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光绪官窑龙纹盘价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25:11 小学作文
光绪官窑龙纹盘价格小学作文

篇一:青花龙纹盘

青花龙纹盘

央视国际 2003年12月02日 10:23

藏品名称:青花龙纹盘

收藏者:张颖

收藏经过:我的祖辈是做官之人,喜好风雅,爱好收藏,这个爱好也传给了我这个

后代。这个青花盘是祖上传下来的,也是我的藏品中最喜爱的一个。

藏品特征:这只青花瓷盘直径29厘米,图案纹饰为缠枝莲花纹,花纹勾边不留白。盘中装饰有一条穿花五爪龙,盘的边沿环绕着两条头尾相追的穿花五爪龙,在盘子背面的边沿上,也围绕着两条头尾相追的穿花五爪龙。盘底正中有“正德年制”的四字行书

款识。底足宽厚而短,胎体较粗。

相关背景资料:正德时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也是明青花瓷器由顶峰向下坡转折的时期。由于正德皇帝的昏庸,导致内忧外患,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进口的苏麻离青钴料此时已用完,于是青花料开始大量使用国产料,如平等青、石子青等,后期开始使用“回青”。正德青花颜色较为清淡,比不上苏青的浓郁艳丽。使用平等青的青花胎薄釉白,比较亮丽。使用石子青的青花胎厚较松,蓝色的线条有点晕散。正德瓷器的绘画手法非常精练,细描匀染,图案生动精致。在瓷器的纹饰上,穿花龙纹的使用,在正德时期非常盛行。所绘龙纹具有凶猛矫健的气势。纹饰为缠枝莲花纹,花纹勾边不留白,龙在缠枝花中穿行,布局较满。这种画法成为正德时期一种独特的纹饰风格。2000年克

里斯蒂拍卖行拍出的这件正德青花穿花龙纹瓷盘,直径21厘米,造型生动,鲜明的体

现了正德时期的这种造型特征。

鉴定专家: 李知宴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古陶

瓷学会副会长

鉴定评述:这件东西是正德时候的,这个历史

时期就是明朝由比较平稳、比较兴盛的时期走向衰

落的一个开始,所以你看这件瓷器,它第一是件头

比较大,跟成化、弘治的瓷器不一样,它具有自己

的时代特点。就是它的原料的加工方面没有成化、

弘治那么精密。所以它的胎体的颜色比较粗放一些,颗粒比较粗,颜色没有那么白净。釉也比较厚,釉是白中发青,正德的青花由于需求量很大。文献记载,它有一年就要求景德镇给它烧30万件瓷器,所以它要求量很大,因此它原料就多元化,它最好的原料是用浙江的平等青,画的青翠明艳,光洁度非常好,这是比较少的一种正德瓷器。那么最大量的,新开发出的就是瑞州府上高悬的石子青。这件瓷器就是石子青的产品,石子青的最大特点就是晕青,有点晕散,画的花纹非常好,但线条不够清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成材量很大,但配方不够准确。我们来看瓷器的口沿边上有些釉有剥落的现象,有些有气泡,这个呢研究瓷器的人叫“虫吃釉”,而虫吃釉的现象是明朝晚期比较普遍,所以它是一个转折时期最典型的作品。那么这个评价三

十五万元人民币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如果进入国际市场那可能就更高一些。

篇二:1各朝代龙纹与各朝瓷器归类

各代龙爪图细节比较-----------学习帖

1.元龙爪似鹤脚

2.a.明龙爪似轮,b.一、二趾如蟹鉗朝里勾。c.脚趾较元短。d.有圆圆的脚掌。

3.a.清龙爪前4后1,与轮有异。b.一、二趾勾的角度接近直角。c.脚趾趋于短胖。d.基本无脚掌。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元明清三代,龙纹成为帝王权威的象征,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龙纹瓷器也是当下引人注目的收藏门类,在拍卖市场上比花卉纹、山水纹和人物纹瓷器贵数倍以上。细细探究元明清三代瓷器龙纹的演变,不仅能读出国力盛衰和社会审美,甚至能读出皇帝的性格和喜好。

