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防小偷小摸的通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3 17:16:17 小学作文
防小偷小摸的通知小学作文

篇一:小偷小摸犯罪吗?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小偷小摸犯罪吗?

核心提示:最新盗窃罪司法解释出台,盗窃罪的认定标准提高到1000元,是否盗窃数目不达1000元就不认定为犯罪呢?多次小偷小摸算不算盗窃罪呢?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介绍。 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的新司法解释出台,与1998年的盗窃罪司法解释相比,盗窃罪“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大幅提高,由原来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部分发达地区的标准更高。是否一定要达到认定标准才认定为犯罪呢?最高法院与最高检察院司法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言下之意,两年内三次以上盗窃,即使是小偷小摸也构成犯罪,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关法条:

第二条 盗窃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可以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一)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一年内曾因盗窃受过行政处罚的;

(三)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的;

(四)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的;

(五)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六)在医院盗窃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七)盗窃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八)因盗窃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条 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retype/zoom/b4b1a9e5d1f34693daef3eab?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892.979_1262.879&type=pic&aimh=44&md5sum=5b5df6e5b99bd557ad963000c3510bef&sign=55e7df5e13&zoom=&png=10913-&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lawtime.cn/

篇二: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应对)

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应对

同一种行为问题下,可能是品德问题,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如果不把它们弄清,就进行辅导教育,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培训这一课讲到:如果把心理问题品德化,会造成上课捣乱、惹事生非、屡犯纪律,静不下来、注意力不集中等毛病;反之,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不能得到制止,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触犯刑法的法律问题。

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小学生非常常见的行为。大概只要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调查过丢失东西的事情。如何解决小学生的小偷小摸行为,也是许多班主任经验介绍的一部分。我们听过的一些优秀经验,常常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小学生如何主动承认错误上,我想我们不必强求所有这样的事件都能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作为老师,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如果不能查出是谁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办,而查出了有该怎么办?如何与家长交流这一点,是不是一定要与家长沟通?

一、学生小偷小摸行为背后的原因

1、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足,自我控制力不足的问题。当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在冲动之下就会出手偷拿。如讲座中说到的例子:一女生偷同学的钱买东西,就属于品德问题,因为她损害了别人利益,从而让自己获取成功。这归于有的孩子早期教育不足,孩子的道德发展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家庭教育过分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走,即便是有过教育,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引起孩子的足够的重视。另外,就是孩子自我控制力发展不足。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当他们的大脑被一个念头占据的时候,往往很难有其他的想法浮现出来。当然,我们所说的特别喜欢的东西,未必很贵重,而只是可能对这个孩子有特别的意义。

2、小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偷拿别人的东西,成为一种习惯。如:一男生偷女生胸罩,被逮到,向老师保证不再偷,但是下次又犯。这样的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不会有选择,他们更在意是活动的过程。甚至会制定计划,创造小偷小摸的机会。当然,我觉得,这并非是孩子要寻求关注,而是这个过程本身会让孩子满足,这意味着“得到”!

二、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应对

1、小偷小摸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的及时调查清楚。弄清是品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我觉得作为老师,不必以是否能够查清每一次小

偷小摸事件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其实,每个老师都会有一些成功案例,也会有一些小偷小摸事件是查不清楚的,因为我们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当然,我们也可以知道,孩子毕竟还是天真的,他们也常常会在犯错误后因为心理压力而露出马脚。

2、如果说是品德问题,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觉得首先要做到尽可能的保密,让影响尽可能的小。用事情的结果来惩罚孩子就足够了。所谓事情的结果,就是孩子因为偷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受到的一系列的压力和自我谴责,并且可以让孩子悄悄为班级,为学校做一些事情来“赎罪”。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和孩子约定,不必联系家长。当然,这也可以成为老师和家长私下里的秘密。因为,过度的惩罚或者影响面扩大带来的往往是不良的效果。当然,如果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伤害,那就一定要与家长联络,商讨如何让孩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如果说是心理问题,上面的教育是不够,实际上这些孩子更值得我们的同情和怜悯。需要我们联络家长,与家庭共同探讨孩子问题的成因。这一类孩子有许多存在家庭照顾不足,父母对孩子有忽略现象,那么我们有必要提醒家庭给予孩子更多关注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尽可能不要让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

