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林黛玉在宝玉面前为什么经常要耍点小脾气,也理解了她的人生悲剧感。四是封建礼教的压力,使得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林妹妹在大观园诗会中,有多么出色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才女。她一直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个性比较追求自由和解放,然而,生活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她又不得不压抑自己,常常对月伤心,见花流泪。以上原因,使得林妹妹多愁善感,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悲哀。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一点,才能读懂她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闱,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香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无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发自林黛玉内心的具有浓烈生命意识的《葬花词》,凄婉动人,缠绵悱恻,如歌如诉,为我们与林妹妹进行心灵对话,打开了一面窗口。这首《葬花词》,一如林妹妹的为人,惹人爱怜!让人发出不尽的人生感叹!

篇三:林黛玉形象之我见

林黛玉形象之我见

文学院2010级6班 罗鹏 201002140622

【摘要】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甚至刘姥姥, 个个性格鲜明, 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其中林黛玉命运的悲剧美最撼人心魄。当我们一步步走进林黛玉的内心世界, 我们便能清楚地体察到她那颗滴血的心。然而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她那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多方面性格特点。

【关键词】林黛玉 人物形象 《红楼梦》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塑造的美的典型之一,她的性格特点是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等等。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个人魅力心醉神迷。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一、倾国倾城之貌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林黛玉刚进贾府, 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美貌少女的形象,“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瘦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已经极尽能事刻画了一个美丽婀娜、超凡脱俗的少女形象。黛玉初进荣国府, 凤姐见了黛玉后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她能用“标致”二字来形容黛玉,足见黛玉天生丽质、美貌非常,不愧是仙子下凡。这两处体现了林黛玉美貌非常,但最具表现力的还是宝黛初会的那一段。黛玉给宝玉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这寥寥几笔, 把一个倾国倾城的人间仙子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二、多愁善感之情

林黛玉的确美貌非常,同时她又是一个感情纤细而丰富的人,甚至于可以说是多愁善感了。宝黛初会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说宝玉见林妹妹“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这两句话正展示了黛玉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多愁,一是多病,反映在她的性格上便是多愁善感、任性执拗。这一点同样可以从很多日常小事中体现出来。在她住的潇湘馆的屋檐顶上有一窝燕子, 她这样嘱咐她的小丫环雪雁说:“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这一“放”一“倚”,可见她对这些燕子有多么关心。她如此细心,是怕那些小燕子挨饿受冻,怕它们受到伤害,更怕小燕子得不到大燕子的喂养,而像她一样成了孤儿。她担心的越多,就越能体现她内心丰富的情感。试想,一个情感麻木的人,怎么会对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倾注如此多的情感呢?黛玉的多愁善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放风筝的情节,当时风俗是,剪断风筝就能放掉晦气, 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放风筝, 只有黛玉不肯将风筝撒手而去。她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她为什么“不忍”呢? 因为她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漂泊无助, 饱尝了孤独之苦, 她又怎能忍心让风筝遭受同她一样的命运呢? 由此可以看出黛玉将自己的凄苦之情寄于风筝,即使是这些极细微的事, 都可以触动她万般的情思与无尽的遐想, 足见她感情的细腻丰富了。

三、道韫咏絮之才

林黛玉那超凡脱俗诗人般的气质也是与这丰富的情感分不开的,读过《红楼梦》的人无

不感叹她的聪慧和才华。原著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众姐妹为大观园题诗作联,黛玉本想大展其才,技压群芳,但因为不能违谕多作,积极性受挫,是就胡写一首交了上去。可是这首胡写的五言律诗, 得到的评价却是“与众不同, 非其他姐妹可比。”这首诗是这样的:“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 公车过往频。”胡编乱写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如果她沉心静气,发自内心写作,不知道又会写出什么样的佳句来呢。这位潇湘妃子不仅会做诗,还很会评诗。她对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香菱学诗, 十分迷醉于陆放翁的那两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却这样对香菱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这些话中所蕴含的那种傲气, 甚至可以说霸气是可见一斑的。堂堂一位放翁居士, 黛玉对他的诗竟用“浅近”来形容, 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倘若她心中无墨, 又怎敢如此放肆呢。因此黛玉的才气在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黛玉欣赏的是那种朴素自然、淡而天成的诗,这同样也是她自己做诗的风格。在众姐妹做菊花诗时, 她便以哀怨纤细、措辞雅丽技压群芳, 咏菊夺冠。那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中所蕴含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凄凉的悲苦,又不知赚走读者多少眼泪? 这大概也是宝玉情寄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因吧。黛玉的才气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一种独有的情韵。一提到林黛玉的诗才,她那首《葬花吟》想必为众人所熟知。《葬花吟》中的字字句句都叫我们无法不为之动情,不随她一起悲伤咏叹!黛玉用自己的心去写诗, 情态自然, 扣人心弦, 这是她的诗所独具的特色, 别人是学不来的。“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让我们百感交集, 把我们一下子就拉到了林妹妹的内心深处, 体会她那种孤苦无依的心境。我们从她的诗中感受到的是人间的阴冷与潮湿。她无法打破这一切, 于是便荷锄葬花, 发出了“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感叹, 写出了“随花飞到天尽头”的向往, 宣告了“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人生。《葬花吟》是林黛玉对当时那个社会的诘问和抗议,却又无一例外地淋漓尽致地展示着自己的过人才情。不仅如此, 黛玉对琴、棋、书、画都造诣匪浅, 她的一曲琴词, 音词清切, 声音清脆, 让宝玉、妙玉二人听得如痴如醉, 暗自垂泪, 这其中所蕴含的才气便不言而喻了。

