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千姿百态一段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13:12 高中作文
篇一:获奖作文 美丽的雾凇
大庆市东湖二小“我爱家乡征文”获奖作文
美丽的雾凇
五年一班 吴雨桐
昨夜下了一场大雾,第二天早上,我透过窗户一看,只见外面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穿上棉衣,来到了外面,仔细一看,原来是雾凇。只见空气中弥漫着薄雾,像轻纱,一缕缕,一丝丝的。一摸鼻尖,冷冰冰的。远处的树枝上挂满了银条,毛茸茸,亮晶晶的,似雪非雪,似冰非冰。平时乱摇乱晃的狗尾巴草此时也像披上了盛装的少女一样害羞地低下了头。雾凇就像一个魔法师,把我们的世界变了样,那些树枝有的像鹿角,有的像盛开的菊花,还有的像正月十五里绽放的烟花,美丽极了。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想到这里我仿佛进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仙境之内。
这时,旁边几个调皮的孩子跑过来使劲地摇着树干,树上的雾凇扑簌簌地落下来,掉进了那些孩子的头上,脖子里,他们晃了晃脑袋笑着跑开了。
你们知道什么是雾凇吗?雾凇又叫树挂,是因为夜里气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晶,附在树枝上,草叶上,就成了一朵朵晶莹的小花。雾凇不仅美丽,还是天然的清洁工,它能净化空气,使空气格外清新舒爽。
雾凇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我喜欢雾凇!
篇二:雾凇第二课时
雾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弄清雾凇形成的原因,体会雾凇的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教学具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著名的吉林雾凇奇观。(板书:雾凇)
二、精读课文
1、感悟“奇观”。
师:课文中说,吉林的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师板书:奇观)(生:奇观)什么样的景观能称作“奇”呢?(奇妙的、奇特的、少见、少有的 罕见的 不多见的 壮观的 ??)
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奇特在那儿呢?? 生:感觉到冷,从“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中感受到的。
师:“三九”是冬天里最冷的九天,以前我们曾学过一首儿歌《九九歌》中说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见三九时,天地间被一片冰雪覆盖。
生:我还感受到雾凇很美,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几个词中感受到的。
师:从这几个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雾凇洁白、闪耀的美,请你用读的方式来表现一下。(指导朗读)(板书: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生:我还感受到雾凇很壮观。从“十里长堤”、“缀满”中可以感受到。
师:是啊,正因为雾凇的美,雾凇的壮观,所以说“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十里长堤、缀满)
过渡:学到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吉林雾凇奇观是这样的洁白晶莹、美丽动人、全国闻名,吉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一句话概括吉林雾凇形成的句子。讨论:吉林雾凇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
2、感悟雾凇的形成。
1)过于饱和的水汽
师:雾凇这种奇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你找到原因了吗?
生:我知道雾凇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板书:过于饱和的水汽 遇冷凝结)
师:(课件出示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什么是“饱和”?
生:我查了字典以后,知道了饱和就是事物在某个范围内达到最高限度。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就是一种物体里有一种东西已经多到不能再多的地步了。
师:如果再在前面加上“过于”,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本来就已经很多了,现在更多了。
师:大家都有往杯子里倒开水的经历吧,你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很多水汽冒出来。
师:那就是“过于饱和的水汽”。
师:课文中“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指的水杯里冒出来的水汽吗?
生:不是。
师:那这“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儿来的呢?去文中找到答案。
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在。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课件出示句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在。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过于饱和的水汽其实就是? 生:就是松花江上的雾气。(师板书:雾气)
师:这雾气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非常大。从“弥漫”、“涌向”、“笼罩”、“淹没”等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雾多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2)遇冷凝结
师:有了这么大的雾气,就能形成雾凇了吗?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找以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生: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师:(课件出示句子: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你能感受到凝结的过程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感到凝结的过程是慢慢变化的。从“慢慢地”、“轻轻地”“逐渐”感受到了。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慢慢地”“轻轻地”和“逐渐”有什么区别?