总之,任何一个行为的背后,可能就有一个心理社会的原因,孩子小偷小摸也是如此,我们都得认真面对。

篇三:防止员工内盗的对策

防止员工内盗的对策

首先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超市的内盗对经营的成功是一个很严重的威胁。这就是要经营管理者努力解决好员工偷盗和欺诈问题,从而,在防止员工偷盗造成损失的同时,还要在运营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安全措施的潜力的作用。再者,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来预防偷窃、无效支票、收款中的欺诈以及抢劫事件的发生,而其前提必须建立在员工积极配合和恪尽职守的基础上,否则,将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

无数事实证明,影响超市实现利润目标的最大障碍,或者说经营损耗的最主要因素,来自员工偷盗造成的损失。对经营管理都来说,要想抛开这些去降低高损耗或经营失败的潜在原因并非是件易事。尤其是个体店和小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者,往往倾向于淡化员工内盗的影响,这并非管理水平低下的表现,而是受到某种“感情”的左右,因为那些偷拿东西的员工多是为企业的成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种雇主与雇员间的微妙关系,长期以来使这类小企业的经营者养成了一种近平“视而不见”的消极习惯。

一、实施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可简单概括为两点,即一是招募诚实可靠的员工,二是采取有效手段保持员工一贯的诚实作风。 实现这两点方法看似简单,若想保持其一贯性原则决不是件易事,因为要想保持员工诚实守信,还必须把一整套的措施,流程和技术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部分,长期坚持贯彻执行,这样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不断强化管理能力。在这里不得不注意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如果一个不诚实的员工已经十分熟悉所在的超市运营和管理系统的优势和缺点,那么这个员工就可能经常进行一些违规的操作而又不用去担心被人发现,原因是此人能够得到充分的信任。当然,主要责任在于为防止偷盗而建立起来的流程,往往疏于对这类人员的监督或根本不把视线投向此人。另外,应该承认的是绝大多数员工还是可靠的,尽管其中不乏有过偶尔的偷盗行为,并且没有被察觉,但是其内心时常为自已的“不光彩行为”深感疚愧,他们之所以曾有过失,归根结底与超市管理防盗上的力不从心不能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分不开的。凡是成功经营的超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员工的主体是诚实可信的,并在此基础上能够不间断地营造一个人人诚实的经营氛围,最终实现稳定的低损耗的高收益。

二、引发内盗的主要原因经验证明,引发员工偷盗行为的因素有许多,就某一个员工而言其偷盗行为仅是涉及到下面的某个或若干个因素:1、收入与支入失衡,2、沾染不良生活习性(赌博、嗜酒、吸食毒品等),3、结交有劣迹的朋友,4、存有侥幸心理(通常情况下员工偷盗被发现的概率很小),5、家庭生活拮据(或员工或家庭成员长期患病),6、报复心理(曾受过处罚或对上司不满),

7、超市没有出名处置偷盗行为的规定,或处罚力度不够,8、管理不善导致员

工缺乏对所在超市的认同感,缺乏约束,9、故意驾祸与自己有芥蒂的同事,10、效仿其他员工(此为一种心态失衡所致)。

三、导致员工偷盗的动因关于员工的偷盗行为,心理学家和犯罪学家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论动因却有着基本一致的观点,大都同意员工所实施的偷盗,无外由三个动因促使,即:

1、需要或渴望得到更多的金钱的财富。当今社会,金钱和财富对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渴望聚敛金钱和积累财富已成为人生所有阶段不断奋斗的动力所在,通常意义上也是衡量个体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必须遵循“君子取财有道”这一亘古不变的戒条,然而,事实上决非人人如此“呆板”,巧取豪夺者有之,鸡鸣狗盗者有之,小偷小摸则更是寻常事。这里想要说明的是,对一家超市来说,大多数员工“取财”的动力是“有道”的,有价值的,实全凭借自己的实力来达到自我需要的目的,可是,说有一小部分员工不是那么循规蹈矩,不完全靠诚实劳动获取所需。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情况加以分析:u一位员工因吸毒而入不溥出,并且每周花掉的薪金的一半以上;u一位管理层经理嗜赌成性,每月总输掉大笔赌资,搞得夫妻失睦;u一位收银员的母亲终年患病,大笔医药费使其无力支付;u一位百货部主管无结婚用房,而恋人又急不可待;u一位员工酷爱旅游,恰又没有能力实现。通过上述几种情况,不难看出在钱的问题上每个员工都需要作出各自的决定,其选择达到目的手段就可想而知了。当然,每个员工在考虑如何满足自己对金钱的需要时会有很多因素在发生着作用,其中不少因素对他们采取怎样的行动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关紧要的,诸如道德、价值观、自尊心或是希望超越他人等等,当这几个因素凝聚成支配力时,盗窃钱财偷拿商品自然成为他们别无选择的行为。所有的超市经营管理者,都必经要注意此类情况。现实和思想的压力往往会促使员工做出偷盗的决定,其中个别员工甚至认为偷拿超市的财物是解决所需的唯一途径。因为,上面所提及的几种情况,使员工们发现在他们所处的地位和环境条件下,通过正当的渠道根本无法实现。

2、员工对偷盗在精神上的自我辩解众所周知,员工偷盗有着许多原因,其中自我辩解可以说是员工内盗的第二大因素。假设某个员工是惯偷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花费什么时间去进行精神上的自我辩解。然而,对于初犯来说情况将大不相同,有可能在实施偷盗前要充分为自己辩解一番,这时,那些不存在或不真实的条件和原因将会对现实的东西取而代之,目的是使偷盗行为在心理上变得合乎情理或情有可原,为付诸行动寻找的根据和动力。例如: 1、有的员工将偷盗财物视为暂借;2、有的员工自认为比谁都努力,理应有相应的回报;

3、有的员工与店长等高层人士无枉攀比,认为得不偿失;4、有的员工认为他是位资涤,为什么不能得到早该属于我的那一份;5、有的员工认为不拿白不拿,

拿了也白拿,白拿我就拿;6、有的员工看到课长或店长也偶尔贪些小便宜,为什么自己就傻诚实呢;7、有的员工厌倦了无偿的加班,试图为自己寻得等值的报酬。例举的这几种员工大体上是因为心理不平衡而导致的错误行为,他们在实施偷盗时,还是比较担心被抓的可能性和被处罚的。因此,超市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强化控制措施和防盗流程,以发挥防微杜渐作用,尽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偷盗行为的发生。

应采取的措施的流程:1、检查或跟踪诸如短款、长款、多退款、无效支票、假钞的来龙去脉;2、定期检查对物情况、稽核钱箱、测试收银员操作的准确程度等;3、经常核对仓库配货、供应商送货的接收数量;4、检查送货人员;5、定期订论管理制度和流程,鼓励员工对防盗、损耗和经营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合理化建议。与此同时,超市的管理一定要做到对员工一视同仁,才能使其自觉遵守制度和流程,从而让那些有不轨行为的员工找不到任何借口,即使个别员工偶尔萌生偷盗的想法,也会被稽核和控制手段所制约,不能“心想事成”。

如果完全杜绝员工接近钱物的机会,任何一家超市都不会做到,否则,将意味着该超市不是衰败就是无人售货。这所说的是,有效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那些心存“窃意”员工接近金钱和财物的机会,从而扼制其内为偷盗行为,自我辩护的理由和动因。为此,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将防盗的方法,程序与超市的经营良好运转有机地统一起来,而在控制员工内盗的机会方面,科学的管理比任何一种手段都能发挥作用。因(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防小偷小摸的通知)为,有效的防盗措施是由制度的程序构成的,它为防盗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手段,从而大大降低了员工内盗的机会和动机。

