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了解春节习俗逛城隍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0:31 高中作文
了解春节习俗逛城隍庙高中作文

篇一:春节习俗:逛花市

春节习俗:逛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来源:南方网

篇二:关于上海地区春节习俗的社会调查

调查目的:以了解上海地区春节习俗为基础,深入探究习俗对当地民

众生活的重要意义。

调查过程:1、走进居住地所在居委,探寻春节的味道。在此过程中,

我发现小区绿化带和种植树上挂着彩灯,每到夜晚就会亮起,很有节日的气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过春节的形式逐步改善城市化,靠近时代的变迁,融合进电子的魅力。 2、寻访郊区村落。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每家每户的木门

上都贴有大红色的春联,简单的床上换成了大红色的被子以示喜庆。村落中还存有浓厚的传统春节气息。 3、询问家中长辈。在此过程中,上海人都有团圆的意识,

喜欢在床上看春晚,临近夜半就出去放鞭炮等。然而今年,烟花爆竹显著减少。

4长流。喝红豆、蜜枣茶,表示一年甜甜蜜蜜。

调查结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春节习俗逐渐被替代成新兴习

俗,得到人们的共同认同。没有习俗,城市的发展会找不到共同的出处,力竭而衰。

调查者:xxx。

篇三: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春节庙会民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庙会,俗称庙市,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人们前去烧香礼拜,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人们进香祈福之余,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久而久之,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

在中国人的传统春节中,庙会是必不可少的调料,而旅游更使庙会成为更多外地游客的选择。于是产生了北京地坛庙会和厂甸庙会、上海城隍庙庙会、天津皇会、泰山东岳庙庙会、西安大雁塔和大唐西市庙会等许许多多著名的庙会。从总体上看,国内的庙会大同小异,不过细细品味,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调查目的

有针对性的了解庙会这一传统的春节文化大餐,从而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春节习俗。

三、调查内容

(1)全国各地知名庙会

山东泰山东岳庙会

泰山庙会的缘起与泰山崇拜和道教在泰山的兴盛有关。泰山是中国东部的第一大山,它绵延横亘于泰安、长清、历城之间,主峰海拔1545米,号称“东天一柱”。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人”就十分崇拜泰山,并借泰山之高以祭天(大汶品文化由“日、火、山”组成的陶文是最生动物形象的说明),成为后来封禅泰山活动的滥觞。

郑州城隍庙庙会

中原大地也产生不少庙会,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这些庙会既包括传统的浚县大伾山、淮阳太昊陵、开封朱仙镇和禹王台、郑州城隍庙、平顶山马街、洛阳关林等传统庙会,也包括开封翰园祭祖民俗庙会、郑州商都民俗庙会等现代新兴庙会,游客遍布省内外,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深远,成为中原春节旅游的风味大餐。

北京地坛庙会

春节到北京,庙会不可不去。地坛春节文化庙会是北京恢复最早的庙会,以地道民俗、传统民间特色闻名于京城。在古坛的红墙碧瓦、苍松翠柏、坛台殿堂之间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各色小吃、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市井元素,形成了一幅绝无仅有的现代民俗画卷。

北京厂甸庙会

在历史上,厂甸庙会为北京八大庙会之一,也是这八大庙会中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最负盛名的一个。厂甸庙会起于明嘉靖年间,如今已400年有余。厂甸庙会一向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独秀于林,自古便以“文市”著称。各种花卉争奇斗艳,更有北京天桥的老艺人为你表演绝活。以大糖葫芦为代表的风味小吃更是不可错过。

南京夫子庙庙会

春节参加华东五市旅游,南京夫子庙庙会一定要去。一年一度的南京夫子庙文化庙会上涌动的是秦淮民俗风情,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充分感受秦淮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夜游夫子庙,真是一种令人感到十分惬意的事情。夜空下,夫子庙街的人影涌动、灯光璀璨打破了夜色的沉寂。夜市排成了一条条长龙,在灯光的绚影下闪动着腰身,似有腾云驾雾之状。在夫子庙街市的厢房里,放眼望去,最具南京特色的物产就是各式各样的雨花石、南京云锦、金陵金箔。雨花石是南京特有的旅游纪念品。