四、极度自卑之感

林黛玉的自尊心是极强的,其实这正是其内心极度自卑的表现,她往往以极力维护其自尊来掩饰其自卑。当然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极其相关。往往他人一句不小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行为,在她眼里足以让她多了心去,从而激发起强烈的自尊心,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红楼梦》中薛姨妈让人送宫花一节,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黛玉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倘使林、贾二家没有门第差别,黛玉决不会从送花的先后顺序敏感到高低贵贱之分。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这是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地伤害着别人。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反而被下人耻笑了去,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活脱脱地写出了黛玉性格中的瑕疵。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第二十二回写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

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候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林黛玉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不过,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他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与贾府门的第差异,以及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而她正是极力维护自尊来掩盖内心深处的自卑。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

五、幽默诙谐之语

《红楼梦》在刻画林黛玉这个形象时,不仅着力描写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哀伤悲凄的性格主色调,而且也注意表现了她这个青春女性的活泼机趣、天真情态的另一面,写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因而使读者更爱这位率真无邪的少女。《红楼梦》中林黛玉有很多诙谐幽默的语言,读来让人捧腹大笑。

《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贾母命惜春作一幅大观园行乐图。后来惜春便要向大观园诗社社长李纨“告一年的假”,不参加诗社活动,以便专门去作这幅画。小说接下写道: 李纨道:“我请你们大家商议,给他多少日子的假。我给了他一个月,他嫌少,你们怎么说?”黛玉道:“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 ”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已掌不住笑 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功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好一个“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真真是匠心独运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只有颦儿才能反应如此机敏,说话如此耐人寻味了!

在同一回,当宝钗发挥其博学的才识给惜春开颜料单子时,最后加道“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问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起来。细细品味黛玉这些话,联想到黛玉当时抢话的情境,不得不让人捧腹大笑,拍案叫绝!其实黛玉聪慧幽默之处还多了去了,比如又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这种机敏,这种讽刺与戏谑,只有林黛玉才能做得如此精纯而又天衣无缝。黛玉的这种幽默诙谐与凤姐、刘姥姥等其他人是不同的,别有一番雅致。

六、结语

综上所列的只是林黛玉这一丰满人物形象的皮毛,真要一一赘述黛玉的性格特点,恐怕三言两语是难以尽数的。《红楼梦》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画廊,我们在这个画廊里见着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人物有大有小,地位有卑有劣,然而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物,每个人物都貌似与他人相似,实则各有自己的特色。而林黛玉正是这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出彩、最为与众不同的一个,多少人为她的美貌所痴迷,为她的才情所叹服,更为她得悲惨命运扼腕叹息。

参考文献:①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0

②刘永良:《天真活泼,幽默诙谐—林黛玉性格的另一面》,南都学坛,2001,1

篇四:试论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提纲:

一、多愁善感

1、《红楼梦》中的宿命论和轮回说奠定了多愁善感的基调。 2、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是多愁善感的家庭因素。

3、体弱多病的身体和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是多愁善感的

生理因素。

4、艰难曲折的爱情是多愁善感的感情因素。

二、叛逆性

1、因爱而叛逆,对封建统治阶级人生价值的叛逆和对个性

解放的追求。

2、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对权利人物不阿谀和对下层人物

不欺压。

内容摘要: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杰出的艺术典型之一,其最显

著的性格特点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和叛逆精神。这主要与她多病的体质、寄人篱下的处境和她希望渺茫的爱情有关。她同贾宝玉一样,在对待仕途科举、功名富贵等问题上充分体现出她的叛逆思想;此外,还表现在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卑劣庸俗的东西表示鄙视,对权贵不阿谀、对下人不欺压,自尊而纯真。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性格