比如,员工在一系列手段的控制下,能够对损失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现代化的防盗设施以及日常管理中的所进行的审核等问题,有参予的机会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少数员工内盗的欲望被全体员工的这种防盗意识所吓退了。

四、降低内盗风险实践证明,严格调查求实都不失为防止超市发生内盗的一个重要手段。做为超市判断的最可靠的现时依据恐怕是考察他或她的过去的行为。

一些经验表明,人生观,生活习惯和伦理道德因人而异,并且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假如一个员工因不遵守作息时间而多次被解聘,那么,此人就会想法设法改变原来的习惯;一个员工曾从超市偷拿过商品或钱款,此人兴许经常私下里悔过并自然而然地校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在新的职业生涯中变得诚实守信。反之,亦然,一个诚实的员工迫于经济上的压力也会偷拿超市的钱物。总之,一名求职者的背景资料将为超市提供很重要的信息,特别是在权衡哪一个求职者更适合超市工作时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谁也做不到完全把不可靠的求职者拒之门外,但是没有建立有效的聘用审查系统和严格的制度,

超市的很多防盗措施就会被不诚实的应聘者钻了空子,同时也感染一部分保持诚实缺乏认同的员工有机可乘。

下面就如何招聘录用员工的程序的方法,做简单介绍。

1、应遵循的指导意见

所有的应聘者都要填写一份求职申请表,并利用该表取得申请人对其背景进行调查了解的许可。

值得注意的事项

1)应聘者的经历应包括每个工作单位离职的原因,上岗和离岗时的工资,在每个企业中发生的职位变化,此外还要包括以前所在单位的名称、地址及所在岗位直接领导人的姓名。

2)应对申请人未被聘用的各个时期的情况进行询问并对这些变化给于合理的解释,同时还应向申请人的前几个单位调者其被解聘的原因。

3)聘用每一名员工前应对其进行面试,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应试者的言谈举止上,特别是在问及未被聘用、降级使用或被聘用不久即调换工作等情况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的举手投足。此外,要进一步询问有关工作终止,遗漏信息、未解释清楚的时间断层及应试者对每一次离开以往单位所做的不真实的说明。

4)一般不应该询问个人的隐私,如应聘者的入狱记录。当然,如果打算出有保安经理或人员,就另当别论了。

5)在检查应聘者的信用等级、名声、个人性格或生活方式时,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的谨慎行事。

2、对每一位求职者进行背景调查

可通过电话了解,但对于将聘为管理人员的背景调查,则应以书面形式给原单位的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进行了解,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保证让证明人知道这个背景调查已得到求职者的许可。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电话进行询问和调查时,尽量找求职者的前任上司而不是人事档案管理员进行了解,并争取得到比较详实的情况介绍。只有这样,保证聘用员工的质量才更有把握一些。

3、坚持原则,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公司可以通过支持自己一贯的正确原则和考察程序始终如一地养活可能受到的涉及隐私权等方面的诉讼。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大多数人没有进行背景调查的话,那么,也不应该专门对个别有这样或那样隐私的求职者进行类似的调查。尤其是对求职的少数民族人士,更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4、对未聘用的求职者的处理方法

如果由于调查的结果使求职者没有被聘用,那么应该以书面形式告之,而且,

该通知的措施应该尽量委婉、模糊一些。例如,可以这样写:“我们非常遗憾地通知您,我们决定暂时不接受您的求职申请,这个决定主要是受到您原来所在单位反馈的调查影响,我们觉得您原来所在单位的信息是可信的。”

5、招聘、考核、录用的政策的程序的确立

公司应该将确立的招聘、考核、录用政策和程序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由公司经理指派下级人员负责考核、调查、录用要食品店这些工作人员在与求职交谈以及决定聘用具体求职人员时,能了解和遵守公司政策和程序。

