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144关陶艺乐趣3s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07:23:00 体裁作文
144关陶艺乐趣3s体裁作文

篇一:陶艺课程设置

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陶艺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名称:陶艺

二、授课对象:5-7年级学生

三、授课教师:隋欣儒

四、指导思想

陶艺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历史悠久、扬名寰宇,

并以物载道,蕴涵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本综合实践中心设立了陶艺课。

1、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

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选择贴近学生能引起其兴趣的、基础的、利于学生发展的陶艺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础内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发挥陶艺教育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情

感和认识特征相适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陶艺的独特价值,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陶艺表现的多样性、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以及了解中国陶艺发展史和感受中华民

族的文化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负责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3、各门学科沟通与交融,为学生营造各种学科相互支

持、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构建跨学科的相互渗透,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使他们受到启发,触发联想形成新的认识,达到认识上的飞跃,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把信息技术、陶艺活动的内容和过程有机地整合,致力于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特别是艺术修养的养成。

4、这是一种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将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个人发展,获得成功的感受。突出陶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结合其它学科,有效的运用学校的资源,培养学生整合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

五、课程目标

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活动,尝试

各种陶艺材料、工具、制作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陶艺活动的乐趣;了解基础的表达方式方法,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美化环境的能力和生活的质

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在过程中合作、分享、积极进取,激发创造意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初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整体地发展。

阶段目标:

六、课程内容

1、欣赏与评述

欣赏古今中外自然景物和艺术作品特别是陶艺作品。通

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并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理

解和认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特别是陶艺与社会、陶艺与历史、陶艺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1)、多视角欣赏陶艺(其它艺术)作品,从中了解作

品的内涵,感受精深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

(2)、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表

达自己的感受,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3)、学生相互交流,评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

认识。

2、造型与表现:

运用多种陶艺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和手段,探索造型

方法体验造型乐趣,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1)、在游戏式的造型活动中感受泥性,体验不同效果。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陶艺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在活动中大胆采用各种辅助材料和造型方法,并

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设计与应用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趣味性。引导学生选择运用陶艺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创意、设计、制作,创造美,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

能力。

(1)、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自由运用各种陶艺材料、辅助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提高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感受各种陶艺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设计制作。

(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围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健康生活。

(4)、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4、综合与探索:

通过综合性的陶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综合解决问题。融各领域为一体,与其他学科香综合,与现时社会相联系。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发挥个性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愉悦和成绩感。

(1)、了解陶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

(2)、认识陶艺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

篇二:12.23第7课 陶艺创作

◆本课知识点:

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现代陶艺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运用手工或拉坯等成型方法、创作出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现代艺术。

陶艺创作方法:1.泥板成型法。2.泥条盘筑法。3.拉坯成型法。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陶艺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工艺成型方法。

◆本课教学难点:

运用陶艺的制作方法,做出独特而有趣的陶艺作品。

第7课 陶艺创作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7—9 年级学段要学习 “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注重通过对各种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陶艺创作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陶艺创作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各种陶艺成型方法,创作出新颖有趣的陶艺作品。本课的学习重点是了解陶艺创作的特点和工艺成型方法,为掌握学习重点,本课教学从赏析陶艺作品入手,了解被誉为陶瓷故乡的中国陶瓷艺术,通过动手实践,体验制陶的乐趣。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中国是“陶瓷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更是中华名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陶瓷艺术精美绝伦,曾让欧美及世界各国人民赞叹不已。中国的现代陶艺一方面继承了本国陶艺传统,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陶艺的影响,两者融合,逐步形成了现代陶艺的崭新面貌。陶艺创作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艺术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接触陶泥,感受它的神秘和乐趣,体会到它的自然、淳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创作思维,在创作的艰苦与快乐中,陶冶情操,得到精神享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有三个页面,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第二板块,陶艺创作方法。

第一板块:陶艺作品欣赏。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传统陶艺;第二部分介绍现代陶艺。

第24页上方,主课文分为三个自然段,每一段的意思有所不同,第一段说的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陶器。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第二段解释什么陶艺。陶艺是运用陶瓷材料和工艺进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是一门以手工成型为主的造型艺术。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陶瓷生产基础之上,以欣赏和审美为主要目的的现代艺术。陶艺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段和语言,