上海城隍庙庙会

上海城隍庙庙会:上海开埠以前,城隍庙是上海民众唯一的游乐之处。上海城隍庙从

清末民初以来,和周边的园林、市场以及老街里巷融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区域的代名词。它代表了上海的历史与传统,是上海本土文化的一个载体。多年来由庙市发展形成的庙会文化,几乎囊括了宗教、商业、民俗等民众物质、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被誉为上海滩旅游的名片。

河南浚县大山庙会

浚县大山庙会被誉为“河南民俗经典”、“华北第一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来自晋、冀、鲁、鄂、皖等省及本省周边县市的香客和观光游人,络绎不绝,最高日客流量可达20多万人。到庙会上逛,那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舞狮以及盘鼓、秧歌、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

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

河南淮阳太昊陵庙会:太昊陵庙会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拥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也叫“人祖古会”。与其他庙会相比,太昊陵庙会习俗中有两个十分独特的地方:一是担经挑,也称担花篮。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祭祖娱神的舞蹈形式。第二个独特的习俗是庙会上随处可见的泥泥狗,这些玩具造型多样,形象夸张,神态各异,于古拙中见寓意。

西安小雁塔庙会

小雁塔荐福大庙会期间,除了精彩的灯展,还有少数民族歌舞、秦腔、长安古乐、陕北大秧歌、锣鼓社火等大型歌舞演出,皮影、木偶、汉调桄桄、陕北说书、龙文物精品展、汉宣帝御用玉杯玉舞人特展以及高空走钢丝、变脸、吐火、中华武术等精彩内容,同时还汇集了我国地方特色精品小吃。

西安大唐西市庙会

由开幕盛典、广场狂欢、舞台主题演艺组成,囊括全国各地特色风情小吃,现场穿插表演类小吃,特别引进亚热带百货商品、东南亚旅游产品展卖的2012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将于1月24日至2012年2月6日(正月初二至十五)举行,有参与性强的群众游艺、趣味性强的儿童游艺以及各种民俗展示,地址设在大唐西市九宫格内。榆林市作为活动的主宾城市。绥德、靖边、定边、横山、清涧、府谷等文化大县将带来极具特色的鼓舞、大秧歌、信天游、霸王鞭舞等精彩演艺。届时,广大西安市民和游客可免费欣赏到一场场具有民俗特色的陕北风情演艺。

(2)2012姜雪琦同学的亲自调查成果及感受——地点:西安大唐西市庙会

2012年西安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

2012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举办,以“盛唐遗风,市井文化繁荣再现;新春胜景,西市庙会百花齐放”为主题,旨在再现当年隋唐西市胜景,打造精彩的春节文化盛宴。

唐朝长安有东市、西市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这里曾发生过大量的历史趣闻轶事,留下了李白等文人骚客的诗篇。“大唐西市”项目是在西安市政府“皇城复兴计划”的推动下,形成的一个以商业为主线,以丝路风情和文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项目占地约500亩,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是全国唯一在原址上重建的项目,同时也是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的三级重点建设项目。

在唐朝长安有东市(今西安交大一带)和西市(今西北工业大学一带)两大市场,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少数人群,而西市则是大众化、平民化,有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当时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

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根据权威机构调查,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在这里曾发生了大量的历史趣闻轶事,留下了大量文人骚客的墨宝。如李白的《少年行》,杜甫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中都提到或涉及到了西市。

大唐西市分为特色步行街、现代商业区、休闲娱乐区、宾馆、办公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大唐西市是商业和文化精神的浓缩,更是丝路文化和风情的结晶。商业功能与历史文化在此交融,古代与现代在此辉映,东方与西方在此碰撞,形成了大唐西市独有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和商业特质。建成的大唐西市将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标志性建筑;国际性的商贸中心;民族之商业旗帜,世界之旅游名牌。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市历史文化的主题博物馆,也是唯一在唐代长安城西市原址上再建的、原真性保存“西市遗址”的博物馆。 计有“十字街”、“道路车辙”、“石板桥”、“房基”、“水沟”等多处遗址,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出面积8000平方米,遗址保护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文物2万余件,具有完备的陈列展览体系,集历史、艺术、民俗、收藏等各类陈列展览及主题活动于一体,是西安市的重要地标性建筑与公众活动场所之一。

