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白蛇传民间故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1:27:24 作文素材
白蛇传民间故事作文作文素材

篇一:白蛇传故事以起曲折

,最后小青勤奋修炼,终于破塔救出白素贞,二人合力将法海这个多管闲事的臭和尚打的逃入了蟹壳里,成为了蟹壳和尚。其实这些变异都是有原因的,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民间文学,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都对白蛇传故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而且更因为个人记忆的偏差、个体心理机制的差异,对白蛇传故事的创造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变化。在白蛇传故事的变革中,我们可以看到,白蛇最初是一条害人的蛇妖,属于典型的美女蛇,男主角也是一些“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次等角色,其重要意义是没有的。随着人们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文性的不断加强,在原先美女蛇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美丽深情,及人类诸多美德于一身的白素贞形象,她不在是一个反面妖物,而是被定位为一个“只羡鸳鸯不羡仙”的令人同情的坚强的好姑娘。对与法海的地位,也不在同前代那样令人尊敬了,鲁迅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对于这个多管闲事的和尚只讲了两个很痛快的字:“活该!”我也这么认为的。后世的白蛇传故事,更体现了人们爱憎分明、善良质朴的美丑观,而人们也以此为原则,进行白蛇传故事的创作。从白蛇传故事中看到了它的变异性,我更从白蛇传故事中看到了人们的善良的心。我想这正是白蛇传故事能流传至今的最为强大的推动力

—缘分、痛苦、生化、幸福、永恒

“遥看远处的雷锋塔,在缠绵的雨中颤抖,在朦胧的水雾中闪烁,在点点的星空中隐没……一条细细的红丝线从外面透过墙面穿入其中,联结着分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一段幸福的、幸福的故事……”

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他姓许名仙。还有另外一条压在塔底的白蛇,她叫白素贞。

可以说他们俩是注定要在一起的,他们虽然为天所分,虽然为塔所隔。但是他们却被彼此的心永远系在一块。任它风吹雨打、妖术法力,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从整个故事的开头我们就看到,许仙和白素珍是命中注定的。茫茫人海、来去匆匆,为什么只有他们两个能够走在一起:相识,相恋、相思、相依、相随?这难道不是缘分吗?有人说“缘分是天定的。”其实不然。它不是是来自天上,也并不是来自旁人。而是他们自己的,是他们自己注定自己的缘分。试问如果许仙不是为了帮助别人又怎会遇到大胡子与白素珍第一次见面,如果白素珍不是为了拯救百姓以致误了成仙的时间又怎会和许仙坐在上同一条船上……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并不是归功于上天的安排。

相反阻挡这桩美事的罪魁却正是天道。天条上仅仅的几个“神仙要断绝情根”和“人妖殊途”的大字就能让许仙和白素贞分离吗?这是不可能的。定出来的这些人想必不会太聪明,至少它们不知道什么是“人间有情”?其实最该去找眼泪的应该是天上那些定这条规矩的神仙,应该让他知道到底什么是情。那是一种来自心底最深处的呼唤,是不能被一些外界的因素所控制左右的。那是最纯洁的声音,其他的任何事情在和它相比下都会黯然失色。更不用说那腐朽的天条,简直是肮脏呀!那些老天爷一定不知道它是什么,他们自己不懂,所以才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猜测,得到了一个愚蠢的答案:那是没有用的,只有低等的人类才会需要这么无用的东西;只有物以类聚才是大自然最完美的法则。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呀!无稽之谈!其实只有第一条彻底错了,第二条是正确的,只是他们没有正确地去认识,只要是有了真感情,那他们就是一样的。不论是人和仙,甚至是妖。只要是有了真情,那就会超出轮回,精神就会在宇宙中获得永生,他们也就是同一类的了。也就是“真爱永不变的道理” 了。

在制定法则时就出现了错误,这不要紧。可是,当真正的事实证明了错误以后,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去镇压那些维护正义的反抗者们呢? “天道”的代言人法海得到了风雷钵降服了白素贞时,天底下凡有田夫野老,桑妇村氓,除了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不怪天庭太狠心的?(前头这句话摘自《论雷峰塔的倒下》)后来当把白蛇镇压在雷锋塔底下时,又有哪一个人不希望塔早点倒掉呢?法海实在是愚蠢地做了一件大的错事,并且没有成功。就像白素珍曾经说的一样:“法海以为他赢了,其实赢得是我们。”没错,虽然他们被分开了,可是却没有一点悲伤,因为两颗心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在那里贴的紧紧的从来就没有要分开过。让老天让法海去任意地为所欲为吧!看看到底谁会赢……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居然也找到了这种项类似的事情,这样子的老天能映射出生活中的封建势力,而白素贞和许仙则是自由恋爱的代表,对他们所有一切的残酷的镇压始终没有打倒世间的真情。当爱来临的时候不是任何规矩所能克制的,更不是老天爷的规定所能改变的:常言道:男儿膝下千

