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茂名化州年例歌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9:17:37 体裁作文
茂名化州年例歌舞体裁作文

篇一:茂名年例探秘

茂名年例探秘

在茂名的电白、高州、化州、茂南及近邻吴川等地,至今仍沿袭着一种民间特有的传统习俗——“年例”。在本地人心中,年例比春节更隆重,甚至“年例大过年”。外出打工的人即使春节不回来,到了年例也会纷纷赶回家。但多数人往往对“年例”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翻看本土作家颜景友所著的《冼太传奇》时,我们发现有关于“年例”的内容。这让我们对年例的来源有了进一步了解。

“年例”的源头在哪里

《嘉庆茂名县志·卷十七·风俗》有对“年例”的记载:“自是至二三月,里祠设醮,遂奉神沿门逐鬼,谓之做年例……”而《冼太传奇》中提到,“年例”与冼太夫人在公元592年提出的“以消费促生产”的治理观念有关,这样,“年例”

的起源时间远比我们所查到的地方志记载的时间要早。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颜景友先生,希望找到“年例”起源于冼太夫人的证据。

据颜先生介绍,他这么写是有三大证据的。

证据一:年例起源与当时物质极为丰富有关。据《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八卷记载,开皇十三年,“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随文帝下旨“宁积于人,无藏府库。”岭南地区在冼太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的治理,几十年无大战争,生产得到极大发展,物产过剩,难以消费,这会让百姓生产情绪不振,为正确引导民众情绪,避免出现懒散寻乐的现象,冼太夫人慎重考虑后,决定“增加百姓的欢乐节日,使他们扩大消费”,把年宵分开轮办,让百姓互相请宴,并把起始时间定在每年年初四。这种习惯延续下来,形成了“年例”。

证据二:冼太夫人时期高凉郡辖地与如今有年例习俗的地区相吻合。据1986年《广东地名探源》记载,今茂名市的茂南区、高州、电白、化州等地,是冼太夫人活动的主要区域。这样,“年例”习俗在这一带出现,就不只是一个巧合。例如信宜自镇隆往上(当时称“怀德”)属永熙郡管辖,那里就无年例。冼太夫人的后裔在今茂南、高州、电白一带都有居住遗迹,这一带都保留着“年例”风俗。

证据三:庆祝年例的风俗与冼太夫人时期为促消费形成的活动仪式一脉相承。例如,现在的“摆醮”传承了以前的“鉴照”(原意是对照、对比)仪式。当时的“鉴照”仪式是各家各户把自家生产的产品,如煮好的阉鸡摆在一起,让冼太夫人亲自巡门评比出谁家养的鸡更大等,予以嘉奖,使百姓今后互相竞争,既刺激消费,也刺激生产。如今的“摆醮”正是抬着冼太夫人的神像进行巡门鉴照的,可见其中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人说:“中国的女神有两位:一位是妈祖,另一位是冼太夫人。”至今保留下来的高凉山冼太庙仍有“诚敬夫人人诚敬,高凉郡主主高凉”的对联,表达

了人们对冼太夫人的尊敬。南北朝时期,社会较为动荡,俚族长期遭受战争之苦。胸怀大志的冼太夫人看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她协助官府平治鉴江流域、雷州半岛,出兵平定海南之乱,促使海南回归朝廷;随朝统一后,冼夫人积极率众响应,为维护地方安定繁荣、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生活上,冼太夫人爱民甚于子,问病散药、开设学堂、促进生产、与民同乐。冼太夫人的功德让她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威望,人们积极响应她的号召,拉动消费,促进生产,并把这一习俗代代相传,保留至今。人们对冼太夫人的爱戴,也使“拜冼太”成为“年例”仪式之一。

细数各式年例风俗

年例前一晚就抬神出来沿社内所有道路巡游,所经民宅鞭炮齐鸣,以示敬意。第二天是正式的游神祭祀。早上,各家各户先杀鸡拜土地公,然后在中午或下午到土地庙外或较为空旷的地方摆醮。摆完醮后,各自回去准备酒席招待亲友。“年例无界线”,邻近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都是上宾,没有熟络疏远之分。年例也不确定入席时间,坐满一桌吃一桌。夜里再游神,在十二点前到偏僻的地方烧花船之类表示送走不好的,保平安幸福,万事顺利。

近几年,随着外出工作者越来越多,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例气氛消淡了许多,人们已经逐渐由“睇年例”变为“吃年例”,淡忘了年例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年例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对我们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意蕴深长的年例