大唐西市博物馆汇聚“国际城市客厅”、“中国首家鉴藏主题会所”等十五大亮点,以基本陈列《丝路起点盛世商魂》、专题陈列《丝绸之路“百工”体验》、临时陈列《至尊国礼----丝绸之路沿线友好国家国礼》及特别展览《精品选粹》这四大陈列精彩亮相,近800件(组)珍贵文物,荟萃一堂。更有集展、演、销于一体的百工体验展,仿制唐代西市的街坊店铺外景,选择了10种反映丝绸之路和中国传统手工艺门类,如香料珠宝、丝绸刺绣、茶阁卜肆、纸笺书行等,呈献给游客,让游客切实的体验历史、消费历史。

李白曾有诗云,“长安市上酒家眠”。作为千年前的世界贸易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西市的店铺行业据称有二百二十行,包括卖马具的秋辔行、卖衣服的大衣行,以及药行、绢行、秤行、香料店、陶器铺、乐器铺等。在这里交易的商品来自西至波斯、罗马,东到朝鲜、日本的各个国家。

本届庙会内容丰富,主要有“逛庙会 晒幸福”西安市民春节庙会摄影展、“大唐西市迎春书画展”、“破五敬财神 万家祈福活动”、“正月十五免费咥元宵 西市粥棚惠万民活动”等10余项百姓喜闻乐见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还有“大唐西市古玩城第一届赌石文化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佛教艺术作品展”、“中国铜雕工艺大师佛具展”等艺术品展。

大唐西市庙会人如潮涌,异域风情演艺、国粹文化表演、极限运动、cosplay、秦腔??热点不断,高潮迭起。其中,陕西省榆林市作为活动的主宾城市。绥德、靖边、定边、横山、清涧、府谷等文化大县带来极具特色的鼓舞、大秧歌、信天游、霸王鞭舞等精彩演艺,充满热烈鲜明的黄土风情。

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每届庙会均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成功跻身国内三大庙会品牌行列。

正月初五,我和妹妹来大唐西市逛庙会,只见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与前两年比较,今年的庙会内容更丰富,美不胜收,来看的人更多了,从我拍的照片中不难看出庙会的盛况。全国各地的有名小吃,陕西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这里展现,令人大饱眼福。时间关系,不可能一一观看,只能走马观花,领略浓浓的节日气氛和文化气息。各路美食,各种民俗风情让我认识到中国传统的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的魅力。

令我印象颇深的是陕北展区的黄土高原民俗风情展,榆林经济的崛起改变了我对陕北革命老区的认识,目前榆林已然为我国的能源基地天燃气石油深度加工产业无疑将指引陕北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横山的沙漠风景和当地人民以沙治沙发展沙漠旅游业、沙漠养殖的创举让我刮目相看。也许毛乌素沙漠将来带来的是产业链遍地开花而不是环境的恶劣极端。还有蓝田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大快朵颐的美食也是数不胜数,东南亚的昆虫大餐中蝎子蜘蛛竟然包治百病有保健的功效;长沙的臭豆腐真让我领略了一把主席家乡的正宗美味;台湾肉卷香飘万里,在家的妈妈居然都想品尝一下了;油炸冰琪淋更是外烫里凉,妙不可言。山东泰安的芝麻煎饼薄的透亮嚼到嘴里满口留香;兰州凉皮酸辣劲道使凉皮之乡陕西的擀面皮也稍逊风骚。异域风情的超大羊肉串火爆飘香。

扭起秧歌跳起舞,安塞的腰鼓敲起来;秦腔和二人转此起彼伏展开了PK,真是你方歇罢我方上;嘹亮的信天游把人引向了令人神往的黄土高原,社火表演更是让大家瞠目结舌,拍手较好。

(3)引文关于大唐西市庙会

(中国文化报消息)“春节去大唐西市逛庙会”,这已成为许多西安市民过年的首选。从2010年才开始举办的陕西西安大唐西市文化庙会,何以具有如此的魅力?龙年春节前后,记者先后3次前往大唐西市庙会,亲身感受了这里的文化魅力。

“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年味浓郁的好去处”