并经过火的“洗礼”,深受人们的喜爱。第二段介绍陶艺创作充分利用陶泥的可塑性,通过工艺成型表现其美感特征。如,在陶瓷作品成型过程中,通过手工捏制表现出随意自由的味道;或通过拉坯形成快速流畅的痕迹,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它以独特的造型语言、材料质感和文化内涵,展示出古朴、自然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主课文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知道什么是现代陶艺、明白陶艺创作又是怎么回事。

第一部分,传统陶艺作品的赏析。教材第24页左上方的图例为1924年出土于甘肃和政县(今临夏回族自治州)半山地区的《菱纹彩陶双耳罐》。

《菱纹彩陶双耳罐》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中半山类型的代表,体现着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此罐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腹部两侧装饰着既美观又实用的双半环耳,造型比例和外廓线的转折都非常考究。形象浑圆、饱满,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上最成功的造型之一。彩绘以黑色为主,卓越地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衬托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的效果。纹样为二方连续,有很好的平视效果,从陶器上部俯视则又成为优美的圆形适合图样,增强了器物的丰满感。

《菱纹彩陶双耳罐》具有高度的审美与实用价值,中国是使用陶器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能熟练地运用手工拉坯的技术,还能运用几何纹样绘制精美的图案。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又出现了原始瓷器。距今约1700多年的东汉时期,中国人又发明了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瓷器。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所以中国被赞誉为“陶瓷的故乡”。

第二部分,现代陶艺作品欣赏。教材第24页中下方和第25页图例均为我国当代优秀的陶艺作品,很多是近年来在陶艺大赛中获奖作品,这些作品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多变的造型、丰富的釉彩,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既避免了对于一些经典内容的重复,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想象,为学生做出个性化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长青 现代 陈若菊

作者陈若菊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美术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员,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教授。作品《长青》形似一段老树干,朴拙随意

却婀娜生姿。自器口直通到底的曲线如树皮的纹理又似一股清流,其间镶嵌着如树种的小球,活泼天然,充满生机。通体施水青色釉彩,恬淡自如,与器型、装饰浑然一体,生机勃勃。

华夏图腾 现代 祝大年

这是著名陶艺家祝大年先生的代表作,钧釉陶瓷雕塑,表现的是华夏的象征,它是由海中的主宰——龙、陆地中万兽之王——虎、空中之冠——鹰三部分塔式重叠而组成的,粗质的陶胎上挂着厚薄不一的天蓝色釉。作品造型稚拙粗犷,富于装饰性和韵律感,色彩单纯而又统一,非常有气势,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受到一致好评。

天地和融之地 现代 黄邦雄

作者黄邦雄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后留校任教。作品《天地和融之地》造型简练、丰满浑圆,既有民间趣味,又富于装饰感和时代感。泥条的干裂、表面形体的凸凹变化、穿插的纹理,使器物产生巧妙交错的美感,充分体现出天与地完美融和的主题。

苗家女 现代 曹志强

曹志强是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陶艺作品《苗家女》采用现代雕塑的造型手段和技法,用粗犷的泥板表现苗家女简朴的装束,体现艺术家对原生态的追求。使人观之有一种返璞归真、摒弃浮躁、沉静心灵之感。同时该作品也弘扬了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相融合的精神。

个体经营者——卖早点 现代 曾明玉 陈云贵

作者根据造型需要,将泥板、泥条旋转、扭曲、挤压,最大限度地发挥陶泥的可塑性。利用传统“观音手”的捏塑技巧表现人物,在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组织安排得巧妙。色釉单纯,情趣质朴。把传统技艺蕴藏于当代陶艺中,把写意手法融入到雕塑里来,具有很强的文化、历史和艺术深度。”

金秋 现代 李泓

作品的主体部分由泥板卷合而成,上缘切出不规则的条形呈微张状,神似秋天沉甸甸的谷穗,给人无尽的遐想空间。金黄色的釉彩,稍显露深浅变化,带有淡淡的怀旧感,突出金秋的主题。

茶具 现代 方晓璐

作品为泥板成型,显得着实厚重。壶口和杯口呈现一种自由的形态,带着手工捏塑的自然痕迹。托盘为黑白两色,极具装饰感。随意流淌的蓝灰色釉彩与器型风格结合紧密协调,整个作品给人质朴天成的感觉。

第二板块:陶艺的创作方法。

26页左上角图例是陶艺创作时所用的工具。文字与图例相对应,形象地介绍陶艺的三种成型方法:

1.泥板成型法:将陶瓷泥料碾、拍成板状,按需切割成块,然后对泥板进 行弯卷、围合、贴加等方法造型。

2.泥条成型法:先搓好泥条,注意保湿。用其盘制一些造型比较复杂、随意性强的陶器。这种造型方法的优势在于,泥条可自由弯曲盘转,制作方便。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自然盘旋的纹理,可增强其艺术特色。

3.拉坯成型法:将揉练均匀的泥团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双手蘸水,在泥团上开孔、压底并拉出泥筒,再经过手势的变化,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器物造型。 在了解陶艺制作方法的知识后,安排“探究·交流”活动,“1.思考陶艺与生活的关系。2.分析本课范例各采用了哪些成型方法。”在此环节教师可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26页下部图例为学生作品,第一件作品是采用泥板成型法成型的,用镂空与堆雕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整个作品显得粗犷结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二、第三件作品是采用泥条成型法成型的,造型可爱。第四件作品是手工捏制成型的,自然随性。这几件学生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参考,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

“学习建议”栏目提出:“选择你喜欢的成型方法,尝试创作一件独特而有趣味的陶艺作品。”教师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有把握的成型方法制作器物,然后创造性地装饰作品,完成创意作品。

“评价建议”栏目提出:“我了解了陶艺承载的古老文化和它的艺术特色,学会了简单的制作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与填写评价表的方式,就以上问题进行评价。口头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教师事先准备好评价表,课上组织学生填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篇三:小学陶艺课程开展方案

小学陶艺特色建设规划

第一部分 国内外陶艺特色项目的现状

一、陶艺教育行业分析

(一)国外陶艺教育发展状况

现代陶艺作为一艺术门类,它的普及和传播在一些国家已有许多年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全美国已有约五百所高等学府可提供陶瓷专业的学士或硕士学位。如今,美国从小学到大学,从业余学校到专业陶泥工作室,现代陶艺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在日本,有专门的陶艺博物馆,中学有专门的陶泥车间。日本文化素以善于包容外来文化,创造自己的新鲜血液而著称,它最早从朝鲜传入陶艺技术,吸取中国的烧制方法,制作出本名族闻名于世的“京烧”。如今它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都全面开设了陶艺课。

(二)国内陶艺的发展状况

从2002年开始,教育厅就下发文件要把陶艺逐步地加入中小学课堂,12年过去了,陶艺教育在中国教育部的关注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各地教育热点,很多学校都将陶艺课作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载体

现在,各城市的大中小学幼儿园都在大力提倡陶艺教学和筹建属于自己的陶艺教学基地,培训专业的陶艺老师,有些省份如江西、北京、上海、重庆、西安、义乌、深圳等地已经把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让学生们能够尽情地领略到陶艺之美,也开始逐渐出现一批小小陶艺家。全国许多省市学校的实践证明,孩子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如义乌60%的小学已开展陶艺课,并将陶艺纳入了校本课程,学生学习陶艺可以加分。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

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并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但是十几年过去了,目前陶艺教育仍在发展中;在近几年,各地的陶艺教育也越来越明显。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

十二五 国家级课题

卓晴君---原国家中学司司长

刘 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第二部分 陶艺教育的意义

一、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俗称“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以陶瓷这个由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景物而表现,可以永久保存,她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已经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发展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美术教育形式,它是介于雕塑、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一种新文化表达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和蜕变,是既传统又现代的艺术。陶艺的三要素:泥、水和火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依赖的因素。陶艺的本源在于欢乐和愉悦,是释放人性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无论是谁,只要做过,就能体会这种魅力。也就是说,陶艺首先是一种健康的,能让普通人接受的艺术形式。

二、陶艺教育的意义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陶艺教育更是传承千年文化的有效的,可持续性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的文化,从中获得快乐,陶冶情操,去传承,发现,和创造,这更是对名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责任。

(一)陶艺能陶冶学生情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陶艺作为创造文明的一种文化艺术科学,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意识、思想和观念。谈到陶艺,总有一种神秘而远古的气息震撼着我们。在它的周围有着一层迷人高雅的光环笼罩着,让人欣赏而不敢亲近。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从小孩喜欢玩泥的天性开始,就已显示了陶艺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珍重,“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1、陶艺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爱美,包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意识的支撑。但这不是人人都等同的,在开展陶艺教育教学中,发现通过创造陶艺形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通过介绍一个个作品的含义、造型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而泥塑的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来讲是特别适合的,当他们看了陶盆上的鱼形图案,被一个个纯朴生动的形象感染,体会到了什么是装饰美,红黑分明的色差,让学生体会了色彩搭配的巧妙,得到一种特定的感受。其次在双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践。每一个作品都包含了他们对一样事物的比例、重心、对比等美的法则的运用,这不正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深化吗?

