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叶的文化的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2:10:21 字数作文
篇一:关于茶文化的文章
关于茶文化的文章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亦是如此。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別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关键词】茶 起源 中国 茶俗 艺术
【正文】
茶的起源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1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个英国侵略军的少校在印度发现了野生的大茶树,从而有人开始认定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中国当然也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都集中在西南地区,记载中也包含了甘肃、湖南的个别地区。茶树是一种很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国内,也有关于茶树的最早原产地的争论,有好几种说法。不少人认为在云南,有一学者在认真研究考证以后断言,云南的西双版纳是茶树的原产地。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这在《四川通志》中有记载。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湖南的茶陵是茶叶的最古老的故乡。炎帝最先教茶陵人采茶喝茶,茶陵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其岁月之久远几乎无可追溯。《史记》上讲到的炎帝陵寝所在的茶山,便是茶陵那广袤的茗茶之山。清嘉庆《茶陵州志》则说得更为详细,它说《史记》所载“茶山”,就是茶陵毗邻江西的景阳山,因“林谷间多生茶茗故名”。陆羽的《茶经》里也讲到茶陵,说此地因“陵谷生茶茗焉”。
中国茶学
茶学是研究茶树、茶叶、茶饮和茶文化的学科,中国为茶的故乡,对茶的研究相当深入。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问世以来,历代的茶学专著不下五六百部,流传至今的也有百余部,这是中国茶文化特 2
有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記有茶博士一詞:“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指的是会煎茶、精通茶艺之人。陆羽被唐德宗当面尊称为“茶博士”。
由于各代备茶、饮茶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要求不同,各代茶书的内容也大不相同。各代茶书是各代茶文化的缩影,由唐代到明代,大体反映一个由繁到简,反归自然的过程。唐代“對花飲茶”一事被認為是煞風景之事。唐、宋盛行“茶团”、“茶饼”(茶砖),制造、备茶、饮茶的程序最复杂,茶团还中常常添加龙脑等香料。宋代的特点是从皇帝到士大夫大兴斗茶之风,追求茶汤表面变幻的图形,享受竞赛的热闹,增設贡茶院。明代是一个大转折点,社会崇尚天人合一,崇尚返归自然,徐渭《密集致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幽人雅士 、宜衲子仙朋、宜松月下、宜花鳥間……”。茶不再讲究添加贵重的香料,也不斗茶,把茶的真香提到第一位,创造了泡散茶的风气,一路延续到今天。而宋代讲究茶的泡沫,又在今天结合西式奶茶的“泡沫奶茶”中重生。
茶风茶俗
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茶风茶俗。其中茶在民间的婚礼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
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3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茶、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喝新娘茶:我国南方地区历来有喝新娘茶的习俗。新娘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洗漱、穿戴后,由媒人搀引至客厅,拜见已正襟危坐的公公、婆婆,并向公婆敬茶。公婆饮毕,要给新娘红包,接着由婆婆引领新娘去向族中亲属及远道而来的亲戚敬茶,再在婆婆引领下挨门挨户拜叩邻里,并敬茶。敬茶毕,新娘向敬茶者招呼后,即用双手端茶盘承接茶盏,这时众亲友或邻里乡亲饮完茶,要随着放回杯子的同时,在新娘托盘中放置红包,而新娘则略一蹲身,以示道谢。在喝新娘茶时,无论向谁敬茶,都不能有意回避,否则被认为不通情理。
茶与艺术
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 于是。历朝历代涌现出了大量与茶有关的各种艺术作品。
4
