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0:29:43 作文素材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作文素材

篇一: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6篇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6篇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6篇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6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广场】

1、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孙慧敏)

人们似乎生来就对“中心”有一种热切的渴望,握功名利禄在手,顾六合八荒在旁,似乎一切都为自己而存在。于是心窃喜,便有得意忘形者;于是心迷失,便有落魄边缘者。人们追寻着“衮衮繁华地”,却终究不堪一场“西风吹客衣”。

其实,边城亦有质朴的魅力无限,亦有淡雅的韵味悠长,我们又何必执念于中心那种“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荣耀感,而忽视了边城这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呢?其实,但使心无恙,身居四方皆是一样;若是不沉沦,边城荒漠亦不凄凉。

是的,我们的生活会流溢着怎样的华彩,我们的生命会承担起怎样的重量,这一切其实无关乎较他人地位的高低,或是与中心距离的远近,而只在于心,在于行。中心虽好,若是不忍拥塞,不堪倾轧,有过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逼迫,受过太多心灵无可治愈之痛的困扰,便也失去了我们为之苦苦追寻、赴汤蹈火的意义。天下之大,心灵何处不可为家?边城虽寂,却也宁静美丽,恬淡安然。若说无所适从,也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心灵自由驰骋,让梦想努力扎根。不必逞言什么雄心大志,先在远离繁华的边城中历练一番便好。抱负施展得开,心志奋发得起,才真正算得上无所畏惧。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活在京城到儋州的巨大落差里,像苏轼一样酿一回酒,访几家客,笑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命运既然已为我们选择了“边城”的落点,我们便应努力持心如水,方得清明如初,淡然自始。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应对宁古塔中的清苦时光,像杨瑄一样结四方友,伴万里身,静言“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但自己既然已经置身“边城”的环境里,便应尽力护心无恙,方能破除凄凉,斩断邪妄。

很多时候,不是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会沉沦于什么;不是人生因命运而突变,而是命运因心态而改观。恰如,边城不一定是生命历程的终点,它也可以成为我们一段梦、一颗心的归宿。因为,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

若心无恙,我们便可静静地融入边城那片寂静的月色,忘却繁华与功名,而不为孤独所困;若心安康,我们更可以主动地活成边城一株窈窕的垂柳,安享美景与流年,而不被时势所迫。在这个人心指向浮华,人潮涌向中心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听从日本词人阿久悠先生的劝告,“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在慢下来的日子里,在静下来的边城里,找寻失落的美好,拥抱美丽的生命。

心若软弱,纵铁甲难护;心若向阳,消冰雪万丈;心若无恙,又何惧流光飞逝、流年匆忙?我自在边城中淡然,笑说,不凄凉。

2、心安即是归处(王奕儿)

中心和边缘,向来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的。位于中心的人,养尊处优,享受着其独有的便利、机会和认同;而边缘也拥有着让人平静的力量,它的质朴和别样同样是世人追逐的对

象。但其实,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可以是升华自己的地方——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可以是你的归处。

初入社会者,大多会在中心与边缘的选择上踌躇不定。殊不知,中心既可以是繁荣的中心,也可以是沉沦的中心;同理,边缘既可以是瑟索的边缘,也可以是静心的边缘。其实,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可以成就一番精彩的人生。可怕就怕在你身处中心,却又贪恋着边缘的清穆;或是选择了边缘,又流连着中心的繁华。须知,中心也好,边缘也罢,外界的喧嚣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安放好自己的心,于心安处细品人生。

正如卡耐基所言:“你快乐还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无关,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的确,在你内心的强大力量面前,那些身外之物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苏子瞻,岭南不好又怎样?竹杖芒鞋又如何?他照样能把生命洒脱成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像曼德拉,罗本岛上的锌皮屋束缚不住他内心的光辉,所以即使身陷囹圄二十七载亦能再度升起??所以,即使身处世界的边缘,凭借一颗光明的心,你依旧可以创造出生命的中心。

可反观当下,人们不是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双眼从而向着中心蜂拥而去,就是厌倦了忙碌的生活打着归隐的旗号去边缘消磨无聊的时光。而这些人,因为内心不安宁,所以永远无法拥有平静。于是,用不了多久,中心的人拖着疲劳的身体坐上了通往边缘的列车;而边缘的人打着哈欠大呼无聊,又走上了回到中心的路——人们荒诞地循环着之前的人生、大把的青春消耗在犹豫不决的路上,内心却依旧没有依托,这样的人永远也找不到生命的归宿。 海子在《西藏》中写道:“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诗人语言玄妙,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心的力量。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只要内心安宁,那里就是你最好的栖居地。繁华与否,清净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心若安,再平淡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再忙碌的时光也变得细水长流,心若是不安,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心安即是归处,心安即是吾乡。

3、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李鑫)

中心令人向往,机会,便利,资源,无一不闪着诱人的光泽,吸引着人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边缘使人平静,质朴,别样,洒脱的生活别有一番精彩。中心与边缘在地域上的分化鲜明而真实地存在,我们的人生也就自然无法绕开这一选择——是跻身中心还是安居边缘?