五、员工忠实程度的测试

公司对员工忠实程度的测试,除平时观察其所作所为或业绩外,可以采用书面测试,书面测试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被测试者对忠实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如果对求职者进行大面试时,插入书面测试的话,效果会更显著。据有关权威资料载,某家大型连锁超市采用“员工忠实程度测试”方法后,其商品损耗下降36%左右;而另一家同样规模的超市其商品损耗则比历史同期上升36%,究其原因是没有做过任何关于员工忠实程度方面的测试。由此可见,该测试方案与超市的商品损耗率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而且测试本身对员工起着“敲山震虎”的作用,促使员工时常自我检点,丝毫不敢懈怠,唯巩固一时疏乎而酿成终身遗憾。

六、制定关于内盗的制度

可以说,大多数超市对其经营活动的很多方面都制定了书面的制度和规定,这些制度用来指导管理者、监督人员的员工们履行各自职责,是保证超市按照决策层的要求正常运转而制定的流程和规定的基础。虽然大多数超市在诸多方面都订有制度,如解聘、工资、休假、采购、退休等,却极少有对员工偷盗问题制定管理办法。

在制定员工偷盗方面的制度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说明全体员工应该采取的行为;

2、明确表示希望员工在处理公司钱物时要保持诚实;

3、希望员工之间的交往和关系能保持诚实;

4、希望员工与顾客、供货商之间的交往和关系能保持诚实;

5、说明将出台配套的具体规定和程序以保护员工、顾客和财产;

6、强调员工和相关群体能够遵守该制度和流程。

关于所制定偷盗制度的执行办法

1、将制度形成书面文件;

2、在公开制度之前,请部分员工代表讨论,尽量在讨论通过后立即生效;

3、召开全体员工大会,传达这个文件;

4、将此文件作为整体方针手册、基础培训教材、人力资源手册、员工手册一部分;

篇四:2015教师资格考试人际心理教育说课:小偷小摸危害大

《小偷小摸危害大》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偷小摸危害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法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偷小摸危害大》是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读本》第二单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中的一课。课文让学生通过读生活中的小故事,明白在生活中不经别人允许,私自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侵犯了物主的所有权,是一偷窃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增长人的贪欲,从而造成很大的危害。本课内容是继上一单元体现我国法律中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由自己向他人,向公共社会的扩展。

二、教学理念

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

法制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重要的德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我把“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作为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目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本课是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宗旨的重要内容。同时,根据六年级孩子“自主性不断提高与认识问题的不深刻性”的年龄特点和德育课程关于三个围度的目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偷窃就是小偷小摸,指偷拿别人或公家的少量财物;如果从不养成偷东西的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变成大盗。

2、能力目标: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做一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3、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

四、教学重难点

其中我把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确定为本课的重点目标。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把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能力目标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基于对本课程基础的生活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将采用以下的教法: 活动教学法: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重视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接受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化,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教材内容的语境激活,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与此相应的学法是:体验感悟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来源于他的主动建构。在本课中,我将通过活动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小偷小摸危害大的意义建构。

下面看看我设计的具体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一开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平时你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有看过《今日说法》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说法》。欢迎大家来到今日说法的现场,首先欢迎来到这边的蓝色方队,同时也欢迎来到这里的红色方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接着我为学生播放这样的案例:(播放课件)这样的开课,让所有的孩子都一起走进今日

说法的现场,兴趣高涨;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播放,引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法制教育的世界,让学生有感而说,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生成出一个新的问题:小偷小摸是违法行为吗?对青少年有危害吗?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

2、展开辩论。

根据六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法律常识的积累。教师揭示主题后,让学生展开辩论,他们唇枪舌战,各抒己见。在辩论中孩子们进行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更新。

3、自主阅读。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在双方产生争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这样的辩论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孩子的心灵并没有起到深化作用,还不能产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因此,这时我便要不失时机的开展自主阅读体验活动:

可以书海浏览:读法制教材,读老师提供的法制书本,查找适合的理论或事实依据;也可以上法制网站冲浪,查找法律依据。从教师收索

自制的法制网站可以看出:这些版块的创设分别都来源于生活中央视电台常见的熟悉栏目。

通过“自主式的阅读”体验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学生明确了小偷小摸是一种侵权行为,了解小偷小摸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4、实话实说。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情感体验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前面几个情景的创设,对小偷小摸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而身边的人和事更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品德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发放调查表,调查孩子们生活中身边发生的类似小偷小摸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们走进“实话实说”的对话环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钱曾经就被偷过,害得我回不了家,当时真想恨那个小偷;有的孩子还会说:我心爱的文具盒也不见过,当时我害怕极了,因为那是爸爸送给我的,不见了我就会被打,当时我真想把小偷抓出来;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这样说:我在我家旁边就看见一个小女孩,经常到超市去偷东西,我知道她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我对她,既憎恨,又同情……我想,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孩子们从情感上对小偷小摸的行为产生憎恨,同情小偷小摸的人。

5、真情告白。

篇五: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怎么办?

孩子有小偷小摸行为怎么办

江南教育集团小港中心学校 吕静

“细汉偷针,大汉牵牯。”对班级中出现的小偷小摸行为,我们曾经伤透了脑筋。

一、基本情况

开学初班级里发生了几起小偷小摸事件。直到有一天学生A哭丧着脸向我汇报:“老师,我新买的钢笔不见了。”我连忙安慰他,说:“别急,不会丢的,仔细找找。”没想到孩子竟然哭了,我心里咯噔一下,学生A一下活泼开朗,遇事镇定,怎会这般伤心,于是我擦去他的眼泪,耐心而细致地询问他。原来,他在教室里已经不是第一回丢钢笔了,为此受到过父母严厉地批评和指责,要求他好好保管自己的东西。如果这次再弄丢,肯定免不了一顿责骂。他觉得自己实在太委屈了,午间休息他是亲手把钢笔小心翼翼地放到笔盒里,然后又小心谨慎地把笔盒放在书包最底层的,没想到还是遭到了“毒手”。随着谈话的深入,我感觉问题越来越严重,班级中像学生A这样学习用品不翼而飞的现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望着疑虑重重的学生A,我坐不住了,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二、心理干预和辅导过程

午读铃声刚响,我就出现在讲台前,发动全班同学为学生A寻找丢失的钢笔,希望失足者良心发现借此机会悔过自新。趁学生翻箱倒柜查找时,我在一旁察言观色,没想到一无所获。如果正如学生A所说钢笔失窃了,那么这位梁上君子看来还抱有侥幸心理,不愿交出钢笔。怎么办呢?我心中暗暗叫苦,可我此时能败下阵来吗?如果我就此打住,只能助长梁上君子的胆量。于是灵机一动,决定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感化梁上君子,引发他的情感共鸣。我给孩子们讲了截然不同的两则故事:一个同学在偷窃后主动承认错误并归坏了钱物,该同学得到了老师和失主的谅解,而且老师和失主都答应为他保守秘密;另一个学生头了动心后抵死不认,结果闹到了派出所,闹得全校皆知,他个人以及班级的名誉受到了很大

的损坏,成了班级中的“独行侠”。讲完故事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哪个孩子的做法对,为什么?一时,全班同学都陷入了深思。几分钟后大家纷纷发表言论,所有站起来发言的孩子都肯定了第一个学生的做法,否定了第二个学生的做法。午读结束了,我丢下一句话“‘改正过错,善莫大焉’,老师期待着拿过他人钢笔的同学主动将笔还给同学!”

