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17:35 体裁作文
月亮上的足迹作文体裁作文

篇一:《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月亮上的足迹》读后感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一课。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树。他们把月亮当作本体,用无数的喻体尽情描述。可是月球离地球大约有38万公里,遥远的距离使人类在月球上留下足迹十分艰难。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月亮上的足迹》写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指出人类第一次登月的重大意义。

结尾写了阿姆斯特朗评论他踏上月球的一小步:“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句话说明了此次登月的意义,这一小步凝聚着汗水和梦想。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向外层空间发展,人类未来是美好的。这篇课文使我想到许多。我国以古代神话人物命名的嫦娥工程,将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XX年9月25日发射的神舟七号,代表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登上了一个新台阶。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火星、木星??,乘着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宇宙中遨游。

愿月球上留下更多人类的足迹。

篇二:月亮上的足迹(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新授)(第 24页)

班级 小组 姓名 编写 审核 课题:《月亮上的足迹》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学习重点】

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知识链接】

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自主预习】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重点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áng( )首挺立 (2)轨.道( ) (3)椭.圆形 ( ) (4)小心yìyì( ) (5)铁锹.

( ) (6)狭zhǎi( ) 3.解释下列词语。

(1)昂首挺立: (2)一叶孤舟:

(3)遥遥在望: (4)里程碑: (5)畅谈: 【合作交流】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探究展示】

1. 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2.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呢?(用课本中的语言回答)

大的飞跃。” 【反馈总结】

积累古诗中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

【课内预习】(根据授课情况自行把握)

【安全标语】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

篇三:月亮上的足迹

二十四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勾画生字难词,积累“铁锹、畅谈、椭圆、一叶孤舟”等重点词语。

2.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主题解读

这篇纪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作者简介

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

3.背景资料

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áng( )首挺立 (2)轨道( ) (3)椭圆形 ( )

(4)小心yìyì( ) (5)铁锹( ) (6)狭zhǎi( )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 (优美、幽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 (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苏州的美是 (内在、含蓄)的。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 (领会、领略)它。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4.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5.联系全文看课文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

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

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

【主题阅读】

(一)阅读后回答问题。

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

①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赏月,其乐融融之时,苏东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们对这一良辰美景的美好祝愿。

②人们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美丽动人的月光,但可能并不知道,月亮原来与人类的生命还息息相关呢。美国谢鲁?皮尔逊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

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正是这一“超巨”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因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来的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生命幼体全部杀死,使生物根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生长、繁殖。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月球成了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

③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的心理变化也和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这是因为人体约有80﹪的液体,月亮引力也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从而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一般在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最易出事。如精神不正常者多在月夜发作。人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连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的发作也都与月亮的盈亏有关,并认为月亮产生的阳离子能诱发人的反常行为。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将更多地揭示出人类与月亮的深层次的奥妙。

④月球也是解决日益困扰着人类的能源问题的理想基地。因月球表面近于真空状态,太阳辐射可以毫无阻挡地到达月球表面,因此,在月球表面建立全球性、并联式的太阳能发电厂,能长期获得稳定的电能。由于月球既无磁场,又无大气,太阳风离子可以毫无阻挡地抵达月球表面。加上小天体的撞击,致使月球表面覆盖的5—10米厚的月壤层都富含太阳风成分,如氢、氦、氖、氩、氮等,其中作为核电燃料之一的氦-3,在地球上蕴藏量极少,容易取用的估计只有500千克左右,而在月球表层5—10米的土壤内就含有氦-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8.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乐融融:

(2)息息相关:

9.“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

10.根据第②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

11.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12.“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

13.从第④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

14.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作者是谁。

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月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 什么都觉得新鲜 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 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 便坐回中堂里 放了竹窗帘儿闷着 缠奶奶说故事。

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 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

“月亮进来了 ”

我们看时 那竹窗帘儿里 果然有了月亮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 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 又都屏气儿不出 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只留下一个空镜 一个失望。奶奶说:

“它走了 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 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 是玉玉的 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 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桂花还没有开 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 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 星儿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 也圆多了 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出小孩子怎样的特点?

16.文中对月的描写甚是生动细致,试用直线画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试着写出一首或一两句你最喜欢的写月的诗(句)。

17.“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从奶奶的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18.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的理解。

【拓展提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面要求作答。

19.请说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20.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

21.从2008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

【小练笔】

22.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上与儿子通话,说:“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设想他看到怎样的情景,写出一篇作文,大约400字。

23.假设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经过漫长的宇宙飞行,看到了一颗陌生而美丽的星球...根据上文的提示,写出一篇作文,大约400字。

篇四: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黄生其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课件引入。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月亮上的足迹作文)

1、说说课件图片讲得是什么?。

2、由图片引出课题:月亮上的足迹。

3、目标展示。

二、预习检测:

1、字词--------课件检测

2、朗读。

三、整体感知。

A、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2、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顺序)

3、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B、学生交流,师补充。

四、研读赏析

1、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引导学生读12--段,得出结论:共9条

2、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呢?(用课本中的语言回答)

五、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六、教师小结。

七、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及上网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知识。

《月亮上的足迹》说课稿

黄生其

一、 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登月成功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想像能力,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 教学目标及其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三、学习对象分析

我们的学生虽然不具备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爱动手、动脑,缺点是思考不够深入。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初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上网的操作方法。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学习伙伴,分组学习,通过课堂讨论达到知识互补,形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由课件引入。

1、说说课件图片讲得是什么?。

2、由图片引出课题:月亮上的足迹。

3、目标展示。

二、预习检测:

1、字词--------课件检测

2、朗读。

三、整体感知。

A、快速默读课文,

1、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

2、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时间顺序)

3、登月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B、学生交流,师补充。

四、研读赏析

1、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引导学生读12--段,得出结论:共9条

2、通过学习,我们对人类登月的全过程,已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呢?(用课本中的语言回答)

五、课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第1----4题。

六、教师小结。

七、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及上网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知识。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

梁玉菊

今天上午上了《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始在准备时,我本不是采用今天的教学方法的。当我拿到这篇课文,一看课文是一篇通讯报道式的说明文时,我脑海里就想起中央电视台的直播节目,我想要是用央视连线前方记者的形式来讲述登月的四个过程,效果肯定很好的,但是我一想,我们农村初中学生这方面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而一时要达到这个要求有点困难,这启发在经后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口语和概括信息能力训练。于是,今天我采用学生自主阅读,主要训练学生概括信息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这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同学原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课文中问题。当然老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很重要的。这节课给我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的各个部分应作好安排,怎样导入,怎样结尾,哪些是重点,各部分时间安排好。如果把上课比作打仗的话,教材就犹如敌人,要摸透敌人,才能有取胜的机会,因此,切忌打无准备之仗。战前要根据敌我双方情况采取正确战略战术,安排各部分兵力,才能取得胜利。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不主体,学生才是主体,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身作用是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篇课文题材新颖,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点来进行启发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获取课文信息能力。

篇五:月亮上的足迹

科目:七年级语文上册 班级:130、140

第4单元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

耈街民族中学 吉春琴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