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地震灾害图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8:33:25 体裁作文
地震灾害图片体裁作文

篇一:防震减灾图片1

5月6日,我校组织学生进行了防震应急疏散演练。图为同学们疏散到学校后操场集中的情形。

防震疏散演练完后,李新军副校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篇二:防震减灾演练图片

防震减灾演练图片

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防震演练之紧急避震

防震演练之疏散逃生

防震演练之清点人数

防震演练之掐算时间

防震演练之校长总结

篇三:5.12地震图片

2008年5月13日,四川都江堰,消防战士全力救助伤者。

2008年5月13日,四川绵阳受到地震影响,房屋损毁严重

2008年5月13日,四川绵阳受到地震影响,当地的居民正在清理倒塌的房屋。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东部华蓥市阳和镇观城村小的一名学生在介绍因地震震垮的墙体物。

2008年5月12日,眉山在地震中损坏的房屋。据四川省乐山市地震局地震监测台测定,受5月12日汶川地震波及影响,四川省眉山市发生了里氏5.0—5.5级地震。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眉山市30182间房屋倒塌,9人死亡。目前,该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汶川地震造古城千年唐代白塔损毁。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阆中有强烈震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唐代白塔被拦腰震塌。

都江堰望源中学地震后现场

都江堰新建小学地震后现场

17点36分,都江堰市区一建筑起火冒烟,据称有一人被困在六楼

17点11分,都江堰往汶川方向的道路出现大面积山体垮塌

篇四: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与预防

电气工程学院光电1302

指导老师: 邹正盛

姓名: 李湘磊 学号: 311308000616

浅谈地震灾害与预防

.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地震对人类,对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本文主要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和类型和地震所带来的危害,同时就地震的前兆和目前在地震的预测方面的努力表达了对未来可观前景的希冀。了解地震有关知识,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是十分必要的,也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地震!

报邹正盛老师的地震灾害与预防课程,我所获良多。所遗憾的是没有更多的聆听老师的教诲。但已经学到大量地震的基础知识和地震预防的的相关知识。

就地震来说,它主要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主要有构造地震、构造地震、诱发地震等种类。它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它对地球表面及表面物体的破坏力及其强大,动辄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甚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地震所造成的社会秩序混乱、生产停滞、家庭破坏、生活困苦和人们心理的损害,往往会造成比地震直接损失更大的!

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就是对人的伤害,即对人力资源的破坏。 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不是一般地减少人口,而是大量减少正在进行社会生产劳动的劳动力。地震过后各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工人等的伤亡,对一个具体单位的工作损害尤其严重。地震造成许多家庭主要劳动力死亡,家庭的正常生活被打断,老人小孩的抚养成为一项极大的社会负担。地震使许多健康人变为残疾人,破坏了他

们的劳动力。地震危及工厂也一样危及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而地震对教育、科研、卫生事业的影响比对生产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因为这些都是人力资源的培养部门,对他们的破坏严重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重大地震,震级高达7.1级,导致两千多人遇难,众多家庭支离破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地震震惊中外,在这场人间劫难中,有69142人遇难,17551人失踪,374065人受伤,4624万人受灾,同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山河破碎,人间恸哭。这些都是鲜血淋淋的事实,无数悲惨的结局告诉我们,地震的灾害是及其的巨大的,地震的预防也是必需的,是遏制灾害产生的最有效手段。

人类对地震的预报目前来说,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克的科学难题。我国地震工作者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预报地震上,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但对于地震的准确预报,仍然是困扰全世界科学家的巨大难题。

以汶川地震为例,这是一次空前的巨大灾难,它的到来不能说是人们未知的,但震前得到的少量讯息并不能使地震被预知。这导致汶川地震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并不是科学的错误,只是力所未待。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地震灾害图片)

地震前兆是指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

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早就开始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地震前兆的记载。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现象。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一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许多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井水和泉水的小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昧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的真相。

地震的微观前兆是人的感官无法觉察的,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

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简称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专门从事地震观测的台站叫地震台或测器台。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地震仪。现代的地震仪已经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海底地震仪和深井地震仪。相当一部分地震台站现在已经不需配备专人进行观测,就能自动记录地震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电波将信号自动传送到接收中心,再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这叫做遥测地震台网,包括四川省在内,我国许多地区都已建立了现代化的遥测地震台网。我国的地震事业加快发展步伐,经过近

篇五: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

中国主要地震带及历史震中分布图

2013-04-20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图为中国主要地震带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第6期)

中国以占世界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如果这句话不是出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的韩竹君研究员之口,我会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谎言。

“不是日本吗?”我脱口而出。

“当然,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和日本一样,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他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中国人常为“我们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自豪,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这7%的国土上也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是世界上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中国人抗震意识的薄弱,是我国和日本最大的区别。

以地质学家的专业眼光来看,这却是毫不意外:地震是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的。在中国,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十分发育,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西部地震频度高,东部地震影响大

“都说中国发生地震多,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呢?”我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邓乃恭研究员提出了这个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汶川大地震以前,我国近年的大地震是哪次?”“1976年唐山大地震,7.8级。”我仔细想了想才回答。

“不对,其实在2001年就有一场8.1级的地震——东昆仑地震。因为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青藏高原,所以并不被大众所知了,中国西部的很多地震都是这样。”邓乃恭的手指在《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上自北向南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划过:“这是南北地震带,它把我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地震‘偏爱’西部,往往西部发生5、6场地震,东部才发生1场地震。原因就是我国的‘邻居’印度板块太‘热情’,不断北移,把西部地区挤得太厉害了。” (刘晶晶/文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华北地震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地震区,它对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等10个省和直辖市都有影响。这一地区又是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就像是中国的心脏,心脏一旦遭到大震,全身都会倍受打击。

《清史稿》中记载了(康熙)十八年北京附近发生的一次强震。

北京附近发生过如此可怕的大地震,北京还安全吗?

“北京的问题不大。”一位地震专家讲述了他的理由:“每一次地震,都是地球释放内部能量的过程。能量释放后,就又进入能量积蓄阶段,直到发生新的地震。”

“积蓄能量的阶段大概要多久呢?”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5级以下的地震,积蓄的时间短,大概在300年左右。8级地震需要的能量,就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大概是10万年以上吧。”

邓乃恭的理由和这位专家不同,他说:“北京位于地震带上,还三面环绕着小震群,看上去很危险,但实际上,这些小震群都是能量释放口,在能量还没有积蓄到可以发生大地震时,就以小地震的形式释放出去了。就像一个水库,如果在蓄水的过程中隔三差五放放水,就很难蓄满了。”

韩竹君对北京地震风险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和北京有关的几条断裂带,如八宝山断裂、黄庄-高丽营断裂南段、顺义-良乡断裂南段,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活动性都很弱或基本不活动,这些断裂引发大地震的可能性并不大。他最后还强调了一点:“地震最可怕的是它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这两方面工作到位,就算遭遇大地震也不会造成惨痛的后果。”(刘晶晶/文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图1由三个方面的主体信息组成。首先,以1998年版《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的《中国地震带分布图》为蓝本。其次,给出了《中国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分类图》,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徐伟、王静爱、史培军、周俊华)。在研究中,上述学者参照国际惯例,把以城市为中心、3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发生的地震定义为城市近源地震。另外,据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邓起东等发表的《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一文中,迄今为止,有记载以来的8级巨大地震发生地。(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