从经济上说,年例推动了当地的消费,这与当前经济形势下国家“以拉动内需作为经济增长点”的政策不谋而合。年例期间,做年例宴席、送年例礼品、燃

放烟花等都使相关行业消费比例提高,带来了市场繁荣。从社交方面说,相互走年例,不仅维持了亲朋好友们的联络,还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从文化上看,摆醮等仪式维系了信仰的连续,承载着冼太文化,反映了当时先进的治理观念,发人深省;同时,各种民俗艺术表演令民间艺术得以延续。

在现代社会,利用年例习俗,可鼓动消费,促进再生产,也可以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引导百姓延续年例中健康的消费方式,促进生产的发展,例如利用年例榜,除了公布年例集资情况,还可以公布先进事迹,督促后进。如此,年例将更有意义。

篇二:化州年例

化州年例

粤西家乡传统文化—年例

年例是广东粤西地区茂名和湛江两市所特有的风俗。尤其在茂名化州,年例更是热闹。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例,一个地方(有的为一个村子,有的为一个管理区,有的为一个镇)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据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经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类似于元宵节,但又与元宵节不同。不同的是,每个地方做年例的时间不同,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地区是把年例定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那一天。从正月初二开始,各个地方就陆续的开展了年例活动。年例实际上是扩大了的春节、元宵节、庙会,同时,它也包括

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下面还是看看我们村是怎么

过年例的吧!

年例当日早上扛神到每条自然村中心点集中拜神

后生仔抢着扛神,为了祈祷来年行好运…

呵呵!我也来扛下,祈求来年发大财。嘻嘻。。。

终于到了中心点集中拜神了,等做完贺寿大戏后一起闹元宵吧

这是化州杨梅米东村年例——游神中心点

篇三:茂名年例

茂名年例

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汉族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有一个比春节还要重要的节日,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在这一天村子就是吃货们的天堂,其热闹程度从交通状况就可见一斑——专门交警到场指挥,下午5、6点高峰交通近乎瘫痪。

年例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盛会,倾注着汉族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浓厚的生活气息,也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茂名(电白、化州、高州、信宜)年例的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年例是粤西地区特别是茂名地区、吴川地区民间特有的节庆习俗。其中有些地方年例比春节还热闹,茂名就有年例“浓”(热闹)过年的说法。年例搞庆祝和宴客活动叫“做年例”,过去做年例多数是白天游神舞狮,晚上演大戏或做木偶戏或放电影、烧炮仗、放烟花,邀请亲友聚餐饮酒,欢庆节日。更是商家一年销量的头炮!

《茂名市志》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汉族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

内的综合节日。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茂名市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期的。

当大城市居民日益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无味的时候,茂名地区家乡的民间传统风俗依然可以保存得很好,茂名家乡的传统文化没有在今天的一切都全球化的大潮中消失殆尽。反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文化环境的不断改变,茂名年例的节日内容和节日功能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茂名年例文体活动的繁荣,是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心理需求这一层次的迫切需要。

茂名地区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它以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传统习俗,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茂名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海,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融入这具有文化内涵的年例,将其加以开发、发展以此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将为粤西旅游业添砖加瓦,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在茂名年例期间,主人与在其他地方生活的有着共同血液的亲戚和在外工作、生活的朋友共聚一堂。或许,一年当中就只有年例这一天才能见到许多好久不见的朋友,在这一天,和好友们说着当年,说

着以后,联络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茂名年例作为茂名地区一项自古沿袭的重大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表现的更多的应是优良的传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对整个地区的人们的精神文化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庆活动外,茂名的“食年例”(请亲友吃年例宴)更是远近闻名。

茂名人做年例,一村做年例,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不得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称“吃年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当作:“四旧”,一度中断,但年例“吃”的内容还是保留下来。

年例宴请是茂名年例的重头戏,爱讲面子、重情义的茂名人特别注重年例宴席的“表现”,他们舍得全年挣钱年例花,手头拮据的也要摆一、两台宴请亲友,那些工头老板、阔绰人家花几万甚至十数万元摆十数、几十台,宴请一、两百人,全席山珍海味是常有的事。 做年例为的是吸引更多的亲友前来赶热闹,哪一家吃年例的人来得越多,门口泊的汽车越多越靓,就越有面子。

吃年例只需传个话,不用发请贴的,客人也不用封礼,有的有钱人家还给吃年例的亲友派“红包”呢。有吃、有睇、有钱派,去做年例何乐而不为呢?