陶泥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泥”的感觉。赫伯.里德说过:"教育实实在在就是建设性活动兴趣的作用。”“玩泥”使学生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可使他们提高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意识。“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

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2、陶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现在学生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寻求减负而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学习陶艺是不是“火上浇油”呢?实践表明,陶艺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有着亦教亦乐的通道—“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柏拉图语)。首先,陶艺课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其次,陶艺课也是一堂历史课。在指导学生欣赏陶艺,介绍我国陶艺史时,学生了解了我国陶艺的发展,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实例对学生来说不是一堂简洁易懂的历史课吗,从中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再次,陶艺课又是一堂说话课。当学生做好陶泥作品后,开一个小小的“作品发布会”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不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吗?陶艺课能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有时学生会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短诗、词语刻在泥塑作品上,有时他们会在上面画一幅画,根据课文内容塑造几个造型,有时他们做上几个英文字母再加以装饰当成挂件??

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认知情景中。可以说,陶艺又是一种教育载体。

3、陶艺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小刀、剪刀、尺、盖子等生活用品,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二)陶艺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陶艺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好方法。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是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指出:"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托比因的衷告绝非危言耸听,所以,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纳入目标体系中。在陶艺教育中这一点犹为突出,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

1、陶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陶冶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开发学生的创造

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艺术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泥塑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活动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实践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会泥塑技能时,总会留有创造的余地给学生。在制作中,许多学生不满足泥塑的简单制作、模仿,他们会自己制作出一些新形象,尽情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生动联想。如在制作花瓶时,学生在学会了方法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姿态各异的花瓶。这正体现了陶艺施展自我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空间的独特功能。现在,学生们已从模仿到模仿中变化,进而自我创造、想象,这正是陶艺对创造意识的陶冶所起到的作用。

2、陶艺能活跃学生思维,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又兼具变通灵活的特点,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和变通性。陶艺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蕴藏着非常大的教育潜能。有些学生经过制作陶艺,大大提高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在美术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形象的准确性、夸张性和优美性。“从造东西上学习了很多经验,那是他从别的方法上学习不到的??他从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可以获得了世界的客观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思维观念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是陶艺教育的一大收获。

(三)陶艺能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

陶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手段。我们必须认识到,表现也是一种沟通,至少是沟通的尝试。陶艺就是学生乐于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陶艺,学生仿佛住进了一个健康的地区,能够从任何角落感受到善,那些充满自然气息的作品都会有一股力量使人耳目一新,就象一股和风从健康之境飘来了健康,使学生自儿童时期开始即已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与理智的真正美、爱好,以及和谐,即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心理。

1、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陶艺活动在学生的眼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因此,我的教育态度是肯定加认同。教师的鼓励,是学生获得成功经验的最佳方法,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从一块泥,通过巧手塑形,再经火的煅烧而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对学生而言,这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陶艺不仅仅是塑造作品的一门艺术,更是塑造人性的一门艺术。泥巴的可塑性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对于成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而对陶艺来说,每件作品都是程度不等的成功,都有存在的价值。可见,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陶艺活动对于恢复学生的自信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玩泥巴是人的天性,陶艺是很多人都无法抗拒的,不过一件作品,从成型、晾坯、装饰、上釉、满窑、烧制到出窑。这整个过程也是非常辛苦的。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的机会,没有耐心。这就需要意志力的培养,通过陶艺,从泥巴到瓷器的蜕变,这种奇迹般的过程,更让学生陶醉其中,当作品成型,经过一周的等待,等作品晾干,如果有破损,还要小心翼翼的修复,最后罩上一

篇四:陶艺选修课教案

阳东一问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上课教师

刘东燕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活陶泥的世界 动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 陶 (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 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 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用 陶

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五、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六、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 作品 、验证方法

1.师生合作完成一件简单的泥板拼接作品。 2.归纳制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拍泥板——泥板厚度适宜; (2)粘接成形——粘接部位要捏牢固; (3)装饰——方法不限; (4)烧制。 制陶 工具和泥巴 、教材赏析 尝试制作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1.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展评