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我所愿的那样发展,学生A的钢笔失踪24小时后,仍杳无音信。我有些急了,向办公室老师讨经验。同事张老师支了我一招:借助游戏,尝试攻破心理防线。说自己曾经让孩子写心理话,成功攻破过偷窃者的心理防线,同时很好地顾及了孩子的面子和声誉。下午的活动课时,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个小游戏“心愿与老师分享”。我亲切地说这节活动课老师要和大家玩象棋,一听可以玩象棋,教室立即沸腾了。我提了提嗓门说:“不过活动前你们要满足我一个愿望,就是能聆听到只告诉我一个人知道的你的愿望。”一张张小纸条很快传了上来。学生诉说的心愿各色各样:我的愿望是今天放晚学前能找到我的钢笔;我的心愿是能和老师成为朋友;我的心愿是得到一件新衣服;我的心愿是考试得到100分;我的心愿是到北京去看长城??我多么希望那个行窃的学生能够抓住机会,鼓起勇气吐露出自己的秘密。我一张一张仔细阅读着,突然我看到了我迫切想看的字条:“老师,昨天看到学生A丢了钢笔,心急如焚的样子,我心理真不好受,我很想把笔还给他,可我没有勇气。”此案总算是不露声色地破获了,可是我的心里感到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行窃的孩子学生B在我的眼里一直是同情多于喜爱。他虽然有一个会赚钱的父亲,有一个漂亮的妈妈。可是他们从小就把孩子寄养在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家中。

放学后,我把行窃的学生叫进了办公室,显然他很紧张,他在等待着我的训斥。我给他到了杯茶,让他坐了下来。我问他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他羞愧地说:“我看到别人有什么好东西,就会羡慕,就会蠢蠢欲动,时刻惦记着把它拿到手。”他说这话的时候显然很苦恼。看着他,我不由地对他产生了怜爱之情。我和和气气地和他谈了很久,了解了他偷窃的动机,告诉了他小时偷针,大时偷

金的严重后果,还拿出了正在翻阅的《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件小事》其中一篇,让他带回家去阅读。

为了更好的感化曾经“失足”的学生,我想借助班级舆论的力量。第二天晨会课上,我告诉全班同学学生A的钢笔已经完好无损地送回来了。现在请大家以“写给一个勇敢的人”为题写一则周记,要求以书信格式,真实地记录这次突发事件,然后写下自己准备对那个勇敢的人要说的话。批阅以后,我有选择地挑了几篇学生习作在班级的美文共赏里张贴出来,当然班次展览最大的不同是文末不属真实姓名,其次是本次张贴出来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挤在一起阅读。

在班级中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后,我趁热打铁,结合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向全班同学宣布了本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小偷小摸危害到底有多大”。很快孩子们分了组,明确了各自的任务。

第一节课我们同学共同观看了借来的一张光盘《小偷小摸危害大》的专题讲座,使孩子们从中接触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加强了法制意识。

第二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在网上煞费苦心地搜寻到了儿时看过的影片《围墙内外的自白》,利用午休时间组织孩子们观看。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少年犯故事、一句句令人警醒的独白、一声声催人泪下的独白,以及一曲交织着悔恨和痛苦的《铁窗泪》,使孩子们为之动容,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接下去孩子们结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作了一份份观点醒目,美化精美的手抄报,张贴到学校的宣传窗,将一份份自编的“小偷小摸危害大”小册子分发给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倡议全校师生学习。

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内心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自活动开展到学期结束,班级里小偷小摸现象没了,失物招领倒每天都有发生。

三、辅导经验总结

养成小偷小摸的成因大都有小偷小摸恶习的孩子都有一种侥幸心理,第一次的成功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快感。而这种侥幸和快感,会促使他们有第二次、第三次??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偷小摸是一种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就可能演变成大偷大摸,给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要纠正这种不良行为,根据处理类似情况总结的经验,我觉得主要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失窃行为发生后,老师要表明态度,指出后果,让他懂得:一个人的人品不止值这一点钱。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

2、加强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当学生出现偷窃行为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一种压力,认识到这种行为是为家庭所不容,为学校所不许,为社会所不齿。同时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管理好自己的财物,不提供孩子偷窃的机会。

3、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可利用思想品德课、晨会课和班队课活动,讲述诚实做人的道理,通过正反典型的教育进行品德渗透,通过学生讲述品德故事或自编自演小品等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启发。让学生懂得“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4、在班级设立班主任信箱,为学生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及时交谈,了解其转化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总之,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个别孩子的这种行为也许会有反复,千万不能着急。只要我们有耐心,有信心,孩子总有一天会转变的。因为,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品行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应教育好每个学生,让他们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我想,这正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小学作文