在“熙熙皆为利来,嚷嚷皆为利往”的社会,价值观念物化,精神世界外化的现代人更趋向于物质丰盈的中心。其实,追求中心本无错,但若沉溺中心,对梦想的追求就往往偏执成过分依赖资源或极力拉拢人脉的无谓挣扎。当人们习惯于通过身居中心而获得与众人同行的安全感以及虚无的自我认同时,中心的机遇便很难为失去初心的人们所利用把握。

相反,中心的繁华,却极易让人迷失。多少人忘记了“堂皇转眼凋零,嚣腾是短命的别名”的忠告,沉湎于追名逐利的激烈竞争中,在飞逝的岁月中遗失了梦想,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中心浮夸风气的熏染下,将物欲的满足看做最大需求,因精神的匮乏难以获得最纯净的精神满足,难以享受最简单的幸福。

因此,我认为,相比于极易导致内心贫瘠的中心,能为精神提供富足养料与自由空间的边缘更应成为人们的选择。我也更赞同陶渊明诗中所写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正如寂静山谷中,鲜花得以开得繁盛,流水依旧自在从容一般,拥有极大创造力的人又何尝不能于静寂的边缘获得自我生命价值的最大展现?山“空”如何?只要信念不空,一分一秒的努力与沉潜也会让人生充实而丰满;处于边缘又如何?只要初心未变,一点一滴的沉静与积淀也会成就心灵的丰盈与繁盛。

但这样一份对边缘的追求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刻意接近地理位置的边缘,而是说我们应该真正做到“心外无界”,如渡边和子所说“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如苏武一般,被放

逐北海,仍持节牧羊,让汉朝的民族精神以此为中心升华;如沈从文一般,在万亩荷塘边,潜心学术研究,为中国服装史一笔笔填补空白;如梭罗一般,居于瓦尔登湖畔,在逃离主流世界的湖光山色中成为自己内心的主宰。

《哈姆雷特》中有台词这样说到——“即使使我置身于果壳之中,我也是无限世界的主宰者”。是啊,我们本就不应该过分依赖外界的环境与地界的远近,我们真正需要的,便是坚定初心,做自己生活的中心,由此,无论外界人多人少,繁华亦或是荒凉,我们都可以让生命之花开得自在与繁盛。

4、心系中心,不畏边缘(刘加彬)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5、花开边缘,不曾凄凉(穆彤)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

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的确,边缘之处人烟荒芜,冷烟寒月,怎奈,唯其寂静,得其深远,唯其清冷,得其安然。或许是未曾跻身,反思时才会想的更加清楚;或许是一直远离,回望时才会看得更加真切。

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身处何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边缘之地,鲜花自然开放,边缘之地,不曾寂寞凄凉。待明日,我心自定,问天下谁人不识君?

6、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刘汉卿)

这是一个争当英雄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挤到社会的舞台中心。的确,中心意味着机遇、关注、成功,它的确非常美好。然而,就在挤向中心的过程中,多少人迷失在人流中,成了永远的边缘。其实边缘未必不是一个新的中心,只要我们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只要我们安心于脚下,我们就在中心。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阿久悠如是说。如果我们身处边缘,那么正如阿久悠这句话,不必强求自己向中心进发,而是要心在中心,不沉沦,不放弃。梭罗,生活在瓦尔登湖畔,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写出了《瓦尔登湖》。门罗,生活在加拿大的边远小镇,坚持勤勉写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文学上的至高荣誉。高更,生活在塔希提岛上脱去了文明的衣服,独身一人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的自然之中,画出了传世名作。他们,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傲人的天赋,生活在边缘,心却向往广阔的天空,承受着边缘的痛苦,却也在这里坚持内心的选择,于是他们成为了中心。

“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华兹华斯如是说。我们的心决定我们是不是中心,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决定我们会成为什么。然而,在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正像追逐影子的人,一开始都充满希望,最后只不过选错了方向。大多数人艰难地奔向中心,却永远也不能到达,他们抱怨自己没有富庶的家境,没有过硬的人脉,没有成才的环境。而他们在抱怨时,身在农村的俞敏洪,早已立下了考去北大的决心;刚刚成人的马云,早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志向。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他们在边缘,并不沉沦,而是用心拥抱世界,默默努力,最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中心。

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中心是极容易迷失的,因为身处中心往往看不清自己,他们丧失了在中心的那颗心,而身处边缘却能时时认清自己。设想如果在中心迷失,那么挤进中心的意义又在哪里?只要不沉沦,我们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

篇二:2015届南海摸底考试语文作文样卷6篇

标杆卷1号文 中心与边缘

一朵花,盛开在众人注目之下,受尽赞誉;一朵花,盛开在孤寂无人的山谷之中,亦要坚守自我。身在中心,心可在边缘;身在边缘,亦要心在中心。

身在中心,心却沉沦,最终走进了边缘,身处中心,我们得到他人的关注与赞美,在众多荣誉光环之下,不思进取,迷失自我,最终一切成就化为乌有,被束缚在边缘。今日柯震东和房祖名因吸毒被逮捕,房祖名更可能因“藏毒”而坐牢;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因轮奸她人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复旦大学宿舍的凶手案至今令人惊惴未定??他们,或受到粉丝的崇拜,或获得众多比赛的名次。他们,生活在中心之中,是“天之骄子”,但又有何用呢?“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们迷失而放纵自我,就要为自己所做的事付出代价。

身在边缘,心在中心,最终笑傲人生。位于边缘,有不甘,有嫉妒,但更要坚守自我,化蛹为蝶。奈良美智,向世界背过身去,最终成为日本一流的绘画大师;门罗,生活在加拿大的边远小镇,坚持勤勉写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文学上的至高荣誉。她们,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傲人的天赋,她们,生活在边缘,心却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她们就像雄鹰展翅一样,承受着边缘的痛苦,但坚持,边缘的质朴与真实就像强心剂一样,使人获益良多。

现在,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在浮躁、成功学大肆其行之下,多数人追求中心,不顾一切追求别人的关注与赞同,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身处边缘,享受边缘的别样与质朴。就像越来越多的“城市化”,乡村变成城市,乡村的宁静被喧嚣的机器声打破,于是,乡村成了中心,成了城市,但乡村的淳朴、质朴却不复存在。如果乡村在城市化过程中,不盲目追求社会效益,维护自身的风土人情,合理开发与利用,那么,边缘的乡村才能成为繁华永久的城市。

我们追求中心,无可厚非,因为如果你是一棵树,是树就要长成参天大树,但不要规避生活的荆棘,不要随着身份地位的转变,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良知与纯真的心。身处边缘,亦需心怀大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亦能获得中心的人们的青睐。

边缘与中心,看似对立,实质相同。无论如何,亦要坚持自我,不被虚伪的现实所迷惑,在自己的心间种下质朴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让自我登上自己心中的巅峰!