1.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2.教师小结全课。

篇五:陶艺教学后记

陶艺教学后记

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中国的陶瓷艺术源远流长,在世界上素有"瓷国"之称。中国是陶瓷发祥地,英语"CHINA"一词,一种解释是"中国",另一种解释就是"瓷器",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陶艺教育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它是一种立体的造型、三维空间的塑造。学校中陶艺教育的开展不仅在于实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且还是教育方针的要求,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陶艺教育课程的尝试,是顺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需要,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达成与美术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让学生通过陶艺教育的学习来表现自己的情趣,展现自己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同时,也为继承弘扬民族文化瑰宝,重振中国陶瓷雄风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

一、陶艺能陶冶学生情操,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陶艺作为创造文明的一种文化艺术科学,它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意识、思想和观念。谈到陶艺,总有一种神秘而远古的气息震撼着我们。在它的周围有着一层迷人高雅的光环笼罩着,让人欣赏而不敢亲近。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从小孩玩泥的天性开始,就已显示了陶艺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陶艺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门类,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培养、提高有着积极的潜在功能。“修身养性‘早已为古人珍重,“陶冶情操”正是陶艺精神的体现,它独有的魅力正是开展素质教育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式。

1.陶艺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爱美,包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这一切都需要审美意识的支撑。但这不是人人都等同的,在开展陶艺教育教学中,发现通过创造陶艺形态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学生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通过介绍一个个作品的含义、造型中,学生明白了"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而泥塑的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是特别适合的,当他们看了陶盆上的鱼形图案,被一个个纯朴生动的形象感染,体会到了什么是装饰美,红黑分明的色差,让学生体会了色彩搭配的巧妙,得到一种特定的感受。其次在双手制作的过程中,学

生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践。一个个作品虽然非常稚嫩,但也包含了他们对一样事物的比例、重心、对比等美的法则的运用,这不正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深化吗?在一些学生的作品中,如老鼠、狮子等泥塑作品,他们常常会非常自然地把这些动物特征表现出来,而把一些不美的,甚至是丑陋的忽略不计,去丑存美,突出老鼠的机灵可爱,狮子的威武和漂亮的鬃毛。第三,陶泥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在于它具有的可塑性,具有魔术般的变化。这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玩泥”的感觉。赫伯.里德说过:"教育实实在在就是建设性活动兴趣的作用。儿童的天性使“玩泥”受教于其中,美育于其中,也乐在其中。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兴致勃勃的“玩泥”使他们提高了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陶艺使学生在津津乐道和制作陶艺的陶趣中,得到滋长享受美而又陶冶美的心灵与情操。

2.陶艺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载体。

现在学生作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寻求减负而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学习陶艺是不是“火上浇油”呢?实践表明,陶艺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有着亦教亦乐的通道—“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柏拉图语)。首先,陶艺课是一堂生动的思想品德课。其次,陶艺课也是一堂历史课。在指导学生欣赏陶艺,介绍我国陶艺史时,学生了解了我国陶艺的发展,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实例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是一堂简洁易懂的历史课吗,从中拓宽了视野,增加了课外知识。再次,陶艺课又是一堂说话课。当学生做好陶泥作品后,我总要开一个小小的“作品发布会”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不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吗?陶艺课能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科也渗透进了陶艺课,有时学生会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短诗、词语刻在泥塑作品上,有时他们会在上面画一幅画,根据课文内容塑造几个造型,有时他们做上几个英文字母再加以装饰当成挂件??

由此可见,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认知情景中。可以说,陶艺又是一种教育载体。

3.陶艺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陶艺教学不仅仅只是做陶技能的发展,而是语言、创造力、动手、想象、观察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冶炼。当学生在制作一样

作品时,他首先要考虑表现什么,用什么手段来表现,这就需要调动他的思维能力,在制作过程中,怎样去发现美的形、色、物,并能分析其中的问题,这就需要观察和分析能力。在制作细节时,需要运用各种工具,该如何巧妙运用小刀、剪刀、尺、盖子等生活用品,这就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作品制作中,不是单一的模仿,而会有自己的思考,如做泥人有喜、怒、哀、乐,做动物有凶猛、温柔??这是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使创造有了保证,这是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促进。

二、陶艺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好方法

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一直是受推崇的人类智慧要素。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指出:"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托比因的衷告绝非危言耸听,所以,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纳入目标体系中。在陶艺教育中这一点犹为突出,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

