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健康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4:18:15 作文素材
篇一:食品安全与卫生课件
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与卫生 说明 一课程性质 食品安
全与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
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
全的科学。它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等为先行课的一门课,
是食品系两个专业的任意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讲
解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食品安全的定义、影响食品安全的三大因素:物理性、化
学性、生物性;熟练应用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现代管理与控制体系:GMP、 HACCP、
SSOP、 ISO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规及条例;为以后从事相
关方面工作、研究、科研、教学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
主要讲授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与消费链中危害物质和因素的分析、检测、安全性评
价以及控制与管理等;主要讲授影响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危害物质、化学性、物理
性、生物性等因素;简单介绍国内外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法规及条例。 四教
学时数 按照学分制教学计划本课程教学时数为36学时。 五教
学方式 本课程主要以讲授为主,同时附以一定的幻灯片。 食
品安全与卫生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3年第一版。 何计国,《食品卫生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一版。 杨洁彬,《食品安全性》,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年第二次印刷。 钱
和等译,《食品卫生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一次印刷。 陈炳卿,
《食品污染与健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次印刷。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教学要点: 基本概念(掌握)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形成与发
展(了解) 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理解) 食品安全
与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理解) 教学时数: 本章内容拟用2
学时讲授 教学内容: 一粮食安全、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安全与
卫生学。 二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食品安全问
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四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食品安全检测
方法、食品安全的评价与管理、安全食品的开发 五展望 考核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要求学生识记几个基本概念;领会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形成与
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综合分析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
素、食品安全检测方法、食品安全的评价与管理、安全食品的开发。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食品:指各种①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②成品和原
料以及③按照传统既是 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
品和烟草。 ―― 《食品卫
生法》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概念 2、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即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 3、食品
卫生: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
和措施。 注意事项: ① 食品安全程度通常以不得检出或检出量不超过某一有
害物质的阈值(标准值)作为评定标准。 ② 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条件的,即在合
理的食用方式和正常的食用量下。 ③ 食品安全也随科学技术发展,如检测技术
的革新,临床毒理、毒性研究的深入和生产技术、设备水平的提高而完善和强化。
④ 食品安全要比食品卫生包含的范围大。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概念 4、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研究食品中存在或从环境
可能进入食品、能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及其评价方法、预防与控制措
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学科。 研究内容 主要有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贮运和产品销售与消费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主
要有害物质和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督管理以及预防与
控制措施,各类食品的主要安全与卫生问题,特别是食物中毒及其预防、控制和
管理等。 第一章 绪论 二、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形成与发
展 1、感性阶段 ①中国 古代食物干燥方法,酿造方法,
标志着古典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建立与发展。 3000年前的周朝,
不仅制造出酒、醋、酱等发酵食品,而且已经设置了“凌人”,专门负责掌管食
品冷藏防腐。 思想家孔子在2500年前就讲授过著名的“五不食”
原则:“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
食。”这是文献中有关饮食安全的最早记述。 《唐律》规定了处理腐
败食品的法律准则,如“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放
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孙思邈的《千
金翼方》中对于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就有很深刻而准确的描述。“食鱼面肿烦
乱,芦根水解”。这些均体现了预防食物中毒的原理与方法。 ②国外
希波克拉底在《论饮食》一书中提及的中世纪罗马设置的专管食品卫生的“市吏”,
就是一例证。 第一章 绪论 二、食品安全与
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 2、理性阶段 19世纪初,自然科学的迅
速发展,给现代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1837年施旺 Schwamn,1810―1882,德国生理学家,细胞理论的创立者 与1863
年巴斯德 Pasteur,1822―1895,法国化学家,生物学家,微生物学奠基人之一