因而很多人逢例必到,不请自来,还呼朋引伴凑数去给主人凑热闹。主人花钱赚足人气只要人多热闹就觉得体面,根本不在乎你来的是谁,认不认识,因而有不少人闹出了“吃完年例还不知谁请”的笑

话。

茂名人热情好客、出手大方,喜庆宴席之丰盛闻名粤西,年例酒席亦无二至,每席都有一、二十道菜式,除传统的炸子鸡、鱼丸、腰卷、八宝饭、五香扣肉等菜式外,腰果、名贵菇类、白果糖、大虾、水鱼、海参、带子、白鲳、鲍鱼、鱼翅汤也是年例常见之菜式,有的还有清蒸大龙虾、原盅雪蛤,几百元一瓶的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和轩尼诗、XO等洋酒,更有甚者还有每人一盅冬虫草原盅炖品呢! 每台酒席一、两千元是常有的事,茂名年例宴席之高档、丰盛令人瞪目结舌,粤西无两。

茂名个别大户人家年例时还请来大宾馆的厨师和全套餐具,在自己的家里摆自助餐做年例宴请亲朋呢,一应俱全的中餐美食(其中还有鱼翅汤呢)、西餐糕点随来随吃,“任吃唔嬲”,把年例宴又提高到一个新档次。

篇四:高州年例的摆醮、宴客和文娱活动

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年例,年年有例之意,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传统独有的乡村盛会,起源于清朝,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当地人收俚文化影响,每年初春至春耕前的春闲期间,各村分别挑一个固定的日子,开展舞醒狮、点灯笼、燃社火、有神庙、插彩旗、送瘟神、烧纸船等活动,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和国泰民安。

摆醮:

年例这天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游神摆醮。摆醮,也有的称为“摆钟”或“摆忠”,是敬神的一种仪式,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三牲”拜神,都把家里最肥最好的大阉鸡煮熟供神享用。所有鸡,头向着神来的方向,预示着对神的莫大敬重,同时主人家也希望神灵可以赐福于自己,可以被神光所普照,来年走大运。

宴客:

鸡嘴巴上的百花预示着主人家希望可以“生个儿子”。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热闹非凡。摆醮结束后,主任把三牲拿回家拜祭祖先,在经过一番加工成为美味佳肴招待客人。“宴客”也是年例的重头戏之一,有钱人家辉做很多很丰富的菜式,普通人家也精心准备,这一天谁家都绝不马虎。广东人无鸡不成宴,除了鸡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菜,看着都让人流口水。正是因为人们都重视年例,在粤西有年例过大年的说法,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是年例一定要回家和亲戚朋友团聚。这天,同学、同事、亲戚、朋友都(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茂名化州年例歌舞)会不请自来。“吃年例”,俨然一场盛大的聚会,年例也被一些人称为“免费大吃会”,也有人称为“姐妹节”,因为这天是团聚的日子,是开心难忘的日子。

文娱活动:

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诗: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写的是一种春季社日活动的热闹场景,而粤西的年例也颇有这样一番风味。

年例这天的文娱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粤剧(又被称为大戏)鬼仔戏、歌舞登上舞台。鬼仔戏在粤西地区尤为出名,南朝元嘉三年(426年)这种鬼仔戏从中州传到化州,元朝传到茂名信宜等地,其在茂名地区已经流行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流传多年的民间文化,曾在年例期间风靡一时,为老百姓带来无尽的欢乐,自从有了电影,如今又有了歌舞团表演,这种民间艺术正面临着观众流失而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鬼仔戏也属于粤西的特色民间艺术,虽然已经被申请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发展还是需要相关人士的重视。现在有了电影,有了歌舞表演,几乎没有人在看鬼仔戏了。

近几年,为年例助兴,村里请来了歌舞团表演。无论是哪种文娱活动,都是为了让年例变得

更加热闹,一年一度的年例,人们希望不好的全走开,美好的请过来,年例是人们对来年的美好寄托,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日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而存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粤西“年例”已称为传承岭南文化的一方热土、中国农村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thread-11617-1-1.html )

篇五:茂名年例文化

茂名年例文化

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 ——年例。

年例,也可以叫年宵,但是和年宵又不同。茂名电白县、化州、高州、茂南、茂港及邻近的湛江吴川、阳春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甚至福建莆田的一些地方也有这种风俗习惯。各地举办地年例的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其余一些?翻秋?年例 (在秋收后的一个月举行,大都是在农历三月至十一月)则每个月都有,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的。农村年例大多以土地庙为中心,周围几个村子一起举行。有些地方一年中还会举办两次年例。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 、庙会 、 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据了解,明、清朝时?年例?已记入当地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 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 享受。

年例一般都是在农村举行,在年例这天,外出的人大都会返回原

来的村子做年例,年例一般会维持三天,第一天叫?起年例 ?,第二天叫?正年例 ?,最后一天叫?年例尾 ?。

起年例

在年例开始前,各家各户就已经准备了鸡肉,猪肉,鱼做成一副?三牲?供菩萨享用,叫做?摆醮?。它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 头戏。所谓摆醮,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俗 称?三牲?,为摆醮的主供品,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摆醮活动多安排在夜间进行,这是延续下来的习惯,一般是在正月年例的夜晚,各家各 户都居中在一处一起拜神,后是大放鞭炮。