总体而言,三代龙纹的外观可概括为元秀、明狞、清庄(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光绪官窑龙纹盘价格)。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纵观历史,瓷器上的龙纹,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各时代的不同特征,而体现出不同的神态。每当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之时,龙便呈现出威武雄壮之态;每当国力衰落之际,龙便软弱无力,徒具其表。

从明代开始,绘有龙纹的瓷器一直是被宫廷奉为最高等级的上品。明代洪武年间最有代表性的龙纹瓷器是江苏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洪武白釉红彩龙纹盘。其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头小,颈细,身细长,鳞状龙纹,周围衬托以火焰纹,如意头状朵云;龙爪由元代的三、四趾变为五趾。

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一改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变得形体粗壮,威武凶猛。龙首比元代大,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似猪嘴,张口的伸舌,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发曲而向上冲,有怒发冲冠之势,显得很有神威。这时的龙纹,周围衬托以海涛、缠枝花、火焰、朵云等等。明朝初期的龙相威武端庄,头部变大,身躯及四肢较为粗壮,龙须毛发浓密,是一种昂然向上的神态,彰显了开国之际蓬勃气象与豪阔的社会氛围。这时期的龙爪最有特色,呈三角形,略微内弯,犹如鹰爪雄健有力,显得锋利刚劲。

明代中期,即成化、弘治、正德时期多为游龙,张牙舞爪的猛龙少见,常见一种闭嘴龙:闭嘴的龙首呈扁长方形,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状,鼻端和眼眉有对称毛上竖着,头毛束成疏发或成蓬状,也向上冲,几乎和龙头垂直成90度,下唇须三条一束向前上冲,两眼并列,圆睁平视。龙爪五趾紧靠成风车状。这一时期的龙纹,已失去叱咤风云的雄姿,而表现出一

副性情温顺的神态,变得温驯且无野性,像豢养的宠物,腹部细长成条状,身体僵硬,轮形脚爪软弱无力,龙眼目光呆滞,有如戴上眼镜一般,龙发稀疏地向上纷飞。

明代晚期的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游龙纹形式多样,有相对而舞的,有正面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的,有回首而望的,有龙凤对舞的;有的行于花间,有的舞于彩云,有的游于海涛之中。但此时的龙纹已大不如前期,画工简单草率,有的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有的显得瘦弱,似乎失去了冲天入地、驾云行海的神威。

清代瓷器上的龙纹不仅样式丰富,而且彩类繁多。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 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康熙朝有一种特别的龙纹,龙头长眉长须,形同老翁,被称作“老人龙”。这种老态龙钟的形象传说与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历史有关系。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毫无威严之感。

景德镇的瓷匠画师在长期画龙实践中,还总结出不少画龙的口诀。其中有“龙开口,须发齿目精神有”;“头颈细,身肥尾随意”;“神龙见首不见尾,大鳞宝珠衬神威”;“掌似虎,爪似鹰,腿伸一字脚有劲”。于是在瓷盘、瓷板、瓷瓶、瓷缸上,各式各样的龙搏浪跃涛,蹴云掠花。

>>>链接

如何鉴定元明清三代的龙纹

元、明、清三代瓷器上龙纹,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上。

发:元代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明代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状如火炬,清代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睫毛:元代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代洪武至正德的眼睑上方常常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处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代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

须:元代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代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直而不弯;清代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须尖多数带翻卷。

爪:元代以3趾、4趾居多

;明代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清代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此外,龙身装饰在三朝多有变化。元代龙身喜饰鳞片纹,明代龙身饰网格纹、锯齿纹较多,清代鱼鳞纹常见,鱼鳞多半带有染点。元代龙纹构图突出双龙追逐或遨游云间的艺术效果,是双龙者均为一龙昂首前瞻,一龙回首后望,前后呼应;明清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的头部一高一低上下应和,特别是清龙,身体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