唐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 》。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在喝茶,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苏东坡深研佛理,亦精通茶道,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茶诗词。东坡对饮茶一道,更深得独到之秘,对于茶叶、水质、器具、煎法,都颇讲究。其中 《水调歌头》:“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此词记述了采茶、制茶、点茶的情景及品茶时的感觉,描述得极为生动传神。
由古至今。饮茶除了品茗外,在喝茶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喝茶的规矩。因此我们还需学习一些饮茶的小规矩。
清朝之時,官场的迎来送往为客人送上一杯茶只是一种形式,客人并不真正喝茶。尤其是当下属拜见上司时,即使面前有茶亦不敢喝。当正事说完后,主人会举起茶杯说:“请喝茶”。这时客人会识趣的赶快告辞,因此端茶成为一种送客的暗示。
当一个人的茶杯倒满以后,他可以弯曲手指轻敲桌面来表达他对斟茶者的感谢。
5
篇二:地方茶文化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地方茶文化与作文教学的融合
——湘西古丈古阳中学作文实践活动初探
邮 编:416300
单位名称: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古阳中学
姓 名:向黄莲
职 称:中教一级
电 话:1587435717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学校而言,所处之地潜藏着极度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写作文也是一种创作,其来源就在师生的生活世界里,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自觉地变革与创新。
古丈是湘西自治州最小的一个县城,是一个土家族和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也相对不足,但因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本地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方面都保存完好,保留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优秀的地方文化,这些积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里最突出的特色便是“茶叶”。古丈是一名副其实的茶乡,"古丈毛尖"更是享誉国内外。在小小的古丈县境内,漫山遍野是茶树,大街小巷是茶庄,家家户户都种植茶叶,老老少少都喝茶,茶叶融入了古丈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丈茶文化。这种资源是学生能直接感知到的,最亲切、最熟悉的地方文化。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传承文化,对学生的作用极大。古丈茶文化可以说是我校学生最亲近的母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开拓利用好这丰厚的素材性资源?为此,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着适合我们本校作文教学的实践之路。本文主要结合课内外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就古丈茶文化资源与作文教学的融合谈一些体会。
一、在实践中普及古丈茶文化并与写作相结合。
学生们对古丈茶虽熟悉,但对其文化蕴涵却知之不多,为此,我让学生通过查找各种资料,去解释“古丈茶文化”这个短语。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组收集整理。在展示时,有的小组用的是图片,有的用幻灯片,有的用小诗,有的用散文,五花八门。我把他们
的资料再二次整理,用图文给他们展示了完整的“古丈茶文化”,学生们看了很是激动。为了进一步激起他们的情感,我又附了一段文字:古丈茶与名人有不解之缘。一代文豪沈从文称,“山城那个古丈县茶叶清醇中,别有一种芳馥之气!”散文家萧离,念念不忘古丈茶,上世纪50年代就撰写了《见茶豆、起乡思》、《古丈茶》等文章在《人民日报》发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于品尝古丈毛尖的酣畅淋漓中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的条幅。美术大师黄永玉对古丈茶情有独钟,不仅设计了茶叶竹篓包装,还挥毫题写有“古丈毛尖”四个大字。著名漫画家方成在古丈品饮毛尖后挥笔提就“古丈毛尖、名扬四海”条幅。著名导演、电影艺术家谢晋喝了古丈茶后欣然提写了“山
好,水好,古丈毛尖好中好”的佳句。书画家黄苗子也对萧离写道,“留真惠我留诗谢,更盼先生古丈茶”。自称“茶鬼“的著名歌唱家何纪光,从古丈大山走出后,以一首《挑担茶叶上北京》倾倒千万歌迷茶友。“古丈北泉水、青云山上茶,毛尖今胜昔,品质誉中华”,就是茶叶专家对古丈毛尖的客观评价。2000年,宋祖英以一首《古丈茶歌》,“绿水青山映彩霞,彩云深处是我家,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唱响了彩云深处的古丈茶,让享誉中华的古丈毛尖唱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看完后,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马上让学生以“我骄傲,我是茶乡儿女”为话题的作文。学生们的作文虽说有激情,但多是空抒情,喊口号,毫无真情实感可言。