评分:一类文 23+23+10=56

【简评】本文立意深刻,“中心”和“边缘”的选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可贵之处,是对“中心”和“边缘”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身在中心,心却沉沦,最终迷失自我;身在边缘,心怀大志,心向中心,最终登上巅峰。体现了作者很强的理性思辨能力。所选材料贴近现实,典型新颖,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观点。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富有哲思。

2号文 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海子曾这么说过:“在一个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我自己。”而今,我却说:“在人人都像挤往中心的时代里,我只想在边缘。”这是一个人人都想当英雄的时代,每个人都想挤向中心获得一席之地。其实,边缘也可以是中心,在边缘的我们,也可以当自己的中心。

边缘,是一个能让人静心思考,厚积而薄发的地方。

在边缘里,没有英雄的扎堆,没有灯红酒绿的繁华,更没有尔虞我诈的计谋;只是有质朴,只是有宁静,只是有不加装点的真善美。

难道不是吗?是否记起了《后会无期》中的三个主角?在剧中,这三人便是生活在边缘,他们是平凡的,甚至还调侃道:“从小就听过很多大道理,但仍过不好这一生。”我却不这么认为。江河和浩汉虽是平凡,活在边缘,根本与成功挂不上钩,但是他们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在汽车上完成了横跨中国大陆的旅程。他们虽活在边缘,但在这一旅程中他们不正是中国大陆的中心吗?《后会无期》正是在公路上向我们诠释了边缘也可以很中心这一道理。我们虽在边缘,却仍是自己的中心。

近年来,大量年轻人逃离北上广也验证了啊!这帮年轻人在边缘上进行创业,开辟市场,更好地找到

了自己的定位,实现自身价值,渐渐地成为行业的中心。数年后,他们必定自豪地说:“边缘也可以很中心!”

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土豪炫富,屌丝自嘲,但更多的是生活在土豪之下、屌丝之上的边缘人物。他们有真本色,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奋斗,厚积而薄发,成为行业的精英,时代的重要支点。他们正是向人们诠释边缘也可以很中心,做自己的中心这一道理。

相反地,城市是令人向往的,中心拥有更多机会和认同。但中心的喧嚣往往让人容易迷失自我。 正如王菲曾说:“我们要恍惚地面对世界,笔直地面对自己。不要在乎金钱和名利,那让人深度虚伪的东西。”这不正道出了在中心地带,名利和金钱极易让人迷失自我吗?当自我迷失以后,活在中心有意义吗?生命有意义吗?

请我们不要畏惧边缘,边缘也可以很中心,做自己的中心吧!

【简评】一类文,21+21+9=51分。

本文提出“边缘也可以是中心”的观点,强调处在边缘的人要有发奋图强、并使自己成为中心的进取精神。立意深刻,角度独到。引用适当,对比鲜明,论述充分,语言流畅。如果再引入一些典型事例,则更有说服力。

3号文 边缘也是中心

狂啸的柱体状的龙卷风的风眼袭过的地方必定满目疮痍,而风柱的边缘处则损失较轻;急速的漩涡中心必卷走所有的东西,而它的边缘处最易恢复平静;苍穹中最亮的星不一定是中心那一颗,而边缘处有可能出现更亮的一颗。这无不告诉我们,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作为一个边缘人,有中心里的人看不见的东西。

他,李安,在美国人眼里他是华人,是边缘人;在中国大陆人眼里,他是台湾同胞,是边缘人;在台湾同胞眼里,他是福建人,是边缘人。他是边缘人,曾经一度被中心的人、主流的人排斥,正是因为不甘沦为平庸的边缘人,他用自己的的看法把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融合,大胆创新,看到了中国大多数导演、大多数中心人看不到的创意,最终凭一部电影一举成名,获得奥斯卡大奖。

处于边缘不可怕,不可悲,只要不让自己沉沦在普通边缘人中,终究能让边缘成为中心。

做一部边缘的纪录片,让中心的人唤回对边缘的情感。

《舌尖上的中国》,正如其导演所说:“只是一部普通的纪录片罢了。”那它为什么这么红?因为其中除了视觉盛宴、味觉盛宴,还有情感的的盛宴。它拍摄的不是中心城市,而是城市边缘的楼房、人文故事。我们看到了朴素雅致的吊脚楼,看到了最原始的渔船,看到了北京的四合院。我们看到的不是中心的美食,而是乡间50元以下的小吃,肉夹馍、绿豆饼等,更重要的是那淳朴的乡风、质朴的人们,安静的生活让人唤起对家乡、对远离喧嚣的边缘生活的想念,以及对沦陷的边缘的寻找和挽回。