元、明、清龙纹变化及青花瓶接口资料供藏家参考

篇三:故宫藏元明青花龙纹瓷器

故宫藏元明青花龙纹瓷器

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青花海水白龙纹八方梅瓶,高46.1cm,口径6.2cm,足径13.4cm。

梅瓶胎骨厚重,小口平沿,颈细短。瓶身修长,有八棱。肩饰斜格锦纹,锦纹下一周大如意云头纹,内绘凤或麒麟穿牡丹图样,瓶身中部一周绘4条白龙,衬以青花海水和火焰纹,近足处饰一周如意云头纹,内绘牡丹花叶。

佛经中说曼荼罗始转于东方,末至西北,总为八方,意即佛法遍及周围各地。元朝廷崇道信佛,此器八方,又以龙纹等为饰,寓意皇帝威加天下。

此器是元代瓷器中的大型酒器,胎骨细腻洁白,釉质滋润透亮,青花色泽浓艳。元代的青花瓷器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器肩与近足处硕大的青花云头纹借鉴了元代丝织品披肩的图案,龙纹的出现显著增多也是这一时期瓷器装饰艺术的特点。

撰稿人:徐巍

2009年12月

关键词:

梅瓶 青花 麒麟 曼荼罗 龙纹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元,高28cm,口径22.3cm,足径18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内外施青白色釉。外壁饰青花纹样,自上而下用青花双弦线分隔成5个纹样带。颈部绘缠枝栀子花纹,肩部绘卷草纹,上腹部绘双云龙纹,下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绘仰莲瓣纹。

此器形制浑厚饱满,纹饰繁密而有气势,所绘龙纹头小,颈细,身体细长,三爪动感较强,形象凶猛,是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

撰稿人:王光尧

2009年12月

关键词:

缠枝 青花 卷草纹 莲瓣纹 龙纹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cm,口径8.5cm,足横26.5cm,足纵8.2cm。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底露胎,胎细白。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壶两面均刻龙纹、灵芝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

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撰稿人:王光尧

2009年12月

关键词:

釉里红 折枝花 青白釉 灵芝 卵白釉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腹部绘云龙纹。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元代青花的装饰借鉴了一些元代丝织品图案,大量使用的垂云纹和如意云头纹便是由披

肩演变而成。

撰稿人:王光尧

2009年12月

关键词:

缠枝 梅瓶 青花 卷草纹 莲瓣纹 火石红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

Loading...

This is the caption of image number 1 磁州窑白地黑花龙凤纹罐,元,高28cm,口径16.5cm,足径13cm。

罐直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外壁通体白地黑花装饰。其做法是在已成型的坯胎上先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遮盖住含杂质较多的坯体,然后用毛笔蘸“斑花石”彩料在化妆土上描绘纹饰,肩部绘缠枝菊纹,肩以下至足部描绘龙、凤纹。最后施透明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

撰稿人:吕成龙

2012年7月

关键词:

磁州窑 白地黑花 斑花石 化妆土

篇四: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金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为金代的陶瓷器。高4.8厘米,口径23.2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基本简介

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金(公元1115-1234年)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这件定窑盘胎体匀薄,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外壁有定窑瓷上常见的“泪痕”特征,口沿包镶铜边;盘内印云龙纹,印纹十分清晰,代表了宋代瓷器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定窑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所属瓷窑

在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

据《曲阳县志》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官收

瓷器税;但据调查,早在唐代这里已烧白瓷;至宋代有较大发展,除烧白釉瓷器外,还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等品种,文献称为“黑定”、“紫定”和“绿定”。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对各地瓷窑有一定影响,曾出现不少仿烧定窑瓷器的瓷窑,纹饰以龙凤纹为主。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大量龙凤纹器物碎片。定窑窑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今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这里有十几处高大的堆积,最高的15米,堆积着众多的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198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藏品信息(上海博物馆)