1月28日(正月初六)上午9时,距离庙会每天正式接纳游客还有一个小时,当记者第三次来此造访时,庙会的“当家人”——西安大唐西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中航,已经来到现场布置当天的展演活动了。

西安大唐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李白等文人骚客曾在这里留下过动人的诗篇。虽曾中断1000多年,但有“盛唐第一庙会”之称的大唐西市文化庙会在虎年(2010年)“复活”后,接连爆出10万人次、20万人次的日接待纪录,可谓“一鸣惊人”,而到了兔年庙会,接待游客更是突破100万人次。

“今年从正月初二至初五4天时间里,庙会累计接待游客接近80万人次,到正月十五庙会结束,游客肯定超过去年,好戏还在后头呢。”大唐西市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拿着报表向记者介绍。

“传统年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要素,应当得到必要的尊重、维护和传承。作为民营文化企业,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也应该有这样的文化担当。打造春节文化庙会,就是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年味浓郁的好去处。”李中航表示。

“明年我还要来”

除夕前夜的一场大雪,使得春节期间的西安每天的气温都在零下4度左右,但寒冷的天气并未挡住市民逛庙会的热情。1月27日(正月初五),西安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迎来了人气最旺的一天,庙会人如潮涌,就连大唐西市外的街道也被众多的小贩占据,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大市场,简直有些寸步难行。

家住西安东郊的孙先生带着一家老小七口人来逛庙会,他说,捏泥人、吃棉花糖、玩踩高跷是小时候过年最常见的,孩子们没有看过这些民俗演出,特意领他们来感受一下。

本届庙会内容丰富,主要有“逛庙会、晒幸福”西安市民春节庙会摄影展、“大唐西市迎春书画展”和“破五敬财神、万家祈福活动”等10余项百姓喜闻乐见的节庆民俗文化活动,

还有“大唐西市古玩城第一届赌石文化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佘国平佛教艺术作品展”“中国铜雕工艺大师佛具展”等展览。

工作人员身着唐装,扮成各种样子的唐朝人,或巡游以展示大唐的宫廷礼仪,或抚琴下棋以重现当年的娱乐活动,吸引着游人争相上前与他们合影。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了解春节习俗逛城隍庙)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逛。华县皮影的现场雕刻、陶艺的制作、华阴老腔的表演等,都成了陕西民俗文化的“活教材”,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收获了不少知识。8岁的小女孩王琪虽然是第一次逛庙会,却已经爱上了它,“明年我还要来。”她说。

一个庙会的“变”与“不变”

本届庙会的亮点之一是邀请陕西省“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榆林市作为活动的主宾城市。绥德、靖边、定边、横山、清涧、府谷等文化大县带来的极具特色的腰鼓舞、大秧歌、信天游、霸王鞭舞等精彩演艺轮番登场。大唐西市广场400余个座位每天都是座无虚席,场外站立的观众也是里三层外三层,陕北特色的节目让西安市民及外地游客大饱眼福。同时,在主宾城市民间工艺风俗展示区,风格各异的雕刻、活灵活现的剪纸也吸引了游客的眼球。在绥德县剪纸艺人曹毛女的展位前,回乡过年的程女士一次就购买了200套剪纸作品。她说,等她过完年回北京后,要将这些剪纸作为礼物送给同事和朋友。

就在正月初二庙会开幕当天,榆林市文化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主宾城市的做法可以说是造就了三赢格局:受邀主宾城市有了一个免费展示自身文化的平台,市民游客免费欣赏了特色演艺,庙会增添了新的亮色。据了解,邀请主宾城市的做法今后将延续下去。

陕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崔天民认为,大唐西市文化庙会之所以能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认可,而且一年比一年红火,就在于其创意中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营造欢乐祥和节日氛围和浓厚民俗气息的内涵,即永远保持“年的味道”;“变”在不断创新形式,如新增了主宾城市特色演艺及民间工艺品展示,设立了“逛庙会晒幸福”、攀岩等市民可体验、可参与的活动,一下子让新意凸显。