两金,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这两样东西在许仙手里,在白素贞面前却是大方得很;老天确实会捉弄人,利用许仙的胆小,千方百计得让他看到自己所心爱的白姑娘的真实面貌,使他彻底对白素贞死了这条心,满心以为会成功又怎能知道爱情赐予许仙的伟大的勇气与胆量呢?仅仅的一句“我要定你了”就能给出我们所有的答案;老天还利用白素贞想要成仙的心理,在她面前摆出了两条路,又是满心以为会同样的成功,却不知道人间有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真理。成仙固然好,但是就像插曲里唱的一样:“爱(恨)总能让人刻骨铭记,谁又能轻易抹去?”成仙在真情面前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呀

可是,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许仙与白素珍被永远的分隔开了,这并不是他们两人的错误,可是为什又非让他们来承担呢:一个永远在塔内,一个永远在塔外。有人会说了:不就是一座塔,一堵墙吗?这有什么。可是他又怎能理解他们俩之间的感情呢,对许仙和白素贞本人来说,哪怕是一米的距离也是多余的,就像许仙曾经说过的一样:“喜欢姑娘,就像珍爱自己的性命,姑娘不在身边,生不如死。” 这样想来,只有当他们俩的身体融化到了一起,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时候,这个傻小子才会满足。如果这时非要有一堵墙隔在他俩中间又会怎样呢?如果一时不见便是生不如死,那么他们隔着这座塔,永远不能在一起时又将是怎样的结果呢?在我们看来,仅仅很小的一段距离,在许仙和白素贞就是天与地的距离,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的距离,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一开始我总会这么悲伤地认为,这些真是一场悲剧呀!可是我错了,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完美的结果呀!我们想象当他们两个人被无情的分开后,一定会是多么的痛苦,其实不然。在电视剧的最后一幕,清清楚楚地能看到:许仙笑了。为什么呢?有人说过:“一个人被爱着是幸福的。”正是如此,因为尽管被分离在了距离最远的两个点,看不到他娘子的身影,触不到他娘子冰冷的双手,可是却被她用法力撑起的伞笼罩着,被娘子的爱笼罩着,他是幸福的。其实不光被爱是幸福的,去爱别人也一种幸福。手里拿着扫帚,每扫一下便是对自己娘子的一次真爱,便是对他们俩之间的感情的一次升华,更是对自己的诺言一次实现“我会一生一世对你好。”能为自己所心爱的人去奉献这么多,此生还有何求?许仙是最幸福的。

不仅是这些,其实从一开始,许仙和白素贞就没有悲伤,在上面的文章我也提到过,因为那两颗心自从聚在一起后就从来没有分离过,也永远不会分离,因为两个早已溶化在一起了。对于许仙来说,从他娘子被压在他的那一刻开始,他胸膛里就已经没有了那颗真爱的红心。也正是他自己对法海说的那句话:“我的心早已经跟随我的娘子飞进雷锋塔里去了。”不错,两颗心是永远不可能分离的。我想,以上所说的大概就是当白素贞走后,许仙剃发为僧的原因吧:再也没有任何的欲望,再也不惧怕任何的事物。有人会觉得:他虽然出家了,可还是留有尘缘未了,情跟还是没有断绝。事实上,这是不对的。试问一个心已经被尘封在塔里的人,又怎能留有情缘呢?许仙可以算是一个真正的和尚,他彻彻底底的去除了七情八欲。说到这里就有人不明白了?在扫塔时,许仙明明还是深爱着白素贞呀!又怎能说他没有了“情”呢?其实自从他娘子被压在了塔底以后,在他每天为她扫塔时,彼此之间已经不再是爱情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更细腻的、更伟大的感情。这种情感比之爱情不知要超出多少倍,其实它们之间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那是一种对爱的升华与凝练,应该是一种慧根了吧!如果说佛法里讲的要剔除的是六根里的“情”的话,那么许仙和白素贞之间现在的这种感情则应该算是佛法里的高深的境界:它是“博爱”的一种,不仅是不应该灭绝的,反而是应该去参悟、去努力实现的玄机。我曾经记得法海对许仙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是有佛缘的人。”我想也正是这个道理了。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他成就了最高的境界,并且获得了永远去享受这种境界的资格: 想象每天早上起来,许仙首先感到的一定是一种幸福,因为有一颗心在向他呼唤,他要去回应这种呼唤;拿着扫帚,去打扫,当第一眼看到塔的时候,所感到的也一定是一种幸福,因为他看到了影子,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扫塔时,渐渐的雨伞飞到了他的头顶,又是一阵幸福,那曾经是他们之间心之所动、心之所乐的象征呀,曾经是他们心灵相通的桥梁呀,尽管伞的表面已经破损不堪,但是伞的骨架却依然挺拔,甚至更加挺拔:没有了表面积非常大的累赘(对于他们来讲),在风中就可以尽情的直立,去藐视一切阻挡他们的各种微不足道的力量。虽然不能遮荫,不能挡雨,但许仙却能沐浴到来自他的娘子心灵的细雨,我们还有遗憾吗?当夕阳在天空洒满了万道红波,许仙所能感受到的又将是一种幸福。尽管要忍受漫漫长夜的固氮,尽管孤单是一种痛苦,但却是一种甜美的痛苦,是一种心甘情愿去接受的痛苦,一种有了它就没有伤痛、失去了它就会更加痛苦的痛苦。去享受孤单吧!只要心在那里,这世界上便没有分离,没有孤单……