多愁善感 叛逆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史上的最高峰。《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他们各自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征。林黛玉是曹雪芹按照现实生活中本来面目创作的最杰出的典型人物之

一。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女性人物长廊中最为耀眼的女性形象之一,林黛玉的性格复杂,她既坦率真诚又尖酸刻薄;既敏感多疑又脆弱易伤;既心高气傲又自怜自卑。本文试从其最突出的两个性格特征,多愁善感和叛逆性进行分析。

一、 多愁善感

林黛玉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她的多愁善感、凄苦忧郁。她的“多愁善感”具有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社会政治

内涵。这主要与她那多病的体质和那种天赋感染力异常的诗人气质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她寄人篱下的处境和曲折艰难的爱情有关。因此,她爱哭,爱流泪。正如蒋和森所论:“你是眼泪的化身、多愁的别名”。笔者认为,形成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红楼梦》中的“宿命论”和“轮回说”奠定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基调。小说原著,将她说成是“饥餐秘果”“渴饮灌愁水”的“绛株仙子”。“绛株”本就是血泪的意思。这绛株仙子在没有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前,曾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君畔的一株绛株草,时赤瑕神瑛侍者(贾宝玉前身)以甘露灌溉滋养,才修成女体。她入世就是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滋养之恩

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就是“自己受他甘露三惠,我并无此生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把我一生的眼泪还给他,也还得过了。”这就象是交响乐的第一个音符定下了她那悲惨命运的基调。

二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是其多愁善感性格形成的家庭因素。由于黛玉心惠,更由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变得异常敏感。初到荣国府,她留神观看一切,她似乎谨记母亲遗言:“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可多行一步路。”一天傍晚,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过,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管你是谁”,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欲要发作,

又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青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卑卑切切,呜咽起来。”别人无意的话,她认为是对她的轻辱。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在骂她的外孙女,黛玉却认为在骂她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她有太多敏感和自尊,但这一切是由于在她内心深处,有一个解不开的隐痛,因此,别人的无心之言,她却认为是影射自己,可以反复回味,黯然神伤。这就是她年幼便失去双亲,寄人篱下的悲惨命运。

三是体弱多病的身体和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是其多愁善感性格形成的心理因素。黛玉生来有“不足之症”“五内郁结着缠绵不尽之意”,没有史湘云健康的身体和那“英豪阔大宽宏量”的乐天气质。她有两弯似蹙非蹙的眉,因此,宝玉一见她就送她一个表字“频频”,说得更明白就是“病如西子似三分”,西施的美就在于她的病态,美在她心痛而皱眉的愁容。林黛玉之美多半也是由“愁”字得来的。关于她的笔名“潇湘妃子”,探春是这样解释的:“当日娥皇女英泪洒竹上成斑,故今斑竹有叫湘妃竹。如今他住在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是要变成斑竹的。”林黛玉先天弱“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早晨在潮地里站了一会儿,就觉得腿酸”;“元宵节闹了一夜,几天没有歇过来,浑身酸

疼”;“螃蟹鹿肉虽爱吃,却不敢多吃甚至不吃”缺乏了人生的一大享受;十几岁的少女竟是个“美人灯”,风一吹就受不了……作品反复地强调黛玉的体弱,自然有他的道理。“一日药吊子不离火”,一年四季多数时光是在病中度过。这样的身体素质使她对外界的反应自然比别人敏感。不见黛玉连淡雅的香水也禁不住吗?这种体质当然会影响到精神。“众人都体谅他在病中,且素日身体娇弱,禁不得一丝委屈”。“多愁”的原因虽不全是“多病”,却有一部分是由此引起来。与林黛玉处境相似的史湘云却豁达大度,这不能不说与其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有关。林黛玉多病的原因,也许是聪明太过思虑太过造成的。“他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是眼泪不干的。先是有人劝他,怕他思父母,想家乡,受了委屈,只得用语宽慰劝解。谁知一年一日竟常常如此,把这事看惯,也都不理论了。”王夫人常对宝玉说:“我想你林妹妹素日是个有心的。”宝玉最了解黛玉,知道黛玉爱多心,总怕得罪了她。这种心细的病从何而来?那是因为黛玉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太过,思虑太多,故忧虑伤身结成病。同时,黛玉还有天赋感染力的诗人气质也是她多愁善感的另一原因。作为她诗谶的《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泣如诉,抒写了她的哀愁和悲愤。“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