分别提出了食品腐败是微生物作用所致的论点; 1855~1888年,
沙尔门 Salmon,美国细菌学家 等人发现了沙门氏菌。这些都是现代食品安全与
卫生学早期发展的里程碑。 此外,英、美、法、日等国是最早建
立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的国家。如1860年英国的《防止饮食品掺假
法》、1906年美国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1851年法国的《取缔食品伪造
法》、1947年日本的《食品卫生法》等。1995年中国《食品卫生法》。 这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已逐步实现了法制化管理,有关食品安全与
卫生的法律、法规十分周密细致。这些都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第一章 绪论 1、
食品安全是威胁着人类健康与安全的世界性问题 据who估计,全球每
年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 : 美国,每年有7600万人患上食源性疾病(其
中水产品引起的占1/5),死亡5500人,32.5万人因此住院,由此开支高达77~
230亿美元。 2001年,世界卫生大会做出“食品安全决议”,将食品安全列为
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制定全球性食品安全战略。 2、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
到各国的经济与政治稳定 2002年1月,WHO/FAO在摩洛哥召开“第一届全球食
品安全管理者论坛”,强调食品安全管理者在食品安全保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 2004年5月,WHO/FAO在马来西亚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食品安全会
议 ”,要求尽快建立亚太地区的食源性疾病监控与监督体系。 2003年7月18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的通知”。 2004年7月21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
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必须进一步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第一章 绪论 3、各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开展食品安全的研究 美国从
1998年起专门成立食品安全计划,拨款重点资助500个食品安全研究项目。
2002年9月,美农业部专门拿出1420万美元奖励40个食品安全研究和教育项
目,并专门设立食品安全的网站,发布食品安全研究信息,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与
培训。 科技部已将食品安全列入“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并联合卫生部、质
检总局和农业部 ,投入6亿元以上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实现“从农
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 第一章 绪论 四、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和研究热点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生产与消
费链中危害物质和因素的分析、检测、安全性评价以及控制与管理等。 一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 就目前来讲,食源性危害 食品中
具有的危害 大致上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以及生物性危害三大类,当前影响
较大的危害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农业化学控制物质 ; 2.农药残留 ;
3.食品添加剂 ; 4.动植物天然毒素;5.真菌毒素; 6.食源性致病菌和病毒
二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物理方法、放射性检测、化学危害物的化学分析、仪器
分析和免疫分析、这里简要概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四、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 根据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基本
原理不同将它们分为以下四大类: 1.传统培养检测方法 ;2.生物化学
检测方法 ;3.免疫学检测方法[酶标抗体法 ELISA 、荧光抗体染色法 免疫荧
光法 、同位素标记抗体法 放射免疫法 、乳胶凝集法、免疫传感器法、免疫扩
散法及免疫色谱法等] ;4.分子生物学方法[ 1 基因探针法 、 2 比色DNA杂
交检测法、 3 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 ] 三 食品安全的评价与管理 食品中各种危害因子系统检测分析技术和食品安全性的科学评价方法的建立与
应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法规条例的建立与完善、执法部门的严格
监管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 四 转基因食品的前途命运决定于它的安全性评
价结果 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新型食品资源有着巨大的发展
前景和市场潜力,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是困扰它发展的关键。转基因食
品对人类健康到底有无害处,国际上社会尚无定论。 五 安全食品的开发 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生产安全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类型的
安全食品都有一个共性,即在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中严格限制化肥、农药和其他化
学物质的使用,以提高其安全性。 第一章 绪论 五、展 望 在今
后一段时间内,食品安全方面需要着重开展以下工作: 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力度; 不断制定和修订各项食品安全与卫生技术规范,并加以落实; 不断完善
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管理,明确执法机构人员的职责; 对食品生产的环
境开展有害物的背景值调查,为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研
究食物中毒的新病原物质,提高食物中毒的科学评价水平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
推广良好操作规范 GMP 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等有效的现代管理与
控制系统; 提高食品毒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水平,并
将这些研究领域的成果不失时机地应用于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之中; 加强食品安
全基本常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强相关法制法规的教育; 研究WTO规则中有关食
品安全的条例,以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 加强国际合作,
同FAO、WHO等国际专门机构或组织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合作,维护我国在处理
有关食品安全国际事务中的权力和利益。 第一章 绪论 小结 本节
重点:① 食品的定义;② 食品的基本属性; 本节难点:理解食品安全与
卫生的重要性; 课外作业:查阅有关疯牛病的资料并了解其检测方法进展 思考题: 就你了解,解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对策有哪些? 食品安全与卫
生 食品安全控制概述 课堂注意事项 ??????????????? 第一章 绪论 第