想到分离,这就不能不使我联想到死亡。虽然整个的人生是多彩多姿的,在几十年的光阴里我们能感受到命运带给我们的各种各样的幸福。不论是生老病死、还是爱恨离愁,他们都应该是快乐的源泉,而不是快乐的终结。自然只会赋予人们这些。所以,我们要用他去发现快乐,眼泪是痛苦的代言,亦是快乐的起点,寻找眼泪便是寻找快乐。就像一位作家说的一样:乐此一生。但人们最后的归宿却是要选择永远的忘记它们,忘记一切使我们留恋的事物,这个所谓的最后的归宿其实就是死亡。而这个字眼又会在许仙和白素贞之间的光芒下显得格外幽邃。记得在看电视时,当他们两个不得不分离在塔的里外时,许仙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现在不怕失去任何东西:不怕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怕失去我的娘子。”是呀,这里面第一句我明白,就像我前几段说的一样,就算是不能相见,也还可以彼此的想着对方,念着对方,记挂着对方。虽然身不在一起,可是心却永远在一处。尽管一颗是在塔里,一颗是在塔外,但它们早已飞回了白府的宅院,飞回了他们的家里,永远相依相偎,所以许仙是不怕失去的,不怕分离的。然而为什么他又对死亡这个字眼无动于衷呢?难道他不怕永远的忘记吗?永远忘记这个让他心动、心痛、心潮澎湃的娘子,永远忘记这两人珍存、珍爱、珍惜的这份感情。他不惧怕吗?许仙是永远不能失去这些的呀!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翻开了一本书,才有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句话:“生命之生,命有尽,生无量。”的确,许仙是人,他会慢慢的衰老,最后死亡。但是他的一生中最后的归宿并不意味着这段感情的结束,那从心底、骨子里透出的对他娘子的一种情意是不会死去消亡的。就像金刚经的题目的含义一样:所谓金刚就代表着永远不会毁灭并消逝,佛家常用这个词比喻人们的心性,就是本性。没错,许仙的本性就是去爱,并且去一生一世的对她好。记得白素珍曾经说的一样:“我能够千年万年的活着,但我的相公会老会死,我会看着他老,看着他死。”。原先以为这是一举多么无情的话语,今天看来其实不然。尽管他的肉体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份感情却不会枯萎,它会深深的埋藏在白素贞的心里,生根发芽、汲取营养,又会结出新的果实,这不就是那颗充满了情意的心吗?就这样繁衍生息下去,在每个愿意让这颗种子人在心里发芽的人心里成长,永不枯竭……

那些人不就是我们吗

篇二:[PK赛]关于读后感的作文:坚持就是胜利——读《白蛇传》有感

[PK赛]关于读后感的作文:坚持就是胜利——读《白蛇传》有感 坚持,是一种胜利;坚持,是一种美德;坚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坚持,是迈向成功的基石,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题记

今年是蛇年,我把有关“蛇”的书都看完了。其中,《民间故事——白蛇传》这本书令我深深入迷,白蛇的所作所为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书主要讲白蛇白素贞,为了救许仙,勇敢地与法海作斗争,默默地付出了自己修炼千年的法力(成仙的机会),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置之度外。就是因为坚持,白素贞不顾一切成功救出了许仙;就是因为坚持,白素贞勇敢地选择了变成凡人。就是因为坚持,白素贞无怨无悔地被镇在雷锋塔里??

河蚌忍受了沙粒的磨砺,坚持不懈,终于孕育绝美的珍珠;顽铁忍受了烈火的赤炼,坚持不懈,终于炼就成锋利的宝剑??

与它们相比,我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懦弱。比如:以前我在练习奥数题时,总是像在挑柿子似的,专挑“软”的吃。看到简单的题目就练,看到复杂的题目就跳过。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想不出来的难题,就二话不说直接换下一题??因此,我的奥数成绩始终不够理想。

自从看了《民间故事——白蛇传》这本书以后,我深深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现在,我对练习奥数题的“态度”可就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简单的题目,我就绕道而行;遇到复杂的题目,我就坚持打破沙锅问到底。自己先“钻牛角尖”反复思考,再思考,如果真的想不出来,就“三顾茅庐”请教别人,直到把答案理解才善罢甘休。

坚持,使我现在奥数水平提高了许多,使我对奥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初尝成功的果实——学校举行的奥数竞赛,我获得三等奖。看了《民间故事——白蛇传》这本书,让我领悟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我们应该学会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让坚持成为我们的座右铭!点评:小作者开篇点题,由观而感,由感而发。联系自己,激发斗志,感情情真意切。