(4)有关庙会的诗歌

《五律·观庙会》

重振大唐风,新春庙会隆。游人争目睹,商客竞姿穷。

古代传珍宝,名流献伟功。阖家来领略,盛况印心中。

《观庙会》

庙会荡春潮,人流似浪高。商贾销年货,顾客上心挑。

牌楼当街搭,彩旗半空飘。游人观景致,热闹乐逍遥。

四、调查结论

庙会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大地丰富满足了人民群众逛庙会的精神文化诉求,让民俗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春节不再只是简单的走亲访友,庙会引导更多人走向户外,使健康的生

篇四:关于中国城隍庙的习俗调查

关于中国城隍庙的习俗调查

一、原始信仰

远古时期,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得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于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之中,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了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逐步形成原始信仰。

城隍是我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礼记·郊特牲第十一》有:“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大蜡八”是指什么?郑玄注云:所祭有八神也。许慎《说文》云蜡“从虫昔声??曰年终祭名者矣”。所以大蜡八即年终祭祀的八位神,他们分别是:司啬、百种神、农神、邮表、禽兽神、坊、水墉、昆虫。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农田中的沟渠,水墉神也就是沟渠神。后来古代的城市亦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泰卦的上六爻辞:“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其中“城”指城墙,“隍”指城壕(护城河)。城隍一词连用泛指城池,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认为,凡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于民则祀之,能御灾捍患则祀之”(《五礼通考》)。城墙、城壕在防卫敌人、猛兽攻击,保护一城百姓安全上,功莫大焉。于是水墉神便升格为城隍神,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

兼容并包是我们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城隍信仰亦是如此。随着城隍在民间百姓中的影响日益显著,道教也将城隍神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中,就有在斋蘸请神仪式中开列城隍的法位的记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城隍神就逐渐成为了道教尊奉的主要冥界神灵之一。道教许多法事活动中,都要请城隍神到场。道教源于民间而又影响民间,甚至渗透到千家万户。城隍原本是民间的神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后,接受了佛教的冥界体系,城隍神开始成为阴间的行政长官,掌管阴间事务。 如宋代佛教的“水陆法会”就开始将城隍神列为重要的恭请神明之一。

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指俗神信仰,它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从而构成一个杂乱的神灵信仰体系。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具有多教合一,多神崇拜的特点。民间信仰的神灵群体可以说并无体系可言,但这些信仰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尚和”的文化精神特质。

城隍,从我国先民的原始信仰、民间信仰发展到后世的宗教信仰,它们原发于农耕文明。古长安作为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又以其长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成为精神文化的传播地。由此,古长安也自然成为城

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

二、最早城隍神

城隍神是由自然神逐渐过渡到人格神的,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在城隍由自然神演变为人神的过程中,汉代的纪信最早,长安不仅是城隍信仰的原发地和传播地,也产生了最早的城隍人神——纪信。现如今,粗略统计,全国仍有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三十多处。最著名的有:古都西安,陕西阳曲、兴元、户县,安徽芜湖、宁国,甘肃兰州、天水、西固,河南郑州、方城、固始、荥阳、密县,江苏镇江,浙江临安、庆元,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河北瓦房店复州,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等。其中,甘肃天水、四川南充、陕西户县都把纪信视为本地人,以桑梓故土的身份,建城隍庙以供奉。河南因是纪信行军战斗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和最终诈降现身的地方,纷纷立庙拜纪信为城隍。

在此要一提的是,在宋代以后,城隍信仰就已是民间普遍信仰。

我认为现在中国人大都知晓城隍,但若要问起何为城隍,那能答起的并不在多数。我是一个厦门人,说实话,从小至今并无接触多少城隍文化,所以在做此次调查之前,问了家里人也无多少收获,才通过其他途径去收集各种材料。

有城才有城隍,厦门城隍庙是明初厦门建城的产物。据地方史料载:“厦门城,在嘉禾屿。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造。”专家据此推断,厦门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至今有600多年历史。厦门博物院现存有其清道光六年(1826年)的记事石碑。