二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三章 细菌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四章 真菌
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五章 病毒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六章 寄生虫与害虫
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七章 化学性物质应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八章
辐照食品的安全与卫生 第九章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目 录 基本概念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形成与发展 食品
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
食品的基本属性 ① 卫生要求: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② 营养要求:符合应当
有的营养要求; ③ 感官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型等感官性
状。 ―― 《食品卫生法》第二章 第
太残了” ←“为什么受伤的都是牛” ↓ 三、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重要性 ←
“不留死角” ←“别哭” ↓ 安息吧!↓ “兽走禽起,不甘示弱” 三、食品
安全与卫生学的重要性 “其实不是我的错, 都是奶粉惹的祸” ←“别以为
我‘头大’ 就聪明”吆 ↓ 三、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重要性 ←“打假工
篇二:食品安全ppt重点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1 疯牛病, 2.2 二恶英, 2.3 O-157事件, 2.4 丙烯酰胺事件, 2.5 零度可乐事件,
早餐:染色馒头、地沟油油条、苏丹红咸蛋、 三聚氰胺奶;
中餐:翻新陈米饭、农药韭菜、瘦肉精肉、香精茶;
晚餐:避孕药鱼、甲醇酒。
3.1 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3.2 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3 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3.4 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
3.5 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1 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4.1.2 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
4.1.3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
4.1.4 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
4.2 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经验
4.2.1 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4.2.2 注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4.2.3 不断完善标准、检测与危险性评价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4.2.4 重视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强调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5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
5.1 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5.2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5.2.1 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5.2.2 加快认证体系建设。
5.2.3 改善检测设备。
5.2.4 提高检测能力。
5.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
5.4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
6.食品安全学的研究内容
6.1 食品的污染问题
主要阐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数量和污染食品的程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机制,以及这些影响发生、发展和控制规律,为制定防止食品受到有害因素污染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6.2 各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6.3 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6.4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1.1 定义:食品污染是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1.2 分类:1.2.1 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寄生虫,昆虫,病毒(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口蹄疫病毒)
1.2.2 化学性污染
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产生的物质
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1.2.3 物理性污染
来自食品产、储、运、销的污染物,食品的掺假使假,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2.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2.1 分类
直接致病微生物 ,相对致病微生物 ,非致病性微生物
2.2 食品的细菌污染
食品的细菌污染:主要指非致病性细菌对食品的污染,是用以衡量食品污染程度,间接估测食品变质可能性及评估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食品卫生中最常见的有害因素之一。
2.2.2 食品细菌污染的来源
①原料污染(采集及加工前的污染);
②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污染(不卫生的操作及管理);
③从业人员的污染(不执行卫生制度);
④烹调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食品安全意义:
①可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标志)指标,即清洁状态的指标,借以控制食品污染的允许程度,起到监督食品的清洁状态的作用。如瓶装汽水,冷饮细菌总数≤100个/ml(g),在食品卫生调查中以此为合格与否的判断标准。
②用来预测食品耐存放程度或期限即可作为评定食品腐败变质程度和新鲜度的指标,以提出食品腐败变质的界限值。
食品安全意义:
①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标
a.来源的特异性:仅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肠道,并存在于粪便中,组成恒定,如典型大肠杆菌106个/g粪;
b.其数量较致病菌多,易检出;
c.具有足够的抵抗力,在外能存活一定时间,对化学消毒剂、对热均能存活;
d.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中敏感,易检出,符合指示菌要求。