因为不想边缘的一切沦陷在工业之间的浪潮中,这些边缘的一切让人重新拾起,逐渐变成中心,也让《舌尖上的中国》成为中心。

处于边缘人,住在边缘地,不要紧,要紧的的是那颗心。

张默、房祖名这些出身就含金钥匙的人,是中心人,而吸毒、贩毒等事让他们从中心跌到边缘,相比之下许多山区的的小孩,秉着积极向上的心不随大流沦陷,积极把自己从边缘人变成中心人。论圣贤之士,陶渊明回到边缘地区,反而过得自由自在,快然自足而大作经典。如此看来,边缘也可是中心,而中心也可是边缘。

只要你守住本心,不让心随大流沉沦,拼搏进取,一样可以让边缘成为中心。

边缘只是地域的界限划分,我相信,只要你把你的心当是中心,你便是中心。

评分:一类文19+21+8=48分。

简评:文章开篇运用类比法摆观点“边缘也可以是中心”,符合题意。文章主体紧扣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展开,结构清晰,内容较为充实,且不乏见解闪光点,如“作为一个边缘人,有中心里的人看不见的东西”、“处于边缘人,住在边缘地,不要紧,要紧的的是那颗心”、“边缘只是地域的界限划分”等,并且在论证中援引了李安、《舌尖上的中国》、李默、房祖名、陶渊明等古今素材,材料较为恰当和丰富。文章语言简

练流畅,用语有力到位。不足之处:首先,第二处分论点(“做一部边缘的纪录片,让中心的人唤回对边缘的情感”)的设置更像是一个素材的分析句,与其他两处不匹配;其次,叙多于议(如第二则素材),有罗列堆砌素材之嫌,而分析论证的力度则不够;最后,个别地方语句欠打磨(如倒数第5段),最后一句回扣中心不当。

4号文 心之所向,便是中心

我认为,中心与边缘,没有明确的划分,因为心之所向,便是中心。

中心令人向往,便利与机会众多。边缘让人平静,质朴而别样。人们总是在一个明确的中心与边缘之间徘徊,不知去哪。在我看来这没有必要徘徊,因为中心与边缘本没有界限,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使之有所区别。

心之所向,便是中心。“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身居闹市,但心中有另一个更远的地方,而那个地方,便是闲适之处。人们在闹市中忙碌,他却一心在往宁静闲适,那里便是他的中心,那个边缘之处,就是他的中心。因为心之所向,边缘之处成为中心,所处中心成为边缘之地。

人们之所以在中心地带迷失,是因为他们的心之所向发生了变化。此变化,或许是因为最初的目的发生改变,或许是厌倦了此处的生活。正是如此,原本的中心越来越远,远到人们认为它不存在,平静地无声无息,最终便是人们所说的边缘化。而那原本平静的边缘,却因为心之所向而成为中心。当所向往的地方不再是所处的中心时,人们在中心处便会失去目标,毫无奋斗动力。因此,决定中心之处的,是心之所向。

中心可成边缘,边缘亦可成中心。决定两者关系的是你的心,你可以向往经济发达的生活,那么城市便是中心,你也可以向往平静的日子,那么乡村便是中心。如此一来,平静的地方不一定是边缘,令人向往之处不一定诸多便利、机会与认同。所以说,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一千颗心便有一千个中心。

人们所认知的中心与边缘,往往只是词语表面的意思,其实真正的中心与边缘,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有不同的向往。你的心在哪,哪里就是中心,即便是别人所认为的边缘,也会因你的心在那而成为另一个中心。心之所向,便是中心,我们无法知道边缘之地在何处,但我们可以确定属于自己的中心。只要心之所向不变,中心就不会变。只有在这个时候,中心和边缘才有所区别。

如上所说,心之所向,便是中心,是没有错的。因此,如果你还在中心与边缘间徘徊,犹豫不决,请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因为心之所向,边缘之处或许就是你的中心!

评分:20+19+6=45分

点评:本文扣住了题目材料,符合题意,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中心”与“边缘”,指出“中心与边缘的区分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但文章中心论点表达不够简洁明了。写作思路不够清晰,存在一定的内容交集。论据偏少,内容较单薄。

5号文

中心与边缘

中心与边缘,两者各有其优,亦各有其弊,两者选其一难以选择?是否会询问他人的意见?最好的选择是哪一个?我也不能回答你。这时候,你得问自己,问你自己的心。

上海便是其中的一个中心。上海是家喻户晓的繁华城市,上海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许多外市人,包括国内的、国外的,都纷纷背上自个的行囊,踏上这条去上海的旅途,去目睹、去感受其中的繁荣与辉煌。

可并非人人皆能如愿。外来打工者是否能顶住高消费等的压力呢?是否能维持原本朴实、真诚、善良的初心?可不能仅仅因为一部《小时代》的电影便说去就去,那是一部电影,并不是属于你的人生。

漠河是其中的一处边缘,是中国的最北端。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冰天雪地的时候,人们会想到一件事:寻求温暖。环境白雪皑皑一片,它用纯洁的心来洗涤你浮躁的心。当你发现其中的魅力,你,便处在了中心。

毫无疑问,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人的想法与建议,都是别人的,只是参考,不能盲从。“没有主见”这是贬义的。

如果文学是中心,医学是边缘,那么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便是从边缘去中心了,只为了通过挽救人们的思想,挽救他所热爱的国家。

如果说娱乐圈内是中心,圈外是边缘,陈奕迅退出歌坛返回平凡生活便是从中心去到了边缘,他的梦想达到了,他去寻找另外的人生道路了。

至于像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用旧日历纸做讲稿,台上却摆着价值三十元的矿泉水的情况,或许去中心或边缘就在他的一念之间,何去何从将来会看见。

