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描写岳阳楼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9:22:39 体裁作文
描写岳阳楼的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岳阳楼游记

岳阳楼游记

我们来到了岳阳楼,那里风和日丽,景色迷人。我们在清澈的小溪旁照了很多漂亮的照片。还看到了宋朝、明朝和清朝不同风格的小岳阳楼。

我们来到了真正的大岳阳楼,岳阳楼总共有三层,它建在洞庭湖边。它是用木头建造的,而且没有用一棵铁钉,我觉得很神奇。岳阳楼里面放着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

我站在岳阳楼上看着天水一色的洞庭湖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一首诗: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

深圳荔园小学一年级:小小涵涵

篇二:岳阳楼

岳阳楼 (2014-03-29 09:38:37)

转载

转载 ▼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

原文地址:岳阳楼作者:

岳阳楼

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Yueyang Tower)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格言,更使岳阳楼名闻天下。该楼高19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楼顶承托在玲珑剔透的如意斗拱上,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景区

作品:《岳阳楼记》

作者北宋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

本文写于1046年,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1047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因为二人同是被贬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岳阳楼唐代模型

岳阳楼宋代模型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篇三: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宋朝人,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一、生字认读

谪(zhé)守 朝晖(huī)夕阴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霪(yín)雨 心旷神怡(yí) 皓(hào)月 宠辱偕(xié)忘

潜行(q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潇(xiāo)湘 属 ( zhǔ 同“嘱”)

二、重点解词(看课后注释)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 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三、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译: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4、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5、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6、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 批评指责。(去,离开)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7、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宠,荣耀;偕,一起)

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

10、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4、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译: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问题探究:

1、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4、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6、“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8、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9、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10、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4、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文章 文体和内容 层次结构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作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六、理解背诵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答:静影沉璧。

(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5)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5)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6)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7)分别写出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以物喜”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以己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18)“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19)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七、思考题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第五段作者发了什么议论?为什么在文章末段发这样的议论?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八、写出《岳阳楼记》中的成语:百废具兴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春和景明 九、通假字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十、字词活用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形容词作状语,这里是“在??之前”。 【后天下之乐而乐】“后”,形容词作状语,这里是“在??之后”。 十一、多义词辨析

【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未几,夫齁声起:丈夫,女子的配偶 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若夫淫雨霏霏: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感叹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

【极】 北通巫峡,南极瀟湘:尽,引申为直通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到

【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开】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放晴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开设、设置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打开

十二、古今异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 今:品尝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没有 今:微小 增其旧制 古:规律 今: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 古:详尽 今:准备 至若春和景明 古:日光 今:景物

十三、称名的代用:文中人或物的名称往往用与之相关的名称相代替,必须了解所代的是什么。 如:“谪守巴陵郡。”用汉称(巴陵郡)代 宋称(岳州)。 “迁客骚人。”用诗中之“骚”代 诗。

“樯倾楫摧。”用船中之“樯”和“楫” 代 船。 “锦鳞游泳。”用鱼身之“ 鳞”代 鱼。

篇四:26.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疏通文句,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

2 熟读、背诵课文

3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 朗读与背诵相结合。

2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2 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多媒体展示)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二、自研自探(课件展示)

1 、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

2、 自读课文,积累字词

3 、注意句子内的朗读停顿

4 、重点句子翻译

5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三、互助释疑(小组进行讨论)

四、成果展示(课件展示)

展示一 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向宋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许多文人学士(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后,岳阳楼声名益著,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成为游览胜地。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知道他心里有些愤懑,担心他惹出大祸,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文记之”,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范仲淹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子京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而当时范仲淹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展示二

(一)正音

谪守(zhé) 朝晖(huī) 骚人(sāo) 属予作文(同“嘱”zhǔ) 樯倾楫摧(qiāng jí) 忧谗畏讥(chán) 霪雨霏霏(yín 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积累重点字词意思;

通假字:

1、具,同“俱”,全,都 百废具兴

2、属,同“嘱”,嘱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今异义:

1、制:古义:规模 增其旧制 今义:制度

2、备:古义: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今义:准备

3、景:古义: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今义:景物

4、尝:古义:曾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今义:品尝

5、微:古义: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今义:微小

6、作文:古义:做文章(动词) 今义:文章(名词)

一词多义:

1、国:国防(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家(国恒亡);国都(则有去国怀乡)

2、和:和乐 (政通人和);和煦 (至若春和景明)

3、极:到达(南极潇湘);极点(感极而悲者矣)

4、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或: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6、居:处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住(面山而居);停了(居十日)

7、通:通过(初极狭,才通人);顺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8、旷:开朗(则有心旷神怡);宽广(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9、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不以物喜);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描写岳阳楼的作文

);用来(所以动心忍性)

10、其:代词:他,他们(其必曰);语气词(其喜洋洋者矣)‘代词:他的(必先苦其心志)

展示三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吾/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登/斯楼也。

7.予/观/夫巴陵胜状。

展示四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滕子京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

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

来记述这件事。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

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

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失(晴空万里),有时皎洁的

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日光闪着金色,

有时湖面波澜不兴,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白璧。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或:不因为外物的好和自己的得就喜,也不因为

外物的坏和自己的失就悲。)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

身处偏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就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

10、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志同道合呢?

展示五:

作者将叙事、写景、论理融为一炉,交相辉映。具体说来,是先叙事(简明扼要),后写景(变幻莫测),进而由景入情,由情入理(生发议论)警策世人,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6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五、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巩固反馈

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课文

一、导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自研自探(课件展示)

1、阅读第一段思考:

(1)作者是如何赞扬滕子京的政绩的?(用原文回答)

(2)滕子京在“谪守“之时还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

2、阅读第二段思考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

(1)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2)“衔”和“吞”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3)“前人之述备矣”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阅读第三段思考: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2)、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阅读第四段思考:

(1)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2)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3)文中是如何描绘鱼鸟自由闲适情态的?可联想到《满井游记.中的哪一句话?

(4)文中动静结合,是如何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

(5)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5、阅读第五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3)“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第五段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三、互助释疑(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四、成果展示(课件展示)

展示一: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说明他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在奋发有为地处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其胸襟与迁客不同。

展示二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衔”和“吞”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衔”字 “吞”字,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与山、江的关系,采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表现了洞庭湖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3)照应前文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交代了不再赘述的原因 展示三

篇五: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一、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全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情全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的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岳阳楼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巴陵郡的好景色,在洞庭湖。连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壮观雄伟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很详

尽了。虽然如此,从里向北直通巫峡,向南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会聚于此,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悲啼。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的情怀,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

至于说到春风和煦日光明媚之时,湖面平静,没有波澜,天光与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歇息,美丽的鱼在畅游;岸上的芷草,小洲上的兰花,茂盛翠绿。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水面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里的玉璧,唱渔歌的人互相附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耀屈辱全都忘记,在清风的吹拂中,端起酒杯喝酒,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就要为百姓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就要为君主忧虑。是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三、重点字

二、理解性默写

1、赞美滕子京的政绩的句子是什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那句话?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前人之述备矣”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属予作文以记之

5、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6、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9、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浮光跃金 1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静影沉璧 13、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悲“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喜“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4、《岳阳楼记》中,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15、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在句子“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古人能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具体表现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