五年级:颜昕昕

篇三:《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

《西湖民间故事》读后感

杭州之所以被称为人间天堂,是因为有西湖的存在。而在西湖的旁边发生了许多美丽的、神奇的传说:白蛇传、瑞石、一线天、七星洞??为了让人们方便地阅读这些传说。杭州西湖出版社把这些传说变成了一本书,那就是《西湖民间故事》。

里面有很多故事我都喜欢。但在我心中的排行榜,“状元”要属《白蛇传》。里面的故事情节十分动人、十分真实。读着读着,让人身陷其中。仿佛自己已经穿越到了书中,和白素贞、许仙和小青一起面对困难、勇往直前。或是静静地躲在角落、树后,再看看书,让人回味无穷。

“榜眼”是《瑞石》这个故事。正如题目,瑞石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知道十二生肖石吗?知道它的由来吗?我就给你讲一讲:相传某年某月某日,瑞石和十二个姑娘上山去砍柴,遇到一块大石头。瑞士就用右手的独指搓大石头,结果大石头变得像黏土一样软了。一个好奇的姑娘把大石头挖了一块来塑,后十一个姑娘也塑。塑成了十二生肖,不想刚塑好就变回了石头。十二生肖石就这样在姑娘们灵巧的手下出现了。

“探花”飞属《一线天》。里面讲的是一对恩爱情侣,却被雷神看到。雷神十分嫉妒他们。就抢走了花妹(这对情侣中,花妹是女主角,男的是石娃),并把石娃变成了一只鸟。后来,石娃啄出了“一线天”救出了花妹,向雷神报仇。这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里面充满了热血和奔腾,讲述了石娃和花妹历尽千辛才天长地久、生生世世的在一起,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这本书让我们读出了感受,读得有价值,值得一读。

学校:上城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姓名:张彤瑶

指导教师:夏凤玉老师

篇四:迈航教育作文辅导四年级第八单元——美丽的民间传说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第八单元《美丽的民间传说》作文指导

一、作文要求

一个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像一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这些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当地民间生活习惯,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产生了许多遐想。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搜集到的民间传说写下来。

二、学前热身

1、什么叫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种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及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密切关系的口头故事。

2、让我们先感受到民间传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就曾经给我们讲过许多这样的民间传说故事,自己也曾经读过一些很有意思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比如:《嫦娥的传说》、《龙的传说》、《十二生肖的传说》、《年的传说》、《端午节的传说》等等。

3、民间传说中应该有哪些内容

(1)故事中的人物有谁?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发生的,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实际上就是故事的内容)

(3)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三、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完《重阳节的传说》、《牛郎织女》之后。

1、这个故事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2、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清楚:有趣味、感人的情节。

A、《重阳节的传说》这篇课文向人们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个村庄里出现了瘟魔,村庄里流行起瘟疫,一个叫桓[huán]景的小伙子,历经千辛万苦上山拜师学艺,在练就了一身武艺后,让家乡人们登上高处,带上茱萸[zhūyú],喝了菊花酒避瘟魔,并将瘟魔杀死了。以后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起因:家庭和睦,死于瘟疫

发展:拜师学艺,勤学苦练

登高避灾:茱萸叶、菊花酒

重阳节的传说 高潮:

斩妖除魔:搏斗、扎死

结束:举行活动,纪念桓景

B、《牛郎织女》

1、《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叙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牛郎织女》一文中的人物有(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哥哥嫂子);动物(老牛);

主要人物是(牛郎、织女);牛郎是一个(善良、勤劳、诚实、命苦)的孩子,从小与(老牛)相依为命;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但(成天)关在(机房里);最后牛郎能够娶到织女为妻,可见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和对封建社会恶势力的反抗),这也是人们美好的理想。

3、课文按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道,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写作顺序。

先写:牛郎织女 生活美满 再写:王母娘娘 残暴、专制 最后:牛郎 隔河相望 织女

四、习作指导

(一)民间传说的主要特征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第 1 页 共 5 页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 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二)传说的形成一般有三种情况:

(1)解释某种事物、某些历史人物、风俗习惯的由来而产生的传说。尽管它是幻想性的故事,有某些附会的因素,但是以追本溯源的形式出现,而且有可信性。此外各种风俗传说也是解释性的,如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划龙舟等等。

(2)有的事物、人物与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毫无关系,而有某种相似,纯属附会而产生的传说。

(3)某些事、人物符合某些人的心理、愿望而加以增溢、夸大、理想化或神化而成的传说。

(三) 民间传说的分类 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类别也就不同,现以内容为依据,分为以下六类:

1、人物传说。

(1) 远古人物的传说。如杜宇、李冰父子的传说。

(2) 农民起义领袖的传说。如李自成、张献忠的传说。

(3) 革命领袖的传说。如《朱德的扁担》等。

(4) 文人的传说。如关于曹雪芹、施耐庵、蒲松龄、郑板桥的传说等。

(5) 能工巧匠的传说。如《鲁班的故事》等。

(6) 清官的传说。如包公、海瑞的传说。

2、历史事件的传说。

这类民间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是劳动人民对历史的认识。它们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广泛刻划各界层、各方面人物的动态,揭示历史的真实,表现人心归向。与人物传说有所交叉。一般分为三种:

(1) 反对外族侵略的传说。如各种与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的传说故事。

(2) 表现农民起义的传说。如反映历史上农民起义的重大事件《黄巢的传说》、《李自成度黄河》、苗族的《张秀眉起义》等。

(3) 革命历史事件传说。如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种种传说。

3、地方风物的传说。

这类传说最多,如《峨眉山的传说》、《西湖的传说》、《通天河的传说》等山山水水的传说,《洛阳的传说》中的牡丹花的传说等等。

4、民俗传说。

如关于各种节日的传说,祭祀、岁时、习俗、衣食住行、婚丧仪式等民俗的传说等。

5、土特产的传说。

关于盐、蔗糖、名酒和各种药材等的传说,如《长白山人参的故事》。

6、社会生活的传说。

关于婚姻、爱情、家庭等的传说,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写作时应注意三点

1、在写作前一定要想好:故事中的人物有谁?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怎样发展的,结果怎样?(大家要大胆地想,充分地想。)

2、故事中的动物或物件可以定作人来写,让这些动物或物件能说、会动、,就像《牛郎织女》中的老牛一样。(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

3、别人介绍的民间故事可能很长,选择主要情节写下来;主人公不要太多,两三个就行了。(否则人物太多,情节就容易复杂,就写不清楚了。)

五、习作欣赏

习作一 倒贴“福”字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的严格。每到大年三十的时候,他便命令全城百姓要在门上贴一张“福”字,如果不遵守命令的话,就要杀无赦[shè]!而皇后却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她经常帮助百姓解决难题。因此,皇后在民 第 2 页 共 5 页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间被称为“女菩萨”。

大年三十到了,皇帝和皇后就一起坐着豪华的马车出了宫,来到了民间。皇帝下了马车,一家一家地查,看到每户人家都贴了一个“福”字,就笑着点点头,百姓才松了一口气。突然,皇帝紧皱起了眉头,火冒三丈!原来,有一户人家不认字,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大怒,厉声喊道:“大胆刁民!竟敢违背我的命令!来人呐,拖出去斩了!”旁边的皇后灵机一动,说:“慢!”一旁的侍卫立刻停了下来,皇后又说道:“皇上,臣妾认为,这‘福’字可是另有含义。您看,他把‘福’字倒过来,不就表示福到了吗?这位老百姓的意思是:皇帝来了,福就到了。您为什么还要杀他呢?”皇帝听后,觉得有道理,便转怒为喜,说道:“这位老百姓果然聪明啊,以后大年三十,大家都要把‘福’字倒过来贴。来人呐,把他放了!”

从此以后,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倒贴“福”字,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福”气越来越多,平安越来越多!

习作二 赵佗定县龙川的传说

赵佗,是龙川首任县令。佗城,最早定为龙川县治所,说起这个县治所的建置,民间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 秦始皇三十三年,赵佗接受秦皇诏封为龙川县令后,为择建龙川县治所址而殚精竭虑。他顶风雨,冒寒暑,不辞劳苦地驾舟沿东江而上进行勘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仔细察看山势水脉和乡情民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辛考察,赵佗认为在佗城建置县治所最为合适。因为佗城依山傍水,土地开阔,背靠嶅山,面临东江,水上交通便利,东面有蓝关险道,北面有五合(枫树坝)要塞屏障,是个建置县治所的风水宝地。便召集沿江乡绅官宦进行商议,把在佗城设置县治所的设想告诉大家,但是,有的乡绅官宦却坚持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柳城地面平坦,也面临东江,县治所应该建在柳城;有的认为黎咀最佳;有的认为建在四都最为理想??大家争论纷纷。

赵佗是个足智多谋之人,知道这样争论下去必然没有结果。为顾全大局,使众人心悦诚服,他想了一会儿,说:“大家不要再争论啦!这样吧,三天后,你们各自在自己的家乡挖一斗土前来过秤,哪个地方的土最重,就铁定在哪个地方建置县治所!”大家听后,觉得赵佗这个方法很好,表示赞同。

量土秤重那天,各地的乡绅官宦都带着从家乡挖来的一斗土前来过秤。不知是天意的使然,抑或是人们的刻意为之。也许是佗城乡绅听懂了赵佗“铁定”两字的言意,便在打铁寮旁取来一斗土,经过秤,结果比任何地方的土都重半斤。于是,赵佗当即宣布:“经量土秤重,佗城的土最重,县治所就建在佗城!”随着赵佗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佗城被铁定为龙川县治所址,达二千余年。

千百年的事实证明,赵佗定县的决策是正确的,佗城是个福地,龙川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就连日本鬼子也不敢到龙川。

习作三: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重午节。关于端午节还有一道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mì]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 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chán]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 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 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第 3 页 共 5 页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习作四 卓峰山的传说

卓峰山位于龙川县老隆镇水坑风景区内,是老隆县城最高的一座山头,是人们登高的首选之地。晨昏时刻,游人络绎不绝。在山顶上举目眺望,整个龙川县城那错落有致的建筑和源远流长的东江,尽收眼底。