正年例

正年例的早上,菩萨出游巡门,十分热闹。如果村子很大,菩萨就要从早都晚不停地巡门,求能完成任务,这一天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节目,如木偶戏,舞狮,看大戏,放烟花等等。这一天主人还会邀请诸多朋好友,开怀畅饮,热闹非凡。

吃完年例后就有余兴节目?睇年例?又称睇大戏。传统上,年例最大的目的就是敬神,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以讨得神的欢喜,以祈 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现在

做年例,多数是为庆祝生活水平的提高,祝福好日子长久,显示城乡的喜庆与社会的和谐。近年的?年例?期间,广东、广西有 近百个粤剧团活跃于粤西地区各村庄演出。此外,当地独特的文艺表演形式--化州的?跳花棚?,高州的木偶戏等都齐齐出动,轮流在各镇表演;一些艺术界的大 腕明星也会到这个地方助兴。在粤西地区,传统粤剧依然是农民最喜爱的一种文艺节目,特别是每年年例,有时一个村就有二三台大戏一起做,农民看大戏比城里人 看流行歌星演唱会还要热闹。村民做?年例?,除保留一部分传统节目外,粤剧是必不可少的节目。每到年例期,每村每镇都搭起戏台,张灯结彩,各类粤剧团活跃 于各乡镇演出。有些乡镇的年例还请来省级一流的剧团演出,甚至一些?大佬倌?也被特邀前来助兴。台上鼓乐喧天,演员唱得声情并茂,台下的观众听得如痴如 醉,流连忘返。

追溯?年例?的历史,它实际上是扩大了的元宵节 、庙会 、 粤西茂名等地方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综合起来的节日。据了解,明、清朝时?年例?已记入当地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都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 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恢复,目前茂名及其所辖市县(区)乡村,大都盛行做?年例?,而且相当隆重热闹。在粤西茂名有这样的说法,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 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一定会赶回来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著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 享受。

除了粤剧还有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是茂名地区特别是广大

农村地区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新编的《茂名市志》? 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戏曲?这节如此记载:?茂名地区的木偶戏,按木偶形体和操作技术的不同,分杖头木偶戏、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俗称? 鬼仔戏?,南朝元嘉三年(426年),杖头木偶从中州传入化州。元朝,传到茂名、信宜、电白等地。?由此可见,木偶戏在茂名地区已流传了一千多年。

年例尾

到了第三天?年例尾?的早上,火烧纸船,菩萨回庙,年例也就此结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程度加深,尤其是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经商者越来越多,他们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家乡传统 的?年例?逐渐有所忽视,年例气氛已是消淡了许多,其它的各种庆祝活动也正在减少,近几年,已经难得再见舞龙、做大戏、木偶戏等庆祝活动了。这些珍贵的民 间文化遗传正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据问卷数据显示,电白县莲头村外出募工者留在家乡过?年例?的为该募工总人数的23.7%,在高州市谢鸡镇木坑村该人数也 不足三成,为27%。当然,这当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工作逼迫,过完春节后即匆匆离乡,但是,从我们对尚在村中的青年的采访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年例?已不 太重视,据他们反映,在他们的同辈中,许多人都认为?年例?可有可无。

有人把年例解释成年年有例。年例已成了茂名人每年必过的节目,好 同过年一般,甚至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演变,年利已在高州和化州这两块土地上生了根。人们每年回到乡村过年例,并不仅仅是为了拜神,等迷信 活动。更主要的是年例已成了他们心中的一种寄托,是年例加强了他们的乡土情结。每年年例人们都会如过年般重聚在一起庆祝,还宴请朋友分享这块喜庆。因此年 例也成为联系亲情、友情的一条纽带。

年例乃是粤西岭南这一带独特的节日,它不比春节、中秋等全国性的节日范围之广,但它们又有相似之 处,都是传统的习俗。就像傣族的泼水节,年例是当地独有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至于庆祝的形式,也表现出了乡村人的淳朴、厚道、热情、乐观的 精神状态。许多办年例的人认为办好了年例就能够保证今后的一年风调雨顺,虽然不科学,但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知支撑了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年例的独特性 也增强了当地人的一种乡土优越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节日,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年例的主办中心一般都是在庙宇或者家庭,而高州和化州的庙宇大都是冼太庙 ,即纪念冼太夫人 的 庙。年例也就和冼太夫人有一定的关联。史料中显示年例活动是由冼氏家族而兴起,长期演化后成为今天的年例。冼太夫人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她为维 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