②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大肠菌群与肠道致病菌的来源相同,在外环境中生存时间也一致,当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说明有肠道致病菌存在的可能(但并不一定平行存在)。所以将大肠菌群作为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食品中大肠菌群系以每100ml(100g)检样内大肠菌群最近似数表示(maximum
probable number, MPN)。
2.3 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2.3.1 霉菌的产毒特点
①产毒菌种菌株少
②产毒能力的可变性与易变性差异大;
③产毒毒素不具有专一性。
食品安全学意义
① 引起食品霉变:
食品受霉菌污染后,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造成经济损失。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2%的粮食因霉变而不能食用,我们国家的损失也不少。除此,其他食品生霉也造成损失(我们自己就常有面包、蛋糕等生霉不能吃的情况发生)。
② 引起人畜的霉菌毒素中毒:
中毒表现多样化,有急性的,也有慢性的(致畸、致癌、致突变),与传染性疾病不同,没有流行性,属食源性疾病。食品一旦被霉菌毒素污染,一般烹调温度不能破坏。
4.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4.1 农药残留及其预防
4.1.1 概述
农药:系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成分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农药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对食品的污染,故称之为环境农药残留或食品农药残留。
4.1.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①施用农药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②农作物从污染的环境中吸收农药;③食物链污染食品 ④其他来源(other sources)\
4.2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4.2.1 概述
按其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即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胺类,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之中,它们可以经过化学或者生物学的途径合成多种多样的N-亚硝基化合物。
N-亚硝酰胺( N-Nitrosamide)
化学性质活泼,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均不稳定,弱碱性条件下经水解可生成具有致癌作用的烷化重氮烷,属终末致癌物。
4.2.2 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来源
4.2.2.1 环境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环境中,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含氮物。
根菜类>薯芋类>绿叶菜类>白菜类>葱蒜类>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
4.2.5 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措施
4.2.5.1 防止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主要是霉菌及某些细菌的污染,促进亚硝化和亚硝胺的合成。
4.2.5.2 改进食品加工及烹调方法
①严格按卫生标准执行,控制发色剂的使用
②熏制、腌制、泡制食品原料应新鲜。
③向食品中添加VC。
午餐肉:按200mg/kg加入,效果好;另外,腌、泡菜加一定量VC。
4.2.5.3 增加VC摄入量,以阻断亚硝胺合成。
提倡多吃新鲜蔬果,尽量不吃或少吃酸、泡菜,对预防亚硝酰胺危害人体健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4.2.5.4 寻找天然物质阻断亚硝胺合成,指导合理膳食,防止体内形成亚硝胺。
这些天然物中应含有VC、VE、多酚类、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其它一些活性物质(还原物质)。
现在已知的天然食物有豆类及其制品(尤其大豆)、乳制品、茶、咖啡、槟榔、某些蔬菜(大蒜、大葱、萝卜、十字花科类等)、野菜、野果(猕猴桃、棘梨、沙棘等)。
4.3 多环芳族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多环芳族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是食品化学污染物中一类具有诱癌作用的化合物,它包括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和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等。
多环芳族化合物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稠合在一起,并存在六碳环中,杂有五碳环的一系列芳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污染食品的物质中一类具有诱癌作用的化合物。
多环芳烃是煤炭、石油及木炭等不完全燃烧或工业中利用这些燃料进行热加工处理时产生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发现200多种,其中很多具有致癌性,在人类的环境中存在广泛,其中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强致癌物。
杂环胺是从烹调食品蛋白质的碱性部分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带杂环的伯胺。经高温,特别是190℃以上,使蛋白质食物中的色氨酸、谷氨酸等发生裂解而产生杂环胺。 B(a)P在体内吸收快,很快入血并分布全身,通过混合功能氧化酶系中的芳烃羟化酶(aryl hydrocarbon hydroxylase,AHH)作用,代谢活化为多环芳烃环氧化酶与DNA、RNA和蛋白质大分子结合而呈现致癌作用,成为终致癌物。如果进一步代谢,一部分B(a)P形成羟基化合物,最后与葡萄糖醛酸、谷胱甘肽、硫酸结合从尿排出。
B(a)P的主要来源
① 食品在熏制、烘烤时直接接触而受污染(燃料的燃烧);
② 烹调加工时食品成分的变化(热解、热聚),这是主要原因;
③ 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土壤、水等);
④ 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机油、包装材料等);
⑤ 水体污染后通过生物蓄积、食物链进入人体;
⑥ 动植物自身少量合成。
4.3.1.4 防止B(a)P污染及危害的措施
防止污染
①加强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管理,做到工业三废合理排放或处理后排放,减少污染;
②改变食品的烹调加工过程及方法;
③不在柏油路上晒粮、油种子,防止沥青污染;
④在机械化生产中防止润滑油污染食品。
去毒
① 精加工,减少B(a)P含量。小麦去麸后可降低40~60%。
② 油脂,可用吸附法。活性炭吸附。
③ 利用日照或紫外光照破坏其结构,降低B(a)P含量。
4.3.2 杂环胺化合物
杂环胺化合物是蛋白质食物(动物食品)在高温(>190℃)使蛋白质中色氨酸、谷氨酸发生裂解而产生。近年来对杂环胺的研究表明杂环胺对啮齿类动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癌性,活化后则具有致突变性,有些甚至较AFB1还强。杂环胺环上的氨基在体内代谢成N-羟基化合物,是致癌、致突变的活性物质。
预防: ① 改进烹调方法,特别是加热的温度、时间,避免煎、炸、烤的烹调方法; ② 尽量少吃油炸、煎、烧烤肉类食品。
③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杂环胺,并降低其生物活性,而且蔬果中的很多成分能抑制和破坏其致突变性;
④ 建立和完善杂环胺的检测方法,开展食物中杂环胺含量的监测,尽早制定食品中允许含量标准。
4.4 食品容器包装袋材料的食品卫生
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可能接触各种容器具及包装材料、设备等。在接触过程中很可能将一些有害物质转移至食品中,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注意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及设备的卫生质量,防止有害物质进入食品,对保障人民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国传统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具种类很多,各有其卫生问题,但现在使用最多而且较为普遍的是塑料。
