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5:26:58 高中作文
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高中作文

篇一:八 阵 图

八 阵 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并吴国。

教学目标:

1. 熟读古诗,了解诗人大致背景。

2. 理解古诗意思,了解古诗创作背景。

3. 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式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认识杜甫先生么?(出示图画课件)我们学过他写的哪首古诗呢?(学生举手发言——《绝句》)让我们一起带有感情色彩背诵一下吧!

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杜甫先生写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熟读古诗,了解创作背景

1. 出示古诗课件:小组讨论自由朗诵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起来。

2. 听老师朗读古诗,学生指读,跟读。

3. 指名朗读古诗,齐读古诗。

4. 766年)夏迁居夔(kui)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5. 再次有感情的齐读古诗。

三 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1. 尝试背诵古诗,小组背诵。

2. 讲解词义,理解诗意。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占领吴国失策的意思。

3. 让学生自己尝试翻译各诗句,老师纠正补充。

4. 教师完整叙述诗意,学生理解。

5.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篇二:八阵图

王寨小学课时教案设计

篇三:八阵图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宋代朱熹的《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意思是:时光容易逝去,少年的时光如果不珍惜,一晃就要慢慢走向衰老,如果老了才想起学习,就晚了。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阴都不要轻视,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绿了,展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 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 何如北地春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照镜见白发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归山

篇四:历史18--22课(第四单元)练习二

历史18——22课(第四单元)练习二

一、选择

1.关于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将近两个世纪 D说明一个重要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2.说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是不确切的,最充分理由是( )

A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 B曹操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愿望

C曹操军事谋略不敌诸葛亮 D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曹操已去世

3.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目的( )

A统一北方 B统一黄河流域 C统一南北 D统治江东

4.北魏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 )A改革鲜卑族习俗,扩大自身地位及影响 B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节巩固统治 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业生产

5.从三国鼎立到隋朝统一全国,在长达370年的历史时段内出现过短暂统一的朝代( ) A西晋 B东晋 C北朝 D南朝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与汉族逐渐融合的少数民族来自( )

A东北和西北 B西北和西南 C北方和西北方 D西方和西南方

7.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魏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南朝时写成,后传到日本、朝鲜被用教材的( ) A《缀术》B《水经注》C《神灭论》 9南朝时北方推广到江南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粟 C水稻 D玉米 10三国以前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在( ) A南方 B北方 C西部 D广东沿海 11淝水之战时前秦的皇帝是( ) A苻坚 B王猛 C司马睿 D刘裕

12.“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称赞的是( )A曹操 B司马睿 C诸葛亮 D司马炎

13.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开始于( )

A东汉后期 B西晋后期 C南朝早期 D东晋后期

14.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封建国家由分裂趋向统一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 ③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缩小 ④封建国家由统一趋向分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15.下列政权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 ⑥蜀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16.南朝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著作是( )A《论衡》 B《神灭论》 C《水经注》

17.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错误的( )

A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B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

C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D总结我国南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

18.“遵媚劲健,绝代更无”称赞的是( )A《洛神赋图》 B《女史箴图》 C《兰亭序》

19.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共同点( )

A 都是以少胜多战役 B都促成了统一局面 C 都瓦解了封建统治

20.下列政权同时存在的是( )

A西汉和东汉 B西晋和东晋 C北朝和南朝 D前秦和北魏

21.云风石窟、龙门石窟开凿于( )A三国时 B西晋时 C东晋时 D南北朝

22.下面几组我国历史上的帝王均有共同之处,北魏孝文帝归在哪类( )

A司马炎、司马睿 B周厉王、商纣王 C齐桓公、秦孝公 D汉文帝、汉景帝

23.北方移民南迁后,主要分布在(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下游 C长江以南

24.《宋书》描写的南朝与司马迁描写的江南有明显的不同,根本不是在于( )

A水利工程大量修建 B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 C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D建立了一些封建政权

25.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 A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团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 C南方统治者重视 D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26.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主要原因( )

A氐族在五个少数民族中实力最强 B氐族有强大军队

C氐族首领注意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氐族发展最快

27.北魏能勃兴的关键是( )A首领英明 B自然条件好 C学习汉族文化 D注意用人

28.今天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鲜卑族,因为( )A融合了 B灭亡了 C换了民族名称

29

A出身书香门第 C吸收前人成果鉴定 D兴趣浓厚

30 ) ①实践 ②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

④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31.南朝人范缜写《神灭论》的目的( )A B揭露统治者利用佛教欺骗人民

32.北朝统治者开凿石窟艺术,雕造佛像,目的( )

A弘扬佛教艺术 B保存文化遗产 C为了宣传佛教

33.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主要原因( )A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 C他集书法之大成 D他学书法认真刻苦

34.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35 )

A秦朝时 B东汉时 D西汉后期

36 )

①前秦军队人数少 ②秦军许多士兵不愿为苻坚卖命 ③东晋军队采取火攻 ④苻坚骄傲自满,指挥失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7.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决定条件( )

A控制皇帝,取得政治优势 B注重农业,有强大经济实力 C军队战斗力强 D重视人才

38.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是在( ) A秦 B西汉 C魏晋 D东汉

39.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 )

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

二、材料

1.材料:“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肖四十九盏明灯同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描述的人指谁?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事?