二、走进茶园、茶房,开展古丈茶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充分结合。
“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作文教学中更应让学生从课本中抬起头来,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
作文教学不能把学生“囚禁”在课堂中闭门造车,应适时地带领他们走向大自然。出发前,我精心准备,提前备好课,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注意引导,注重观察,重视体验。以树栖柯生态村为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茶园采茶、走进茶房炒茶一条线"茶产品制作"的校外实践活动。面对这鲜活的素材,学生自然期盼用笔来表达,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情真意切,富有鲜活气息。
经过两天的实践,再回到校园,再让学生写之前的作文,此次的效果让我感叹不已。
青青茶园悠悠茶香
古丈县古阳中学157班石兰兰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的画卷天边挂,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去采茶、、、、、、”听着宋祖英动听的歌曲,品尝着悠香的古丈毛尖茶,这样的享受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呢?而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丈人,我却能常常享受到这种待遇。
清早,天空的气息是那么的清新,远处山上的树叶绿得宛如一块翠玉,树林中还有鸟叫声呢!赶着这好天气,我们拿了篓子,向茶园出发。
到达茶园,一股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片青翠,好像穿着绿色衣服的士兵,一行行一排排,站得整整齐齐。
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茶园,我弯下腰,闭上了眼睛,想要更近的闻闻这自然的香气。早上的露水把刚发出来的嫩叶洗过了,从而显得格外的绿。
我们开始采茶了,作为古丈人,采茶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采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来说是采摘一芽一叶,如果是叶片过大,就要把叶片摘去,留下一芽,这样炒出来的茶既漂亮又好喝。不一会儿,我已经采了半篓茶叶了,我抬头向四周看去,发觉自己置身于绿海中,鼻翼边飞舞着茶叶的清香。我陶醉了,不由自主地哼起《古丈茶歌》来,眼前一行行的茶树就像五线谱一样,也跟着欢快地颤动起来。
采茶虽然很累,但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心里满是快乐。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还有幸体验了炒茶的全过程。
我们走进茶房,跟着茶农爷爷后面学习。炒茶的步骤很多,每一步都要做到有条有理,不能出差错。在滚烫的锅里翻炒着茶叶,虽然手老是被烫到,但是心里却很开心和满足。 茶在我们的手里出锅了,炒出来的茶叶变得又细又尖,用手去抓它,它还会刺人呢!轻轻地捧起那针尖形的茶叶,捧起那散发着悠香的茶叶,看着自己劳动了一天换来的成品,心里高兴极了,自豪极了!
古丈的茶叶正是带着这种醉人的悠香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它已成为古丈的宝贵物产,成为了古丈最亮丽的色彩!作为茶乡儿女,我们就尽情地为它骄傲吧!
我的家在古丈
古丈县古阳中学 张彩华
我的家在古丈,一个山青水秀的小县城,这里没有雄伟壮观的景色,没有造就时代的伟人。这里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大部分的人靠卖茶为生,所以茶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丈特产。我们古丈人都为古丈茶而感到骄傲自豪,我当然也不例外。
当你置身于一片茶海中的时候,你会由衷地感叹自己的渺小,周围的层层绿色似乎把你包裹了起来,它们无不在向你展示它们的风采、它们的强大!漫山遍野的茶树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们带着活力与热情生存在这块温情的土地上。大片大片的绿色淹没了周围的物体,它主宰着这片土地,你尽收眼底的全是绿色!当你伸出手轻抚着这些充满希望的茶,指尖触摸在叶片上,感觉到它们又是如此亲切、如此可爱!真的想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向它们宣告自己的满腔热情!当你俯下身,鼻尖触到了茶叶片上,一股清香瞬间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这时,脑海中定会出涌现出“淡雅”“柔和”“干净”之类的词语,你定会迷失在这片绿色的海洋里。
喝茶最注重口感 ,我们古丈的茶采取茶叶中最柔嫩的部分,经过许多繁杂的工序,精心炒制而成,口感纯正,香中带苦,苦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是种不可多得的保健品!这样的好茶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去品尝!我们古丈的好茶更需要爱茶、懂茶、喜欢喝茶的人士去感受它!