中心与边缘,可以指代很多东西,不单单是城市、学术、事业、还有其他的说得出或说不出来的。 中心与边缘,二选一难免有时让人纠结,难以抉择,但其实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行。环境不同心态自然有所影响,但不是环境决定心态。

要切记,境随心变,忌心随境变。若本心不变,二选便难不倒你。

中心与边缘,要随心而选。

等级评定:二类下。评分:17+16+5=38分

【简评】

本文内容上虽然在“中心与边缘”这个材料范围内展开,但主题不集中,逻辑不严密,东拉西扯,且缺乏论述,以堆摆事例代替论证,观点“中心与边缘,要随心而选”也未得到充分落实。

6号文

心在的地方便是中心

中心是繁华美丽的地方,虽然带给人们许多便利,但也容易让人迷失。边缘地带虽荒凉,但却能让人宁静,让人有所收获。所以说,只要有心在的地方,边缘也可以是人们的中心。

生活本就是活给自己看得,只要用心活,世界就是以我们为中心的。许多人都说人生是一场戏,但其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观众来看我们的表演。但许多人不明这个道理,努力地想往人堆中扎,想要站在最耀眼的位置,想别人都关注自己。于是乎,他们带上面具,粉墨登场,歪曲自己的本心只为博得一丝关注,但他们又何曾明白,别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过来,又何来闲情来关注你呢?即使是当红明星,除了狗仔队,又有谁对其私生活感兴趣呢?充其量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像凤姐、郭美美之流,如此不惜成本来搏出名,得到的东西就抵得上所付出的代价吗?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世俗眼中美好的东西而抛弃本心的话,那么他只是一具行尸走肉而已,再多的关注也抵不过心中的空虚,再多的钱也擦不干面具下的眼泪。这样的人只会迷失在欲望之中,即使处在世界的中心,他也只是一个边缘人。

依从本心,顺从自己意志而活的人才会活得精彩。只有那些纯粹地以自身意志活着,那些宁愿受伤也不扭曲本心的人,他们的灵魂发出光芒,吸引着周围的人,所有的人都会被他纯粹的心所吸引,不知不觉间他们就会成为人们中心。就像自古以来的那些伟人,什么屈原,陶渊明、辛弃疾等这些人,他们的光芒依然照耀现在的人们。他们虽然都被世俗所压迫,但他们的灵魂并没有弯曲,确确实实地从头到脚笔直地立着。也正是这颗本心吸引无数后人的追随。所以,我们即使身在边缘,只要我们不失去我们的追求和本心,我们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本心作为灵魂深处的本质,必应被人们所抛弃,不应被人们所抛弃,即使子世不合,也要笔直地活下去。保有本心,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等级评定:三类文。评分:14+15+4=33分

【简评】

从审题来看,文章开头抓住了关键词“中心和边缘”,问题在于:论述过程中,作者论述的重心转移了,将“依从本心”作为文章论述的重点,属于偏题作文。且个别句子也欠通顺。

篇三: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6篇)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6篇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范文广场】

1、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孙慧敏)

人们似乎生来就对“中心”有一种热切的渴望,握功名利禄在手,顾六合八荒在旁,似乎一切都为自己而存在。于是心窃喜,便有得意忘形者;于是心迷失,便有落魄边缘者。人们追寻着“衮衮繁华地”,却终究不堪一场“西风吹客衣”。

其实,边城亦有质朴的魅力无限,亦有淡雅的韵味悠长,我们又何必执念于中心那种“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荣耀感,而忽视了边城这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呢?其实,但使心无恙,身居四方皆是一样;若是不沉沦,边城荒漠亦不凄凉。

是的,我们的生活会流溢着怎样的华彩,我们的生命会承担起怎样的重量,这一切其实无关乎较他人地位的高低,或是与中心距离的远近,而只在于心,在于行。中心虽好,若是不忍拥塞,不堪倾轧,有过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逼迫,受过太多心灵无可治愈之痛的困扰,便也失去了我们为之苦苦追寻、赴汤蹈火的意义。天下之大,心灵何处不可为家?边城虽寂,却也宁静美丽,恬淡安然。若说无所适从,也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心灵自由驰骋,让梦想努力扎根。不必逞言什么雄心大志,先在远离繁华的边城中历练一番便好。抱负施展得开,心志奋发得起,才真正算得上无所畏惧。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活在京城到儋州的巨大落差里,像苏轼一样酿一回酒,访几家客,笑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命运既然已为我们选择了“边城”的落点,我们便应努力持心如水,方得清明如初,淡然自始。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应对宁古塔中的清苦时光,像杨瑄一样结四方友,伴万里身,静言“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但自己既然已经置身“边城”的环境里,便应尽力护心无恙,方能破除凄凉,斩断邪妄。

很多时候,不是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会沉沦于什么;不是人生因命运而突变,而是命运因心态而改观。恰如,边城不一定是生命历程的终点,它也可以成为我们一段梦、一颗心的归宿。因为,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

若心无恙,我们便可静静地融入边城那片寂静的月色,忘却繁华与功名,而不为孤独所困;若心安康,我们更可以主动地活成边城一株窈窕的垂柳,安享美景与流年,而不被时势所迫。

在这个人心指向浮华,人潮涌向中心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听从日本词人阿久悠先生的劝告,“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在慢下来的日子里,在静下来的边城里,找寻失落的美好,拥抱美丽的生命。

心若软弱,纵铁甲难护;心若向阳,消冰雪万丈;心若无恙,又何惧流光飞逝、流年匆忙?我自在边城中淡然,笑说,不凄凉。

2、心安即是归处(王奕儿)