2.材料: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文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答:汉献帝;扩大影响和势力,以天子名义发号施令。政治取得优势。)

(2)从文中看,诸葛亮给刘备提了什么建议?是否正确?举例说明。(答:与孙权联合抗曹;正确;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材料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材料二:“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幸而破绍…,又刘表…包藏奸心…,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三国志·武帝(曹操)纪》

(1)材料一揭示什么时期什么社会景象?(答:揭示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社会景象。)

(2)材料二中“幸而破绍”指的什么事?曹操为何能“幸而破绍”?(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原因:见课本P103)

(3)材料二中曹操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明理由。(答:①曹操的自我评价是一代功臣:“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②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挟天子…”,取得政治优势;实行屯田,实力壮大;重用人才,礼贤下士;经过官渡之战他打败了袁绍,之后不久统一北方,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北方经济恢复、发展;他又率兵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结果失败退往北方,未能完成统一大志,但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材料一:帝乃谕群臣:“…朕世居幽州,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

材料二:元宏在街上见有妇人身穿鲜卑服装,就责备尚书元澄。元澄说:“现在穿鲜卑服的人已经不多了”,元宏不满地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还穿鲜卑服啊?”

(1)材料一中“朕”指谁?迁都哪里?为什么?(答:北魏孝文帝;洛阳;原因见P115第一段。)

(2)两段材料反映了哪一事件?材料二中元宏为什么要责备元澄没有尽到职责?他还有其他改革措施吗?有何影响?(答:①北魏孝文帝改革;②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及亲属必须穿汉服;③还有其他改革措施:见P115下边一段;④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5.材料: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 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30岁以下的,在进行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的要降职或罢官。”

(1)文中的“皇帝”指谁?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如何评价他的改革?(评价: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历史的进步。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

(2)改革后,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民族单独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答案:立场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后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立场二:改革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风,最终导致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三、问答

1.把下列历史人物按类型归类:孙权、曹丕、苻坚、拓跋宏、祖冲之、贾思勰、顾恺之。 ① ;② ;③ ;④ 。

2.关于民族迁徙与江南经济开发问题:

(1)魏晋南北朝时我国民族迁徙有两个高潮,第一次是东汉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了中原,第二次是在什么时候?其人口主要向什么地方迁徙?(西晋后期;中原部分汉族迁往江南;)

(2)第一次民族迁徙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冲突与交往,这有什么影响?(导致北方多年战乱,生产遭到破坏,许多中原汉族为躲避战乱迁往江南;但也出现了两次北方的短期统一,即前秦和北魏。同时各民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3)第二次民族迁徙有什么影响?(中原部分汉族迁往江南,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成为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因素。)

3.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4.公元前4世纪和5世纪发生的重大改革各是什么?简述其历史意义,并比较两次改革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什么?(答:⑴公元前4世纪发生秦国商鞅变法;5世纪发生北魏孝文帝改革。 ⑵商鞅变法意义见P39,孝文帝改革意义:促进了民族融合。 ⑶相同点:都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都取得了成功。 ⑷不同点:①背景:春秋以来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私田出现,出现了新兴地主阶级,他们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在此背景下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顺应这一趋势孝文帝进行改革;②二者目的不同:前者是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后者则是少数民族的“汉化”政策;③后果不同: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而孝文帝则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最终使鲜卑族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5.

材料一: 魏 材料二:东魏北齐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功盖分三国名成八阵图)

北魏 北朝

蜀吴西魏北周

宋齐梁陈 南朝

(1)材料一中各国建立时间、开国者及都城各是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所处历史时期的两大社会特点是什么?此时出现了哪几次北方统一局面?

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少胜多”是《孙子兵法》的经典名句,结合所学找出现体现这一思想的战例,想想对今天有没有借鉴意义?并举出所学以少胜多战役。

7.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8.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错误所在:

弟弟:哥哥,你再给我讲讲三国吧。

哥哥:三国最有意思了!你知道诸葛亮吗?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又在赤壁打败了曹操,统一了北方,又帮助刘备占领了河南、河北,向东进占四川,可有智谋了。

弟弟:那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呀,什么时候形成的?

哥哥:是魏蜀吴啊。220年,曹操称帝建立魏国;221年,刘备称帝建蜀;222年,孙权称帝建吴,然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错误之处:

篇五:三国试题

<三国演义>试题

1、 三国中有“三绝”,“义绝” 奸绝” “智绝”.