篇五:关于林黛玉人物性格的分析

关于林黛玉人物性格的分析

摘要:在我看来,欣赏文学不是用现在的观点去分析或判断当时那一时代的人或事,而应把自己置身于当时所在的时代,用那一时代的眼光和结合当时的背景欣赏与评价它。《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认为他是堪称经典的,他不仅是一部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政治史,更是一部爱情、亲情等集于一身的名著。在那里面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林黛玉,自我看了《红楼梦》的这本书,及他所拍的电视剧,或是一些专家对红楼梦的解析。“水中月,镜中花“中的水中月指的是林黛玉,也是我主要分析的人物。我看到林黛玉性格是一位多才多艺、多愁善感、有一些尖酸、有一些善良,对爱情专一的奇女子。以下是我结合书籍和自身的经历对她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多才多艺 多愁善感 尖酸 善良 爱情专一

一、 多才多艺

《红楼梦》中十二金钗个个有才,但无可厚非的是林黛玉的才是才华横溢的。她的诗词写得特别好,填词也是更是顺手拈来。例如,林黛玉的.三大绝唱:《葬花辞》、《秋窗风雨夕》、《桃花行》,如她在诗社诗《咏白海棠,》、《咏菊》、《柳絮》,题帕三绝 ,琴曲四章,这说的是她的才。这是葬花词中的一些句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她的艺呢,也是相当精湛的,而且从文中可知,她是《红楼梦》中唯一一个会弹琴,了解音律的人。书中第87回黛玉说道:感深秋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宝玉道:"我不信, 从没有听见你会抚琴…….怎么你有本事藏着?"然后黛玉讲了洋洋洒洒一大段。因此我说她是个才女应该不为过吧。

二、多愁善感

林黛玉除了多才,更重要的她也多愁善感,她的多愁善感发自内心,与生俱来。这也和她的读的书太多有关吧!自古有才人多有那么的一些忧郁,也许是太专注了,也许太入神了。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并非如此简单。她住在荣国府,虽有贾母的疼爱,但对于一个敏感的人来说,寄人篱下应该不会好到哪里去,那种感觉也许是任何的爱也无法填充的。再有她的多愁善感还源于她对贾宝玉的爱,来自于她母亲的死,及父亲远在他乡。从书中可得知她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再如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三、尖酸

尖酸也是黛玉的性格特征之一,开始看时,我在想这么有才,有这么多愁的人,应该能理解他人,洞悉百物,怎么会尖酸呢?可把整个文章读完,她确有其事。如比如宝玉从张道士那里得了个麒麟,宝钗一看便说史湘云有这么一个,探春赞宝钗心细,黛玉讽刺地说她对别人佩戴的东西最是留意。再比如宝玉挨打那回,宝钗回家受了薛蟠的窝囊气,哭红了眼被黛玉瞧见,便说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还有她对宝玉说的你有玉人家就有金锁来配,人家有冷香你可有暖香么。可见她确实有些尖酸,这可能是她一个人来到贾府,寄人篱下,自我保护的意识太强了。或是她太在意别人多的看法和希望得到她人对她的关注了。

四、善良

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不管怎样的人,她的内心深处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是善良的。更何况她是那么一个让人心疼的人呢!书中有写到:但怡红院的小丫头去潇湘馆送茶叶时,刚好碰上老太太那边送钱来,黛玉数也不数便抓了两把给小丫头;蘅芜苑的婆子夜里送来燕窝,他体贴到天气寒冷,又

知老婆子们夜里会赌两局,便笑着说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并让丫头给他几百钱,让老婆子打酒吃、避雨气。事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善良。

五、爱情专一

《红楼梦》中最让人纠结、郁闷、痛惜的应该就是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故事了吧!在这我看是到了一个弱女子对自己爱情的坚守,矢志不渝的忠贞。正由于爱情,所以她会多愁善感,她会偶尔的尖酸,她会时不时的小心眼。在二十九回里作者就曾经给我们作过交待:“原来那宝玉……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如今稍知些事,又看了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反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直至最后,黛玉也是念着宝玉而香消玉殒。最后她念着宝玉的名字,想说些什么,烧掉的手帕写些什么,我们更不得而知也。留给读者的是她依旧爱着宝玉。不管是前世的缘,还是今生的命,最终都已不在重要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