生:“慢慢地”“轻轻地”不光速度慢,而且动作还很轻。“逐渐”就没有轻的动作。
师:从大家说的这几个句子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逐渐”比“慢慢地”更慢一些。 师:请你注意这个词:“镀”。你知道镀是怎么样的吗?“用电解等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的表面上,形成薄层“
生:就是一层一层地往上涂。
师:从凝结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能从这几个词当中感受到变化过程是逐渐的,还可以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生:从“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中的“最初”、“逐渐”“最后”这几个词中也可以感受到。
师:起先像“银线”。银线是什么样的?(很细)银条呢?(变粗了)最后呢?(全都是了,变成了银松雪柳了。)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雾气遇冷凝结的过程。
师引读:每当夜幕降临,气温达到零下30度左右时,??
3)小结
师:正因为雾凇的美,壮观,还因为它形成的奇特,所以,我们更应该称它作?(奇观)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学习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将雾凇的形成过程写得怎么样?(具体,清楚,好像我们请眼看着它由银线变粗,变成银条,最后变成银松雪柳一样。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写的这么具体清楚吗?)观察的仔细课文中有一个地方能够说明作者仔细观察的(每当夜幕降临)
4、拓展延伸
A 、经过一夜的天造地设,第二天一早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已到处是银松雪柳了,多美啊!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松花江畔来共同欣赏领略这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奇观吧!
(映示:课件雾凇奇观片段)
B、多美呀!看了这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雾凇奇观,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读。
C、你知道这句诗句的意思吗?(这松花江上的十里长堤,就好像是突然之间吹来的一夜春风,将千树万树梨花吹开了,开得是那样的茂盛。)
D、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这句诗原本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描写雪景的,作者引用在这里来写什么用在这里更表现出了雾凇的壮美和蓬勃的生机,非常贴切。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着恰当地引用一些好的句子,一定会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E、江泽民总书记曾经两次去往吉林视察,1991年月在吉林市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F、如果你此时就站在松花江畔,欣赏着这大自然的奇观,你能用上一些词语来赞美这美丽的吉林雾凇吗?(银装素裹、晶莹剔透、洁白无暇、玉树琼枝、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粉妆玉砌、
五、 小结
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它以独具的魅力和风姿而享有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的美名,难怪人们称它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生齐读。
六、 作业
篇三: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活页备课《雾凇》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语文活页备课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雾凇千姿百态一段作文)篇四:雾凇
集体备课教案
2012-12-25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篇五:《雾凇》教案
雾凇
【教学内容】
苏教版版语文科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127-129页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切入点和主线问题】
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总分总式文章写作方法
【拓展读写】
吉林雾凇奇观
【资料补充】
1.吉林雾凇形成。
2.雾凇奇观
【教学过程】
课前头一天布置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碰到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标注读音,反复朗读,读会为止。
2.再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通读课文:用笔画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等。借助字典或联系课文中的句子进行理解,将意思写在书上。
4.勇于质疑:在以上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在书中画出或记下来,在后面用“?”表示。在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听讲。如还不懂,可以通过质疑来解决。
【设计意图】良好的预习习惯,直接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忽略,而应舍得用时间、下功夫、想办法去训练培养。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质疑。
1.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它们是:长江三峡、云南石林、还有就是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吉林雾凇的文章。(板书并齐读课题:雾凇,要求学生书空)
2.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要问的?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阅读,初读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俗称 凝结 摄氏
夜幕降临 零下 淹没 模糊
注意:“堤”,应该读dī,不要读成tí;
“模”课文中应读mó,不读mú;
“畔”应读pàn,不要读成bà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二)带着刚刚的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 (课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导入:我们知道,吉林雾凇同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并称为我国的四大自然景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吉林雾凇的美景。
二、词语引路促探究
1.【课件】出示词语
饱和的水汽 蒸腾的雾气 晶莹的霜花 遇冷凝结
2.理解
(1)水汽: 空气中有水汽,很小,肉眼看不见
(2)雾气:雾气是水汽遇冷之后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 板书:微小水滴
(3)霜花: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板书:微小冰晶
3.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说说自己的理解。
总结:雾凇也是一种霜花,但不在地上,在哪里呢?(树上!)凝结在树上的霜花,因此称为树挂,也就是雾凇。
师强调: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了雾(板书横尖头)当气温下降到0摄氏度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白色冰晶就是霜花。如果这霜花凝结在树上那就是树挂也就是雾凇。雾凇的形成离不开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
【设计意图】抓好词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引导学生从词语入手,让他们在一开始就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品读涵咏悟形成
过渡:以上就是对雾凇形成的科学原理,它藏在课文中。但本篇课文把雾凇的过程写得非常形象、生动、优美。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写了雾凇的形成的经过。
1.整体感知文本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雾凇形成一般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用几句话就把雾凇写清楚呢?