2、 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伏龙”

“凤雏”“小霸王”“美髯公”“常胜将军” 3、 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 、 、 ;

后三马是指 司马懿 、 司马师、 司马昭 。

4、 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 好像还活在人群中, 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 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 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 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 张飞; 把忠厚的人称为 鲁肃 ;

把昏庸的人说是 刘禅。

5、 三国中有两匹千里马 (此两处有争议)

6、 三国中有三位名士被称为一龙,他们是歆 和 管宁 分别是龙头和龙尾。

7、 在军阀混战中,刘备曾先后依附 、 、

刘表 。

8、 、

9、 三国中被称为三杰的是、、。(莫名其妙,

不知是何原因)

10、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 、 肉计 、 连环计 。(还有其他)

11、《三国演义》中素有“千古奇策”之称的是

12、孔明笑曰:“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士元指的是 庞统 ,他冠以 凤雏 之称,与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 庞统巧设连环计 。

13、《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 云 ,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 张飞 ,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

是 马超 。

14、《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

关羽 。

15 。

16、“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诸葛亮写给 瑜 的信中的内容。

17、刘备在长坂坡时说:“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宝贵所能动摇

也。”这里的子龙指的是 赵云 。

18、“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 。

19、“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 ; ;备 、 孙权 。

20、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目的是

21、“鸡肋”的故事源自,故事中涉及两个人物是

曹操 。

22、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 火烧博望坡 、 火烧新野 、 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 新官上

任三把火 。

23、“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上面诗句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赵子龙在

长坂坡 为了救刘禅杀了七进七出最终救出刘禅 。

24、《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战 。

25、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这句话是备 对 张飞 说的,来源于故事 张翼德大闹长坂坡 。反映的人物性格

特点是 粗中有细 。

26、“持矛举火破连营,玄德穷奔白帝城。一旦威名惊蜀魂,吴王宁不敬书生”。被赞之人是 陆逊 ,他因 在猇亭战役中击败刘备 而名声大

震。

27、《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亭之战

2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 、、 、 云 、 黄忠 。

29、《三国演义》中“白衣渡江”一般讲的是 的故事。

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单:千里走单骑 三:三顾茅庐 五: 过五关斩六将 六: 六出祁山

七:七擒孟获 八: 诸葛亮排八阵图

31、《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这段话描

述的故事是 青梅煮酒论英雄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 奸雄 。你对刘备的

评价是 随机应变 ,是英雄 。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 战役 赤壁之战 。涉及两个人物是 周瑜 和 曹操 .

33、《三国演义》之初众诸候中违约匿玉玺的是称帝的是。

三国是 曹操 死后出现的,首先篡位称帝的是曹丕 。

34、“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羽,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重义气,知恩图报,威武不屈,富贵不淫,

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

35、“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

36

37、“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

38、“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指的是三国中 国的君主

刘禅 ,有句成语可以概括这句诗 乐不思蜀 。

39、“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这句诗所指的人物是。

40、“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中三姓家奴说是的。

41、死于落凤坡的是汉军著名谋士 白帝城的是 刘备 ,死于五丈原的是 诸葛亮 ,死于阆中的是 张飞 。

42、“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指的是

43、《三国演义》中以“三”开头的故事有英战吕布 。

44、“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

45、在华容道上“三笑一哭”的是 ,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特点是 诡计多端 。

46、曹操死后,其子 禅位,改国号为

47、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物是,后来备推荐。

48、

49、“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写的人物是,“汉相”指

的是 曹操 ,所寻之“兄”是 刘备 。

50、王允利用貂婵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如下计策: 计 、 连环计 。

51、表现诸葛亮“智绝”的事例有: 借东风。

52、表现关羽“义绝”的事例有 道释曹操 、千里走单骑。

53、表现曹操“奸绝”的事例有 。

54。

55、曹操称赞他手下的大将 为“吾之樊哙”,樊哙是 邦 手下的猛将。

56、“空城计”主要体现了诸葛亮以下的性格特点:意,攻其不备 ,神机妙算,善于揣测别人心理 。

57、表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前后出师表 、忠辅刘禅 。

58、“智取瓦口隘”体现了张飞的性格特点。

59、“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 所说,从全家 、 徐州屠城 、 梦中杀人 等事例中可看出其残忍、奸诈的性格特点。

60、下列战役中都采用了火攻 、 猇亭之战 、 火烧乌巢 、 濮阳之战 、 火烧藤甲兵 、 上方谷战役 。

61、

62、计夺天荡山的蜀国两员老将是 。

63、被诸葛亮困于上方谷的是 父子三人。

二、填空

1、《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_____。

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__

3、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_____一事。

4、《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

5、《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__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 。

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8、“天下三分”是指天?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至盐?/p>

9、“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1、《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__,"义绝"是___________

12、“卧龙”是--------,“凤雏”是----------。

13、官渡之战中双方的主要指挥者是----------。

三、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 )借东风——巧用天时

2、( )借荆州——有借无还

3、( )进曹营——一言不发

4、(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