中心和边缘,向来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的。位于中心的人,养尊处优,享受着其独有的便利、机会和认同;而边缘也拥有着让人平静的力量,它的质朴和别样同样是世人追逐的对象。但其实,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可以是升华自己的地方——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可以是你的归处。

初入社会者,大多会在中心与边缘的选择上踌躇不定。殊不知,中心既可以是繁荣的中心,也可以是沉沦的中心;同理,边缘既可以是瑟索的边缘,也可以是静心的边缘。其实,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可以成就一番精彩的人生。可怕就怕在你身处中心,却又贪恋着边缘的清穆;或是选择了边缘,又流连着中心的繁华。须知,中心也好,边缘也罢,外界的喧嚣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安放好自己的心,于心安处细品人生。

正如卡耐基所言:“你快乐还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无关,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的确,在你内心的强大力量面前,那些身外之物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苏子瞻,岭南不好又怎样?竹杖芒鞋又如何?他照样能把生命洒脱成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像曼德拉,罗本岛上的锌皮屋束缚不住他内心的光辉,所以即使身陷囹圄二十七载亦能再度升起??所以,即使身处世界的边缘,凭借一颗光明的心,你依旧可以创造出生命的中心。

可反观当下,人们不是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双眼从而向着中心蜂拥而去,就是厌倦了忙碌的生活打着归隐的旗号去边缘消磨无聊的时光。而这些人,因为内心不安宁,所以永远无法拥有平静。于是,用不了多久,中心的人拖着疲劳的身体坐上了通往边缘的列车;而边缘的人打着哈欠大呼无聊,又走上了回到中心的路——人们荒诞地循环着之前的人生、大把的青春消耗在犹豫不决的路上,内心却依旧没有依托,这样的人永远也找不到生命的归宿。

海子在《西藏》中写道:“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诗人语言玄妙,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心的力量。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只要内心安宁,那里就是你最好的栖居地。繁华与否,清净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心若安,再平淡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再忙碌的时光也变得细水长流,心若是不安,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心安即是归处,心安即是吾乡。

3、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李鑫)

中心令人向往,机会,便利,资源,无一不闪着诱人的光泽,吸引着人们趋之若鹜,纷至沓来;边缘使人平静,质朴,别样,洒脱的生活别有一番精彩。中心与边缘在地域上的分化鲜

明而真实地存在,我们的人生也就自然无法绕开这一选择——是跻身中心还是安居边缘? 在“熙熙皆为利来,嚷嚷皆为利往”的社会,价值观念物化,精神世界外化的现代人更趋向于物质丰盈的中心。其实,追求中心本无错,但若沉溺中心,对梦想的追求就往往偏执成过分依赖资源或极力拉拢人脉的无谓挣扎。当人们习惯于通过身居中心而获得与众人同行的安全感以及虚无的自我认同时,中心的机遇便很难为失去初心的人们所利用把握。 相反,中心的繁华,却极易让人迷失。多少人忘记了“堂皇转眼凋零,嚣腾是短命的别名”的忠告,沉湎于追名逐利的激烈竞争中,在飞逝的岁月中遗失了梦想,迷失了自我;又有多少人在中心浮夸风气的熏染下,将物欲的满足看做最大需求,因精神的匮乏难以获得最纯净的精神满足,难以享受最简单的幸福。

因此,我认为,相比于极易导致内心贫瘠的中心,能为精神提供富足养料与自由空间的边缘更应成为人们的选择。我也更赞同陶渊明诗中所写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正如寂静山谷中,鲜花得以开得繁盛,流水依旧自在从容一般,拥有极大创造力的人又何尝不能于静寂的边缘获得自我生命价值的最大展现?山“空”如何?只要信念不空,一分一秒的努力与沉潜也会让人生充实而丰满;处于边缘又如何?只要初心未变,一点一滴的沉静与积淀也会成就心灵的丰盈与繁盛。

但这样一份对边缘的追求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刻意接近地理位置的边缘,而是说我们应该真正做到“心外无界”,如渡边和子所说“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如苏武一般,被放逐北海,仍持节牧羊,让汉朝的民族精神以此为中心升华;如沈从文一般,在万亩荷塘边,潜心学术研究,为中国服装史一笔笔填补空白;如梭罗一般,居于瓦尔登湖畔,在逃离主流世界的湖光山色中成为自己内心的主宰。

《哈姆雷特》中有台词这样说到——“即使使我置身于果壳之中,我也是无限世界的主宰者”。是啊,我们本就不应该过分依赖外界的环境与地界的远近,我们真正需要的,便是坚定初心,做自己生活的中心,由此,无论外界人多人少,繁华亦或是荒凉,我们都可以让生命之花开得自在与繁盛。

4、心系中心,不畏边缘(刘加彬)

无论是抽象还是具体,总有中心边缘之分。中心与边缘这对关系是辩证存在的,在边缘的映衬下,中心显得更加“高大上”,拥有着更多的便利、机会和认同。因此,中心成了大多数人的向往和追逐的目标,在边缘的人们努力奔向着中心。重要的是,不必在乎自己在边缘的处境,心中要坚信会进入中心。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的人一出生就含着金勺子,便成为中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从边缘眺望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中心。你可以现在在边缘,但绝不能抱怨,如果你想成为中心,就一定要心系中心,渴望到中心,甚至成为中心。“重要的不是你是谁,重要的你想成为谁。”心系中心,哪怕身在边缘。唯有此,在边缘的我们会从眺望中心,变为迈入中心。

“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契诃夫这样感叹道。诚然,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目标是人之天性,从边缘想挤进中心也