那么,古厦门城隍庙址在何处呢?据《鹭江志》记载,“城隍庙与武庙相连,祀城隍之神”。《厦门志》所附“厦门岛图”也标示,在厦门城南隅有城隍庙和关帝庙。从老地图上看,旧城隍庙坐落于今新华路邮电大楼和思明人民医院一带。中山路老城区也还有城隍庙巷老地名。 据文史资料所述,城隍庙乃二殿一坛二埕式结构,筑有围墙。它正门朝海,即在思明人民医院东面,原来地势较高,有19级台阶,大门左边设有烧金炉,石埕上立着三块一丈多高的瓜代石碑,碑座为长方形有凹糟的石块。主殿很大,后面直达今新华路邮电大楼。 据上一辈老人回忆,早年的城隍庙有两尊城隍,一尊是泥塑的,端踞庙堂;一尊是木雕的,平日居于侧室,城隍出巡时才抬出来。城隍出巡在过去是重大民俗活动,一年三次踩街游行,此举至民国成立后才渐渐消失。此外,殿前庭院两边走廊排列十二司官、牛头马面等泥塑。

因为城隍爷的生日是农历三月初一,所以旧时的厦门城隍庙,以农历二月二十九、三月初一、初二这三天作醮时最热闹。

每逢城隍爷生日,便有许多信徒上香火,祭供水果、清茶、烧“寿金”奉祀。最为奇特的则是祈求“补运”民俗。具体做法是,先在家里准备好纸扎的小人,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连同纸钱、供品一起装在漆篮中,携往城隍庙,祈拜后交给道士。道士念念有词,最后拿起纸人在“补运”者胸前、背后比划几下,念道:“勾前得清闲,句后吃得老。”随即将纸人连同纸钱一并丢入炉中火化。“补运”者于是心满意足,似乎厄运都已被纸人带走,今后必定清闲有福,健康长寿。这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习俗,自然无法在新时代存活。

厦门城隍庙是早期的文化娱乐中心,庙前还专门修了个戏台,位置在今古城西路马路中央。逢年过节,人山人海,锣鼓喧天。

20世纪20年代末,因旧城改造,城隍庙的前半部分被拆毁。“文革”开始后,剩下的老建筑遭到“破四旧”厄运,殿堂相继被毁,所有神像石刻均不知移到何处,道士们所保存的经书、道服及法器等物,均遭抄缴。直至改革开放后,民间信仰得到恢复,该庙才易地获得新生。

1980年,龙海人吴天发在南华路11号之2住宅重建厦门城隍庙,但起初规模尚小,直至近年才逐步扩大。厦门市历史学会勒碑为记:“厦门城隍庙早已秃毁,仅存碑记一方,因

风雨剥蚀多有脱落,吴君天发秉承慈母旨热心保护历史文物,捐资重刊,其精神可嘉,谨此附记。”

台湾现有的33家城隍庙中,大部分是以福建的城隍庙为祖庙。厦门城隍庙的重建,为两岸民俗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此外,厦门城隍庙还于2008年迎来了首个外国进香团——马来西亚槟城答都兰章灵海殿进香团,接受了海外人士捐献的神像。2009年5月10日,该团再次来访,除进行传统仪式的交流之外,同时还捐赠了黑白无常两尊神像。

而关于旧时厦门城隍庙,还有一段美好的民间传说。

话说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欲收复台湾,擢升姚启圣任闽浙总督。姚治军严厉,严禁清兵扰民。当时的驻厦清军中,有一尉官,在巡城时偶遇清兵调戏一民间女子,便出手相救。女子感激之余心生爱慕之意,但尉官顾忌军律,二人便相约在城隍庙门前青石下书信寄情。一来二去私订了终生,岂料被人发觉报于姚启圣。姚激励尉官,“大战在即,大丈夫当以大局为重,他日收复台湾战功显赫,吾必为尔主婚”。尉官如醍醐灌耳,抛下儿女私情,专心战事,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女子不知内情,在城隍庙前苦守两年,尉官竟音信全无。女子不甘,对青石祈求“吾与尉官借尔传情已有多时,若真灵石也,祈传吾之情予尉官……”后尉官凯旋而归,恰巧听闻女子表达情谊,便备齐彩礼登门求亲。尉官与女子新婚之日,二人特地前往城隍庙门前,酬谢青石传情之恩。此后,不但“以石为媒”的故事流传至今;青石也因此得名“姻缘石”,坊间相传后世男女只要抚摸该石,诚心祈祷,便能求得如意姻缘。

篇五:春节习俗电子报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