【名称】金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类别】陶瓷器

【年代】金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

【简介】

高4.8厘米,口径23.2厘米。

定窑是宋金时期的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金代定窑器上的印花,技法源于定州革丝,精致而臻完美之境。此器工艺精绝,镶铜,当为宫廷御用器。盘内壁印云龙纹,云气缭绕,龙身屈曲腾越于云雾之中,龙鳞宛然,须发临风,神韵飘逸。

篇五: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组图)

历代瓷器中的龙纹浅谈

青花赶珠龙纹瓷碗

高9.7厘米,口径13.2厘米,足径5.5厘米。

碗为撇口,弧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内口饰如意云头文,内底绘云纹;外口饰如意云头纹,腹部饰二龙赶珠纹;底部有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款。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龙为四灵之一,是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因此,装饰在远古时代陶器上的龙纹图案大都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如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陶盘上的彩绘蟠龙纹图案,就“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瓷器龙纹概说

瓷器自产生之日起,龙纹亦即成了青瓷和白瓷常见的装饰题材。东汉至唐代,龙纹多数以堆贴、捏塑、范印手法表现,典型器物有东汉堆塑人兽纹蒜头瓶、南北朝青釉莲花尊、隋朝白釉龙柄鸡首壶、唐代青釉凤头龙柄壶等。别具一格的是,此时的龙纹常常同人物、走兽、飞鸟、莲花等堆塑纹组合使用,反映了人神沟通的宗教思想。这种创作构思,当与该时人们信奉道教,又值佛教传入中土有关。

绿釉贴塑龙纹马镫壶

五代至元代,民间用瓷基本沿袭前朝模式,仍以贴、塑、模印为主。例如北宋吉州窑青白釉龙虎耳瓶、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皈依瓶、南宋龙泉窑青釉蟠龙盖瓶等。与皇权有密切联系的瓷器则

以刻划、模印的平面图案为主。从l966年浙江杭州钱元瓘墓出土的五代越窑青釉浅浮雕双龙纹罂,从流传有序的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北宋定窑印花云龙纹盘、扬州市博物馆所藏的元代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梅瓶及江西高安窑藏出土的元代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上我们可以窥见这一时代信息。此时,作为主体形象的龙纹,因常常与祥云、波涛组合在一起,遂被赋予了神圣的涵义。给龙纹以5爪和3爪、4爪的等级区别,则是已近元末的事情。至元二年(1336年)元廷下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元 史·舆服》),是龙纹最终变成封建帝王权威象征的发端。

图为北宋中期定窑生产的印花云龙纹盘,现藏北京故宫。

明清两代是龙纹的全盛时期,纹饰主要采用釉下、釉上彩绘方法,亦有用印花、划刻、堆贴等工艺技法制作。除了云龙纹、龙凤纹、云涛龙纹和海水龙纹题材外,蟠龙戏珠纹、双龙抢珠纹在明清两代更加盛行,契合于龙爱宝珠的民间传说;相对而言,元代宝珠一般较小,多数画成中空的圆圈状。明清宝珠通常较大,形如火球,又多数与火焰纹一端相连.故有火珠纹之称。尤为重要的是,明清两代龙纹的上颌部位出现了双须。同时,明清龙纹还出现了花间龙、莲池龙、翼龙、正面龙、立龙等形式,为前朝所不见。

而五爪龙纹则被官方垄断,并贯穿了明清两朝。

明清官窑龙纹青花瓷

龙纹的分期

纵观瓷器龙纹,其造型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东汉至唐为早期。龙的形体带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形制取决于器物的装饰需要,着重龙首的艺术效果,所以龙角卷曲,嘴部刻划细腻,但身躯较呆板,颈、腹、尾变化不大,龙爪似蹄。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