是无可厚非的。罗本岛锌皮房中的曼德拉可谓地处政治的边缘,但他却心系缓解种族矛盾的中心,27年不忘初衷,用自己伟大的心灵为南非民主建设架起桥梁。27年的牢狱生活,在边缘的小角落,但不仅没有削弱曼德拉目标,反而使他更加坚信自己的信念,身在监狱,心却一直紧随南非政坛。可见,无论身在多偏僻的边缘,心系中心是秘诀。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巴尔扎克如是思考。是的,心系中心,是保持在边缘却亦能拥有持续追逐中心的希望。正如北宋范仲淹在四次被贬谪后,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亦能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高尚节操。虽距皇帝千里之遥,却心系皇帝,永远在心中贴近中心。

心系中心,就不畏身处边缘,无论迈入中心的机会多么渺茫,但那毕竟是心中的希望。那是潘多拉魔盒中人类最后的法宝,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助你迈入那曾经眺望无数次的中心。

5、花开边缘,不曾凄凉(穆彤)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的确,边缘之处人烟荒芜,冷烟寒月,怎奈,唯其寂静,得其深远,唯其清冷,得其安然。或许是未曾跻身,反思时才会想的更加清楚;或许是一直远离,回望时才会看得更加真切。

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身处何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边缘之地,鲜花自然开放,边缘之地,不曾寂寞凄凉。待明日,我心自定,问天下谁人不识君?

6、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刘汉卿)

这是一个争当英雄的时代,人人都渴望挤到社会的舞台中心。的确,中心意味着机遇、关注、成功,它的确非常美好。然而,就在挤向中心的过程中,多少人迷失在人流中,成了永远的边缘。其实边缘未必不是一个新的中心,只要我们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只要我们安心于脚下,我们就在中心。

“不惹眼,不闹腾,也不勉强自己,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阿久悠如是说。如果我们身处边缘,那么正如阿久悠这句话,不必强求自己向中心进发,而是要心在中心,不沉沦,不放弃。梭罗,生活在瓦尔登湖畔,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并写出了《瓦尔登湖》。门罗,生活在加拿大的边远小镇,坚持勤勉写作,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了文学上的至高荣誉。高更,生活在塔希提岛上脱去了文明的衣服,独身一人赤裸裸地置身于伟大的自然之中,画出了传世名作。他们,既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也没有傲人的天赋,生活在边缘,心却向往广阔的天空,承受着边缘的痛苦,却也在这里坚持内心的选择,于是他们成为了中心。

“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华兹华斯如是说。我们的心决定我们是不是中心,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决定我们会成为什么。然而,在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正像追逐影子的人,一开始都充满希望,最后只不过选错了方向。大多数人艰难地奔向中心,却永远也不能到达,他们抱怨自己没有富庶的家境,没有过硬的人脉,没有成才的环境。而他们在抱怨时,身在农村的俞敏洪,早已立下了考去北大的决心;刚刚成人的马云,早就拥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志向。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他们在边缘,并不沉沦,而是用心拥抱世界,默默努力,最后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中心。

心之所向,便是中心。中心是极容易迷失的,因为身处中心往往看不清自己,他们丧失了在中心的那颗心,而身处边缘却能时时认清自己。设想如果在中心迷失,那么挤进中心的意义又在哪里?只要不沉沦,我们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

篇四: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 胡高清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 胡高清 胡高清">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 胡高清胡高清

(好友徐立业先生书画近作:荔枝爱美人)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

——高三(2)班作文展台(120)

胡高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

孙慧敏

人们似乎生来就对“中心”有一种热切的渴望,握功名利禄在手,顾六合八荒在旁,似乎一切都为自己而存在。于是心窃喜,便有得意忘形者;于是心迷失,便有落魄边缘者。人们追寻着“衮衮繁华地”,却终究不堪一场“西风吹客衣”。

其实,边城亦有质朴的魅力无限,亦有淡雅的韵味悠长,我们又何必执念于中心那种“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荣耀感,而忽视了边城这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呢?其实,但使心无恙,身居四方皆是一样;若是不沉沦,边城荒漠亦不凄凉。

是的,我们的生活会流溢着怎样的华彩,我们的生命会承担起怎样的重量,这一切其实无关乎较他人地位的高低,或是与中心距离的远近,而只在于心,在于行。中心虽好,若是不忍拥塞,不堪倾轧,有过太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逼迫,受过太多心灵无可治愈之痛的困扰,便也失去了我们为之苦苦追寻、赴汤蹈火的意义。天下之大,心灵何处不可为家?边城虽寂,却也宁静美丽,恬淡安然。若说无所适从,也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放心灵自由驰骋,让梦想努力扎根。不必逞言什么雄心大志,先在远离繁华的边城中历练一番便好。抱负施展得开,心志奋发得起,才真正算得上无所畏惧。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活在京城到儋州的巨大落差里,像苏轼一样酿一回酒,访几家客,笑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但命运既然已为我们选择了“边城”的落点,我们便应努力持心如水,方得清明如初,淡然自始。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容应对宁古塔中的清苦时光,像杨瑄一样结四方友,伴万里身,静言“生经多难情愈好,未觉人间古道沦”。但自己既然已经置身“边城”的环境里,便应尽力护心无恙,方能破除凄凉,斩断邪妄。

很多时候,不是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会沉沦于什么;不是人生因命运而突变,而是命运因心态而改观。恰如,边城不一定是生命历程的终点,它也可以成为我们一段梦、一颗心的归宿。因为,但使心无恙,边城不凄凉。

若心无恙,我们便可静静地融入边城那片寂静的月色,忘却繁华与功名,而不为孤独所困;若心安康,我们更可以主动地活成边城一株窈窕的垂柳,安享美景与流年,而不被时势所迫。在这个人心指向浮华,人潮涌向中心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听从日本词人阿久悠先生的劝告,“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凝视人心”,在慢下来的日子里,在静下来的边城里,找寻失落的美好,拥抱美丽的生命。