(3)请第一排同学分句朗读。讨论:如果这八句话中只要留下一句最重要、最核心的话,应该是哪一句?如果你读的那一句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那么请坐下。
(4)这八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引导学生领悟:这是中心句,关系是总分,是概括写,其他是具体写。
(5)该生再读中心句。你能不看书把什么叫雾凇说清楚吗?
(6)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对文本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直接引导他们走入文章的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通过“请8人一小组分句朗读,讨论谁是最重要的一句”这一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找准中心句,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点。
2.具体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3-6句话
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过渡:接着的七句话把雾凇的形成过程按这种科学原理写出来的。水汽通常集中在有江、河的地方。
(1)雾气在哪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点出弥漫、笼罩、淹没、模糊
①江面上 弥漫
②长堤上 涌 笼罩 (浓、 重)
③树木间 淹没
④模糊 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近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
(2)这四句话都写的是雾气。雾气刚开始弥漫在江面上,接着笼罩着十里长堤上。淹没了所有的树木,接着一切都模糊了。你们所读的雾气是一样的吗?(划出这四个词说明雾是变化的是越来越浓) 自由读这四句话,指名读。小提示:如果要背诵就要牢记这四个词语哦!
(3)雾气遇冷凝结成霜花,哪几句写霜花?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这句中有霜花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机点出白银、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课件】出示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
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银条?(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藏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 小结: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松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
3.读中体会变化
雾凇的形成要八到十个小时,但第二自然段只用了八句话就进行了描述。请看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课件】出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自由读。读了这两句话,我们从哪些字词中体现出变化是漫长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出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读的时候该怎样读? 练习背诵。【课件】出示填空这蒸腾的雾气,( )、( )、( )给松针、柳枝镀上了( )。最初像( ),逐渐变成( ),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 )了。
【设计意图】以读为途径,紧扣“奇观”,感受雾凇色形之美、探求雾凇形成之因、领悟雾凇变化之妙。切实加强教师、学生、文本、教学媒体之间的多向互动对话,在此过程中培育、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漫步江畔赞雾凇
1.过渡: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欣赏吉林雾凇奇观还大有讲究呢!【课件】出示: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让我们随着人们的脚步一起漫步于清晨的松花江边吧。
【课件】配乐出示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图片
2.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出赞美雾凇美的词语。
3.【课件】出示图片和填空:吉林雾凇有的,有的……真是美不胜收呀!学生练习说话。
4.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美?(兴奋、惊喜)
5.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又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你们见过梨花吗?它是什么颜色的?
(2)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把什么比做梨花?(体会赞美之情: 美 快)
(3)补充诗句出处。【课件】出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里,肯定感觉有点“累”了,此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再次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你们想观赏一下这美丽的雾凇吗?(学生肯定欢呼雀跃)好,我们再次走进吉林,此时此刻,学生静静地享受着:多动听的音乐,多美丽的景致!简直令人陶醉。观赏完后,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用几句话赞美雾凇美景,在这,我的设计再次体现“循序渐进”“我手写我心”的教学理念。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达到高潮,教师巧妙点拨: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松花江边的人们又会怎样赞叹呢?这样自然引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作业出示总结
1.【课件】出示作业:
小练笔。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①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