卓峰山又叫做峰山,传说清朝末年,卓峰山对面的东江河边有一家财万贯的财主黄大占,欲修建一豪宅,他想财丁更旺,便四处寻访有名的风水先生来查看风水,并让风水先生帮其选择豪宅正门的朝向。风水先生几经挑选,终于定大门朝水坑方向。由于当时水坑左山低、右山高,风水先生便建议财主请人垒高左山与右山持平,这样便可保子子孙孙永世富贵。财主听从了风水先生的建议,花费了大笔钱财,雇用成千上万的劳工,终日挑土垒山。终于,半年后,将左山峰垒成与右山峰持平,之后再花巨资建造豪宅,择定良辰吉日进驻豪宅。说来也巧,从此以后,黄大占家族越来越兴旺,出了不少人才。例如,原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当代回文诗研究专家黄羲[xī]平先生就是其后裔[yì]。

这个故事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从中也可看出客家人讲究风水的习俗和敢于改天换地的精神。

习作五 过小年祭灶神的传说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zhóu lǐ]

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此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习作六 我家乡的传说

朋友,你的家乡在哪儿呢?是在那繁华热闹的城市,还是在那僻静优美的小山村?你的家乡又有着怎样的奇异怪事呢?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那儿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说那儿有一座山,这座山名叫做“无崖岭”,“无崖岭”的半山腰有一个悬崖,那是通往山岭的路,可是那条路只是一道窄得只能让一尺脚放上去的边沿,边沿上面是陡峭悬壁,下面则是望不到底的深谷,要想从这条路到达山顶,对一般的人来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听说,那座山的上面,风景优美,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还住着许多奇怪的生物,比如:多了一只脚的牛,长着翅膀的马,会说话的花草树木,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桃子,貌若天仙的仙女,长着一对雪白翅膀的天使??

还听说那儿有一条银色的瀑布,上面是没有颜色,而下面却是五彩斑斓,有红、黄、绿、紫、青五种颜色。我想:这大概就是王母娘娘的五彩瑶池吧。听说,那儿的仙女经常在那嬉戏,玩耍,所以时常有一些水被泼洒下来,那儿的人说,那些水就是露珠,所以经常有人会去那儿装“水”。还听那儿老奶奶和老爷爷说:“那儿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名字叫做虹儿,她穿着七彩斑斓的衣服,衣服上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她一出现,天上就会有一条十分美丽的彩虹。 听人说,曾经有一位身强力健的青年就是从那条窄路登上山顶,可是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人说:“他掉进了那个深不见底的深谷,摔死了。”也有人说:“他上去了,在那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第 4 页 共 5 页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可传说终归是传说,那不是真的,除非你相信。你们知道那是谁的家乡吗?那就是我的家乡。 第 5 页 共 5 页

---以人为本、开发潜能、培养兴趣、提高技能--- 地址:老隆镇水贝派出所斜对面,新东方宾馆正对面,一体大酒店旁边一楼

篇五: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及白娘子人物分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及白娘子人物分析

【内容摘要】白蛇故事家喻户晓,白娘子艺术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本文通过围绕对《白蛇记》(唐传奇)、《西湖三塔记》(《清平山堂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及清代方成培编撰《雷峰塔传奇》等白蛇故事的分析,探讨白蛇故事形成演变和对不同时期白娘子艺术形象作了粗浅的分析。

白蛇传故事从一个简单的怪异故事发展为演绎人性结构中情理冲突及融合的爱情故事,可以说经历了大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主要人物白娘子从一个故意害人的蛇妖形象发展成为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人性在同理、礼的对立中,不断获得肯定,走向解放。

【关 键 词】白蛇传 演变 人物形象

《白蛇传》故事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自唐传奇出现白蛇形象雏形以降,经过历代民间文学、曲艺创作的不断完善,至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已成功塑造了一位有情有义、追求爱情并献身爱情的完美艺术形象。它是我国民间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部寓意深刻的民间神话故事。 “像折光镜一样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告诉人们正义者是不应该被镇压的”深刻主题 。

一、白蛇传的故事演变

在唐人传奇《白蛇记》里,多少可以看出《白蛇传》故事的最初胚胎。这篇神话小说记叙了一位姓李的公子,与白衣少妇“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最后化为一股血水,原来少妇为“蛇妖”所变。

比起《白蛇记》来,《白蛇传》故事与《西湖三塔记》(见《清平山堂话本》),似乎有更多的相似之处。话本中记叙南宋临安府人士奚宣赞,清明游西湖时,将迷途女孩白卯奴带回家。白的黑衣祖母来寻找,奚送她们回家,白的母亲白衣妇许身酬谢,同宿半月,白衣妇渐厌,欲取食其心,女孩白卯奴求情放了奚。第二年清明,奚又被捉回白衣妇家,女孩又为他求情并救了他。奚回家报告叔父奚真人,奚真人用道法捉此三妇。原来,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奚真人化缘,造三石塔,将三妖镇于西湖中。有外国研究者认为:“这个极