好茶自有人来品,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喝过古丈毛尖后大笔一挥,行云流水的写下了“古丈毛尖”四个大字!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也亲力亲为,为家乡的茶叶作宣传,一曲《古丈茶歌》裹着悠悠茶香唱遍了全国。不仅如此,连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爷爷也亲口赞美过古丈毛尖。这些都让外界的人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了古丈茶,品尝到了古丈茶。
古丈毛尖出名了,“古丈”这个小县城的名子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作为古丈人也越来越自信。
我庆幸自己的家在古丈,这里的人口虽少,但这里的农民勤劳善良;这里土地虽不够平旷,但山青水秀、人杰地灵;这里物产虽不够丰富,但有古丈毛尖已经足够!古丈虽不起眼,但它的光芒已然绽放!
我为我生在古丈而骄傲,我为我长在这绿色的茶乡中而自豪!
批改完学生的作文,我不禁自责:我们常抱怨孩子们见识少、眼界窄,不会表达,作文水平差,真是大错特错啊!学生眼界的开阔,学生见识的增长,都要靠教师去引导,去组织。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去了解风土人情,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使学生了解当地的特有文化,汲取营养,引发激情,让学生学会采用多种途径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激活学生积极的写作动机。
此次的综合实践让我感触颇多,也让我认识到:作文本是一段文化的吸纳和吐露的心灵历程,它的习得自然也要有一种文化浸润的境界。在我们平时教学中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深入到地方文化中去,使之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选择合
适的地方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从而促使学生焕发出文化创造的激情。作文教学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追寻着文化的视野、意趣、情调、境界与精神,不断提升!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方面地尝试地方资料与作文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创作,在创作中提升!
篇三:小学作文:关于茶的作文
关于茶的作文
中国自唐以来,茶便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绿绿的叶子,诱人的清香,苦中有甜的滋味,便是这美好的茶。
说到茶,它可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其形象则是一袋干枯的叶子。既没有枯叶破旧,也没有嫩叶如此引人喜爱,算个中间吧!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茶叶一遇水可了不得了。用开水泡开,茶叶展开后,味道便溢了出来,淡淡的清香那样诱人,喝在口里不仅养人而且养心,使人静下心来,慢慢享受。
说其品种,更数不胜数,有绿茶、红茶、黄茶、花茶……再说品牌,有龙井茶、普饵茶、碧螺春……总得来说有上千余种,真是五花八门。可我最喜欢的则是花茶。撕开一个小袋子,将茶叶丢进开水中,只见叶子如花开般展开,却比花更优雅,中间的花朵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害羞地在水中舞蹈,喝上一口,甜味直沁肺腑。
如此甘甜的茶,如此清香的茶,如此典雅的茶,令我陶醉不已。
1
篇四:关于茶的作文片段(精选)
关于茶的作文片段(精选)
1.人生就如一杯茶,没有遇过挫折的人生,将会平而无味;而遇过一些小挫折的人生,它的味道就如那杯温水泡出来的茶,只是夹杂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并不精彩;而那些经历过大挫折的人生,它就如那杯热水泡出来的茶,拥有浓郁的香味,脱颖而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
2.人生如茶,只有经过多次沉浮,才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题记
雏鹰,经过几番挣扎,才挎翔天空;树苗历经风吹雨打,方成参天大树;矿石,受到烈火焚烧,终放出光辉。人,也要历经波折,方能终成正果。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千古英雄谁人不是受尽挫折、苦难,才成就一生的呢?