4.4.1 塑料的分类与基本卫生要求
塑料是一种新兴的工业材料,可制成各种包装材料,有塑料膜、容器具、餐具、罐头包装或食品工业用管道或其他食品用具。
塑料包装袋具有牢固、轻便、不透水、易于封闭,同时具有耐酸、耐水、耐油等特点,而且光洁、美观、透明。所以是一种理想的食品包装材料,
塑料也称树脂,是由大量小分子量的单位通过共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同的塑料其分子量不一,一般在1~10万。
4.4.1.1 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这两种塑料都是H饱和的聚烯烃,与其他元素的相容性很差,毒性较低。但它们各有其优缺点。
实际使用中的应注意:刚出锅的食物(油条、包子、油饼等)易露底,更不能蒸煮; 由于透气性能好,故不宜用来长时间包装香料、花椒、茶叶及奶粉等(吸潮); 对高油脂类食品或肉类会发生“走油”现象;
回收再生制品不宜作食具或食品容具等。
4.4.1.2 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
优点:耐化学腐蚀性、无色透明、易着色、美观,成型品加工在80℃以下,对酸稳定、耐寒性好。
缺点:较脆、无弹性、易破坏,常温下对油脂不稳定,故不能长期贮油,不耐热,75-80℃变形。 主要加工成透明盒小餐具或食品包装袋用覆盖薄膜,低发泡的薄膜聚苯乙烯纸,一次性餐具。
篇三:食品安全与健康
食品安全与健康
——论文
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级:建筑一班 姓名:顾瑜
学号:1463110106 序号:191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渐富裕,人民不用再为饱足问题担忧,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却愈显突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2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更为严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生产主体多元化,增加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控制的难度。尤其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时刻在提醒我们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最为关心的,成为2009年度“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重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观性食品安全概念;另一重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食品量的安全保障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食品质的安全性。事实上,随着高效的现代食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人们已经基本上摆脱了食物短缺的困扰,食品质安全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受到全球公众的关注。时下一般观念上公众理解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属于食品质安全范畴。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了根本性跨越。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一派繁荣,品种齐全,价格稳定。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消费者又开始瞄准了质的目标,当然近来令人堪忧的食品质量卫生和农产品污染问题也是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如近两年来的“苏丹红”问题,使苏丹红这一在普通人看来很陌生的致癌化学制剂,却为人所耳熟能详。从辣椒制品,到“红心”鸭蛋,甚至到唇膏、口红,“身影”频频出现。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如今让人谈食色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2005年上半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9241亿元,同比增长25.68%,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20万余人,食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以上。
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采取多项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广泛地开展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食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猖獗势头得到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渐好转,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大幅度改善,国民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霍乱、伤寒等食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明显进步,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大度提高,公共卫生得到有效维护。
食品行业中涌现出许多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有实力的企业,出现了一批采取定牌加工(OEM)模式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卫生标准作为技术保障,在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为我国食品安全打下了一定基础。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尚有很大差距。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如在我国的食品产供销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生产、大量食品经过多个操作环节和中间人、基础设施和设备不足、食品暴露和污染及掺假风险增加、农业现代化操作和食品生产等缺乏专门技术和知识、控制食品安全的基本设施和资源不足等问题。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诚信意识不强,食品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安全意识较差;食品生产新原料、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挑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存在一些误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零风险,实际上,食品安全不可能是零风险,只能被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有关部门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生物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消费者和一些监管部门还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划等号,忽视了问题企业和产品在本行业和同类产品中的比例、忽视了不合格指标的安全学价值和意义,还经常片面地认为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就是致癌食品、不合格食品就是有毒食品。 当前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源性病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