原始而粗糙的白蛇故事和后来的《白蛇传》有关系,不能无因。” ③

不过,这两个故事都告诫人们,人妖是不能共处的,当然更谈不上爱情了。 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题,记叙了《白蛇传》话本。学术界较为一致认为,《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对《白蛇传》故事起到“重要发展的作用”,这时“才形成一个具规模的故事”。 ④

宋绍兴年间,药店青年伙计许仙,清明扫墓回家遇雨,在西湖与一年轻美貌少妇、丫鬟同舟返城,少妇即白娘子,丫鬟即小青。白娘子向许仙借船资和雨伞,后许索回伞时,白娘子向他求婚,并赠银办婚事。小青也从中撮合。不想县里库银被盗暴露,其姐夫发现许仙银子即库银,便报官自首,但抓白娘子未成。许仙被发配苏州,白娘子又追至苏州寻找许仙,解释后两人和好如初,共开药店谋生,茅山道士(另传说终南山道士)从中挑拨,说白娘子是蛇妖,但捉妖不成,反被吊打。许仙因涉嫌檀香扇等是赃物,二次入狱,发配至镇江。白娘子追至镇江,两人相遇,再度和好。后许仙至金山寺还愿,法海指责白娘子是妖怪,并劝他回杭州。不想白娘子先期至许仙姐夫家。许仙再遇法海,赠他金钵,将白娘子收服钵中,镇压雷峰塔下。

这个话本比起前面话本前进了一大步,即是从最初人妖不能共处,一改为人妖不仅能共处,而且相爱,由于佛、道干预,有情人不能团圆。

不过,现在流传的《白蛇传》故事的基本情节完成,却是此后清代方成培改编的《雷峰塔传奇》,故事中最大的突破是增加了能表现白娘子性格的“水斗”、“盗仙草”等情节,这重要情节的发展更与镇江有着密切关系。从此,有了“水漫金山寺”之说,既增加了故事的传奇性、浪漫色彩,又表现了白娘子人情味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故事中妖气减弱,从白娘子与许仙的矛盾,改为白娘子与法海之间斗争。故事情节也更明确地体现了民众的愿望。

现今流行的戏曲、故事本大体离不开以上范围。在方成培本之前,有清乾隆三年黄图珌的看山阁乐府《雷峰塔》,之后还有陈遇乾弹词《义妖传》和《白蛇宝卷》,这些本子在情节上虽有所不同的增减,但都没能像方成培本体现出的“重要发展”。

从上述引证资料中,不难看出《白蛇传》故事在八百多年中,一直处于流动状态,并在不断变化之中。此后,从清末到现今改编的《白蛇传》故事,无论是

戏曲、还是小说、影视作品,在情节和人物设计上都得到丰富,不断地提炼精华,人们已把白娘子作为追求婚姻幸福的偶像来歌颂。

近代,许多作家、文学家也都看重《白蛇传》故事, 鲁迅先生连续写了《论雷峰塔倒掉》和《再论雷峰塔倒掉》评述,一些著名作家、戏剧家傅惜华、赵景深、田汉、戴不凡、阿英、张庚等,都写过不少有关《白蛇传》的戏曲和评论。著名作家张恨水和赵清阁于 1955 年和 1956 年分别创作通俗小说《白蛇传》(分别由通俗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白蛇传》故事和作家文学的结合,留给人们一份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白娘子人物分析

白蛇传民间故事作文

白娘子作为白蛇故事的主要人物和重点塑造对象,在白蛇故事的演化中性格变化最令人注目。

在唐《白蛇记》及明《西湖三塔记》等作品中,白娘子就是一个活脱脱的蛇妖形象,专门幻化为美女谋害男人,妖气很重,与之同宿要么化为一滩血水,要么脑裂而卒;《西湖三塔记》中白娘子的行径更加阴毒残忍,专取活人的心肝下酒,并且来了新人换旧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更觉恐怖。总之,这个阶段的白娘子形象除了怪异妖魅外,并没有其它的内涵。

到了明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娘子形象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一个纯粹夺人性命的蛇妖形象转变为一个亦人亦妖的形象,在她身上人性与妖性杂糅的痕迹十分明显。白娘子主动向许仙求婚,几经周折,终结百年之好。这些都体现了白娘子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人性。此时白娘子形象的人情味确实越来越浓,妖气越来越淡,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忽视了其妖性的一面。

首先,白娘子正是通过施展妖法从而实施了自己与许仙之间从巧遇到相识的一系列计划,见过两三次后又主动投怀送抱,尤其许嫁时“筛一杯酒,递与许宣,启樱桃口,露出榴子牙,娇滴声音,带着满面春风”,终于把许宣这条大鱼钓上了钩。其次,白娘子动不动就现出原形,张开血盆大口,十分骇人。如果说第一次现形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操守,第三次是为了维护与许宣的婚姻,那么第二次现形:它把舌头伸在天窗内乘凉有意吓人,却是毫无道理的了,这完全是兽性在起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故意描写白娘子身上的妖性,将其塑造为一个不守妇道、勾引男子的荡妇形象,并且处处给男人带来灾难,从而使其人性的一面黯淡失色并解构了她