3. 轻轻捏起几片茶叶投入杯底,慢慢注入一杯开水,躺在杯底的茶叶开始沉沉浮浮
宛如一群绿色的小精灵在调皮的追逐,嬉戏着。仿佛恶作剧似的,我又拧紧瓶盖,将杯子上下来回的颠覆了几下,于是“小精灵”们穿梭的更加活跃了。
4. 在等待中,我领悟到了,人生有两杯茶要喝:一杯是浓浓的苦茶,另一杯这是淡淡的清茶。
一杯浓茶,尝尽人生艰苦。虽入口涩苦,但吞下后回味则是口齿留香,甘甜,甘甜:一杯清茶,忘却世间烦恼。在自己闲暇中,静静地独自一人慢品,虽味清淡,却别有一番滋味……
人生若茶,苦尽甘来。
5. 一杯好茶是诱人的,而一杯好的凉茶,却可以由此透过看到背后的一切:精细而又磨腻的加工,以至于在那里面,似乎可以看到酿茶之外的历史,除了茶源,还有的就是各个朝代的风流人物,似乎他们有一种共性:那就是会品茶。
6. 静坐品茗。可以谈些清淡的笑话;可以谈些凝重的历史;可以沉思默想;也可把平淡生活中的琐琐碎碎,在茶香弥漫里,过滤成淡而有味的趣闻。当然,也可以在午睡刚起、无精打采的时候,在夏日绿阴下,在夕阳却上时,沏一壶茶,燃一支烟,静坐夕阳下,石台上,沉思,发呆,在茶香里,让睡思昏沉渐渐退去,如同晨雾,徐徐散尽。此时,你全身舒展,神清气爽,就像紧缩的叶片,在清水中,云卷云舒;又似闲庭漫步——舒展的叶片,在杯里,悠悠旋转。
7. 观一杯清茶,犹如人的一生。轻轻摇动手中的茶杯,那淡绿色的茶叶或曲或卷宛如芸芸众生,沉浮于凡世间,喜怒哀乐呈现其中。三冲后的茶由盈绿变得一清如水,由刚冲泡时的水中翻滚碰撞到后来的叶沉杯静,这不正是我们在凡尘俗世中从初涉世事漂浮莽撞挫折到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吗?如静卧在杯底的茶叶,沉稳中报以微笑,宠辱不惊,淡泊飘逸。所以,在生活中与其用一句“人生本苦”来麻木自己生命的触角,倒
不如用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好好地珍惜、接纳并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福惠。当我们终于学会如何在逆境中将忧伤嬗变成美丽,我们的精神层面定然也会随之升华,迈向永恒。
8. 最喜欢在一个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浓浓淡淡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或针或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心急的我常常等不得茶泡好,就轻吹杯口,带动一漾一漾的茶涡,看茶叶聚聚散散,无奈分离。呷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篇五:最美的茶文化散文《吃茶》
桑田,80后女作家,策展人,喜欢音乐、绘画、旅行,曾任职大专法学教师、网站编辑、文化公司策划专员、摄影师,现就职于媒体。
1985年春天出生于云南昭通某乡村的书香门第,祖辈是当地道士兼私塾先生,自幼喜欢文学,高中在报刊杂志上开始发表文章,大学时代接触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发布作品,继而转战各类报刊杂志,题材多围绕现代人的感情、信仰、人性、
世俗生活,探寻精神与世俗的关系,兼具审美和批评。文风多变,常有阴阳两种风格,前期作品尖锐深刻,阴郁颓靡,中期文风开始发生转变,趋于柔和,有着冲击人心的力量,在互联网拥有大量读者群。
认为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父亲,父亲的支持是自己逐梦的最大动力。
1