1.陶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陶冶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学生在用泥巴制作陶艺时,手脑并用,手部小肌肉协调发展,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开发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力起到很好的作用。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艺术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泥塑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活动的机会,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实践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学会泥塑技能时,总会留有创造的余地给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在这段时间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在制作中,许多学生不满足泥塑的简单制作、模仿,他们会自己制作出一些新形象,尽情地表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生动联想。如在制作花瓶时,学生在学会了方法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姿态各异、稚趣可爱的花瓶,有的象一张嘴,有的象一朵小花??学生们看着作品,一个个都乐开了怀。这正体现了陶艺施展自我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空间的独特功能。现在,学生们已从模仿到模仿中变化,进而自我创造、想象,这正是陶艺对创造意识的

陶冶所起到的作用。

2.陶艺能活跃学生思维,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具有逻辑严密的特点,又兼具变通灵活的特点,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和变通性。陶艺作为一种教育载体,促进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蕴藏着非常的教育潜能。有些学生经过制作陶艺,大大提高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在美术绘画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形象的准确性、夸张性和优美性。

“儿童从造东西上学习了很多经验,那是他从别的方法上学习不到的??他从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可以获得了世界的客观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创作意识,促进思维观念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也是陶艺教育的一大收获。

三、陶艺能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品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好手段

我们必须认识到,表现也是一种沟通,至少是沟通的尝试。陶艺就是学生乐于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陶艺,学生仿佛住进了一个健康的地区,能够从任何角落感受到善,那些充满童趣,纯洁的作品都会有一股力量使人耳目一新,就象一股和风从健康之境飘来了健康,使学生自儿童时期开始即已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与理智的真正美相似、爱好,以及和谐,即培养了一种健康的心理。

1.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陶艺活动在学生的眼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因此,我的教育态度是肯定加认同。教师的鼓励,是孩子获得成功经验的最佳方法,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创建"美丽的大花园"中,学生充分沉浸于其中,动手制作了各种花草:太阳花、星星花、苹果花,胖胖的叶子,弯弯的草儿??他们的身心完全融入无限欢快和活泼的境界中,无拘无束,给予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表现自己所提供极大的可能,没有压抑感,完全陶醉于自我的欣赏中。没有了时间,没有了上课的拘束,每次作品完成,学生张张稚气的脸上展现出的满足和欣喜正是学生建立自信的一种表现,对于一此内向、自卑、不愿表现自己的学生,这一过程尤其重要,这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种好方式。泥塑的可塑性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对于成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而对泥塑来说,每件作品都是程度不等的成功,都有存在的价值。可见,强调过程和娱乐性的陶艺活动对于恢复儿童的自信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陶艺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当刚开始陶艺教学时,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可几次下来发现他们有些心不在焉,原来有些学生觉得做陶泥很累。是啊!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的机会,没有耐心。这就需要意志力的培养,通过道德的讲解和鼓励,学生们又慢慢陶醉于其中,现在陶艺活动对学生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任由他们发挥,有时会产生有过程而无结果的现象,故每次我都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制作出一样事物来,不能做到一半停下来。当看到别的同学做出样品,一些没做好的学生就会产生羡慕,抓紧时间做出来,锻炼了一种坚持到底的品质,也是耐心的一种。在陶艺制作中,让学生克服急躁的心理去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时间一长,耐心也就自然培养出来学生在陶艺过程中培养的细心和耐心,也就会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

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3.陶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皇帝",任性、自私、自我为中心。这一缺点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时常会暴露出来。但在陶艺制作过程中,当学生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教师有意识设计相关情景,学生很容易自发的形成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如让全班同学共同创作完成一个"海底世界",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手中的泥条盘成造型,想象和创作自己想要表现的事物,有大鲸鱼、海马??然后师生共同寻找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呢?有的说:"缺海草",有的说:"缺珊瑚",又有的说:"缺少潜水员",孩子们的想法可奇妙了,大家齐心协力把海底世界打扮得五彩斑斓。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体会到了互助的力量,合作的乐趣。有时在学习一种新技能时,一些同学较快学会了,还有些学生没有理解,这时,学生会很自然地充当小老师主动地帮助别人,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这是在玩、在做游戏,所以就会自发做出以上行为。同时在制作时,他们的嘴巴还会说个不停,这样的气氛也带动了一(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144关陶艺乐趣3s)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在陶艺活动中都变得活泼、大方、爱交谈了。

实践说明在小学中开展陶艺教育是可行的。几年的课题研究,让我深深感到陶艺教育为学校教育带来的生气,学生们不仅从中学到了陶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养性、静气、识史、追求完美、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行意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陶艺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一种生动的美育。所以,我认为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潜在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艺术修养的提高.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