在人们心目中那种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美好形象。值得注意的是,白娘子在话本中的身份是一个寡妇,而寡妇在古代社会是受礼教束缚最严重的,所以笔者以为这更加显示出白娘子形象的价值所在。但是,白娘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尤其是一个寡妇的要求,所以作者从当时人们的伦理观念出发,故意夸大白娘子身上妖性的一面,从而将其歪曲为一个丑恶的形象。很明显,人性与妖性的对抗实际反映了情与理的尖锐冲突,即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

清方成培本《雷峰塔传奇》(下称方本)后,都是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白娘子的形象纯洁了不少,妖性的一面逐渐消褪,而人性的一面愈来愈突出。

一方面,方本删掉了白娘子的第二次现形,为塑造其完美人性作准备。自发现所赠之银为赃物后,许宣在其姐夫的建议下,连忙逃到苏州去避难,并准备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白娘子身上去。发配变成了逃难,“陷害”变成了“反陷害”,白娘子的形象又完美了一分。至于第二次发配,白娘子的手下偷取了富豪家的物品并孝敬给了白娘子,后值许宣“闻得承天寺佛会十分热闹,意欲前往一游”,于是白娘子与他一柄珊瑚坠扇子,“一路正好遮掩日色”,不料又被官府拿住。笔者以为,作者如此处理很容易给人们造成这样的感觉:白娘子事先并不知情,所以才把赃物给了许宣,导致他的再次发配,那么她并不是一个蓄意害人的妖精。进一步引导人们忽略白娘子的妖性,这就是作者要达到的效果。

另一方面,白娘子身上的人性愈来愈突出,集中表现在白娘子的爱情觉醒意识更加强烈。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她只是一时春心荡漾,按捺不住,所以冒犯天条,而在黄本和方本中,白娘子已经苦心修炼一千余年,不久就可以达成正果,但她在目睹了“红尘胜景,锦绣繁华”之后,便“意欲往凡间度觅有缘之士”。她宁愿付出一辈子的代价也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这种勇气和决心着实让人感动。而后来她又为了救活自己的丈夫远赴嵩山求草,明知敌我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依然冒着生命危险与众仙搏斗;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婚姻,积极抗争,不畏强敌。当她的抗争失败、被镇压在雷峰塔下,黑风仙去看望她时,问道:“你可也懊悔么”,白娘子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也是前缘宿孽,悔他则甚?”至此,白娘子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被人肯定的、值得同情的大胆追求爱情的形象。当然,人们对白娘子这种“情”的肯

定是有前提的,因为她已经褪去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那种放荡、随便的色彩,而变得矜持、含蓄起来,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妇女的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儒家封建伦理。当自己的亲生儿子来祭塔时,白娘子郑重地对他说道:“你今身受国恩,当为皇恩出力,不要苦苦思念我,做娘的虽在浮图之下,亦得瞑目矣。”这又体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同时,人们对白娘子这种“情”的肯定也是有限度的、不彻底的。因为虽然最后白娘子从雷峰塔中释放出来,并且得道成仙,但这是以她与许宣的分开为代价的,情还是向理回归了。

前期白蛇故事情节极为简单幼稚,志怪意味很浓,只是客观描述了一些人间不可能有的怪异非常之事,只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伦理说教的气息极其淡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在故事内容上已初具规模,包含着游湖借伞、订盟赠银、庭讯发配、远方成亲、赠符逐道、佛会改配、重圆警奸、化香谒禅、遇赦捉蛇、付钵合钵等基本情节,实质上讲述的是白娘子与许宣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但他们的幸福生活总是不能长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初次发配、道士捉妖到再次发配、化香谒禅,最终以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许宣批剃为僧结束了这段美好的人蛇之恋。可以明显看出,故事发展到这里已不再是一个纯粹为了志怪而志怪的妖异故事,其主题鲜明,即奉劝警戒世人不要贪恋女色,不要沉迷于色欲,否则会受到天理的惩罚,从而宣扬了禁欲主义,尤其以法海的八句诗“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结尾,更加直接、清楚地点出了这一主旨,对人们进行了强有力的说教。

而方本中的故事,在情节内容上主要有两方面的变化。

第一,故事情节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具体而言,方本在游湖和合钵间增加了两组情节,一是“端阳”、“求草”、“疗惊”三出,二是“谒禅”、“水斗”、“断桥”三出,这两组情节一方面体现了白娘子对待自己的丈夫情深意重,另一方面刻画了白娘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爱情勇于反抗强权的刚强不屈的性格。在合钵之后又增加了“祭塔”、“捷婚”、“佛圆”等出,写白蛇之子思母,长大做官成婚,哀念至诚,感动上天赦出白蛇。增加的这组情节,一方面宣扬了“孝”的伦理道德观念,所谓“士有百行,以孝为先”,但更重要的是表明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认可了许白之间的爱情,因为结婚生子是历代民众的理想恋爱结局,同时作者也幻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