儿时,我寄养其中的寺庙里小住过一个中年和尚,他是云游僧人,来到这座寺庙,方丈按照佛教的礼数招待了他,为了布置禅房,这个僧人身材高大,腰板硬朗,浑身粗布,面目清亮,手执念珠,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串已经包浆的檀香木佛珠。大颗,滚圆,走起路来,佛珠在身前轻轻摇晃,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最让人惊叹的是他的脸,脸庞骨骼分明,五官端庄,胡须茂盛,如果不出家,他一定是个被万人惊叹俊美的男人,他年老的时候,必定是一身风骨,长须飘洒。
他的卧室也作书房,书房里挂满了字画,靠墙边上,有一张简陋的木床,整齐叠放着僧衣,檀香已经燃过,余烬安静地躺在古朴雅致的瓦片里,书桌是一张巨大的木质长桌,长桌上有一块毛毡,毛毡上有笔架和未曾写完的诗句,四处飘荡着佛经和墨水的香味,若是窗外的樱花飘浮进入窗格,洒落在铺笺的毛笔上,便是更有几分意境,阳光搭衬着这世外桃源的境地,有着清寂的氛围,如在山野林中,悠闲自得,有凄苦的文人来访,清茶一盏,招待客人,有诉苦的黎民百姓,他安静听他们倾诉,为他们倒茶。
他的身上有一种虔诚的佛性,一种空无外物的境地。这是我第一次认识两个美好的字眼:禅茶。
书上讲茶是灵芽,与人相通,禅茶是由寺院里的僧人种植采集,禅茶的精髓是“正、清、和、雅”,即八正道、清净心,六和敬,脱俗。《菜根谭》里讲: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周作人在《喝茶》中也写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香茗洗心尘,微风来卷书。茶应当以书为伴,一茶一天地,一书一菩提,如流水深处,风动清漪,心中有禅的时候喝茶让人清心寡欲,养神静心,是远离喧嚣尘世的心灵栖息家园,独赏林间鸟啼,水穷云起,山泉清幽,秋叶凋零。
真是奇妙的境地。
在旅途中邂逅一座山中的寺院,这是一生之中一段安静美好的境遇,于深山之中,遇见寺庙和清淡的香火,心生欢喜,卸下背包,在寺院中小住了几天,清晨,听见打钟的声响,开眼起床,去山上,在雪地里散步,听一听鞋踩进雪地里咯吱咯吱的声音,抬头看天,听一听寒风吹过冬枝呼呼啦啦的声音,将雪花捧在手中,听一听雪融化时安安静静的声音,午间吃过斋饭,一个人在客房读书,这是喧嚣的尘世间,难得的清净,极致美丽的是黄昏和黑夜,香炉上飘散着淡淡的青烟,在冬日的黄昏中,屋顶上覆盖着不曾被阳光磨洗的白雪,斜阳轻轻
落在佛塔上,落在黄袍僧人轻轻走过的泥巴土墙边上,夜里山中寂静,禅堂里油灯暗黄,木格窗户上的棉质纸张映射出一个敲打木鱼,虚怀若谷虔诚的身影,深夜里若不肯睡去,与读经的僧人闲谈,坐在禅房里,山泉和清茶皆备,茶台上,放着一把古朴笨拙的紫砂壶,火炉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冒着雾气,干枯的桂花洒落在茶台上,如菩提树下的静默,白居易写过:“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凡人在此,茶是洗心的清泉,向佛的心在此,茶便是悟道的时刻,无论你信仰的是什么宗教,信,或者不信,吃茶,都是一个美好的时刻。
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2
我工作的地方,完全没有一般工作室生硬的模样,没有吆喝和冰凉,所以灵感更容易泛滥,它更像一个茶馆,像是禅宗讲的:入闹市而有安宁宅。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竹帘正挂在秋风中,偶尔萧瑟地颤动着,风吹动了落在茶台上的生茶,生茶轻轻滚动着,土陶的小碗反扣在鸡翅木的茶台上,只第一次,就爱上了这样的场所,只当时不知道,总有一天,我会与这个茶馆有着更大的瓜葛。