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产
生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像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胺、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
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9、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败德行为的出现和市场混乱,造成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有关食品特性的共同信息时,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特性,食品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完全性,但相比之下,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比消费者对食品的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相关食品安全性的信息了解更多。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 防范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首要任务是国家要强化食品立法和监管,以确保食品消费安全,使消费者远离不安全、不卫生和假冒的食品;而对消费者来说,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所供应的食品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1、保障食品安全要加强“环节管理”。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将重点确定在食品的加工环节,其理念是:只要抓好食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食品安全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食品生产经营包括种植、养殖、采集、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存在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崩溃。仅在最后阶段对食品采用检验和拒绝的手段,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此,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从农场到餐桌”全程控制。采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预防措施,属于食品安全“环节管理”。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
篇四:食品安全与健康
食品安全与健康
结
课
论
文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12——3班12621263** ####3
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2008 年9 月中国乳业几乎一夜之间集体沦陷于三聚氰胺掺假事件。中国食品安全的四大制度体系随即面临反思和重构。由此我们不禁反思在这个关系食品安全的全链条环节上,为什么经常出问题。本文借由当下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对照与借鉴国外经验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探析,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并简要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社会责任;转基因食品;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表现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 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1]。例如,在2009 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 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 种水果进行抽查,结人带来很大的危害。
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
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三聚氰胺”、“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
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
1.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较重。有的产地环境污染、污水浇灌、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饮用水中含菌量高、重金属含量高;饲养禽畜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这些大大降低了农产品消费安全性。
2.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有的滥用或超量使用增白剂、保鲜剂、食用色素,有的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许多生产者在生产中不会使用安全生产工艺进行种植、加工,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
4.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如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质检总局局长解答为何以前未检测出三聚氰胺,“原因是在我们国家这方面的标准中,和国际食品法典相关的标准当中,都没有对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规定,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新的问题带来的影响,在国家标准的修订当中要认真考虑原来没有考虑到的物质的检测
二、导致我国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企业因素
1.部分企业与个人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陈贵民、雷造民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系统。而“三鹿”、“蒙牛”、“康师傅”等龙头企业,本应肩负食品安全的重大社会责任,为我国食品企业做好全心全意为消费者的榜样,然而却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放任“三聚氰
胺”、“自来水源”等事件的发生,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给许多其他食品企业做了不好的榜样,而造成食品类似事件的广泛化甚至行业化,对国民生命、健康、经济等带来极坏影响。
2.我国地域辽阔,食品的小作坊式分散化生产。几亿农民分散生产农产品,几十万小作坊随意制作各种食品,他们使用的设备简陋、技术水平落后、卫生状况恶劣、产品质量难以得到控制。食品生产从“田间”到“餐桌”的环节越来越复杂,给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国家质检总局调查的45 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10 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有35 万家,29%的企业无标生产,60%的企业出厂不检验或根本不具备检验能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多、