心若软弱,纵铁甲难护;心若向阳,消冰雪万丈;心若无恙,又何惧流光飞逝、流年匆忙?我自在边城中淡然,笑说,不凄凉。

心安即是归处

王奕儿

中心和边缘,向来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的。位于中心的人,养尊处优,享受着其独有的便利、机会和认同;而边缘也拥有着让人平静的力量,它的质朴和别样同样是世人追逐的对象。但其实,无论是中心还是边缘,都可以是升华自己的地方——只要内心安宁,哪里都可以是你的归处。

初入社会者,大多会在中心与边缘的选择上踌躇不定。殊不知,中心既可以是繁荣的中心,也可以是沉沦的中心;同理,边缘既可以是瑟索的边缘,也可以是静心的边缘。其实,无论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可以成就一番精彩的人生。可怕就怕在你身处中心,却又贪恋着边缘的清穆;或是选择了边缘,又流连着中心的繁华。须知,中心也好,边缘也罢,外界的喧嚣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安放好自己的心,于心安处细品人生。

正如卡耐基所言:“你快乐还是不快乐与你拥有什么、你是谁、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么无关,它只与你在想什么有关。”的确,在你内心的强大力量面前,那些身外之物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就像苏子瞻,岭南不好又怎样?竹杖芒鞋又如何?他照样能把生命洒脱成一蓑烟雨任平生;就像曼德拉,罗本岛上的锌皮屋束缚不住他内心的光辉,所以即使身陷囹圄二十七载亦能再度升起??所以,即使身处世界的边缘,凭借一颗光明的心,你依旧可以创造出生命的中心。

可反观当下,人们不是被纸醉金迷的生活蒙蔽了双眼从而向着中心蜂拥而去,就是厌倦了忙碌的生活打着归隐的旗号去边缘消磨无聊的时光。而这些人,因为内心不安宁,所以永远无法拥有平静。于是,用不了多久,中心的人拖着疲劳的身体坐上了通往边缘的列车;而边缘的人打着哈欠大呼无聊,又走上了回到中心的路——人们荒诞地循环着之前的人生、大把的青春消耗在犹豫不决的路上,内心却依旧没有依托,这样的人永远也找不到生命的归宿。 海子在《西藏》中写道:“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诗人语言玄妙,但从中也能感受到心的力量。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只要内心安宁,那里就是你最好的栖居地。繁华与否,清净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心若安,再平淡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再忙碌的时光也变得细水长流,心若是不安,走到哪里都是流浪。

心安即是归处,心安即是吾乡。

篇五: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3)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3)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3)胡高清

(好友徐立业先生书画新作)

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及范文(3)

——高三(2)班作文展台(122)

胡高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心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处于中心地带往往有诸多便利、机会和认同。当然也有人在中心地带迷失,最终边缘化。

边缘是让人平静的地方,它的质朴和别样让生活其中的人受益良多,甚至还吸引中心的人们探寻它的魅力。只要不沉沦,边缘也可以是中心。

花开边缘,不曾凄凉

穆彤

中心之处,不乏香车宝马,川流不息,更有繁花似锦,碧树银台。只怕庸人忙忙碌碌,迷失在了中心地带的拥塞,似锦的人生最后还是沦为平庸。

边缘之隅,兴许大雪弥漫,星空暗淡,平添彻骨寒意,无限悲凉。只要人心永不沉沦,去探寻那边缘地域的魅力,平凡的生活终究也会流光溢彩。

帕斯卡尔曾说:“人,是一位失掉王位的国王。”的确,我们从生活的夹缝中获益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在找寻属于自己王位的过程。要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像梁衡所说:“正常生活中人人可以为王,只是我们不必在意这王国的大小。”无论你身处何方,若是你心笃定,永不沉沦,纵然只是村夫之乐、平民之趣,也可以变成沉甸甸的王冠,在边缘的帷幕前熠熠生辉,闪耀着如中心地带般的光芒。

其实,大多时候,最明亮的中心地带总是最迷惘,最繁华的庙堂之高却总是最凄凉;最冷清的边缘之处不见得没有花开遍野,最寂寥的江湖之远不一定缺失铁血燕然。六朝之后,初唐的社会靡艳娇奢,多少白衣飘飘的诗人,渴望着一赋动帝王,招封至京城。于是,他们于洛阳,吟咏自己安享富贵的闲情逸致;于长安,描写帝王城居的宏丽繁盛来讴歌太平。纵然是身居旖丽的中心,可那满纸的六朝遗风,通篇的靡靡之音,是换不来认可的。 当那份繁华,无缘得触,当他们被迫远离京城,当赴任偏远之地漫游道中。他们才真正的发现,江湖之远的忧患之作,比那庙堂之高的盛世繁华,更有价值。于是,才会有抽离繁华之外的惊警,流芳万世。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亦同,古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恣意纵横,一字千钧;今有“走到人生边上”的低调作家,陶陶然专心治学。

菜根谭有言:“世人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世间花迎鸟笑,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的确,边缘之处人烟荒芜,冷烟寒月,怎奈,唯其寂静,得其深远,唯其清冷,得其安然。或许是未曾跻身,反思时才会想的更加清楚;或许是一直远离,回望时才会看得更加真切。

既然如此,何必执拗于身处何处?心在哪里,中心就在哪里,边缘之地,鲜花自然开放,边缘之地,不曾寂寞凄凉。待明日,我心自定,问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