那是泥土独创的茶具,用隶书字体印着飘逸的“古然堂”三个汉字,有着泥土纯粹的清香,一本印制发黄的下册子上写着茶具的故事:相传是在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得到灵感,手工拉胚,成品朴拙圆满,有着落日余晖的境地,2500年前,老子用这样的茶具煮过茶,酣畅淋漓之际,挥挥洒洒,写就万世尊言《道德经》,出了函谷关的老子,骑青牛,逍遥游,不经意间,种下了中国文化的根。比老子小二十岁的孔子,也是用这样的茶具,招待门下七十二弟子,暮春时节的沂水边,品着茶,唱着歌,舞着,跳着,这就是孔子心中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春游画卷和人生至乐。
工作本是冰冷的,却因为茶水而显出了温度,没有压力,所以坦荡,禅宗说,佛法在茶汤中,你看,清泉绿茶,茶是灵芽,与人相通,大雪纷飞的夜里,智慧的火焰在这里闪耀着,清晨的大雨中,创作的灵感在这里触发光芒,在这里,茶水的灵感总有着不竭的源泉,艺术的熏陶让人充满灵气也底蕴厚重,文化的潜移默化让年轻的面孔却不缺少端庄,饱含内蓄,更无须多言。
因为,作品与茶水一样,都是将心溶成生命的底色,在不经意间流淌出最自在最真诚的智慧。
坐在工作室里,竹片拼接的窗帘如芦苇自由摆荡,它像是有生命的尸体,并不妥协于世俗的险恶,迎着阳光招展着姿态,阳光一溜一溜洒落在鸡翅木的茶台上,如流水划过,瞬间,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在没人声寂寥的时候,熬夜工作,深夜里,把工作室的灯关掉,借着幽幽的月光在昏暗中独自品茶,把目光投向窗外,望着那万家灯火发呆,这一夜,是孤独的极致美丽,一个人静静地欣赏深夜里的人间,灯火阑珊,以此获得内心的清爽宁静,而体悟禅的精神,在天快要亮起来的时候,站在阳台上吸烟,然后,回到茶台边上,坐下,静静喝一口茶,眉头舒展开来,今夜,一个人,寂寞,有茶。
我想邀请那些志趣相投的心灵,在闲着的时候,过来喝茶。
3
在家中放置价格昂贵的茶具,乃是一种虚张声势,爱茶的人,茶杯早已被摩挲出油润的色泽,喝茶,安静与沉稳胜于高声喧哗,城外破庙胜于城内闹市,黄昏黎明静夜胜于日上三竿,二人对饮胜于三五人围炉夜话,独自品下孤独胜于与人交谈。
譬如两个人围坐在小小的火炉旁,摇篮里的孩子已经安睡,襁褓的一角悄悄露出乖巧的面容,是婴儿的眼睛,清明又透彻,家与孤独被诠释,在疲倦的劳作之后,回到家里,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捧着一杯热茶,如那年少时秉烛听风的岁月,双眼颤抖,泪如雨下,那么透明,以至支离破碎,在我太爱你的时候,你身边的每一个女人都足以让我心惊肉跳,彻夜难眠,每舒展开一片,都足以让你沉沦、陷落、堕入地狱、恬不知耻,于是,我期待挥刀割袍,断绝这万恶的人间,化为流水孤僧,飘然离去。
在世俗红尘之中,与穆斯林喝茶是一件触摸内心的事情,他们按照安拉的启示厌弃代表着辛辣、浮躁、失智而狂放的酒精味,茶叶代表着宁静、淡薄和幽远,他们坚信着茶叶本性洁净,有着一尘不染冰雪的情操和道德,有着万境俱空水月心的高贵品质,茶叶让人清醒、圣洁、戒除私心,那些曾经迷途的灵魂,那些曾经张狂的年轻面容,在热泪盈眶丢掉酒杯之后,颤颤巍巍拾起茶碗,含泪饮下,以此与往昔断绝,而后,在主道的路途上,虔诚地行进着。于是,你在夜里,三五人邀约,白帽与盖头在月光下晃动着,如萤火,如星宿,围坐在桌前,面对着一壶清茶,谈论着信仰和教门,谈论着家与后世,谈论着健康的食品,而此时礼拜的时间到了,听见悠扬的邦克声,他们各自散去,走向那永远敞开迎接众生的寺门,清洗面孔和下体,清洗脚趾和双手,脱掉鞋,踩在地毯上,你看见一张张平素里嬉笑的面孔,在真主面前,是如何镇定、虔诚、心无旁骛。虔诚的美总让人眉毛颤抖。