规模小、分布散、条件差、工艺乱”,食品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如何有效解决“食品小作坊”难题,已经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决定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突出问题。
3.部分企业与企业家缺乏长远眼光,在与消费者的博弈中选择了短期收益。殊不知与消费者采取零和博弈的方法只会损人不利己,甚至使企业自身走向灭亡。而有关部门的惩罚力度不够加上消费者的息事宁人也鼓励了企业采取短期收益的行为。社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企业是依托社会而存在的,企业只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树立企业形象,才能获得持续发展,也才能有长久的经济绩效。同时,企业只有有长远眼光,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才能使企业跨越生命周期形成价值巨大的无形资产,在企业提高盈利
能力,培育竞争力,增强员工凝聚力,创造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又称基因改良食品或基因食品, 它
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基因植入另一种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 以使接受一方由此而获得一种它所不能自然拥有的品质的食品[2]。基因改造工程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使农作物适应不利的生长环境, 改良农作物的营养成分, 增强农作物对虫害的抵抗力和除去食物中某些可导致过敏的成分
[3]。传统农作物正逐渐被转基因农作物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基因食品摆上了人们的餐桌。人们想了解这一新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情况。一般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危害人类健康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转基因技术。目前也没有科学的数据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危害性。不过长远来说, 基因食物是否会延祸下一代, 还没有定论。转基因食品和传统方式生产的食品一样存在对人类的不安全性。现在人们的日常食物中, 许多是转基因食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2000 年10 月15 日台湾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调查发现, 麦当劳、肯德基、小斗士、美国德州炸鸡、摩斯汉堡、汉堡王、顶呱呱汉堡及台湾主要速食面产品都含有基因改造成分。中国市场上转基因大豆、豆粕、豆油已占据约50%的份额, 因此转基因食品是人们所不能回避的。所有相关的食品生产、销售单位, 如食品加工厂、酒店和餐馆、食品零售店———超市、食品店、速食店都应关注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是预测市场接受程度的关键。国外许多学者对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文化程度, 不同的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态度不同。前几年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消费者对
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和一般态度。从2002 年开始研究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但各研究结果的差异较大, 接受程度30%至80%。2002 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中国华北和华东地区的11 个城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入户调查, 并且在2003 年对部分消费者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我国的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约为65%. 转基因食品的危害:食用转基因的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的改变。尤其对病人有严重的威胁,同时民众也应该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蔬菜的辨别:
1.没有传统蔬菜参差不齐的外形,普遍个头匀称,型大体长,色泽光鲜,质地鲜嫩,如黄瓜,茄子,丝瓜,洋葱等;
篇五:食品安全与健康
食品安全消费漫谈
[摘 要] 古语云:民以食为天。由此可得,饮食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俗话说得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这七件事围绕的中心仍是“食”。健康饮食、安全饮食,本是人们所追求的。在如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高科技技术被运用到食品加工等过程中,凡是有利必有弊,高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苏丹红鸡蛋、避孕药黄鳝等。当这些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被媒体们层出不穷的披露出来时,我们开始思考该如何健康饮食,安全饮食。对于充斥着安全问题的食品,我们该何去何从?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安全消费食品。
[关键词] 食品; 食品安全; 消费; 健康
Consumption of food safety
Abstract: Archaism cloud: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ment. Thus, a person living in the di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s the saying goes, daily expenses daily necessaries -- rice tea, while the seven things around the center is the" food". Health food, food safety, this is what people pursue. In today's high-tech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high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the food processing process, every advantage has its disadvantages, high technology is also a double-edged sword, i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food safety problem, for example: Sudan red eggs, contraceptives such as Richfield eel. When the food safety problem is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media disclosure came out, we started thinking about how to healthy eating, food safety. For full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we should decide on what path to follow? Following I will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how to secure food consumption.
Keywords: food; food safety; consumption; health
一、 何为食品?
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但是在我们的认知中,食品仅仅指的就是能够供我们食用的,提供人们能量并且是对人体无害的食物。
我们从出生一直到死亡,可以说时时刻刻都与食品息息相关。人体为了保持健康,需要40多种营养素,其中包括热量(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与蛋白质的能量)、氨基酸(来源于蛋白质)、必需脂肪酸(来源于脂肪和油)、维生素和矿物质。各种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不止一种,。例如,牛奶中就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黄素与其它B族维生素、维生素A、钙、磷、和其它营养素;肉类中则含有蛋白质、若干种B族维生素、铁和锌。而这些营养物质的摄取就需要我们摄入食品,可以说,我们要想健康的生活着,就必须依靠食品。这就是食品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二、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隐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因农药、废水、污水各种食品添加剂及病虫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变,运输、包装材料中有毒物质和多氯联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的总称。食品一旦被污染,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当人们食用过这些被污染的食品之后,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耗。也正因为如此,食品安全隐患愈演愈烈,成为了民众心中的关注点。
现在只要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食品问题”,蹦出来的全是染色馒头、瘦肉精火腿、牛肉膏“牛肉”、三聚氰胺奶粉、塑化剂、膨大剂西瓜和猕猴桃等等。全国各地频频出现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安全感到担忧。众所周知安全性是任何人选择食品都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说,任何食品在消费时不能有任何有害的化学物质或细菌的污染。这
就需要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安全消费观念。
三、 食品安全消费指导
食品卫生安全的说法其实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卫生安全的食品。食品消费的误区本是错误的食品消费观,从而误导消费行为,影响人体健康。下面根据上课老师的介绍以及我自己的认识,我将分成以下几点来详细谈谈如何安全的进行食品消费。
如果相对有条件的话,去大型超市或者政府菜篮子工程指定市场购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其中,A级绿色食品是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是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兽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即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的时候,人们会觉得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从两者的定义便可以看出。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所以,根据安全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划分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在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有其相应的食品标志,虽然现在市面上也有假冒伪劣的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但是大家在大型正规的超市或者市场购买的话,就可以保证吃到健康放心的安全食品了。 学会“火眼晶晶”看配料表和生产日期
通过观察生产日期可以看出此食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同时也可以看出该日期是否经过修改,以确定食品是否可以被食用,生产日期已经被广大消费者所注意,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在消费者中开始觉醒了。
可是有时候看到琳琅满目的配料表不免会有点头晕,对于一些专业性词汇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下面我就介绍一些大家普遍可见的食用色素、食品防腐剂。对于大家选购食品时可以进行分析。
食用色素——也成为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的物质,可增加对食品的嗜好及刺激食欲。按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类。食用天然着色剂主要是指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多为植物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动物色素及无机色素。 常用的天然着色剂有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高粱红、叶绿素铜钠、姜黄、栀子黄、胡萝卜素、藻蓝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等等。合成着色剂的原料主要是化工产品,如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等。很明显,天然着色剂明显安全性能优于合成着色剂。色素的使用量只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于成人而言危害不大。专家建议儿童最好不要食用色素。所以在食品的采购中大家需要注意到这一点。
食品防腐剂——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亚硝酸盐及二氧化硫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下面几种是常见的: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广泛应用于乳制品、罐头制品、鱼类制品和酒精饮料中);纳他霉素(香肠、饮料和果酱等);8一聚赖氨酸(用于方便米饭、湿熟面条、熟菜、海产品、酱类、酱油、鱼片和饼干);溶菌酶(清酒、干酪、香肠、奶油、生面条、水产品和冰淇淋等)。合成防腐剂:山梨酸、山梨酸钾和山梨酸钙(用于酱油、醋、面酱类、果酱类、酱菜类、罐头类和一些酒类);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
可以这么说:“不含防腐剂”的食品并不是“纯天然”的,它里面有可能添加了别的甜味剂,发泡剂等。“不含人工色素”的食品不一定不安全,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来水,色素对人危害可以忽略不计。食品拥有鲜亮的颜色不一定安全的,因为有的食品可能是使用了过量的色素,食用这样的食品对身体是有害的。 尽量拒绝长期食用下列食品,下列食品都是含有一些致癌或者诱癌物质
咸腌制品鱼: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
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杂环胺、苯并芘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鱼、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丙烯酰胺。
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会产生亚硝酸盐,在体内会转化为亚硝酸胺致癌物质。
[参考文献]
[1] 王莹,黄敏莹. 多次“炸油”会“诈”走你的健康 [N].南国健报,2011-10-22(02) [2] 张远.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杂志,2005(9) [3] 王君平. 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加吗?[N]. 人民日报, 2011, (2011-05-09) . [4] 石立三,吴清平,吴慧清,张菊梅. 我国食品防腐剂应用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J]. 食
品研究与开发, 2008, (03) .
[5] 王景嵫. 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意义[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02) .
[6] 杨向黎.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及对生产环境的要求[J]. 山东农
药信息, 2008, (05)
[7] 防腐剂.http://baike.baidu.com/view/140315.htm#5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