茶是与精神层面有着关系的,捧着一杯暖暖的茶水,容易进入冥想的境地,冥想的世界里,有深山、古寺、晨钟、桃花盛开,顺着雨后空灵的山路拾级而上,遇见一个清贫的道人,他那露水洗过的眼睛有如他的面容,朴素而谨慎,有着佛光的意味,在山野曾经烂漫处,在大雪如绒花飘洒的深夜里,他用双手从屋外捧来大捧的雪,一个人端坐在茶台面前,亲自融雪、打水、插花、焚香,他用粗糙的陶罐,煮一壶热茶,温暖着行者酸涩的眼睛,那被尘世迷惑的本心,也在暖暖的茶叶中舒展开来舒展开来,窗外,风云际会,瞬息万变,有松风传进耳朵,再后来,万籁萧萧。
因为茶叶而进入了冥想的境地,它就以如此温暖的姿态,轻而易举地地溶解了你的一生,我想居住在深山野林之中,就一个人,深夜里,在蛙鸣之中沉沉睡去,柴门犬吠,打开家门,于荒芜的月色之中,窥见妇人脸上清寂的神色,邀约她进门,煮上一壶茶,或者,有朝一日,老去,坐在火炉边的躺椅上,膝上搭着一条羊绒毯子,手里握着一块玉石手玩,月白风清,有朝一日命归上主,肉身被白布包裹着,于流水处安眠,高卧,对着青山里竹林松风,树影横斜。
许多年前的一天,那个挚爱茶叶的日本人,远州,静静地地伏在私宅里写着他的辞世歌: 昨日瞬息过 何事亦无成
吾身多虚度 今朝梦方醒
不懂茶叶,却明了内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盏茶水,茶,是寂寞,是虚空,是无可奈何与苦中作乐,是看破了红尘,明白了运数,是坦然赴死的如梦初醒。
玄虚,只是无人能懂的寂寞人生。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茶。
4
多少个潮湿的夜晚,夜风吹动窗帘,半夜里,我起身,站在画架面前,穿着棉布长裙,高处落下的茶水发出泉水叮咚的声音,野玫瑰的芳香在心里滋长,此岸彼岸,灯火同样辉煌,将一杯茶水紧贴皮肤,感受生命最后的余温,那沉沉浮浮的茶叶轻盈,犹如一一条小小的条鱼,游荡在我的心里。
我们错过了这美丽的晚霞。茶没有。
它生长在飘渺云雾之中,在山明水秀的地方,对着白云和飞鸟,对着轻轻晃动的松涛。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芽,一壶香茗,江南已是草长莺飞,春潮花海。
四季风霜,茶叶有着清凉的意味,茶叶的身体,在流水中轻轻抖动。在所有日升月沉的故事里,在所有炽烈的爱情消散的秋风里,年少的张狂,悄悄隐退,生命的质感逐日呈现,月华下迷雾袭来的,正是九月的无限动容。
在旅途中,用玻璃罐子装着茶,中途停歇,在一座不知名的南方小站,独自在人群熙攘里,怀念一杯清茶,在高原的草坡上,一个人骑着黑色骏马,看看远处更高的蓝天和更高的青山,看着悠然的白云,忍不住泪流满面,白驹过隙,苍生浩渺,是茶叶,让生命如同三月桃花,清浅从容。
没有茶喝的日子,我像一个丢失孩子的妇人,急急赶回家,拉开窗帘,泡上一壶茶,哦,世俗的生活到晚上七点就结束了,现在进入灵魂生活,灵魂,与茶叶有关。
趁夜色苍茫,沏一壶茶,最后的羁绊,最初的忧虑,都已经放下,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茶叶在清水中上下沉浮,有书,有茶,一夜偷欢,孤独是黄昏的心思,悄悄潜入黑夜,化为无边曼妙的樱花飞舞,这个时候,茶,是灵魂的极致享用。
郑板桥曾经想要邀请一片青山入座,一壶茶在手,如云托月,梦中早已行走万水千山。
闭上眼睛,洁白的雪花从高处落下,古琴,沉迷在采茶的余香中,我面色苍白,瞬间迷失在冥想的国度中,一个俊美强壮的男人,穿着白褂,那古铜色的皮肤迎着阳光闪耀,他骑着一匹红棕色小烈马,在茶山四周游荡,看见穿着绣花布鞋的姑娘在采茶,她面容清明,十指消瘦,她把一片墨绿的茶叶放进藤条编织的小背篓,天地灵气,日月光华,在她的手心里流转,洁白甜蜜的云朵在蓝色的帷幕上轻轻扩散。
我想起了一首采茶的歌曲: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